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立場聲明:某圖書館員終于有自己的移動工作站了!
幫同事2999撿的小米10頂配12+256版...真心沒賺錢...
某天下午頭暈腦脹,某魚瞎逛逛隨手就剁了...估計當時的念頭是沒玩過聯想W系列的工作站,撿個便宜的耍耍...
打開包裹方方正正一塊超級大板磚...挺厚一層灰...
底部倒是比我想象中成色好了不少...N年前的機器就不打碼了...
有USB3.0超出意料,機器正常的話真心不虧。
SD讀卡器少了個蓋板,不過這個不重要,反正某館員自己基本不用SD卡...
看這背部USB口的顏色好像是支持關機時當充電寶用的,當然這么多年過去估計電池應該衰減的差不多了...
可以不拆開D面或者C面就快速拆卸光驅的設計,某館員很happy的來回拆裝了幾次...
想想家里可能還有幾張DVD刻錄碟,能找到的話翻出來試試...
180度開屏,經典的7排鍵盤,低調的小紅點,還是Thinkpad那味兒...順便吐槽下左右兩邊的喇叭開口為什么一個上一個下,逼死強迫癥啊...
朕也是有高貴的Thinkpad W系工作站的館員了!
鍵盤看著還不怎么油,左Shift鍵的磨損不明覺厲...鍵盤的手感依然是那么好...
沒有指紋識別功能...老機器就不指望了...
賣家說系統壞了要重裝,某館員想這算多大個事兒啊...然后一路試著從XP、Win7裝到 Win10 都是各種報錯...
打開硬盤槽看了看居然是 crucial M550 256G的固態,要是正常的話這波絕對不虧...但系統就是TMD裝不上去...
找同事借了塊TR200...屏幕輕松點亮...(一定要用浙江衢州口音念出這句才夠味?。?/span>
8個框框...雖然實際性能估計不咋地...
雙方在平靜友好的氣氛下進行了會談...
低電壓處理器就算了,超低電壓處理器是幾個意思?
雖然顯卡渣渣但CPU性能勉強夠用,日常辦公還是可以戰斗一下的...
散熱不錯,風扇聲音也很小...偷懶不清灰了...
電池衰減比某館員想象的還強了不少,拿來當個巨型充電寶用想必是極好的!
N久不見的鍵盤燈依然那么光彩奪目。
不知道是什么驅動沒裝對,屏幕亮度暫時無法調節...雖然看著比iPad黑點,但其實這塊來自 LG 的LEN40B1 還是挺耐看的,60% NTSC 色域比現在某些聯想還在賣的低端本都強...
工作站自然不是普通的兩根內存槽了...看了一下發現本機目前采用了奇葩的1+1+2的內存配置,另外兩根內存槽在鍵盤底下,看看哪里能再蹭一根2G的條子4根塞滿算了...
硬盤倉一顆螺絲就能打開,硬盤本身沒有用螺絲和機身固定。
取而代之的是兩側的橡膠帶將硬盤卡在槽位中,對于機械硬盤應該能提供一定的防震保護,至于固態就無所謂了,隨便整...
