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隨著航空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飛機出行。然而,許多旅客并不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帶上飛機,哪些不能帶。有時候,因為對規定的不了解,有些旅客會在安檢前把一些本可以帶上飛機的物品扔掉,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機場安檢員提醒廣大旅客,以下三種東西實際上是可以帶上飛機的。
一、充電寶。
在飛行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電子設備攜帶的問題。比如說手機、平板電腦、充電寶等物品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充電寶不能托運,只能隨身攜帶或放在手提行李中。
手機作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設備,使用頻率極高,電量消耗也非常快。為了防止手機電量耗盡而無法使用,很多用戶會選擇攜帶充電寶。充電寶作為一種便攜式電源設備,具有使用便捷、充電迅速等優點。然而,一些人對充電寶是否能帶上飛機心存疑慮。實際上,民航局對充電寶的容量和數量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
根據規定,單個充電寶的容量不得超過16000毫安時(16000w)。如果充電寶的容量超過這個限制,就無法帶上飛機。因此,為了確保充電寶能夠順利帶上飛機,建議用戶選擇容量在10000毫安時(10000w)左右的充電寶。
此外,攜帶充電寶的數量也不得超過兩個,如果超過這個數量,有可能會被海關扣留。造成這一限制的原因主要是充電寶內部使用的電池為鋰電池。雖然現代充電寶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已經十分成熟,但仍存在一定概率的電池故障和起火等風險。為了保障航空安全,民航局對充電寶的容量和數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用戶在攜帶充電寶時,務必遵循這些規定,確保充電寶能夠安全帶上飛機。
二、液體瓶。
我們經常會在機場遇到因攜帶液態物品而被安檢員攔截的情況,例如洗發水、沐浴露、化妝品等等。實際上,這些物品都是可以帶上飛機的,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定進行包裝和攜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可以在出行前仔細了解相關規定,以便更好地應對安檢時的各種情況。
首先,為了順利通過安檢并攜帶液態物品上飛機,我們需要將所有這些物品放在容量不超過100毫升的容器中。這些容器應該是可重復封口的透明袋子,以便于安檢員進行檢查。這樣有條不紊的包裝方式也可以避免容器散落或丟失的情況發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液體中不能含有任何酒精成分。如果液體的容量超過了100毫升,我們可以將它們分裝在多個液體瓶中,但這些液體瓶的總容量仍需不超過1000毫升,以便符合相關規定。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容量過大而無法通過安檢的情況發生。
三、零食。
在長途旅行中,無論是火車、飛機還是汽車,時間一長都容易讓人感到肚子餓。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隨身攜帶一些小零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小零食不僅能夠為我們提供能量,還可以滿足我們的味蕾。
實際上,這些小零食也是可以帶上飛機的。在飛行過程中,由于氣壓和干燥環境的影響,人體的消化系統容易受到影響,適量的小零食能夠減輕腸胃的負擔。當然,為了確保安全和衛生,我們應該選擇那些正規廠家生產、包裝完好、符合航空規定的零食。
為了確保零食的新鮮度和口感,我們可以選擇易于保存的食品,如干果和堅果等。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熱量高,而且非常美味。此外,由于它們不含水分,所以保存起來非常方便,不會因為潮濕而變質。
在選擇零食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它的味道。雖然我們的味蕾喜歡美味的食物,但過于濃烈的味道可能會影響到身邊人的休息。因此,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味道適中、不會刺激他人的食品。
后,旅客可坐飛機時候不用關手機了,還可上網沖浪。17日,東航和海航宣布搭乘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PED),有其他航空公司也稱正抓緊推進中。
東航宣布放開飛機上手機使用限制。
國航等也表示在抓緊評估、完善方案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飛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特別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飛機上可用手機上網沖浪成為近年熱門話題。
2017年10月10日起施行的國內《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第五次修訂,明確由航企自行決定是否開放機上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1月16日,中國民航局公布《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簡稱:《指南》)。
根據上述規定的相關要求,東航表示,制定完成了有關的“落地細則”。海航也表示,已針對便攜式電子設備開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
盡管目前僅上述兩家公布了放開的消息。春秋航空同日表示,預計上半年,旅客將在飛機上有條件地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17日晚,春秋航空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我們正在抓緊時間評估。”國航也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
哪些便攜式電子設備被航企開放?
記者注意到,東航和海航公布放開的均是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PED)。
根據《指南》,便攜式電子設備泛指可隨身攜帶的,以電力為能源并能夠手持的電子設備。例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手機、視頻播放器和電子游戲機等。
圖為旅客某航班上使用平板電腦(Pad),進行空地互聯微信聊天。 殷立勤 攝
開放的電子設備要求有啥功能?
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東航明確,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智能手機)和規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腦或平板電腦、電子書、視/音頻播放機和電子游戲機等小型PED設備,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
民航專家林智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于安全考慮,打開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將成為后續航企放開機上手機等使用的基本前提。
據他介紹,國外大部分航企按照打開飛行模式來執行,有少部分航企允許使用蜂窩信號,甚至在低空階段可接打電話。但國內出于安全考慮應該有個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
哪類手機等電子設備仍被禁用?
東航明確,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
此外,超過規定尺寸的便攜式電腦、PAD等大型PED設備僅可在飛機巡航階段使用,在飛機滑行、起飛、下降和著陸等飛行關鍵階段禁止使用。
林智杰認為,隨著科技逐步發達以及運行數據的積累,這些禁用項目有可能會逐步放開。
哪種特殊情況下禁止使用?
