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大把三四千元的低端產品,動不動就說自己使用了夏普、三星、LGD的面板,可這么便宜的電視都能做好畫質誰去買高端貨?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一下,面板對畫質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大廠也會用國產屏
目前市場上電視品牌達數十種,其中不乏以屏幕作為促銷重點的產品。但其實僅僅在面板上下功夫,并沒有什么優勢可言。因為無論怎么宣傳,面板廠就那么幾家,種類也就那么多。
其實,三星、LG這種擁有整個生態閉環的電視大廠,自家產品也并非只用自家生產的面板。受到成本、市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他們還會從大陸、臺系的一些面板廠商采購。而索尼這種自己不生產面板的電視大廠,除了像三星、LGD采購以外,不少面板都出自群創、友達、京東方這些非進口面板。
同一個面板廠同一條生產線出來的面板,也分為幾個等級,如果一塊屏幕已經通過了品質的控制,是A級屏還是良屏,無論是進口屏還是大陸屏,量產品各家的差異幾乎不大。
畫質的好壞并不只取決于屏幕
不同廠商對畫質技術的加持和沉淀不同,即使采用完全一樣的面板,造出的電視在畫質風格也可能截然不同。
作為最近幾年深受消費者們喜愛的小米電視,在早年間經常喜歡以以原裝進口屏幕作為賣點,比如原裝LGDisplay液晶屏或原裝三星屏幕,這一點在其高性價比的優勢下,打動了不少消費者的心。
那么,作為高畫質代名詞的索尼電視,用的是什么屏幕呢?
索尼旗艦電視95J
從最開始的特麗瓏,到首個量產的專業4KOLED主控監視器BVM-X300,再到BRAVIA系列的輝煌,高畫質的代名詞一直都是深受高端用戶追捧的對象。索尼雖然自己也會生產屏幕,但是大多數都會使用在原型機或是軍用、商用領域,從來都不會使用在量產電視機型上。索尼液晶電視更多的是采用奇美、友達、華星光電等中國面板廠生產的液晶屏幕。
但從畫質表現上看,使用國產屏幕索尼相較于使用進口屏幕的小米無疑更具優勢,無需質疑。
畫質芯片甚至比面板起的作用更大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除了面板之外,還需要做軟件和屏之間非常仔細的調配。像索尼這樣的日系廠商,其工程師基本上都在產業中深耕了數十年,在精細化調配方面,在調色上是有著數十年的技術積淀的。
說白了,就是你用的電視圖像處理芯片到底好不好。想要有好的畫質,一顆好的圖像處理芯片是必須的。
電視畫質芯片能夠對信號中的影像信號和圖像進行處理和修復。在清晰度、降噪、色彩增強、對比度提升、運動補償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電視接口進入的視頻信號,都要通過圖像引擎處理,轉換成適合自身電視播放的信號,并作出相應優化,能夠有效提升畫質表現。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混淆獨立畫質芯片與ARM芯片。一些廠商偷換概念,將ARM芯片作為獨立畫質芯片來宣傳,其實ARM的芯片主要作用只是服務安卓系統和視頻解碼。雖然有些ARM芯片也集成了畫質引擎技術,但是,這就好比電腦中獨顯與核顯,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電視畫質芯片的研發是極為困難的,需要收集大量前段視頻素材形成數據庫,為后端圖像處理芯片服務,隨后根據數據庫信息制作對應的圖像處理算法。比如對待不同清晰度、不同碼流、不同色調、不同明暗畫面,需要進行大量的算法優化。說白了就是,沒有研發實力的電視廠商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三星8K Quantum處理器
像索尼、三星、LG、海信、創維等電視大廠,均具備研發畫質芯片的能力——索尼的圖像處理芯片XR認知芯片;三星8K Quantum處理器;LGα9電視芯片;海信信芯電視芯片。這些無不集結了廠商們數十年的深耕與研發,想用一塊屏在朝夕之間超越,簡直是笑話。
寫在最后:
出色的畫質表現離不開廠商們的打磨與調教。面板就如同未經雕琢的玉石,只有擁有圖像處理芯片/圖像處理技術的雕琢才能把優秀的畫質表現出來。并不否認好的屏幕確實也能夠對畫質起到加成作用,但是屏幕對于電視畫質的影響確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關鍵。想要追求電視極致高畫質表現的朋友,兩三千元的產品真的滿足不了您,建議選擇配有獨立畫質芯片的電視產品。
(7733171)
十一即將到來,相信各位都已經準備好了兜里的鈔票。很多人選擇在這期間為家里添置一款新的智能電視,而最近幾年相當熱門的概念莫過于4K/120Hz高刷新率,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然而真相卻是,我們大部分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需要如此高的屏幕刷新率。4K/120Hz為啥現在只是噱頭?本文就為你揭秘。
