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tem.jd.com/100054570487.html
坦白說,入手漫步者這款MR4監聽音箱,我純粹是被外觀吸引了。一直以來都想買一款4英寸的桌面音箱,然而心水的幾款型號要么價格太高下不去手,要么音質過于平庸,無法滿足我挑剔的耳朵。本來考慮入手漫步者S2000MKIII了,但5.5英寸的單元使得箱體確實有點大,放在電腦桌上比較占空間,對我來說也有點大材小用。
直到去年看到漫步者的MR4監聽音箱,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外觀吸引了,僅400出頭無痛拿下。作為漫步者的老用戶,一直對它的品質比較信賴,所以在沒有試聽的情況下直接入手了,沒想到到手之后給了我小驚喜。
以前漫步者大多數音箱外觀都是原木色,近兩年迎合年輕一代多樣化的風格,外觀設計上也開始變得時尚,這款MR4監聽音箱純白色外觀,做工非常細致,放在電腦桌上非常吸睛,作為一款桌搭單品也是非常出彩。
漫步者MR4的箱體采用了MDF木質材料,相比塑料箱體,木質箱體可以降低諧振,讓喇叭聲音更加柔和渾厚。當然這個價位的音箱不可能采用原木箱體,在成本上完全實現不了,千元級別的音箱也沒有采用原木箱體的。
高音單元采用的是1英寸絲絹振膜單元,特殊涂層保證高音細膩而自然,與特別設計的前面板擴散錐融為一體,高頻擴散更加清晰。
低音單元尺寸是4英寸的,在傳統的聚丙烯紙盆加入適量的MICA,既保留了聚丙烯紙盆柔順松弛的聽感,細節層次更加清晰自然,同時,又增強了紙盆剛性和硬度,有助于低頻量感提升和下潛深度延伸。
漫步者MR4沒有配備木質音箱常見的網罩,坦白說不帶網罩看起來更漂亮,但家里如果有小孩子一定要注意保護喇叭單元,尤其是高音喇叭,很容易被小家伙戳凹進去。
漫步者MR4監聽音箱有主箱與副箱之分,有音量調節鍵的是主音箱,需要擺放在右側(否則會左右聲道顛倒)。音箱是后背開口的倒相管,切記不要貼墻擺放,最好有50cm左右間隙,人耳與兩只音箱的擺放構成正三角形為佳。
主音箱前置面板上有AUX音源輸入和3.5mm耳機接口,還有一個多功能調節旋鈕,除了可以調節音量大小之外,還可以長按開關機,單擊靜音,雙擊切換音效模式/監聽模式,一顆小小的旋鈕能實現的功能還是挺豐富的。
背后是RCA非平衡輸入和6.35平衡性輸入接口,以及低音調節和高音調節旋鈕,電腦等設備常用RCA連接線來連接,6.35平衡性輸入接口可連接調音臺、混音器等專業設備,搭建小型音樂制作系統,耳機則可以連接前面板的耳機插孔。
左右箱體是通過標準的快裝夾來安裝的音頻線,對音質有需求的用戶,可以購買秋葉原等品牌的線材進行升級,能夠更好地改善音質。
日常聽得比較多的音樂就是鋼琴曲,人聲,搖滾樂聽得就很少。漫步者MR4定位是一款監聽音箱,但它是有監聽和音樂兩種模式的,可以通過音量旋鈕一鍵切換。創作作品時使用監聽模式,聲音更加直白和純粹,而在欣賞音樂時,切換到音樂模式,音色更加動聽。
監聽模式能夠平衡地還原高、中、低三個頻段的聲音,對聲音的回放不進行任何的修飾、渲染,忠實地還原音頻信號,跟傳統HIFI音箱和多媒體有源音箱有著不一樣的聽感體驗。
當轉到音樂模式后,高頻的就變得更柔,增加了中頻的厚度,以及低頻的量感,使得整體氛圍以及人聲的飽滿程度提升。
分別播放了鋼琴曲《Una Mattina》、許美靜《顏色》和唐朝的《演義》,我個人感覺漫步者MR4監聽音箱對于前兩首解析非常到位,聲音干凈通透,鋼琴如同泉水叮咚般清澈,許美靜的女聲嗓音也是絲絲入耳,而對于《演義》這種重金屬來說,低頻的量有點不足,優點是低音不渾濁,聽起來沒有那種糊成一片的感覺,更不會有轟頭的感覺。
