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面對整體市場,還是華住旗下15個酒店品牌,漫心都希望突顯自身的特色。”漫心品牌CEO曹娟表示,針對年輕一代的用戶群體,漫心想要做一些有趣的改變。
確實,僅僅是中端市場,華住就擁有諾富特、美居、漫心、CitiGO、全季、宜必思尚品、星程以及剛收購的桔子水晶等等品牌。不過由于中端酒店弱化價格敏感度、強化個性化需求的屬性,找準用戶群體,“投其所好”地進行創新,各品牌也都擁有著一定的發展空間。
漫心品牌CEO曹娟
然而,成立于2013年10月的漫心品牌,原本定位于中高端度假型酒店,經過四年的發展,為何突然轉型為針對年輕市場的都會型中端酒店品牌?漫心又將如何實現這種轉型?
拍板轉型 前后不過一個小時
“華住的品牌發展策略一直都是順勢而為。”在曹娟看來,華住從經濟型酒店一路走來,成長為如今經濟型、中高端領域全覆蓋的酒店集團,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順應市場需求。
她介紹稱,在華住以漢庭酒店起家時,便是找準了國內酒店市場招待所與星級酒店之間的“斷層”,彌補了用戶對于干凈、便宜、便捷的經濟型酒店需求缺口。
而在漢庭崛起的過程中,華住團隊便已經通過各項運營數據、市場數據的反饋,察覺到了用戶對于中高端以及度假酒店的市場需求在逐漸增多,便隨即展開了相應的規劃布局。
2013年,華住旗下的全季、漫心、禧玥品牌幾乎同時對外推廣,分別瞄準的是中端、度假以及高端酒店市場。
在曹娟看來,華住團隊對于酒店市場需求的變化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敏感度,產品研發、品牌布局都會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漫心品牌的發展同樣如此。
2017年4月,華住宣布,將重啟漫心品牌,今后將更側重于個性化城市酒店的發展方向。曹娟表示,由于用戶群體再次經歷消費升級,華住需要補足全季與禧玥之間的品牌空檔,來滿足這一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
“我們缺少一個年輕時尚,更為‘活潑有趣’的酒店品牌,這便是漫心要做的事。”曹娟表示,在集團內部關于漫心轉型的溝通會中,各方幾乎都一拍即合,不到一小時便確立了漫心的轉型與面向年輕市場的新方向。
不過她也表示,漫心品牌經過四年多的發展,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所以華住對漫心品牌進行了保留。另外,漫心也并沒有放棄度假酒店的業務,而只是結合市場需求,向城市中端酒店進行延伸。
“如何讓漫心全新的品牌理念和定位,準確有效地傳達給用戶,是目前發展的一個難點。”曹娟表示,市場對于漫心品牌或許仍然停留在度假酒店層面,而漫心需要通過多方式的市場推廣來轉變品牌印象,這體現在用戶體驗與品牌體系兩個方面。
避免同質化的“坑” 要從細節入手
“目前整個行業來看,酒店本質上還是二十多平米的獨立房間,加上配套設施的模式,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的‘坑’中。”曹娟表示,如何有所創新,突顯品牌特色,又能讓用戶群體普遍認可和接受,是漫心團隊一直在深挖的產品方向。她也介紹稱,漫心的品牌特色體現在“有趣、時尚、充滿設計感”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服務好80、90后主流客源,漫心品牌不僅擁有一支80后年輕化的團隊,而在酒店的具體運營中,包括曹娟在內,團隊成員都會參與到與用戶的直接溝通中。不僅如此,漫心還設計了“酒店CEO”的角色,即首席體驗官,預體驗并帶領住客體驗酒店產品和服務。
“我們會問他們喜歡什么,想要什么,漫心還需要增加和完善哪些方面等等。”曹娟表示,漫心的產品肯定不會一成不變,而是會根據用戶需求不斷打磨和完善。
具體來看,區別于普通酒店的設計標準,漫心酒店的設計風格十分注重突出色彩元素,更符合年輕用戶偏好;開放式的大廳與24小時酒吧臺, 為用戶免費提供雞尾酒和茶點,商務休閑區免費提供mac電腦上網、雜志刊物,目的是打破原有酒店冰冷的氣息,促使年輕用戶走出客房,完善酒店的社交功能。
