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7日消息,微軟Surface Pro 8商用版正式上線官方商城,起售價8088元。
據了解,Surface Pro 8商用版配備一塊13英寸觸控屏,分辨率為2880*1920,支持120Hz刷新率。內部搭載英特爾第11代酷睿處理器,可選i3-1115G4、i5-1145G7、i7-1185G7多個版本,最高提供32GB內存,以及1TB SSD固態硬盤。
Surface Pro 8商用版預裝Windows 10專業版或Windows 11專業版,并提供4G LTE增強版。預裝Microsoft 365應用程序,新用戶注冊可免費試用30天。產品還提供長達3年的有限硬件保修服務,比其他版本保修期略長。
Surface Pro 8商用版與消費版一樣,采用二合一設計的機身設計,融合了筆記本電腦的高效性以及平板電腦的靈活便攜性。你可以通過機身上的一體式支架,快速在平板電腦和筆記本之間切換,使用觸控手寫筆或者可拆卸鍵盤,就能獲得兩種完全不同的輸入體驗。
微軟Surface系列產品在商務人士市場一直有著非常不錯的口碑,輕薄便攜,有較為高效的辦公體驗,能很好地滿足出差辦公、移動辦公等工作需求。盡管Surface本的性能對比同價位筆記本或平板會稍遜色一些,但憑借微軟對Windows系統的特定優化,依舊能帶來相當出眾的使用體驗,應對復雜多任務處理不在話下。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個價位選擇蘋果iPad會更加劃算,iPad Pro所搭載的M1芯片,性能比Surface Pro 8要強大太多。事實確實如此,但性能強大并非代表生產力強大,影響工作效率的,除了性能還有系統生態。
目前,Windows絕對是主流的系統平臺,很多人都習慣在Windows上辦公,大量辦公軟件也是基于此平臺開發。iPadOS雖然在流暢度、功能等方面也表現出色,但論辦公生產力,依舊不如Windows。因此,對于注重辦公的商務人士而言,微軟Surface本絕對要比iPad好用太多,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微軟中國官網作進一步了解。
近,美國最權威的消費者指南《消費者報告》再一次對微軟的 Surface 產品線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Surface 產品線令人相當失望。因為在針對 9 萬名 Surface 用戶實際調查后發現,高達 25% 的用戶在使用不到 2 年時間內,Surface 就出現各種問題,不僅問題不斷,而且新 Surface 也不例外。
因此,《消費者報告》判定微軟 Surface 產品包括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質量都太差勁,可靠性過低,且損壞率太高,遠高于同價位來自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例如蘋果。最終,《消費者報告》撤下了對多款微軟 Surface 產品的推薦評級。
不過,微軟的反應迅速。8 月 11 日,微軟 Surface 部門老大 Panos Panay 在Windows Blog 官方博客上發文進行回應,稱微軟不同意《消費者報告》的調查結果,并表示 Surface 產品為所有客戶和粉絲提供了偉大的體驗,微軟為 Surface 設備而感到驕傲。
Panos Panay 解釋稱,微軟尊重《消費者報告》的調查結果,但不代表同意,法爾應該質疑準確性。因為 Surface 團隊自己也在長期進行質量跟蹤,包括使用情況、故障率和返修率等,至少從過去兩年的跟蹤報告來看,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的返修率都遠低于 25%。
Panos Panay 還表示,微軟跟蹤每一款產品的質量指標,每臺設備的故障(IPU),通過迭代更新已經得到了大幅改善,目前已經遠遠低于 1%。Panos Panay 稱,微軟還委托市場研究公司 IPSOS,從今年 1 月至 6 月,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用戶進行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在客戶滿意度方面 Surface 排名前列,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表示對自己的設備感到滿意,而 Surface Laptop 和新 Surface Pro 則持續收到積極地好評。
最后 Panos Panay 表示,作為硬件制造商之一,微軟傾聽客戶,并在每一代設備中不斷改進。微軟將永遠進行不斷創新,積極推動變革,唯一不變的是對客戶的承諾,尤其是確保 Surface 設備體驗會變得越來越好的承諾。
有意思的是,外媒 TheVerge 拿到了更多微軟怒懟《消費者報告》的細節,稱微軟質疑《消費者報告》的大量受訪者可能使用的大多數老設備,特備是 2014 年就開賣的 Surface 2 或 Surface Pro 2,這就對調查結果產生嚴重干擾。盡管《消費者報告》回應樣本廣泛,但卻沒有提供具體機型范圍。
《消費者報告》并非針對微軟一家,此前蘋果也曾遭到同樣的待遇,最近一次是抨擊新 MacBook Pro 續航撲街,但蘋果營銷高管出面,最終《消費者報告》還是恢復對蘋果 Mac 產品的推薦。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匯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
urface Go可以說是Surface家族在2018年最暢銷的幾款產品之一了,那為什么Surface Go可以在微軟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呢?
