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之顯卡吧吧友@沉默の天才 詳見:http://tieba.baidu.com/p/4606251584?see_lz=1#本文只是給買電源的一個選購指導和給初學者做一個簡單的了解。不會涉及很多專業的東西。對于一些常見的專業名詞也只做簡單的解釋方便理解。大神輕噴。
【詳細目錄】
【一】電源那些事
1.銘牌
2.電源穩定性
3.紋波
4.動態性能
5.保持時間
6.轉換效率、80PLUS和額定功率
7.單路和多路12V
8.交叉負載
9.電氣性能下降的問題
【二】電源內部結構簡介
【三】電源的選擇和推薦
【四】附錄
1.銘牌
買來電源第一眼肯定是要看銘牌的。什么是銘牌?就是電源上哪個寫著各種參數的貼紙。
上面最重要的參數就是輸入電壓和額定輸出功率。
一般來說全電壓(能同時支持國外的110V和國內的220V)的肯定是要比220V only的好。
12V額定輸出決定了你到底能帶什么配置。單路和多路12V稍后會提到。
多機械硬盤的還得注意5V。不過這個與電源方案也有一定關系,稍后會說明。
總的來說,買來一個電源首先看12V就對了,只要12V額定輸出大于你CPU+顯卡的最大功率就說明這個電源能帶動你的電腦。不過這也只能說明能帶動,其他一些指標也是很重要的。
銘牌上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最大輸出功率和額定輸出功率。額定輸出功率(或者叫實續負載,意為實際持續負載)指的是在這個功率以內完全能夠正常工作沒問題。最大輸出功率指的是這一路短時間能達到的最大功率。如果你的電源寫的是額定輸出或者實續負載又是個大牌,那在這個數值內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寫的最大輸出或者MAX的話那應該留出更多的富裕。
2.電源穩定性
一般說電源穩定不穩定,最主要還是看電壓穩不穩定。沉默醬自己測試的時候主要是看12V 5V 3.3V這三路電壓。個人覺得紋波到在其次。當然也很重要就對了。
12V越接近12.000V越好。
5V越接近5.000V越好。
3.3V越接近3.300V越好。
電壓過低,硬件不能正常工作。電壓過高,就BOOM了
3.紋波
紋波形成的原因說起來比較復雜。簡單說就是交流電經整流穩壓等等環節轉換為直流電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在直流電中多少帶有一些交流電成份,這種疊加在直流電上的交流成份就稱之為紋波。
紋波大的話會增加硬件的濾波壓力,比如,爆電容,硬盤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板卡損毀。
4.動態性能
動態性能指的是電源在負載大起大落時候的瞬間的電壓變動。這個包括電壓的變化和電壓的波形。在負載高低變化的一瞬間,電壓越穩定越好,波形越接近一條直線越好。因為這個測試目前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且一般也遇不到這種情況,所以一般只是作為一個對比參考。
5.保持時間
保持時間指的是突然斷電后,各路電壓正常輸出的時間,這個時間主要是由主電容容量決定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一些硬件作出應急處理的時間,比如機械硬盤磁頭歸位,固態的掉電保護等等。一般來說主電容容量最好大于每瓦0.5微法。
6.轉換效率和額定功率
很多人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混淆,轉換效率和額定功率其實沒一毛錢直接關系。
轉換效率指的是電源本身對電能的利用率。比如我在使用一個轉換效率為百分之八十的電源。電腦內部配件消耗是80W,這時候用功耗儀去檢測電源輸入端功耗應該是100W。有百分之二十的電量在轉換過程中被電源自身損耗掉了。
而額定功率指的是電源本身能供給電腦硬件多少電。電源銘牌上標注的額定功率就是電源的實際輸出能力。各路功率額定多少瓦就能實際輸出多少瓦。但是不能超出電源額定總功率。換句話說,電源額定500W,轉換效率百分之八十,假如500W全部供給電腦配件。這時候你檢測輸入電量應該是600W。
說道轉換效率就不得不提80PLUS。沉默醬在兩年前的版本中偷了個懶也因為當時這部分內容無關緊要所以直接復制了一段過來“80 PLUS 計劃是由美國能源署出臺, Ecos Consulting 負責執行的一項全國性節能現金獎勵方案。”balabala什么的。這段是有錯誤的。他只是一家公司推出的一個認證,以營利為目的的收費測試。
然而就在沉默醬當年發那篇文章的時間,80PLUS增加了一項230V EU的認證。在此之前能通過80PLUS的至少能說明他是110V-220V全電壓的電源,而不是220 ONLY,有了這個230 EU認證之后國內的那堆渣渣機電廠商的產品也都可以掛上各種忽悠小白的牌子了。
