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足夠豐富的視頻資源,接下來就是如何愜意地欣賞它們了。環顧我們家中的各種設備:筆記本/臺式機、液晶電視、各種耳機和音箱……如何才能合理調度這些硬件資源,將成為協議影音生活的第一步。
如今筆記本已經是很多用戶家中的唯一一部PC。如果你不幸碰到那些屏幕泛白或色彩失真的“極品”,難道我們就只能“忍氣吞聲”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屏幕色彩優化三步走
筆記本可以從三個方面,“軟”性改進屏幕的顯示效果。一般來說,只要大家按照“三步走”的步驟完成設置,雖然談不上出現所謂“質的飛躍”,但卻一定能讓屏幕更加“討好”你的眼睛。
第一步:讓系統自己校準顏色
依次進入“控制面板→外觀和個性化→顯示”,點擊左側列表的“校準顏色”,對屏幕參數進行細致的微調(圖1)。其中比較重要的參數就是伽馬值和調整顏色平衡。筆者筆記本屏幕主要就是發白和色調偏冷,因此只需適當較低伽馬值,再在色彩平衡中將藍色分量調整到當前的70%左右,顯示效果就出現了立竿見影的變化。當然,每個人眼睛的喜好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微調。
小提示
進行校準顏色操作之后,系統會生成一個ICC配置文件,在瀏覽圖片文件時Windows首先會調用這個文件,從而影響打開圖片的速度。如果你實在無法接受任何的延遲,可以刪除“C:\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s\color”目錄中的 “CalibratedDisplayProfile-0.icc”文件。
第二步:集成顯卡的修改
以英特爾平臺的核芯顯卡為例,鼠標右鍵進入“圖形屬性→顏色增強”,在這里可以修改對比度、伽馬、色調和飽和度。同樣是將伽馬值調整到0.8左右(圖2),也可解決屏幕發白的問題。其余參數根據喜好微調。
第三步:獨立顯卡的微調
對有獨立顯卡的機器,我們還需在顯卡控制面板里繼續調整屏幕參數。以NVIDIA獨顯為例,按照上文思路,在“調整桌面顏色設置”和“調整視頻顏色設置”中修改即可(圖3)。
們其實每天都在和色彩相處,但多人對它卻并不了解。我們到底是如何看到色彩的、我們是如何捕捉色彩的、我們又是如何呈現色彩的。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
色彩關乎美,所以當我們脫離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始,就想盡辦法在我們的著裝上裝飾顏色。
色彩關乎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判斷食物的顏色,來判定它的新鮮狀態和危害性。
色彩甚至關乎我們的情感,我們看到橙色會感到溫暖,看到藍色會感到寒冷。
(攝影中經典的冷暖對比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
所以這個世界的色彩到底是怎么運轉的?
作為一個攝影師,其實我幾乎每一天都在和色彩打交道,我需要捕捉色彩、調整色彩以及用最好的方法呈現色彩。但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其實對這個看似隨處可見的「事物」并不了解。
可色彩其實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色彩背后的故事,會讓你對生活中很多事擁有新的認識。所以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就來和大家一起:
「認色。」
在今天我們的身邊,幾乎所有的智能設備都離不開屏幕。從早上拿起手機、白天打開電腦、再到夜晚點開電視,似乎我們一生中除了睡覺以外,最多的時間就是盯著一塊屏幕。
所以你可能會突然意識到,決定你了解到的世界是不是「真實」、是不是「生動」的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
一塊好的屏幕不僅可以悅目,同時可以賞心。同樣一張照片,當我們使用不同的設備觀看時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區別。
你一定遇到過這這種情況,自己辛辛苦苦修了一張圖,但是當你傳遞給別人時,看到的卻完全不是你修的樣子。想要弄懂這件事,我們就要先從弄懂判斷一塊屏幕好壞的標準開始。
