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愛聽音樂,抽空淘了一臺升騰C92終端,CPU是IntelJ1800 雙核2.41GHz,回來就換了4G內存,256G mSATA硬盤,便于后期存儲更多音樂文件。選擇這個型號是因為低功耗,正常運行才6瓦,而且無風扇,安靜。
下載Daphile鏡像,之前安裝了正式版,后面需要SSH登錄,所以又下載安裝了β版,因為正式版關閉了SSH。
網上有很多說法,說達菲系統音質如何的好,有質的飛躍,其實都是人云亦云,當前所有的數碼音響系統,最終都是需要轉換為模擬信號進行功率放大,而這個肯定跟硬件相關,象C92這種低價云終端,其音頻電路也肯定很low的,音質非常一般。
為了獲得較好音質,不少發燒友用USB接口的DAC,但是我只有傳統的SPDIF同軸以及光纖的DAC,想要獲得好的音質,就需要想辦法利用現有的DAC,因此必須從C92終端引出SPDIF信號。此小電腦主機本身是沒有SPDIF接口的,只能自己DIY!
這臺主機的聲卡芯片是ALC662音頻芯片,查閱資料知道其與ALC88x以及ALC262針腳完全兼容,SPDIF輸出為第48腳:
管腳圖
光纖以及同軸輸出
為了簡單起見,使用光纖傳輸,同軸還需要加幾個阻容元件,光纖直接焊上就可以。焊接好+5v、GND,把3根線都焊接到toslink光纖輸出頭,重新啟動系統,然鵝,光纖頭沒有發光。心有點涼,
認真參考網上其他發燒友的信息,閱讀芯片文檔,登錄后臺執行下面命令:
daphile ~ #hda-verb /dev/snd/hwC1D0 0x06 0x70d 0x1 //啟用SPDIF端口
nid=0x6, verb=0x70d, param=0x1 //執行命令顯示的內容
value=0x0 //返回值
完成后光纖頭立刻亮紅色,說明SPDIF已經使能。滿懷欣喜的用光纖接上解碼器,signal信號燈亮起來,可是,沒聲音?C92的耳機插孔是有聲音輸出的,就是光纖口無聲,失望。目前master主通道(front耳機插孔)是有輸出的,為什么不看看它的與媒體流相關的配置信息呢?執行命令:
daphile ~ #hda-verb /dev/snd/hwC1D0 0x02 0xf06 0x0 //獲取主通道媒體參數
nid=0x2, verb=0xf06, param=0x0 //執行命令顯示的內容
value=0x50 //返回值
其中“/dev/snd/hwC1D0”是聲卡的設備文件,需要根據自己設備的實際情況變更。
可以看到front節點的配置值是“0x50”,而針對SPDIF節點執行命令:
hda-verb /dev/snd/hwC1D0 0x06 0xf06 0x0 得到的結果value卻是“0x0”
很顯然,SPDIF節點沒有任何媒體流,所以就沒有聲音輸出!
那么,能否將參數 0x50賦予SPDIF端口,使得光纖也同樣輸出音頻?執行以下命令:
daphile ~ #hda-verb /dev/snd/hwC1D0 0x6 0x706 0x50 //將媒體參數0x50賦予SPDIF節點
nid=0x6, verb=0x706, param=0x50 //執行命令顯示的內容
value=0x50 //返回值
這時候音樂聲飄揚起來了!