450-100=350元,不算運費的話撿個聯想 ThinkPad i7 移動工作站還算過得去!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kopykawai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18年8月8日,今天這日子,我覺得出門不撿個比特幣都對不起自己。4年前的今天還在家中熱的生無可戀的在ZOL上查各類筆記本參數,4年后的今天就坐在ZOL寫寫筆記本參數。生活是個很有趣的東西,有時候像一個圈,你跑不了。
VS早已看穿了一切
今天說說翻轉本,我大學畢業是帶著一臺ThinkPad的2015款S1 YOGA翻轉本來報到上班的,好多人對于翻轉本一直是一種很迷茫的狀態。總喜歡噴“垃圾!又不能打游戲”那群人先不說,就說輕薄本購買群體,一般也都對這個品類選擇若即若離。今天就從使用場景來聊聊翻轉本,在這之前先說說我大學的換本歷程??紤]到多數都抱著“一個本子用四年”甚至“能不能用十年呀!”的心態去買本本的,所以建議是搞清楚需求,別走彎路。
圖片來自理想生活實驗室,自用的美版實在成色太差就不獻丑了
我的第一臺筆記本是大家經常戲稱的“學霸機”聯想G系列,G510是當時標準的15寸大本,6芯可拆卸電池、可替換的LGA標壓i5 4210M處理器,再加上DVD刻錄光驅。。。想想你就知道有多重。嗯對,還有那個時代幾乎家用本標配的“高清”LED顯示屏 —— 也就是如今誰用誰被罵的1366*768分辨率入門級TN面板顯示屏。當然,這么強的處理器要配備“性能級”的AMD R5 M230 2G超大顯存的獨立顯卡。這應該是中國那時候多數大學生的桌上裝備了。
當然同級更多人買的是稍微輕薄點的G50
作為一臺那個時代“標配”的本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電池續航短(那些如今嚷嚷可更換電池的,一半是嘴子,真出了可替換電池你看他們能舍得買額外電池呵?)、發熱量高(四代酷睿hotwell不是白叫的)、極其厚重(裝光驅的都這毛病,點名批評某臺灣A公司去年的游戲本)、屏幕素質十分一般(相比于現在不到72N色域就要被KOL噴,那會連IPS都很少)。時代局限性,大家都是如此,只不過苦了那時候的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只想買個全能本啥都能干,結果發現啥都干不利索?,F在隨便一個1.1公斤的筆記本都能高畫質玩DOTA2,想想都心碎。
別問我為什么不去自習室
基于上述種種缺點,我決定購買一臺備用機。可能是物極必反,對于下一臺的要求是,除了性能,什么都要。于是,把眼光放到了可拆分二合一的市場。之后就有了我史上最黑暗的一段使用經歷,充分證明了那個時代,除了超高端定位產品,可拆分平板類PC,真的只能做備用機!
剛才說那個時代,差不多是2015年前后,那時候號稱4.5W設計功耗“無風扇還高性能”的酷睿M處理器正處在起步階段,似乎除了續航,基本上其他的承諾都沒做到。而二合一平板大多數還是英特爾凌動Atom四核處理器,搭配emmc閃存,無需風扇散熱,可以做的很薄,但性能不會太高;或者采用盡可能薄的風扇方案來壓住標準的i5 15W低壓處理器,然而免不了狹小空間里的尖銳風扇聲以及基本沒指望的續航。所以處在那個青黃不接的時候,買什么都是個虧。
采用被動散熱方式的Windows平板
采用主動風扇散熱的Windows平板
于是最初定位備用機的我只在華南廠商的1500元左右的二合一產品中選取。然而1K預算進。。。由于實在無法忍受普遍存在的塑料屏、渣電池、基本沒有概念的“彩票級”品控,我成功說服自己“加錢加到九萬八”(不存在的,沒錢),用2500元在咸魚買下了一臺成色99新的ThinkPad 10。10英寸的全高清IPS觸摸屏,凌動Z3795 1.6Ghz四核處理器,4G板載內存,64G emmc4.5閃存,支持TF卡擴展,并采用磁吸式鍵盤。在這之外,自帶的1024級wacom壓感手寫筆真是愛上了,配合小尺寸平板,我那學期真的沒帶課本。
猛然從15英寸過渡到10英寸帶給我的感覺是脫胎換骨。由于emmc在原理上相比機械硬盤具有先天性優勢,所以雖然讀寫速度差不多,但是體驗的提升十分巨大。在理論總體性能遠遠弱于之前G510的情況下,日常的體驗并沒有差太多,而重量幾乎輕了一半不止!
