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澎湃”的經典延續
如果說是一名非常在意輸入體驗,在意整機體驗和功能,在意便攜和穩定性的用戶,那么你應該記得我們曾經以“小而澎湃”定義過一款戴爾的商用筆記本產品——Latitude E5250。它是一款集小巧的機身、肅穆的外觀、出色的鍵盤和揚聲器、全面的功能和高可靠度于一身的優秀產品,也是我們強烈推薦的12英寸筆記本。Latitude E5250歷經了第四代酷睿和第五代酷睿兩臺平臺,而今第六代酷睿平臺已經上市,Latitude E5250也迎來了它的后續機型Latitude E5270。后者是否能夠繼承前者的衣缽,續寫神話呢?
優點:小巧便攜,性能強,鍵盤和揚聲器完美,續航長,設計出色,可靠性高,運行安靜
不足:依然沒有背光鍵盤
購買指數:★★★★☆
■ 12.5英寸1366×768分辨率屏
■ Core i5 6300U處理器(2.4GHz/最高3GHz/雙核四線程/3MB緩存)
■ HD 520集顯
■ 單根8GB DDR4 2133內存(兩根內存插槽)
■ 256GB SSD(SATA3)
■ 千兆有線網+英特爾AC 8260 802.11ac無線+藍牙4.1
■ 3×USB3.0/VGA/HDMI(1.4)/RJ-45網口/音頻輸出/SD卡槽/電源口
■ 31.1cm×21.5cm×2.27cm/1.49kg(裸機,含47Wh電池)/1.79kg(旅行重量,含適配器)
■ Windows 10 64位家庭版
■ 參考價格:7500元(Core i3 6100U/4GB/500GB版4999元)
性能測試:
Cinebench R15 CPU/OpenGL:311/36.1fps
CPU-Z測試 單核/多核:1476/3284
Winrar壓縮:3691KB/s
AS SSD:連續讀取423MB/s、連續寫入241MB/s(SATA3接口SSD)
《生化危機5》1366×768/默認畫質:40.2fps(雙通道2×8GB時56fps)
《街頭霸王4》1366×768/默認畫質:83fps(雙通道2×8GB時113fps)
處理器滿載溫度:77℃
外觀繼承度高,重量更輕,但電池容量更大
把Latitude E5270抓在手里的第一個感覺是:和Latitude E5250極像,或者說,兩者的外觀基本一致。它并不刻意去追求輕薄,體現出來更多的還是沉穩感,是那種正統商用本給人的感覺。
翻開屏幕面,那種久違的濃烈的商務氣息撲面而來,黑色的腕托面配上黑色磨砂質感的鍵盤,這種單純而強烈的商用本感覺其實已經久違了(前一次有這種感覺就是評測Latitude E5250時,而最近一次有這種感覺是評測Latitude E7470)。以上說法可能有點虛,那么“翻譯一下”,就是:你一看到該機的C面,就能立即知道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商用本,它采用了磨砂質感(防滑設計)的凹陷鍵帽鍵盤,觸控板按鍵和觸控本本身是分開的,而且左右按鍵也是分離的,而非家用本那種一體式觸控板。單純就“硬環境”而言,這種機器的輸入體驗甚至是在XPS系列之上的。
和前作Latitude E5250相比,Latitude E5270略輕一點,裸機重量為1.49kg,而前作為1.56kg。另外有一點必須強烈:Latitude E5270的電池容量反而更大,為47Wh,而前作僅為38Wh。
金屬轉軸,非??季康娜娼涌诓季郑聊豢砷_啟180度
Latitude E5270遵照了經典商用本的設計,特別強調穩固性,從外觀上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就是扎實的金屬轉軸(內部設計部分在后面介紹)。該機還采用了增強型碳纖維加固復合外殼,能夠在降低重量的同時確保機身的堅固性。
