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2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會,我小學三年級,還不太懂電腦,家里人看到某TV購物頻道成天鋪天蓋地的筆記本廣告,那廣告老厲害了,號稱輕薄機身,超長待機,免費上網,全固態硬盤,超快速度,永不中毒.......
各種優點集于一身的超級上網本,架不住"低價"誘惑,按照電視上的訂購電話花了999RMB買了一臺,當時還感覺占了很大一個便宜,畢竟那時一臺這樣超級的筆記本電腦將近上萬元了。
一周后,電腦到貨,拆開包裝一看,簡直慘不忍睹,塑料機身,毫無質感,超差的鍵鼠,充電器還裂開了口子,湊合502粘好,插上電開機,便一直等待,差不多一分鐘左右,進入桌面,想著還需要些軟件,便嘗試著用U盤從家里的電腦上拷貝過來,但實際一運行,就傻眼了。所有的Windows程序都用不了,還無法上網,連基本的MP4,MP3都無法使用,簡直就是999RMB買回來一個大號劣質玩具,再找之前的電話,早已是空號難以維權。
后來這臺垃圾電腦便被扔到柜子里吃灰了,直到今天被無意中發現,拿出來打掃了一下衛生,充電,開機,就有了下面的圖片
開機竟然是Windows CE系統
和Windows XP一樣的桌面背景
系統屬性和處理器型號及內存大小
新建文檔還是沒問題的
大小做個對比
接口還有中文標識
機器目前可以運行,但RTC時鐘異常,明天準備開拆,為大家揭露這臺騙人筆記本的廬山真面目,并嘗試提取機內ROM,大家可以一起研究。
PS:上述圖片原創實拍,WindowsCE及機內軟件版權歸屬原軟件商,機器內的ROM已經提取,另外還有我之前做過的兩版X86下WinCE固件和部分收集的軟件(已經做成VHD格式,可使用虛擬機在電腦上啟動,比模擬器快)
接下來上拆機圖,先來張全家福
拆開D面所有螺絲,分離機殼
注意主板上有一個螺絲,拆掉他,并斷開IO板到主板的FC排線和屏幕接口,拆卸屏軸處4個螺絲,用電烙鐵解焊WiFi天線,主板及屏幕如下圖
主板正反面如下圖,看起來做工類似唱戲機、假冒MP4這類的產品,一點都沒有電腦到樣子
主板上的芯片如下圖:ANYKA AK7802PQ21605,文后附電路圖下載
附屬電路器件/模塊
一些外殼和塑料件,塑料感滿滿,而且材料很差,已經脆了
把屏幕拆開了,LCD是LED背光的,分辨率800*480,本身接口60線FC排線,有一個轉接板,這個機子很奇葩,開機鍵安在屏幕轉接卡上面,大家有知道如何改裝這個屏幕的歡迎交流討論!
接口固定及電極加焊,晶振加焊,準備和回去了,下面放一些軟件界面的圖
機器內存十分的小,wifi由于不支持新的協議,連不上熱點,U盤速度很差,最大支持4GB的2.0U盤,總之就是超差的配置+基本上毫無價值的功能,就是一個能開機的玩具電腦,用LAN可以連上網,但打開網頁一個還好,兩個超卡,三個及以上直接就死機了。
U盤復制文件超級慢,120MB的東西拷貝了整整10分鐘,期間卡卡的。
機器的CPU沒有視頻硬解,vcd或者MP4基本上沒戲了,碼率稍微一高直接卡死黑屏,簡直連山寨的播放器都不如。此外USB口是基于CH374實現的,無法支持外置WiFi網卡或GPS單元,就是當個導航儀都不行,太坑人了。
由于機器性能基本為零,但基本上全新,故準備拆機內零部件移作他用,目前考慮出了以下玩法:
64MB內存顆粒用于升級路由器以支持openwrt;
2GB的NAND顆粒可以造個U盤,裝些小文件還是可以的;
電池拆解開,有兩枚電芯,可以用在DIY小玩意,或者改造垃圾鉛酸電池的臺燈/手電筒/電蚊拍等小電器;
USB口、USB芯片、網口、網變、SD口拆下來,用于科創項目上控制板配件;
觸控板改裝成標準PS2口,可以插在電腦上使;
屏幕如果可行的話改造一下給樹莓派或者機器人主控板(我自己做的,支持VGA+HDMI輸出)用;
其他小零件做料板,修東西用;
剩余部分當垃圾扔掉。有其他改造想法,歡迎大家交流,喵喵喵^^
謝謝觀看!
