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改屏幕分辨率
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 顯示器」,可以更改顯示器的分辨率。對于大屏幕的 Mac 電腦,由于文字比較小,一般需要適當地調低分辨率來放大文字。
將分辨率切換到「縮放」,這里提供了 5 種分辨率,中間的選項是默認的分辨率,左側「較大文字」對應較小的分辨率,右側「更多空間」對應更大的分辨率,因而文字更小。
為了放大電腦的文字,你可以選擇默認選項左側的兩檔分辨率,分別是 2048*1152 和 1600*900。
之前我以為分辨率就只有這五檔可供選擇,看了網上的內容,才知道其他分辨率選項被隱藏起來了。
按住 Option,點擊「縮放」,就可以查看被隱藏的分辨率選項,最低分辨率為 1280*720,如果你再勾選下方的「顯示低分辨率模式」,就會看到,同一種分辨率還會分成兩類,一類是正常分辨率,另一類是低分辨率。
切換到低分辨率模式下,屏幕會看起來比較模糊,因此不建議使用。
復制 VS 剪切
直接拖拽移動是剪切。
按住 Option 鍵拖拽是復制。
當你拖拽一個文件,文件右下角出現一個綠色的加號時,代表復制操作。
調整桌面圖標大小
在處于桌面的狀態下,點擊「顯示」選項卡,選擇「查看顯示選項」。
在打開的窗口中,就可以看到調整桌面圖標大小的選項,你可以根據電腦屏幕大小選擇合適的圖標大小。
此外,勾選下方的「顯示項目簡介」,可以讓你在不打開文件夾或不展開疊放文件的情況下,了解文件夾中或疊放文件包含的文件數量。
桌面的「查看顯示選項」與文件夾內部的「查看顯示選項」設置是不共享的。
如果你想讓文件夾內的圖片或視頻在名稱下方顯示分辨率信息,需要按照前面類似的操作,點擊狀態欄的「顯示 >> 查看顯示選項」,勾選「顯示項目簡介」。
顯示文件夾路徑
macOS 不像 Windows 系統,打開文件默認會在左上角顯示文件夾路徑,這對剛用 Mac 的人來說不是很習慣。
在打開文件夾的狀態下,點擊狀態欄的「顯示 >> 顯示路徑欄」,快捷鍵為 Option + Command + P,文件夾底部就會顯示當前文件所在的路徑。
雙擊路徑中的某個文件夾名稱,就會跳轉到相應的文件夾中。
快捷鍵
Command + Del:快速刪除
Command + 空格:打開聚焦搜索
Command + Shift + G:前往文件夾,輸入路徑即可到達特定的文件夾
管理開機啟動項
為了讓電腦開機后迅速進入最適合工作的狀態,我們有時會將一些軟件設置為「開機啟動」。
如果你想查看所有設置為開機啟動的軟件,可以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 用戶與群組」,切換到「登錄項」頁面,就可以查看所有開機啟動項。
點擊下方的 + 或 - 按鈕,可以添加或刪除不必要的開機啟動項。
此外,切換到「密碼」頁面,將鼠標移動到用戶名左側的頭像上,會出現「編輯」的按鈕,點擊可以修改開機頁面顯示的用戶頭像。
這個用戶頭像與 Apple ID 的頭像是不同的,修改這個頭像并不會影響 Apple ID 的頭像。
改變狀態欄圖標的位置
改變狀態欄圖標的位置:按住 Command 鍵,使用鼠標拖動改變圖標的位置
聚焦搜索
查看路徑:在聚焦搜索返回的結果中,選擇任意一項,按住 Commad 鍵,可以查看文件所在的文件夾或應用安裝的路徑
打開文件所在的位置:在搜索返回的結果中,按住 Command 鍵雙擊文件,可以打開文件所在的位置
神奇的Option鍵
查看更多信息:按住 Option 鍵點擊任務欄的圖標,可以查看更多信息,例如點擊 Wifi 圖標,可以查看 Wifi 的更多信息,例如 IP 地址、BSSID 等信息。
點擊音量圖標,面板會增加「輸入」的控制項,在連接藍牙耳機的情況下,你可以將輸入設備由電腦的「麥克風」切換為「藍牙耳機」。
關閉一個軟件的多個窗口:按住 Option 鍵,點擊窗口左上角的關閉按鈕,可以同時關閉一個軟件的多個窗口。
觸發角
觸發角是 Mac 屏保附帶的功能,通過為屏幕四個角落設置不同的觸發操作,當你將鼠標移動到屏幕角落時,它會執行相應的命令,例如讓電腦快速進入屏保程序。
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 桌面與屏幕保護程序」,切換到「屏幕保護程序」頁面,點擊右下角的「觸發角」。
打開的窗口會有四個下拉框,分別對應屏幕的四個角落,你可以從下拉框中選擇不同的觸發操作。
如下圖,我將屏幕右上角的觸發操作設置為「啟動屏幕保護程序」,當我將鼠標移動到右上角時,電腦就會運行屏保程序。
