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工股研究很少,很多標的業績一般,市場還時不時的來一番概念炒作,估值也大多高高在上,關注較少。
對海格通信到是一直在跟蹤,《投資的本源》第6章中也入選中國好公司之列,是作為科技股的代表。
先看下公司整體的歷史經營狀況,全景表 單位 人民幣億
截止2016年5月04日,公司總股本:21.45751654億;2015年每股收益:0.27 元;每股凈資產:3.02元;分紅:每股派現0.15元;2015年5月3日收盤價12.22,2015 PE 45.26倍;PB 4.04倍;市值262.2億;
從2010年上市以來的5年,營業收入從9.6576億增長到38.0658億,復合增長率31.56%;凈利潤從2.4113億增長到5.7959億,復合增長率19.17%,看起來還算不錯。從2007年到2010年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幾乎是原地踏步的,上市給了企業很好的發展機遇。對公司有些了解的投資者都清楚,公司近幾年在市場上有很多的并購動作,在營業收入上尤其體現得明顯,同時國家重視軍隊現代化,信息化的投入,公司主業也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機會,2014和2015年公司的業績增速都超過了30%。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一直表現的不理想,2015年到是有很大的改善,銷售凈利潤率15%,不錯的指標,ROE只有8.94%,稍低了些,考慮到2015年融資增加了11億的凈資產,去除這個因素后ROE達到10.7%,但是與其他高科技企業相比還是低了一些。
按照杜邦分析,ROE=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0.1523*(38.06/98.95)*(98.95/64.82)=0.1523*0.3846*1.5219=0.089
ROE不高,原因在于資產周轉率太低了,98.95億的總資產,相對應的營業收入38.06,周轉率僅僅0.3836次,萬科2015年這個數據是0.3198次,同樣的科技企業,海康威視2015年這個數據是0.8316次。
這也是本文用了“負重前行”這個標題的原因之一,公司的經營狀況確實有別于通常的科技企業,體現出幾個特點1)資產重;2)業務廣;3)產業鏈長;4)子公司多;且地域分布分散;5)投入大;6)股權結構和激勵;7)國企背景;8)資本運作。
一.資產狀況
公司2015年報第111頁,固定資產12億,商譽13億,應收賬款17.5億。年報第11頁,公司擁有海格(科學城)產業園、北斗產業園、無線科技大樓等產業園區,建筑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正在建設規劃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北京海格園,籌備建設規劃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生產科研大樓。合計要達到40萬平方米,資產真是有點重。
二.業務范圍
公司已形成軍民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并舉的發展局面,專業覆蓋“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衛星通信、數字集群、芯片 設計、海事電子、模擬仿真、雷達探測、頻譜管理、信息服務”十個板塊。
目前對公司貢獻較大的業務板塊主要是,無線通信占營收比例25.82%,增長18.67%;北斗導航占營收比例16.23%,增長70.4%;衛星通信占營收比例10.2%,增長46.4%;模擬仿真占營收比例5.08%,增長45.57%;信息服務26.6%,增長28.97%;。
前三項業務是公司的主項,后兩項是收購的子公司的業務,模擬仿真就是模擬飛行器,主要用于飛行員培訓,信息服務主要的客戶是中國移動,是民品業務。大致測算,公司的軍品業務營收比例在55%上下,還是具備很高的進入門檻。另外北斗導航業務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三.產業鏈布局
公司技術應用覆蓋單機、網絡網系、系統集成,專業技術實現向關鍵部件、芯片設計的深入覆蓋,并能夠為用戶提供一攬子系統解決方案。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應用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不斷鞏固“芯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的全價值鏈服務產業平臺優勢,鞏固提升了特殊機構市場的份額,并在新的特殊機構細分市場和民用市場拓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四.子公司和參股公司
年報29頁披露了16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參股公司,地域分布于廣州,北京,深圳,長沙,陜西,四川,武漢,管理難度不小。
五.投入大
年報18頁披露了研發投入情況,2015年投入將近5億,占營收比例13.08%,相當高的比例了。同時研發人員1941人,增長62.97%;研發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的34.31%。
六.股權結構和激勵
第一大股東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占比21.22%,是國資委的全資企業,年報92頁資料,高管團隊占比9.56%,再加上2015年8月的員工持股,高管和員工合計大致占比11%;其余均為社會公眾股。海格通信在廣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員工持股方面走在了前列,2015年8月共有29777891股增發為高管和員工持股,發行價格為15.56元,2015年9月份,10轉10后,價格為7.78,股份數為5955.5782萬股,相對于目前的市價12.22,還是有相當大的激勵作用的。