230V EU和全電壓的電源差別不小,全電壓的電源一次側原件功率更大,在220V環境下運行的表現也相對更好。對電源制造商的門檻要求更高。當然也不是說220V ONLY就一定不好,還是要看需求決定。如果所在地區電壓是比較穩定,并無太大的起伏,還是沒什么問題的。全電壓標準如下:
7.單路和多路12V
多路12V的電源過流保護的限流值一般都是20A以內,這是由于某些國家的安規標準中對暴露在人可接觸的電線上的功率有規定。
多路12V電源的12V的分路只要監測芯片檢測到電流超過設定值,就會觸發過流保護,電源自動關閉。 而單路12V只要不超載就沒事。
當然這不是說單路就一定比多路要強。只不過單路對于一般人來說遇到的問題會相對少一些。多路電源只要是掌握那一路供電是分配到那一路12V,然后合理分配負載。那么分多路也就是照顧安規罷了。
至于具體怎么分配,不同的廠商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方法。通常來說有四路供電可分配到多路12V上,CPU,PCI-E顯卡,硬盤,主板24P。以最常見的雙路電源為例,一般情況下CPU和PCI-E顯卡供電不會在一路。而硬盤和主板24P則會根據不同的方案分配到不同的分路上。如果找不到相關資料,那余量留大點就OK。
8.交叉負載
12V,5V,3.3V都應該穩定在12V、5V、3.3V左右。交叉負載不好的電源,會出現在5V負載高12V的電壓升高或5V電壓降低等等情況。
一般來說雙磁放大和DC-DC的電源交叉負載都不錯。不過因為成本問題雙磁放大的不是很多。大多是直接去做了DC-DC。單磁放大的高瓦數電源在這方面比較弱。最著名的例子應該就是前些年被吹的很厲害的漢叔RA450,直接0分出局。
9. 電氣性能下降的問題:
眾所周知像電解電容這種元器件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內部的一部分電解液會干掉。這樣會導致電容容量減少。從而影響電源的整體性能和帶負載能力。還有就是現在的中低端電源如果真的按照標注瓦數去使用,時間久一點遇到問題的概率會變得很大。所以在買電源的時候一定要留出一定的余量。沉默醬的習慣是,低端電源留出百分之二十以上余量。中高端留出百分之十五余量。以上就是電源的一些介紹,下期是電源內部結構簡介。搬運不易,希望各位大大點贊多評論。
第一次配電腦是剛工作那會,第一次發工資,手上大概有了3000元的樣子,就想配一臺自己的電腦,以前是筆記本,用起來不好,也建議能不用筆記本就不用筆記本,至于為什么,我以后的文章中再說吧。
先說說我第一次配電腦的配置吧。(2014)
CPU:AMD的FX-6300俗稱推土機
內存:金士頓 ddr3 1600 4G(后來又加了一根)
主板:Asus/華碩 M5A97 R2.0 970全固態大主板 AM3+接口
硬盤:希捷1TB
顯卡:精影gtx650ti
散熱器:超頻3
電源:安勁 550W
機箱:愛國者(aigo)黑暗騎士D8 黑色
先別急著噴,我先說說為什么,顯卡,額(⊙o⊙)…大家都看出來了,是一個屬于特別特別小眾的垃圾牌子,為什么,確實是因為囊中羞澀,實在是沒錢了,那個時代正是GTX750ti統治世界的年代,所以沒有辦法了,只能選這個,CPU選擇AMD的也是因為沒錢。
正是因為沒錢所以選擇了性能,而選擇了性能過后沒有經濟基礎的支持才讓我知道是多么悔恨的一次教訓,讓我深深的領略了裝機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看了很多裝機評測的文章,也看了很多電腦裝機的文章,大家都講得不錯,不過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坑,真正的坑沒有講出來,我不是學習電腦的,也不是特別懂行的,可能專業術語上真的不如大神懂得多,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我給大家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我盡量一點點的說清楚,所以我的文章可能一次只能講一個方面,今天就來講講配電腦。
有人會奇怪,配一臺電腦不就是根據經濟實力買一堆硬件堆砌在一起不就好了么,為什么要單獨列出來說呢,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你買到的配件可能來自于不同的廠家,不同的型號,不同的類別,而且就算世界上所有的硬件都來自于不同的廠家不同的類別,對于單一硬件來說都是屬于獨立的一個個體,而我們要使用的電腦卻是一個整合體,我們希望的是電腦發揮出它全部的戰斗力,讓每個獨立的部分有機的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獨作戰,所以在配電腦前,你首先得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你為什么配電腦,你想配一臺什么樣的電腦,你的電腦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你有多少錢?這四個問題是你首先得去考慮的問題。
