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臺功放與本文要評測的Teufel System 6一樣,都是THX Select 認證。當然,由于前級素質不同、后級功率也有差距,在同樣的面積下,聲音表現也會有差距。
很多朋友對德國音箱品牌缺乏了解,因為早期國內音響品牌都是由香港總代理公司引入大陸地區,自然以英國品牌為主、美國品牌為輔。
可實際上,從正規音箱品牌數量來講,美國是市場老大,其次就是德國,而英國只排名第三,德國音響廠商在業內同樣是擁有重要話語權的。
Tefel 這個品牌創立于1980年,在音箱行業中雖然不能算是擁有很老的資歷,但在近40年的發展中也取得了頗為矚目的成績。比如它是德國第一家舉得THX認證的音箱品牌,同時也是目前所有音箱品牌中,獲得THX認證數量最多的品牌。
摘掉金屬網罩,同關具有高顏值。
System 6有兩款網罩,一種是上面看到的金屬網罩,還有一種是常見的傳統絨布網罩,都是標配件,用戶買回家后可以自行更換。
細心的朋友會看到,System 6的前面三只音箱(兩只主箱、一只中置)是完全一樣的型號,這也正是THX認證系統的標準配置。
THX標準為優秀的影院所制定的主觀標準中,有這樣兩條:平滑的聲像移動、均衡的音色。前三聲道采用相同的音箱正是實際這兩點的關鍵。
這是System 6的主箱 S600 FCR。前文說過,System 6標配兩種網罩,可以自己更換。
THX Select 認證的logo相當醒目。
S600 FCR 左右寬31cm,上下高20cm,正好相當于一張A4低的大小。密閉式箱體,但擁有91dB的高靈敏度。
1英寸的絲膜高音、2只5.25英寸的平板中低音單元。相對于常見的錐盆式中低音單元,這種平板式單元具有更高的擴散角度,能量能均勻覆蓋到音箱前方更為廣闊的聽音范圍。
S600 FCR背部有兩只葫蘆孔型的小掛件,如果要掛墻的話,只需兩只脹塞和螺釘就可以搞定。
內部的分頻器,制作工整,用料也很好。
S600D是一款偶級式環繞專用音箱,2只1單元絲膜高音,2只4英寸平板中音,背后還有一只5.25寸的低音單元。
這種背部低音單元的設計,可以通過墻面反射將低頻部分的聲壓提升2.5~3dB,有有效的提升音箱的工作效率。
S600 D的頭頂上也標明了這是一款符合THX Select認證的產品。
金屬網罩通過金屬柱固定在箱體上。
背后的掛件是鋁合金材質,相當結實。
內部分頻器做工也很漂亮。
System 6套裝包括2只 S6000 SW 低音炮,單元口徑12英寸,倒相式設計,但倒相管并不是常見的圓孔長管,而是這種扁平細長的倒相孔。
傳統的圓孔塑料倒相管,制造簡單,成本低,但在大聲壓時,倒相孔處會有風噪;
而這種扁平式的倒相孔,生產成本高,但可以很好的解決風噪的問題。當然這種設計并不是Teufel 獨家設計,獲得THX認證的低音炮中,這種設計方案還是比較常見的。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THX的高標準嚴要求。這種設計有些類似于迷宮式的箱體設計,需要多塊板材拼接,確實比一根簡單的塑料倒相管要麻煩很多。
System 6 套裝為什么用了2只低音炮?2只炮有什么優點?