目前通用的衡量一塊屏幕的指標大致有三個,分別是色域、色深、色準。
所謂色域,就是能夠描述的色彩范圍。
自然是神奇的,你會發現我們身邊的色彩種類是無窮盡的,就拿中國人最熟悉的紅色來說,就有朱紅色、赤紅色、緋紅色等等。一種顏色就有這千萬種變化,無窮無盡。
但是可惜的是,我們的電子設備能夠顯示的色彩范圍終究是有限的。
而所謂的「域」就是指能夠顯示色彩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域并不是單純的線性。而是一個空間集合,因為顏色本身由三個維度來衡量,分別是:
「色相、飽和度、明度」
色相,色彩的樣貌。所謂的藍色、紅色、黃色就是指色相。顏色直接是可以相互融合轉換的,比如紅色和綠色混合就變成了黃色。
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子屏幕本質上只有紅色、綠色、藍色的發光點組成,然后通過不同的組合顯示不同種類的顏色。
(圖片中不同的藍色和綠色就是不同的色相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
飽和度大家應該相對熟悉,因為這在攝影后期中常見。飽和度高,色彩更加艷麗,而飽和度低,色彩更加暗沉。
(不同顏色飽和度的表現力對比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
明度就是指顏色的亮度。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所說的亮黃色、暗紅色,這里的亮、暗就是指明度。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色彩模型,本質上就是在描述上述三個指標的合集。
不過不同色域之間,有子集關系、也有交集關系。而且一直以來,這個范圍標準并沒有統一。
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的數字設備都有著自己的選擇。比如你可能經常聽到的 sRGB ,就是一種廣泛應用在互聯網內容傳播的色彩空間。
而近幾年,由于數字設備內容的升級,DCI-P3 色域這個詞也不斷地在消費市場出現。
之所以說是升級,我們從下面這一張圖色域關系圖就可以看出,DCI-P3 色域是包含 sRGB 的,也就是說一塊 DCI-P3 廣色域的屏幕就遠比一塊 sRGB 色域的屏幕能夠顯示的色彩范圍更廣。同樣一張圖片,前者就可以顯示出更加豐富的色彩。
(sRGB 和 DCI-P3 色域之間的包含關系)
下面兩張圖的觀感不同,就是模擬色域不同帶來的結果。
目前基本上大多數智能設備依然還停留在 sRGB 的階段,不過 DCI-P3 色域也開始逐漸普及。
在有了顏色范圍以后,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個指標,就是在此范圍內「顏色的數量」。
而這個參數就是「色深」。
你可能聽過 8 bit 色彩、或者是 10 bit 色彩這樣的詞匯,但可能并不了解所謂「bit」的含義。其實這一點都不復雜,所謂的「bit」不過是位數。
8 bit 就是指一個顏色像素顯示的數量是 2 的 8 次方,而一個屏幕上的顏色如前面所知由 R、G、B 三個像素來決定。
因此,8 bit 能夠顯示的色彩總數是 16 777 216。而如果是 10 bit 色彩,就是 2 的 10 次方,以此類推能夠顯示顏色的數量是 1 073 741 824。
后者是前者的整整 64 倍。所以雖然看起來,僅僅是 8 變成了 10 ,但是帶來的色彩數量差別卻無比巨大。
而如果一個設備,色深不夠,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斷層,比如下面的兩張對比:
所以,色深某種程度上就是代表的顏色細膩程度。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屏幕都是 8 bit 色深。當然高端智能機如前面提到的 OPPO Find X2 Pro 也可以 10 bit。
但光有硬件還不夠,這其中有很多影響要素,并不是播放的屏幕做到 10 bit 就可以完成,這里我們先留一個伏筆,后面詳細敘述。
最后一個參數相對比較抽象,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無法感知,這就是色準。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顯示器是不是能夠正確顯示我們想要的色彩。