在以下特殊情況,除經認可為保證飛行安全必須使用的EFB(電子飛行包)外,應禁止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一是,低能見度飛行階段(II類與III類進近和著陸及低能見度起飛);二是,飛機疑似受到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
《指南》提出,當機上導航和通訊設備受到干擾或機組人員遇到緊急情況下達指令,機上全部PED(醫療電子設備例如心臟起搏器、便攜式制氧機等除外)必須禁用。
《指南》強調,在飛行期間,當機長發現存在電子干擾并懷疑該干擾來自機上乘員使用的便攜式電子設備時,機長和機長授權人員應當要求其關閉這些便攜式電子設備;情節嚴重的應當在飛機降落后移交地面公安機關依法處置,并在事后向民航局報告。
資料圖:圖為海口美蘭機場到達大廳迎來大量進港旅客。 楚洪雨 攝
開放后,手機是否可空中上網?
東航表示,旅客選擇乘坐東航提供Wi-Fi服務飛機,提前在APP或官網申請登錄密碼,旅客可在登機后打開手機Wi-Fi功能連接互聯網。目前,東航有空中Wi-Fi的飛機已74架,覆蓋全部國際遠程航線及166條國內重點商務航線。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最新調查顯示,機上WiFi已成為繼機票價格、航班時刻后影響乘客選擇的第三大因素。記者注意到,中國的空中WiFi目前仍然處于試點萌芽階段,有空中WiFi飛機大部分來自東航,但其他航企在加快跟進。
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將試行高空移動終端接入局域網或互聯網服務。鼓勵航企在具備客艙無線局域網的飛機上,實現旅客用自備移動終端接入客艙娛樂信息系統;在具備客艙空地通信能力的飛機上,實現空中接入互聯網,讓旅客空中有WIFI。
專家認為,機上放開手機使用后,將極大推動國內空中WIFI發展,一兩年內會看到明顯進展。據中國民航網報道,南航、國航、廈航、海航等均已經從原先的局域網升級到Ku衛星機上互聯網。預計到2021年,中國機上互聯網機隊規模有望接近總機隊規模的50%,超過2400架。
空中上網會不會收費,貴不貴?
未來,手機通過衛星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后,旅客將可在空中實現購物、預約接送機、預約酒店、看新聞、打視頻電話、微信和QQ聊天、刷微博、收發郵件等。
針對旅客關心空中上網是否收費,貴不貴問題。梳理發現,東航、南航、國航、海航的空中WiFi目前均未收費。林智杰表示,目前飛機上網成本比較高,如果航企為了吸引旅客購票,就不存在向旅客收費的問題,或者是象征性的收費。
“但如果航企將其視為盈利項目,就會采取直接向旅客收費或向廣告商等渠道收取費用的方式?!彼f,目前來看,后續可能會有部分國內航企采取直接向旅客收取流量費用。
據了解,目前全球航空公司機上互聯最主要的收入是數據流量或上網時長費用。
但專家認為,開放手機使用后,對機上影音娛樂設備行業等或將是顛覆性的影響。航企未來還可開拓現場直播內容、點播視頻、空中商城、機上聯網為載體的廣告等收入。(記者 程春雨 種卿)
月19日,一起充電寶在飛機上爆炸起火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據航班上的乘客透露,事發時有人使用充電寶為平板電腦充電,不慎起火。機艙前方頓時冒出大量煙霧。緊急備降后,機場消防及應急救援人員趕到現場處置,所幸事件中無人員傷亡。
充電寶為何不能托運?因為絕大多數充電寶的電芯是鋰電池,鋰是非常不穩定的金屬,在受到碰撞和擠壓后極易產生高溫,甚至自燃。如果將鋰電池放入行李中托運,行李在狹小的貨艙空間內受到擠壓和碰撞,很容易導致鋰電池發生自燃,給飛機帶來嚴重的安全威脅。
那充電寶為何能帶上飛機卻不能用?據介紹,飛機客艙屬于增壓環境,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客艙壓力是變化的,會從起飛前的1個大氣壓降到巡航時的約0.6個大氣壓,降落時再慢慢增加到1個大氣壓。在這種環境下充電寶中的鋰電池會產生變化,此時如果使用充電寶,容易導致發熱、增加自燃的概率,危害飛行安全。
充電寶在飛機上發生爆炸、起火怎么辦?應當第一時間尋求機組人員幫助,飛機上配有滅火器,能夠對鋰電池火災進行有效處理。處理后的鋰電池要與客艙形成隔離,常見的隔離手段有水桶、冰桶、餐車防爆桶等。隔離的目的是將爆炸殘骸進行有效處理,防止再次復燃。
關于充電寶“上”飛機,到底有哪些規定?
民航局發布的《關于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對充電寶的規格、運輸方式及使用均有明確的要求。
飛機上充電寶的容量有嚴格的限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無需航空公司批準;額定能量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經航空公司批準后方可攜帶。但大于160Wh的充電寶,是不可以帶上飛機的。
充電寶必須是旅客個人自用攜帶;充電寶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攜帶或隨身攜帶,嚴禁在托運行李中攜帶。同時需要注意,每名旅客不得攜帶超過兩個充電寶。
在飛行過程中不得使用充電寶給電子設備充電。對于有啟動開關的充電寶,在飛行過程中應始終關閉充電寶。
資料:國家應急廣播
編輯:畢揚靜
責編: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