1、從實際情況來看,使用1只炮時,如果我們有多個聽音位,由于存在駐波,不同聽音位得到的低頻響應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不同的座位上,低頻聽感不同,皇帝位的聽感最好,但其它聽音位的低頻聽感可能混亂、不清晰。使用雙炮的話,可以很好地改善這個問題,讓不同的聽音位都有良好的低頻響應。
2、雙炮在聽感上能夠更好地隱藏在聲場中。我們經常說低頻沒有方向性,但實際上只是頻率越低,人耳越難分辨出低頻音源的位置,但在家庭影院中,如果稍加留意,我們還是能夠辨別出低音炮的位置。如果低音炮的擺位比較偏,就更容易“聽”出炮的位置;雙炮方案中,因為整個聲場中,低頻能量分布的更加均勻,人耳很難分辨出炮的位置。前文中介紹THX認證系統具有怎樣的表現時,其中有兩條就是“揚聲器(包括低音炮)仿佛完全消失、每個座位都有很好的聽音感受”。
3、從實際工作來看,我們假設“有大炮A與小炮B;2只小炮B的聲壓 = 1只大炮A的聲壓”,這時我們來分析兩種情況:“2A vs 1A”與“2B vs 1A”。先說“2A vs 1A”,顯然,2A方案擁有更大的聲壓余量空間, 而且在輸出相同聲壓的情況下,每只A都能工作在小功率狀態下,能很好的改善功率壓縮情況,極大地提升低頻的表現;再說“2B vs 1A”,2B與1A的輸出聲壓是相同的,但此時2B方案仍然擁有上面提到的第1點、第2點優勢。
接下來該說一說聽感了
接到一臺馬蘭士PM8006上,一開聲,就發現與那些側重于HiFi的德國音箱品牌在聲音風格還是有較明顯的區別。比如意力、德寶、金榜這些德系品牌,韻味當然不同,但聲音走向大體一致,高音明亮,聲音的棱角很分明,聲音比較緊致,不是很寬松。它們在器材搭配上,一般會選擇搭配較為柔和、注重彈性的功放。
相對來說,System 6的主箱S600 FCR聲音很耐聽。它的高頻很適中,甚至有點點內斂。中頻很有厚度,低頻表現一般般,這個不用說了,從80Hz開始往下,低頻大幅衰減,這也是THX的規定。
這種高頻略為內斂的聲音風格,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即使是普通客廳環境下使用,也可以做到大聲壓播放時而不刺耳。我們知道,現在很多音箱品牌,為了追求較寬的頻響,高頻部分的量感調的較高。這種做法是一柄雙刃劍,優點是聽感上高頻延伸更好,缺點是在普通家居環境下(強反射、少吸音),聲音開大時,高頻易過量,高頻過量聲音自然就會刺耳、不耐聽。
反而是這種稍稍內斂一點的高頻,大聲壓時也不容易出現高頻過量的情況,更能獲得那種大動態帶來的震撼感。這也是我為什么很少推薦在客廳中使用一些高頻較為凌厲的音箱品牌的原因。
整體來講,S600 FCR聽音樂,屬于不過不失的那種表現。能聽,但確實不能說有多好聽,像很多側重HiFi的音箱所強調的韻味,確實不是它所擅長的。但是呢,它也確實比那些同樣獲得THX認證、但在風格上追求凌厲刺激的音箱要更為耐聽。所以,對于以音樂為主、電影為輔的朋友來講,System 6這套系統就不用考慮了。
雖然已經有了《碟6》的原盤,但還是喜歡用《碟5》來作試音用。
在這段愛爾莎與所羅門的對話場景中,搭配Onkyo 與 Integra這兩臺THX 認證的功放時,把聲音調至THX標準音量,這段人聲對白應該會保持在77~84dB的聲壓范圍,System 6 厚聲的特點在這里表現的很明顯,人聲自然且有厚度,具有很好的出箱感,聲音不會悶在音箱里面,而且也很干凈。
所羅門的槍聲可達100~103dB——也有可能會更高(THX Select 認證要求房間大小是20平米,我的聽音面積和聽音距離都超過了這個標準)。這時System 6表現的也很輕松,這個聲壓下的槍聲具有很強的打擊感。
在進門打斗的小場景中,得益于完全一樣的三只音箱,前方三聲道高度融合,中間聲場沒有前突或者凹陷,三只音箱能很好地隱身于聲場中,讓觀眾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劇情上,而不會被畫面外聲場中不和諧的聲音分散注意力。
《頭號玩家》的賽車片斷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試音素材,這個片斷一方面考驗系統的分析力,另一方面考驗低頻表現力。
這個片斷的翻車、爆炸、男主角收金幣,任何一個場景都要求系統具有很好的細節表現力。System 6在這個環節上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不過~~~~~,用“很好”這個詞似乎有些言過其實,畢竟它的價位擺在這里,并不是一套多么高端的幾十萬元的系統;而且它的細節表現與我聽過的六位數的系統相比,確確實實存在明顯差距。我想還是用“不錯”這個詞比較恰當。就是說它應該交待的細節都交待出來了,與高端系統相比,差距體現在當有無數個細節涌來時,高端系統的那種抽絲剝繭般的表現力。