如果平時我們僅僅是在自己的設備上觀看,其實是很難察覺色彩是不是準確。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會有在網絡上購買東西,最后發現顏色會有不一致的情況,那么這就有可能是自己的觀看設備色彩不準確帶來的。
所以基本上,這就是我們使用的所有數字設備的屏幕都會在出廠前進行校準的原因。
(如果顯示設備色彩不準確,就會帶來偏色,如圖中姑娘的膚色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
其中 △E 就是用來衡量色準的標準之一。一般來說,專業的顯示設備必須要求 △E 小于2。
而且,顯示設備的色準并不是不改變的,隨著時間的改變,這種準確會下降,所以這是為什么專業的攝影師在使用一定的時間后,要對自己的顯示設備進行校色。
前面我們介紹了智能設備是如何顯示色彩的。而在色深的部分,我也留了一個伏筆,即為什么今天大多數設備都停留在 8 bit,因為:
「我們很難捕獲 10 bit 的內容。」
也就是說,假設我們把顯示出好看的色彩當作泡一杯好茶,我們光有屏幕這個茶壺還不行,我們還需要「高品質的視頻內容」作為茶水。
而如果你是一個懂茶的人,你還會知道另一件事,這就是你想要喝到最好的茶,就要從種植、采摘、存儲、運輸、沖泡的每一個環節入手,一環扣一環,最后才能喝到茶葉最初的鮮美。
色彩也是如此。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的細膩色彩)
當你看到這世界上最美的色彩,想要拍攝下來,分享給另一個人,那么你也需要保證從拍攝、運算、編碼、存儲、解碼、顯示每一個環節都足夠正確。
它們就像是一條鏈,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都無法最后把那美妙的顏色傳遞給另一個人。而在這個環節中,單純的硬件或者是單純的軟件都無法完成,想要實現上述的鏈路,必須從一開始就能夠做到軟件和硬件的結合。
每次當我和別人分享此事時,我都會用一個詞來總結,這就是「色彩的項鏈」。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精準地一環扣一環,這條項鏈就能「光彩照人」。
第一環拍攝。
這幾年整個影響行業有兩個色彩詞匯出現的幾率最高。在數碼微單行業,這個詞匯是「10 bit」,而在手機攝影領域這就是「P3」。
這兩個詞代表的含義,相信你看了前面的內容在這里也就無需多言。iPhone 這幾年一直都在主推 P3 廣色域的拍攝,而安卓好像是聲量很小。
但是 OPPO 這幾年其實也一直在努力,OPPO Find X 在當時是第一部支持 P3 色域圖像拍攝的手機。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的 10 bit 色彩)
而在完成拍攝以后,我們接下來就需要下一環節:
存儲。
其實很奇怪的是,照片的格式種類是非常多的。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似乎僅僅是知道一種叫做「JPEG」的格式。但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年老的格式,而年老就意味著落后。
這種格式的優勢在于壓縮率高、存儲壓力低、解碼壓力低,但這是因為過去我們的計算機設備能力受限。可今天,我們手上的手機都可以剪輯影片了,所以我們需要承認的是:
「JPEG」過時了。
今天其實早已經出現了更好的選擇,這就是 HEIF 格式,即「 High Efficiency Image File Format」的縮寫,中文是「高效圖像文件格式」。
名字很長,你并不需要記得,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
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格式,采用了非常先進的算法,大小僅僅是普通 JPEG 的 50% 左右。而且它完全支持 10 bit 色深,能夠無縫地融合 HDR 、廣色域這些今天電子消費的圖像處理的高要求。
而且更加與時俱進的是,傳統的 JPEG 格式僅僅是能夠支持一些包括 EXIF、ICC 等普通的元數據。但是 HEIF 可以存儲透明圖層、景深信息、甚至是視頻、音頻等等。存儲數據的種類不僅豐富,可擴展性還非常的強。
顯而易見的是,HEIF 相比 JPEG 更適合這個時代。