看到好多玩家都談到音箱底噪的問題,這個跟電流聲是有區別的。電流聲是屬于質量問題,需要排查原因,而底噪是客觀存在的,無法消除。這是有源音箱的通病,只是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罷了。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聽得見,人與人之間耳朵的靈敏度不同,能聽到最低音量也是不同的。我是對聲音非常敏感的人,嘗試過在夜里特別安靜的環境下,耳朵緊緊湊到單元上,才聽到很細微的沙沙聲,距離20厘米就完全聽不到了。
漫步者MR4監聽音箱只支持三種有線方式輸入,分別是3.5mm AUX接口,蓮花接口和6.35mm平衡接口。不支持藍牙輸入,在我看來算是個小小的遺憾。我個人猜測漫步者是為了保持監聽音箱的純粹性,沒有加入過多的功能,但對于用戶來說,手機和平板等設備與音箱最佳連接方式還是藍牙,像我蘋果15Pro需要轉接頭才能與MR4音箱連接,確實還是有些不方便,如果能加上藍牙模塊就更完美了。不過,這也不是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自己另外再花十幾塊買一個藍牙接收器,這樣也可以讓MR4擁有藍牙功能。
雖然購買的初衷完全是看中了漫步者MR4的顏值,但是親身體驗過后,它的聲音表現更讓我滿意,監聽模式下精準的三頻表現以及音樂模式下動聽好聲音,讓我對它愛不釋手。4英寸小巧的箱體,放在何種桌面上不占空間又給桌搭效果加分,400價位,我覺得實在太超值了。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觀看,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一下,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寫文的最大動力,我是邪惡的麥叔叔,我們下次再見拜拜~
購桌面音箱,除了看價錢以及上一篇提到的單元、功率、基本設計之外,音箱的規格以及接駁接口都相當重要。前者反映了音箱部分的聲音特性,后者則影響了用戶如何組建、接駁自己的桌面音響系統。這次會和大家介紹一下主動式音箱不同規格及接口對應的特質或者應用,讓入門用戶可以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上一篇跟大家介紹了主動式音箱「設計」相關的規格,這次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數字」相關的規格,這些數字,例如頻率響應、最高聲壓等某程度上反映了音箱的一些聲音特性,當然數字還數字,音箱實際的聲效、音色及音質表現,仍是要聽了方知。不過數字可以作為參考,讓大家有個基本的了解,選購時走少一些冤枉路。
單元:上一篇都和大家介紹過一些常見的單元規格,通常越大的中低/低音單元對應低頻下潛力越好,亦都可以有更強的動態。
功率:通常和單元尺寸成正比,越大的單元需要越高功率的放大器推動,至于實際上的驅動力仍是實聽感受一下最好,俗語話「推得到,不等如推得好」。
頻率響應:簡單來說就是音箱可以重現的頻率范圍,通常越廣代表可以重現到更多高、中、低頻的聲音,低頻下限常見為 50-100Hz,上限則可以高至 30kHz、40kHz 都有。
分頻點:高音單元輸出頻段與低音單元輸出頻段的「中間點」,常見為 2kHz、3kHz 等等,由于不太直接反映音質特性,所以規格未必會列出。
最高聲壓:也就是 Peak/Max Sound Pressure Level(SPL),可以理解為一對音箱的「最大音量」,比起「功率」更加直接反映了音箱的輸出。
