,大家好!我是90小哥愛數碼,很高興今天又能與大家在這里繼續交流和分享計算機方面的相關知識。
那么,在昨天的文章里面呢小哥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了有關普通電腦硬盤和固態硬盤有哪些區別以及電腦固態硬盤的優點有哪些等等相關話題。不知道是否可以給大家帶來些許的幫助呢?
那么今天的這篇文章吶,小哥主要給各位特別是電腦小白朋友們來講一講電腦主機箱后面板各個接口的名稱以及它的作用。好的,接下來吶我們就不羅嗦啦,直奔主題吧!
請看下面這張圖
舉例
1、PS/2接口:主要用于連接鼠標、鍵盤等設備。(使用較少,現在比較常用的是usb接口)
2、串行接口/COM接口:簡稱串口,主要用于連接老式硬盤、攝像頭、打印機等。
3、并行接口/LPT接口:簡稱并口,與串行接口作用一樣,只不過串口與并口的傳輸方式是不一樣的,串口傳輸是一位接一位的,象串起的珠子一樣,并口是可以并發數據的,可以同時傳輸多位。
4、d-sub接口:模擬信號接口。
5、usb接口:用于連接各種usb設備
6、音頻輸入/輸出接口:用于連接音頻輸入 輸出設備。(粉色為耳麥、麥克等) (綠色為耳機、音箱等)(藍色為音頻輸入接口需和其他音頻專業設備相連,一般情況下無需使用)
7、以太網接口:其為計算機網絡接口。
8、s-video接口:其可稱之為,增強型電視信號接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為朋友們介紹到這里,如果覺得喜歡、有用的話就請積極轉發評論
關注下小哥吧!
如果有任何問題,請給小哥在評論下方留言~
謝謝大家
板這個配件在DIY玩家眼中一直都是承載著所有配件的一塊板子而已,主板對于電腦的性能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但是簡單的把主板理解成是一個集成所有配件工作的板子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是主板上面一大波芯片組將各個硬件的數據集中匯總給CPU進行處理,各個硬件才得以高效協同工作。
主板,又稱主機板、系統板、邏輯板、母板、底板等,是構成復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處理器、顯卡、聲效卡、硬盤、內存、對外設備等設備接合。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組件是芯片組(Chipset)。而芯片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片機設計,增強其性能。
高端主板上的接口那么多 老司機也不一定都認得
這些芯片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臺供不同設備連接,控制不同設備的溝通。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持,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芯片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集成顯示核心,集成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一些高價主板也集成紅外通訊技術、藍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新技術推出的頻率越來越快
現在主板能輕易的供人們使用,也是得益于功能的不斷加強,很多功能越來越集成,傻瓜式的使用方式讓人們也越來越不在乎它了,似乎選擇一塊主板的標準就是能與硬件全部兼容、插口有自己想要的就好了,但粗略的選擇也讓很多功能都被忽略掉,并不能真正的發揮出本身的實力,導致很多人并不了解主板,即使是老司機們也不一定能完全了解。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買了不需要的功能是一種浪費