不僅如此,在這些酒店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漫心團隊還設計了一系列配套活動。例如入住用戶到店即獲一杯“歡迎”雞尾酒,照顧不同喜好人群,雞尾酒還分為了含酒精與不含酒精兩種。下午酒店會組織開展手工公益活動,晚上有不同風格的樂隊表演,以及不定期邀請各行各業的意見領袖、大咖們來做分享等等。
曹娟介紹稱,依照目前已開業的漫心上海靜安店運營情況來看,各式活動的開展,讓大堂經常保持“爆滿”的狀態,酒店的氛圍變得十分活躍。
而在客房設計方面,漫心從細節上迎合年輕用戶群體需求也是十分到位。例如藝術品、家具、茶具、沙發等等客房用品,都是漫心團隊精心挑選的產品,更有“沙漠風”、“森林雨”等趣味十足的主題房間。而環球旅訊通過查閱OTA等渠道的用戶評價發現,漫心的用戶還對客房內所使用的護膚品、床上用品、智能馬桶均來自于一線大品牌表示驚喜。
“年輕用戶群體往往希望獲得更多的驚奇與驚喜。”曹娟認為,如果用戶在漫心的入住體驗中能不斷獲得新鮮感,這也說明漫心在運營設計方面也獲得了初步成功。她表示,為了保有和延續這種新鮮感,漫心在往后的門店擴張中,并不會簡單復制設計方案,而是根據不同的門店,打造獨有的設計方案。
她也介紹稱,漫心上海靜安店5月15日正式營業,5月20日即達到兩百多間客房全部售罄的業績。在環球旅訊看來,這其中或多或少會有華住會員體系本身的推動作用,而漫心品牌的客源吸引力以及其在細節上所做的努力是否能取得長遠成效,都需要后續的用戶留存以及復購率來驗證,當然,這需要時間。
背靠華住 加速擴張
在不斷從細節上取悅用戶的同時,漫心還在努力搭建和完善品牌的內部體系。
“更新和完善品牌體系,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非常大。”曹娟表示,漫心在品牌體系上的更新完善,需要“面面俱到”,例如品牌手冊、加盟手冊、運營手冊、營業標準、設計規范、安全標準、技術標注以及員工培訓的標準等等方面的制定。
當然,除了團隊自身的努力,漫心品牌在發展中,各方面也都獲得了華住的支持,最直觀的一點便是會員體系。華住酒店集團CEO張敏曾公開表示,漫心依托在華住8000多萬會員的體系平臺之上,品牌經營穩定性高。
而在曹娟看來,華住多年酒店運營所積累的數據、經驗,也是支持漫心發展的重要一環。“對于品牌發展的失敗點,我們是非常了解的。”她也表示,華住的經驗能讓漫心在發展中少走彎路。從產品開發層面來說,酒店布局的地理位置、產品定位、運營能力等等,華住也為漫心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持。
具體來看,漫心酒店的性價比高便是個很好的例子。在環球旅訊查閱的用戶反饋來看,性價比高是用戶提及到的十分重要的一點。“漫心的單間客房投入保持在13萬元以內。”對此曹娟也表示贊同,她認為,既滿足酒店客房成本控制,又讓用戶享受到了性價比高的酒店產品,這是漫心目前較為成功的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漫心是華住第一家中高檔度假酒店,但4年多來擴張速度和規模并不理想,僅開設了兩家門店,分別位于麗江和上海。據環球旅訊了解,漫心在麗江的度假酒店似乎已經退出市場,目前僅剩上海一家。其實在麗江等目的地,由各種不同層次的度假別墅、國際連鎖品牌、本土星級酒店、客棧、民宿等構成的度假酒店市場已然一片紅海,與其繼續深陷競爭泥潭,不如早日抽身轉型。而且可以預見的是,轉型后的漫心,在擴張速度上將有明顯質的飛躍。
“目前在建和簽約的有15家,明年新增50家,后年新增80~100家門店。”曹娟表示,漫心的擴張節奏是用三年時間開設200~250家門店。在門店選址上,除一線城市核心地段以外,也會布局二線城市一類地段、三線城市核心地段。
她也介紹稱,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的擴張策略,并不是盲目拍板決定的。其實也是借鑒了華住體系內的各項數據分析、運營團隊決策、其他品牌成功案例來共同得出的決策。她也表示,目前漫心保持在40%為直營店,60%加盟店的比例,但這在未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漫心會具體根據物業、合作方來決定,而不是固守特定的比例構成。
關于市場競爭,曹娟認為中端酒店的市場空間和前景都較為樂觀。至少在迎合年輕用戶強調個性化、高性價比等的消費需求和觀念上,漫心是存在一定優勢的。
后記