當然如果你使用的設備本身可以捕捉色彩足夠豐富的數據,那么基本上當你在對應的設備上播放是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可生活中,照片或者是視頻流動性非常大,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可能需要讀取各種五花八門的數據內容。比如你的顯示設備是 P3 廣色域,但是你可能獲得了一張 sRGB 的圖片。所以這時候就要考驗設備本身的另一個能力:
色彩管理。
比如就拿我們剛才舉例的內容來說,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出來,綠色部分 P3 廣色域要大不少,所以在沒有進行色彩管理情況下,P3 廣色域的設備上就會出現綠色過度飽和,甚至是溢出的情況。而反之,就會讓顏色變得非常暗淡。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只要「嫁接一座橋」就可以,或者是給不同的色域尋找一個翻譯,這就是 ICC Profile 標示。
ICC 是國際色彩聯盟的簡稱,他們主持制定了一種色彩規范,而這種規范就可以讓數字設備的輸入和輸出顏色保持一致性。
再過了這一關,基本上整個色彩項鏈就來到了最后一步,就像是項鏈上的系扣,也就是最后硬件顯示設備本身的素質。
而這里其實只要對應本文的第一部分,找到一塊素質足夠硬的顯示屏幕即可。它需要有著極高的色準、極高的分辨率、極高的色深、極廣的色域。
而也只有這樣的屏幕,才能讓之前的每一步的價值得以體現。
(使用 OPPO Find X2 Pro 拍攝的藍調作品)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用「色彩的項鏈」這一詞,因為它真的需要環環相扣才能有最后的光彩。如你所見,它需要在軟件和硬件的每一個部分進行均衡。
好在,今天已經有很多廠商開始站出來想要佩戴這條「色彩項鏈」。比如 OPPO 最近就針對上述提到的每一個步驟拿出了自己的全鏈路 10 bit 色彩技術,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更專業的色彩管理能力。
但,這真的有必要嗎?
很多人說,許多最珍貴的東西往往都是容易被忽略的。
那色彩也可以被歸為這一類。
現在的你可能已經知道,想讓我們今天的色彩傳遞上一個新臺階,這其中需要付出許多「背后的努力」。
其實人眼是神奇的,如果不去比較,你很快就會適應自己設備本身的色彩表現。所以似乎這種努力并不「討好」。
但更好的色彩傳遞,尤其是全鏈路 10 bit 色彩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其實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更好的色彩滿足著我們高品質內容消費的需求。精神層次的需求本質上和物質需求是一致的,在以前我們對于物質的要求僅僅是停留在「有」,但是今天我們的要求是「好」。
所以在以前我們的內容消費的目標是「有的看」,但是我們今天的內容消費目標是「看的好」。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電視再次回到大眾視野的原因。
因為今天的電視并不是單純的「電視節目」,而是像「流媒體」或者是「游戲」等進階內容消費的載體。
(是否支持 10 bit 色彩已經成為高端電視的衡量標準之一)
我們總是在注意畫面的分辨率或者是幀率,但色彩表現其實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這是為什么專業的影視制作中,都會需要非常專業的后期人員進行調色。
色彩是你觀看一部影片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基準。比如我很喜歡的導演韋斯·安德森,他獨特的童話風格就是建立在本身的鮮明亮麗的色彩表現上。
甚至毫不夸張地說,色彩就是電影的另一個主演。
因此,如果我們無法把導演精心選擇的色彩傳遞到人眼中,那么某種意義上不亞于一部電影失去了一個主演。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醒目的紅色注解了整個情緒氛圍)
但這是直觀的,還有一些更隱形的。如果說「色彩還原的低效會浪費社會資源」聽起來很危言聳聽,但實際上這正是我們每天都會發生,甚至是此時你正在經歷的事實。
「是不是有過雙十一心心念念秒殺了一條裙子,但是到手以后顏色不對,只好無奈退貨的經歷。」
