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眸娛
7月10日,網易旗下Starry Studio工作室開發的生存游戲《七日世界》開啟了公測。
這次公測打破了一個先例: 作為一款多端互通的游戲,《七日世界》公測卻僅開放了PC端測試,而把基數更多的手游玩家們給丟下了。
對此,眸娛君特意進行了咨詢,確認了手游屆時可以和PC端在同一服務器游戲。但對于為何手游沒有和PC進行同步公測,卻并沒有進一步說明解釋。
蘋果商城上,《七日世界》在IOS端目前顯示的公測時間是9月26日。如果按照這個時間,手游玩家公測的時間比PC端要晚2個半月,差不多剛好是PC玩家游戲的第一賽季結束后。
作為一款賽季制游戲,為何游戲項目組要讓PC端先跑一個賽季?
這里做一個信息補充,盡管《七日世界》新賽季會重置玩家前一個賽季絕大部分的發展積累,但像藍圖、星之彩之類的賽季繼承物是不會被重置的,仍會造成玩家群體間的平衡破壞。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七日世界》這樣一款投資額度在10億以上的大項目,最終在公測策略和宣傳上卻選擇了一種極具風險性的反常規打法。很有可能因此事,一舉觸怒手游玩家,造成游戲前期口碑的崩壞。
事實上,在TapTap平臺《七日世界》發布的“PC端7月10日公測”的帖子下方,已經有400名以上的玩家留 言表示憤 怒質問:
“為什么PC端公測了,手游端還沒有?”
這也屬于游戲在宣發上的小失誤,在手游平臺宣布PC端公測信息,無疑進一步激化了手游玩家的不滿。
結合《七日世界》內測情況與此前的宣傳傾向來看,眸娛君認為,這次網易采取反常規打法的主要原因還是源于 宣傳策略的 需要。
先對《七日世界》的信息進行一下補充,在《七日世界》早期的規劃當中,是作為PC端游戲進行研發的,在10億資金投入下,游戲本身呈現出較高的品質。因此在海外各類游戲節,乃至在此前6月份的Steam新品節上都有著不錯的口碑與測試數據。
這張圖并非游戲CG,而是眸娛君截圖的實機畫面,可以看出游戲在PC端的畫面上有著較高的品質體現。并且游戲整體玩法,也更偏向于主機生存游戲,結合眸娛君測試的體驗,游戲參考了《流放者柯南》、《森林》等多款主機作品的游戲元素。
而游戲宣傳的困境則在于,它有兩個難題:1.在經歷了2023年騰訊《黎明覺醒:生機》、朝夕光年《星球:重啟》的轟炸后, 手游端的生存游戲在玩家認知當中已經形成了《明日之后》模式的固化印象,即“帶有生存風味的MMO數值游戲”,《七日世界》該如何打破玩家固化印象?2.《七日世界》陷入了一個自證難題,如何證明新模式更好玩?
由于在2023年過后,末日生存主題手游市場已被《明日之后》、《黎明覺醒:生機》、《星球:重啟》三款游戲所瓜分殆盡。而《七日世界》在商業模式上又選擇了《逆水寒》同款的“僅售賣皮膚,不賣數值”的模式,因此對于用戶數量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條曾經引發網易武俠MMO大戰根本原因再次出現, 《七日世界》需要圈住更多的用戶。
《七日世界》將論證游戲差異和打造口碑優勢的地方放在了自己的優勢區——PC端。在《七日世界》參加Steam新品節并奪得三個榜單榜首后, 《七日世界》后續多條宣傳內容皆與“Steam玩家認可”有關。
必須要提到,在手游當中有一種特殊品類,即為“Steam移植”。在早期國內單機手游發展歷史中,有商家會以盜版的形式將PC游戲移植到手機里,牟取相關收益。這些被移植的游戲,大多是在PC端市場得到驗證的作品,因此絕大部分在手游市場也獲得了極高的口碑。
而后續,在TapTap等手游平臺日漸成熟的情況下,PC市場表現優異且適合移植到手機端的游戲,游戲廠商也大多會開發手機版本來為自身多獲取一份收入。例如同樣在今天上線的《波西亞時光》。由此,逐漸造就了“Steam移植”這一特殊品類,在絕大部分手游玩家感知中,這一品類天然具備有“好游戲”的光環。
而在此前測試當中,《七日世界》在PC端一直具備著良好的口碑,此次優先開發PC端進行公測,毫無疑問有著 “PC做口碑,手游沖數據”的打算。
這一套打法在游戲市場尚不多見,但在影視市場已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模式,一言蔽之 “電影咖下凡拍劇集”。
當然,拋開“口碑宣傳”這一主線任務外,根據眸娛君觀察,PC端先行對于《七日世界》也有著一些其他的好處:
例如,此前在測試時,《七日世界》在手機測試上,僅測試了部分有限的手機型號,大部分參與手機測試的玩家都表示游戲內存在優化問題,游戲項目組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游戲擁有一定的沙盒元素,有著較大程度的建設與交易的自由權限,因此也需要有著更豐富主機生存游戲經驗的PC玩家來協助構建更好的游戲氛圍。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是,游戲中玩家借助道具可以直接在游戲世界地圖上生成留言。大部分留言具備“攻略”效果,能幫助新玩家更好地進行游戲,并且有助于塑造玩家群體檢溫暖互助的氛圍。
但這個計劃有一點疏漏。因為在《七日世界》凌晨5點全球同步公測后,這款曾在Steam新品節榮獲玩家諸多好評的游戲,截止到當天中午12點,在Steam的評價僅為“褒貶不一”。