瞄準年輕用戶群體的中端酒店,其實并不算少。如溫格姆的TRYP;希爾頓的中端品牌Tru、Canopy ;萬豪的AC Hotels和the Autograph Collection;喜達屋的雅樂軒(Aloft)酒店;雅高青年旅社品牌Jo&Joe;綠地推出的將要開張的新品牌Q酒店;華住收購的桔子水晶、鉑濤的潮漫酒店等等。而像諸如亞朵走文化路線的品牌,也不斷在營銷推廣、產品創新方面吸引著年輕用戶的目光。
有業內人士向環球旅訊舉例稱,桔子水晶這類城市設計型輕奢酒店,其實走的就是年輕人喜歡的有個性的路線。為了迎合年輕用戶,凸顯設計中的“潮”、“浪漫”等元素,達到每家店都風格迥異的效果,桔子水晶內部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專業設計隊伍,這在酒店管理公司里算得上獨具規模了。由此可見,漫心要在設計風格上做出差異化,還存在一定的挑戰。
其實設計風格之外,酒店品牌要想真正獲得年輕用戶群體的青睞,歸根結底還是得真正找到他們的需求痛點,在此基礎上不斷打磨和完善自身產品。而在采訪中可以感受到,漫心團隊確實十分“接地氣”,無論是團隊整體與用戶的接觸與溝通,還是單獨設立崗位邀請用戶來體驗,都是不錯的方式。漫心在產品、服務、設計等方面細節上的努力也同樣值得肯定。
業內人士也表示,酒店一旦要實現規模化發展,實際比的是管理成本的高效率和成本節約,必然需要標準化和統一管理,然而這其實是與年輕人的個性張揚相悖。雖然漫心背靠華住集團化的資源支持,自身也有著高速擴張的發展計劃,但如何確保規模高速增長下,依然能緊貼用戶需求,是漫心贏得年輕群體品牌忠誠度的關鍵所在。
目前來看,漫心僅僅依靠目前投入運營的一家酒店,似乎還無法驗證其品牌優勢。在采訪中曹娟也坦言,漫心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其實還有待發掘,因為目前仍然只有一家已投入運營的門店。在今年年底,漫心第一批十余家門店全部開業后,漫心依然會繼續收集梳理用戶反饋,來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產品,品牌調性與競爭力才能初步顯現。
由此可見,漫心品牌的成功與否,或許也只能在其實現3年擴張200~250家門店的進程中,才能一窺究竟。
通財經APP獲悉,2021年11月24日,華住集團有限公司(HTHT.US)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第三季度財務業績。
2021年第三季度,華住集團酒店營業額同比增長15.4%,收入同比增長11.6%,在營酒店數量達7,466家,客房數突破70萬間,達722,983間。
2021年三季度華住集團經調整的EBITDA(非公認會計準則)為人民幣3.85億元,同比實現了109.24%的增長。
保持發展韌性,關注“精益”增長
7月下旬以來,德爾塔變種病毒從南京擴散至國內多個省市,導致相關政府部門實施新一輪出行限制政策,對整個酒店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今年9月初,伴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華住中國9月份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持續反彈,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約92%,保持一貫的發展韌性。
DH方面,受惠于疫苗的普及以及出行限制政策的逐步放寬,DH的業務于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復蘇。第三季度,在休閑旅游業務的帶動下,DH的業績持續反彈。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DH方面所有在營酒店的入住率為48.6%,同比增長10.7%;RevPAR同比增加35.9%。
華住集團首席執行官金輝表示:“在疫情背景下,華住調整了自身戰略,更加關注‘精益增長’。除了酒店規模,我們現在更加重視顧客滿意度及加盟商的盈利能力。”依托數字化技術的賦能,華住可以為加盟商提供精準找店、品牌適配等服務,全流程提升加盟商的經營效率。此外,在2021年第三季度,華住會會員數量也穩健增長至1.89億。強大的會員體系為集團旗下酒店提供了穩定的送客能力。