主板的版型是用戶首先應該考慮的重要指標之一,主板的版型會對日后組裝完成的機器擴展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影響著機箱外殼的選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ATX(大板),M-ATX(小板),ITX。ATX主板比較適合安裝在中塔機箱中,M-ATX比較適合中塔\迷你塔機箱,ITX主板比較適合HTPC機箱。E-ATX、XL-ATX、HTPX則相對較少有相關產品,產品更多的集中在旗艦級產品或服務器級產品,服務器的刀板也算是個奇葩了,因此我們只說消費級的。
簡單的說,芯片組是主板最重要的一顆集成芯片,它決定了主板可以使用什么CPU,可以具有多少原生接口和擴展能力(主板的擴展橋接芯片也要受到芯片組擴展能力的制約)。我們常說的H61主板,Z87主板都是說的主板芯片組的型號。圖中就是一顆INTEL的Z87芯片組。現在除了較為古老的AM3+接口的主板外,其他的主板均已經取消了北橋,芯片組芯片就位于南橋位置。一般來說主板型號中都會在前半部分標明主板的芯片組是什么。
Z87芯片組芯片
在非ITX的主板上南北橋位置是基本固定的,直接參考下圖即可。在ITX主板中,現在在售的主板AM3+接口(帶北橋)的ITX主板幾乎沒有,所以可以簡單的說,非CPU供電部分的散熱片下面就是南橋芯片。
南北橋位置
現在的CPU已經集成了內存控制器和顯卡PCIe插槽的控制器,所以主板芯片組的作用就是將CPU與主板上的非顯卡插槽、SATA接口、聲卡網卡等設備連接在一起。下圖一張Z87旗艦級產品的芯片架構圖,可以看到很多第三方芯片(橙色)額外橋接、拆分的接口(紅色)。
芯片組工作圖示
原生接口即指從主板芯片組或CPU中直接引出的主板接口,原生接口相比于主板橋接芯片引出的接口,往往具有更好的性能(速度更快更接近接口的標稱性能)、更好的兼容性(INTEL的芯片組驅動包直接集成)。建議大家在使用中應該優先使用原生接口。
安裝CPU的部分肯定是CPU插槽了(這不是廢話么),一般除了BGA封裝的CPU是直接焊在主板上(比如筆記本電腦的主板)的都能支持CPU的更換,英特爾的桌面級CPU采用的是LGA封裝方式,針腳全都集成在主板的插槽上,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那些脆弱的針腳。
英特爾芯片組主板的CPU底座有保護蓋
內存插槽中間有一個防呆口,這個防呆口具有保證內存安裝方向正確和保證安裝正確類型內存兩個作用,所以在安裝內存時絕對不可以使用蠻力。目前主流的內存是DDR3/DDR4,這二者是不可以混插的(有的主板即使是提供兩種接口也不可以混插),目前新的主板產品內存基本都是采用DDR4規格。
DDR3與DDR4的防呆插口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絕大部分主板都支持雙通道(以增加內存帶寬提升速率),包括雙通道、三通道(X58)、四通道(X79),所以建議內存安裝按照通道數的倍數來安裝?,F在有很多主板會提供額外的內存插槽,例如雙通道主板提供四根內存插槽,一般主板廠商都采用兩根彩色,兩根黑色的方式來標識,如果只準備安裝兩根內存,應該插在彩色插槽上。有些HTPC主板為了輕薄,則采用了筆記本內存插槽。
兩種顏色的內存插槽
PCI擴展卡插槽是主板上使用最廣泛最靈活的擴展插槽,主要用來安裝各種擴展設備,包括顯卡、聲卡、網卡、SATA擴展卡等大量設備,現在主板上最主要的擴展卡插槽主要有PCI-E顯卡插槽、PCI-E X1插槽、PCI插槽。
PCI擴展插槽
PCI-E顯卡插槽是主板上最重要的擴展插槽類型,他不僅可以安裝顯卡,還可以替代PCI-E X1、PCI-E X4插槽。PCI-E顯卡插槽的典型特征就是他是主板上最長的插槽,而且在插槽尾部會有一個卡扣,用來更好的固定顯卡。
PCI-E顯卡插槽其實分為兩種規范和三種類型。兩種規范即指PCI-E 3.0規范和PCI-E 2.0規范。三種類型是指X16、X8、X4三種不同的通道數。PCI-E 3.0規范在同等通道數下可以帶來的PCI-E 2.0規范兩倍的數據帶寬。同規范下數據帶寬與通道數成正比,例如PCI-E 3.0 X4就相當于PCI-E 2.0 X8的帶寬。所以對于顯卡來說,能用3.0就不用2.0,能用X16就不要用其他通道數。雙卡最好采用16+16(高端芯片組或橋接),或者8+8的主板插槽組合。