關注數碼之家網瀏覽更多精彩資訊、拆機圖文DIY
技術交流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beluga98
本文來源:數碼之家
源:朝陽少俠
21世紀的前20年,美國把新自由主義玩到登峰造極,國運卻經歷了泰極而否的“過山車”,國內經濟社會上演了相互關聯的四大變遷。
變遷之一:
市場壟斷加深
蘇東劇變使美國打消了最后一絲顧慮,自詡“歷史的終結”,放任新自由主義野蠻生長。美國經濟再次走上集中壟斷的老路,應驗了100余年前列寧的論斷:“資本主義最典型的特點之一……就是生產集中于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
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研究機構2019年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年來美國超四分之三的行業呈集中趨勢,各行業前4大公司占全行業營收比重平均從24%上升到33%。目前,全美4家最大銀行持有全部銀行總資產的一半。
在互聯網領域,臉書、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5大高科技巨頭壟斷全美全部電子地圖、99%的手機操作系統、94%的手機搜索服務、81%的電腦搜索服務、60%的網上購物。
在媒體領域,90%的傳統媒體被6大媒體集團掌控,社交平臺等新媒體底層技術服務被極少數公司控制。
此外,航運、制藥、零售甚至啤酒等消費行業同樣高度集中,新自由主義還在一路狂飆。
變遷之二:
貧富分化加劇
20世紀被公認為“美國世紀”,宣揚努力打拼就能改變命運的“美國夢”更是盛極一時。然而,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卻在70年代這一分水嶺之后急劇惡化。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帕特南2020年著作《上揚》中的數據,1974年到2014年的40年間,扣除通脹因素,美國最頂層5%和1%的家庭收入飆升75053和929108美元,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只增長5232美元,而最底層10%的家庭實際收入不僅沒有增長,反而下降320美元。
盡管美國在過去20年GDP增長近2倍,但紅利主要落入少數人口袋。從2001年到2021年,頂層1%富裕家庭的財富由11.2萬億美元倍增至41.5萬億美元,底部50%家庭占有財富僅由1.34萬億美元增長到2.62萬億美元。
新冠疫情發生后,美國經濟陷入74年來最嚴重衰退,美國億萬級富豪財富卻逆天暴增40%,徒留底層民眾慘遭大規模失業沖擊,1100多萬人付不起房租,300多萬人被逐出住所。美國社會貧富分化重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前水平。
變遷之三:
種族矛盾惡化
美國于殖民時代建國,生來是移民國家,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占主導地位的白人同其他有色群體特別是黑人之間的矛盾。南北戰爭、民權運動等一度讓黑人群體看到希望,但黑人的境況卻始終沒有得到質的變化。
2008年奧巴馬成為首位黑人美國總統后,黑人群體先是狂歡慶祝,后又重歸冷靜,逐步認清美國的系統性種族歧視絕非選出一個黑人總統就能改變。
如今,美國黑人運動進入新階段,拋棄了融入白人精英的幻想,轉向爭取更具體的經濟社會權利、強調黑人社群獨立性。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后“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動席卷全美,堪稱馬丁?路德?金遇刺以來地域最廣、強度最大的黑人政治運動。
黑人運動高漲之際,白人群體卻步入人口結構性下降、貧富分化加劇的窘境。加之特朗普四年縱容、黑人運動刺激、“9?11”事件舊傷,再度點燃白人至上主義的干柴烈火。黑白兩股龐大力量針鋒相對,繼續撕扯著支離破碎的美國社會。
變遷之四:
發展勢頭下行
美元霸權風雨飄搖:不少國家已經加快推進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和大宗商品交易的非美元化。(漫畫 | 劉蕊)
2001年,美國占世界經濟比重高達31.6%,達到冷戰后巔峰。2020年,這一數字跌落神壇,下滑至24.7%。
2010年,美國的頭號制造大國地位被中國取代,現在更是跌至世界第三,排在歐盟之后。
2013年,美國的頭號貨物貿易大國地位也易主中國。20年前,80%的國家對美貿易額高于對華;20年后,190個國家中的128個對華貿易額超過對美。
2020年,美元第一大支付貨幣地位被歐元收入囊中,美元霸權衰落成為國際共識。
