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在配電腦或者升級電腦的時候你是否會糾結選什么處理器更合適。比如你不懂I5 12600KF和R5 7500F、I5 12400F和R5 5600、i9 14900K和R9 7950X到底哪個更適合你。你也不知道你自己老電腦的I5 8500和現在主流的I5到底有多大差距。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對比,但是網上評測千千萬,很多人沒耐心看,這時候這個網站就非常實用了。

    這就是CPU MONKEY,一個專門做CPU對比的網站,而且你能看到很多外面不一樣的對比。

    這是網站的主頁,大家可以選兩個大家感興趣的處理器進行比較,蝸牛就拿I5 12600KF和R5 7500F做對比了。

    但是大家注意,這個網站的對比均默頻進行,沒有超頻后的性能對比,所以對小白來說這個很重要。

    1、詳細的參數

    在參數方面,Cpu Monkey列舉的是非常詳細的,這就是俗稱的紙面數據,可以看到核心數量,頻率,緩存,支持的內存,甚至是支持的各種指令集都是包括的。

    另外如果你的處理器有核顯,Cpu Monkey也會詳細的對比核顯的參數。

    核顯的參數沒什么要看的,主要是看支持多少顯示器啊,還是核顯的編碼以及解碼能力

    比如這個5600g的VEGA7核顯性能遠超12400的UHD730,但是卻不支持AV1視頻解碼,你如果需要用到AV1就不能買5600G咯。

    2、詳細的測試對比

    對于處理器來說,測試除了游戲就是各種跑分,CPU MONKEY囊括了非常多的跑分數據,并且把這些列舉了出來。

    比如最近大火的I5 12600KF都說它很強,比13490F更強,你沒概念,但是看這R23和Geekbench 5跑分就能看出來。哦,原來是12600KF確實更強,無論單核多核都更強啊。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頻率,大家別的網上看的都是I5 13490F最大睿頻是4.8ghz。但是不值得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里測試多核心下面的這個頻率是4.2ghz,單核測試則為4.8ghz。12600KF單核4.9ghz,全核4.5ghz。

    全核頻率遠比單核睿頻重要的多,但是很多對比突出不了這點。

    除了蝸牛列舉的兩個跑分對比,其他的跑分對比很多,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除了配新電腦的可以看看這個網站,如果你家里的電腦需要升級,也可以看看,舉個例子,你的電腦是I5 9600k,你想知道放到現在和主流的I5對比性能怎么樣,也可以看看這個網站。

    比如9600K和12600kf對比,這完全就不在一個次元了是吧。這可以有效的幫助大家看看是否值得升級。

    最后說一下,也是最重要的,這網站是買免費的,不花錢。大家搜Cpu Monkey就能搜到這個網站。蝸牛更沒有收錢推廣,因為這壓根不是國內的網站。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將自己想對比的U對比下看看,再決定入手哪個。希望蝸牛的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啊一些參考意見。

    險比價平臺作為一種創新的互聯網保險模式,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外互聯網保險的主要形態之一,并撐起了國外線上保險交易量的半壁江山。


    保險比價平臺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保險比價平臺揭開了保險產品定價的神秘面紗。對于消費者來說,通過保險比價平臺的網站可以更加清晰和透明的了解產品的費率和相關條款,同時也可以迅速地獲得初始價格報價,對其進行微調,從而輕松獲得優惠并達成交易。因此哪怕面對嵌入式保險等新模式的沖擊,保險比價網站在市場上依然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通過向用戶提供最新報價,一些比價網站也能獲得數億美元的融資金額和可觀的利潤。


    近日,全球最大的保險技術數字社區InsurTech發表了《全球最值得關注的十大保險比價網站》的文章,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接下來我們分別介紹這十家保險比價網站的基本情況。(排名不分前后)


    1. Confused.com



    Confused.com網站成立于2001年,總部位于威爾士,是英國第一家汽車保險比價網站,同時也是全球最早一批的保險比價網站,在早期的互聯網時代,曾被譽為世界第一保險比價網站。Confused.com專門為客戶群體提供比較保險和金融服務,包括汽車保險、家庭保險、貨車保險、摩托車保險、旅行保險、人壽保險等等,與16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旨在為客戶提供最優惠的價格。


    雖然近年來Confused.com也開始提供人壽保險和旅游保險的比價,但主要業務還是在汽車保險領域。據悉,Confused.com每年幫助英國超過一百萬的汽車司機辦理汽車保險,51%的客戶最高可以每年節省514英鎊的保費。



