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64G已解鎖,九成新3200元便宜出了。”
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商家發出這樣的信息,不由得讓懂懂筆記十分驚訝,難道前一段時間蘋果下調電商渠道新機售價,對二手市場的沖擊竟然這么大?
懂懂筆記向多位華強北手機商家咨詢之后,竟然得到了一致的回答:3200元購入一部九成新的解鎖版iPhone X,完全有可能。如果仔細比對、挑選,甚至能買到一部充新成色的機子。
“為什么這么便宜賣?還不是有些商家要甩庫存,著急回家過年。有的是賣不出價格來,索性關門年后再說。”賣家“忠哥”無奈表示,這些三千多元的iPhone X,大多是商家虧本出手,只為在市場價格再次跳水前降低庫存壓力,“早點變現,早點回家過年咯。”
今年華強北很多手機檔口的歇業時間,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
部分手機檔口在一月中旬就貼出了春節休息的告示,而“忠哥”也正打算趕在30號關店,回潮州老家過年。
那么,華強北的手機商家陸續提前返鄉,很多手機店面難得一致的提前關店休息,真的就是因為蘋果手機的價格波動嗎?
“別提了,準備回家過春節了。”
在華強北一手機商城內,只有零星檔口尚在營業。主要經營二手蘋果、三星手機的吳老板,正在收拾柜臺后面的設備。他告訴懂懂筆記,明天一早就要回江西贛州老家了,如果現在有顧客上門,手機都會盡量平價賣掉。
畢竟,過節需要很大開銷,能夠盡量變現就不必壓著貨回家過年了。
吳老板坦言, 過去這一年自己和不少蘋果、三星手機賣家一樣,日子都并不好過。
“如果去華強北步行街兩側,看看那些代理國牌的商家,受影響倒是不大。”吳老板苦笑著說,近兩年國內手機品牌異軍突起,不少三星、蘋果的用戶,都被國內品牌“收編”了。
當然,在商城內依舊有過半數的手機銷售、維修檔口是以蘋果、三星為主,無論是銷售、維修還是配件,大多都是靠這兩個品牌在運營。而針對國內品牌手機的周邊服務,只是稍微“兼顧”而已。
“包括很多賣翻新機的,也都是翻新蘋果和三星,很少聽說翻新華為、小米的。”他表示,商家集中在這兩個國外品牌上,原本是因為市場需求大,都能有口粥喝。但是一旦市場波動,商家抗風險的能力便大打折扣,“三星打個噴嚏,蘋果抖一抖腳,每一家的生意都可能受到影響。”
因此,隨著國內手機品牌的用戶占比越來越大,蘋果、三星等品牌的銷量也開始下滑。而相關二手市場的庫存,更是早已飽和,同質化經營對眾多二手渠道來說是一種災難。
“2016、2017年每天都能出幾十、上百臺iPhone。到去年感覺每天平均也就能出十臺,趕上火爆的時候一天賣個二十臺就已經偷著笑了。”與吳老板一柜之隔的商家“胡姐”補充說,往年蘋果、三星等品牌二手機利潤可高達15~20%。然而今年,一臺iPhone 8也只敢在回收價的基礎上,加價100~150元賣,利潤都不到5%。
“上半年還能混口飯吃,下半年直接吃老本了。”“胡姐”告訴懂懂筆記,大家也沒有想到去年生意會下滑這么大,尤其是上個月蘋果下調電商平臺的新機價格,對二手機市場影響非常大。不少消費者持續觀望的態度,讓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的二手機型,在銷量、價格上都一折再折。
不過,“胡姐”雖然也著急關店回家,但是并沒打算降價清掉手里的這些二手蘋果、三星手機,“虧著賣太心疼了,我要帶著好心情回湖北老家過年,等年后再看看整個二手機市場的價格行情。”
國產手機品牌崛起,給國內甚至東南亞手機市場的國外品牌,都帶來了一定沖擊。部分賣慣了“洋品牌”的華強北商家,更是在蘋果這一輪降價的“加持”下,生意一落千丈。但是讓人頭疼的不僅是賣貨難,隨之而來的“結款”難,也讓不少商家頭疼萬分。