以 ADAM AX 系列為例,A3X 的 4.5 吋單元可以下潛到 60Hz,而 A7X 的 7 吋單元則可達42Hz,功率也由 50W 提升到 150W。
同一系列的高音單元分野通常較小,甚至很多時會采用同一款高音,例如 Focal Shape 系列的高頻都可達 35kHz。
雖然主動式音箱和被動式音箱有很多不同之處,不過頻率響應、分頻點的概念基本相同。
額外功能規格
高、低頻調校:部分中高階主動式音箱可以獨立調節高、中、低頻的輸出,用作與使用環境互補,入門型號就很多時只有「直出」。
尺寸:主要影響擺位,因為通常桌面空間都有限。而單元越大、越高階,音箱的尺寸就越大,另外要小心好多音箱看相以為是小尺寸,實際上是龐然大物,所以要以數字作準。
重量:通常越高階、尺寸越大、音箱就越重,重身除了反映用料之外,越重的音箱抗諧振的能力通常越強、聲音干擾更少。
部分比較進階的主動式音箱會提供高、中、低頻等的調校,方便因應使用環境來修正聲音。
音箱尺寸是不少用戶容易忽略的一點,阿熾自己都曾經想買對 Focal Alpla 65 擺床頭聽歌,但發現原來是每只 348 × 252 × 309mm、9.4kg 的「龐然大物」,最后打消念頭。
桌面音響的組成方式同器材多種多樣,好大程度取決于用戶需要的功能以及音箱提供的連接等因素,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一些常見的連接方式。當中純監聽音箱多數只設有音頻接口,一些多媒體向,或者偏多功能的兩聲道音箱才會提供藍牙、USB DAC 等功能。
3.5mm audio:常見于入門型號或者偏向多功能的主動式音箱,方便連接手機、DAP 等移動設備,或者以 Chromecast 等為系統加入額外網絡功能,甚至用來直接連接電腦都可以。
RCA Audio:最常見的接駁之一,尤其接駁入門、不設 XLR 輸出的 DAC 十分常用。
XLR:最常見的接駁之一,部分監聽音箱甚至只有 XLR 平衡輸入(不設 RCA),雖然理論上音質更好,不過就要配合具備 XLR 輸出的中、高階 DAC。
藍牙:近年多了「Hi-Fi 向」的音箱也加入了藍牙功能,可以方便地連接手機播歌,雖然音質不及有線連接,不過接駁就更方便。
Wi-Fi:近年越來越多具備網絡功能的音箱推出,不過兩聲道設計的選擇仍較少,主要配合手機 App 使用,可以高素質串流手機、NAS 以及各種音樂串流平臺的音樂。
USB Type-B:音箱直接內置了 USB 音頻編碼(DAC)功能,真正直駁電腦就已經可以獲得不錯的音效。
3.5mm audio 輸入其中一個實用的功能就是連接 Chromecast Audio,讓普通音箱都可以加入網絡串流功能。
KEF LS50 Wireless 視「Hi-Fi 向」的多功能音箱,同樣提供了 RCA Audio 輸入。
小一個尺寸的 KEF LSX 的模擬輸入就只設 3.5mm audio,設計上更偏向用戶使用網絡串流來播歌。
好多朋友都喜歡用的真力的音箱,大部分型號都只設有 XLR 平衡輸入。
額外連接
光纖、同軸:部分內置了解碼的主動式音箱會提供光纖或者同軸連接,方便直駁 CD 機、網絡播放器等額外器材。
超低音:部分主動式音箱會提供超低音 Pre-out,以 RCA 連接額外的超低音音箱,補足書架音箱低頻未必足夠的缺點。
USB 供電:在具備藍牙功能的音箱上尤其常見,可以在播歌的同時為連接的手機充電,讓音樂不停播。
內置 DAC 的主動式音箱有時會配備光纖、同軸輸入,方便直接連接播放器使用。
額外的 USB 接口通常用作為手機等播放充電,具備藍牙功能的音箱比較常見。
