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我說一臺電腦主機賣29999元,你肯定會說這不是搶錢么?然后我補充說這是蘋果出品的,你估計會說,那應該是高價低配,專坑富人的,我是窮人不關我事。
但我最后想告訴你的是,其實蘋果的這臺29999元的電腦主機,非常有性價比,哪怕拿去與其它品牌的主機相比,你又信不信?
這臺電腦主機就是前天晚上發布的Mac Studio,使用M1 Ultra芯片的蘋果產品,起售價29999元起。
估計很多人不相信,29999元的電腦主機談何性價比,原因在于這臺電腦性能太強了,就算你不用蘋果產品, 要選擇一臺同樣性能的主機,也未必比Mac Studio便宜。
更關鍵的是,如果你是Mac環境下的專業用戶,之前選擇一臺Mac環境下的高性能主機,只有Mac Pro可選,需要6萬元以上,現在只要29999元,你說性價比高不高?
按照蘋果的說法,搭載 M1 Ultra 的 Mac Studio,與搭載 16 核 Xeon 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90% 之多。
GPU方面,M1 Ultra對比英偉達RTX 3090,性能更強,關鍵是功耗還低200瓦。
按照這個標準來選配Mac Pro,就只選16核的Intel Xeon W 處理器,標配的GPU,48G內存、1TB版本,這與標配的Mac Studio相比,性能其實還差些,但已經需要6.6萬+了。
而Mac Studio只要29999元,你說Mac Studio性價比高不高?即便 Mac Studio 選配到頂,售價也僅為 59999 元,這樣估計你就明白了。
而在 Mac Studio 上,能同時播放 18 條 8K ProRes 422 視頻流。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可能不理解,覺得29999元還是太貴,但如果需要這種性能的工作者,估計一條商業視頻,就能夠賺回幾臺Mac Studio的錢,你就明白,它真的不貴,算是性價比機器了,而這一切得益于蘋果自研M1 Ultra芯片,要是使用intel的芯片、AMD/Nvidia的顯卡,是不可能辦到的。
源 | Ken Shirriff
編譯 | Guoxi
出品 | 區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_camp)
比特幣挖礦到底有多難呢?一個外國極客用曾送宇宙飛船上天的 NASA 老古董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
Ken Shirriff 是一名硬件黑客,他愛好修復古董級別的電腦。Ken 曾經修復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Xerox Alto,Xerox Alto 曾對史蒂夫喬布斯以及蘋果公司的 Macintosh 電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臺 50 歲高齡的 NASA 阿波羅制導計算機需要超過1000000000000000000(18個0)年的時間來挖出一個比特幣區塊
最近,NASA 在阿波羅時代使用的宇宙飛船制導計算機又在 Ken 手中重獲新生,不過這一次 Ken 沒有拿它進行探月制導來恢復它往日的榮光,而是做了一個新奇的實驗,用這個 50 歲高齡的老古董來挖比特幣。
阿波羅制導計算機( AGC )于上世紀 60 年代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開發,主要用來控制阿波羅宇宙飛船上的導航與制導系統。
阿波羅制導計算機是最早使用集成電路的計算機之一,得益于當時美國傾全國之力對阿波羅計劃的支持,阿波羅制導計算機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水平,從尺寸上來說,它已經不再是早期那種占據幾個房間的“巨無霸”,已經小到能放進一個大小只有幾英尺(1英尺=0.3048米)的盒子里。
Xerox Alto上的一個128KB的內存卡
據我們所知,阿波羅制導計算機內部并沒有中央處理器,它使用了大約 5600 個門電路來執行計算,每秒大約可以執行 40000 次簡單的加法運算。按照今天的標準,這個計算能力已經被虐成渣渣了,連你手中的智能手機都比不過,但是在當時,它在太空發射的嚴峻環境中穩定地對阿波羅宇宙飛船進行實時制導,在阿波羅計劃中功不可沒。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從中賺錢是許多人的畢生追求,所以在重建并恢復了這臺阿波羅制導計算機(一臺真品)后, Ken 將其重新編程,用來挖比特幣。雖然說在 NASA 最初的設計中,阿波羅制導計算機只是用來收集并處理數百個傳感器以及火箭推進器的數據。
但這可難不倒作為硬件黑客的 Ken,在 Ken 的妙手下,本應退休的老古董再一次走向了工作崗位:挖比特幣。
Ken的挖礦實拍
不同于一個中心化組織、一臺主服務器的架構,比特幣區塊鏈使用一個被稱為區塊的虛擬賬本在全球成千上萬個計算機上存儲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交易和所有權的信息。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每隔 10 分鐘區塊鏈系統中挖出(準確地說是生成)一個新的區塊,而由誰來挖出區塊奪得區塊獎勵則沒有定論,只能靠區塊鏈中的大量計算機競爭。
這樣做消耗了大量的計算機算力,但這也是為了保證挖礦過程不被單個組織或單臺計算機把控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挖礦過程要生成數以萬億計的隨機數字序列,直到找到那個能使哈希值小給定于閾值(也就是挖到了區塊)的正確數字序列。這個過程就和買彩票一樣毫無規律,但只要能找到這樣一個特殊的數字序列,礦工就能獲得 12.5 個比特幣的獎勵,按照當前的行情這筆獎勵價值超過 15.7 萬美元(約人民幣 108 萬元)。你在計算這些隨機數字序列時投入的算力越多,你得到獎勵的幾率就越高。
這就是為什么之前比特幣社區中沒有人拿這種 50 歲高齡本應放入博物館的計算機挖礦的原因。只要 70 美元(人民幣不到 500 元),你就可以買到 USB 插頭的比特幣礦機,它每秒可以計算 1300 億個哈希值(這樣做只是小打小鬧,專業的礦工往往都會租下整個數據中心或礦場來挖加密貨幣)。
相比之下,阿波羅制導計算機每 10 秒才能計算出一個哈希值。根據 Ken 的推算,按照阿波羅制導計算機的挖礦速度,平均 4*10 ^ 25 秒才能挖出一個區塊。而經科學家測算宇宙的年齡才 138 億年,這個數字約是宇宙年齡的 10 億倍,也就是說真的算到了天荒地老。
屏幕以八進制顯示比特幣哈希值輸出
挖礦這種基于概率的事件誰也說不準,也許 Ken 非常幸運,僅僅開機幾分鐘就挖到了一個區塊,但從統計學上來說,阿波羅制導計算機需要計算 1000000000000000000(18個0) 年才能完成挖出一個區塊的工作。
但當時由于技術的進步, NASA 早已升級了阿波羅制導計算機的硬件,所以挖比特幣可能是這個 50 歲高齡老古董最現實的任務。
【End】
下面給大家推薦 CSDN 的好朋友——程序人生。
為什么推薦程序人生?
