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玩家在整理家中時意外發現了一張2004年的《魔獸世界》光盤。考慮到當年《魔獸世界》的安裝方式,大多數玩家都是通過光盤進行安裝的。盡管如此,已經過去了20年,但仍有人保留著這樣珍貴的游戲光盤,這著實令人驚訝。
不僅是光盤,甚至里面的典藏版的精美游戲介紹,也還完好無損
因為很多玩家都沒見過這種來自20年的東西,紛紛要求他試試放到電腦里,看看這個老家伙還能不能運行。
說實話,想在2024年找到一個帶光驅的電腦,確實不容易,但是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他還是想方設法找到了一臺很老的筆記本。
當玩家將游戲光盤放入現代電腦后,驚訝地發現游戲竟然可以正常安裝。經過一段等待,熟悉的登錄界面再次呈現在眼前。輸入賬號密碼后,界面顯示正在連接。
接下來的情景也在情理之中。“無法連接”,這句話雖然令人心生遺憾,但也是意料之中的。盡管我們能夠找回04年的光盤,能夠順利安裝,能夠正常運行,但連接的時光永遠已逝。每一位曾經沉浸在經典時代的魔獸玩家都懷念那段時光,但我們都知道,時光不復,版本更替,伙伴離去,已經沒有挽回的余地。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多少當年的事情,那時候網速比現在慢很多,電腦也不好,但是那時候魔獸在一眾游戲里真是鶴立雞群的存在。雖然現在魔獸更新了20年,畫質更好了,玩法更多了,但是似乎找不到當年那種想去網吧泡著玩魔獸的沖動。
物是人非,誰能想到,那時候這么難裝的魔獸我們都還在玩,如今互聯網如此發達,下個魔獸只要一小會的時候,游戲居然停服了。
也許你也保留著這些魔獸的老古董?你還有什么呢?
indows XP時期,各種電腦論壇風生水起,JUJUMAO、番茄花園、雨林木風、深度技術、電腦公司等等數不勝數,近二十年過去,Windows XP早已退出主流操作系統的陣地。這里有一張JUJUMAO的光盤,看時間是2006年8月份,今天主要探索讀取一下,看看光盤的基本原理和文件布局。
首先插一段話,2009年1月4日,JUJUMAO在論壇發布了類似停止盜版WindowsXP的聲明:
JUJUMAO寬帶寶藏網建站已經6年,JUJUMAO由衷地感謝各界朋友們對我們的支持與厚愛!
今后,JUJUMAO將以自主研發軟件產品為主,繼續為網民提供服務(不再進行未開源操作系統技術研究)。
為了銘記這些曾經為我們提供了精品資源的技術精英們,同時,也為眾多的論壇會員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我們特別奉獻一套經典收藏版,[包括:
[紀念版本]JUJUMAO-WINXPSP3(PRO) 2009.1(純凈)[C D]克隆裝機版;
[紀念版本]JUJUMAO-WINXPSP3(PRO) 2009.1(純凈)[DVD]完整安裝版;
以供大家收藏留念,禁止非法用途及傳播。 ……
由此推斷,這張2006年的JUJUMAO光盤可以算作原始版本。
光盤由1個隱藏文件夾ezboot和8個非隱藏文件/文件夾構成,ezboot文件夾為Easyboot軟件的默認文件目錄,實現光盤啟動引導及啟動菜單中不同功能項目的配置。
本人曾有一篇文章【穿越時間·“明教教主”JUJUMAO豬豬貓盜版Windows始末】中曾提到JUJUMAO制作的啟動菜單很多是走可愛風格的,這張光盤也不例外。
soft文件夾中主要存儲了幾個軟件,包括迅雷5、暴風影音、千千靜聽、CuteFTP等,都是上一個網絡時代中耳熟能詳的作品。
據光盤說明文件中的介紹,它可以支持當時新的Intel/AMD雙核CPU處理器和串口硬盤sata2,內置大量美化主題,附帶常用的綠色軟件。同時該光盤啟動界面自帶了DM957分區軟件,支持超大硬盤的分區。
這個光盤中的系統可以通過光盤直接啟動安裝,也可以借助所謂的硬盤安裝器進行硬盤安裝,或者是使用USB移動硬盤安裝。
無論是哪一種安裝方式,其實質都是通過GHOST8.3來展開winxpsp2的GHO文件,當然,對于這種質量的光盤,遇到A:\GHODTERR.TXT錯誤是一點也不意外的。
出現這一錯誤的原因有很多,一類是光盤光驅問題,即光盤存在劃傷或磨損,導致其中的文件不能正常讀取,或者是光驅有故障,不能正常讀取光盤中的鏡像文件;另一類則是硬盤問題,例如硬盤沒有分區或者是分區表損壞等;還有一類是電腦的內存出現不兼容,也會導致A:\GHODTERR.TXT錯誤的產生。
這里我又換了一個提前分好區的磁盤進行嘗試,很遺憾依舊出現A:\GHODTERR.TXT錯誤,故此光盤可能本身存在問題。
T歷史連載20-1970年代至今的光盤的歷史
1965年:美國發明家Jim·Russell詹姆斯·拉塞爾開始研究光盤技術,66年起申請了25項專利,最后一項專利于1991年到期
1975年:荷蘭飛利浦(Philips)公司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投放市場
70年代:IBM制造的光盤,圖片中最大的那個
1978年12月5日:首款商用激光光盤上市(激光影碟,Discovision公司的新品牌),直徑30cm(11.81英寸)。光盤雙面均有60分鐘的音頻/視頻