目前,華住旗下共有29個酒店及公寓品牌,覆蓋從經濟型到奢華多個區間。多元的產品矩陣不僅幫助華住鎖定更多的目標消費人群,提高市場份額,也為潛在客群提供更多選擇。
酒店網絡穩步拓展,中高端市場初見成效
2021年第三季度,華住集團在營酒店數達7,466家,客房數首度突破70萬間,達722,983間。華住中國方面,三季度新開酒店481家。截至9月30日,華住中國在營酒店7,345家,客房數達698,668間。
值得關注的是,華住的酒店網絡也在健康增長中。2021年三季度,華住中國共有2,788家管道酒店,彰顯了華住一以貫之的戰略定力。其中,中端及以上占比達50.7%,足見華住集團布局中高端市場的決心。
目前,華住在中高端酒店市場布局有桔子水晶、漫心、花間堂、禧玥等多個品牌。2021年,施柏閣、宋品等高端酒店品牌也已正式投入運營。多元的品牌矩陣為華住集團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近期,華住集團在高端酒店市場動作頻頻。7月,與保時捷聯手,在奢華型生活方式領域推出創新酒店品牌——施柏閣保時捷設計酒店;9月,華住旗下高端品牌花間堂發布全新子品牌——花間系列,聚焦度假市場中親子、寵物、研學、康養等不同細分群體的個性化需求;10月,通過合資公司永樂華住成功簽約22家高檔酒店。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嚴格把關門店質量
面對疫情的沖擊,華住集團踐行自身企業社會責任。9月1日起,華住集團推出加盟商關愛政策,通過“月管理費減半收取”、延期收款等舉措,幫助中高風險地區的加盟商“減負”。
2021年,華住持續深化合格門店打造,升級了“安心360”,從“防疫安全”和“住客體驗”兩個住客最為關心的方面入手,采用平臺線上大數據管理及線下質檢復合的方式,嚴格把關門店質量。近期,華住首創行業合格洗滌商標準,為住客提供100%的布草干凈承諾。未來,酒店的質量及服務將會成為華住未來精益增長戰略的重要一環,華住“安心360”將會持續進行優化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入住體驗。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
京報快訊(記者王真真)華住5億條信息泄露案有了最新進展,犯罪嫌疑人已控制,交易未成。但至于信息如何泄露、泄露的原因以及已被泄露的數據是否真實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進一步回應和解釋。
在“華住5億條信息泄露案”發生后的第21天,9月17日,華住集團終于發布了關于案件調查進展的說明,華住集團在美國證券市場發布的信息顯示:目前案件已告破,在暗網上試圖兜售數據的犯罪嫌疑人已經警方抓獲,交易未果。
華住在聲明中還指出,在暗網交易信息曝光并且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后,犯罪嫌疑人曾利用這波輿論聲浪,對華住進行過敲詐勒索,但最被華住拒絕。
據悉,此案目前公安機關尚在進一步的偵辦中。
至于備受關注的“關于犯罪嫌疑人在暗網上的宣稱是否真實,是否存在數據泄露等”問題,華住在聲明中表示,這些問題都需要等到案件偵辦結束后才能正式公布。
華住的“黑色星期二”
華住的事件進展聲明再一次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了8月28日那一天。
8月28日,星期二,上午6點,有網友爆料稱,在暗網中文論壇(暗網中文論壇可以理解為網上黑市商城,但匿名性很高,且無法直接訪問)中有網帖聲稱售賣華住酒店集團客戶數據。
在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黑客在暗網中文論壇中以8個比特幣或520門羅幣(約37萬元人民幣)的標價出售華住旗下所有酒店的數據,共有140G億約5億條數據信息。
發帖者聲稱,這批數據涉及華住集團旗下的漢庭、美爵、禧玥、漫心、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怡萊、海友等酒店,數據截止到2018年8月14日。
此次被兜售的酒店數據共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華住官網注冊資料,包括用戶的姓名、手機號、郵箱、身份證號、登錄密碼等,數據規模共53GB,大約有1.23億條記錄。
