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電腦存在C盤、D盤、E盤和F盤,于是突發聯想:為什么電腦當中都是以C盤開始命名呢?A、B盤到底去哪了?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老毛桃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問題吧!
在計算機剛誕生時,A盤和B盤真真實實存在過,它們分別被稱為3.5英寸軟盤(A盤)和5.25英寸軟盤(B盤)。
具體來說,A盤占據了第一個軟盤驅動器的位置,主要是為了存儲操作系統文件。為了滿足數據拷貝的需求,第二個軟驅,B盤應運而生。關于B盤,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容量,大致分為1.2M,360K以及180K,但基本隨便保存幾個文檔就滿了。
因此,隨著計算機逐漸地發展,這兩個軟驅已經沒有意義了,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硬盤不知不覺中早已完全取代了它們。當然,以目前電腦使用的容量需求來看,A盤和B盤那丁點可憐的容量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了,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隨著現在的硬盤越來越大,為了提高效率和更好地管理,人們將其分為C、D、E盤,但這僅僅是分區而已,本質上還是一個盤。再后來又有了更多的外接存儲設備,比如U盤、移動硬盤等等,才有了各種各樣的盤符。
所以,C、D、E、F代表著硬盤,而A、B則代表軟盤。雖說軟驅時代早已過去了,但如果你安裝了軟盤驅動器,系統中的圖標仍然會顯示A盤或B盤。
看到這里,大家都知道電腦為什么是從C盤開始了嗎?
文內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本文僅在首發,請勿搬運。
在不久前,選擇一款輕薄筆記本電腦時,14英寸的選項似乎占據了主導地位,而15.6英寸的選擇相對稀缺。然而,時至2022年,筆記本電腦市場卻突然涌現出了一大批16英寸版本,如聯想小新Pro和華為Matebook系列,它們的在線銷售表現甚至與14英寸款式不相上下。那么,為什么16英寸筆記本電腦開始變得如此受歡迎呢?
一開始,我們需要理解筆記本電腦的核心屬性是可移動的高性能計算機,不論是輕薄本還是游戲本,便攜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特別是對于那些每天需要攜帶電腦上班的上班族來說,他們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簡而言之就是:電腦的尺寸得足夠小巧,便于放入背包,而且不至于讓人感到沉重,性能相對來說次要些。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14英寸筆記本電腦一直是輕薄本的主流選擇。
然而,消費者并不是不喜歡大屏幕,畢竟誰不喜歡更大的顯示屏呢?問題在于,他們不愿意接受與“14英寸”相比更大的機身尺寸,因為這會增加日常通勤的不便。然而,隨著筆記本電腦逐漸采用窄邊框屏幕設計,本來是14英寸的機身現在已經可以容納下16英寸的顯示屏。
舉個例子,以聯想的產品為例,2015年款的14英寸聯想小新V3000的規格為34924524.8mm,重量為2.1KG。而2022年款的16英寸聯想小新Pro16的規格為356.825116.9mm,重量則只有1.93KG。仔細對比這些數據,你會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在經過7年的技術進步后,電腦制造商已經成功將16英寸筆記本電腦打造成了與14英寸相近的體積。
為了實現16英寸的大屏幕,電腦制造商通常采用一些巧妙的設計,比如將屏幕比例從16:9調整為16:10,這樣就能夠在不增加機身寬度的情況下,通過縮小下巴部分,將15.6英寸的屏幕升級至16英寸。正因如此,16:10的屏幕比例被譽為“黃金比例”。然而,這種設計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筆記本電腦的機身變得更小巧,從而增加了內部組件的堆疊難度。如果繼續保持14英寸的機身,主板、電池、散熱系統、揚聲器、麥克風以及鍵盤等所有元件都必須進一步精簡,這可能并不符合消費者的期望。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調查報告,中國的個人電腦市場正逐漸向大屏幕化發展,而13英寸以下的機型銷量逐漸下滑,相反,16英寸及以上的機型銷量則在不斷增長。根據IDC的預測,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16英寸及以上筆記本電腦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6.3%。
綜上所述,為什么16英寸筆記本電腦開始流行呢?首先,它們在機身尺寸和重量上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提供了更大的屏幕,滿足了用戶對于更大視野的需求;其次,16英寸的市場潛力仍然未被充分開發,對于電腦制造商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增長領域。
在你看來,這個趨勢如何?歡迎分享你的想法。感謝閱讀,也歡迎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