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多次抵押工廠設備

    投資潮訊:公開信息顯示,艾迪斯公司注冊資本2880萬美元,是臺港澳法人獨資企業。主要經營范圍是LCD(液晶顯示器)、LCM(液晶顯示模塊)和FPCB SMT,是一家以產品外銷為主的科技企業,其生產技術水平被主要客戶三星電子、Motorola和Nokia鑒定認可。

    這家公司的危機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的,當時該公司就已發不出員工工資。直到8月24日,艾迪斯發布通告稱:“因公司運營困難,致使員工2016年6月半個月、7月、8月工資沒有發放。艾迪斯打算盡快處理公司設備以及收回貨款從而發放員工工資,并且,從2016年8月20日起沒再安排生產,在沒有發放員工工資前,公司不再安排生產;在沒有確定的公告時間重新組織生產前,員工可先安排重新就業(公司會推薦工廠)。”

    另外,艾迪斯此前曾多次將工廠設備進行抵押。工商資料顯示,在自2014年05月14日至2014年11月14日期間,艾迪斯將全自動錫膏印刷機等數十臺設備以200萬元的價格,抵押給了韓國產業銀行廣州分行;而在2016年07月18日至2016年08月30日,艾迪斯以194萬元的價格,將一套自動偏光片附貼機抵押給了東莞市成宏防靜電產品有限公司。

    普光也因資金鏈斷裂倒閉

    去年,三星另外一家供應商東莞普光也正是因為資金鏈的問題而傳出倒閉消息,東莞普光和蘇州普光同隸屬于韓國普光集團,蘇州工廠為韓國獨資,兩家工廠皆主要承接韓國三星集團的產品代工,蘇州普光主要組裝電視產品元器件,東莞普光則主要代工三星手機液晶顯示器,在當時許多人都對此震驚。

    據東莞普光員工反映,自去年5月份開始,來自三星的訂單即出現下滑跡象。但因有京東方訂單臨時作為補充,工廠運作維持正常。幾乎與蘇州普光同步,同年6月,三星方面也突然取消了對東莞普光的訂單,員工們接到放假通知。

    從市場數據看,三星不給訂單或與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滑有關。據IDC統計,2015年一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僅為930萬臺,占9.3%的市場份額,而2014年同期的這兩個指標分別為2050萬臺、19.8%,市場份額同比下滑超過50%。

    制造業倒閉潮

    從今年開始,深圳電子廠倒閉的消息不絕于耳。就在今年8月份,筆記本電腦生產廠商深圳頂海電子宣布停產,手機玻璃鏡片公司東莞宇歐科技已經倒閉,手機電路板設計公司偉創力電子也已經解散。

    其實,生產廠商的倒閉只是代工產業在中國的一道落寞背影,雖然有些悲涼,但與其掙扎在微利的邊緣,倒閉——這樣的極端方式,或能更有效地刺激中國企業意識到轉型升級,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

    隨著中國自然能源消耗、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趨勢不可逆轉,制造業生產成本上升,中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喪失。更重要的是,中國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回歸制造業,發展中國家加速追趕的雙重壓力,其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全面告急。

    與美國、日本和歐洲制造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仍在科技、質量控制、管理、專業技術以及其他高端制造業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來,缺乏核心技術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籠罩在“中國制造”命運上的魔咒。

    面對愈演愈烈的制造業倒閉潮,許多產業鏈底端的工廠因為訂單不夠開始逃離,有技術含量的工廠選擇留下,做屬于自己的品牌。在深圳東莞的電子生產廠中,以技術為主要標準的分割線開始劃定未來。

    投資潮原文鏈接:http://www.investide.cn/news/297043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投資潮

    幾個月,電子行業又掀起了一陣倒閉潮,不少工廠紛紛宣布破產或者停產。對于國內很多手機代工廠而言,今年無疑更是一個寒冬,從2016年出,眾多手機代工廠和電子加工企業停產倒閉、負責人跑路甚至自殺的消息不絕于耳。

