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多數情況下是由病毒,木馬的電腦不能關閉正常,典型的病毒綁架類木馬,它是一種新型的破壞性木馬,與傳統的病毒不同,它的實現是通過綁架的系統文件,注冊表啟動電腦關機按鈕消失了。

    2.Windows的聲音文件損壞不能被關閉。

    3.CMOS設置不正確會導致計算機不正常關機。

    4臺電腦的“高級電源管理(APM)”功能也可引起關機死機或黑屏問題。

    電腦解決方案,向有關當局不能:

    一臺電腦被木馬破壞的注冊表信息是惡意的更改。該解決方案是如下:

    第一步:進入主界面進入[查殺木馬]

    第二個步驟是安裝,單擊“查殺木馬”全掃描功能

    用戶錯誤地計算機正常關機造成的配置文件的修復方法如下

    “開始”→“運行”,在“運行”對話框中輸入“regedit”,單擊“確定”找到以下內容:HKEY-LOCAL-MACHINE \ SOFTWARE \ MICROSOFT \ WINDOWS \ CURRENTVERSION \政策,單擊“系統”文件夾,然后雙擊單擊右側的“,關閉”的項目。

    2,“開始”→“運行”,在運行對話框中輸入“gpedit.msc”,然后單擊“OK”按鈕?!蝿諜诤汀伴_始”菜單中的“組策略”窗口中,雙擊“管理模板”,然后雙擊右側的“刪除和阻止訪問'關機'命令中的”刪除和阻止訪問'關機'命令屬性“窗口中,單擊”上的“設置”選項卡,選擇“已禁用”,然后單擊“OK”按鈕。

    首先,你可確定“退出Windows”聲音文件是否已被銷毀 - 打開“控制面板”,打開“聲音”,“退出Windows”聲音取消。如果Windows正常關機,則問題是由退出聲音文件,來解決這個問題,聲音文件可以從備份中恢復或重新安裝提供聲音文件的程序,也確定“退出Windows”是無聲的。

    每個人都在計算機啟動時進入CMOS設置頁面,重點檢查CPU外頻,電源管理,病毒檢測,IRQ斷開閉,磁盤啟動順序選項設置是正確的。具體的設置,你可以參考你的主板說明書,非常詳細的設定上述的指令,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一套,建議你直接恢復廠家的出廠默認值。

    檢查“高級電源管理(APM)”功能也可引起關機死機或黑屏問題,打開設備管理器,打開系統的設備。取消“啟用電源管理”中選擇“高級電源管理”。如果計算機正常關機,則問題的原因可能在于APM的。 “

    本退休,物色新本

    由于不想抱著公司配的磚頭筆記本到處跑,加上當時英特爾正在不遺余力地炒作“超極本”的概念,因此在五年多以前就入了輕薄本的坑,手上這臺聯想YOGA13在過保后曾經修過適配器和轉軸,其它方面除了4G內存和128G mSATA SSD容量較小以外用起來還算順手,但最近屏幕無故出現了兩三條亮線,其中一條還會間歇性閃爍,很影響使用,送到售后被告知是屏幕和屏線的問題,全部更換需要花費2K多,雖然帶觸摸屏的本子更換屏幕價格貴點可以理解,但花2K多維修一臺用了五年多的本子肯定劃不來,因此也打消了維修的念頭,同時也開始物色替代的本子。

    新本選型一度糾結

    除非有玩大型游戲的需要,否則我相信用過輕薄本的朋友都不會再考慮傳統的筆記本,因此這次選型馬上就有了方向,但最后卻在三個型號之間糾結了不少時間。因為筆記本是通勤用的,平時也會拿去出差,因此尺寸和重量是要首先考慮的,尺寸超過14寸,總量超過1.5kg的基本不考慮,使用機械硬盤的不考慮,非金屬外殼的不考慮,再結合5000-6000元的預算,然后篩選出下面三款型號。

    惠普(HP)EliteBook 745G5 14英寸輕薄筆記本電腦(銳龍7 PRO 2700U 8G 256SSD Win10 FHD Office一年上門)惠普EliteBook 745G5這款的外觀是我最喜歡的,商務氣息濃郁,HDMI 2.0+USB Type-C接口可以外接兩臺4K屏幕實現60Hz輸出,去客戶那里做演示很給力,除此之外還內置了RJ45有線網卡接口和指點桿,這些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地方,但由于之前用AMD平臺有過不太愉快的經歷,因此對這款使用AMD銳龍7的本子始終心存芥蒂,而使用同樣模具的Intel平臺本子Elitebook 840G5卻要價一萬多,超出預算太多只能放棄。

    小米(MI)Air 13.3英寸全金屬超輕薄筆記本電腦(i7-8550U 8G 256GSSD MX150 2G獨顯 預裝Office 指紋版)看中的第二款本子來自小米Air 13.3寸i7四核增強版,配置、尺寸重量以及價格都在計劃范圍內,雖然說顏值不如上面惠普那款,但簡約的外觀我也比較喜歡,使用USB Type-C充電是我最欣賞這款本子的地方,但對于這款本子,讓我糾結的地方也有不少,首先是散熱設計方面,雖然說i7-8550U TDP只有15W,但獨顯和CPU共用一根熱管的設計我始終比較介意,然后就是屏幕,13.3寸對于1080P分辨率來說如果不使用縮放的話字體看著吃力,加上我吃過鏡面屏的虧,一來反光嚴重,二來全貼合屏幕意味著假如以后需要維修更換就只能換整套總成,維修費用高,畢竟有過前車之鑒,現在我對日后可能產生的維修成本也要考慮在內。