今天,美國仍在死守全球第一科技大國的“最后王冠”。但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迅猛推進,美國第一次在全球化信息化條件下同他國開展科技競爭。“運動員”空前增多,“起跑線”空前拉近,美國在二戰后確立的全球科技中心地位面臨空前有力挑戰,各國彎道超車已不是天方夜譚。
美國在世界上大肆推行新自由主義,造成巨大災難。 (漫畫 | 翟海軍)
以上四大變化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面加速、逼近臨界,推動美國進入經濟大調整、社會大分化、政治大振蕩的新階段。極度膨脹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又全面激化資本主義固有矛盾。
一方面,勞動者同大資本家的矛盾激化。
新自由主義否定政府調控“看得見的手”,片面夸大市場“看不見的手”,完全釋放資本主義“向錢看”的天性。政府不干預、不作為成為政治正確。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80年代以來美國走向新壟斷,并未顯著提高企業運行效率,而主要推動了企業利潤增加和資本回報增長。新的紅利沒有反哺實體經濟,而是主要流向了房地產、股市、金融服務等資本密集行業。這導致過去20年美國勞動收入占GDP份額驟降。
新世紀以來,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提速升級,中下層勞動者成為新自由主義弱肉強食的犧牲品,任由市場和技術大潮裹挾,加速向下沉淪。美國提前步入科幻小說中“高科技、低生活”的畸形社會。
布熱津斯基曾提出“奶頭樂”理論,建議用各種令人沉迷的文化產品麻痹80%的人口,讓他們不再關注社會治理問題,在淺層快樂中失去思考能力。如今美國數千萬“躺平”了的“沙發土豆”人群,正是“奶頭樂”政策真實寫照。
不僅白人藍領怒火熊熊,少數族裔對資本集中、貧富分化的痛感更為強烈。美國學者維爾克森2020年引用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按照各族裔財富積累速度,黑人家庭需要228年才能積累起目前白人家庭所擁有的財富,拉丁裔家庭則需要84年。
面對來自各族群底層的不滿,美國兩黨政治精英卻心照不宣,都極力利用甚至挑動種族矛盾,以此掩蓋美國模式的體制問題。
另一方面,大資本集團對美國政治掌控加深。
費孝通曾寫道,“他們(財閥)花錢來幫政客們上臺,然后要政客們保護他們的利益……財閥和政客勾結出賣了平民的利益。”
如今,“財閥政治”死灰復燃。企業院外活動支出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11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32億美元,游說公司從5000多家飆升到13000多家,還不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后涌現的大量“影子游說公司”。
軍工復合體正在深度綁架美國政治
隨著互聯網迅速崛起,掌握新技術的企業甚至開始直接介入政治運行。臉書企圖發行虛擬加密貨幣“天秤幣”、社交媒體集體封殺特朗普……高科技巨頭不斷將觸手伸進傳統領域,對美國政局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新美國”智庫研究員德魯特曼指出,大企業占據絕對話語優勢,中小企業和民眾訴求被壓制,政府、游說公司、大資本結成“尋租”關系,國會立法程序日益復雜繁瑣,根本性的經濟社會變革在美國幾乎不可能發生。
列寧說:“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階段,資本主義的某些基本特性開始轉化成自己的對立面”。21世紀的資本主義依然是資本主義,不可避免仍然受到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支配。
20年以來,新自由主義陶醉在春秋大夢之中,自娛自樂、不可自拔。然而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等美國學者在《絕望而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所說:“野獸仍未被殺死”。一百年前大蕭條前夕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正在重現,噩夢歸來,不得不醒。
“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如夢初醒的美國,難免要經受一番“夢碎”之痛。可是傷心之后,是就此清醒,還是繼續半夢半醒,抑或是逃避現實、躲回被窩?這是美國人必須面對的“必答題”。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美國是夢是醒,中國自然不必多問,更不需要等待美國幡然悔悟,但務必需要警惕外溢效應,并把它當成引以為鑒的“案例題”。
但時代也不等人,中國已走上正路,“中國夢”的未來,就靠中國人一起干出來、拼出來了!