同前作一樣,該機也采用了Latitude中高端商用本經典的三面接口布局,電源接口、視頻輸出口和網線接口被布置在機身后部,這些接口的連線都比較粗比較硬,連接在機身后部才可確保不干擾使用者的手,另外,這樣設計也保證了美觀。這里再說點深入的東西:如果各位用過較多的Latitude中高端機型,就會發現一個特點——為了不干擾用戶的手,Latitude中高端機型在機身C面腕托的兩側都是沒有布設接口的,兩側接口都布設在靠近屏幕一側。一般左側靠近屏幕面會有一個USB口,方便連接鼠標線,然后繞線至機身右側——這樣設計線纜不會攪和在一起,而且左側也不會露出太多鼠標線纜,很美觀。右側的USB口和讀卡器口位置也靠近屏幕一側。通常,機身后部也會有一個USB口。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者的舒適度并確保美觀程度。從這些點,也能看出中高端商用本的過人之處。
Latitude E5270的屏幕面可以開啟180°,屏幕可以完全“展平”,方便演示用途。另外,該機還有全高清觸控屏版,但各大渠道目前并無銷售,只有通過戴爾電話直銷(400 885 8555)購買。
最明顯的變化:舍棄了Mini DP口選擇了VGA口
注意,這很可能是關系到你取舍的一個大的變化:Latitude E5270的視頻輸出口是VGA+HDMI而非前作的Mini DP+HDMI。也就是說,Latitude E5270選擇了“最大程度地兼容現在的設備”,畢竟VGA接口還是顯示器和投影儀上必備的接口。相對而言,Latitude E5250反而更超前,Mini DP可以支持到4K@60Hz的輸出。說白點就是:如果你打算(或者未來打算)用筆記本連接4K顯示器,進行4K@60Hz的輸出(連4K顯示器必須輸出到60Hz刷新率,否則操控不流暢),那么你就最好選擇Latitude E5250而非Latitude E5270——因為HDMI1.4口只能輸出4K@30Hz,接4K電視/4K投影儀看4K超高清視頻是沒有問題的,但連接顯示器可就不行了。
或許你會說:哇!新品倒退了!別激動,讓我們來告訴你一個很實際的情況:就我們的觀察來說,4K顯示器目前真的用起來比較吃力,28英寸4K顯示器上的字體都太小。你說自動縮放?字體問題是解決了,但是超高清圖片/視頻的分辨率和精度也就降低了,那還要4K干什么呢?實際上,我們發現34英寸/35英寸的弧面顯示器,2560×1080分辨率反而是很舒適的。也就是說,4K顯示器其實更適合圖形/圖像編輯等專業用途。就普通用戶來說,還是4K電視更靠譜。所以,我們倒不覺得選擇VGA+HDMI是倒退,更多算是一種務實的回歸。當然,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大家手里。
依然澎湃的揚聲器和依然很棒的輸入體驗
當初用“小而澎湃”來作為Latitude E5250評測的標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小小的機身卻有驚人的揚聲器音量和澎湃的推力表現。而這一優良特性,Latitude E5270也繼承了下來,該機的揚聲器不僅音量夠大,而且中高音非常出色,聽音樂看電影都會很愉悅。與它的聲音表現相比,很多15.6英寸甚至17.3英寸GTX顯卡游戲本反而“不合格”。
鍵盤輸入當然是一款商用本的最重要的考驗環節。12.5英寸機身使得該機的鍵帽間距不可能有14英寸的Latitude E7470那么“舒展”,但該機的鍵帽尺寸卻并不小,而且配合上略微凹陷的設計,該機的輸入體驗依然如前輩那樣出色——這里就不再啰嗦了,但輸入體驗出色是毋庸置疑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用三四千元的家用本也沒有覺得鍵盤輸入有什么不好呀。我們的回答是:要不就是你的鍵盤使用頻率很低(可能你更多的是點鼠標,比如玩點小游戲);要不就是你沒有對比過。關于鍵盤輸入體驗是這樣的——只要你對比過,而且你經常要用鍵盤,你就絕對容忍不了再用手感差的鍵盤了。
不過還是要說個缺點:當初Latitude E5250我們就沒有找到有背光鍵盤的款型,如今Latitude E5270還是沒有。
i5 6300U+256GB SSD+8GB DDR4,除了大型3D游戲,其他都妥妥的