低頻方面,System 6 系統就確確實實擁有很不錯的表現力了。這個片斷中低頻洶涌不斷,要求低音炮具有足夠的層次感,OK,System 6的雙炮沒有問題,一波一波的低頻表現的都很到位,低頻能放的出去、收的回來。我沒有測量低頻的下潛能到多少,因為這個數據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戶型比例的影響,但就我的主觀聽感來講,下潛確實不錯。
你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低頻從地板傳到沙發墊腳、再到沙發墊、再到沙發靠背的整個傳遞過程。燒友們總說好的低頻不是聽到的,是身體感受到的,沒錯,就是這種感覺。它說明低音炮具有很好的量感和低頻下潛能力。在整個片斷中,低頻部分的瞬時最大聲壓在我這里達到108dB——那時我把聲音調低了,雖然是在白天試聽,還是不想影響到四鄰。如果不考慮擾民問題,并且是在20平米的封閉式環境下,我估計瞬時最大聲壓可以輕松達到115dB。
在聲場的環繞感與連貫度表現上,先說說2010年《劍雨》中女主角細雨(楊紫瓊)與轉輪王(王學圻)、葉綻青(大S)在城墻下廝殺的這個片斷。這部分影片沒有ATMOS音軌,因為我想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有條件在家里安裝ATMOS頂置音箱。
雖然是近十年前的電影,它的音效在國產片中做的相當不錯。細雨與葉綻青過招時,寶劍破氣聲連貫而綿密,細雨的辟水劍表現出來的水滴聲有很好的空間感,殺手雷斌(余文樂)的暗器在身邊貼身而過的軌跡感表現的非常強。
《銀護2》中索維林艦隊追殺星爵、然后被星爵親爹、宇宙大神Ego撲殺的片斷,也是測試系統包圍感的上佳素材。在這個片斷中,艦隊的飛行軌跡、交戰雙方航炮的能量體軌跡、以及飛船與航炮能量體的相對變化位置,都交待的非常清楚。
Teufel System 6中的S600D這款偶級式環繞,對于營造這種綿密的環繞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前面說過,偶級式環繞兩側的發聲面,并不是同步工作,而是有一個前后順序,這樣能更好的表現出物體的運動方向。不管是上面《劍雨》的小范圍打斗,還是《銀護2》中鋪天蓋地的、變化多端的空間大戰,S600D在聲音的細節表現力以及厚度上都表現的很出色,與前方三只S600 FCR主箱的銜接也很平滑。
最后說一下配置問題,因為之前有朋友問過:這套System 6如果要配置成7.1聲道,或者要做一套ATMOS的話,應該怎樣搭配。
System 6是一套標準的THX 5.2 系統,如果要配置7.2聲道,只要再加一對S600D偶級環繞箱就可以,同樣也是THX的建議搭配。
如果配置ATMOS系統,可以使用Teufel 自己生產的經過Dolby ATMOS 認證的小音箱Reflekt。
它背后自帶金屬安裝架,可以多角度安裝在屋頂上,也可以直接放在音箱頂部,作為ATMOS反射音箱使用。既然經過ATMOS認證,在實際效果上是可以放心的。
在影音聯盟的巡展中,就是在使用這款Reflekt作為ATMOS頂置音箱,小音箱的能量感還是相當飽滿的。
做個總結:
Teufel System 6 這套5.2聲道的音箱套裝,聲音具有很好的耐聽度及分析力,在普通家居環境下,即使沒有特別的聲學處理,也能很輕松的得到很大的聲壓、很好的震撼效果,而不用擔心會有刺耳的問題。
對于專用聽音室20平米、或者說客廳面積在20多平米(強反射環境下面積可以大一些)的環境,對于追求影院效果、或者說適當兼顧音樂欣賞的電影愛好者來說,這套德系鐵甲戰車確實值得去聽一聽。
者:Corkineaaaa
之前在張大媽這里Po過一篇藍牙鍵盤的淺顯開箱。
好用不貴:聯想 Lenovo S6000 藍牙鍵盤 on iPad 體驗(iOS9)...
寫的很爽,忍不住想要再寫一篇,這也就是本篇的來由了。最近發現自己在iPad配件上剁手越來越厲害了,不僅買了保護膜,還買了套,還有一只觀望很久的電容筆,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Adonit Jot Pro。作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我(厚顏無恥的)美名其曰:“提高iPad的生產力和效率的完美配件”。
其實到底要不要為iPad配一只電容筆是眾多網友長久以來存在爭論的問題。很多人拿喬老爺子的話來武裝自己,說人的手指就是最好的筆,Who want Stylus?但也有一部分人持相反觀點,電容筆在畫畫和記筆記、做批注方面都有先天優勢,庫克時代的iPad,不論是9.7寸還是12寸不也都配上了Apple Pencil嗎?