    同時Confused也推出了專門的應用程序APP,提供快速獲得汽車保險報價、稅務提醒、每月汽車運行費用統計、索賠提交等一系列服務,其簡單的操作流程和快速的響應速度,使得在英國本地司機群體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2. GoCompare



    GoCompare成立于2006年,是位于威爾士的一家金融服務比較網站,同時也是第一個注重保險產品特性以及保單細節,而不僅僅是標價的比較網站。2020年11月,GoCompare被英國最大的雜志出版社收購,但仍以自己的品牌獨立運營。而根據數據顯示,ocompare的受眾群體中,男性占61.84%、女性占38.16%,年齡在25到33歲之間,說明GoCompare是一個比較受年輕人喜愛的比價網站。


    與其他的保險比較網站不同,GoCompare除了比較汽車保險、家庭保險、寵物保險、旅行保險等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保險種類之外,還比較包括婚禮保障保險、家用工具保險、手機保險、家庭緊急保險、葬禮計劃保險在內的11種小眾生活類型保險。


    以婚禮保障保險為例,客戶只需要將婚禮的大致總費用、舉行儀式的地點、婚禮的貴重物品清單、蜜月行程、以及婚禮的附加覆蓋要求進行簡單的告知,GoCompare會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快速為其提供信息詳細的婚禮保險報價,以便客戶輕松選擇合適的保單。


    3.Yallacompare



    Yallacompare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阿聯酋迪拜,目前活躍在埃及、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在內的中東和北非地區。作為該地區唯一一家保險比較網站,Yallacompare致力于加速該地區金融行業的透明度,從而提高整個中東地區的金融知識水平。使用Yallacompare平臺,用戶可以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多個市場中比較和申請銀行賬戶、保險單、信用卡、貸款等等。


    目前,Yallacompare主要為客戶提供汽車保險、健康保險、旅行保險、家庭保險、人壽保險、寵物保險、團體保險、珠寶保險在內的價格比較服務,客戶在Yallacompare平臺上購買保險產品可以平均節省高達30%的費用。


    而Yallacompare能夠在中東地區站穩腳跟,最主要的原因是和中東多個頭部保險公司以及政府們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因為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金融市場過于碎片化,每個國家乃至地區都有不同的監管機構和一套不同的規則,但Yallacompare自建的安全結帳門戶,能夠支持客戶在中東不同地區快速方便地在線購買,幫助客戶以最便宜的價格找到最好的保險產品。


    4.Samlino Group



    Samlino Group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倫敦,是歐洲領先的保險、家庭服務和銀行比較平臺,通過采取結構化和分析性的方法來幫助客戶找到滿足其需求的最佳保險和銀行產品,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如今Samlino Group旗下擁有多個運營品牌,業務范圍覆蓋了丹麥、葡萄牙、芬蘭、比利時和希臘等多個國家,平臺的員工數量超過100人,平臺用戶的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萬。


    Samlino Group主要比較汽車保險、房屋保險、住宿保險、意外保險四大類,通過為用戶提供免費和獨立的在線比較工具,做到100%免費、100%真實、100%中立、100%快速容易,客戶僅需選擇要比較的保險產品類別、比較方案、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案,就能馬上獲得來自不同保險公司的最佳產品報價。相比于其他保險比較網站,Samlino Group的特點是操作流程更加簡單,獲得報價的速度更快。


    5. Compare the Market



    Compare the Market成立于2006年,是BGL集團旗下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英國最著名的保險價格比較網站之一。Compare the Market允許客戶比較多種保險產品的價格,包括汽車、人壽、寵物、旅游等50多種保險。Compare the Market還擴展到可轉換項目的比較,如能源、寬帶、數字電視,以及一系列金融產品,如貸款、信用卡、活期賬戶和抵押貸款等等。



    雖然保險比較網站的市場競爭極為激烈,但是Compare the Market依舊能保持良好的口碑。截止2023年10月,在著名的第三方客戶評論網站Trustpilot上,Compare Market的平均評分達到了4.8分。如此高口碑,主要得益于Compare the Market能幫助客戶節省大筆的保費費用,據Compare the Market的官網統計,通過Compare the Market購買汽車保險,最高可以節省516英鎊,購買家庭保險,最高可以節省176英鎊。


    6.Rates.ca



    Rates成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加拿大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在線保險和金融產品比較公司。Rates提供公正的內容和工具,并與加拿大50多家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幫助用戶比較汽車保險、房屋保險、旅游保險、抵押貸款利率和信用卡的價格,為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價格。