    以下是一牛網不完全統計匯總的:2016上半年電子產業鏈“陣亡”企業名單

    1.深圳市頂海電子有限公司

    事發時間:2016年8月18日

    現狀:停產

    主營:筆記本電腦

    2.東莞市宇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9年

    事發時間:2016年8月15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玻璃鏡片

    3.偉創力電子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事發時間:2016年8月15日

    現狀:解散

    主營:手機電路板設計

    備注:聯想調整供應鏈到湖北武漢是導致偉創力天津工廠的關閉的主因

    4.東莞鎢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1988年6月

    事發時間:2016年8月9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殼

    備注:東莞鎢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韓國宇田株式會社投資興建的韓資企業,曾是三星手機殼供應商。

    5.深圳市聯合盛電子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9年6月

    事發時間:2016年8月3日

    現狀:倒閉

    主營:液晶顯示模組生產

    6.深圳瑞谷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0年

    事發時間:2016年7月22日

    現狀:倒閉

    主營:電源產品

    備注:曾是為華為通信電源的最大供應商

    7.中山同濟科技照明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6年05月25日

    事發時間:2016年7月20日

    現狀:倒閉

    主營:燈具類產品

    8.深圳百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事發時間:2016年7月7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

    備注:7月7日百利通發布公告:由于近來行業不景氣、內部股東不和諧統一、經營出現失誤,使得公司出現大面積虧損,已經嚴重資不抵債,公司作出痛苦決定,百利通公司進行清算重組

    9.深圳市森維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4年

    事發時間:2016年6月26日

    現狀:倒閉

    主營:識別攝像頭模組相關OEM業務

    10.深圳市愛達智能電子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事發時間:2016年6月26日

    現狀:倒閉

    主營:行車記錄儀開發生產

    備注:該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債臺高筑,宣布破產倒閉。其實早在2008年愛達智能就開始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行車記錄儀產品,算是行車記錄儀行業的老兵了。

    11.深圳華旭昌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9年3月

    事發時間:2016年6月23日

    現狀:破產倒閉

    主營:智能移動終端的方案開發

    備注:2010年成為聯發科第一家量產出貨的方案商,在中國手機平板行業有著不錯的口碑。

    12.東莞獅威電器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0年

    事發時間:2016年6月12日

    現狀:艱難運營

    主營:網絡機頂盒

    備注:2016年6月12日據供應鏈相關人士爆料,東莞獅威電器惡意拖欠貨款,老板和財物一直避而不見。拖欠十幾家供應商貨款,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13.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1994年

    事發時間:2016年5月31日

    現狀:停止運營

    主營:各種燈飾

    備注:飛利浦是全球最大的照明設備制造商,2015年照明設備業務的營收為75億歐元,運營利潤3.31億歐元,在全球LED照明市場更是占據了超過半數的營收。

    14.深圳艾優尼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3年

    事發時間:2016年5月14日

    現狀:艱難運營

    主營:IUNI手機

    15.深圳迪佑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1年

    事發時間:2016年5月9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代工生產YEZZ和NIU手機

    備注:DDM brands生產YEZZ和NIU手機品牌,主打雙卡和三卡手機,老板宣布倒閉之后逃離美國,并沒有對員工做相應的賠償。

    16.深圳迪佑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1年

    事發時間:2016年5月9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代工生產YEZZ和NIU手機

    備注:DDM brands生產YEZZ和NIU手機品牌,主打雙卡和三卡手機,老板宣布倒閉之后逃離美國,并沒有對員工做相應的賠償。

    17.東莞新科磁電廠

    成立時間:1989年

    事發時間:2016年4月22日

    現狀:停工

    主營:其他光電子、激光器件

    18.北京云辰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2年

    事發時間:2016年3月8日

    現狀:倒閉

    主營:大可樂手機

    備注:大可樂手機號稱中國第一款真正的互聯網手機,它靠“低價、時髦”的策略走紅網絡,最佳的一次銷售還是來自于2014年12月登陸京東眾籌平臺后,當時1萬個眾籌名額被網友一搶而光。

    19.深圳市億通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4年

    事發時間:2016年2月18日

    現狀:倒閉

    主營:手機

    備注: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億通共欠下近100位供應商總額8000多萬元的貨款,加上員工的賠償金,約欠下了1.1億元。