清晰的產品定位應該就是Surface Go的成功秘訣了。
Surface Go作為平板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運行Win10系統,這意味著可以使用桌面級應用來輔助學習或者辦公。Surface Go更是預裝了全新版Office家庭和學生版,word/excel/powerpoint這些基礎軟件可以隨意使用,這些顯然讓Surface Go在學習、教育、辦公上更加高效和突出。
而且幾乎所有的Surface Go用戶都會為它配備一個特制版專業鍵盤蓋。全新設計的Surface Go專業鍵盤蓋擁有可靠的剪刀腳機械結構和1.0毫米的穩定機械鍵程,保證了快速、流暢的打字體驗。它還配備了支持五指觸控手勢的大型玻璃觸摸板,能夠更方便用戶執行一些快捷手勢操作,例如三指切換、四指拖動等,為用戶提供高級的移動筆記本體驗。
再搭配便攜鼠標或者觸控筆,Surface Go究竟能將用戶體驗提高到何種程度,或者說Surface Go能為用戶提高生產力做出多大貢獻,這只能親自體驗一番才能知曉了。
和Surface家族不同產品線的較量之中,Surface Go主要突出在一個“小”字。
不同于Surface Pro和Surface Book,Surface Go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是小巧輕便,機身尺寸只有245mm x 175mm x 8.3mm,尤其是厚度居然還不到9毫米,裸機重量更是達到了“喪心病狂”的522g,可以說是Surface家族史上身材最為纖細的成員了,無論是放在包中還是拿在手上都完全不會造成任何的負擔。
第二觀感就是簡約時尚,Surface Go繼承了Surface家族的設計語言,機身采用銀色鋁合金材質,表面做了磨砂工藝,比較有質感且避免了指紋,摸起來的手感棒極了。搭配上亮鉑金鍵盤,一股濃郁的性冷淡風噴涌而出。邊框四角被打磨地更加圓潤,棱角不再分明,上手極為舒適。
在小巧的機身之中,Surface Go配備了一塊顯示效果極佳的屏幕。這塊10英寸 大小的PixelSense顯示屏,分辨率為1800 x 1200,可以支持10 點觸控,3:2的屏幕比例十分適合用來學習和辦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塊屏幕搭配上4096級壓感的SurfacePen觸控筆,給用戶帶來了更棒的產品體驗。
硬件方面,Surface Go作為一款二合一平板電腦確實不能說秒天秒地秒空氣。但是搭配了雙核四線程的英特爾奔騰金牌處理器4415Y,完成日常學習娛樂或者基礎的辦公需求都是綽綽有余的。同時Surface Go還有4G+64G以及8G+128G兩種存儲版本可選,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Go配備了后置800萬像素的攝像頭,并且前置攝像頭也有500萬的像素,能很好地完成視頻通話和拍照的任務。前置還加入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模塊,保護隱私的同時可以快速刷臉登錄。
在接口方面比較中規中矩,Surface Go在機身右側配置了一個3.5mm耳機接口、Type C接口、Surface Connect接口、Micro SD卡接口。
作為一款便攜的二合一平板電腦,Surface Go的電池表現無疑是令人感到驚喜的。以Surface Go纖細的體型來看,電池容量想必沒辦法盡善盡美。但令人驚喜的是,官方數據顯示輕度使用續航可達到9小時。經過測試,日常使用可以達到7小時左右的續航,還是很不錯的。
系統方面,Surface Go搭載了Win10家庭版,但是為S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系統能夠做到占用更少的資源卻更流暢地運行。當然,這其中的代價就是在S模式下只能從微軟應用商店(Microsoft Store)中下載UWP版應用程序。對很多用戶來說,這樣是無法接受的。好在,微軟提供免費切換回普通版win10的方法,用戶可以在微軟應用商店中免費退出S模式,從而得到完整版的Win10家庭版。
至于用戶是想要哪種版本的系統,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FormatImgID_6#
不管是性能還是外觀配件,Surface Go都是一款可以滿足需求的二合一平板電腦,而Surface Go真正難得的是做到了“恰如其分,物盡其用”。
抓住用戶痛點,用心理解并且滿足了用戶需求才是Surface Go叫好又叫座的關鍵所在。Surface Go所面向的對象就是那一些對性能要求不太嚴格,但需要產品更加小巧便攜的學生用戶,小巧纖薄,隨帶隨走。或者需要“二奶機”的商務用戶,足夠滿足辦公需求的性能,長達9小時持久續航,完全不害怕沒電的安心體驗。
不妨試一試Surface Go。
商品鏈接:https://item.jd.com/10000010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