式鍵盤為蘋果留下了一張 5000 萬美元的「罰單」。
蘋果終于要為「蝶式鍵盤」付出代價了。
當地時間 7 月 18 日,蘋果同意支付 5000 萬美元,就一場針對蝶式鍵盤質量問題的集體訴訟達成和解。
和解協議生效后,蘋果不僅會為出現故障的蝶式鍵盤提供免費維修,還要額外支付美國用戶一筆現金賠償,根據不同的 MacBook 機型,金額為 50-395 美元。
蝶式鍵盤誕生于 2015 年,原本是蘋果為削減筆記本厚度而采用的一種全新設計。相比傳統的剪刀式鍵盤,蝶式鍵盤鍵程更短,更薄,更穩定。之后,蘋果將蝶式鍵盤推廣到了整個 MacBook 產品線。
2015 年推出的全新 MacBook 首次搭載了蝶式鍵盤|Apple
但它很快引發了災難性后果。由于鍵體更薄,蝶式鍵盤很容易因為進灰而導致手感變「粘」,甚至整個卡住。蘋果嘗試了數次改進,最終決定放棄。
2019 年,蘋果正式將蝶式鍵盤踢出了產品線,宣告這次「創新」的徹底失敗。也就是在 2018 年,美國用戶提起了針對蝶式鍵盤的集體訴訟,4 年后,訴訟也終于塵埃落定。
蝶式鍵盤的失敗,不只是一個工業設計問題。2015 年隨蝶式鍵盤問世的 MacBook,曾被蘋果寄予厚望。不少人認為它是自 2008 年 MacBook Air 問世后,筆記本電腦的又一次革命。
現在,又是 7 年過去,筆記本電腦變回了 2008 年的樣子。
2015 年,蝶式鍵盤「含著金湯匙」出生。
那場春季發布會上,庫克慶祝了 Apple Store 西湖店的開業盛況,介紹了一系列軟件服務的進展,但發布會真正的主角,是 MacBook。「我們將重新發明筆記本。」庫克說。
而重新發明筆記本的關鍵一步,就是重新發明鍵盤。新 MacBook 為了實現更好的輕薄性,一方面把屏幕壓薄,同時從鍵盤上做文章,設計了比前代薄 34% 的「蝶式鍵盤」。
相比傳統的剪刀式鍵盤,蝶式鍵盤采用了一種更復雜、但更穩固的觸發結構。上層的機械結構為蝴蝶型,沿中心對稱翹起,所以更穩固。為實現極致精準,蝶式鍵盤每個觸發結構都是獨立裝配,里面單獨放一個 LED 燈珠提供背光,底部的觸發彈片也經過全新設計,采用了不銹鋼材料。
相比傳統的剪刀結構,蝶式鍵盤的結構更復雜,也更昂貴|Apple
這個設計對鍵盤來說堪稱奢侈。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后來在報告中指出,蝶式鍵盤的成本高、良率低,綜合成本相比一般筆記本鍵盤要高出 250% - 350%。
但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通過精妙的設計,蝶式鍵盤能夠在極短的鍵程里,提供足夠的「觸發感」,保證用戶能準確輸入。在產品視頻里,負責設計的 Jony Ive 毫不掩飾對「蝶式鍵盤」的自豪:它更薄、更穩定、更迅速、更準確。
的確有不少用戶喜歡上了「蝶式鍵盤」的手感。它極短的鍵程可以提高輸入效率,同時足夠的穩固性又能給用戶足夠的信心,手感也非常清脆、干凈。雖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它鍵程太短,用起來容易導致手指疲勞,但直到發售初期,蝶式鍵盤都沒有引發過多爭議。
2016 年,蘋果開始把蝶式鍵盤往更多新 MacBook 上推廣,包括當年秋季發布的新 MacBook Pro。新 MacBook Pro 幾乎就是在一年前 MacBook 設計理念指導下改造出來的一款產品:它更輕更薄,采用了新的鍵盤、觸摸板、和電池設計。
2016 年推出的 MacBook Pro|Unsplash
差不多就在那時,蝶式鍵盤的問題開始顯露,并逐漸發展為一場災難。
回顧蝶式鍵盤的問題,其實并不難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它太薄了,按鍵觸發結構里的空隙太小,以至于日常生活中的灰塵、碎屑掉進去,就能把一個鍵「卡住」。
「卡住」的早期表現是按鍵不再穩固,敲擊起來的手感不再清脆有力。之后就會演變為愈發的「粘滯」,直到最后,可能導致按鍵失靈、誤觸。
早期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讓用戶買一罐壓縮空氣,自己給鍵盤進行「除塵」。不少用戶在實踐中發現,無論是噴也好,用吸塵器吸也好,確實能改善蝶式鍵盤的進灰問題。
但無論如何,對大部分人來說,鍵盤不應該是一個需要伺候的「祖宗」。
蘋果其實很早就意識到了蝶式鍵盤的問題。
搭載蝶式鍵盤的 MacBook 發售后不久一年后,2016 年,蘋果就在新 MacBook Pro 上針對蝶式鍵盤進行了改進,相比最初的版本,加長了鍵程。
理論上,「加長鍵程」可以使整個按鍵結構里的空間變大,相對不那么容易受灰塵影響。但這個加大的量還是太小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有用戶認為,第二代蝶式鍵盤鍵程變長之后,會更容易把灰帶進按鍵的縫隙。