目前家用本領域常見的第六代酷睿處理器是i5 6200U,而Latitude E5270采用了規格更高的i5 6300U,性能方面自然無需多言,無論是辦公還是商業計算,無論是圖片/視頻處理還是多媒體解碼(包含4K輸出解碼)都毫無問題。由于我們評測的版本搭載的是256GB SSD,所以整機的響應速度也非常快。開機/關機都是幾秒的事情。這個部分我們反倒覺得不是關鍵,大家看測試數據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內存部分,與家用本多用DDR3L內存不同,Latitude E5270與其他Latitude中高端商用本一樣采用的是DDR4內存,這會帶來15%左右的綜合性能提升(部分測試項目領先更多,比如生化危機5,i5 6200U+單通道4GB DDR3L可以跑28.8fps,而i5 6300U+單通道8GB DDR4可跑到40.2fps)。另外,該機帶有兩根內存插槽,用戶可以花兩百多元讓這款筆記本的3D性能再提升一大截(再購買一根8GB DDR4筆記本內存,構建雙通道)。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購買2×4GB DDR4內存,然后賣掉當前的8GB DDR4內存,這樣投資略省,且一樣能夠達成顯卡性能翻倍的效果。
續航:47Wh電池,720P視頻播放7小時35分鐘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Win 10系統自帶的應用《電影和電視》(也就是之前的《視頻》),解碼功耗是目前我們用過的各類播放器中最低的,無論是標清還是4K超清,無論是效果還是能效,隨便秒掉《射手》、《暴風》、《QQ》、《迅雷》這類國產播放器,而且現在還能掛srt字幕。所以,我們現在的續航測試都用《電影和電視》進行。
還是老規矩:720P的《LUCY》,自帶國語音軌。40%屏幕亮度+40%音量(完全滿足觀影需求了),循環播放正片部分。47Wh的電池支撐了7小時35分鐘!這一表現或許沒有帶56Wh電池的XPS 13驚艷(10小時),但作為4999元起的筆記本,算是相當驚人的了,絕對沒有什么值得挑剔的了。而這一續航成績也意味著6小時輕量級的上網/辦公是沒有問題的。
重要提示:系統干凈+選擇對的軟件,能夠大幅提升續航
提到續航多說幾句,最近問了一幫朋友,他們對筆記本的續航印象都還停留在3~4小時階段。我原以為他們的筆記本都很老舊,但居然還有第五代酷睿平臺的ThinkPad商用本,也只能續航4小時不到。仔細詢問下來,發現與自身使用不當有很大關系:預裝的國產流氓軟件太多(各種“全家桶”,偷流量偷電量的進程多。另外播放軟件全部都是國產那一堆(QQ的、迅雷的、暴風的)。而正是錯誤的軟件環境,導致了筆記本的續航嚴重縮短。我們強烈建議大家扔掉那些無意義的國產軟件,盡量使用干凈系統+Windows自帶軟件。比如視頻播放,就可以選擇Win 10自帶的《電影和電視》,這對恢復整機高速響應和提升續航時間大有幫助。
散熱表現:CPU壓力測試,睿頻2.76GHz/77℃,整機安靜
作為長期要依賴鍵盤輸入的商用機型,特別是一款中小尺寸的高性能機型,整機的散熱表現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直接影響到整機的壽命和用戶的使用感受。在室溫24℃時,我們用Aida64對Latitude E5270進行系統穩定性測試,讓CPU和內存滿載,1小時壓力測試,CPU一直穩定在睿頻2.74GHz~2.76GHz(i5 6300U的標準頻率是2.4GHz),而CPU溫度長期穩定在75℃左右,最高77℃。用溫槍測試鍵盤面,沒有超過34℃的區域,普遍在30℃左右,無熱感。
另外,即便是在進行壓力測試,整機的運行也極為安靜。辦公室清早環境,基本無人聲,除非把耳朵湊近機身,否則聽不到風扇聲??傮w來看,該機的散熱表現是很出色的。
內部設計:為穩固和可靠不惜代價
由于輕薄并不是Latitude E5270的主要訴求,所以,它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內部的框架設計,以提升整機的穩固性和可靠性。事實上,穩固、可靠,正是Latitude E5270的一大特色。