支持Wacom壓感手寫筆
從此無論是圖書館的自習室,宿舍的桌上、床上,還是教室里,我可以隨意的選擇拿起平板主機部分,配合手寫筆在PDF文檔上備注;或者是在膝蓋上,由于采用的標準底座鍵盤,所以可以穩穩的打字;當然還可以躺在床上當成追劇平板看看梅長蘇和明臺兄弟二人,如何帶著藺晨擊殺漢奸明樓。這種場景的隨意性使我徹底被二合一設備征服,濃眉大眼的我不厚道地叛變了,決定把這臺二合一作為主力機。
閑魚1700賣掉了原配“大老婆”G510后,感覺自己整個人瞬間變得輕巧了,卻并沒有想到以后的日子:由于Z3795自身的性能較低,只能靠睿頻來增強性能。但是無風扇的散熱結構下,出于溫度保護的考慮,滿載運行是不存在的,等待我的只有慘烈到0.8Ghz的降頻。而在西安夏季超高40℃的“溫暖懷抱下”,產品的初始溫度就很高,更別提運行起來了。
事實上空調都沒用
那段時間,即使在有空調的情況下,我每運行一個小時就要關機在背板覆蓋濕巾?!鞍拈T皇家人工水冷”來降低溫度。內部貼硅片這些操作我當然嘗試過,然而作用。。。不存在的。這種奇葩的水冷操作,使得兩年的暑假實習我都會成為全實習單位的奇葩存在。有人說,本來就是備用機,誰讓你主力機使用。確實如此,不過問題是,這個二合一產品概念其實非常棒,只不過技術暫時沒有那么先進。
可惜之前沒有這類成熟技術
有人會好奇為什么我不考慮另一種,低壓處理器帶風扇的方案。答案依舊是我剛才提到的風扇噪音問題,即使你可以忽略這類產品動輒近1.5厘米的厚度,那種拿在手上如影隨形的“嗡嗡嗡“風扇聲,你也無法忽視,比你想象的要大很多。如果真的想要具象化描述,一首名叫夏?窓?開けっ放し的歌曲送給你,戴上耳機效果最佳。此外,這類產品的續航短板,至少那個時候是沒有補全的。
結論是,可拆分平板產品在多數情況下,因為體積限制,無法實現平板的便攜和超極本的性能續航水平的平衡。于是在2017年的夏末,我開始嘗試之前認為很雞肋的觸控翻轉本。在閑魚上(感謝閑魚給了我這么多次重新做人的機會)我再次以2600元價格入手了一臺二手的ThinkPad S1 Yoga 2015美版。這個產品應該算是我使用過雖然有缺點、但最穩定發揮的產品。
有了前兩次的彎路,選購S1 YOGA的定位就很明確了,首先當然是“便宜”。無奈預算有限,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從產品本身來講首先12/13英寸正好介于平板和傳統筆記本之間,屬于超便攜的分類。其次便是基于Atom以及酷睿M的無風扇設計平臺,性能無法較好滿足日常需求,所以還是需要配合風扇散熱的15W酷睿低電壓處理器較為穩妥。最后就是來自ThinkPad 10使用時被圈粉的觸摸屏+電磁壓感筆良好體驗。
在這個購買方向指導下,最終鎖定了S1 YOGA,12.5英寸全高清IPS觸摸屏,i7 5500U處理器,8G板載雙通道內存,256G固態硬盤。當然作為系列YOGA少不了的還是360度屏幕翻轉功能,當然我也選擇了帶壓感手寫功能的版本。所以在使用場景上沒有太大改變,只不過當手持平板來使用這個場景有些“沉重”。基于之前ThinkPad 10的功能性體驗,S1 YOGA在我的需求上,主要是增強了性能和散熱方面的保證。
好多人對于觸摸的作用總是沒有足夠認知,實際上iPhone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區別于傳統鍵盤機,iPhone的顯示、交互、響應全都在一個部分完成,沒有任何注意力的切換和延遲?!八|即所見,所見即所得”這樣的即時交互在上手習慣后會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而二合一產品這么多的演進,其實都是為了讓筆記本這樣的大屏設備更輕便,從而讓用戶產生拿起來的欲望。否則以抵抗手機從便攜性上,進一步沖擊PC的地位。
而無論是實習工作還是校內的PDF資料閱讀和備注,觸摸+手寫的交互體驗都可以說行云流水。而重量上雖然不夠極致,12英寸的產品仍給我沉甸甸的手感(實際上也才1.5KG),但比起最早的G510 2.6公斤的重量總歸是輕巧的(想想都可怕,現在的游戲本都沒有這么沉)。相比于多數甚至學弟學妹的傳統形態筆記本,少了雞肋的所謂2G獨顯,所謂15.6英寸高清霧面防眩光LED屏幕,但是流暢度和使用場景卻大大豐富了。