    機械革命(MECHREVO)S1 72%IPS 14英寸5.9mm超窄邊框輕薄筆記本電腦( i7-8550U 8G 256GPCIE MX150 2G)第三款本子來自機械革命S1 i7版,作為同方的子品牌,機械革命的名頭不如前面兩款響亮,但價格是最便宜的(首發時4999元)。這款本子的配置、厚度和重量方面都與小米Air 13.3相當,而最后我何為選擇了它,用起來體驗怎么樣就成為樓主本篇曬單的主要內容。在一周多的使用時間里,我對這款本子大體上還算滿意,然而也有些不足值得與大家分享,下面就進入文章的正題。

    機械革命 S1 i7 入手體驗

    本文篇幅較長,體驗項目較多,因此開箱什么的就省去了,網上可以搜索到不少開箱曬單,這部分就不占用大家的時間了。不過這里還得“表揚”一下京東,快5000元的筆記本套個塑料袋就送過來了,沒有直接把膠帶發票啥的粘在包裝盒上面已經有進步了,呵呵。

    關于硬件設計

    就外觀而言,機械革命S1 i7是前面提到的三款本子里面最樸實的,A殼表面是金屬拉絲材質,畢竟尺寸不大,按下去沒有明顯的凹陷。圖片中的Zippo打火機是輔助對焦用的,大家無視即可。

    屏幕頂部有一小塊凸出的地方方便翻開筆記本,個人感覺這是外觀上的一處敗筆。在觸摸板邊緣弄一個小凹槽完全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但外觀上就不會產生違和感。翻蓋手感方面,轉軸的阻尼比較輕,但由于機身重量輕,要單手翻開屏幕依然有難度。

    機械革命S1使用三熱管雙風扇設計,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屏幕底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散熱排風口。

    A殼左上角的凸印LOGO,我媳婦說像一個吻痕,哈哈,其實我更喜歡小米筆記本那種A殼無LOGO的設計。

    筆記本正面,霧面屏搭配黑色磨砂窄邊框,不反光而且不容易留指紋,這點我比較喜歡,屏幕下方邊框較寬,但值得慶幸的是廠家沒有在這里再弄一個品牌LOGO。

    180°的屏幕最大開合角度在筆記本上并不常見,在小型會議或者洽談的時候能派上用場,屏幕內容可以分享給更多人看到,一般使用這種設計的多為商務筆記本。

    屏幕左右上邊框實量為6mm,比戴爾XPS13邊框寬一點,比燃7000窄。

    C面使用一體式金屬拉絲外殼,材質與觸感跟A殼一樣,鍵盤是最常見的六列設計,內置白色背光,有四個級別的亮度可調。

    標準鍵帽尺寸實量17mm,快速打字時誤觸可能性較低,不過有一點我不太喜歡的就是鍵盤的字體,不論好壞,就是看上去不習慣。

    和我接觸過的輕薄本一樣,機械革命S1的按鍵非常靜音,但行程較短,段落感并不是十分明顯,手感偏肉。

    除了鍵帽字體以外,Fn鍵設置在鍵盤右側也是一個比較奇怪的設計,花了一些時間才適應過來。

    鍵盤下方的觸摸板和指紋識別模塊做在一塊,觸摸板來自新思,支持常用的手勢操作,左右按鍵鍵程短,按鍵手感較為生硬而且有點響,不過我早就習慣了單指觸擊和雙指啟動右鍵,所以觸摸板左右鍵手感對我影響不大。尺寸方面,高度與銀行卡相當,長度略寬。左上角的指紋識別解鎖速度夠快,基本是即點即開,識別率我認為OK,但濕手的情況下很難識別。

    關于鍵盤輸入,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由于鍵盤上方以及鍵盤本身占去了較多的空間,這時候留給掌托的位置已經不多,特別是左側掌托位置較小,打字時手掌有一小部分是懸空的,而且大拇指也經常會不經意碰到觸摸板,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會外接鼠標并關閉觸摸板使用。

    所幸的是,只有約14mm的掌托離臺高度加上掌托邊緣較為圓滑,所以打字時即使不能承托整個手掌但還不至于太痛苦。

    相比一般的輕薄本,機械革命S1的掌托離臺高度還是較高的,原因其實并不在機身厚度上,機械革命S1使用的墊腳本身就很高,這應該是為了增加機器底部進風所作的妥協。

    說起進風口,不得不提一下電源鍵左右兩側的鏤空,剛開始我還以為這是揚聲器的位置,但最后發現揚聲器位于機身底部靠近用戶的位置,而這里完全是輔助散熱的。

    本子左側擴展接口提供了HDMI 1.4、USB 3.1 Type-C以及復合音頻接口各一。不支持USB Type-C充電以及雷電3略感遺憾。

    機身右側提供了防盜鎖孔、SD讀卡器、USB 3.1 Type-C以及兩個USB 3.1 Type-A接口。

    機身右側USB 3.1 Type-A接口有一個讓我不爽的地方就是兩個接口之間挨得太近,稍大一點的設備都無法同時使用,如果能將其中一個USB 3.1 Type-A接口調到另一邊,使用起來將會方便很多。