Latitude E5270拆下底蓋就能徹底窺探內部乾坤。而從你拆底蓋開始,就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該機底蓋的螺絲全部有防脫落設計,這在家用本上已經很少見了,只有中高端的商用本還堅持這一設計。
底蓋基本沒有卡扣,很容易卸下來,內部就展現出來了。該機的內部大量使用了框架結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固定元器件和功能模塊,使得整機的穩固性和可靠性更高。隨便同時,框架結構也有利于美觀,比如可以規范內部走線。隨便就能舉出好幾個例子:
該機的機身背部右側,屏軸下部有VGA口和RJ-45網口。還記得很多家用本的VGA和RJ-45口松松垮垮嗎?感覺多用線纜插拔幾次就會把整個接口都扯出來的感覺。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些家用本的VGA和RJ-45插口模塊僅靠兩個薄弱的焊點和主板(整機)連接,周圍也沒有任何限位設計,自然不可靠。而Latitude E5270則是另外一個極端:這兩個插口模塊本身被一層半包圍式的金屬框包裹,而金屬框則牢牢固定在主板上;另外,兩個模塊都被框架結構限了位(幾乎無法移動);這還沒完,兩個模塊周圍還有不少螺絲把接口模塊旁的主板與框架結構緊密連接起來。模塊、主板和框架實質上是被連成一體了,其堅固可靠程度可想而知。
同樣的位置,我們換個角度,還能看到更多精湛細節:該機的SD卡讀卡器模塊、USB接口模塊、預留的SIM卡槽模塊是被框架壓住的,非常牢固。而無線模塊的天線則依靠框架結構進行巧妙地走線,整潔而美觀。與此同時,無線模塊的天線接口也是被帶螺絲的金屬片壓住的。
而在機身的另一側,我們還可以看到屏線與主板的連接處也是被帶有螺絲的金屬板壓住的……
無數多的細節很清楚地展現了Latitude E5270為穩固和可靠做的努力,而這些,在絕大部分家用本(包括高價的游戲本)及中低端商用機型上是看不見的。而正是這些不惜代價、不惜重量的設計,造就了中高端商用本的高度可靠性。
擴展性:預留移動網絡(WWAN)模塊插槽、天線和SIM卡槽
Latitude E5270畢竟只是12.5英寸機型,因此不可能像15.6英寸游戲本那樣內部預留多種插槽方便擴展。但讓人高興的是,Latitude E5270還是提供了一個擴展功能:移動網絡模塊的擴展。該機預留了WWAN插槽(M.2),并預埋了雙天線,與此同時,機身上還預留了SIM卡插槽模塊(有擋板,用回形針可以捅出來)。
不過這里也要提醒有升級移動網絡需求的消費者,在購買Latitude E5270前,最好還是電話確認一下該模塊的升級詳情——比如支持什么網絡,是否預留了SIM卡槽模塊(因為不同批次的機型有差異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工程師總結:穩定可靠+體驗舒適,品質族的首選
徐遠志:如果說當年Latitude E5250讓我們大吃一驚(異常肅穆,操控舒適,而且澎湃的揚聲器表現令人大吃一驚),那Latitude E5270給我們的感覺,則是趨于完善。Latitude E5250有兩個不算太完美之處,一是電池只有38Wh,二是無SSD可選,整機響應速度還不算出色。Latitude E5270在平臺升級、采用DDR4內存、機身更輕的基礎上,引入了更大的47Wh電池,而且有了SSD機型。當然,作為中高端機型,放棄Mini DP+HDMI的搭配,理性地回歸VGA+HDMI的搭配,或許會被部分求新求全的用戶詬病。另外,依然沒有背光鍵盤,算是一個遺憾。
當然,Latitude E5270依然有讓我們吃驚之處,它繼承了Latitude E5250出色的操控性和表現澎湃的揚聲器;另一方面,它的內部設計精湛,為了穩定性和可靠性可謂下了血本;WWAN組件的完整預留(用戶只用添加WWAN模塊即可,天線和SIM卡槽都預留好了),則使得該機可以輕松變為全能移動機型。
如果你希望有一臺便攜且用著真正舒適的辦公/輕娛樂筆記本,我們認為Latitude E5270是非常好的選擇。
最后給個建議:如果你是性能控,那購機后一定要把內存升級到雙通道讓爽一把!