這就是最典型的色彩環境的缺失帶來的浪費。因為如果我們打通了整個色彩項鏈,我們就可以看到最準確,甚至是更生動的商品顏色,這在以直播帶貨、網購為主的今天,意義不言而喻。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要重視色彩、重視色彩科學的原因,因為它雖然無形,但處處都在。
由于我們本身正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節點,所以我們對于科技的發展感知越發不明顯。尤其是我們身邊使用的智能手機,似乎每一年都變化不大。
可是科技的進步本身大多數時候都不是一蹴而就,而就算是有一兩個科技產品可以做到如此,也一定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孕育積累的厚積薄發。
而顯然色彩,就屬于其中重要的一環。
我們對于色彩的癡迷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我們一致熱衷于捕捉和還原色彩。不過,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色彩的掌控只掌握在那些精巧的手工藝人和畫家手中。
直到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自此以后,人類開始可以自由捕捉光影。在一開始我們只能補充不同階級的黑白,但很快我們就可以展現不同階級的顏色。
有些技術的目的是再創造,有些技術的目的是真還原,顯然色彩技術就是后者。越是看起來追求真實的自然,背后就需要付出越多的努力。
然大家手機年年換,但電腦的生命周期要長很多,尤其是現在好一點的筆記本基本售價在五六千以上,更換成本還是挺高的,而且老電腦也沒地方處理。還好聯想有以舊換新活動,任何品牌的老款電腦產品均可到聯想線下門店進行現場估價,在購買新款聯想產品時抵扣相應金額,進一步增加優惠幅度,幫助用戶在有限的預算范圍內購買到心儀的產品。簡直太劃算了。
YOGA 5 Pro整體采用了金屬材料打造,表面的金屬噴砂工藝讓這款筆記本的外殼觸感有明顯的摩擦力,而且這種配色與面板工藝也不易留下指紋,不過如果不稍加用心呵護的話,表面會比較容易出現劃痕,這一點大家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
做工更為精致
YOGA 5 Pro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款非常精致的筆記本電腦。邊角、接縫等細節之處沒有任何硬傷,機身上的每一個元素都恰到好處,如頂蓋上的YOGA和Lenovo標識、如屏幕面板與頂蓋外殼的嵌套等等,都能讓人感覺到這款產品不同于以往的精致。
超窄邊框設計
屏幕方面,YOGA 5 Pro采用了1920×1080分辨率廣視角觸控顯示屏,sRGB色域達到100%,色彩表現豐富、色彩還原準確,屏幕飽和度高。此外,本次YOGA 5 Pro外觀最大的改變也體現在屏幕上,時下流行的超窄邊框設計被引入YOGA 5 Pro的設計中來,更大的屏占比能夠讓13英寸機身容納下14英寸的屏幕,并且在時尚感、視覺體驗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提升。
底部一體化設計
機身底部依舊采用一體化的面板設計,同時為了讓底部看起來更具整體性,底部面板上并沒有設計散熱口,而是把散熱口隱藏在了屏幕轉軸區域,從而使整機達到了很好的美感。
單機重量1.38kg丨旅行重量1.57kg
重量方面,YOGA 5 Pro單機重量僅為1.38kg,旅行重量僅為1.57kg,雖然不是目前同規格中最為輕便的產品,但是在便攜性上也已經相當不錯了,畢竟它采用了全金屬機身,同時也并沒有為了縮減重量而從內部結構中進行一定的刪減,整機的強度、安全性還是很有保障的。
聯想,深挖消費者實際需求,分析購買阻力,全面啟動以舊換新活動,任何品牌的老款電腦產品均可到聯想線下門店進行現場估價,在購買新款聯想產品時抵扣相應金額,進一步增加優惠幅度,幫助用戶在有限的預算范圍內購買到心儀的產品。此外,專業的回收渠道解決用戶對于舊電腦的處理難題,合理的估價也讓舊電腦發揮出最大的剩余價值。不僅如此,活動期間還有多種專屬禮品。
聯想以舊換新活動
都說辭舊迎新,正所謂揮別舊的才能和對的相逢,不湊合,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找到身邊的聯想門店,帶上舊機器,開啟新旅程!
