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夏天氣溫一天比一天高,看看電腦剛開機CPU溫度就快70℃!真擔心哪天CPU掛了,于是有了做水冷散熱器的想法。
首先聲明,制作之前絕對沒有看某寶的成品,更別說參考資料了。
我的基本思路就是用手頭上1CM厚的鋁板銑槽,然后通水循環。
說動手就動手,首先得有銑床。在這個電子廠里沒那設備,俺這種窮屌絲更不會花錢去加工了!得,發揮下DIY的精神自己做個“銑床”先!此處先賣個關子,先看處女作:
還是可以銑出來滴,雖然丑了點但不影響使用。
下來就正式開工做吸熱的(我叫他冷凝器,后來在淘寶看了才知道叫水冷頭)
接著當然是散熱部分了(某寶叫水排)
(汗……成品忘了拍,明天補上。最后一張在翅片這面還有個風扇)
吸熱和散熱做好后全都打了7公斤的壓縮空氣浸水打壓測試,保證滴水不漏。我可不想機箱里水漫金山……
看到銑出來的鋁板可能有人會問有的槽直有的怎么是歪的?其實銑的時候是很無聊和無奈的事情,但我也不可能一直守著“銑床”。與此同時還在打造另外一個神器!
夠離譜吧?沒錯,就是水塔?。?!
因為我想封閉的肯定不如水塔散熱效果好,干脆做一個擺在桌子上拉倒。手頭沒有亞克力板,否則透明的會好看些。但是鋁板做的塔體散熱效果更好!
水泵用的是熱水壺拆機件,第一張5V供電、第二張12V供電 。第三張請無視桌子上的水,那是裝上風扇后加水時灑出的。
終于可以上機了
開機直接按死F5刷到80℃,開散熱器后溫度跳躍性下降。接水塔CPU溫度比室溫只高2-3℃,接水排會到40℃左右。(原計劃水排是兩個,在銑的時候忙別的報廢了一個)
效果還算滿意,沒圖的原因是手機太差拍不清屏幕,相機剛好沒電,明天一并補上!
關子賣到這里也該揭開了,我所謂的“銑床”。大神勿噴……
一把手電鉆+一把角磨機+一臺所謂的“銑床”和一些常用的工具,窮屌絲真是傷不起……
發個帖子容易,制作起來前后耗費了大半個月!當然要連做“銑床”算在一起。另外還要上班,我可沒什么業余時間。純粹擠出來的時間,不夸張的說真是廢寢忘食!但是愛上DIY的最大原因就是成功后那份喜悅成就感!
補上水排和測試效果,有圖才有真相……
翅片和風扇是移植飲水機上的,反正我不喜歡喝制冷過的水,果斷拆除!
最近幾天下雨,環境溫度較低;等環境溫度再高些估計CPU溫度也要升一些。
再曬一下我的裝備
俺電工房的一角,直接無視飲水機和垃圾桶。功放和低音炮都是撿來修好的,電腦是廠里生產線上用的垃圾貨(總好過沒有吧,呵呵……)
最后再來兩張關燈后的效果,主要歸功與航嘉電源上的風扇。以后有時間一定要用亞克力再做一個更靚點的!
本文來自電子發燒友
點擊關注,更多精彩文章等你看
在不是流行水冷嘛,多高大上的產品。
有很多動手能力強的DIY玩家們就手癢癢了自動動手水冷。(為啥自己動手,便宜好玩唄)
材料: 水泵,軟管,水冷散熱片,銅板,CPU風扇,壞風扇上拆的卡扣,旺仔牛奶瓶去頂(八寶粥瓶子簡單一點)
瓶口用銅板壓住加橡膠圈,用自行車內胎剪的,在銅板上壓上散熱器。
底部打2個洞,比軟管子小一些,然后硬塞進去的,這個就沒用膠水粘。
就這樣弄了一節銅管,因為水泵買的是潛水的,所以水泵在罐子里面電線又打了個孔!
網友直呼這樣做出來創意是有了,但是安全嗎,你確定不會漏水?
還有就是這哥們的這CPU會很高溫度嗎?用得上水冷嗎?
不過用上后溫度真的低得很啦。
大家看看就好,不能模仿哦漏水壞了電腦我可不負責哦!
筆記本使用時間長了,漸漸發現散熱位置很容易高溫,運行速度慢,筆記本的設計一般都是一體化的,和臺式機有不同,很多人會在筆記本里面安裝水冷散熱器,筆記本水冷散熱器是可以自己制作的
想為筆記本賦予水冷能力,那就要求筆記本內部擁有容納水冷 銅管 的高度。也就是說,時下流行的超極本或超薄本都被排除在外,僅有那些厚度在30mm以上的傳統筆記本才有機會,其主板上的芯片與底蓋之間高度在5mm以上,有著足夠的富余空間。
改造思路也非常簡單:將水冷銅管彎曲成合適的形狀并塞入筆記本體內,讓銅管與CPU、GPU芯片充分接觸。在筆記本底蓋上穿孔,將銅管的兩頭彈出筆記本體外,再連接水泵、水箱、水冷排與風扇 。這種改造不會涉及到復雜的 焊接 ,而且水冷銅管即使漏水也在筆記本體外,不必擔心傷及筆記本硬件。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動手能力,絕大多數DIY玩家都有自行搞定
外置筆記本水冷散熱器
這就是最簡單的水冷散熱器裝置。薄鐵板接觸筆記本底部,吸收熱量。U型金屬導管增加與水流接觸面積,幫助快速有效散熱。U型金屬導管一頭用 軟管 接水源,U型金屬導管的另外一頭接排水口,排水口和冷排風扇連接,冷排靠風扇把熱量散發出去,從而降低筆記本的溫度。工作的時候打開水源即可,另配有水流計,溫度顯示計檢測水流和溫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