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突然想起好多年都沒登錄過電腦版QQ和QQ空間了,思緒萬千,QQ它曾經見證了我們這代人的成長歷程,是我們青春最美好的回憶。
QQ空間既熟悉又陌生。那時候喜歡加異性QQ為好友,第一時間是去她的空間看看,看她的空間裝扮,看她的空間照片。以前不管發生什么事,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會在QQ空間里發表說說或心情。
也不知道現在QQ空間被00后玩成什么新花樣了。
沒事的時候就去別人空間逛一圈,“踩”下空間,去朋友的空間留言板留言,有些人為了刷留言會接連“踩”你好幾下。
以前開黃鉆是為了玩小游戲:QQ農場,搶車位,QQ空間裝扮等。
還有那代表Q齡的QQ等級,那時候夢想就是擁有一枚太陽。最早的QQ等級是以小時來計算的,那段時間,絕大部分QQ用戶都在掛QQ,后來騰訊公司將QQ等級變為以天為單位,現在氪金就可以等級加速了。
那時的我們還很幼稚,如今我們早已拋棄那幼稚的攀比,我們更在乎的事情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拼搏和家庭的穩定。
現在微信朋友圈不怎么發了,更別說QQ了,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不愿意袒露內心了。現在朋友QQ上溝通也很少,新認識的人基本上都加微信聊天。
無QQ,不青春。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在網絡上有多種渠道可以分享生活,既可以是簡單的圖文類分享,也可以拍攝短視頻或中視頻進行分享。而面對越來越多的信息分享渠道,許多人在網絡上分享生活的頻次反而降低了。
在以前,QQ空間是許多人的生活分享平臺,承載著許多人在學生時代里的青春記憶。QQ空間于2005年推出,比QQ要晚幾年,算是QQ的一款附屬產品。之所以被稱為“空間”,是因為QQ空間的玩法非常多樣,如說說、相冊、日志、留言板和各種個性掛件等,沒準你以前就在個人空間主頁上花費了不少心思,為的就是成為朋友里最獨特的仔。
對許多朋友來說,現在的QQ空間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我們早已更換網絡分享平臺,進入到其它信息分享的圈子里。我們以前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告別QQ空間,而現在,似乎也沒有充足的理由讓我們選擇再回去,現在的QQ空間變得更新潮也更陌生了,少了朋友們發的說說,卻多了不少廣告。
這里需要給沒用過QQ空間的朋友科普一下,這里指的“說說”是QQ空間的內容主體,我們以前說的“刷說說”和“發說說”代指的就是QQ空間的內容分享功能。說說其實就是在文字、表情和圖片的集合體(現在也可以視頻),類似于現在的發朋友圈和發微博,只不過QQ空間依托的是QQ聯系人的熟人圈子。
可能許多人發的上一條說說已停留在好幾年前,甚至早就將QQ空間關閉、并連同QQ一起徹底卸載了。小雷目前還時不時刷刷QQ空間,發現發說說的朋友越來越少,以前每天都能刷上十幾條朋友們發的新說說,而現在大多只有個位數,刷來刷去反倒是看以前的舊內容,所以,小雷現在刷QQ空間的習慣,由原來的每天刷變成了現在的“周刷”甚至“月刷”。
值得注意的是,朋友們發的說說少了,不代表刷空間的信息流少了,在QQ空間中出現了不少平臺廣告和非好友的短視頻內容。
經過小雷的實際體驗發現,無論是在QQ客戶端進入QQ空間,還是下載單獨的QQ空間APP都會出現廣告,里面的廣告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大致包括手機數碼、流量話費、教育考證、金融借貸等類型,還有一些騰訊系軟件的內容推薦。
只要不小心手滑點到廣告內容,點擊跳轉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直接進行內容展示、有的打開手機里對應的APP(或跳轉到軟件下載界面)、有的直接跳轉到微信小程序,在使用QQ空間時一定要注意,避免點到廣告后的各種繁瑣操作。除了各種廣告外,還有一類是非好友的短視頻內容,這類內容就像是說說一樣出現在好友動態列表里,顯示有點贊、評論和轉發數,內容上方還標注著“好友熱播”字樣,吸引你去點擊查看。
小雷觀察到,QQ空間里的廣告出現頻率是有一定規律的,每間隔10條左右的說說大概就會出現1條廣告或非好友短視頻,其中有新說說的地方,出現廣告的頻率會更高,相反,舊內容出現廣告的概率會低很多(甚至沒有)。廣告出現的類型可能也與用戶的購物傾向有關,小雷最近在購物軟件里查看了電腦和手機,結果QQ空間的廣告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內容。當然,以上結論可能并不準確,或許有一定概率問題,不只是QQ空間,許多APP內都會有廣告出現,這是廠商們的盈利點之一。
很多人可能不再需要QQ空間,轉而使用其它應用,但QQ空間在特定人群中依然很受歡迎。根據騰訊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QQ空間月活賬戶數為5.48億、智能終端月活賬戶數為5.43億,即使現在QQ空間的月活量再怎么下滑,也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流量入口,能吸引許多廣告主的內容投放。
QQ空間曾經是許多人分享喜怒哀樂的平臺,隨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后,我們要么降低自己在網絡上分享生活的訴求,愉快地在信息的海洋里潛水,要么拋棄QQ空間選擇使用其它平臺,也正是信息分享方式的變遷,迎來了各種細分領域的內容平臺。