這次和大家分享了桌面音箱一些常見的規格以及連接方式,前者可以反映到音箱的部分聲音特性,后者就影響了用戶可以怎樣組建以及連接桌面音響系統。通過了解這些規格和接駁,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篩選到自己心儀的產品,不過規格還規格,解析力、音色等等仍然是耳聽為實。下一篇就會和大家介紹一些熱門的入門到中價的音箱選擇,以主動式監聽音箱為主,功能較為純粹,下次的《進階篇》會再同大家介紹一些具備藍牙、網絡或者 USB DAC 的多功能音箱。
作者:熾
快6月的時候京東開始進行商品預售,偶然發現了漫步者S2000MKIII也在預售,價格為1499送藍牙耳機。很多值友在下面評論,認為這個價格到時候會更低。本人現在使用的惠威的M50W已經使用接近6年,真的有點膩了。想著干脆換臺2.0的試試,就付了定金打算入一臺。
這臺M50W是15年的時候買的,那時候覺得自己游戲為主影音為輔,選這種2.1的音箱更為適合,又正好遇到618惠威做活動,入手價格759。不得不說這玩意還真保值,這么多年不僅沒跌還漲了。付了S2000的定金以后我就把這臺M50W掛到了咸魚,結果超好賣,也可能是我標價不高的原因,當天就把音箱出掉了。
出的太快還沒趕上接班的,用顯示器自帶的音箱支持了兩天還是覺得不爽。突然想起之前評論有獎還拿了個小米的回音壁,翻出來臨時頂頂,這貨音質很一般,聽音樂三頻完全是混在一起的。不過也有優點,長條形機身超級適合放在吊柜上面,接空調的電源,藍牙連接,桌面空出了大量位置,真心給力。
S2000MKIII一直等到6.1也沒什么特別的優惠,糾結了半天付款后還是申請了退款,想著618還早慢慢等。等待的時間里慢慢自我反思S2000是否適合我?不想不知道,越思考越覺得這音箱不適合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自己用的M50W已經賣了,也決定不要S2000MKIII,那就得趁著618看看其他合適的。這個618我最后悔的就是功課做的太晚,直到15號才決定放棄S2000,而這個時間段大部分好價都已過期,下放列舉一些進入我視角的選品。
首先看上的就是【聲擎 A2+ Wireless】顏值高,音質出色,支持藍牙5.0+aptX,特別喜歡這音箱的個頭,放我桌面超級合適。可以使用E卡也是加分項。但是我決定下手的太晚,之前的好價早已過期,最關鍵的是一直到619我這邊一直都處于無貨狀態。
翻看歷史記錄。10號~12號聲擎A2+都出現過不到1200的好價,真心值得入手。可惜好價錯過不再來,來了我這邊也沒貨,只能無奈的放棄。
【IK iLoud Micro Monitor】3吋桌面監聽箱首選,小身材大能量。單邊25W合計50WD類功放,3/4英寸的高音揚聲器,下潛參數-3db到55HZ的,支持藍牙連接,還有56-bit DSP 聲學校準、EQ 調節、前置曲徑倒相孔,站內和知乎的口碑都非常好,很多人將其稱為真力 G1的平價替品。
沒考慮的原因又是因為尺寸太小,放在桌面像個玩具。其次京東沒有自營,享受不到618的福利,只有等其他網站的特價。價格還高,好價都是1600左右。所以這款箱子也是我最先PASS的。
【YAMAHA HS5】著名的雅馬哈小白盆。選HS系列主要性價比高,當然素質比不上高端的MSP系列。5英寸錐形低音揚聲器單元和1英寸球形高音揚聲器單元。頻率響應54Hz到30KHz,低頻LF45W+高頻HF25W的雙放大器規格,70W高品質放大器。關鍵是顏值高,黑底白盆超級醒目,5吋箱子尺寸稍大但可以接受。
制衡我入手的關鍵就是價格了,對箱穩超2000價位。我的心理價位是1200以內,再超也不能超1500。
【JBL 305PMKII】甜水網銷量第一。5寸低音單元+1吋銣制高音單元,搭載JBL專利的聲場控制波導技術,滑流低音倒相孔,以及JBL的線性空間設計標準,兩個單元都有定制的雙通道Class D功放,頻響49Hz - 20kHz,頻率范圍43Hz - 20kHz,背部面板還有Boundary EQ三段調節。大部分人對其的評價都是低音機器出色,聲音還原度高。