1980年:索尼和飛利浦在共同制定用于記錄音樂的CD規范標準-紅皮書(Red Book)。CD即Compact Disk,代表小型鐳射盤,它的直徑為12厘米,容量650MB-700MB。
1982年的8月17日:德國漢諾威附近的一條生產線上,一排排手掌般大小、散發出彩虹般光芒的塑料盤片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CD光盤。隨后索尼就開發出商用電腦的CD-ROM驅動器,用于讀寫光盤。
1982年8月31日:Sony、CBS Sony唱片、飛利浦和寶利金四家公司在東京聯合展開新聞發布會,宣布CD系統及軟件上市。
1982年10月1日:Sony推出第一臺CD播放機CDP-101,宣告光盤時代的到來
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布了在光盤上記錄計算機數據的黃皮書
1988年:廠商開始推出可記錄光盤(CD-R)以及可重復性擦寫光盤(CD-RW)
1990年:Philips公司制定CD-R標準(橙皮書)
1991年:全球1500家軟體廠商加盟的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規格,帶動光盤的流行。一張光盤的容量640MB,光驅的數據傳輸率150KB/S(被國際電子工業聯合會定為單倍速光驅),平均搜尋時間1秒。
1992年4月:美國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安徽電視臺上班的姜萬勐,被美國 C-CUB公司的MPEG-1解壓縮技術所吸引。用這個解壓縮技術可以在容量有限的 CD中存入占用空間更大的視頻文件,就等于可以播放視頻。
1993年:第二代MPC規格問世,光驅的速度變成雙倍速,傳輸率300KB/S,平均搜尋時間400ms。
1993年9月:姜萬勐研制出世界第一個VCD,價格遠比錄像帶和LD鐳射影碟便宜。姜萬勐還是世界上第一臺VCD機的設計者-“萬燕”牌VCD機。
1993年:索尼、飛利浦、松下和JVC創建VCD的國際標準
1994年:比爾蓋茨坐在33萬張紙上,手中拿著一張光盤告訴全世界:一張光盤能記錄的內容比這33萬張紙都多
1994年12月:索尼發布首個DVD技術指標
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隨著VCD的火爆,中國的租碟店開始大規模出現。租碟店的黃金時期,一條街道甚至有十多個租碟店出現
1995年:東芝推出第一個配置光驅的筆記本電腦
1995年底:IBM、HP、APPLE等五家公司召集SONY、Philips、HITACH、PIONEER等廠商制定統一的DVD規格標準,采用雙面光盤結構,它以單面光盤為基礎,每面的容量為4.7GB
1997年:DVD驅動器出現在PC電腦上成為普遍采用的標準光驅
1997年9月:隨著多媒體文件體積的增大,CD光盤的容量已經不再夠用,IBM推出全球首款內置DVD光驅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770
1999年:三星電子推出的全球第一臺COMBO光驅
2002年2月19日:索尼藍光光盤橫空出世
2002年:經歷4X、8X、24X、32X、40X、52X、56X的CD-ROM市場占有率開始下滑
2005年土豆網、2006年優酷網的正式上線:家庭用戶的娛樂實現網絡化,也可以下載到本地硬盤上,CD、DVD、藍光盤等介質的光存儲開始邊緣化。
2006年5月:索尼公發布世界首款配置藍光光驅的臺式機電腦VAIO R
2006年:我國制造了70億張光盤,廢棄的光盤達到10億張。
2008年:蘋果超薄筆記本MacBook Air移除了光驅
2010年6月: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公開評論和預測:藍光(BD)已經過時,它就好比是試圖取代CD的“高端音頻格式”,最終將被互聯網下載服務所打敗
2015年7月17日:微軟宣布將出售存有Windows 10系統的U盤,而且用戶在安裝這一新系統時也無需使用DVD光驅
2019年5月7日:微軟正式推出無光驅版的數字版的XBOX ONE S
2021年4月29日:索尼正式公布PlayStation 5(PS5)國行版。PS5有兩個版本,4K藍光版和數字版,數字版不搭載光驅,相比4K藍光版,數字版更加薄,整體的外觀設計也更加的對稱和諧。
2022年1月26日:日本先鋒Pioneer發售BDR-X13J-S,外置的BD藍光播放及刻錄機,支持BD及BDXLTM標準的藍光光碟刻錄,其中單層25GB的BD-R刻錄是16倍速,雙層50GB光盤支持14倍速,3層100GB容量的光盤支持8倍速刻錄,4層128GB的可以6倍速刻錄。還向下兼容17倍速DVD、48倍速CD刻錄,支持USB 3.2 Gen1接口,支持PC及Mac平臺。
BDR-X13J-S有個絕活:在沒有PC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數據線直連安卓設備,將光盤中的音樂直接導入到手機中,這個功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