QQ空間伴隨著QQ的發展而發展的,它的功能再豐富再有趣,歸根到底還是需要QQ做支撐。使用了QQ,有足夠的好友形成了自己的聯系人圈子,才能讓我們有動力去更新說說、去開通黃鉆裝扮空間。微信的崛起和QQ的式微,直接影響到QQ空間的發展,更多信息分享平臺的出現,也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
與QQ空間這樣的熟人內容分享圈子類似,許多人在朋友圈中慢慢“消失”了,網絡上掀起了許多有關的討論,具體的原因我們很難用幾句話來完整概括,有的答案是太忙沒時間、微商和轉發內容太多看了沒意義,或大家都不發自己也沒有發的動力等。就是瞅準了市場需求,陌生人社交和興趣社區開始崛起。
在這類平臺上我們不需要有太多壓力,如探探、陌陌、Soul等陌生人社交平臺,興趣社區就更多了,如貼吧、虎撲、豆瓣、知乎和小紅書等,這些平臺反倒成了許多人茶余飯后的主要網絡場地。短視頻的迅速崛起也吸走了大量流量,越來越多人嘗試在新平臺上創作和分享。
根據易觀分析發布的2020年11月移動APP TOP100榜單顯示,抖音以超6億的月活量排名第七,小紅書月活破億位列榜單第26位。每一個APP都想爭取更多的月活量和更高的每日打開頻率,在我們每個人每天有限的時間中,占據更高的使用比例,無形中減少了我們使用其它APP的時間。
綜合來看,QQ帶動了QQ空間的發展,兩者存在深度的綁定關系,微信的崛起和其它平臺的出現,分走了QQ空間的流量,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也是用戶們的選擇。
廣告是軟件廠商們的主要盈利渠道之一,主流軟件或多或少都會有廣告的存在,而廣告絕對不是導致我們離開QQ空間的根源,個人成長、社交應用的切換和其它新興平臺的出現才是主因。廣告反倒是那個最不起眼的因素,也成了許多人不再用QQ空間的“合理”借口。
展望未來,以后可能還會出現更細分領域的興趣平臺,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得益于騰訊完整的社交、內容和游戲體系,對QQ和QQ空間來說,許多用戶的成長與離開,也伴隨著一批新用戶的到來,可以想象的是,未來的QQ及QQ空間會更專注于年輕人的社交分享,與市場上同類型應用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人的地方就需要溝通,于是便有了即時通訊軟件。從以前的QQ到如今的微信,不同時代的產品自然有不同時代的特征。根據騰訊最新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到12.128億,但QQ卻跌至微信一半的水平,為啥人們都不用QQ了呢?
QQ月活用戶跌至微信一半
具體來看,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帳戶數達到12.128億,同比增長5.4%。要知道這對于一個早在2011年便正式推出,如今已經運營了近十年的,幾乎可以說是人人都會用的App而言,還能保持5%以上的增長,不得不說中國市場的內生力足夠強大。
與微信蓬勃發展形成對比的,是早已成為昨日黃花的QQ。據騰訊財報顯示,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174億,同比再次減少5.5%,達到了今年來的歷史新低。微信同比增長5%,QQ同比降低5%,如此巧合真相只有一個,或許QQ用戶逐漸變成了微信用戶。
其實這么說有一定依據,因為人們普遍認知小孩子們更喜歡用QQ。雖然目前沒有明顯的數據支撐這樣一個觀點,但是觀察身邊的情況貌似確實如此。微信同比增長5%,QQ同比降低5%,這仿佛在告訴我們年輕人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社會,從而不得已用上了微信。
那么對已你而言,你又是為何不用QQ,改用微信了呢?
你當初的QQ頭像是?
筆者靠墻想了想他們兩者之間的差異,作為通訊軟件QQ和微信最根本的差異在于是否實時在線。QQ是基于PC互聯網的產物,你不知道需要溝通的對方是否在電腦前,是否在正在使用QQ,除非他的QQ頭像是點亮的狀態,意味著此時此刻他是在線的。
所以人們如今仍習慣性的問一句“在么?”或許就是從QQ時代留下的習慣,因為后來QQ推出了隱身的功能,這樣用戶可以裝作自己離線。所以您看到了么,在QQ這個社交軟件上,對否在線或離線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而這個差異就是和微信最大的區別。
而到了微信時代,人們都時時刻刻跟手機綁定在一起的,而且移動互聯網按流量并非時長的收費機制也讓人們保持實時在線。盡管人們在開始交流之前仍會象征性的問一句“在么?”但其實彼此雙方都知道,你在拿著手機,你在看,甚至“你正在輸入……”。
QQ20周年官方重繪經典頭像人物
所以有了微信以后,永遠在線的實時溝通會變得非常高效,但也讓人們變得無處躲藏。或許你會找借口靜音了,沒電了,但是人家也會@你,甚至選擇“拍一拍”你。除非你把對方徹底刪除拉黑,不然你的對方的頭像上始終飄忽著一個數字時時刻刻提醒著你。
或許對于現代人來講,QQ帶給我們的是回憶,而微信帶給我們的卻是逃離。曾經一群人一聊就是一天的QQ群,曾經玩不膩的QQ農場,曾經舍不得吃早餐也要充的鉆,曾經讓很多人樂此不彼的QQ裝扮,還有那個早已落滿了灰塵的QQ空間……
這些都是一代人再也回不去的青春,而此時此刻微信響起,小編我又不得不去面對逃不掉的現實了。看看早已塵封多年的同學群,我仿佛突然頓悟,QQ是為了聊天,而微信是為了生活。那么屏幕前的你,又是因為什么不用QQ了,能否說出你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