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張其文通訊員祁常鑫)在全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為避免人員聚集,保護當事人及司法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保障審判工作有序進行,2月21日,景泰縣人民法院依托互聯網庭審系統,對一起合同糾紛案件進行了網絡開庭審理。
庭審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法官在審判庭通過電腦登錄“云上法庭”網絡平臺,案件當事人在家中安裝“云上法庭”手機客戶端,通過網絡視頻參與了庭審。
在庭審現場,法庭電腦顯示屏上清晰顯示出法官、原告、被告的畫面,法官通過視頻連線核實了當事人身份。當事人通過網絡詳細陳述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及答辯意見等,書記員有條不紊記錄著庭審全過程,整個庭審過程畫面流暢、聲音清晰,各個環節有序推進,經過四十多分鐘的庭審,原被告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一場同步錄音錄像的在線庭審順利結束。
景泰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在為當事人提供規范、高效、便捷司法服務的同時,也充分保障了案件當事人及司法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體現了人民法院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宗旨和理念,做到了防疫、審判兩不誤。
日,歷經數天的艱辛偵查、晝夜鏖戰,景泰縣公安局成功偵破一起涉案資金達2200余萬元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共抓獲涉案嫌疑人30名,搗毀電信詐騙窩點1處、打掉洗錢團伙1個、技術支撐團伙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現場繳獲贓款60萬余元、作案筆記本電腦10臺、手機84部、銀行卡40余張、凍結扣押涉案資金300余萬元。
5月12日上午,景泰縣公安局在蘭州西火車站出口處隆重舉行歡迎儀式,迎接“3.19”電信網絡詐騙專案組凱旋歸來。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昭軍同志委托,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李淵科出席歡迎儀式,并代表縣局黨委對凱旋歸來的專案組民輔警表示熱烈歡迎,對他們的艱辛付出表示親切慰問。景泰縣委書記李作璧同志在縣公安局參加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擴大會時,向專案組民輔警凱旋表示熱烈祝賀,李作璧書記表示這正是深入踐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我為群眾辦實事”。
2021年3月17日,白銀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工作中發現一個利用投資理財平臺實施集資詐騙的犯罪團伙。接市局網安支隊指令后,縣局黨委高度重視,迅速抽調刑偵、網安、經偵、合成作戰、城關、交警等部門精干警力40名成立“3.19”電信網絡詐騙專案組。專案組經過大量分析研判,在市局網安支隊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掌握了作案團伙基本情況。隨即專案組先后輾轉廣東、深圳、吉林、天津開展抓捕工作,前期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近日,專案組遠赴浙江、江西、四川、重慶、西安、銀川等地展開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至此“3.19”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成功告破。12日下午,12名犯罪嫌疑人已安全押解景泰,案件后續偵辦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自教育整頓工作開展以來,景泰公安機關緊盯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把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重要抓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頻出重拳,用實際行動取得了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的又一重大勝利!