最后,在/etc/local.d下創建一個腳本命名為SPDIF.start,執行chmod a+x SPDIF.start,將屬性改為可執行。腳本內容:
FILE=/dev/snd/hwC1D0
until [ -e "$FILE" ]
do
sleep 5
done
sudo hda-verb /dev/snd/hwC1D0 0x06h 0x70d 0x1>/dev/null
sudo hda-verb /dev/snd/hwC1D0 0x06h 0x706 0x50>/dev/null
是第五篇分享,以前的分享詳見本人長微博(http://weibo.com/xshorizon),我不得不說一下為何發WEIBO作為固定分享的原因,這幾年我分享了很多關于數字音頻技術的內容,有些隨著產品介紹,而大部分是在享聲群內:939899959。第一篇分享前很多用戶給我建言,有時間在群內分享,為何不能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的燒友朋友??其實之前也有朋友建議我形成分享系列,但是個人時間實在有限,都是隨性而發,加上中文水平實在有限,外企的近十年,連中文打字的五筆字根都忘了,這次在群友的強烈批評下,于是下定決定,盡量多整理分享關于音響,數字音頻相關的文章,由xs_horizon的帳號發出,歡迎大家批評與指導。任何轉發,必需要引用本人信息。
因為時常接待大量的燒友的詢問,加上一些DAC廠商的片面性的宣傳,轉盤不是數字0,1嗎? 只 要數據正常,那對解碼器有什么影響?其中包括了很多行業人士,靠口說,雖然也全面,但是這個解釋這幾年周而復始,正好公司今天同事也來問,于是下決心整理。
事實是數據基本都不會錯,但是轉盤好與不好,還是對聲音有極大的影響的。至于怎么影響,我們就從模擬的失真以及底噪波形就可以簡單看出。但是這個測試只是為了揭示有這個影響,但并不是為了說明這是唯一影響,事實上同軸質量如何影響DAC,這只是一個因素之一(具體有哪些方面,如何評測,因為享聲在音頻標準方面研究了五年多時間,有些技術細節作為保密目的不方便公開),所以請不要誤解。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數字音頻輸出,標準的數字輸出,基礎協議我們總的概括為帶有音頻時鐘及數據信息的傳輸協議。比如同軸,AES,光纖,BNC,甚至部分HDMI音頻,內部是用SPDIF協議(這種是把數據與時鐘調制在一起適用于稍長距離的音頻基礎標準),還有一種就是IIS,這個主要適合于機內傳輸,發送距離較短,不過也有單端轉平衡的方法使之更長距離。 但是不管以上哪種,音頻標準當中必然有數據+時鐘的信息。 IIS如何影響解碼芯片的性能,比同軸影響更復雜,以后方便時再考慮寫個文章,這里只為了直觀的做一個測試,說明同軸質量可以直接影響解碼器的性能。
這里采用BNC接口+專業同軸線(D1),數字信號發生儀器用prismsound DS3 ,它可以產生各種高質的,參考級低抖動的數字信號,并且也可以模擬常見幾種干擾以及jitter的情況, 看看在不同干擾下,解碼器的失真以及圖形變化來直觀的方式來顯示。本來打算采用A280的同軸輸入,解碼輸出作測試,因為我們認為A280的同軸已經達到了CS4398的參考極限(THD+N=0.0006% 左右),但是防止可能有偏向性,我們最后同樣采用了帶有專業鎖相環功能的解碼器Hilo, 也是CS4398芯片。DS3的同軸輸出與hilo 是地線隔離的,雖然是同軸線,但是兩者并沒有地線干擾的問題,影響只是同軸線里面的信號,這與USB的影響是不同的(地以及信號干擾),同軸線采用D1(購買時約2500元左右),在我們測試下100MHZ帶寬下指標也是非常優秀,所以用在這個測試當中已經可以足夠反應問題(后面還有對比更好的DA來檢測此現的情況)。