    畢竟我是一個輕薄本的老用戶,其實早就習慣了USB接口緊張的情況,所以帶RJ45網絡接口的USB HUB基本都是隨身攜帶的。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筆記本內置的讀卡器走的是USB 2.0速度,而最近買的金士頓64G Canvas React高速SD卡支持Class 10 UHS-I U3 V30 A1速度標準,本是為4K錄像準備的,官方標稱讀寫速度分別是100MB每秒/80MB每秒。

    然而用內置讀卡器的話,速度跟便宜很多的Class 6普卡分不出區別。

    此外,SD卡插進去以后會露出來一小截,好處是不容易忘記拔卡,但壞處是一旦忘記拔卡然后硬塞到電腦包里,SD卡有折斷的風險。

    換成高速讀卡器以后,讀寫速度馬上就上去了,然而每次用外置讀卡器的時候還得把鼠標接收器拔下來。

    吐槽過本子的USB接口位置以及讀卡器之后,這里向大家推薦一款USB3.1 Type-A/Type-C雙接口U盤。 Type-A接口部分是直接裸露的,而Type-C接口有旋轉透明保護蓋。

    整個U盤很小巧,大小跟USB連接線接頭差不多,對于電腦本身有Type-C接口而且USB Type-A接口緊張的情況很合適,而且這款U盤還支持手機使用,可以用手機直接讀寫U盤數據。

    分別測試了Type-C接口和Type-A接口,速度幾乎一樣,證明本子的所有USB接口速度都是一樣的,不存擇優使用的問題。

    說回本子,D殼同樣是金屬材質,不過并沒有像A殼C殼那樣使用拉絲工藝,一左一右兩個對稱的散熱窗可以清楚看到散熱風扇。使用金屬D殼的輕薄本,在拆裝D殼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D殼變形,五個墊腳的設計可以避免墊腳不平以及因此產生的共振。

    重量方面,機身凈重1.2kg。

    適配器重0.215kg。

    與手機充電器大小對比。

    適配器由臺達代工,寬電壓設計,輸出19V-3.42A,功率65W。

    老本子聯想YOGA13,平時使用比較愛惜,但邊緣還是磨得有點褪色了,表面橡膠涂層也很粘灰,所以這次我是非金屬外殼的本子不選。

    老本子凈重1.55kg,比新本加上適配器還要重一點。

    13.3寸的老本對比14寸新本,由于新本的屏幕邊框窄很多,所以屏幕大了機身反而小了一圈。

    YOGA13 D殼是全封閉了,墊腳很矮,機械革命S1因為墊腳較高的緣故所以看上去比老本子厚,但其實除去墊腳的高度外,兩款本子都很薄。

    關于屏幕

    機械革命S1的這塊屏幕來自群創光電(以前叫奇美),現在是富士康旗下的面板工廠,型號是CMN14D5。

    在屏庫上可以找到這塊屏幕的資料,從資料上了解到這塊屏幕屬于廣色域廣視角屏幕,8bit 16.7M色非6bit抖動8bit。

    拿出紅蜘蛛5侍候,測試建立在120nit(對應35%屏幕亮度),光度2.2以及6500K色溫的標準下。

    實測得98%的sRGB(CIE1931標準,下同)。

    69%的NTSC,比官網公布的72% NTSC略低,但考慮到測試環境以及誤差等因素,這個結果應該是符合目標的。

    7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與灰階。

    屏幕最高亮度測得321.9nit。

    色彩以及亮度均勻性。

    屏幕右下角比左上角亮度高,但肉眼察覺不出來。

    最后是色彩精確度結果。

    屏幕實拍,當時相機可能離屏幕太近了,照片有輕微的摩爾紋,這個肉眼是看不到的,最后一張屏攝可以參考屏幕的可視角度。

    關于整機性能

    機器配置跟魯大師的檢測結果一致。

    魯大師綜合得分173481(在高性能模式下測得,下同)。

    PCMark10總得分3940。

    關于電池與續航

    魯大師檢測出電池品牌來自微星,容量為50Wh,與官方公布的參數一致。

    使用PCMark8(Work conventional)電池續航測試測得本子的電池在常規工作的狀態下可以使用4小時,測試時機器設置為高性能模式,屏幕亮度設置為120nit(對應35%屏幕亮度),打開WiFi,關閉鍵盤背光。需要說明的是,續航時間會受到使用習慣、設置、溫度等等各種因素影響,因此結果僅供參考。

    機械革命S1官方給出的參考續航時間為8小時+,而配置幾乎一樣的小米Air 13.3裝備的是39Wh的電池(拆解圖片來自網絡),比機械革命S1的電池容量小了11Wh,但小米公布的參考續航時間為9.5小時,看來都只能作為“參考”。