并且根據B站UP主“電競喵小怪”視頻爆料,在《七日世界》Steam的評價當中,存在著大量刷出來的好評。這些評論者統一“僅有一篇測評并在同一款游戲上掛著游戲時長”。
即使遠離國內輿論戰場,在曾經內測時盛贊過《七日世界》的海外區域,根據眸娛君觀察,也出現了不少負面差評。 差評主要集中在優化問題以及“游戲代入”問題上。
在眸娛君親身體驗下,《七日世界》公測版本確實與此前測試和Steam試玩版有著較大差別。以開局游戲體驗為例,在測試版本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個在實驗室遭受意外醒過來的人,他對自身身份與經歷一無所知。玩家由此開始慢慢摸索實驗室的信息,在了解背景的同時拿到打開實驗室大門的鑰匙,一邊探索物資一邊熟悉游戲的玩法。
但在公測版中,游戲體驗像是被掛上了“加速器”,更準確的描述是 “網游”的感覺又出來了。玩家不需要再對陌生的實驗室感到害怕,去小心翼翼地進行探索,因為游戲畫面里始終有著金燦燦的提示邊框告訴你,下一步該怎么做,該去探索哪里,甚至游戲為了防止玩家找不到離開的線索,只要玩家依照步驟閱讀了相關文字資料,大門的密碼就能自動出現在任務提示框。
前后感覺的差異,就像是你玩《逃生》,地圖上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目的地引導線。玩家從恐懼、好奇、慢慢探索,變成了只需要跟著線路走就能通關。
這條線, 給了玩家安全,但也剝奪了玩家的樂趣。
《七日世界》這一改動,毫無疑問是為了公測時更多玩家能夠順利通過實驗室的劇情,是一種幫助更多玩家體驗游戲的輔助工具。但從結果來看,PC端玩家顯然不能適應這樣的全自動引導的模式,讓游戲脫離了劇情體驗感。
一位玩家評價,前期的引導劇情,就差沒開一個自動尋路了。
但公允地說,《七日世界》目前確實是國內生存游戲中一款難得的佳作,打破了國內生存游戲千篇一律的“明日之后”模式。游戲目前的口碑還處在危險 線,需在手游公測前進行有效調整以確保游戲的成功。
湃新聞記者 李菁
1月18日,網易訴暴雪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一案開庭取消。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獨家獲悉,開庭取消原因系原告撤訴。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站截圖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站截圖
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公告,上海網之易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起訴暴雪娛樂有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 Inc.)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一案本安排于1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開庭審理。該案案號為(2023)滬0115民初65437號,原告為上海網之易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告為暴雪娛樂有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 Inc.) ,案由為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
之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又發布了該案的開庭取消公告。
易訴暴雪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一案開庭取消。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開庭取消原因系原告撤訴。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公告,上海網之易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起訴暴雪娛樂有限公司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一案本安排于1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開庭審理。該案案號為(2023)滬0115民初65437號,原告為上海網之易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告為暴雪娛樂有限公司,案由為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之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又發布了該案的開庭取消公告。(澎湃)
來源: 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