沒選它的原因一是沒守到好價,對箱1400以下才是好價,站內某值友更是600多拿過單只;二是正面很不合我的眼緣,丑就一個字。三是大部分好口碑都來自低音,偏偏我對低音不是很看重,我看重的是三頻均衡,最后也PASS了。
其實這么多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價格,要是出個1200對箱的好價我哪還管什么顏值低音啥的,直接就入手了。
【聲薈Q4P】這款箱子是我的主力備選。聲薈以前給意力做過代工,聲色調教類似。4吋偏小,5吋偏大,4.5吋尺寸完美;高音低音獨立功放,最大的特點是選用了海爾高音單元。
1973年美國的海爾博士(Oscar Heil)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揚聲器聲波輻射方式——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氣動式換能器,即海爾式揚聲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兩個磁極中間有一片特制的絕緣薄膜,薄膜表面覆有一層按一定走向排列的金屬線圈,并像手風琴那樣折疊起來的振膜組件,折疊振膜每一個相鄰的面在磁場中做相對運動,從摺縫擠出或吸入空氣,以噴射的方式輻射聲波。
海爾揚聲單元制作工藝復雜,價格高昂,普及率不是很高,只在少數著名品牌的高端產品中看到,如德國的ELAC意力、ADAM亞當、Burmester柏林之聲,丹麥的GRYPHONG貴豐,美國的Mark Daniel馬克丹尼。
不過聲薈這個屬于國產,品質稍遜。此外還是顏值不佳,而且賣家極少,像京東、亞馬遜都沒有售賣,只能去淘寶。賣家少也代表很難守到心儀的價格,只能作為備選。
【PreSonus E4.5】PreSonus 是個來自美國的音頻電子品牌,很多人將其評價為“性價比最高的入門級監聽音箱”。講真這牌子最吸引我的就是外形很有辨識度,顏值高,其次就是價格,最小的3.5對箱亞馬遜搞活動的時候可以做到600多,4.5對箱是我最喜歡的尺寸,價格也不超千元,可以說方方面面都蠻適合我的。
▼我最喜歡的是4.5這個尺寸,價格守一守或者去咸魚可以做到800多,性價比的確很出色。但是E3.5\E4.5兩款箱子幾乎只有尺寸和低音單元的微小差別,更多人推薦PreSonus應該從E5起步,E5開始音箱都是采用的獨立功放電路,此外導相孔前置擺放也更加方便,不用糾結靠墻距離。就是價格懸殊有點大,一只E5幾乎是一對E4.5的價格了。
▼E5有兩個版本,E5老版和E5XT新版,兩者區別如下圖。尺寸來說E5更佳,但E5XT加大了EMB橢圓波導凹面,優化了發聲平面,高音網罩也升級為金屬。
PreSonus在國內由中音代理,但沒有官方店,只有中音授權的網店,所以京東沒有自營,也就是說不能使用京東E卡也沒有靠譜的售后,都是店保,當然也不能享受京東自營各種平行優惠。但是這也是我選擇這個品牌的理由之一,平時買和大促買價格差距不大,畢竟我下手的時候已經過了618了。
因為尺寸和價格的關系,我本來是打算購買E4.5,咸魚正品全新價格830。快要下單的時候無意中發現有人在賣一套二手E5XT,使用半年,品相極佳,有訂單記錄1300不包郵。我想了一下,這貨本身就只有1年質保,而且都是店保相當于無保,音箱也不存在假貨,新的1600+,說起來買個使用了半年的音箱才便宜300有點吃虧,但誰叫我剛需呢,再說音箱一用就是好幾年,多花點買個品質好點的也不是不能接受。叫對方發了幾段視頻確認沒問題,然后砍價運費一人一半就入手了這套PreSonus E5XT。