    Rates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容真實和信息安全。有相關的數據研究表明,保險比價網站“充斥著”虛假的信息,超過一半的保單包含的細節與網站公布的有所不同,數百萬客戶可能面臨購買不符合其需求保單的風險。而Rates由準確和動態的利率信息平臺、直觀的計算器工具,專家新聞和資源的中心,平臺的編輯團隊組成,客戶可以隨時隨地的免費了解任何產品的最新真實報價,內容和相關文章都是基于事實,不受合作伙伴和廣告商的影響。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客戶在Rates提供的任何信息將僅傳輸至選擇與之共享的保險或金融服務提供商,以滿足客戶的要求。未經客戶的同意,平臺不會將相關信息出售給任何第三方。


    7.Finder



    Finder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澳大利亞,是一家允許用戶比較大量金融產品的平臺網站,包括房屋保險、汽車保險、旅游保險等等。如今Finder在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菲律賓、波蘭和新加坡都設有辦事處,并收購了GoBear、Finch等價格比較網站,規模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據悉Finder的官方網站每個月260萬次的訪客量,為30萬客戶提供財務數據的保護。



    與其他的保險比較網站不同,Finder自建了保險分析師、保險產品專家、金融安全專家等團隊,在網站上會定期更新關于保險產品的特色指南和特色視頻,幫助客戶了解保險產品的基本知識的同時,還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對客戶購買產品進行指導和財務管理。


    8. Compare.com



    Compare成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美國,是一家專注于汽車保險領域的比較平臺,與超過75家頂級汽車保險公司合作,為客戶提供真實、準確的報價。值得一提的是,Compare已獲得1.85億美元的總投資,成為保險科技類別中資金最充足的公司之一。


    Compare平臺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分別是了解真相、個性化報價、節約時間和金錢。



    首先我們知道,并非所有的汽車保險公司都提供相同的費率,而Compare能夠提供超過75家車險公司的真實報價。其次,Compare提供個性化報價服務,可以通過在線購買或者與代理人線下購買相關保險組合產品,只需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年齡、性別、職業、駕駛歷史、車的品牌等等,就能獲得準確的實時報價。最后Compare會自動為客戶比較幾十家汽車保險公司對不同駕駛情況和評級因素的平均報價,為其提供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和金錢。


    9.The Zebra



    The Zebra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美國,是一家專注于不同保險公司汽車保險和房屋保險費率的比較網站。截至2022年,The Zebra總共提供了來自200多家國家保險公司的1800多種汽車保險產品的比價服務,在全美50各州服務了超800萬用戶。


    The Zebra為客戶提供了一種通過填寫在線表格從汽車保險公司獲得實時報價的方式。隨著客戶填寫表格,回答更多的問題,如年齡,駕駛記錄和信用評分,報價的準確性也會隨之增加。也就是說,客戶填寫的相關信息越完善,就越能獲得合適自己且低價的產品,這一方面能調動客戶的積極性,一方面也能為The Zebra制定主題報告增加數據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The Zebra分析了8300萬份汽車保險費率,編制其年度保險費率變化狀況的報告。該報告涵蓋包括普通美國人支付的保險費用,罰單對司機保險費率的影響,以及影響保險費率的其他變量等內容。


    10.Moneysupermarket.com



    Moneysupermarket.com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價格比較網站,提供在線服務來比較貨幣、保險、旅游和家庭服務市場中的各種產品,其總部位于倫敦的母公司擁有約700名員工,自成立以來已籌集了3億美元資金。


    目前提供汽車保險、房屋保險、旅游保險、人壽保險和寵物保險的比價服務。初期,該網站的重點是以交易、提示和新聞文章的形式為人們提供省錢的信息,發展到現在,Moneysupermarket更多的是通過公開透明的定價,描述不同保險產品價格結構之間的確切差異,協助客戶選擇更加優惠、更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通過了解以上十家保險比價網站,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網站都有部分共同的特點,就是準確、快捷、透明、安全,這也是保險比價網站的核心所在。而汽車保險、健康保險、家庭保險、寵物保險成為了這些保險比價網站主要比較的險種,也是業務收入來源的大頭。


    當然隨著行業多樣化的發展,這些保險比價網站也開始推出衍生服務,比如包括寬帶、數字貨幣在內的金融產品比價服務,或者是貸款、信用卡辦理、活期賬戶開通在內的財務規劃服務。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保險比價網站嚴重依賴互聯網搜索流量,那么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加強品牌認知度,來增加客戶群體的粘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前文提到的Compare the Market、Confused.com都有自己的品牌形象。