    20.TPK達鴻先進科技(廈門廠)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2年1月

    事發時間:2016年1月30日

    現狀:關門

    主營:觸控面板

    備注:達鴻先進科技(廈門)曾每月產能70萬片。

    21.東莞YL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3年

    事發時間:2016年1月24日

    現狀:倒閉

    主營:觸摸屏

    備注:該司觸摸屏出貨量多次位列排行榜月度前20名。

    聲明:本文由一牛網原創,轉載僅限全文轉載并標明來源:一牛網在線微信(news_16rd)

    一片綠色植物的包圍中,多個富有科技感的高壓氧艙整齊排列著,這是北京一家高壓氧艙體驗店內的景象。工作人員介紹,每次可在艙內吸氧60分鐘至120分鐘,其間可以玩手機、看電影、或帶電腦辦公、睡覺。

    在銷售人員口中,高壓氧艙是抗衰老、抗癌、調節免疫、美容,甚至延長壽命的高科技產品。

    一臺高壓氧艙的價格動輒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在體驗店體驗一小時699元,年卡近4萬元。據媒體報道,一家高壓氧艙商家在2022年的半年內銷售額就突破了6000萬元。

    有銷售人員表示,吸高壓氧30次才能見效,最好一周吸四五次。

    原陸軍總醫院腦昏迷促醒中心主任、教授焦輝表示,“吸氧不是壞事,但是不能像商家所說的無止境地吸。任何治療方法都應該適可而止,量力而行。不應該濫用高壓氧艙。”

    能容納一至兩人的氧艙,售價29.8萬元,周圍環繞著綠植。新京報記者喬遲 攝

    勞斯萊斯級別的享受

    8月10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一家位于北京東四環某高檔小區附近的高壓氧艙體驗店。

    體驗店占地三四百平方米左右,內有多個高壓氧艙,還有多種綠植裝飾。店內有一面墻上介紹高壓氧的作用和氧艙的功效。

    銷售人員周悅介紹,高壓氧艙能容納的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能容納一至兩人的圓柱形氧艙售價29.8萬,容納4至6人的氧艙售價65.8萬、容納6至8人的氧艙售價85.8萬。還有一款高端圓形氧艙,只能容納一人,售價65.8萬。“它貴在造型上。”周悅說,材質、躺椅和高鐵商務艙一致,“明星、有私人飛機的老板都買這款。”

    高端圓形氧艙售價65.8萬元。工作人員介紹,其材質、躺椅和高鐵商務艙一致,“明星、有私人飛機的老板都買這款。”新京報記者喬遲 攝

    周悅說,小容量的氧艙一般家用,大容量氧艙放在辦公場所或療養美容機構、月子中心。氧艙內有座椅,帶有網絡電視,也可以帶手機、電腦進入。氧艙旁帶有黑色長方形制氧機和空調外機。一個小型氧艙加上制氧機、空調外掛機占地面積不到10平方米。

    周悅說,氧艙是密閉空間,氧含量可達93%。通過制氧機和艙內增壓,讓人體吸收更多氧氣。關于氧艙的作用,周悅稱可以抗衰老、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調節氣血。甚至還能抗癌,她提到,至少要吸30次才能看到效果,建議一次使用時間在60至90分鐘之內,一周吸四五次。

    如果不買氧艙,可以到店吸氧。一小時699元,次數越多越便宜。周悅推薦記者辦年卡,價格39999元,一年之內不限次數。見記者猶豫,周悅說,總店最近將年卡漲價到49999元,如果8月12日前交費,可以用原價39999元買年卡。

    記者進入雙人氧艙體驗了一小時,氣壓為1.1ATA。充電寶、打火機不可以帶進氧艙。

    氧艙開啟后,艙內氣壓開始緩慢增加。記者感覺到耳膜、鼻腔有壓迫感,伴隨著疼痛。多次做吞咽動作后,壓迫感消失。

    艙內右上方有顯示屏,記錄著剩余時間、壓力、溫度、氧分壓、濕度。記者左上方有一個氧氣口連接著吸氧器。可以把吸氧器戴在脖子上,白色圓柱形出氧口靠近鼻子,持續不斷地噴出氧氣。