下一步,景泰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深挖審訊力度,最大限度擴大戰果、追贓挽損,認真總結成功經驗,不斷健全完善打擊電信詐騙常態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精確打擊、深度打擊、合成打擊的能力和水平,堅決遏制電信詐騙犯罪多發勢頭。
發布:景泰縣公安局政工室
作者編輯:王同李
審核:彭云飛
城小學始建于1972年,地處草窩灘鎮腹地長城村,長城村村民大多都是由原來中泉鄉青陽人在景電一期工程時移民至此。當時正值灌區人口搬遷階段,這里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學校建在省四5司農場,因四5司農場要回蘭州,長城大隊接受了這片土地。學校周圍全部是蘭州來到景泰的農場,有蘭州鋼鐵廠、軸承廠、輪胎廠、白銀第二運輸公司、蘭州藥廠、省氣象局、化學配件廠、維尼倫廠、機床廠、工程處、蘭州物資局、蘭棉等,長城小學義不容辭的承擔起農場子女的上學任務,據退休教師魏列毓老先生回憶,當時學生最多時達到200多人。
當時辦學條件差,教師短缺,建校初由中泉鄉青陽小學任教的魏宏發、魏列毓兩位教師帶著青陽小學分的二、三十套桌椅來到長城村建校,校址是公社建的簡易住房,挖了幾個地窩子,學生就在地窩子里上課,黑板是墻上抹上草筋泥,等到略干時再抹上水泥做成的,一年后學生增加又搬到大隊的辦公房上課,因學生大多由各農場而來(多數為蘭州各單位職工子弟),進了學校感到很好奇。
隨著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學生數量的增加,辦學經費嚴重不足,唯一辦法是向農場求援。經學校領導和農場領導協商,白銀第二運輸公司承擔一個老師的工(每月44.82元),每月按時由會計結賬定時到位。當時學生課桌一部分用水泥板、糊上彩紋紙當桌面,學生兩肘放在上面冷冰冰的,沒有辦法通過軸承廠廠長(王子庭)向軸承廠請示解決木料板材,由茍成文去蘭州用汽車拉回,再由大隊木匠何秀香、芮守嵐、朱發寬加工成課桌凳,蘭藥廠職工回蘭,校領導又要了一些體育器材:有簡易籃球架一副、一副單杠、雙杠,再加兩個大水桶裝水用。
當時全校師生勤工儉學,學校開荒十多畝,最后流轉大隊只剩10畝。師生利用課余時間收拾蓬柴燒成蓬灰,由初中大一點的學生用架子車拉到條山市場去賣,用少量的錢給學生供應一頓中午,幾名學生到城里還吃了外賣,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種享受,學生還是很高興的。
配合農業學大寨,學校和社員組織了文藝宣傳隊,排練節目,有魏源邦和盧有玉演的相聲、彭維心和何秀香演的小品劇,魏晉花和李改燕跳的雙水舞,這些都是優秀節目,宣傳隊到白銀第二運輸公司中泉鄉青陽大隊部分小隊演出特受稱贊,樂隊是板胡、二胡,由魏晉文、彭興加、魏列毓演奏。
1975年以后,教師魏源邦、彭維嶺、何秀香、張啟福、陶摯景、魏晉文、尚可賢、彭蓮加、宋家宜、彭維心、茍成文等陸續進校,最多時有十三人之多,由于當時正值農業學大寨時期,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政治掛帥,思想先行,故教師們思想單純,每個教師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努力把學校辦好,再加上是青一色的民辦代課教師,無利可爭,只求每天掙個完整公分。當時提出初中不出大隊,故長城小學不久又增添了初中班,初中教師由彭維新(語文)、魏列毓(數學)、魏源邦(語文、政治)三位老師任教,正如有些老師說的“我們是小雞娃叫鳴,僅腔腔努”,化學沒人帶就由初中文化程度的何秀香代課……
據長城小學第一任校長魏宏發老先生回憶,剛搬遷來時,當時的長城小學就是大隊挖的地坑,上面搭了些木頭椽子,最初只有他和魏列毓老師,有20多名學生,1至5年級,各年級都有。沒有桌凳,用木墩子當凳子,土泥臺子當桌子。
1975年各生產隊調了些人打了土墻,蓋了幾間教室,學生也增加到五六十人。又聘請了五名民辦教師,有魏源邦,張祈福,陶治金,何秀香,魏著全。
1976年長城小學規模擴大,變成了7年制,1至7年級,附近幾個農場的學生也到這兒來上學,學生擴大到了一百多人。后來又調來了一名公辦教師,名叫劉家俊。各個大隊都捐獻了些椽子,又重新修建了兩棟教室,還有教師宿舍,置辦了些木制桌凳。
學校后來通過勤工儉學,燒蓬灰,辦農場種田地,擴大了一些學校的資金來源,各廠礦又給學校捐獻了些木材,置辦了桌椅。
據長城小學第二任校長魏元邦老先生回憶,1972年的長城小學,辦學條件非常艱苦,地窩子就是教室(直到1977年才蓋起了磚柱子土坯墻的教室)。當時有五個年級,學生有90多名,教師只有3人(魏宏發、魏元邦、魏列毓)。學校從1978年開始辦戴帽初中,這時教師人數上升為13名,學生有190多名。初中至1988年停辦。
他任教期間,教師們都非常吃苦,非常敬業。經常為教學忙到夜里十一二點,教師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備課則不上課,不批改作業則不發作業本。長城小學教學質量很好,全鄉十一二個村校,長城小學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魏元邦校長連續兩年(1978年和1979年)被評為鄉級“先進教師”。據魏元邦校長回憶當時的老師有:魏宏發、魏烈玉(毓)、魏晉文(現住蘭)、彭維林(條山)、彭維安(長城二組)、陶治金(長城七組)、彭蘭嘉(在蘭)、何秀香(在蘭)、魏著權(長城五組)、劉家俊(蘆陽)、茍成文(寺灘人)、宋家寶(白銀)、尚可賢(武威)、張啟福(長城七組)。