七.國企背景
企業控股股東國企背景對其軍品業務的開展,是大有裨益的。
八。資本運作
年報第11頁,公司近年來堅持“實業+資本”雙輪驅動發展,實施了20多項資本運作
項目,既促進了公司的規模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又積累了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不斷完善資本運作機制與流程,初步搭建起多層次的投融資平臺。
以上為海格通信的基本業務情況和特點介紹,總體而言,公司的前景還是不錯,一方面得益于軍隊現代化、信息化的加快建設,北斗導航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同時國企背景也有利于拿項目;而管理層持股,員工持股又可以避免傳統國企的一些弊端,第一大股東是相對控股,也形成了比較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
有些疑慮的地方就是公司的業務范圍擴得太大,產業鏈拉得太長,子公司眾多對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另外有點矛盾的地方就是,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又注重資本運作,按理這是完全不同的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如何協調統一?商譽13億也是很高的數據,一旦子公司業績不達標,商譽減值殺傷力頗大。
最后談下估值,以下是海格通信的歷史PE,PB圖
海格通信的PE歷史圖
海格通信的PB歷史圖
按目前45倍PE,4倍PB,真不便宜,除非未來5年能復合增長40%以上,另外公司的業務確實也復雜了些,要真正搞懂,需要花費些功夫。在此也向西點老A和其他內行求教。
日,投資者交流交易社區平臺雪球計劃最早于今年5月赴美上市的消息引爆投資圈。據傳,雪球擬赴美國提交IPO申請,籌資金額約為3億美元。市場人士對雪球境外上市普遍早有預期,因此本次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引發關注。
媒體報道稱,有知情人透露,雪球正在與相關財務顧問推進計劃中的股票發售,相關事宜處于斟酌階段,具體發行時間和籌資安排可能仍會發生變化,最快或將會在5月提交IPO文件。
但雪球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稱消息不是公司官宣。目前公司上市暫無時間表,對網傳消息不做回應。
一則未經證實的上市傳聞引起投資界熱議,并在財經媒體圈瘋傳,小雪球如何驚動了財經、新聞界?
雪球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當年5月,公司上線第一個產品——i美股,2011年上線投資交流交易平臺雪球網,創始人為知名媒體人方三文。
目前,雪球旗下擁有投資類社交產品“雪球”,服務于中國美股投資者的資訊門戶“i美股”,以及“蛋卷基金”、“雪盈證券”、“雪球私募”等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雪球三名核心創始人均來自網易。雪球副總裁、聯合創始人梁劍是方三文在網易時的同事。目前,梁劍擔任雪球的副總裁,同時是雪球第一個推出的產品“i美股”的得力主將,他依然擔任著i美股的主編職務。
雪球目前的CEO李楠,也是雪球的創始人之一,同樣是方三文的網易同事。目前,李楠全面負責雪球各項業務的推進。
身帶互聯網門戶巨頭基因的雪球,成立之初就成為媒體界關注的焦點,其媒體高管出身的創始人一度成為媒體人創業的學習代表人物。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方三文引用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話,雪球的命名由此而來。
成立之初,雪球定位于投資者交流社區。2010年前后,中概股掀起赴美上市潮,當年在美國兩板上市的中概股就達40多家。新成立的雪球正是憑著押注美股市場賺足了關注。
2010年,公司成立當年獲得由明勢資本和知名投資人薛蠻子旗下蠻子基金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薛蠻子投資后不到一年,沈南鵬的紅杉資本2011年6月獨領雪球A輪融資,投資2000萬元。
“我們沒有盈利,更沒有盈利模式,未來什么時候能盈利也說不好。”拿到薛蠻子、沈南鵬投資時,方三文表示雪球的發展階段定義為產品開發和客戶維護階段,核心的任務是網站產品功能的添加和更新,雪球僅有的40余員工中,近30名員工負責雪球網站的產品開發和網站維護,另外10余人負責i美股的信息更新。
方三文當時稱,“相較于盈利,雪球就是要做好產品,把平臺做好,讓更多的用戶體現到個性化、高價值的服務。”
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不知道如何變現賺錢,但剛成立的雪球卻開啟魔幻般數輪機構融資。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6月,沈南鵬的紅杉資本再次領投雪球B輪融資,與五源資本共投資1000萬美元;2014年9月,五源資本和人人公司投資雪球C輪融資,共計4000萬美元;2018年7月,螞蟻金服和愛玫鼓資產投資1.2億美元,完成了雪球的D輪融資。
2020年12月,雪球才剛完成最后一輪E輪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獨家投資1.2億美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成立以來雪球完成的6輪融資,募資規模已超過3億美元,完成E輪融資后,雪球估值為6億美元。經過多輪資本大佬的加持,雪球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投資者交流社區平臺。
