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高調捧出“視網膜”概念以來,屏幕分辨率要是不高點兒都不太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從智能手機、顯示器到筆記本,張嘴2K閉嘴4K已成為一種時尚,但你確定自己真的需要高分屏嗎?今天,電腦報小編將從筆記本開始,為大家撥開高分屏迷霧。
何為高分屏?
從字面上理解,高分屏無非是擁有高分辨率的屏幕,不過這個高分辨率需要一定的參照物。同樣13.3英寸的屏幕,某些屏幕分辨率為1366×768,有些是1920×1080,而有些可以達到2560×1600甚至是3200×1800。通常意義上人們習慣將擁有2K/3K/4K分辨率的筆記本稱為超高清屏幕,畢竟1920×1080分辨率在推廣過程中已經占據了“全高清屏”的頭銜。
高分屏有什么好處?
高分屏能稱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除蘋果自iPhone以來捧紅的“視網膜”屏概念外,更源自其它筆記本廠商的一致推崇。
畫面精細度更高,高分屏在同樣尺寸的顯示面板里放下更高分辨率,勢必能以較小的點距為用戶呈現出更精細的畫面效果。這顯然能讓玩家在游戲或者影視欣賞中看到更清楚的畫面細節。早先筆記本屏幕更多配備1366×768分辨率,對于15.6英寸這樣規格的筆記本而言,畫面的顆粒感的確讓不少玩家難受。
用戶視野更開闊,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像素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最終為用戶帶來更大的視野。
以上兩點可以說是高分屏的主要優勢,在眾多宣傳廣告的推薦下,很容易形成“主流”聲音,但仔細想想,真的如此嗎?
為何覺得高分屏是迷局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一段距離的,高分屏的優點很多時候會反過來變成缺點,較高的分辨率為高分屏筆記本帶來精細畫面效果的同時,也因較小的點距讓屏幕字體顯示過小,加速用戶眼部疲勞,雖然Windows 10顯示系統中已經能夠較好地調節字體大小了,但很多第三方軟件并不支持,高分屏字體過小的問題一直存在文本應用中。
當你覺得字體過小也能克服,尤其是一些游戲本本身就是以游戲體驗為主,類似《極品飛車》、《街頭霸王》這樣的競速或者競技類游戲而言,字體大小仿佛并不是什么問題。可你有想過高分辨率畫面顯示會對筆記本硬件性能造成更大的壓力嗎?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圖像的精密度,說的是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有多少。分辨率越高,意味著一個畫面承載的像素就越多,而像素越多,就需要顯卡在單位時間里處理并輸出更多的數據,同樣配置的PC在1080P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孤島危機》,卻無法在2K分辨率、同樣畫面效果設定下流暢運行《孤島危機》就是這個原因。
在高分辨率畫面下游戲或播放高清視頻需要筆記本有更強的硬件性能支撐,且這個性能的跨度往往不是一丁半點的,對于2K甚至4K分辨率,即使配置較高的臺式電腦也不一定能夠流暢運行一些主流游戲,筆記本玩家恐怕就只能看幻燈片了。此外,高分辨率往往意味著耗電量的提升,這不但涉及處理器和顯卡耗電,屏幕本身也是耗電大戶。
怎樣的分辨率適合自己?
了解完高分屏字體顯示、硬件性能需求、功耗等三方面問題后,大家還迷信高分屏一定是好的嗎?但是大家也不用對高分辨率筆記本畏之如虎,隨著處理器和顯卡性能的提升,以及更好的視覺呈現效果,對于主流尺寸的游戲本而言,其實全高清屏(1920×1080)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滿足用戶視覺需求的同時,不會對硬件性能造成太大壓力。對于選購14和15英寸游戲本的玩家而言,小編更傾向推薦選擇搭載全高清屏(1920×1080)的產品。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超高清屏幕(2K/3K/4K)就完全沒有選擇的必要,不過對于生產力工具兼顧影音播放終端的筆記本而言,即使是加入了平板模式和對觸控的支持,從續航和效果看,2K分辨率對于側重高清影視播放的玩家而言更具實用性,即使是部分游戲,在游戲筆記本高性能的支撐下,相信也能輕松應對。
寫在最后:追逐熱點要理性
每一項科技產品熱點的誕生除市場需求外,很多還牽扯終端廠商及上游廠商的利益在其中,盲目追逐熱點,很可能會失去消費的理性,類似高分屏的宣傳還有很多,因此大家在購買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就進行選擇,13英寸或更小尺寸的筆記本如果搭配全高清屏幕,建議先去賣場嘗試字體顯示表現,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再行購買。其次14或15.6英寸的,不管是辦公還是游戲,我們首先推薦購買全高清屏幕的機型,當然也需要對上面提到的不足理性看待。最后祝大家都能買到心滿意足的筆記本。
著電腦性能的提升,各種游戲的體驗也越來越好,因此對對顯示器也提出了要求,而顯示器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游戲顯示器,這些顯示器往往采用Nvidia G-Sync 或者 AMD FreeSync防撕裂技術,不同的刷新率,不同的分辨分辨率,以及不同的面板。