圖說:接口分布在機身背部及機身兩側靠近屏幕端,腕托兩側沒有任何接口,這樣的設計既照顧到了連線/外接設備的布局合理性,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使用者的干擾,可謂相當考究
圖說:弧面鍵帽鍵盤和分離式觸控板提供了良好的輸入體驗。整個C面除了電源燈沒有任何多余的元素,也確保了整機的肅穆感
圖說:Latitude E5270掀開底蓋就能進行升級維護。該機內部非常規整且采用了框架結構設計。不過要想進行排氣槽的維護需要進一步把內部框架拆下來
去年底,作為以IT直銷享譽全球的戴爾,在國外發布旗下首款激光工程投影機新品并開始推廣,至于何時上市國內,目前還尚不清楚。但是上周,戴爾中國官方網站,卻迎來了兩款新專業投影機新品,它們專為中小型會議市場而生。
從戴爾官方網站獲知,此次所上架的兩款新品,一款型號為1650,標注是全新上市,售價為6817元;另一款型號為1550,標注為全新推出,價格尚未標出,可見還未正式上市。
戴爾兩款新商教投影機新品,外觀設計采用了以往風格,一看就很具戴爾投影機的標志性。兩款新品依舊采用的是全黑色機身設計,線條簡約,四方四正,商務范十足。
在性能方面,戴爾1650和1550擁有相同的3800流明高亮度和10000高對比度模式,兩者唯一不同之處就是分辨率,1650是一款WXGA分辨率投影機,1550則是一款XGA分辨率機種,用戶可以按照實際使用需求而選擇。而且,高性能配置下,確保您的演示即使在低亮度的設置下也能保持清晰、明亮。同時,超大屏幕可為您提供清晰的圖像,讓您輕松在寬大的屏幕上進行協作。
而戴爾兩款新商教投影機新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易于連接和管理,專為共享而設計。它們支持多種方式的連接,如接口配置豐富,雙HDMI接口、USB 3.0等。同時,它們還配有一個通電USB端口,用于無縫連接到Dell WR517 無線顯示適配器或第三方無線顯示轉換器,例如Google Chromecast或Microsoft無線顯示適配器。
此外,在燈泡使用壽命方面,戴爾表示,兩款新品在正常模式下可長達3000小時,而在ECO模式下,壽命更是延長至5000小時。同時,戴爾還提供1年燈泡保修服務,讓設備獲得全方位的保護。
實說,這臺外觀中規中矩看上去甚至沒有什么特別的戴爾Latitude 7490筆記本著實讓我有些驚喜。當然,務實兩個字一直都是戴爾Latitude系列的產品特點所在。可戴爾這將商務本做得如此穩扎穩打的同時,還能有些我想不到的驚喜則是令人意外的。
戴爾Latitude 7490的外形設計粗看上去沒什么說頭,可實實在在用起來以后才發現,值得說道的地方還有不少。產品整體氣質和它這個商務本的定位是相符的,沉穩、干練、大氣。
細節方面,A面的金屬拉絲鋁制外殼再搭配上略微有些弧度的設計,讓它看上去增添了不少精致感。屏幕轉軸的阻尼感很強,你無法使用一只手進行開合。不過正因如此,屏幕才不會因為意外震動而產生晃動。此外,這塊屏幕支持最大180度的開合角度,能夠適應各種辦公場景。
手指觸碰到C面的一瞬間我是相當意外的,在習慣了各種冰冷堅硬的金屬外殼筆記本之后,觸碰到這柔軟細膩的C面時,竟產生了不少的好感。這種類膚質涂層不僅手感出色,而且不容易沾染指紋,即使長時間打字雙手出汗也并沒有讓機身表面變得油膩。這一點可是讓我相當滿意的,之前用Macbook Pro,我的手上容易出汗,沒過多久觸控板兩側就沾滿了汗水。