首先DS3的同軸輸出(產生測試數字信號)到hilo的同軸輸入,hilo解碼后的模擬輸出到DS3的模擬輸入(測試DA的失真以及噪聲情況),DS3 可以配置不同質量的同軸輸出信號(都是1khz 的正弦波),來測試抖動對DAC的影響 (通過對hilo的模擬輸出質量用DS3進行分析)。
hilo作為解碼器
hilo的配置
背部連接圖
這是軟件配置輸出:1khz 44.1khz 24bit 0db 的正弦波信號通過同軸發射輸出,這樣模擬能夠測試到其THD+N(失真+噪聲),同時全頻FFT(就是把模擬信號的頻率的角度來看)也可以看到全頻的底噪。
基本設置
(左最高的是1khz的正弦波頻譜,然后就是一些較矮的為諧波失真情況。-130db 為底噪)。
從圖中看出,在在加沒有加入任何抖動的情況下,標準24bit,44.1khz的 失真+噪聲為0.0006%左右,這已經發揮出CS4398最好的性能(芯片參考指標),現在的底噪為 不到-130db, 這是hilo的最好指標。
hilo在這種高品質同軸下的最佳指標
接下來,我們要對DS3的數字輸出進行一些簡單的增加jitter,看看如何影響Hilo的失真以及噪聲. 首先在低頻段加入一個100hz 正弦波,振幅為30ns (p-p), 結果看一下圖像與失真情況:
低頻100hz正弦波jitter干擾
100hz jitter 干擾后的細節
可以看出,整個失真嚴重劣化,THD+N 從0.0006% 下降到了 0.0043%,整個頻譜曲線也完全變形,低頻區底噪下降到了-70db. 就是說,如果你的同軸信號,底頻段有太多不干凈,這其實會直接影響到DAC。 如果在20khz加入一個正弦波,那整個干擾就會帶入到模擬里面,見如下圖,全頻段右邊的干擾:
輸入20khz的正弦波干擾
20khz干擾的波形細節
高頻區的雜波這在之前是沒有的,正是因為加入20khz的抖動信號后才出現的,雖然失真略有降低,THD+N=0.0009X%,但這會影響聽感。 以上只是單一信號的干擾同軸輸出,如果我們把帶寬噪聲加入,同時把jitter的干擾幅度加大,結果就是hilo 失鎖,無法正常工作了。
加大干擾幅值hilo失鎖,無法正常輸出
只有恢復到30ns, 才基本能夠鎖定,但是失真也是比較大的。
恢復30ns后才沒有失鎖,但失真變大
加入類似線路的寬帶噪聲干擾也是類似現象:
微分帶寬噪聲干擾
如果調高振幅同樣會導致失鎖,如果把同軸的頻率變成192khz,這種失鎖會更明顯。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去測試在數據完全正確的情況下,不同的干擾信號會對DAC解碼器的影響,但是現實中的干擾遠遠高于實驗中的簡單干擾,更加復雜,作為轉盤,全頻率的干凈底噪是DAC聲音發揮出好效果的必然, 當然這個只是影響DAC效果一個直觀的一個方面,底噪干凈只是一個基礎,影響的DAC性能發揮遠遠不止于底噪,其它如穩定性等也是非常重要。然而上述測試只是代表如AES,光纖,同軸,BNC等SPDIF協議,而一體機的IIS+MCLOCK的機內協議影響更為復雜,遠高于SPDIF的影響,如果一體機如果要做好,需要注意的地方會更多。同時目前的轉盤輸出質量離參考質量還略有距離,這也是我們今后的方向。 最后要說明一點,USB接口并不是標準的音頻數字協議,但是它是通過傳輸數據到XMOS等USB芯片,因為USB是一個地線依賴的協議,所以電腦或其它USB信號的噪聲會帶入到解碼器,從而如上述一樣影響到DAC的性能發揮,因為IIS不是一個隔離的協議,所以對USB輸入的質量要求極高,是明顯高于同軸,光纖與AES等SPDIF協議的。 最后滿足一下之前那個同軸線怎么樣, 儀器的理想解碼是怎樣,我就做一個測試,把這個同軸線的數字輸入接入到DS3的輸入輸出,利用DS3內置的解碼進行測試,看看專業儀器的性能是怎樣的。
專業內置解碼測試
儀器參考指標
儀器參考指標細節