一款手寫翻轉本的宣傳視頻
不過畢竟是2017年購買的2015年產品,還是有很多舊的局限性,這也當然代表了好多學生對于翻轉本的認知,畢竟和我同級的也有人入手了初代YOGA或者其他360度翻轉本,而主流翻轉本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這些:
1. 依舊不夠輕便:12英寸配合18.8mm和1.5KG,折算到15英寸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整個問題在如今的許多中端產品上也有,如戴爾的魔方、惠普的Pavilion X360以及華碩的頑石360。對于任何形態的產品來說,有高中低端分級是正常的。不過單從充分發揮翻轉本的特性來看,重量較大的翻轉本產品其可應用場景會大大減少,特別是針對多數學生這樣一個實際上對續航和輕薄較為敏感的群體。
再次請出我們的鎮長兒子袁華同學
2. 續航不夠理想:不同于普通的超極本,除了FHD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外,還有觸摸和可選的電磁手寫功能,功耗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語。因而更高密度更大容量的電池是必需的,但同時還會存在過大的電池增加重量的問題,需要一個均衡點。
“靠墻族”可不只是沒電的iPhone用戶
3. 人機交互不夠友好:雖然Windows Hello指紋和面部解鎖已經不再稀奇,但在觸控反轉本上仍未普及。不同于傳統形態筆記本,翻轉本的輕便和移動需求十分突出,在平板模式下呼出鍵盤輸入密碼這個操作會讓你感到異常繁瑣。我在使用老S1過程中一直希望有一個位置靠近側邊的指紋解鎖,這樣無論是傳統還是平板模式下都可以輕松開鎖。而紅外/3D人臉解鎖雖然是最快捷的,但首先功耗較大,其次較為重要的是Windows驅動始終沒有優化好,至今仍偶發BUG。所以這類快捷解鎖從易用性角度,至少應該配備一個。
類似iPhone X的結構光識別,順暢無需留意的科技才是最好的
4. 手寫流暢、精準、敏感:主動式電容筆方案雖然可以兼容多數電容觸屏設備,但無法保證對于每一個產品的適配體驗都很好。電磁筆方案可以實現更多壓感級別,意味著可以更真實的模擬真實的簽字筆筆觸的強弱。手寫筆,與觸控操作一樣,都屬于符合人們快捷需求的“所觸即所見,所見即所得”交互模式。在這一環節上所需要保證流暢度的硬件配置,目前已經基本不是問題,而主要體驗差距在于屏幕和筆相關的硬件上。
精準手寫還是Wacom方案的筆觸更為真實
目前電磁方案的兩大家族 —— Wacom和Ntrig目前在各品牌二合一產品上都有搭載。其兩者各有自己的優缺點,但相對來說Wacom和冠的方案更為成熟,其壓感級數多、手寫筆可以無需供電的特點對于專業繪圖需求的人群來說十分友好,而對于普通用戶體驗就更不會差。而目前筆記本屏幕上支持4096級Wacom壓感筆的產品并不算多。
當然了,還有一個小細節,如果可以更自如的放置手寫筆而不擔心丟失,比如采用固定筆架,會減少手寫筆丟失的概率,減低用戶成本。
相對于側邊吸附式,我對于這種傳統的筆架更為放心
由于目前手寫筆丟失而且重量確實略重,所以我大學生涯最后一臺翻轉本,目前在家里當桌上看劇平板和備用機使用。而目前使用了重量只有1公斤的一臺傳統形態超極本,其實,挺想念的。因為說了這么多,還是覺得有的輕薄長續航且設計貼心的觸控手寫翻轉本還是很有生產力的。當然如果再暢想一下,目前雷電3接口正在興起,八代低壓CPU性能暴增,如果我的本子也可以帶雷電,那么本本的可用范圍就可以進一步擴大,這應該就是我理想中的便攜式輕度生產力工具了。