另外,由于Latitude 7490的外殼采用一體成型設計,這使得它的機身幾乎看不到任何接縫,絲毫沒有其它商務本那種毛糙不講究的感覺,更顯扎實和高端。
戴爾Latitude 7490的C面設計的特別之處也不僅僅在于它選擇了更為特殊的類膚質涂層,還有那優秀的鍵盤設計和手感,以及那顆藍色的指點桿。
由于體積受限,戴爾Latitude 7490并未選擇全尺寸鍵盤,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整個鍵盤的鍵距要更大一些,減少了誤觸的情況發生。更讓我滿意的則是它的鍵程——約有2mm,這在辦公筆記本電腦中的手感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用它來打字反饋清晰,噪音控制也很出色。說到這里,作為MacBook Pro用戶的我不禁流下了淚水,蝶形鍵盤敲起來簡直像在敲鋼板,而且打字的聲音巨大,開個會記錄東西噼里啪啦的影響別人。換到Latitude 7490之后只想大喊一句:真香。
但是,戴爾Latitude 7490的觸控板面積并不是很大,不過好在它的觸控板支持Microsoft Precision驅動程序,這意味它的觸控板能夠更加精準和舒適,也可以支持Windows 10的各種手勢操作,比如三指左右滑動切換任務、雙指上下滑動進行頁面滾動等。
Microsoft Precision其實就是微軟在Windows 10創意者更新推出之后的一個觸摸板統一標準,原來的Windows筆記本觸控板非常難用,那是因為以前是將觸控板的指令轉換為鼠標指令輸入,而現在,Microsoft Precision觸控板則是將原始數據直接交由Windows進行處理,而不是偽裝成鼠標。并且如果在以后微軟繼續推出新的手勢操作,那么直接跟隨Windows10系統的更新就可以將這項新功能帶到支持Microsoft Precision的觸控板上了。
這塊觸控板依然選擇了傳統的分離式左右按鍵,下方的兩個按鍵很有彈性,鍵程要比鍵盤鍵程長不少,整體使用的感覺也要優于大部分集成在觸控板中的按鍵。
除了這塊觸控板之外,戴爾Latitude 7490還擁有另外一個“鼠標”,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指點桿。它的指點桿設計有別于ThinkPad上那經典的小紅點,而是換成了黑點藍圈的設計。指點桿的操作非常靈敏,靈敏度可以在軟件中進行調節,習慣之后還是挺不錯的。而且在鍵盤的下方,還額外增加了兩個左右按鍵和一個中鍵。也就是說,熟悉指點桿之后你甚至可以拋棄觸控板了。但目前來看,這兩種操作方式還是進行互補使用體驗最好。
在接口方面,戴爾Latitude 7490的配置也是相當全面的,左側擁有一個充電端口、USB Type-C接口(支持DP視頻傳輸)、HDMI接口、USB 3.0x2,智能卡讀卡器。右側則是3.5mm耳機接口、microSD讀卡器、SIM卡插槽、USB 3.0、以太網口、Noble楔形鎖插槽。
戴爾Latitude 7490是一臺純粹的商務本,自然是有其特殊的定位和設計。商務辦公人群所使用的筆記本在接口方面肯定是要遵從一個“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原則。想象一下,倘若你給老板選了一臺只剩下Type-C接口能用的“先進筆記本”,當你的老板出去開會出差的時候,想接個USB口的U盤找不到插槽,想連個投影儀找不到接口,想讀個SD卡不知道怎么辦?;貋硪粏柲阏厥?,你說要買個擴展塢才行,你覺得老板們會不會氣得開了你呢?