    當然無論未來保險比價網站如何發展,對于客戶來說,會越來越習慣通過使用保險比較網站來購買保險。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保險比較網站將成為接觸客戶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保險比較網站將在業內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消費級處理器核心數量暴增,性能飛速提升的大環境下,本屬于低端至強處理器的入門級工作站、移動工作站產品,開始越來越多地采用消費級處理器。加之大量開發、設計類專業應用對消費級顯卡的支持也越來越好,工作站產品搭載消費級顯卡也成為發展方向之一。由此,類似于惠普戰99這類價格實惠(相對于傳統工作站產品),搭載高性能消費級處理器和消費級獨顯的新形態入門移動工作站產品誕生了,且蓬勃發展。

    不過,價格雖降下來了,抉擇問題卻依然存在——選擇哪種處理器平臺更好呢?是“傳統老大哥”英特爾,還是“新貴”AMD呢?或許下面這輪“同機型不同平臺”的對比測試,能夠啟迪大家的思維。

    對比機型:惠普戰99 RTX4050獨顯版

    處理器差異:AMD銳龍R7-7840HS Vs 英特爾酷睿i5-13500H

    TIPS1:惠普表示AMD款戰99外掛Thunderbolt控制器并通過認證,所以按此說法,該機Type-C口的確是Thunderbolt4(雷電4)口。

    TIPS2:兩個平臺的配置一致性總體不錯,沒出現先前ThinkPad X13對比時AMD款攝像頭和易用性規格更低的問題。

    相信不少讀者看完配置表后第一反應是:就這配置要賣7000多元??

    是的,如果單純從配置表上看,惠普戰99的“配置/價格比”似乎不太高。但實際上,該機有很多游戲本(或說是傳統消費級高性能本)沒有的設計和特性:比如少見的三面(ACD面)金屬機身;通過了環境和可靠性測試(見下圖▼);另外,它采用了大家喜聞樂見的雙內存插槽、雙硬盤插槽形式,方便擴容和升級。而且,標配32GB大容量內存,內置了83Wh大容量電池,還有高達500萬像素的攝像頭;并且,該機更有著極低的工作噪音(這個點后續會引出很多故事,請往后看)。

    那么,到底要如何定義這臺筆記本的用途?我們又將測試哪些項目呢?

    按照先前的定位,戰99筆記本是“入門工作站”范疇。如今該機的官方定位似乎是“設計師本”+“工作站”,而銷售頁面上,主要強調的是對Adobe全家桶的支持和圖像、視頻編輯。

    ▲看起來,惠普更想將該機定義為(平面)設計師本,那么,我們也就按此定位,引入照片編輯、視頻編輯方面的應用測試。

    而另一方面,該機也有“工作站”定位,所以,我們也會引入工作站產品最常見應用——“產品開發”的測試。產品開發包含設計和制造,而提升設計和制造水平,也是我國的大國策之一,目前的確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咨詢做產品開發用什么電腦好,那么相信這次測試會對你有一定幫助。

    當然,三維渲染作為多媒體時代的熱門應用,也是少不了的。另外,我們也會引入基礎的日常應用測試,以及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低負載應用續航表現”。

    科普:商用類筆記本,使用安靜多是“第一考量”,但……

    在對比之前,牛大叔我要給大家做個科普:和家用高性能本、游戲本通常“不顧耳朵死活,瘋狂拔高處理器和顯卡功率,風扇狂轉”不同,商用類機型,不管是商用輕薄本還是移動工作站,大多把“使用安靜”作為“第一考量”。

    這意味著啥呢?

    使用安靜,意味著風扇轉速(相對家用高性能本)不高→意味著機身內部核心配件發熱不大→意味著核心配件的功率不會像家用本拔得那么高。

    讓我們先來看看兩款戰99獨顯版的處理器功率釋放情況:

    ▲測試時,重慶氣溫很高,在空調不給力的辦公室內,環境溫度30℃+。AMD銳龍R7-7840HS處理器在持續負載下,一開始為54W,很快內部溫度沖上了93℃,然后處理器功率就一路小跑下降,在9分鐘左右,就降到了只有25W然后保持穩定——是的你沒看錯,這顆在游戲本上最高穩定輸出80W,持續65W則輕松涼爽的8核16線程高性能處理器,在AMD款上會降到25W!這時處理器內部溫度僅63℃,并沒發揮出散熱組件的實力。