▼還別說,PreSonus E5XT雖然不是新品,站內我還真沒搜到這貨的曬單,E5倒是好幾個值友有原創。所以雖然音箱是個二手貨,假模三道還是來開個箱。賣家東西保存的還挺全的,外部的大箱子和兩個音箱原包裝全部都在,外盒還注明了產地~澳大利亞。要是我買的早把外箱扔了,家里根本放不下。
▼E5XT是獨立音箱,不存在主副,單獨買一個也行,所以兩個箱子包裝完全一樣。箱子正反面分別對應音箱前后臉,大大的PreSonus ERIS E5xt。下方的high definition active studio monitor (高清活動工作室監視器)。
▼說明書、卡儂線和電源線都齊,也是一式兩份。
▼和飲料放在一起對比尺寸。E5XT尺寸203.2mm X 228.6mm X 279.4mm,重量4.99千克,比我想象中的樣子要小一點。5吋箱基本上就是桌面近場音箱的極限,也是我能接受的最大尺寸。
▼箱體表面磨砂處理工藝手感極佳。橙色和賣家形容的差不多,的確很新,完全沒有劃痕。
▼箱子背后的序列號標簽。雖然PreSonus E5XT是可以單買,但同一包裝盒內的兩個箱子尾號是連續的,我這個也不例外,1314數字還挺吉利的。
▼背后的調節旋鈕。最上排為音量/中頻/高頻調節、中間是卡儂/6.35/RCA輸入口、下方則是電源開關和電源接口。
▼紅色撥片是230V/115V的電壓切換,國內使用一定要撥到230這個檔位,否則燒了就得不償失。
▼正面則是低音高音以及前置導相孔。上方的25mm高音單元為超輕絲質圓頂,中間低音單元是5.25英寸Kevlar凱芙拉纖維材料,這種材質很多高端手機殼都愛用,同時也是PreSonus標志之一。
▼導相孔前置的好處是方便擺放,完全不用擔心箱體和墻體的空間距離。不過也有很多人說后置可以利用墻體二次反射增強低音。但我覺得這個還是要看觀影距離。如果離音箱遠后置更好,離音箱近還是前置效果更佳。
▼這個低音單元的藍色真的很漂亮,藍色中間折射出瑩白。我入手的一大因素也是折服于這個低調的小藍盆。
▼側面的LOGO通電后會發出的藍色的燈光,但光比較低調,就算坐在旁邊也不會被影響到。
▼E5XT沒有配音頻連接線的,只有卡儂線,連電腦不合適,還得單獨買條音頻線。我買的是條3.5mm轉雙6.35的一分二音頻線。有一點需要注意:很多成品線Y字分叉這里比較短,兩只音箱擺放距離遠的話線長不夠,所以我是買的定制線,Y字頭距離1M。電腦的3.5吋口用的直頭,接音箱這里定制的彎頭。整條線質感還不錯,線身也蠻軟的。
▼前面我提到我的書桌有條分界線就是這個位置,之前就是擔心尺寸過大的音箱擺放不易,E5XT倒是沒問題。
▼E5XT在5吋箱里算是比較小的尺寸,放在顯示器兩邊沒有那種迫人的氣勢,整個書桌整體還是比較協調的。
房間實在太窄,根本沒有空間讓我拍正面只能這樣側著拍。
▼加上腳墊就不一樣了,感覺一下就大了一圈。但是不用腳墊能夠明顯感到桌子的震動,暫時只能將就。后續看要不要重新買對懸浮腳墊。
之前看評價發現很多人都在吐槽EX5T直接接電腦會有很重的電流聲,所以我也是做好了單獨購買個解碼功放的準備,連型號都想好了,就是飛傲K5 Pro,海鮮市場大約750左右可以拿到全新的。但是很意外,連接好以后我完全沒有聽到電流聲,只有把耳朵貼到音箱上才能聽到比較輕微的雜聲。不知道是不是我木耳的原因。順帶一提,我的主板是華碩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聲卡是集成的S1200A。
▼兩個音箱都是獨立電源獨立功放,單個音箱待機時候10.61W,播放無損音頻時11.31W,兩個音箱待機就超過了20W。
▼而且音箱發熱不低,開機4個小時觸摸音箱背部下部區域明顯燙手。具體數據環境溫度不到30°,音箱背部上半部分38°,下半部分已經超過40°。