    艙內配備電視,吸氧期間循環播放著天津一名患者吸氧改善面癱的案例。大約五分鐘至十分鐘,記者感覺有困意。最后十分鐘艙內減壓,耳膜感到壓迫、疼痛。

    新京報記者發現,近年來,民用高壓氧艙成為一種熱門的療養、保健方式。在某團購平臺搜索高壓氧艙,可以看到有多家高壓氧艙商家的體驗店,還有美容院、健身房提供高壓氧艙服務。在高壓氧艙商家官網和電商平臺,均有售賣民用高壓氧艙,氧艙的材質、可容納的人數不同,價位也不同,一般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商家的宣傳視頻里,有歐美明星用氧艙治療焦慮、富豪買氧艙放在豪宅里、知名運動員用氧艙恢復體力。有商家官網顯示,其品牌氧艙入駐健身運動、美容美體、健康管理、康養社區、酒店民宿等行業。有商家為艙內配備勞斯萊斯“星空頂”,私人飛機同款按摩椅,沉浸式家庭影院,為消費者提供“頂級奢享”體驗。

    8月12日,記者來到另一家高壓氧艙體驗店,店內貼著開店時一對明星夫妻來店慶賀的照片,還有某體育明星的照片,銷售人員趙敏說,他們都是該品牌的使用者,雙方有合作。

    “科學嚴謹項目背書”背后

    在多個商家的宣傳廣告中,高壓氧艙被冠以多種療效,比如緩解大腦缺氧、耳鳴、美容、失眠、醒酒、緩解疲勞、調節免疫、運動恢復、產后恢復等。高壓氧艙某商家官網提到,高壓氧艙“幾乎是全民適用、用則受益。”

    其中最常見的宣傳功效是抗衰老。高壓氧艙某商家的宣傳海報里提到,高壓氧艙是抗衰神器,能夠“延長端粒,重返年輕。”宣傳視頻提到,“整體吸氧的過程就像坐飛機頭等艙,不管是精神偶爾不佳,還是應酬不斷,還是延緩衰老,都可以咨詢。”

    周悅也對記者提到,高壓氧艙可以抗衰老,依據是以色列一個科學家做了實驗,“人體端粒直接影響壽命,高壓氧艙能讓人的端粒增長25%以上。”

    一家高壓氧艙商家的宣傳海報稱,該產品有“科學嚴謹項目背書”。該項目也是以色列一項實驗論文,“以色列某研究中心對35位老人進行連續90天的高壓氧療實驗,最終樣本平均結果顯示,細胞端粒延長20%至38%,衰老細胞減少11%至37%,細胞年輕25歲。”所以得出“高壓吸氧、細胞輕齡”的效果。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轉載人民日報2015年《細胞端粒藏著長壽的秘密》文章所稱,端粒縮短是衡量衰老的一項首要指標。細胞染色體的末端被稱為“端粒”,它就如同鞋帶末端的塑料帽,可保證染色體不會“散架”。細胞的端粒隨著細胞不停分裂而逐漸縮短,細胞也隨之衰老并死亡。依照這個邏輯,只要細胞端粒不縮短,細胞就不會衰老。

    一家高壓氧艙體驗店,店內墻面上介紹氧艙的作用,包括延緩衰老、緩解疲勞、預防及緩解阿爾茨海默病等。新京報記者喬遲 攝

    新京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多個高壓氧艙商家以及周悅提到的“高壓氧艙能使細胞端粒延長從而抗衰”的說法,依據的是以色列某醫學院副教授所寫的一篇實驗文章。

    這篇實驗文章作者之一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副教授夏伊·埃弗拉蒂,文中稱,實驗將35名64歲及以上健康獨立生活的成年人納入研究,在三個月內每周5天療程,每天接受60次高壓氧療法,每次訓練在2ATA下用面罩呼吸100%氧氣90分鐘,每20分鐘換氣5分鐘。在實驗期間,既不允許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也不允許調整藥物。

    文中顯示,這項研究發現,每天重復進行高壓氧療法可以使老齡化人群的外周血單核細胞 (PBMC) 端粒長度增加 20%以上。此外,高壓氧療法使衰老細胞的數量減少了10% -37%。