    ▲為了驗證問題所在,我在家里,“半夜+空調設置24℃”的情況下進行了復測,這一次,R7-7840HS的功率表現好了不少——雖然處理器封裝功率最終還是會降到32W保持穩定,但功率下降的速度慢了不少,幅度也小了。

    由此,我們可得出一個基本印象:

    ·首先,AMD款目前處理器功率調校過分保守;

    ·其次,對環境溫度十分敏感,所以在加載持續負載時,功率輸出情況不理想。雖然商用類筆記本追求使用安靜,但不用太“激進”,希望在后續BIOS中可以調整。

    而據此,后續我們的AMD款戰99測試,多在有空調的涼爽環境進行,以盡可能提升該機的成績。

    知識點:當然,大家也不要被嚇到,覺得AMD款戰99就很糟糕。第一,考機只代表“持續不間斷滿負載下的情況”,實際應用中這種情況相對有限。比如渲染一個簡單動畫,總體需渲染1000幅,這聽起來是個很大的工作量,但若每幅只耗時1分鐘,沒達處理器的“降頻點”,那么當一幅畫面渲染完,下一幅畫面尚未開始渲染時,處理器就得到了“片刻喘息”,這樣就能“再度熱情飽滿地”開始下一幅的渲染了^__#。第二,處理器的功率與頻率/性能并不是呈線性對應關系的,比如某些處理器,45W和70W,性能可能只相差15%。

    再來看看英特爾款的表現▼

    ▲雖然英特爾酷睿i5-13500H款戰99的處理器表現也和環境溫度相關,但主要體現在爆發功率64W能持續多久上,對于后續的穩定功耗表現影響不大。

    而實際上,64W的爆發功率對于該機也就是“曇花一現”(因為沖到了100℃),處理器單考情況基本是這樣的:54W保持4分鐘左右,處理器內部溫度在96℃左右;而后功率緩降至45W并保持穩定——而在45W上,雖輸出功率不變,但處理器頻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走低。最終穩定狀態如上圖:處理器封裝功率45W,內部溫度在89℃左右,4顆P核3.4GHz,8顆E核2.7/2.8GHz。

    知識點:大家可能會以為此時英特爾款戰99的風扇噪音較AMD款大,外殼溫度也更高,但實際并不是這樣:兩者的風扇噪音并沒有本質性差異,主鍵盤操控區的溫度也近似——正如我前面說的,無論是什么平臺,商用類機型總是以使用安靜為第一考量。

    ▼下面,進入實際的應用對比環節▼

    PART1:三維渲染性能對比,處理器方案

    如今大量的應用都需要進行三維渲染:小到簡單的平面廣告設計,再到專業的建筑/裝飾/機械/能源/醫療領域,再到工作量巨大的動畫制作、游戲制作,甚至是電影特效制作,都離不開三維渲染。

    三維渲染大趨勢是往顯卡(GPU)轉移,但處理器(CPU)依然活躍在不少領域——畢竟它渲染準確、出圖穩定。

    回到參與對比的倆主角,全是大核的R7-7840HS在三維渲染性能上可是能叫板i7-13700H/i5-13500HX(14核20線程)的,去懟12核16線程的i5-13500H,是不是有些不人道呢?不過,還是來看看實際表現吧▼:

    ▲空調吹著R7-7840HS短時間內的確厲害,Cinebench R23跑出了15921分的好成績;i5-13500H為14008分,前者領先14%!

    按照這個領先比例,那對于經常要做三維渲染的用戶來說,R7-7840H款戰99貴那300元還是值得的咯?不過前面提到了,該機會不斷降功率,另外渲染負載的類型也有不同……讓我們來看兩個實際的、耗時稍長的渲染應用(耗時少好)▼

    ▲Cinebench的“真身”Cinema 4D,我們渲染一個簡單的汽車旋轉動畫,渲染2秒時長共計51幀畫面。而這就是前面的知識點提到的——雖然“活兒的總量比較大,但單次負載不長,所以處理器可始終保持較高能狀態”,加之R7-7840HS款戰99的這個測試是在“半夜+空調加持”環境中進行的,所以效率更高,18分23秒完成。而白天辦公室環境,i5-13500H款戰99耗時為22分17秒,前者效率高18%。不過,如果是在30℃高溫環境,且戰99的AMD款功率降低了,那么該項目的渲染效率反而會不及i5-13500H款。