提到刷新率,很多人會將其理解為另一個相近的概念:幀率。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二者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所謂屏幕刷新率,就是我們的電視或電腦屏幕每秒更新屏幕顯示圖像的最大次數;而幀率,則是輸入的視頻源本身圖像切換的速度。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一個負責輸入、一個負責輸出。
簡單來說,只有屏幕刷新率和視頻幀率匹配,才能發揮最好的顯示效果,否則就會出現畫面撕裂、卡頓等現象。
說白了,我們需不需要高刷新率的電視,首先要看我們在生活中會不會經常接觸到高幀率的使用場景。那么問題來了,哪些場景下經常會出現高于60Hz的高幀率呢?答案就是主機游戲,目前來看,主機游戲是唯一能夠為電視輸入高幀率內容的途徑了,4K/120Hz刷新率能夠帶來更流暢的游戲體驗,這一點相信XSX或PS5玩家深有體會。
次世代游戲主機都已經支持4K@120幀的游戲,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卻是,市場上自帶原生120幀的游戲作品卻屈指可數。就當下的情況來看,各位買了頂級游戲主機的玩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只能玩到4K@60幀的游戲。
而如果你像我一樣,平常就是連接盒子或在線看有線電視節目,偶爾播放一些本地高清電影,那4K/120Hz就是相當雞肋的功能,甚至在播放一些低幀率畫面時還會起到反作用。
對于這些用戶群體來說,60Hz的屏幕刷新率就足矣,與其在刷新率上花冤枉錢,不如把這些錢用在提升電視的內存方面,還能夠對智能電視的系統流暢度起到肉眼可見的提升作用。
(7804136)
能電視的不斷普及化使得價格也隨之降到了至低點,若是把智能電視的價格拿來和顯示器相比的話就會發下其實電視還要便宜一些,那為什么不能打電視當作電腦的顯示器來使用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并不建議這么做,電視可以作為日常的大型家電來使用,就是不能夠把它當成顯示器,接下來就給大家具體來說說好了。
如果你有留意家里電視背部接口的話,就可以發現是有一個HDMI接口和一個AVG接口的,通過這些接口就可以拓展電視機的其它功能,比如把電視機當成專門的大屏幕播放設備,或者是連接電腦播放視頻文件等。這種方式就是把小屏幕上的畫面轉移到電視這種大屏幕上來播放。如果說把智能電視連接在電腦主機上使用的話這就不行了,雖說電視和顯示器都屬于顯示設備,但兩者實際表現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智能電視屬于家用娛樂播放設備,在畫面的色彩調校方面偏向艷麗,采用的色彩為Rec.709標準或者是DCI-P3標準,而這個標準就是使用在電視上的。要是把電視當成顯示器使用來制作一些圖片、海報設計的話就會出現嚴重的偏色效果。顯示器使用的是sRGB標準,使用這種標準會最大程度上的展現出準確的顏色,不會有顏色上的偏差。
此外,智能電視和顯示器的刷新率不同,4K分辨率雖然已經在智能電視上普及了,不過HDMI接口方面對于很多的電視來說還停留在1.4的標準,所以就只能夠輸出30HZ的4K畫面,那么在用戶做一些視頻處理以及玩游戲的場景在會出現丟幀現象。還有,智能電視的響應時間要比顯示器的時間久,那么在顯示動態畫面時就可以會出現拖影現象。
之所以把電視和顯示器區分開來是因為智能電視會著重優化“動態畫面”顯示,而顯示器會著重優化靜態畫面顯示,近距離電視畫面的話就算是4K分辨率的屏幕也能看出明顯的顆粒感,這是因為兩臺設備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屏幕小的設備要比屏幕大的設備看起來清晰,并且近距離觀看大屏幕視野也會受到局限性,對眼睛的傷害也很大。
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后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顯示器這種設備更加具有專業性,它能夠針對不同人群的使用場景來選擇不同的類型,比如生活中常見到的電競顯示器等產品。而智能電視作為一種以娛樂為主的播放設備,自然就沒有針對專業場景的標準,電視的優勢在于支持多種視頻解碼格式和對動態畫面的處理,關于性能方面的話,由于電視的使用時間較為長久因此可以裝個當貝盒子這樣高性能的電視盒子延長使用時間。
總體來說,用智能電視當電腦顯示器的話幾乎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要不然也不會把電視和顯示器區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