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音頻接口(即聲卡)是一種向計算機傳輸音頻信號的設備。它們取代了電腦內置的聲卡,通過更多的輸出和輸入接口以及更豐富的功能,使得音質得到了大幅提高。音頻接口的尺寸、形狀多種多樣,功能強大全面,從便攜式的USB有源盒狀音頻接口到大型的機架式專業系統一應俱全。
輸入和輸出
也被稱作I/O,輸入和輸出是所有的音頻信號在接口中進出的唯一方式。它們包括麥克風輸入、吉他輸入、線纜輸入;輸出則包括耳機輸出、監聽輸出以及輔助發送,甚至有的數字設備還有光纖、以太網或者SPDIF連接口。
不同的輸入輸出組合可以用于不同的場景。舉個例子,一間小臥室工作室可能只需要一個耳機輸出和揚聲器輸出外加兩個麥克風輸入一個吉他輸入就足夠了;而商業錄音棚可能會用到32個或者更多的線纜輸入,以及主監聽、次監聽以及多個耳機輸出。
兩個輸入接口的Focusrite Scarlett 2i2
數字音頻轉換器
數字音頻轉換器是音頻接口中的一個內置芯片,它的功能是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A/D),反之亦然(D/A)。
轉換器對聲音的質量影響非常大,但是現代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市面上即使是入門級的音頻接口,其轉換器的質量也不會太差。而大部分的音頻接口都帶有可以調節轉換器采樣率(相當于視頻幀速率)的功能,從CD標準44.1kHz到高保真的192kHz都可以任意選擇。
帶有數模轉換零延遲的混合控制的PreSonus AudioBox 44VSL
而和單純的模擬設備不同,轉化器需要花費大約幾毫秒的時間來將音頻轉換為數字信號,因此會產生明顯的延遲,這種延遲在疊錄的時候回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因此大部分的音頻接口都會附帶一個板載監聽系統,可以將信號直接輸送到耳機或者監聽音箱,從而避免延遲問題。
前置放大器(話放)
并不是所有的音頻接口都帶有板載前置放大器,但是大部分型號都會附帶前置放大器來將微弱的聲音信號提升到可用的電平水平。
前置放大器也同樣會對音質產生極大的影響,但是同樣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接口的價格。因此確定實際需要幾個放大器是很重要的。
附帶四個話放的Universal Audio Apollo 8 Quad
對于歌手和作曲者來說,可能只需要兩個吉他放大器和兩個人聲麥克風的放大器;而對于小型工作室來說可能需要8-16個放大器,來錄制套鼓、樂隊等等;而大型專業錄音棚可能已經配備了足夠的外置放大器以及調音臺自帶的放大器,因此就不需要音頻接口上的放大器了。
數據連接
雖然實際上,數模模數轉換都是在音頻接口內部完成的,但是數字信號必須通過電腦才可以錄制播放。因此就需要一根線纜來進行傳輸——通常會選擇使用USB線纜,或者是 Firewire、Thunderbolt等。
而這種情況下,線纜的速度和帶寬也會多多少少造成一定的延遲。老式的音頻接口一般使用的USB1或者2的接口,延遲會十分嚴重。而最新的3.0接口以及Thunderbolt接口的延遲就非常小,幾乎察覺不到。
Zoom UAC-8的USB3.0接口
在本文開始前,我先說明下聲卡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外置聲卡,板載聲卡,內置聲卡,那么我們平時電腦上唱歌聲卡有什么用呢?有了聲卡唱歌就會好聽嗎?懷著這2個疑問,我們往下看。
聲卡他是一種硬件,連接到電腦端可以通過不同的,信號傳輸和頻率處理。從而對你的輸入源人聲或者樂器聲音產生處理。也可以說讓你的唱歌聲音變的好聽,因為中間有修飾作用,那么此時可能會有朋友疑問了,每臺電腦都有聲卡啊,為什么現在網絡主播都需要另外購買獨立聲卡啊?對于這個問題,我用最簡單的描述下,因為電腦的板載聲卡是主板本身配置的,對于聲音的處理,并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如有延遲,有雜音,聲音失真嚴重。這些對于獨立聲卡來說是剛好彌補了不足。
有了聲卡,可以讓你的聲音產生如KTV那種帶有混響的效果,不再像板載聲卡唱歌那樣干巴巴了