    ▲第二個長耗時的渲染應用來自當下特別流行的開源建模和渲染軟件Blender(3.4.1),處理器渲染方案,White Land樣張(耗時少好)——而這次有所不同,這次是渲染單張復雜場景,是“持續的高負載”,所以AMD款戰99降功率的問題開始顯現,雖然最終渲染耗時依然領先,但領先幅度大幅縮小至5%。實際上,如果是在30℃較高溫環境,AMD款戰99的耗時會進一步增加到21分25秒,反而輸給了英特爾i5-13500H款。

    小結:在三維渲染應用層面,結合硬件規格和理論最高性能,銳龍R7-7840HS的表現應該是明確勝出酷睿i5-13500H的,但由于設計原因,該機僅能在非常好的測試環境中、在特定的渲染類型中才能展現優勢。不過總體來看還是R7-7840HS款戰99勝出。

    PART2:圖像和視頻編輯、特效視頻制作對比,處理器與獨顯綜合表現

    圖像、視頻編輯,可說是當下最熱門的應用了,沒有之一,而常用軟件就是Adobe的Photoshop和Lightroom,以及Premiere Pro。而視頻編輯如果更進一步,涉及到特效視頻制作,就需要用到After Effects了。所以我們就圍繞這幾個應用展開。其中,前兩大項目,UL Procyon提供了腳本項目,能夠讓我們看到直觀的得分差異。

    注意,除了After Effects特效視頻制作主要靠處理器運算外,其他項目都會用上顯卡加速,落實到戰99獨顯款,就是RTX 4050獨顯加速——但,由于兩款對比機型顯卡相同,都是50W的RTX 4050,所以,其實最終得分體現的還是處理器平臺的差異。以下測試都在白天室內空調環境完成。

    ▲UL Procyon的“照片編輯”測試,是基于Lightroom的照片批處理(包含曝光、色彩調整,裁切等),和基于Photoshop的照片特效調整,同時使用處理器和顯卡加速。坦率說,作為7000多元的獨顯本,7403分和7139分都算不上多好的成績,但請牢牢記住戰99的特性:它用起來很安靜。而在該項目上,酷睿i5-13500H款戰99明確勝出,領先幅度4%。

    ▲視頻編輯測試基于Premiere Pro,有基礎剪輯操作、視頻導出和少量視頻特效,這這個項目中,獨顯會發揮重大作用。而該項目上,i5-13500H款戰99以5303分Vs 4895分大幅勝出,效率領先幅度高達8%+。

    ▲After Effects制作粒子特效視頻,這是相當考驗處理器性能的(耗時少好)——雖然它不會吃滿處理器,但畫面中不計其數的粒子都是靠處理器運算完成的。相應的,獨顯在這里似乎只是起到實時顯示的作用,負載起伏很大。而AE特效視頻制作還有個特性就是極為吃內存——大家可在紅色箭頭處看到內存占用已達到了28GB,而這,也正好是戰99的優勢所在,其主打款的內存容量高達32GB。對了,如果視頻剪輯達到了4K級別,那么32GB內存也是必須的。

    而在效率方面,酷睿i5-13500H款再度勝出,早于銳龍R7-7840HS款34秒完成特效視頻的全制作過程。

    小結:無論是圖形圖像的編輯,還是視頻編輯,抑或是特效視頻的制作,i5-13500H款戰99相對于R7-7840HS款明顯更具優勢,其實這一結果也印證了這個領域的從業者常說的一句話:圖像/視頻編輯,英特爾平臺明顯更靠譜。

    PART3:產品開發領域仿真計算性能對比,考驗處理器性能

    產品開發尤其是復雜產品(比如發動機、汽車、飛機等)的開發,是“巨大的系統工程”,里面不僅涉及到專業的宏大的流程規劃,還有大量單體配件的設計、以及功能模塊的構建和組合……到最終產品呈現,往往需要一個團隊長達數年的努力。

    而即便具體到單個產品的開發,對電腦硬件的需求也是復雜的。比如說很多專業人士都知道把設計的產品360°轉來轉去做檢視是需要一定顯卡性能的。但實際上,這種性能需求在產品開發中只是“小CASE”,對硬件要求總體是很低的,因為這里面還有渲染環節——設計的產品需要通過不斷的迭代渲染,達成最真實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處理器或者是顯卡“越強越好”。

    真正“吃資源大老虎”是產品開發設計中的“仿真計算”環節。而仿真計算是產品開發中相當常見且高頻率出現的。舉幾個例:設計機械結構件,設計師得知道其他物體作用于它時的物理變化、力的分布、耐久度等;設計汽車,設計師需要知道車在不同速度行駛中的空氣阻力情況、周遭氣流分布狀況,還得進行碰撞仿真以此來優化和改進車的框架設計;設計管道系統,你得知道管道里的液體流動、相互撞擊的情況……這些東西,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實際做實驗”,那時間和成本都是無法想象的,所以,就要用到計算機仿真計算。