要我看,這純粹是一個需求的問題。iPad拿來看電影,玩游戲,一只價格不菲的電容筆(雖然這只是最便宜的)是可有可無的配件,但如果要畫畫,記筆記,做批注,這就不一樣了。要知道,像樓主這種在Procreate上隨便畫幾筆都要用掉一兩個小時的入門學徒,一只電容筆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手指作畫的疲勞,更能夠精確控制姿勢,那真是好用到爆!至于記筆記,因為樓主并沒有這個習慣,一般都是掃描全能王直接掃紙質筆記,然后復習的時候在Notability里略微做下復習,畫個橫線,畫個高亮之類的,所以也算有小部分的需求。
因為樓主沒有用過(沒錢)那些帶有壓感和藍牙連接防止誤觸的“高級筆”,所以這篇文章主要針對于沒有筆、普通大頭筆和入門級尖頭筆用戶或者目標用戶來談一下體驗。筆是在淘寶購入的,店家清倉,所以價格也不是很貴,就100多的樣子。
Adonit Jot Pro 淘寶搜索
首先說明一下,機器是iPad Air,貼了一張鋼化膜,操作系統版本是 iOS 9.3,軟件分別是ProCreate和GoodNotes(僅測試用)、GoodReader、Notability。筆入手后經過導電優化處理,也就是把鉛筆芯粉末弄了一點到圓盤和圓球形筆頭之間(就是塑料和金屬接觸的部分)空隙中,經測試,斷筆現象有明顯的好轉。
會斷筆。但是經過特殊處理(添加石墨粉)后,幾乎沒有這個現象了。至于多久加一次,我也不清楚,不過好歹鉛筆這東西很容易搞到,也就無關大雅了。
這個是讓很多人都沒辦法接受電容筆的一件事。說實話,確實有聲音,心理量來說,大概比敲擊標準ThinkPad鍵盤的聲音略小一點,比普通紙筆聲音大很多,在上課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圖書館就有可能吵到身旁的人。網上很多人說,這個可以適應,可以調整姿勢什么的,輕拿輕放這一技巧只是對滑動啊,觸摸啊這種操作有作用,但在快速的繪畫和寫字的時候,聲音依舊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你寫草書,或者畫畫動作很溫柔就當我沒說。
Ps.經測試,在大多數環境下這支筆的聲音都還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內。不過在另外的場景比如晚上睡覺前,很安靜的圖書館里這樣頻繁需要記錄和工作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據說后來的筆在這方面都有所改善,如果預算足夠的還是推薦購買更新的產品。
大概45°左右傾斜還可以感受得到,但再往下,30°就很難觸控到了。不同軟件好像有區別,只是大體數據,沒有仔細測量。
我的iPhone沒有貼保護膜,觸控比較靈敏。但在朋友的一個貼過普通塑料膜的手機上試過,效果不太好,需要用力才能觸控到。在貼了鋼化膜的iPad Air上表現也不錯,起碼沒有斷筆現象。
因為我沒有用電子設備記大量筆記的經驗,所以這部分更多帶有個人觀點。據說,學生的話,偏文科的專業藍牙鍵盤效率比較高,也便于檢索;理科的話,手寫筆記方便記公式,畫圖以及標注,更有優勢。況且,目前GoodNote 4帶有中文筆跡的識別功能,檢索也就不成問題了。
最主觀的印象,就是字不好看。當然,一方面是因為筆是入門級別的,沒有壓感,另一方面,書寫體驗也不夠真實(雖然寫字的時候細筆尖比圓粗頭好了很多)。當然,字本身寫的不好看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可能這就是我不用GoodNote,而用Notability的原因:它更多的模仿的是平常我們的筆記,那種書寫的體驗,卻沒有考慮到電子設備的優點,所以我更喜歡有獨特功能橡皮擦,并且符合電子產品直覺的向下滾動方式。
另外,寫字的時候,把手掌放在平板上的時候,即使開了防誤觸,并且關了系統手勢,還是會有一些不小心點上去的點,這可能和我的書寫習慣有關系,不過,看來寫字這件事還沒有100%被電子產品解決。
Ps.iPad Air的右邊和下邊(以豎直放置Home按鍵在下為標準)均帶有吸鐵石,可吸附Jot Pro,不算特別牢固,不過輕微的抖動還是吸得很好,另外,把這貨吸在插上鍵盤的iPad上也不是問題。