從背板可以看出不同的PCI-E插槽
一般辨別主板PCIe顯卡插槽的帶寬可以通過分辨主板背面的焊點來看。X8插槽焊點長度是X16的一半,X4的則相應更短。但是現在有不少主板廠商為了在這個問題上打馬虎眼,會故意多焊焊點來混淆,所以查看主板的官網規格或主板手冊才是最好的方式。
顯卡的PCI-E通道除了通過CPU內部引出,還可以從南橋引出一根PCI-E 2.0 X4的插槽?,F在有相當多的主板會提供16+4顯卡插槽組合,一般而言后面的X4插槽是從南橋引出而非CPU內部,所以這樣的主板很不建議組建雙卡平臺,對性能會有限制,還容易導致延遲和跳幀。說一個比較簡單的辨別辦法,就是如果是PCI-E 3.0 X4則是CPU引出相當于PCI-E 2.0 X8帶寬的插槽,如果是2.0 X4基本都是南橋出來的。
PCI-E X1
PCI-E X1插槽是主板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接口,主要用于安裝PCI-E X1接口的各類擴展卡。當主板的PCI-E X1不能使用時,也可以使用PCI-E 2.0 X4顯卡插槽來代替使用。PCI-E X4插槽、PCI-E X2插槽對于一般家用主機來說,很大的一個用途就是可以支持一些需要占用多條PCIe通道的高端PCI-E SSD。不過這種SSD價格基本可以用天價來形容,而且這個插槽可以用主板PCI-E 2.0 X4顯卡插槽來替代,所以并不多見。
PCI插槽是主板上一種比較古老的插槽,主要用于安裝各類PCI接口的擴展卡。雖然主板芯片組早已開始不原生支持,但PCI插槽依然是主板的???。PCI插槽的典型特征是插槽比較長,但尾部沒有卡扣。
主板上的PCI插槽 一般出現在比較古老的主板上
mSATA插槽是主要用于安裝mSATA SSD的磁盤接口。他的接口外觀與miniPCI-E插槽相同,可以互插,但是如果要可以切換使用必須有一顆專門的切換芯片。一般mSATA插槽會以全高為主,插槽到后面的固定螺栓的距離會比較長。
MSATA主要用于插接SSD 而miniPCI-E被用于功能拓展
miniPCI-E插槽是一個比較新出現的插槽類型,他相當于一個PCI-E X1的擴展卡插槽,不過只能使用miniPCI-E接口的擴展卡?,F在在主板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安裝無線模塊。
CPU外接供電接口是用來直接從電源取電,為CPU提供電力的供電接口。一般低端主板多采用4PIN供電,中端多采用8PIN供電,高端主板上會看到4+8PIN或8+8PIN的配置。一般4+8PIN或8+8PIN在電源接線不足的情況下,只插單8PIN也可以保持主板的正常使用。CPU供電與PCI 8PIN供電接口的塑料針腳會有不同具有防呆效果,所以在安裝時只要不依靠蠻力就可以避免安裝錯誤。
此款主板不僅為CPU提供8pin供電 還額外又增加了4pin
CPU供電部分顧名思義就是用來為主板上的CPU提供供電的模塊,主要是將電源的+12V供電轉化為CPU可以接受的電壓,并凈化電流。一般CPU供電都位于CPU插槽與后窗接口之間,有些相數比較多主板需要用到L型布局的供電模塊。相當多的主板也會在這個部分,為供電MOS管安裝散熱片,來輔助散熱并改變主板的外觀。
CPU供電模塊
首先普及一個知識,即使是擁有外接供電的顯卡,依然可以從PCI-E顯卡插槽獲取最高75W的供電。對于可以組多卡的主板來說,單單依靠24PIN的供電就會讓接口面臨巨大的壓力。曾經就見過早期的超頻玩家為此在24PIN上焊接額外的供電線。所以現在相當多的主板都會提供額外的供電接口。
PCI-E接口的額外供電
這個接口的類型比較多變不盡相同,顯卡6PIN、大4PIN、SATA供電接口都有,位置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6PIN多出現在PCIe插槽與CPU插槽之間,大4PIN位于主板板載接口所在的那一條邊緣上,SATA供電接口位于主板SATA口旁邊。
后面板接口大家最熟悉不過了,一般相同形狀的接口會以不同顏色來區分不同的功能,比如USB3.0/USB2.0、音頻輸出/音頻輸入等。支持核顯CPU的主板都會提供一些視頻輸出接口,最常見的就是HDMI/DVI/DP等視頻輸出接口。在高端主板上則會搭載雷電、E-SATA、光纖接口等。
主板后部I/O區