在面對這些技術的時候,我們雖然希望什么都要,可是因為預算的限制,只能進行取舍,而取舍就涉及到對相關技術的了解,如果不了解我們做出的決策往往是錯誤的,可能會做出片面的選擇,導致最終的實際體驗不好,所以我們在購買電腦游戲顯示器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分辨率選擇:目前最低的分辨率都是1080P,不過這個分辨率在屏幕尺寸大于27英寸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感覺到屏幕上的顆粒了,圖像質量自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高分辨率就流行起來了,分辨率越高,畫面越精細,但是其對電腦的性能要求更高,而價格也會更貴。
以目前最高的4K分辨率顯示器為例,在這個分辨率下進行游戲,你至少需要NVIDIA RTX 2070級別的顯卡,而且這個分辨率下很多游戲的幀數也不會很高,不過如果屏幕尺寸超過34英寸,建議上4K分辨率顯示器,對于大部分用戶個人覺得32英寸2K分辨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面板選擇:面板會影響到顯示質量,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色彩,響應時間,可視角度和對比度,目前常用的面板有TN,IPS和VA,其中色彩、色準:IPS > VA > TN;響應時間:TN > IPS > VA;可視角度:IPS > VA > TN;對比度:VA > IPS > TN。
所以追求高響應時間,極高刷新率的專業游戲玩家,往往會選擇TN面板屏幕,而需要兼顧日常使用的用戶選擇IPS或者VA面板顯示器就行了。
刷新率選擇: 刷新率是顯示器每秒更新新信息的次數,刷新率越大意味著圖像越平滑,一般的顯示器都是60Hz。游戲顯示器往往都是120Hz以上,比較常見的是144Hz,當然更高端的有280Hz的。刷新率的選擇沒有太多的限制,刷新率是越大越好。
防撕裂技術選擇:防撕裂技術目前主要是G-sync 和 FreeSync兩種, 其中G-sync只適用于搭載Nvidia 顯卡的 電腦,而FreeSync一開始只適用于搭載 AMD 顯卡的電腦, 而且Freesync 顯示器往往更便宜。不過在2019年NVIDIA對Freesync顯示器進行了適配,當然實際上還是分了類的。
其中最高標準為G-Sync Ultimate,需要對應的硬件處理器模塊,性能是最好的。第二檔G-Sync將不要求硬件捆綁,第三檔則是兼容G-Sync,NV通過專門的驅動,讓市面上僅支持Freesync/VESA Adaptive-Sync的顯示器也能配合N卡開啟G-Sync。
曲面屏還是非曲面屏: 曲面屏應更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對應尺寸越大的顯示器,曲面屏的好處會越明顯,小于30英寸的曲面屏顯示器效果不明顯,而且有的人對曲面屏還是不習慣,而且曲面屏可能不適合安裝在墻上,所以這個屬于比較個人的選擇,不清楚的最好現場體驗一下再說。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對游戲顯示器的選擇心里應該都有了個大概,一般來說如果電腦的性能不夠,那么就沒有必要上4K這種高分辨顯示器,或者屏幕尺寸在30英寸以下其實都沒有必要選擇4K分辨率,不過如果屏幕尺寸大于27英寸,1080P分辨率會影響用戶觀感,個人覺得2K是一個比較中庸的選擇。
刷新率自然是越高越好,面板的選擇與用途有關,如果是專業游戲用戶追求極高刷新率,TN面板是更好的選擇,防撕裂技術與顯卡有關,建議NVIDIA顯卡選擇G-sync技術,AMD顯卡選擇FreeSync技術,至于曲面屏的選擇就是一個個人問題了,不過大尺寸的顯示器還是建議上曲面屏。
要輕易嘗試的電腦操作,將你的電腦分辨率放大為500%,你就永遠也調不回來了。
這件事情,不知道最近為什么突然流行了起來,還有不少朋友趁這種行為呢,為賽博燈泡,為什么呢?
因為這件事情的性質啊,大致上就等于燈泡上提示你不要將燈泡放進嘴巴里面,不然拿不出來一樣。
在Windows的顯示測出鏡面,微軟你非常貼心的告訴你面率可以調到500%,
但是,不建議你這么做,因為很有可能很難恢復到原始設置??赡苣慊蛟S想到在電腦的顯示界面被放大到500%以后,很多操作就跟你平時的習慣完全不同了。
UI可能會因為擁擠而取消掉部分按鈕的顯示,除非的操作也會變得反直覺起來,而你就再也找不到當時進行分辨率設置的菜單,將分辨率調整回去了,當然我知道光是這么說還是沒用的,但這個500%的分辨率也不會成為賽國燈泡的。
所以。那還是在這里放了一個恢復的方法。提前聲明,這個恢復措施不一定對所有設備都有效,但是好歹還是給了一個恢復方法不是核心思路就是在分辨率大到500%以后,盡量用鍵盤進行操作,核心按鍵是上下左右退和回車。
首先按下win鍵,然后多次使用鍵盤的下鍵找到設置選項,回車進入設置選項,接著在設置的界面。
用keep鍵找到系統設置選項,回車進入,接著就是活動上面的操作,利用上下左右或者退進入屏幕選項,找到一個因為關閉自定義縮放并注銷的選項。
到這一步,恭喜你只需要按下回車就可以恢復正常。win11的思路也差不多,但是在第一步得在桌面右鍵找到顯示設置選項。
蘋果用戶可以同過Apple Watch聯動進行調整。
最后再次提醒,這個玩意兒是真的有概率恢復不了的,真的非常不建議想輕易去嘗試,除非你是個馬戶!
(846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