許多第一次裝機的朋友,對于硬件的安裝還算順利,可是對于主板上各種類型的接線,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本文針對于此,將主板上各接口和對應的線簡單介紹一下。
電源接口一般是兩個,分別是主板供電24P接口,處理器供電8P,外加上顯卡的獨立供電接口。
一接口規格為24P針腳,也有一些舊主板或者低端的采用20P針腳,對應的電源線接頭也是24P,其中左側的4P可以拆卸,以適配20P主板。
這個接口一般在處理器附近,我的這塊主板是8P接口,也有一些是4P接口,英文EATX 12V意思是給CPU供電的+12v接口。對應的接口如下圖,在紅線處可以拆分,以適配4P的CPU供電。
顯卡的供電一般也是6P或者8P,電源接頭和CPU供電很相似,但是CPU供電可以拆分為4+4,而顯卡供電接頭只能拆分為6+2,用來適用6P的顯卡接口,知道這兩個的不同,就很容易分辨。
新手裝機最為頭疼的應該就是機箱的前面板連接線,現在大部分都叫它跳線,其實也不嚴謹。機箱前面板一般有USB2.0/3.0接口、耳機麥克風、電源鍵、重啟鍵、開關指示燈、硬盤指示燈這幾種。
左邊兩個是USB2.0接口,可以看到它的針腳在最邊上缺失一個,這個是重要標志,可以和機箱上的USB線相對應。
比較大塊的藍色是USB3.0接口,和上圖主板右側的接口相對應,這些都是防呆設計,插反了根本接不上。
還有的主板集成USB3.1,它對應的顏色是紅色。
大多數主板都會把這幾個接口集成在一起,但是在機箱上的連接線仍然是分開的,沒有做到模塊化設計。
藍色方框內是SPEAKER,這是機箱蜂鳴器的接頭,有些機箱縮水沒有蜂鳴器就不用接。
根據下面的英文提示,紅框左上的兩根是電源指示燈,紅色右上的是電源開關。下圖是對應的機箱線,綠白兩根是電源指示燈(POWER LED+/-),這兩個正負極不能插反。下面的是電源開關(POWER SW)。
紅框左下的是硬盤工作指示燈,對應的是紅的HDD LED+/-,這個同樣不能插反。右下的是重啟,對應的藍色的RESET SW。
最重要的是電源和重啟不分正負極,硬盤燈和電源燈要區分。
圖中左下框的AAFP就是機箱面板的音頻ADUIO針腳接口,這個接頭/接口同USB的很相像,但是針腳缺失的位置不同,所以不能通用。
這里還要簡單介紹下圖上另外兩個,它們不太常用。右側紅框的COM接口,這是老式的串口,現在基本沒什么用。上面的SPDIF OUT是索尼飛利浦音頻數字接口,機箱一般不集成,網上有專門賣這種數字音頻板。
主板一般集成兩個風扇電源接口,分別是CPU風扇,負責給CPU散熱器風扇供電。
還有一個是機箱風扇供電接口,上面寫的是CHA-FAN。
針腳都是四個,可以插調速風扇,也能兼容三針的風扇,這樣的是固定轉速風扇。
通常CPU風扇比較靠近處理器,而機箱風扇一般在主板中間位置,這兩個接口是通用的,不過最好不要插錯。如果把CPU風扇查到了機箱那個口,雖然同樣會轉動,但是開機時會檢測到CPU風扇是空的,然后會報錯要求按F1跳過,很麻煩。
不同的主板上還會有一些普通用不到的接口,像這個PHD6000是診斷卡接口。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硬件接口,這些根據需要進行安裝,并不一定非要插滿。
顯卡
M.2硬盤
SATA
本文主要是為了幫助新手朋友初步認識一下各種接線方法,可以說主板上常見的接口基本上都介紹到了。主板接線不是多難的技術活,但是個細心地活,除了接的正確,最好還要把線理的清清楚楚才好。
將多余的盡可能放到背面,保證主板周邊基本沒有凌亂線材,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風道,幫助主機散熱。
本文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