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調整整頓,大批農場職工回蘭單位,景城村和新墩村搬遷農戶子女也到長城小學上學,直到景城村、新墩村建了學校為止。
安排的“優質課教學”研討活動,全縣各學區領導及相關教師參加高達200人左右,我校教師陳江蘭同志是主要參加者。1999年,草窩灘學區舉辦迎香港回歸祖國慶祝活動,我校全體教師前往龔家灣劇院參加文藝演出,且按學區安排,進行了隊列表演。當時彩旗飄飄,鼓聲震天,號聲嘹亮,口號高昂,贏得一片歡呼聲。時至2000年進入新千年,陳江蘭老師參加上級安排的計算機培訓學習,回校時帶來一臺電腦(這是長城小學的第一臺電腦,原物已經報廢,照片無存考證,實為可惜),從此,學校便有了電腦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當時在校教師:閆立楷、武財源、李宗明、郭虎、王錫君、秦國勛、吳玉蓮、萬廷英、陳江蘭、田仲霞、張海玲。后陸續調入的有:方生濤、彭花嘉、楊佩鈺、張小榮、魏域欣。
左起:何秀香、田森、張啟福、彭維新、王勇、魏烈毓
進入新世紀,學校基礎建設基本穩定,在教學管理上,校委會一班人,博采眾長,潛心研究,不懈探索,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長城小學教師量化管理制度》。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考核教師。經過幾年的努力,使長城小學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為了教學研能落到實處,各教研組成員,率先垂范,帶領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教改的行列:以"認知預設——動態生成——課后反思”三步教學為教學主線,探索農村小班額教學方式。涌現出了像彭花嘉,魏域新等教學能手。
在日常教務中,廣大教師是一個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的集體。為了美化校園環境,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在學校操場西面北面,先后栽了易活的楊樹榆樹刺槐,師生抬水澆樹,經過幾年的努力,校園四周綠樹掩映,十分美麗。
2005年利用國家現代遠程教育項目,配備模式二接收系統。在教學設施改善上,依據現有條件,更換了十余套教師辦公桌椅;請求學區新增幾臺電腦,一臺打印機等,極大的方便了教師教學。
在家校聯系上,每學期至少開家長會兩次以上。2006年,由教導主任高彥燕編導的舞蹈《豐收曲》,由教師和家長聯合排練,在學區舉辦的家校聯誼匯演中,榮獲一等獎。為我校家長學校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1年新成立的校委會成員一直認為:應根據現有教師個體特長擔任科目教師,讓有能力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這樣的革新深受老師家長們的認可,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自1988年翻修教室以來,學校校舍依舊很破舊。一到雨天,室內漏水,影響教學。在學區領導的支持下,對所有校舍重新鋪瓦,拆去原來的頂棚,全部吊了石膏頂棚,重新粉刷各室,室外四壁全部紅磚白縫。
自2012發放學生營養餐以來,添置一臺多用爐灶,鍋碗瓢盆及各類灶具。2012年后半年,在學區的積極爭取下,有幸征得新建幼兒園資金,全部拆除原有建筑,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建筑三幢校舍,重修院墻大門。一所全新的校園拔地而起,長城小學真的是舊貌換新顏。
2014年5月學校領導班子有了變更。全校師生在新校委會成員的領導下,一面狠抓教育教學,一面監督建校的后期收尾工作。此時教師宿舍庫房等輔助用房建成,著手校園硬化及花園建設。校委會成員時常放棄雙休時間,在熱心的家長們的配合下,做了大量的掃尾工作:打掃,擦洗,搬運,布置各室等。
新建校園時,西北東三面林帶全部砍光了。全校師生在后勤主任閆立楷的帶領下著手三個花園的綠化工作,這方面,長城小學的各位家長為美化校園付出了汗水。
宋蘇軾《答李廌書》有云:“惠示古賦近詩,詞氣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登使侍中胡綜作《賓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倫匹。”這是2018年景泰縣草窩灘鎮長城小學經過近五十余年沉淀確立的一訓三風中學風“卓越”的出處。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5817.8平方米,目前共有教學班5個,教師10人,其中甘肅省骨干教師1人,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1人,白銀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1人,景泰縣骨干教師3人。