最近逛產品無意間發現了一款較為符合預期的產品:聯想YOGA730-13。不是旗艦產品,自然價格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萬元天價。今年的YOGA730-13沒有去年過重負擔3K超分辨率屏,起配內存也終于上升到8G,支持諸多藍牙功能的4096級壓感手寫筆,以及八代處理器+雷電3接口。突然感慨時間過的真快,當年那個日光橙色的小項目,最終也“有女初長成”了。
其實YOGA730最為吸引我的點在于它的厚度和重量。聯想的7*0S系筆記本自誕生以來一直保持著13毫米、1.1公斤的極致輕薄身材,外殼的結構材料也不斷優化和加固,在720S時代幾乎可以說是盡善盡美。這仍舊是一個傳統筆記本重量,而這次YOGA730-13作為一款觸控翻轉本,從設計上重量是有弱勢的。但成功的同樣做到13毫米、1.19公斤!這可以說是十分令人驚奇的,參考我目前使用的1KG重量筆記本,相信我拿著這樣的翻轉本也基本上輕若無物。
此外,之前期待的4096級Wacom壓感手寫支持、按壓式指紋識別一個都沒有缺席,48Wh的大容量電池也讓我很驚喜。雙雷電3接口的設計方便我外接多個顯示器,必要時也可以外接臺式機顯卡。除了我之前使用的場景,似乎桌面的這個場景也幫我填充了。
YOGA730的主要用戶群體,除了筆者這類主要文字處理、對于觸屏手寫有較高使用依賴的人群外,大學生群體中的設計和繪畫類專業購買此類設備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需要數位板時可以用筆記本屏幕頂替,出門更便攜。而對于游戲黨來說似乎更像是一個備用機,不過從備用便攜機角度來看,明顯得不償失了。
除了YOGA730外,這次聯想暑促還有小新Air、潮7000、拯救者Y7000系列新款產品參與活動。在2018年的7月7日到9月3日期間,購買指定產品可獲贈藍牙耳機、電視果、指紋鼠標等好禮,還有積分兌換、學生優惠、3小時極速到家、好評送禮、3期免息等八重好禮等你來享受。購機前還可掃描下方的二維碼,搶神券領購機紅包。更有官網的幸運大轉盤活動,有機會贏取5000元購機神券。有需求的同學們快去換新自己的大學裝備吧。
快速拆卸機械硬盤
下面我們來拆卸該機的機械硬盤,在硬盤的最左側有明顯的標識符提示,僅需按下把手,再往左側推動整塊硬盤即可將其取下。
取下硬盤連接線,拿下硬盤后可以看到機械硬盤是有減震設計的,在硬盤固定釘與固定殼的連接處有一圈橡膠軟圈用來緩沖外部的震動。不過,這個固定釘比較簡易,需要膠布來固定。
硬盤有減震設計
●拆卸內存與SSD
在背部接口的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塊可以拆卸的金屬蓋板。在蓋板的左側有一處凹槽,這里也有標識符提示這里是內存以及SSD的所在位置。
在凹槽處稍微使些力氣就能夠比較輕松的取下這塊金屬板,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還有一條空余的內存插槽,用戶可以再自行添加一根8GB的內存條組成16GB內存。
以上就是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可免工具拆卸的全部零件了,用戶可以在不使用螺絲刀的情況下,快速更換機械硬盤、SSD、以及添加內存條操作,還是相當人性化的。
●免工具拆卸后蓋
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采用了免工具拆裝的設計,不需要使用螺絲刀就能快速的給你的一體電腦更換硬盤、SSD以及內存,可以說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我們在觀察了整個電腦背部之后發現的確沒有螺絲,最后我們決定從底部的兩個凹槽處下手,看能不能從這兩個凹槽處打開整個后蓋。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底部的格柵其實是整個電腦散熱通道的進風口,出風口則位于機器的上部。這個散熱通道設計則充分的利用了冷空氣重,熱空氣輕的道理,有效的提高散熱效率。
然而我們發現這臺機器的后蓋固定的實在是太緊,單從兩個凹槽處實在是很難摳開整個后蓋,最后不得不借助撬棒來一一打開后蓋的所有固定卡扣,才可以順利的取下后蓋。當然,初次取下后蓋肯定是會很困難,后期熟練之后便可以比較容易的取下。