如果你覺得單純通過鼠標移動到屏幕角落觸發命令容易導致誤操作的話,可以在選擇觸發命令時,同時按住 Option 或 Command 鍵,為觸發操作添加一個額外的按鍵,減少誤操作的情況。
如下圖,我在設置觸發操作時按下了 Option,如此一來,當我將鼠標移動到屏幕右上角,且按下鍵盤的 Option 鍵時,電腦才會進入屏保程序。
自帶輸入法輸入不會讀的字
在 Windows 上,當你想輸入你不知道拼音的「犇」字時,可在中文拼音的狀態下,使用 u + niu + niu + niu 的拆字法,來達到間接輸入「犇」的目的。
而在 macOS 上,你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操作來輸入「犇」字:先輸入 niu + niu + niu,接著按 Shift + 空格鍵,自帶的輸入法就會彈出唯一的備選字「犇」。
如此一來,使用蘋果自帶的輸入法輸入一些可以拆解的字,是不是變得 So easy 了呢?
以上,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 Mac 使用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macOS升級到High Sierra后,很多軟件重新安裝時,出現無法確認開發者身份,但在"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通用"---"允許從以下位置下載的App"中無法找到"任何來源"。這是因為Apple把用戶隱私提升了一個高度,增加了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了軟件應用成本!Copy right還是挺貴的!
想要"允許從以下位置下載的App"增加"任何來源",還要打開"終端"
然后在終端中輸入[sudo spctl --master-disable]并回車,之后再輸入電腦密碼,在終端中輸入密碼是不顯示的,輸入就行
之后,再打開"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看看
"任何來源"選項便可以選擇了。
另外,還有一些情況明明之前下載的軟件是可以安裝并正常使用的,但更新完系統之后便不能正常使用,顯示"XX已損壞,打不開。您應該將它移到廢紙簍。"
先"取消",之后打開"安全性與隱私",再"已阻止打開"Paste",因為來自身份不明的開發者"后面選擇"仍要打開",軟件便可正常工作
Apple一直將隱私當做產品的賣點之一,這也它一直堅持做封閉生態的理由之一。但在使用過程中,確實是給"試用版"用戶帶來了很大麻煩。但相對于10年前,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付費用戶。還是希望軟件開發商將價格定得更親民一些,畢竟目前的商業環境對腦力工作者不太友好,買一套正版軟件可能要花費幾個月的收入。
情包已經成為社交中傳遞情緒的重要橋梁,一句話如果不配個表情包很容易就被屏幕那頭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意思,因此每個人的微信上存了大量的表情包,更有甚者,給自己的聊天窗口發了數千個表情包,只因微信表情包的儲存上限是 300 個。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嗎?當然有,就是手機或軟件自帶的表情,比如最常見的 emoji 表情。手機上只要點擊表情庫就可以選擇表情了,那么 Mac 上又該如何輸入呢? 第一種方法,記住表情的名字直接打出來,比如「」。
第二種方法,調出 emoji 表情頁選擇,快捷鍵是「? + ? + ?」(control + command + space),上面三個功能鍵的符號也是在這里選擇的。
第三種方法,點擊 MenuBar 的輸入法圖標,點擊「顯示表情與符號」。
最后,還有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那就是從功能機時代一直存在的顏文字。那么,Mac 上又該如何快速輸入呢?首先確保你的輸入法處在中文輸入模式下,接著按 shift + 6,就能在這里面找到 369 個顏文字(數得我累死了(>﹏
以上就是 Mac 上快速輸入表情和顏文字的方式,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