怎么評價呢?就這支筆的原始售價來說,這個做工不算精湛。但是,考慮到停產這么久,現在在淘寶上入手的價格大約在100元左右,這個做工也算對得起這個價格了。存在的問題不是很大,比如說這個金屬,握在手里有一種金屬特有的冰涼手感,看起來似乎偏向磨砂,反正和iPad上那個金屬處理的工藝還有差距,和國產平板處理方式類似,能看出經過加工的樣子。(畢竟人家本身就定位入門款嘛)經過一陣的使用,鼻頭部分略微有掉漆的現象,很小,大概寬度不過1/4mm,后置螺紋易藏污納垢,需及時清理。筆和圓盤連接牢固,但是那根金屬針很容易拉出來,平常使用還是小心為好,及時蓋上筆蓋。
靠近筆頭的銀色裝飾環略微割手,黑色防滑部分能感覺到是膠水粘在金屬筆桿上的。如果不告訴我這是一只電容筆的話,就做工而言,它更偏向一只70-120元左右的高檔墨水筆,就是這個樣子。
曾經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著可以在更多的時候和更多的場景下學習,記錄。后來我買了iPad mini,然后又買了Kindle.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賣了Kindle,iPad也掛在閑魚上低價出手了。有時候,在你的世界里,形式大于內容,那么你就要懷疑,這些需求,到底是需求還是自己為了娛樂和消費刺激變相膨脹的偽需求。想要在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搞些有效率、有意義的事情不容易,想要在一個以娛樂為主的平板上學習也同樣不是容易的事。縱觀世面上銷售的大屏幕設備,能夠做到不折騰、好用、易用并且能卓有成效的提高生產力的工具不多。Surface算一個,iPad應該也可以。
在折騰的道路上,我們走了好遠。再徹底還完京東白條分期的iPad mini2后,我寫下這篇文章,平板也換成了更大、更方便記錄的Air(個人需求Air就可以滿足),添置了藍牙鍵盤,還有電容筆。當然,也重新購入了Kindle Paperwhite。當你失去的時候,可能你還不明白一件設備能帶給你什么,但是當你有機會可以重新審視它們,你就有可能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有些人說,iPad不適合用來做生產力工具,糟糕的iOS,不能共享的文件系統都是敗筆。但我想,不試試怎么知道呢?不是說所有人P圖都需要用Ps,也不是說所有人做視頻就必須用到Pr和Ae。借用一句ThinkPad的廣告詞,We made machine,You Do。為了行動派。
年6月,微軟正式實施對所有屏幕尺寸小于9英寸的移動設備免Windows授權費。借此優惠政策的實施,國內知名平板電腦廠商藍魔數碼順勢將此前發布的i8pro推向市場。i8pro作為一款8英寸的平板,價格相比藍魔另一款win8平板i10pro來得便宜,但是對于像i8pro這種小尺寸win8平板的體驗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藍魔i8pro一如既往地采用藍魔簡潔的藍白包裝,辨識度比較高。在包裝盒上,Intel和Windows 8.1的標志非常醒目,這也直接告訴消費者,這是一款采用Intel處理器,系統為Windows 8.1的平板電腦。
在包裝盒的背面直接標注了基本參數屬性,藍魔i8pro擁有一塊8英寸1280*800HFFS高清屏,搭載了基于英特爾新一代四核處理器Bay Trail-T Z3740D處理器,內置Intel圖形芯片,并內置2GB DDR3高速內存和32GB閃存,預裝Windows 8.1操作系統(非RT版),支持雙頻WiFi、藍牙、GPS、HDMI等功能,內置5280mAh大容量電池,后置800W,前置200W攝像頭。
藍魔i8pro在外觀上與i8有些明顯的不同,整體做工扎實,拿在手上比想象中來得重。藍魔i8pro元器件大都來自業內比較出名的供應商,其中PCB由比亞迪電子提供,所以即使在看不見的內部,藍魔還是下足了功夫,這款平板在質量上還是靠得住的。
藍魔i8pro正面上,只能說一般,沒有過多的驚喜,經典的Windows鍵,一枚200萬的前置攝像頭。順便吐槽下,這邊框也太寬了,雖然說8英寸的平板比較小巧,但這邊框與時下的窄邊框設計潮流背道而馳。
藍魔i8pro機身后殼為塑料材質,采用金屬拉絲磨砂質感工藝做工精湛,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鋁合金材質。在銀白色的機身后殼上,藍魔和英特爾的品牌Logo顯得有些突兀。