第二部分是酒店入住登記身份信息,包括住客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生日、內部ID號,共22.3GB,約1.3億人身份信息。
第三部分是酒店開房記錄,包括內部ID號,同房間關聯號、姓名、卡號、手機號、郵箱、入住時間、離開時間、酒店ID號、房間號、消費金額等,共66.2GB,約2.4億條記錄。
5億余條包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密碼、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的數據泄露,有安全專家表示,如果泄露的全部信息為真,這將很有可能是近5年內國內最大最嚴重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
隨后華住集團的聲明顯示:公司在第一時間報警,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此外,公司也迅速開展了內部調查,還聘請了專業技術公司對網上兜售的“相關個人信息”是否來源于華住集團進行核實。
雖然華住在事發后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華住股價依然沒有抗住用戶泄露的惡劣事件對其造成的影響。8月27日周一收盤,華住酒店報35.53美元,8月28日美股盤前暴跌6%,報33.4美元。截至9月18日,華住酒店最新股價報27.07美元。
泄露的用戶數據真實性?
華住集團在9月17日的事件進展中,對于是否存在數據泄露、泄露數據的真實性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但在事件發生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各方媒體通過相關的信息安全行家對兜售數據原帖附件中提供的測試數據進行驗證,均認為數據的真實性非常高。
第三方安全平臺紫豹科技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驗證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所有信息通過哈希加密存儲,且測試數據都清晰無碼。
在暗網中文論壇的兜售原貼中,兜售者為了讓感興趣的買家驗證數據真假,提供了三部分數據每部分各10000條數據供下載驗證,這三萬條數據無需權限即可下載。
目前網絡上流傳的泄露數據也均來源于此。
據稱,測試數據絕大部分是新泄露的數據,不是歷史泄露數據被二次轉賣。
用戶數據為何泄露?
在8月29日用戶泄露數據曝光后,華住酒店集團發表聲明稱已迅速展開內部調查,但在9月17日的事件調查進度說明中,對于數據泄露原因卻只字不提。
紫豹科技曾表示,華住用戶數據泄露疑似與其在Github的項目敏感信息被黑有關,但需要華住通過日志審計的方式進行核實,推斷依據是一個Github ID為DENGXIANGLONG001的程序員,曾在Github上傳過一個名為CMS的項目,項目的配置文件代碼里包含了華住敏感的服務器及數據庫信息。
Github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軟件項目的托管平臺,程序員可以在上面快速進行代碼分支,也有人講Github成為代碼玩家的社交網絡。紫豹科技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透露,該數據庫連接方式在事發前20天上傳至Github,而賣家的售賣信息中顯示其數據庫數據是在8月14日脫褲。
但華住方面對此說法卻予以否認,并稱將對這種造謠行為將采取法律手段。
在暗網上售賣數據的帖子中,售賣者曾提及:“如果權限不丟失,后續數據還可以免費發給已購買的大佬”,這難免不讓人懷疑是否有人蓄意上傳數據后再進行脫褲售賣。
在9月4日召開的2018ISC互聯網安全大會上,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談及數據泄露事件中曾表示,“我們研究過所有安全事件,最后歸根到底再天大的事件都是從攻擊一個很小的終端開始。”