打個比方說,用2020年的情況來判斷。
你如果只是在家做做工作表格,excel等等,比如我的家里人做財務你需要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電腦呢?穩定,流暢,夠用,低價就可以了。
CPU可以稍微高一些。
內存大概8G就夠了,至于什么內存DDR3還是DDR4頻率是多少好像區別并不大,所以不用太在意。
主板中等偏上就好。
電源茶不懂中等級別的電源。
顯卡夠用就好,比如750TI秒天秒地秒空氣。
整體功耗不要太高,噪聲最好沒有。
你如果是想玩游戲,不玩大型游戲,就只想玩玩LOL,掃雷,騰訊游戲大廳,斗地主,網頁游戲等等。那么在之前那個配置上
CPU你可以考慮I5級別
內存8G至少,有錢可以考慮16G,當然我建議是玩游戲的最好還是上16G,不為什么。因為某個不聽我話的朋友說8G內存夠了,結果某一年某爆炸手機事件過后內存瘋漲的年代,他說他想加一根內存條,他實在是受不了了,所以花了500+買了一根DDR3 1866 8G的普通金士頓后血淋淋的教訓(所以這個梗后續我會在內存篇再次提到)至于DDR3還是DDR4隨你,看你后續升級考慮。
主板,不多說,這個我會單獨討論的,主流的就好,至于是B系列的大板還是小板,Z系列,還是H系列,還是X系列,看主流吧都行。
顯卡 750TI表示就算到了2020年我覺得也還可以再戰5年。
所以,綜上所述電腦的配置應該根據你自身的預算和自身的需求而量身定制,而不是一味的堆料,比較電腦是用著舒服才是王道,當然如果你是發燒友就另當別論啦,你買個4路泰坦打掃雷也是可以的啊。
那么這期的內容就講到這里,下一期我們就開始說說電腦各個配件的那些事。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給你們帶來一些幫助,如果有配置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問我談論交流。
常組裝電腦的大神都會總結出很多組裝心得,對于初入DIY的新人來說這些經驗必不可少,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重點是避免不必要的花費,今天給大家總結出16條組裝電腦的經驗心得,如果你打算自己配置臺式機的話,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內存散熱片不懂就別用,內存散熱片如果安裝不當,不如不安,也沒必要浪費錢。
2、在內存超頻能力提高時,將內存電壓略微調高之外,北橋電壓也要相應調高,可以保證內存的運行更加穩定。
3、內存安裝的順序應該是從靠近CPU一側的插槽開始,優先安裝超頻能力好的內存。
1、側吹型的CPU散熱器的散熱效果會更好,當然前提是要注意風道。
2、想要CPU超頻,除了要購買具有超頻功能的CPU之外,也要購買具有超頻能力的主板。
3、買CPU時別只看CPU的價格,也要考慮主板的價格,比如現在的八代CPU,也許你覺得性價比高,但是主板可不便宜,追求整體性價比才明智。
1、千萬不要選擇一線大品牌主板廠商的低端主板,同樣價格下二線品牌的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2、目前玩超頻通常都要加電壓,所以選擇超頻主板最好是選BIOS里面CPU、內存、北橋電壓調節選項都有的產品。
1、判斷38度機箱的簡單方法是看側面板有沒有散熱孔及正對CPU的導風罩。
2、安裝散熱器時注意要選擇好點的散熱硅脂。
3、想要良好的散熱效果,機箱最好是大機箱并且配有機箱風扇。
1、電源有額定功率和最大功率之分,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區別,特別是配置游戲主機的用戶,如果是普通辦公電腦就無所謂。
2、電腦純靜音是不可能的,但選擇電源時一定選擇大風扇靜音的電源。
買音箱注重音效的朋友可以選擇2.1,注重音質的最好選擇2.0。
在購買鍵鼠時,建議買好一點的,預算有限的話100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覺得機械鍵盤很貴,現在也有那些所謂的機械鍵盤手感的薄膜鍵盤,其實手感也是比較好的,質量上也不錯,一般價格在50到100之間。
購買顯示器時,不要一味的看顯示器響應時間、對比度之類的參數,多注意看一下顯示器的細節工藝、人性化設計,最好選擇好點的品牌三星、宏基、lg、飛利浦、aoc等。
總之,在組裝電腦時,確實有很多東西都有極高的性價比,但是請記住,一分錢一分貨,這在數碼/電子產品這塊絕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