最后來談談音箱的核心~音質吧。不過音質這個東西個人主觀性比較強,就用幾首歌來談談我從惠威M50W(2.1多媒體)換到PreSonus E5XT(2.0監聽)的感受吧。多說一句我不是什么燒友,對聽感的形容說不出幾個專業詞,只是個人感受,形容的不對希望各位同學包涵。
因為入手的是二手,上個買家已經用了半年,所以也不存在煲的問題。入耳的第一印象就是清亮,三頻分離度極高,特別是人聲聽的清清楚楚,不像2.1箱子有種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這個體驗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不會喜歡。我買之前也很糾結這一點,很多人都說聽慣了多媒體箱子難以接受監聽箱子這種純粹的聲音,好在我完全可以接受,準確的說更喜歡這種演繹方式。
因為人聲還原度極高,很多歌曲的細節之前都聽不出來,現在就比較明顯了。拿趙鵬的橄欖樹來舉例,之前的M50W只是覺得趙鵬的低音重音域寬,聽不出什么瑕疵。現在聽就覺得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好,比如這一句“流浪遠方 ~流浪”的流字可以很聽出趙鵬很刻意的壓低音域,和前面行有余力的演繹有明顯的區別。而且注意到這個細節以后,后面一聽到這種刻意的低音就會立即分辨出來,也間接證明了歌者對歌曲詮釋的到位程度。
用【路隨人茫茫】來闡釋演繹細節更加明顯。這首歌出自【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也就是張國榮唱的【倩女幽魂】國語合唱版。之前我很喜歡聽這首歌,江湖意境很濃。但也是因為細節還原過于清楚,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合唱隊伍中某些人發聲不夠統一,提前了半秒(比如2份40秒的時候),完全破壞了整首歌的意境。
之前看很多人評價這對箱子的聲場出色,但個人感覺一般。S.E.N.S(神思者)的【伽羅】和【故宮】是我特別喜歡的專輯,也是典型的以恢弘大氣著稱的弦樂曲目。之前用M50W演繹的完全有種身臨其境的畫面既視感,特別是閉眼聽“Palace Memories”,就好像真的有人在聽者面前推開了兩扇大門一樣。但很遺憾,我在E5XT上完全感受不到這種魅力,一是聲場表現不佳,二是低音不到位。
E5XT的空間定位感倒是給了我驚喜,何訓田的塵鼓就是個極好的例子。音量開到合適閉上眼,跟隨鼓點可以清晰辨認每只鼓的存在方位,隨著鼓聲起落,面前有一條線串聯起了所有樂器,有一種自己拿著指揮棒指揮的錯覺,聽感極佳。但低音依然是弱項,沒有那種敲到聽者心里的錯覺。
其實這對箱子最完美還是對人聲的演繹,干凈、通透,細節滿滿。低頻有質有量,前面說的低頻不足更多表現在樂器方面,人聲就很完美;中頻最漂亮,正好符合我喜歡港臺老歌的調調,特別是我喜歡的張國榮大部分歌曲都是在中低區間,和這對音箱超級契合。
音箱這種東西每個人感受不一樣,真實體驗也很難用言語來形容。PreSonus E5XT這對箱子的個人體驗還是比較滿意的,相比之前的M50W更加符合我的需求。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的主力需求是音樂欣賞,那入手一對這樣的監聽箱子絕對比多媒體箱子更加適合,至于玩游戲看大片的確是2.1的多媒體箱子更給力。
我是昭華凋,喜歡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贊,收藏和轉發。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