周鴻祎認為酒店的用戶隱私泄露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企業 App 訪問后臺數據庫的接口存在安全漏洞,這個漏洞可能被別人利用;二是企業內網出現問題,黑客針對企業的某個員工或網管進行有針對的攻擊,在員工的個人電腦上做了手腳,再通過其電腦拿到服務器口令。
威脅獵人則表示,華住的用戶數據的具體流出方式現在還很難分析,因為方向太多,需要配合警方和華住才有可能找到泄露源頭。
酒店成用戶信息泄露重災區
5萬余條的用戶數據泄露仍在調查之中,但這并不是華住第一次卷入“泄露門”。2013年,華住旗下的漢庭等經濟型酒店便被曝過2000萬條開房記錄被泄露。
當時數據泄露的原因是消費者在連接酒店Wi-Fi上網提交用戶記錄進行網頁驗證時,其信息并沒有在酒店服務器上進行認證,而是在為酒店提供服務器實時儲存的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的服務器上,后因該公司系統漏洞被黑客攻擊,最終導致客戶信息被泄露。
不論是2013年的數據泄露,還是今年的此次大規模數據泄露,都讓華住的酒店信息安全技術實力受到了質疑。自2005年創辦成立,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并躋身成為全球酒店前20強,華住集團曾被一些業內行業人士認為已經是國內信息化做的最好的酒店之一。即便如此,用戶信息安全依然未能得到完全保障。
事實上,酒店早已經成為信息安全泄露的重災區。
2015年,某地市民的7天連鎖酒店賬戶,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莫名出現700多個訂房信息,積分變成負數。
2016年1月,凱悅集團在全球約50個國家的250家酒店涉及支付卡數據外泄,其中中國有22家凱悅集團旗下酒店被波及。泄露的信息包括住客支付卡姓名、卡號、到期日期和驗證碼。
2017年2月7日,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在美洲的12家酒店客戶信用卡信息遭到泄露。
2017年,凱悅酒店遭遇黑客攻擊,導致全球11個國家的41家凱悅酒店面臨數據泄露。
在美國威瑞森發布的《2017年的數據泄露調查報告》曾指出,在被調查的幾萬個安全事件中,內部威脅占25%,75%是外部攻擊導致。在外部攻擊中,51%是網絡攻擊涉及到有組織有計劃的犯罪集團。在數據泄露原因中,62%的數據泄露與黑客攻擊有關,81%的數據泄露涉及到撞庫(黑客通過收集互聯網已泄露的用戶和密碼信息,嘗試批量登陸其他網站后,得到系列可以登錄的用戶)或弱口令。
酒店重視網絡安全應成常態
華住用戶信息泄露事件讓酒店業界信息安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有資深酒店行業人士表示,雖然不少大型連鎖酒店都有組建技術團隊自行開發系統,但酒店的管理架構決定了其基本不會在技術上用太多時間,一般都會設有基礎的網絡運維崗位,但這對于觸網程度越來越深的酒店集團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一般而言,一家酒店涉及的成本中,除了必要的酒店硬件、人工和運營之外,市場營銷和技術方面的投入是占比較高的。尤其是技術方面的投入,從基礎搭建到后期維護都是極耗費用的一項投入,有媒體報道指出,但由于技術的巨大投入,很難直接體現,酒店往往會在更容易見效、提升酒店客房收入的營銷方面進行更大投資。
華住集團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華住酒店第二季度營業凈收入25.2億元,同比增長25.9%,凈利潤5.58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包含信息記住在內的的管理費用僅占7.1%,而一比例還并不完全用于信息技術開發。
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能力的完善與提升成為眾酒店今后著重加強的部分,且基于網絡技術變化更新的速度,這種重視也應成為酒店今后的工作常態。周鴻祎表示,對于信息安全問題,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須給予防范,做好日常的檢修和維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