    實驗得出的結論是,高壓氧療法可能產生顯著的抗衰老作用,包括顯著增加老齡化人群的端粒長度和清除衰老細胞。

    但文章發布后也被多方質疑。關注長壽的科學宣傳網站fightaging(抗擊衰老)2020年11月20日發表文章《夸大高壓氧治療對衰老的作用》。文中質疑,在免疫細胞中,端粒長度每天都在變化,它作為衰老的標準并不是那么有用。

    fightaging(抗擊衰老)網站同時披露,一家創辦于佛羅里達州,主要為患者提供高壓氧艙治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夏伊·埃弗拉蒂是該機構的聯合創始人、醫學顧問委員會主席。

    fightaging(抗擊衰老)網站對于這樣的利益沖突表示,“當一個人經營一家以提供高壓氧治療為基礎的企業時,他必須趁熱打鐵,從每一項資助的研究中榨取每一滴營銷汁液。因此,目前有很多媒體文章告訴我們高壓氧治療可以逆轉衰老。這太荒謬了。”

    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雜志《科學智慧火花》上,署名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保路曾發文表示,該實驗結論具有局限性。“樣本量有限,觀察時間短。缺乏對照組。未做長期隨訪持續時間的影響。沒有評估端粒酶活性,測量孤立的高壓氧治療,并沒有監測參與者是否有任何生活方式改變(如營養和運動)、藥物或任何其他混雜因素的干預。”

    對于《實驗文章》中高壓氧艙的結論,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認為沒有太多依據。他提到,該實驗中只有35人參與,還有人中途退出,從參與實驗的人數上看,不足以支撐該結論。“臨床上有很多指標、癥狀都要研究,只有一方面的指標不能說明最終結果。”

    胡洋認為,“高壓氧艙抗衰老”的理論不可能通過一篇文章證明。只有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和研究,最終通過多種人體指標證實其抗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其功效,才是可信的。

    某海軍醫院海潛科醫生周旭提到,這類研究數量和質量還不足以支撐論斷,不能作為臨床有效性的充足證據。而且實驗中是周期內密集高壓氧治療,一旦中斷或者長時間間隔,效果是否能夠有效維持都存在疑問。而且高壓氧也有副作用,并沒有完全普適性。

    周旭說,高壓氧的確對某些群體具有顯著的緩解疲勞、改善睡眠作用,但應理性對待,不能神話,更不能過度期望其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長期吸氧有無作用?

    高壓氧艙在醫療領域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治療手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官網上,該醫院高壓氧科教授、亞太潛水與高氣壓醫學會主席高春錦發文普及過高壓氧艙的醫用發展過程。

    高春錦稱,機體在高于一個大氣壓(1.0ATA)的環境中吸入純氧或高濃度氧稱為高壓氧,利用高壓氧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即為高壓氧療法。

    高春錦介紹,高壓氧醫學起源于1887年,在世界各地蓬勃興起則始于上世紀50——60年代。我國高壓氧醫學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1964年,我國在福州市建成了第一座醫用高壓氧艙,并成功地在艙內進行了心臟直視手術。此后,上海、青島、杭州、南京、北京、廣州等地相繼建成了醫用高壓氧艙。

    氧艙內右上方的顯示屏記錄著剩余時間、壓力、溫度、氧分壓等數據。新京報記者喬遲 攝

    高春錦提到,高壓氧單獨治療疾病,或作為主要治療手段的情況是較少見的。在臨床上通常把高壓氧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結合藥物或外科手術等其他療法以治療疾病。

    高春錦提到,高壓氧艙療法并不是萬能的。比如未經處理者的氣胸、縱隔氣腫、肺大皰、活動性內出血及出血性疾病、重癥上呼吸道感染、重癥肺氣腫等病癥患者禁忌使用高壓氧艙。

    某海軍醫院海潛科醫生周旭說,醫用氧艙和商用氧艙主要是壓力的區別。高壓氧艙設計壓力大于2ATA(大氣壓)屬于醫用,需要使用單位和操作者具有相應的資質條件。家用或者保健用高壓氧艙壓力低于2ATA,一般在1.3-1.5ATA(大氣壓),使用者通過簡單培訓或者通過說明書指導使用。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認為,吸氧也不是百利無一害,在高壓氧艙吸氧時間長會導致氧中毒,氧壓比較高時,長期吸氧還會導致肺水腫。