另外,在后蓋邊緣結合處還有一個保修標簽,拆卸后蓋會造成這個標簽損毀。所以,大家如果有更換內存或者硬盤的需求,建議撥打客服熱線詢問自行打開后蓋是否會影響保修。
打開免工具拆卸的后蓋板后,可以發現其內部結構布局還是相當規整的。兩個大體積的揚聲器,以及一塊機械硬盤整齊的固定在機器內部。另外,機器的主板被金屬板包裹,有效的保護了主板的安全。
●快速拆卸機械硬盤
硬盤左側有拆卸標識符提示
西部數據(WD)1TB 藍盤
●拆卸內存與SSD
內存與SSD蓋板
金屬蓋板下的內存與SSD
三星8GB內存條
三星PM951 128GB PCIe NVMe SSD
●打開主板金屬蓋板
接下來我們擰下上半部蓋板的四顆固定螺絲,取下上半部分蓋板,即可看到該機的散熱風扇了。取下上半部蓋板時,注意蓋板的中部會頂到支架轉軸處,小心的慢慢拔出即可。然后再擰下右側主板金屬蓋板的幾顆固定螺絲,即可看到整塊主板了。
有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該機是預留有光驅的放置區域的,并且我們在主板上也發現了預留了光驅的數據接口,后期如果想要自行添加一個光驅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無線網卡
取下主板的金屬固定板后,即可找到位于下方的無線網卡。可以看到該網卡的天線連接處有蓋板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天線因為震動造成的意外脫落,影響WiFi信號接收。
該機采用了英特爾AC 3165無線網卡,內置了藍牙4.0模塊。
●散熱風扇
下面我們來拆卸散熱風扇,擰下一顆螺絲并拔掉數據線即可取下這個碩大的散熱風扇。
可以看到這顆風扇來自三洋,9.51W的功率遠大于普通的筆記本電腦風扇,當然它的厚度也相對較大。
●散熱模組
擰下散熱模組上的固定螺絲,并注意在散熱鱗片的末端(出風口)還有一顆固定螺絲。由于該機的散熱鱗片十分的厚實,重量也比普通的散熱模組大很多,這顆固定螺絲可以有效的保證散熱模組的牢固性。
從散熱模組可以看到,該機的CPU與GPU分別使用一根散熱銅管導熱,并且有厚實的鱗片負責散熱,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配合高速散熱風扇,有效的保證了整機的散熱效率。
●CPU
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采用了i7-6700T處理器,保證處理性能。同時,該CPU也采用了臺式機的LGA1151接口固定座,支持更換。
●揚聲器
該機的揚聲器沒有采用實體固定螺絲固定,而是使用橡膠釘固定在機殼上,斷開揚聲器連接線后就可以很輕松的取下??梢钥吹竭@對揚聲器的體積十分的巨大,為這款一體電腦帶來了不錯的聲音質量。
●主板
斷開主板上的屏幕排線、攝像頭麥克風排線,電源開關排線,再擰下主板的固定螺絲即可取下整塊主板了。該機的主板為長方形結構,原件分布整齊,并且都集中在正面,展現了聯想強大的獨立研發能力。
●拆解總結:
通過本次拆解,我們不難發現這款聯想致美一體機510性能版可以稱得上是內外兼修,分布整齊的內部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定制的金屬殼包裹著主板的設計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內部下如此功夫,足以說明聯想對這臺一體電腦的用心。
另外該機內部采用了大部分來自筆記本電腦的設計思路,有效的控制了機器的體積,同時也保證了該機易于維修的特性。并且,免工具即可拆裝硬盤與內存的設計也相當的人性化。
經銷商報價: 6719 正品行貨 先行賠付 順豐包郵
聯想 致美一體機510(i5 6400T/8GB/1TB/2G獨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