    機械革命S1在充電方面,半小時由19%充至42%,全程充電時間約為2.5小時。小米Air號稱具備快充功能,半小時能充入50%,如果描述屬實,在排除小米Air本身電池容量較小的前提下,小米Air的充電速度依然是優于機械革命S1。

    關于CPU

    機械革命S1有標配i7和i5兩款可選,預售時差價400元,同樣采用四核心八線程設計,我當時直接選了i7頂配。i7-8550U默認頻率只有1.8G,但單核最高睿頻可達4.0G,TDP 15W,集成UHD Graphics 620核芯顯卡。

    關于這顆U的詳細描述可參見Intel ARK上的資料。

    CPU跑分分別測試了Fritz Chess Benchmark、CINEBENCH R15以及CPU-Z,測試結果請見下圖。

    關于i7-8550U的性能,這里說個題外話,也許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類似“八代低壓i7性能幾乎趕上七代標壓”的描述。

    正好同事的機器用的是標壓i7-7700HQ,簡單對比一下,光單核性能而言,i7-8550U得益于更高的單核睿頻,在單核性能方面的確高于i7-8550U,但再參考多核心性能,標壓i7-7700HQ依然領先i7-8550U 20%以上。因為對比的機器是同事的,不好意思占用太多時間,因此只簡單測試了CPU-Z Benchmark的對比,僅作參考。

    關于顯卡

    機械革命S1使用核顯+獨顯雙顯卡方案,獨顯來自NVIDIA GeForce MX150,自帶2GB GDDR5顯存。

    顯示輸出方面,實測可以同時內屏顯示+外屏2K/60Hz輸出,如果外接4K顯示器的話,受限于HDMI 1.4,4K分辨率下只能30Hz,所以最后在機械革命S1與惠普EliteBook 745G5之間實在糾結了很久,畢竟惠普那款支持4K/60Hz在去給客戶做演示,連接4K電視的時候效果會更好,而機械革命S1只能將就把分辨率降到2K使用。

    獨顯性能方面,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實測顯卡得分為1689分,與臺式機的GT 130處于同一性能水平。

    游戲測試用了我平時常玩的兩款游戲,《CS:GO》最高特效開垂直同步,游戲全程可以穩定60FPS,流暢不卡頓不掉幀。

    《吃雞》的話對配置要求高很多,即使是把特效全部關閉也未能達到60FPS,不過40~45FPS左右也算勉強能玩,在一些貼圖比較簡單的場景可以上升到50FPS左右。

    關于存儲

    SSD性能方面,機械革命S1標配一塊FORESEE P900 256G NVME M.2 SSD。

    FORESEE這個品牌中文名叫江波龍,經了解它是全球前三的SSD封裝大廠,他家的產品主要供應品牌機廠商,自身并不對外零售,所以知名度遠不如三星,東芝等等品牌。江波龍在去年收購了美光旗下的存儲品牌Lexar(雷克沙),在技術實力方面應該是沒啥好擔心的。

    AS SSD Benchmark跑了四次,分別選擇1G/3G/5G/10G的數據量,這款盤從測試看來性能不算拔尖,但讀寫速度很穩定,符合品牌機追求穩定的初衷。

    SSD寫入測試時順便測了一下SSD的溫度,全程基本在60℃-65℃之間徘徊,室溫27℃僅供參考。

    關于散熱

    本子使用三熱管雙風扇散熱,其中用兩根熱管對付顯卡,一根對付CPU,系統里面自帶一個名叫“silent option”的軟件,在這里可以看到兩個風扇的轉速,風扇轉速也可以在這里手動調節,默認自動模式在低負載的時候風扇會停轉,中負載轉速會升到2000RPM左右,這個時候需要把耳朵貼近機器才聽到風扇聲,到了3000RPM左右風扇聲音開始明顯,而玩游戲的話一般會飆到4000RPM左右。

    高級設置里面可以手動設置風扇轉速曲線,適合老玩家,但我不建議一般用戶去調這個,避免設置風扇轉速過低損壞硬件。

    室溫27℃,本子的待機溫度50℃左右,這個時候風扇是沒有轉動的,因為獨顯這個時候沒有運行,所以看不到獨顯的溫度。

    玩游戲的話,CPU和顯卡溫度都會達到80℃以上,CPU最高曾經達到90℃,不過看溫度曲線這90℃只維持了一下就馬上降下來了,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80℃左右。

    入手注意事項

    前面談完硬件以及使用體驗,接下來根據一周多的使用中遇到的各種情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機的入手注意事項。

    關于機器卡頓的問題:機器到手的時候已經預裝了1709版Win10家庭版,當時用了一下午感覺機器偶爾會發生卡頓的情況,就是用著用著畫面會突然定住半秒左右,然后就恢復正常,這個情況不定時出現,感覺是發生在核顯和獨顯切換的時候,但發生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個我第一時間就考慮到有可能是系統的問題,用U盤安裝了最新的MSDN 1803版Win10,從NVIDIA官網下載了最新的獨顯驅動裝上之后這個問題沒有再出現過,由此判斷原裝系統有可能存在軟件沖突導致機器間歇性卡頓,重裝系統+驅動后問題解決。

    關于驅動程序的問題:

    重裝系統之后到機械革命官網下載了驅動,其它驅動都安裝好了,唯獨觸摸板驅動無法裝上,exe文件執行不了,后來通過咨詢400得知需要在設備管理器找到“PS/2兼容鼠標”并右鍵屬性-驅動程序-更新驅動程序,將驅動位置指向官網下載的驅動文件夾即可。

    接下來驅動就會自動安裝,剛才的“PS/2兼容鼠標”已經正確識別為觸摸板,手勢控制功能全部可用。

    關于觸摸板間歇失靈的問題:在一周多的使用中,樓主還遇到了觸摸板間歇性失靈的問題,一天之內大概會有一兩次觸摸板突然失靈兩三秒的情況,后來確認這是因為觸摸板SMBus總線與其它需要使用SMBus總線的軟件產生沖突所致,例如魯大師,刪除魯大師之后問題有所好轉,當然最直接的辦法是卸載新思的觸摸板驅動,但手勢就不能用了,400那邊說新版的觸摸板驅動會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遇到這個情況的朋友可以試試以上辦法。

    關于充電的問題:電池電量在90%以上無法充入,這是避免電池反復充電的保護措施,使用至90%以下就能正常充電。

    總結

    總體而言,對于這次輕薄本的升級經歷還是滿意的,如果這款本子存在的那些不足并不是你在意的,那么機械革命S1會是一款不錯的機器,下面就跟大家總結一下優點和缺點。

    優勢

    1-外觀輕薄,金屬外殼硬度高觸感好;

    2-屏幕左右上方向超窄邊框設計,屏占比高,將14寸的屏幕塞入了13寸的機身;

    3-8bit廣色域屏幕顏色好,看著舒服,可視角度大;

    4-標配50Wh電池,滿足連續工作4小時;

    5-指紋識別模塊雖然只能作為登陸系統使用,但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體驗不錯。

    不足

    1-原裝系統會有卡頓的情況,出廠自帶觸摸板驅動與其它軟件沖突會發生間歇失靈的問題,待新版驅動修復;

    2-機身上的兩個USB 3.1 Type-A接口靠得太近,尺寸較大的USB設備無法同時使用;

    3-內置讀卡器走USB 2.0總線,無法釋放高速SD卡的速度;

    4-HDMI接口最高只支持2K/60Hz或者4K/30Hz,無法4K/60Hz;

    5-內置揚聲器音量較小。

    作者:harrisheagle

    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分享下我這次的桌面改造思路。和很多男同胞一樣,書桌是我在家里最后一塊自留地了。2平米的空間,說大不大,但是承載了我大多數的工作和游戲時間,偶爾還需要分出一半給老婆大人。為了更好的利用好這塊有限的空間,從年初開始,我絞盡腦汁對它進行了改造,雖然不一定是最優方案,但是搭建后的新桌面,靈活多變,組合繁多,工作游戲環境可以快速便捷的轉換。

    寫在前面

    先介紹下我的桌面環境吧,書桌長度1.8米,寬度60厘米,橡木材質,目前已經服役了4年,當時和其他家具整套采購的。自帶2個抽屜,可以最大收納14英寸筆記本和文具等雜物。家具的原產地是長沙,運到上海后,因為溫度濕度變化較大,所以開裂成了常態。

    這幾天倒春寒,家里開取暖器比較多,空氣干燥,書桌抽屜下面的靠山一裂到底,給人感覺是直接裂成殘廢。詢問了家具廠,說是這里可能是拼板的位置,可以維修,但是4年已經出保了,需要自掏腰包。(啊這!這套家具我本來還計劃用個10年的)

    折騰了差不多一周,廠家的師傅終于上門來弄好了。建議大家以后買實木家具還是盡量找本地買吧??粗鹂盏臅?,感覺或許這是一次讓我重置桌面的契機。

    改造前的桌面擺放了2臺32寸的曲面顯示器,因為這是一個雙人書桌,1.8米長度擺放雙屏組合完全夠用。

    不過桌面深度只有60公分,加上顯示器自帶支架采用了電競設計,個性化的鉗式底座,即使頂墻放置,屏幕和墻面的距離基本上有30公分的間隙,對縱深較大的桌面來說可能沒什么,但是對我這張書桌來說,感覺還是太貼臉了。

    我傾斜45度擺放了第二塊顯示器,顯底座占用的空間就更夸張了。因為桌面空間有限,沒法使用那些網紅桌面音箱,用的顯示器自帶外放,表現不盡如人意。所以我準備通過這次改造來進行優化和改善以上問題。

    顯示器的搭建

    根據之前的使用習慣,我還是偏愛雙屏的組合。為了解決顯示器屏幕太靠前,顯示器底座太占地的問題,我入手了2個顯示器支架。它們可以讓我舍棄原裝的顯示器底座,釋放更多的桌面空間。其次使用了2個顯示器支架后,顯示屏的組合也更加的靈活。