    而在仿真計算中,又以“流體力學仿真計算”(CFD)最為常見,從最熱門的車輛與船舶、航空航天,到化工、能源、礦業與冶金、水利水電,到生物醫學、建筑,甚至環保和農業,都有大量流體力學計算的需求。而仿真計算大部分是吃處理器資源也就是CPU資源的,所以,也是衡量處理器專業性能的重要指標。

    在這里,我們使用工作站應用綜合測試軟件SPECworkstation3.1中的產品開發大項中的三個仿真計算應用CalculiX、WPCcfd和rodiniaCFD,來考驗兩款不同平臺的戰99在專業設計領域的表現。

    ▲這是流體力學仿真WPCcfd的運算過程示意圖(來自于其他機型),注意,CPU資源是被吃滿了的。

    ▲三個測試子項各有不同的特征:Calculix有限元求解項目能夠利用所有核心,但所有核心都不滿載,似乎對處理器的頻率更敏感,在這個項目上,大核頻率更高的R7-7840H領先,但幅度卻極小。而會用到Python計算的WPCcfd項目,則會階段性吃滿所有核心資源,線程相同但頻率更高的R7-7840HS本應領先,但由于功率在持續滿載下會往下掉,加之英特爾在產品開發軟件領域有常年的耕耘(合作和優化),所以R7-7840HS反而以較大幅度(11%)輸給了i5-13500H!而同為流體力學仿真計算的rodiniaCFD也是性能吃滿的應用,i5-13500H再度領先4%。最終,綜合得分也是i5-13500H款戰99領先4%。

    小結:在產品開發的仿真計算環節,大核多,且頻率更高的銳龍R7-7840HS具備理論優勢,但由于在持續負載中“掉功率”,加之在產品開發體系中與產業界的合作尚不及英特爾,所以實際的機型表現反而不及搭載i5-13500H的款型。

    PART4:日常應用表現對比,處理器單核強顯優勢

    雖然戰99是“設計師本”和“工作站”,但網頁瀏覽、辦公、簡單多媒體娛樂、視頻會議等依然是“一機多能”時代最日常的應用。這些日常應用會涉及到處理器性能、顯卡性能,甚至是內存和SSD性能。但由于包括顯卡在內的大量硬件都相同,所以最終的較量就又落到了處理器上——正好,這里我們就直接用“包含了大量日常應用基準項目”,且“主要反映處理器性能差異”的CrossMark一次性搞定。

    ▲CrossMark將日常應用分為了生產率、創造性、反應能力三個大類,具體測試的應用項目不少,但基本都是“超短時”甚至是“瞬時負載”,所以考驗的主要是單個或是少量幾個處理器核心的性能——而這,一直是英特爾處理器的強項,且優勢明顯——所以,落實到日常應用的表現,英特爾的優勢也是明確的。

    ▲從CPU-Z性能就能很好地理解英特爾處理器一個明確的優勢:單核性能一直優于競爭對手。

    小結:日常應用環節,酷睿i5-13500H款戰99勝出。

    PART5:日常低負載應用表現對比,意料之內的“意外”

    測試高性能本(相對于輕薄、輕便集顯本而言)時,媒體往往忽略續航環節,通常不會測試日常應用續航表現。而很多讀者就反問我們:難道我必須買兩臺筆記本,一臺帶出去用,一臺在辦公室和家里用?所以,如今我們在高性能本測試中也引入了續航表現測試!

    但注意幾點:首先,高性能本的續航是針對“低負載日常應用”的。若是高負載應用,頂規的電池也扛不住兩小時,測試無意義。其次,日常應用的續航測試方式很多,有跑PCMark的,有跑PCMark10應用程序的,有跑UL Procyon的視頻續航的。但坦率說,100個人有100種日常應用方式,所以具體哪種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數據的連貫性和對比性。

    另外,由于日常應用的負載其實很輕,且很多還是短時、瞬時負載,所以真正對日常應用續航起到重要影響的,反而是屏幕功耗和處理器平臺的基礎功耗!