屏幕方面,戴爾Latitude 7490配備了一塊14英寸1080P分辨率的非觸摸顯示屏,這塊屏幕的顯示效果還是不錯的,色彩亮麗,亮度和對比度的表現都比較出色。
屏幕的設計上并沒有選擇時下流行的超窄邊框,所以視覺效果自然是不如那些屏占比更高的電腦了。但是我手上的這臺Latitude 7490卻在顯示器的邊框中塞進了一顆紅外攝像頭,支持人臉識別和Windows Hello。除了人臉識別,它還擁有指紋識別模塊,雙重保險更加安全。對于商務人士而言,電腦數據至關重要,一不小心丟失數據的話損失無法估量,而戴爾Latitude 7490在這方面就做得很不錯。
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戴爾針對企業級用戶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定制服務。除了可選擇的硬件配置之外,企業用戶還可選擇更高端的碳纖維材質版本,可選高分辨率觸控屏,可選雷電3接口等等。你想要的各種需求,戴爾Latitude幾乎都能夠滿足。
我手中的這臺戴爾Latitude 7490的搭載了第八代英特爾酷睿i5-8350U處理器,主頻為1.7Ghz,TDP為15W,是一顆低功耗處理器。8GB DDR4 2400MHz單通道內存,三星256GB PM981 NVMe SSD。接下來就進行喜聞樂見的跑分環節吧。
CPU-Z:單核得分379.1分,多核2098分。
CineBench R15:OpenGL成績為42.05fps,單核成績125cb,多核成績536cb,比英特爾i5-8265U的成績要高一些。
Fritz Chess Benchmark:i5-8350U的成績是11635每秒千步,這款軟件是測試電腦棋力的軟件,由于國際象棋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計算,所以它也被大家用來測試CPU的運算性能。
PC Mark8:由于Latitude 7490定位于商務辦公本,所以我使用其中的Work模式進行傳統測試(不使用OpenCL加速),最終得分為3475分。這個測試能夠直觀的反映其在工作情況下的性能表現。
AS SSD BenchMark:順序讀取速度為2907.81MB/s,順序寫入速度為1238.52 MB/s,綜合得分為3059分。三星這塊SSD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完全不用擔心存儲性能。
最后便是續航測試了,我依然使用了PC Mark8進行Work模式下的續航測試(不使用OpenCL加速),最終的測試結果表現相當不錯。開啟100%亮度,電池模式開到最大性能且不開啟低電量自動省電模式,從100%開始測試,經過各種辦公操作如打字、瀏覽網頁、視頻會議等,最終耗時3小時18分鐘,消耗了81%的電量。這基本可以滿足外出辦公一天的需求了。
不同的品牌對于商務辦公筆記本有著各自的產品思路,如今市面上有許多辦公本在取舍方面則更顯激進,接口盡量做少,機身盡量做薄,邊框盡量做窄,但犧牲的往往是實際的用戶體驗,在這樣的極致背后則是需要普通消費者去用額外的成本來達到原本該有的體驗。
而戴爾Latitude 7490則更加務實,跳脫那些所謂的前沿設計,將商務人士最實際的需求放在產品設計原則的首位。設計做工出色,鍵盤手感優秀,接口全面便捷,雙重安全保障,超長續航時間,多種可定制化配置,這才是如今的商務辦公本該有的樣子,也是能夠實實在在滿足辦公需求的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