程序人生聚集百萬程序員,在這里你可以笑談開發軼事,吐槽百味的程序人生。
無論是從行業熱點到經驗解析,從職場困惑到風口趨勢,還有程序員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將為你一一揭曉。
龍泉寺的IT高僧是用哪種編程語言呢?Java ? Python?這篇10W+文章告訴你↓↓↓
程序員下班時,為啥電腦不關只揣了手機就走啦??這篇9W+文章過于真相了↓↓↓
調查上萬名程序員,竟然發現女程序員比男程序員更懂 Java?怎么回事啊??↓↓↓
世界正有 7.15 億部 iPhone 被人們在使用,如果將這些手機閑置時的算力加起來,將會相當于多少臺礦機?
這個如意算盤現在沒法打了。近日蘋果更新了開發者指南,其中明確指出,應用程序不能使用蘋果設備來進行加密貨幣挖礦。
在最新開發者準則頁面的「2.4 硬件兼容性」條目下,蘋果寫道:
應用設計需要注意節能問題。應用不能夠快速消耗電量、產生過多熱量、或者給設備資源帶來不必要的損耗。應用程序(包括應用內顯示的任何第三方廣告),不能運行無關的后臺程序,比如加密貨幣的挖礦行為。
也就是說,應用程序不能把 iPhone 或者蘋果電腦變成礦機了,原因是挖礦會讓設備耗費較多的電和算力。但如果挖礦的工作,不是在本地執行,而是在云端,則是被允許的。
▲ Calendar 2 的升級選項,第一個免費但是要安裝挖礦插件,圖片來自:Ars Technica
號稱能夠使用手機閑置算力進行挖礦的應用在 App Store 中并不少見。今年 3 月份,Calendar 2 這款日歷軟件的 Mac 版本公開承認自己有挖礦插件,也成功上架 App Store。
如果用戶想要使用 Calendar 2 的付費版本,可以付費購買,如果不想花錢,那就安裝挖礦插件,利用自己電腦的算力作為代價。
Calendar 2 在升級說明中有告知用戶,而相比之下,更多應用以及網站則是在用戶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或者被黑客植入惡性代碼,讓用戶的設備成為礦機。
早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格一路高漲,礦機的價格居高不下,黑客就盯上了大家手上的智能手機、PC 電腦,還有網站的服務器。這些挖礦代碼,不僅占用算力,拖慢原有的運行速度,甚至還會造成信息泄露。
去年 12 月,南方周末(infzm.com)就曾宣布網站的 OpenX 廣告業務模塊被植入了惡性挖礦腳本。用戶在訪問頁面的時候,電腦 CPU 占用量會出現異常的上升。這種情況并不少見,YouTube、快看漫畫、電信天翼客戶端等各種訪問量較大的頁面和應用,也有過被植入挖礦代碼的情況。
像比特幣這些數字加密貨幣的本質是數學運算,并且普遍使用 PoW 共識機制。每一次加密貨幣的交易,都需要通過復雜的數學方程式進行驗證,再添加記錄到分布式的賬本中。在此時提供算力進行運算的「礦工」,會得到相應的加密貨幣作為回報。
我們常說的「礦機」,其實就是一部運行挖礦軟件的高性能電腦,通過使用電力作為能源,提供算力進行運算。因此,我們常用的電腦,有著 CPU 跟顯卡,也是可以用來挖礦的。
早期比特幣也是可以使用電腦挖到的,但是現在就不行了。但那些耗電量較小、對算力要求還不算大的加密貨幣,使用手機、電腦依然是可以挖到的。
今年 2 月,思科的 Talos 團隊對外公布了一個黑客利用入侵大量電腦,用來挖門羅幣的案例。門羅幣的運算要求相對較低,一臺普通的電腦一天能挖到 0.3 美元左右的門羅幣,有人通過入侵大量的電腦,挖了 18.4 萬美元的門羅幣。
如果將大量蘋果設備的剩余算力應用起來,完全有可能形成「池化挖礦」的局面,畢竟「眾包」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
曾經有人計算過,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每秒浮點運算的次數,相當于 18400 臺 PlayStation 4 的總和。
▲SETI@home 眾包項目
地外生命探索計劃「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中的射電望遠鏡,一直在觀測外太空并且在產生大量的數據,由此產生了一個名為 「SETI@home」 眾包項目,地球上能夠聯網的人群,都可以貢獻自己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空閑計算能力去協助處理觀測數據。
美劇《硅谷》第四季中,魔笛手開發了一套分布式的存儲,將一家保險公司的數據儲存在各種智能設備中,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機和智能電冰箱。
在路由器、智能手表、游戲盒、手機、電腦都能變成礦機的時代,你覺得下一個要變成礦機的智能硬件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