    預算有限,第一個顯示器支架選擇了Brateck北弧E350,京東旗艦店的售價159元,但是有個30優惠券,最終129入手,四舍五入等于白菜價。鋁臂加金屬彈簧,用料很扎實,配置2代引力增穩技術,安裝后不需要任何調整,直接就能用,突出的就是一個經濟實惠。從參數上看,最大承重達到了2-9公斤,我最重的32寸顯示器剛好就是9KG,如果可以支撐住的話,它的性價比非常突出。兩款顯示器支架的包裝都很厚實,不過旗艦款的E61U的包裝盒更大更重,定位差距還是挺明顯的。

    E350支架提供了底座,穿孔加持配件,上臂,下臂,螺絲和安裝工具若干。

    第二個顯示器支架,我選的是Brateck北弧的旗艦E61U。鋁臂加氣動彈簧,最大承重達到1-18KG,34英寸甚至更大的顯示器應該都能使用。其他方面,E61U的阻尼力度可調,支撐臂更長,可動性范圍更大,底座集成了USB和耳機麥克風接口,并且還是白色的。雖然價格貴了不少,但是考慮未來升級的需要,還是值得入手的。E61U的配件更豐富,夾具和支撐臂也更加的粗壯,長度也更長。面板可以獨立拆卸,安裝時會非常便利。關于底座的HUB功能,配套的數據線有3根,并且是固定設計的,如果能升級成一根TYPE-C接口,可以自行插拔感覺會更完美。

    因為書桌帶有抽屜,我量了一下,書桌邊緣可夾持的距離不到4cm。從一開始,我就對夾持安裝不報太大希望,好在2款顯示器支架都是同時支持夾持和穿孔安裝方式。

    兩款顯示器支架的夾具都需要簡單組裝,組裝這里就不詳細展示了,用電動工具幾秒就能搞定。

    先來看看Brateck北弧E350和E61U同框對比,后者核心部件顯然都更長更粗更厚實。

    安裝E350時,這款顯示器支架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它的座座夾具設計的非常巧妙,雖然我書桌邊沿僅有4cm可夾持距離,但是這款顯示器支架的底座竟然可以穩穩的夾住桌面,這樣我就不需要給書桌打孔了。

    安裝下臂和上臂,插上即可,支撐臂的背后有鎖緊螺絲。

    Brateck北弧E61U雖然是旗艦,但是它的夾具就沒法在這么小的空間下完成加持了。我比劃了一下,可以看到E61U底部的夾板會和書桌側面框架沖突,所以夾具上方咬住桌面的距離不到2厘米,無法提供穩定的支撐。如果你的書桌類似我的情況,又不想再自己的書桌上鉆孔,完全可以考慮E350的那種設計。

    不過我對此早有心里準備,E61U提供了穿孔夾持的全金屬底板,非常厚實,可以看到底板中間有3個定位孔。容錯范圍很大,即使鉆孔鉆歪了,也能使用,所以我就是找物業借了電鉆自己來鉆這個孔,找個樓下正在施工的木工來打孔,估計需要一包煙,想省錢還是要專業,參考下文。

    因為鉆孔安裝無法像夾持安裝那么隨意調整,所以我放倒了書桌,從背面來進行定位開孔,避免出現太大誤差。

    說明書說需要10mm的孔就夠了,所以我也就專門去物業借了一根10mm的鉆頭。不過事實證明,打孔也需要技術,我鉆完孔后,發現這個孔傾斜了差不多15°,螺絲放進去是歪的,無法使用。所以只能又回打磨了幾圈,差不多擴孔到15mm左右,淚目!

    至于實木桌面開孔雖然有點心痛,但是木制品10mm開孔其實還是很容易修復的。咨詢了那天來維修書桌的師傅,他說你鉆孔后,塞個木榫進去,然后涂蠟抹平就能基本修復,這玩意我淘寶了一下,很便宜,十幾塊錢一大把,不過我現在打成了15mm不知道還能不能救回來。

    安裝后,因為書桌側面擋板位置限制,支架的底座位置感覺還是太靠前了。后面的彩色數據線裸露在桌面上了。作為強迫癥,我馬上去買個白色線管套,準備把它們套起來。

    就是這種東西,我就不放連接了,大家自己搜索關鍵詞吧。

    底座固定好后,插入上下支臂就大功告成了,支撐臂后面的鎖定螺絲可以用來限位。

    這里建議購買2個顯示器支架,不要購買雙臂支架,2個獨立的顯示器支架,提供的可動范圍比單獨一個雙臂支架優秀太多了。預算不足的,可以學我買個性價比不錯的入門型號給副屏用。

    實測2個顯示器支架都能穩穩的支撐起32寸顯示屏,這個Brateck北弧E350的性價比真的是不錯。

    2個顯示器支架也能輕松調平,拼接雙屏可行。

    不過因為E350是機械彈簧,并且無法調節阻尼,所以手感上感覺比較僵硬。而E61U簡單調教阻尼后,手感非常順滑。并且可動范圍非常的大,這里可以看到E350和E61U最大高度差距,貴顯然有貴好處。