    “普通人去高壓氧艙吸氧并沒有意義,就像往已經滿了的浴缸里放水一樣,放進去再多的水也只能溢出來。正常人體內的血氧飽和度達到95%以上就合格。身體的耗氧量不高,多出來的氧氣也沒有作用。”胡洋說。

    2020年4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牟向東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說,人體缺氧的時候才需要吸氧,不缺氧而吸氧反而有害身體健康。牟向東解釋,氧氣過于充沛將導致身體一系列過強的氧化反應,氧中毒和吸氧時間密切相關,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氧中毒。進入體內的氧還會產生氧自由基,如果氧自由基極為活躍,在體內到處流動,就會攻擊和殺死各種細胞,導致細胞和器官的代謝和功能障礙。“首當其沖的是呼吸系統,過度吸氧易造成肺損害,然后導致全身各個系統氧中毒。”

    牟向東不建議在醫院以外的場所吸氧。他說,在醫院吸氧會有一個流量計,檢測脈氧飽和度及動脈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根據患者病情給予相應的吸氧方式,如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呼吸機吸氧等。“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控制措施,控制病人吸入的氧流量和血氧飽和度在93%以上,并且血氧分壓不能過高。沒有這些專業輔助設備的情況下,吸氧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原陸軍總醫院腦昏迷促醒中心主任、教授焦輝認為,“吸氧不是壞事,但是不能像商家所說的無止境地吸。任何治療方法都應該適可而止,量力而行。不應該濫用高壓氧艙。”

    焦輝認為,是否需要吸高壓氧以及吸氧次數應該遵醫囑,“如果常出現走路憋氣、呼吸困難,醫生建議在家買制氧機吸氧,那是可以的,如果只是高壓氧艙的商家建議(吸氧),患者應該慎重考慮。”

    商用高壓氧艙的監管

    2002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醫用高壓氧治療設備分類為物理治療及康復設備,是第三類醫療器械。第三類醫療器械是具有較高風險、需要采取特別措施嚴格控制管理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衛生部1999年頒發的《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醫用氧艙包括空氣加壓艙和氧氣加壓艙,氧艙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管理、定期檢驗與維護等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第四十三條提到,醫用氧艙操作人必須經衛生部指定的機構進行培訓和考核,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操作;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必須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鍋爐局認可的機構培訓、考核、并取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

    第四十七條提到,醫用氧艙使用單位須向進艙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進艙人員不得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得穿戴能產生靜電的服裝、鞋、帽。嚴禁沾染油脂的物品置于艙內。

    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為例,高壓氧艙內配備防火、阻燃、無毒內外裝修、消防水噴淋系統、艙外水循環風冷式空調系統、多畫面電視監視系統等。

    為確保患者安全,艙內有氣動呼吸機、心電監護設備。治療期間,有醫護人員巡視陪艙,保障急危重癥患者和初次進艙患者在艙內治療安全。

    醫用高壓氧艙措施如此,那么商用高壓氧艙呢?

    記者探訪的幾家體驗店人士都表示,他們售賣的高壓氧艙不是醫療器械,而是家用電器。是可以改善人體細胞和自由基、治病保健的家庭電器。“但它的品質是可以達到醫療級別的。”

    對于記者提到的一些隱患,周悅說,其品牌氧艙的內置設備經過弱電處理,玩手機、電腦、看電視等都不用擔心會起火。

    8月14日,記者撥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受理電話,工作人員解答,商用高壓氧艙不屬于醫療器械,該商品的宣傳、廣告行為歸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管。

    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商用高壓氧艙既不屬于醫療器械,也不屬于特種設備。

    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高壓氧艙商家在網站、微信公眾號、店內海報等文字宣傳頁上宣傳產品有醫療療效,這樣的行為違反《廣告法》的規定。《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據中國質量新聞網2022年12月報道,某高壓氧艙品牌的推廣銷售公司在廣告中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以及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違反廣告法,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文中周悅、趙敏、周旭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喬遲 實習生 朱陽慧

    編輯 胡杰 校對 張彥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