有了聲卡,你可以搭載專業宿主軟件加載vst插件,處理人聲或者音頻后期制作。
有了聲卡,可以讓你的聲音實現變聲效果,什么男變女,女變男,變娃娃音等,當然需要通過軟件調試,聲卡本身并不具備這些功能的。
有了聲卡,你可以在電腦上聆聽高音質音樂和監聽游戲震撼的聲音
有了聲卡,你可以在電腦彈樂器如吉他,MIDI鍵盤,電子鼓,都可以通過聲線性輸入實現
當然以上這些我都是,相對于專業獨立聲卡而言,對于集成板載聲卡并不能適用,相信大家看了以上這些,對于唱歌用的聲卡有什么用?有了聲卡唱歌會好聽嗎?這2個問題已經有自己答案了。最后總結下,有了專業聲卡你可以在電腦上實現音頻的任何處理。
集類播客 App數量不斷增加,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收聽播客。從圖文時代到現在的視頻時代,播客一直都在穩步發展,并且有著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受眾群體。
從制作上來說,播客的制作流程和方式一直在朝著更加便利這個方向發展。之前在錄制,發布和收聽這三個環節上體驗是非常割裂的。通常要有一套專業的錄音設備,然后自己去找RSS音頻托管服務,最后在Podcast上添加自己的節目。這與今天視頻時代有很大的不同,用戶更習慣在一臺設備上搞定所有的事。使用手機錄制視頻,用手機剪輯視頻,用手機發布視頻,這個流程才符合現在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
如今方便很多,無論是喜馬拉雅,荔枝這種存在很長時間的音頻App,還是去年才上線的小宇宙App等,都提供了直接在App里錄制播客的功能。并且喜馬拉雅網頁端還提供了播客的云剪輯功能,這點終于向視頻App看齊了。
然而,就音質而言,對聲音有要求的人顯然是不能接受這種創作環境。正如手機攝影如此發達的今天,對影像有追求的人仍然會選擇用相機去拍攝。因此現在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專業的音頻設備進行播客的創作和錄制。
關于播客錄制設備的選擇,我會分為單人錄制還是多人錄制。對于單人錄制,設備的可選范圍更多一些,比如可以選擇一些集成了聲卡功能的麥克風,這種麥克風即插即用,非常方便。但缺點是一臺電腦設備只能識別一只麥克風,此時若要多人錄制就只能選擇外設聲卡搭配麥克風進行錄制。
如果要對播客進行多人錄制的話,這里有兩種選擇,外置聲卡或者錄音機。外置聲卡需要與電腦搭配使用,而錄音機則可以單獨使用。由于各大廠商單獨為播客推出的錄音設備不多,很多人采用的錄音設備都是為樂隊準備的,有很多功能在錄播客時用不到。
這里推薦兩款專門為播客設計的錄音設備,分別是羅德的Caster Pro和ZOOM的Podtrak P4。這兩款錄音設備操作簡單,都可以單獨使用或連接電腦使用。支持4軌麥克風同時收音。并且兩臺設備都支持連接手機進行遠程錄制,這點特別適合在疫情時或不方便當面錄音的情況。
麥克風的選擇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室內錄制播客,環境較安靜的話,可以選擇電容麥克風,電容麥克風的優點是靈敏度高,聲音還原度好。動圈麥克風就對環境的選擇沒那么苛刻了,對環境音不敏感,同時相比電容麥克風比較省電,如果錄制場地不固定或有室外錄制需求的話,選擇動圈麥克風會比較合適。
除了聲卡和麥克風之外,你還需要能在錄制時聽到自己的聲音,需要一副耳機來對自己的聲音進行監聽。耳機的選擇一般看聲卡的接口,普遍情況下選擇3.5mm的耳機就好。如果聲卡的耳機話放接口是6.5mm口徑,可以再買一個轉接頭到3.5mm就可以使用了。
不過設備再好還是要有好內容做基礎。其實播客也是一種自媒體的形式,所以在創作播客前要對選題進行策劃,列提綱。對每期的收聽數據進行復盤,分析播放量。還可以先調研一下其他成熟的播客號的選題方向和聊天的形式。多聽,多總結,多實踐,實時調整自己的節目方向。如果對硬件方面有什么疑問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總結:
聲音是人類傳播訊息最古老的方式,播客有其獨特的魅力。網絡時代,聲音被傳播的更遠,更多的人渴望被聽見。那么,你準備好開始自己的播客之旅了嗎?
(777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