針對進灰問題,早期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用除塵罐噴|Apple
就在蘋果想盡辦法嘗試改進蝶式鍵盤的同時,隨著新 MacBook 用戶數量增多,時間拉長,問題開始劇烈發酵。
2018 年,Apple Insider 發現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蝶式鍵盤故障率極高,是老款剪刀式鍵盤的兩倍。《華爾街日報》也報道了蝶式鍵盤的大規模故障問題,之后蘋果出面,對用戶公開致歉,并推出了對應的維修更換計劃。
此時蘋果還沒有放棄蝶式鍵盤。2018 年夏天,蘋果推出新款 MacBook Pro,搭載第三代蝶式鍵盤。這一次,蘋果在每一個按鍵結構里加了一層硅膠材質的薄膜,試圖把灰塵隔絕在鍵體之外。在宣傳中,蘋果表示新鍵盤的改進主要是減少噪音,但真正令人困擾,亟待解決的問題,一直是進灰。
第三代蝶式鍵盤里增加的「硅膠膜」|ifixit
第三代蝶式鍵盤改進的嘗試,又一次失敗了。在鍵體里面加「防塵膜」,并不能把鍵帽和鍵體完全隔開,可能可以改善問題,延緩故障發生的時間。但長期來看,依舊是「治標不治本」,灰塵總有辦法跑進去。
2019 年,蘋果對蝶式鍵盤進行了最后一次「掙扎式更新」。在 5 月份發布的新 MacBook Pro 上,蘋果表示采用了一種「新材料」來制造鍵盤,可以大大降低蝶式鍵盤的故障率。
但狼來了的故事講到第四次,已經沒多少人關心了。最后一代蝶式鍵盤甚至沒有引發太多討論,沒多少人關心它是否真的解決了進灰的問題。當時針對蝶式鍵盤的集體訴訟已經發起,供應鏈也有消息,稱蘋果將換回剪刀式鍵盤。靴子還未落地,但蝶式鍵盤大勢已去。
半年后,2019 年秋季,蘋果確實在新的 MacBook Pro 16 寸上用回了剪刀式鍵盤,開始拋棄蝶式鍵盤。
發布之初,蝶式鍵盤曾引發過科技愛好者的無盡想象。它鍵程極短,敲擊的時候,就像在一塊完整的平面上敲,很像一種實體鍵盤和虛擬鍵盤的結合。
當時蘋果正大力研究「壓感」和「觸感」這兩項技術,探索用 TapTic Engine 模擬物理的震動反饋。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觸摸板、iPhone 7 上不能機械運動的 Home 鍵、3D Touch,都是當年蘋果的成果。
不少人認為,蘋果對「壓感」、「觸感」的探索,最終是想把筆記本鍵盤,也變成一塊像 iPad 一樣的屏幕,用戶手指敲上去,屏幕可以感應壓力,準確輸入,并提供類似機械鍵盤的震動反饋。
甚至還有人認為,鍵盤的終極形態,不會止步于屏幕上的虛擬鍵盤,而是會進一步進化成 AR 鍵盤——由 AR 眼鏡投影在桌面上,再通過攝像頭識別手指動作,來實現輸入。
這兩種想象,都非常契合當年技術發展的背景。但理想和現實的鴻溝,遠比想象中更寬。別說全虛擬鍵盤了,就算是蝶式鍵盤,也迅速退出歷史舞臺,度過了被嫌棄的一生,享年 5 歲。
被嫌棄的遠不止是蝶式鍵盤。2015 - 2016 年蘋果曾激進探索過的一系列設計,后來都被拋棄了,從 Touch Bar,到 3D Touch,再到多層梯田式的鋰電池……
2015 年發布的全新 MacBook,今天看來仍具有一定的「未來感」|Unsplash
從創業初期,蘋果一直是一家強調「形式」的公司。歷史上那些經典的蘋果產品,無論失敗還是成功,大部分都是形式引領技術,激進向前走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么自 90 年代起,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一直有著極高的地位,肩負著為整個公司「領航」的任務。
但很顯然,一切都是過去時了。自 2019 年 Jony Ive 宣布離開蘋果之后,那些激進的、不顧成本的設計一次次被矯正,似乎暗示著,工業設計已經無法為蘋果指明未來。就在上個月,蘋果徹底終止了和 Ive 的咨詢合作關系,最終一拍兩散。
最新的 MacBook Pro、Air,變回了十幾年前的樣子。MacBook Pro 變得更像 2003 年發布的 PowerBook G5 了,MacBook Air 則只是一個更薄的 Pro 而已。
最后,蝶式鍵盤為蘋果留下了一張 5000 萬美元的「罰單」。但它依然是蘋果向前探索筆記本電腦「未來形態」的一次激進且有意義的嘗試,也是那段歷史的一個象征:那時的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技術會一直日新月異。
和解協議達成后,蘋果表示,「支付賠償并不代表自己承認這(蝶式鍵盤)是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