    除此之外,E61U的面板是可以獨立拆卸的,你可以把它先安裝在顯示器上再掛載到支架上使用,更換升級會非常方便。

    由于我入手的這款KTC34寸電競顯示器的背部有一圈環形燈,所以為了防止100*100接口被干擾。我還特意準備了4個螺栓,不過安裝時發現好像我多慮了。

    安裝好支架面板的顯示屏,很輕松就能掛在支架上使用。并且快裝接口處帶有卡扣鎖定,不用擔心顯示屏意外脫落。

    由于34寸顯示器比原來的顯示器重了不少,所以我這里重新挑了下氣動彈簧,廠家配送了調整的內六角扳手,過程很簡單,調整到合適的力度后,顯示屏可以輕松停留在任意位置和角度,這個自己上手摸一下就明白了。

    這就是我最終的雙屏顯示器組合,計劃是34寸曲面帶魚作為主力,32寸曲面屏作為副屏。因為2個顯示器都使用了顯示器支架,所以主副屏其實可以互換,21:9看電影,16:9打游戲也不是不可以。并且有時候用不上副屏的話,也能讓副屏滾的遠遠的,解放出更多的桌面空間。

    音箱的搭建

    影音影音,作為最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音箱其實應該占據預算的半邊天。不過這次我不準備使用傳統的桌面2.0音箱,改用一套客廳里淘汰下來的無線家庭影院來替代傳統的電腦音箱。

    主音箱選擇的是SONOS的BAR,內置多單元,可以模擬3.1聲道,機身自帶WIFI網絡,支持遠程推送,并且可以通過光纖連接PC。后置音箱,搭配的是SONOS的P1,體積雖小,作為環繞足夠了。

    因為是這套音箱支持無線搭建,所以布局非常輕松,音箱內置數碼功放,擺到位就完事了。通過SONOS的APP,我可以輕松的組建起5.1的影院效果,調校也相當專業。音質方面,不管是用來聽歌,還是打游戲,看視頻,表現都令人驚喜,特別是支持杜比的游戲和視頻,一個字,酥。

    鍵盤鼠標耳機的搭建

    鍵鼠,耳機麥克風是我主要使用的輸入設備。為了讓桌面更整潔,無線化也是必然的選擇。

    鍵盤選擇的是ROG魔導士,2.4G雙模,68鍵小鍵盤布局,PBT透光鍵帽經久耐用不起油,顏值在線。

    為了晚上也能安靜的使用,所以選擇的cherry紅軸,不用擔心打擾家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68鍵的小鍵盤,但是這把ROG鍵盤還是提供音量滑軌,嘿嘿嘿,還是帶燈效的觸摸Bar,非常高級,加上ROG信仰加成,買它不后悔。

    鼠標選擇的是三蛇的毒蝰無線版,這個已經用了很久了,左右對稱,大手適應,兩側均帶有側鍵,無功無過吧,不管是辦公游戲,都非常順手。

    這個無線充電底座,它兼顧了桌面充電和信號優化的功能,關鍵它是隨機送的,并不需要額外掏錢,比羅技的充電方案要實惠的多,讓我充滿好感。

    耳機選擇的是海盜船的HS80,無線大耳,佩戴時包裹性很強,舒適度一流。音質方面,三頻結實,低頻厚重,關鍵還支持杜比全景聲音效,帶著耳機看電影也有不錯的體驗。

    HS80還自帶降噪耳麥,實測音質還不錯,游戲開黑也比較方便。

    燈光搭建

    燈光方面包含了照明需要和氛圍需要。對于氛圍光,我在書桌的后背貼了一圈RGB燈帶,通過USB可以連接到PC達到神光同步。開啟燈條后,會襯托出顯示屏懸浮起來的高級感。這東西選擇很多,從淘寶幾十元的便宜貨,到Yeelight,飛利浦幾百上千的高端產品,差距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是品牌產品的做工和穩定性還是靠譜的,具體怎么選看自己預算吧。

    相對環境光,照明光線的質量和要求就高的多了。我原來使用的是一套明基的ScreenBar Plus屏幕掛燈,亮度500lux,擁有獨立遙控器,可通過飛梭旋鈕的方式調節亮度和色溫,并內置光傳感器支持自動調光。

    因為是安裝在顯示器上的,所以完全不占用桌面空間,對我來說是最優方案了。

    使用顯示器支架前,我還挺疑惑,為什么明基ScreenBar Plus屏幕掛燈的數據線給配了那么長,現在配合顯示器支架走線槽,我終于明白原因了。

    通過顯示器支架的理線管整理后,我可以把臺燈控制器隱藏在角落里,也能擺放在隨手能摸到的位置。

    從這個位置剛好可以清晰的看到ScreenBar Plus獨特的非對稱光型設計,光線既不會照射到屏幕形成反光,也不會直接進入眼睛造成不適感。

    通過拖拽顯示器的位置,我可以輕松改變臺燈的照射區域,感覺屏幕掛燈和支架還真是絕配。不過就我目前34加32的雙顯示器布局來說,一盞ScreenBar Plus感覺還是有點捉襟見肘的。

    為了讓桌面獲得更好的照明環境,我決定再入手一盞明基的ScreenBar屏幕掛燈。不過這次我選擇了更高端的旗艦級產品ScreenBar Halo,其實并沒有貴多少錢,但是升級真的很大。

    明基(BenQ) ScreenBar Halo屏幕掛燈商務辦公學習氛圍游戲電腦顯示器掛燈led無線控制臺燈(碳咖色)
    ¥112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68895751811875332"></script>