板載的USB 2.0是一個9PIN的接口,其中空掉一根針是作為防呆。一般位于主板PCI插槽旁邊的這條邊緣上,主板上的絲印或者查看主板說明書都會有相關的說明。如果有底色為其他顏色的USB接口(紅色居多),一般都代表有額外的功能支持,建議優先選擇。
USB 2.0主板插針
板載USB 3.0接口是一個20PIN的接口,防呆是通過插針外框上的一個小缺口。一般位于主板24PIN供電旁邊,或PCI插槽旁邊的這條邊緣上。如果有底色為其他顏色的USB接口(紅色居多),一般都代表有額外的功能支持,建議優先選擇。
USB 3.0主板插針的識別非常簡單
SATA 2.0也稱為SATA 3Gb\s接口,是現在比較老的一種主板接口,現在已經在新產品中逐漸淘汰和邊緣化。最大傳輸速度為300MB\s(持續),建議不要連接SSD,會影響SSD的性能。SATA 3.0也稱為SATA 6Gb\s接口,現在正在逐步取代SATA 2.0接口。最大傳輸速度為600MB\s(持續),是相對高速的接口。
有些SATA接口全都混為一種顏色
在這里之所以單獨列出,主要就是要強調一下,橋接SATA 3.0接口性能與原生SATA 3.0接口會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建議SSD全部安裝在原生SATA 3.0上。橋接接口僅僅作為補充。或者在沒有原生SATA 3.0接口的主板上才建議SSD插在橋接接口上。
有的主板也會對不同的SATA接口進行顏色的區分
SATA接口最主要的還是芯片組提供的原生接口,在高端主板上也可以看到由第三方芯片橋接的額外SATA 3.0接口。在主板上的布局方式主要有三種:純原生SATA 2.0或SATA 3.0、原生SATA3.0+原生SATA2.0、原生接口+橋接接口。
這種組合一般多見于高端主板中,主板的SATA接口由原生接口和橋接的SATA 3.0接口組成??梢钥吹綐蚪咏涌冢ɑ疑┖蜆蚪舆@個接口的marvell芯片。現在這類主板各個廠商的標注方式差別非常大,例如技嘉一般采用灰色,ASUS主板標識為黑色,而包括ROG在內的一大批產品則采用相同的顏色,只能通過主板上的貼紙和絲印來判斷。建議大家對于高端主板上SATA的區分還是遵照主板說明書來比較好。
老司機們有沒有看到不認識的接口呢
寫在最后:主板的工作不僅是硬件之間的聯合插接板,更是讓各個硬件配合協調工作的樞紐,根據其他硬件的規格來選配主板是攢機的重要過程之一,按需購買才不會造成浪費,省下的錢可以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另外目前X寶上也有很多X58、X79的寨板在售,一般主要是垃圾佬在消費,價格便宜兼容性也強,但是品質、售后保障是遠遠不如大品牌,非常不建議普通DIY愛好者涉足,在選購主板時一定要多加小心。
機、電腦、藍牙耳機、迷你音箱……現代生活中,各種電子設備離不開充電器。當家里的插線板接口不夠用時,大家紛紛購買USB接口的插線板,插上數據線就能充電,非常便捷。3月21日,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提醒,購買USB插線板認準“3C”標志,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使用時注意安全事項,避免漏電發生。
跟普通插線板相比,帶USB接口的插線板不僅可以將220伏交流電引到方便取用的位置,還可以把交流電轉變為直流輸出。合格的USB插線板,里面有電容、變壓器和快充協議芯片等原件,能穩定電壓輸出。
電力人員提醒,有USB接口的插線板內部容量有限,所以各電子元件距離很近,容易互相影響造成損壞。如果經常使用不配套的手機充電器和數據線,很容易使手機接觸不良,導致插線板漏電短路。
USB插線板是國家強制3C產品,市民在購買時,需要查看插線板有無3C認證標志。購買USB插線板時不要貪圖便宜,盡量去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的USB插線板包裝上的廠家信息和產品信息齊全,外殼面板做工也比較精細。使用USB插線板時,要注意防止水或雜物濺到接口處,以免插線板發生短路,引發安全事故。
并州新聞 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