2018年,在雪球嘉年華上,李楠曾透露稱,雪球覆蓋了3000多只A股,2000多只的港股,覆蓋了接近14000只美國三個交易所的主要產品和衍生品,包括7000只股票的眾多期權類的產品。此外,平臺還覆蓋了5000只公募產品以及300只私募產品。當年,雪球已積累超過10億條的數據,日均生產20萬條討論,月均活躍用戶達1200萬。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融資后的“雪球”越來越大不同的是,經過數輪融資的雪球的經營規模尤其是職工人數仍未見大規模增長。2012年,雪球拿到A輪融資時,員工數量為40余人。而啟信寶數據顯示,2020年年度工商報告中,雪球繳納社保的職工人數仍僅為47人。
E輪融資時,李楠表示,新一輪融資將繼續用于對優秀人才的招募,同時資金將主要用于持續的業務升級和產研投入,圍繞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全面豐富且值得信賴的財富管理平臺服務,實現雪球“連接人與資產,讓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的使命。
這意味著,雪球仍將在產品業務升級、新業務擴展和團隊建設上持續投入,至于營業創收、盈利能力等指標仍不是現階段的重點。
蘭馨亞洲董事總經理李基培曾表示:“雪球具有極佳的用戶口碑和用戶粘性,尤其是在社區和內容建設上構筑了極強的壁壘,占領了中國最優質投資者群體的心智,期待公司在內容和社區上不斷實現突破和發展,進一步擴大在新中產用戶中的影響力尤其是年輕一代用戶,在匹配人與資產、促進投資交易線上化的過程中與用戶共同成長,創造更多獨特的價值,讓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
“1000萬的用戶量是我們做雪球的目標,之后再談其他的。” 雪球創立時,方三文所要做的就是打造出一個擁有1000萬用戶的股票投資交流平臺。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雪球1000萬用戶的目標早已經實現,雪球需要重點探索的是如何變現在手流量,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事實上,雪球的盈利模式問題也是行業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據啟信寶統計,與雪球類似的投資者交流社區平臺競品企業多達23家,其中不乏東方財富網、證券之星等大體量公司。目前位于投資資訊第一陣營的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等投資資訊、投資交流平臺均已上市,市值均在數百億元乃至千億元規模。
其中與雪球業務高度相似的東方財富最新市值更是接近3000億元。另一個同類競品平臺,證券之星也是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金融在線(C.F.O.)旗下財經網站,定位于全球華人交易者獲取全方位海量金融資訊信息、交流投資經驗的首選平臺。
(圖說:雪球探索新業務)
相較而言,經過10年發展,截至2020年底雪球的估值為6億美元,在行業中依然是小體量公司。作為后來者的雪球等平臺,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財經資訊、投資者交流市場中實現突破,是市場和投資者更為關注的重點,雪球此次上市消息被熱議也印證了市場對其經營模式的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雪球官網上,其愿景已變為“做中國人首選的在線財富管理平臺”,“連接人與資產,讓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
2015年4月,雪球上線證券交易業務,當年12月,上線私募業務。2016年雪球蛋卷基金上線,2017年3月雪盈證券業務上線。2020年9月,雪球還成立了雪球保險經紀公司,拿到保險經紀牌照。
目前,雪球已經注冊雪球、雪球金融、雪球保險、雪球股票、雪球證券、雪球工場、雪球私募、雪球投資等多個商標,當前仍在申請“雪球”在41類、9類、35類的商標,尚未完成。
社區起家的雪球已是高凈值用戶一站式交流、交易社區平臺,正在不斷擴展多樣化業務。不過公司目前布局的多項金融業務均處于強監管環境,行業競爭較為充分。
據透露,目前雪球沒有財經資訊等業務資質,站內資訊多是通過從具備資質的新聞采編機構授權轉載,同時,公司沒有研報業務,相關內容也是轉載采購第三方研報摘要。而公司的證券經紀等業務也多是與外部機構合作。
雪球實現流量變現的業務布局是否能秉承合規經營理念,在一片紅海的市場中探索出新路徑,才是雪球實現上市做大的關鍵。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今天(4月13日),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曝料稱,雪球APP遭多平臺下架,全站七天內不能發帖評論。
對此,有用戶猜測,“和有人在該平臺上造謠央行降準有關”。
微博截圖 下同
雪球是一家為投資者提供實時行情、新聞資訊、投資策略、交易服務的投資平臺,旗下擁有手機炒股應用“雪球股票”。
觀察者網嘗試在雪球網站發帖,彈出的提示顯示:“因系統升級,發帖和評論功能暫停,預計19日24時恢復。行情和交易等其他功能正常使用,感謝理解。”
雪球網站截圖
另外,在蘋果應用商店、騰訊應用寶、小米應用商店、豌豆莢等主流手機應用平臺上,均無法搜索到“雪球股票”APP。
騰訊應用寶網站截圖
豌豆莢網站截圖
至于雪球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有微博網友猜測,“和上周有人在該平臺上造謠央行降準有關”。
微博截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