    目前京東售價1199,疊加優惠券,我入手價格是1029,去年雙11貌似是999元,所以不想等了。

    包裝也重新設計了,和我之前的ScreenBar Plus完全不同,ScreenBar Halo的包裝采用了高級灰配色以及更精致的內部收納,顯得更為高級。

    配件方面,包含了ScreenBar Halo屏幕掛燈,無線遙控器,說明書,曲面屏適配器以及3枚7號電池。

    和ScreenBar Plus相比,ScreenBar Halo優化了很多地方,最明顯的就是燈管的長度增加了,照射范圍更寬,結構上雖然繼承了非對稱光型設計,但是內部折射的結構看起來也略有不同。

    原來位于遙控器上的環境光傳感器,集成到了燈管上。

    掛燈底座配重結構的后半部增加了環境燈并配置了柔光罩。

    ScreenBar Halo的遙控器也是全面升級,這次不僅是無線控制,還改用了觸摸屏控制,原來的飛梭旋鈕直接融入機身,手感也更加的順滑。

    由于掛燈不在串聯遙控器,所以安裝走線就變的非常輕松,我這里是直接連接的顯示器USB接口,多余的數據線可以直接收納進顯示器支架預留的線管里面。這里特別提醒大家,因為這次數據線是固定在掛燈上的,所以一定要多留出一定的余量,避免推拉顯示器時把數據線給繃斷了。

    ScreenBar Halo還提供了專門的曲面屏適配器,這個小東西通過磁吸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安裝到掛燈支架上。

    上圖是沒有使用曲面屏適配器的情況,我的顯示器是1500R曲率,可以看到燈光的兩端和顯示屏的邊緣已經重疊了,光線收到了明顯的遮擋。

    這個是使用曲面屏適配器后的安裝效果,可以看到整個燈管和屏幕保持了足夠的間隙,改善非常的明顯。

    明基這款真的屏幕掛燈因為燈管更長,照射面積也更寬廣,后置的氛圍燈開啟后可以增強空間感,光線也非常柔和,非對稱光型的設計可以照亮屏幕前的大范圍區域而不引起屏幕反光,也可以避免光線直射眼睛引起不適。Halo同樣提供了500lux的照明亮度,并且前后燈光可以獨立控制開關,配合內置的環境光感應器和自動調光技術,使用起來也非常的便利。

    配置的無線控制器支持自動調光,也可以飛梭系統用來手動調節色溫和亮度,并且還加入記憶功能。控制器連接穩定,我日常就把遙控器收納在了書桌的抽屜里,遙控器內置了光線傳感器,所以拉開抽屜遙控器就會自動進入待機模式,關上抽屜它會自動進入節電模式。

    來看看我的桌面燈光系統的整體表現,主光,輔助光,環境光,一應俱全,對我來說,已經相當完善了。

    這次新入手的明基Halo屏幕掛燈,同時還兼顧了照明和氛圍光的作用,開燈后,讓整個桌面空間層次感更加分明。

    桌面裝飾

    想要晉升桌面大佬,裝飾省不了,桌面上適量擺放一些治愈系裝飾品還是很有必要的。這兩個貓是JXK的桌面小擺件。

    JXK的這款擺件細節刻畫的非常到位,可以看到貓毛都還原的很逼真,脖子上的小鈴鐺搖一搖也會叮鈴作響,并不是簡單的擺設。配置的小沙發也可以手動捏出造型,不會感覺呆板。

    除了2只鎮桌面級別的貓咪,我還還在桌上擺放了一小盆綠植,一套朵朵窩的盲盒手辦,搭配效果感覺還算馬馬虎虎。

    改造后的使用體驗

    改造是不是讓人滿意,最終還是看使用體驗。我和大家簡單分享下,改造后,我的幾種使用狀態。先說說日常正經在家辦公,公司的ERP是在線系統,基本一個瀏覽器就能搞定。使用這塊34寸帶魚屏就足夠了,把帶魚屏推到最遠距離,保護視力。副屏推到書桌邊沿,直接關掉省電,或者開個時鐘屏保,時刻提醒自己可以下班了。

    娛樂時,我會使用雙屏組合,一心二用。主顯示器刷著視頻,副顯示器還要開個網頁,或者開個微信聊天吃瓜。配合SONOS5.1影院系統,和燈光系統,沉浸感非常不錯。

    還有個實用的使用例子,比如你想舔屏的話,咳咳?。”热缒阋暳Σ惶玫脑挘€能把顯示器拉出來,或者直接懟在臉上。

    在少數情況下,我會考慮把32寸副屏給豎起來使用。

    豎起來后,像是這個修圖軟件,側邊參數條都不會折疊了,直接一目了然,突出的就是一個效率。

    當然也能用來刷網頁,更長的屏幕可以展示更多的內容。不過實話說,32豎起來后,高度有點夸張。

    如果玩手柄游戲,我可以把顯示器抬高,這樣就不用一直坐著玩了。嗯,這次分享基本都是這樣了,如果大家覺得有用,希望粉贊一個,這篇分享文章耗費的時間真的很長,給點鼓勵,我是胖頭魚Moomin,謝謝大家。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