    而落實到戰99的對比測試,兩臺筆記本的屏幕都是同英寸、同型號的(京東方的同型號屏),所以,處理器的平臺功耗就成了日常應用續航的重要參考指標。而前面我們已經多次提到:13代酷睿的處理器平臺優化非常徹底,甚至把酷睿H的平臺基礎功耗優化到了1W級別!而4nm的真·銳龍7000平臺反而類似于12代酷睿,沒來得及做進一步的優化,所以,銳龍R7-7840HS Vs酷睿i5-13500H,平臺基礎功耗(整機閑置功耗,指整機在斷網、無后臺更新、無前臺應用、息屏狀態的整機功耗),是后者勝!

    ▲Win11的“最佳能效”電源模式下,兩臺戰99的處理器平臺基礎功耗(整機閑置功耗)對比,13代酷睿i5-13500H要低得多。

    當然,如果屏幕點亮,(日常)應用啟動后,內存、硬盤、顯卡,以及主板上的其他元器件也都活躍起來了,這時功耗差將會被縮小,最終體現在日常應用上的差異也被縮小了。

    ▲我們的測試方式沿用多年,斷網,全屏播放本地720P MKV格式電影《LUCY》,具體的測試環境和測試結果如圖,就不贅述了。總之,10nm制程的13代酷睿H經過優化,能比4nm的真·銳龍7000平臺更甚一籌,至少2023年值得驕傲了!另外,長達1100分鐘左右,也就是18小時+的本地視頻播放續航,也算給大家了一個思路啟迪——長續航本,不用死盯著集顯輕薄本!

    小結:續航測試在我意料之內,但可能出乎很多讀者的意料。當然,若以“最高能效”模式下的平臺基礎功耗和本地視頻播放的表現就下定論說英特爾平臺日常應用續航更佳或顯偏頗,畢竟每個人的日常應用模式不同。但,說銳龍R7-7840HS款和i5-13500H款戰99在日常應用上續航表現不分伯仲,相信是非常客觀的!

    對比結論:i5-13500H款戰99相較R7-7840HS款是明顯更優選

    坦率說,這次對比的結果讓我們也有些意外。這種意外源自前期各種測試的數據對比,以及市場中機型對位的情況。在我們思維中,高性能本層面,R7-7840HS應該是對位i7-13700H或是i5-13500HX的,畢竟在多核渲染性能上,它能匹敵這兩顆14核/20線程的13代酷睿處理器(不過在其他方面不及這二者)。

    但產品類型的不同,側重點的不同,改變了性能格局:銳龍R7-7840HS款戰99在功率輸出的調校上似乎過于保守,且存在一定的設計Bug。相對的,酷睿i5-13500H雖然功率政策更顯激進,但卻是該機散熱組件能力范圍之內的激進,并未帶來噪音和C面熱量上的大幅提升,依然算是“使用非常安靜的筆記本”。

    而在五輪PK中,銳龍R7-7840HS款戰99僅在三維渲染一個層面有優勢,在日常應用表現、照片/視頻編輯和特效視頻制作,以及產品發開的仿真計算三大項目中落敗于酷睿i5-13500H款,甚至于日常應用續航也沒能擊敗后者。從對比結果來看,2023款的RTX 4050獨顯版戰99,13代酷睿i5-13500H款是明顯更優選擇!

    題外話:50W RTX 4050能Hold住2.5K分辨率的3D游戲嗎?

    題外話部分,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戰99獨顯版的游戲表現。是的,從定位上來說,它偏重于工作、商用,但其核心配置還是傳統高性能本那一套,所以,誰也不能阻止用戶去嘗試游戲。再說了,能一機多用,是大好事啊!這不,我一邊做測試一邊和老讀者聊戰99的使用感受,而他們關心較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這僅僅50W功率的RTX 4050,還沒有獨顯直連,能Hold住2560×1440分辨率下的3D游戲大作嗎?

    ▲先來看看各款移動顯卡的3DMark Time Spy得分對比,滿功率RTX 4050是高度接近RTX 3060的140W滿功率款的——那可是上一代的主流旗艦顯卡,搞定2.5K分辨率游戲大作輕松愉快。而當RTX 4050的功耗降低到50W,性能并未打折太多(這就是之前我說的,處理器/顯卡的功率和性能并不呈線性關系),依然保留了78%的性能,3Dmark TS得分還有6900分+。

    而實際游戲表現,牛大叔也用銳龍款跑了個大概,直接上表供大家參考(英特爾款和AMD款差異不大,也可參考此表),請注意畫質設定!

    所以,關于50W RTX 4050獨顯版戰99能不能Hold住2.5K分辨率下的3D游戲,答案是:沒啥問題,降點特效,照樣起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