藍魔i8pro的電源按鍵、音量+/-鍵設置在機身側面,而Micro USB接口、DV 5V電源接口、耳機接口、HDMI接口、Mic等在機身頂部,在機身另一側還配備了TF卡拓展槽。
底端的兩個揚聲器帶有立體聲效果,外放一般,音量不算大
系統方面
從開機到進入系統,只需短短的十幾秒時間,比我的宏碁超極本要快不少。但是在解鎖輸入密碼時,稍微有點延遲,沒有Lumia920自帶輸入法的那種流暢感。
傳統windows桌面
從系統屬性界面可以看到,系統是原生的Windows 8.1 單語言版,32位,制造商為 Ramos Digital(藍魔數碼),Z3740處理器為1.33GHz,2g內存。
32g的存儲,到手實際可用只有18g,所以買win8平板最好不要考慮16g的,根本不夠用,好在藍魔i8pro支持內存卡擴展,
Metro界面非常流暢,切換無絲毫卡頓。
在metro界面下,屏幕左邊緣向右可拖出已打開的程序,并關閉。右邊則是一些常用功能,包括自定義的設置,非常方便。
屏幕測試
藍魔i8pro裝備了一塊8英寸電容式多點觸摸HFFS屏,擁有1280×800像素分辨率(16:10比例), 色彩還原非常準確,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對屏幕顯示效果的視覺要求。
從測試的結果顯示,無論是畫質高清的人物圖像還是場景豐富的自然景物,藍魔i8pro憑借優秀的高清屏,可以將圖片上的內容完美顯示,畫面精致。在可視角度方面,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拍照
藍魔i8pro這顆攝像頭成像素質一般,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使用需求。在手機拍照可以取代卡片機的時代,誰會拿著笨重的平板拍照呢?筆者認為只要平板前置攝像頭能夠滿足視頻需求即可。
游戲方面
由于藍魔i8Pro在Windows應用商店擁有海量和游戲資源,因而藍魔i8Pro用戶可以隨意下載自己喜歡的游戲。
得益于藍魔i8pro搭載的Intel四核處理器,《FIFA14》,《都市賽車8》均能流暢運行,《穿越火線》運行效果不錯,幀率能在40fps上下,也足夠流暢。(這部分網友測試)
不過個人覺得在一款8英寸的平板上玩PC游戲,體驗是很差的。
應用
選擇Windows平板最主要的原因是系統方面擁有強大的兼容性,不僅支持游戲娛樂應用,還可讓用戶在平板電腦上也能使用Word、Excel等Office辦公軟件,從而實現真正移動辦公的目的。此外,Windows系統使用更為順手,這也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使用OTG接駁鼠標后幾乎和筆記本沒啥兩樣。
藍魔i8pro擁有強大的辦公應用能力。
而在實際測試中,憑借著性能強悍的Intel四核處理器+ 2GB內存的組合,編輯Office文檔流暢自如,運行穩定高效;而Intel桌面級圖形處理器的加入,讓Photoshop處理圖片也能如虎添翼。同時還可以通過藍魔i10pro所支持的OTG或藍牙功能拓展連接鼠標、鍵盤等,方便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
win8自帶的應用商店,豐富的軟件,完成能夠滿足辦公,娛樂的需求,但是有些游戲要收費。
搭載Win8.1操作系統,藍魔i8pro瀏覽網頁情況與一般電腦一致。得益于較高的PPI,網頁文字顯示較為清晰,而且面對復雜、flash較多的頁面,也完全沒有壓力。通過觸屏自由放大,縮小,完全能夠帶來媲美PC級的瀏覽網頁體驗。
在線視頻播放高清片源非常流暢,沒有任何卡頓。
藍魔i8pro的優勢主要是便攜,同時還能兼顧到辦公方面,作為商務人士的隨身小型移動設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藍魔i8pro雖放棄了大尺寸屏幕,但卻代表了辦公平板的小型化發展趨勢。目前這款平板京東售價1499元,遺憾的是,官方并未提供匹配機身的鍵盤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辦公效率,不過淘寶有款聯想S6000的原裝藍牙鍵盤,僅售40左右,搭配像藍魔i8pro這種win8平板電腦,非常合適,喜歡的朋友可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