聯想ideapad 710S整體設計風格十分簡約,其整機重量只有1.1千克,機身最厚處僅有13.9毫米,可謂是相當的輕薄。這樣輕薄設計的機身,對于時常要外出辦公的人來說算得上是福利。在過去想要移動辦公就得攜帶十分厚重的傳統筆記本,不僅是累贅性質的外帶產品,而且在某些程度上并不美觀,而聯想710s的輕薄設計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聯想ideapad 710S,其全金屬材質觸感良好,表面涂層質感強烈,結合整機圓滑順暢的線條,實現了非常優秀的工業美學設計,優雅大方不同凡響。帶上這樣一款樣子好看,其實在很多事時候是給自己的形象加分的,在大眾場合不跌份兒,私見客戶也有面子。
聯想ideapad 710S的設計十分輕薄
聯想ideapad 710S的超窄邊框屏幕可以說是本機的最大特色,其屏幕邊框的厚度大概跟兩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相當。正是得益于窄邊框的設計,使得12英寸的嬌小輕薄機身能夠塞下一塊13.3英寸的屏幕,屏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一點五。從正面看去,超窄邊框的誘惑力還是非常足的,對人眼的視覺沖擊完全勝過其他厚邊框的產品,在這點上聯想對產品細節設計的進步是十分明顯的。
超窄邊框讓筆記本看起來更加養眼
另外,聯想ideapad 710S的屏幕支持180度展開,對于有些有商務需求的用戶是很好的功能,其面板采用IPS廣視角技術,支持1920*1080全高清分辨率,亮度最高為300尼特,AdobeRGB色域百分之72覆蓋,綜合素質表現優異。視覺體驗十分出色,尤其是對色彩的還原十分準確,對于經常處理圖片的人而言算是個非常好的設計。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時,感覺黑色配色讓它略顯商務向的呆板風格。然而細細品味之后就會發現,這款產品無論是整體品質,還是細節方面的做工,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
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
這款機器采用了2mm超窄邊框簡約設計,這使得屏幕部分的屏占比達到極高的程度,開機之后給人一種非常時尚的感覺。同時,其屏幕采用了MVA面板,全高清分辨率,對于23英寸的屏幕尺寸來說,這個分辨率還是比較合適的,可以較好的展示動態及靜態畫面。由于配置了HDMI IN,所以這款產品也可以被當作顯示器來使用,可以說是物盡其用的設計。
超窄邊框23英寸全高清顯示屏
從側面看,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的機體部分并不算纖薄,但也并未給人以厚重的笨拙感。背部面板的弧形設計給人以很好的時尚感,同時由于采用了深灰與黑色的面板配色,使得這款機器既適合家庭用戶,也適合沉穩風格的商務用戶使用。
背部面板采用弧形設計
這款機器的支架是比較吸引眼球的一個部分。其造型靈感來自于美人魚尾,簡約干練的造型,加上最穩固的三角形結構,使其在美觀度以及功能性上達到了很好的契合,同時也給整個機體營造了一種輕盈的感覺。
從整體的設計語言來看,YOGA 710 14并沒有過分追求極簡設計,這一點從機身前后兩側就能明顯看出來。極簡設計追求的是對稱分布、總體一致,其所營造出的秩序感能給人高品質感覺,但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會顯得太過單調。YOGA 710 14的處理是這樣的:整體保持極簡設計,在整機前面和后面采用凹陷處理,并在邊角進行CNC拋光,在保證整體品質感的同時,獨特的修飾讓整機顯得特點鮮明、與眾不同。
YOGA 710 14并沒有過分追求極簡設計
YOGA 710 14延續了YOGA系列的傳統,采用全金屬機身設計,手感扎實,在邊緣處進行了微弧處理,使得握持的時候非常貼合手掌。金屬所帶來的產品氣質,相信用過YOGA的朋友會深有體會。值得一提的是,YOGA 710 14在細節處理上也做的一絲不茍,特別是在開孔和CNC拋光處理上整齊劃一,其公差控制非常精準,彰顯大廠品質。
采用全金屬機身設計
在配色上,YOGA 710 14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可選,我們手上的是金色款。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典雅金,其金色比較淡,隱隱透出高貴典雅氣質。而且其噴涂工藝也非常不錯,整體布色均勻細膩,不同面之間肉眼完全分辨不出色差。整機表面會有一種細微砂礫感,配合滑而不膩的觸感,無論是拿著還是擺著,都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B面和C面邊緣四周進行了CNC拋光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B面和C面邊緣四周進行了CNC拋光處理,所呈現出來的高亮效果一方面修飾了金色,另一方面在視覺上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區域感,在光線的照射下,其高亮的效果非常吸睛,尤其是不經意間看到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將關注點放在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