學校確立了“以書為伴,讓自信伴我左右”的校訓,創建書香校園,培育成功少年,以“多讀書,讀好書”為切入點,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以“讀書成就夢想,知識照亮人生”為主題,引導學生如何讀書,如何做讀書筆記。通過讀書,不斷積累知識,明白事理,提高文明素養,使中華民族尚禮崇德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提倡師生以及家長積極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在知識的海洋里充實自己,從而讓自己充滿自信;以“和諧”為校風,旨在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家長與教師、孩子相互尊重、信任、幫助、進步,讓校園在一種良性互動的狀態下健康發展;以“合作”為教風,提倡教師要有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合作交流,取長補短,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以“卓越”為學風,教導學生從樹立遠大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成更加優秀。
學校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探究國家、地方課程的共性,深入挖掘學校資源,探究校本的個性,努力帶著個性融入共性,使個性更有活力,使共性更加光彩,以“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城人”為目標,建設體現自己內在辦學品位的學校特色。追求德高志遠,力求博學悅納,學校通過對長城文化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剖析,構建了長城文化建設體系,從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師訓文化、育人文化和課程文化建設五方面入手,構建全面的教育體系,以培養卓而不同,超越自我的新時代接班人為己任,力求通過不斷的努力,把師生培養成具有長城文化特質的高素質人才,承載長城厚重的人文文化,蘊蓄學校辦學靈氣,不斷開拓進取,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的家園。近年來,學校以“生本教育思想”為理論抓手,融合北京慈弘基金會“幸福課”教育為載體的教學能力的建設與遷移,積極進行高效課堂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2018年學校榮獲景泰縣少先隊先鋒中隊。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以培養既適應終身學習又適應未來發展,既有綜合素質又有個性特長的時代新人為出發點,力爭把學校辦成校園文化氣氛濃,教師合作意識強,教學設備現代化,教學質量一流,學生樂學,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和諧校園。
優秀學子:
王萬興,長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習并獲得碩士學位。
閆沛敏,2005 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習,現任某地監督檢查處四級主任科員。
朱艷榕,2018年進入吉林外國語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專業為法語口譯。2016年8月—2017年8月就職于深圳市賽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曾繼娟,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甘肅農業大學攻讀碩士,林業專業。2016年1月至今,在寧夏林業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生態、經濟和園林景觀植物資源的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相關工作。
胡薈蕓,于西北師范大學讀研究生,2020年6月畢業。2016年3月—7月赴新疆阿克蘇第十三中學擔任英語老師。2019年6月—2020年3月份擔任由國家漢辦組織的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在泰國華府里府Patthananikhom學校做漢語老師。
閆沛迎,2000-2007年在甘肅農業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08-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寒旱所讀博士,2014-2017年在中科院蘭州寒旱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習,2018年至今,在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