“春節了,還沒結款的朋友請盡快結款,做生意講究誠信第一。”
在華強北經營二手手機批發生意的“彬弟”,兩周前就買好了回家的車票。他表示即便回到家里,每天仍免不了要在朋友圈發布催款信息,催促那些在他檔口拿貨的商家,年三十之前結清貨款。
他告訴懂懂筆記,今年催“下家”結款比往年難度大了很多。主要原因是二手機市場不景氣,無論二三線城市還是更低的地市,銷路壓力都不小。
“深圳、廣州的生意已經不好做了,去年夏天想著靠二、三線渠道多出些貨。”因此,他和不少二手機商家一樣,都放寬了賒賬拿貨的金額限制,一些熟悉的二、三線城市合作伙伴,一次甚至可以賒3萬元貨款。
“彬弟”掩飾不住滿臉愁容,他表示很多下家賒了那么多蘋果、三星的二手手機,去到下一級市場卻發現銷量很一般。隨著國內大品牌的性能不斷提升(廣告力度的加大),不少消費者情愿多加幾百元,購買更加耐用,而且有保修政策的全新國產手機。
“除了蘋果和三星的高端機型不好賣之外,低端的二手機型也沒人要了。”他告訴懂懂筆記,低端機型的新機與二手貨價格差距越來越小,部分九成新的二手貨與新機價格相差不到百元,根本無法激發農村用戶、學生黨的購買欲望。
這樣一來,部分下家就找回來要求退貨,而“彬弟”也不可能同意。僵持之下,貨款也就遲遲無法結清,甚至到了約定的結款期,很多下家都在采取能拖則拖的手段。
“現在我欠上家的貨款有10多萬,下家欠我的也快30萬了,這節沒法過了。”他嘆了一口氣說到,有部分商家甚至為了躲避結款催賬,早在1月初就宣布放假回家了,這讓催賬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匯款,“彬弟”也只能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通過電話、微信與下家們聯系,只求在除夕前,先于其它批發商家結清部分貨款,以便過節之需。
“今年年底前拿批發的下家少了不少,但是拿手機來賣的用戶倒是多了很多。”“彬弟”表示為了躲避紛至沓來的賣家,索性早點兒歇業早些回家。既然提前回家了,就帶著老婆、兒子去從化“窮游”一番,另外也能在家多陪親人一段時間,“趁著今年二手機行情不景氣,索性在家好好陪陪爸媽和兄弟姐妹們。”
當結款也成為二手機批發商家之間的一種“競爭”手段時,可想而知目前二手機市場的狀況之嚴峻。有媒體報道稱,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平板保有量已經高達10億臺,用戶換機頻率保持在2年,年淘汰率達到了4.74億臺。這也意味著,數量龐大的二手手機正在涌入市場,而用戶選擇多了、觀望久了,商家在庫存、價格方面的壓力自然與日俱增。
而在這幾天的穿街走巷中,懂懂筆記與不少商家在交流時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來年打算“轉行”了。
“現在國產手機維修的利潤不大,蘋果、三星用戶又越來越少,確實不好做了。”
家住動力小區的李華,在華強北與朋友共同經營著一家手機維修店。一直專維修蘋果、三星等品牌旗艦手機的他,過去一年的生意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他拿著一份維修記錄告訴懂懂筆記,在去年十二月份,上門維修手機的客戶竟然不到十人。這使他不得不做起了手機配件、屏幕貼膜的生意。
“年后打算看看電子半導體、互聯網硬件生意,不過也沒底兒。”在華強北打拼了近五年,李華目前對3C市場的前景也感到有些迷茫。
近幾個月來,商城內經營智能音箱、VR設備的賣家相繼倒下不少,讓他對店鋪轉型的計劃慎之又慎。
同樣在考慮轉型的,還有在遠望二層經營二手手機的“梅姐”。因為是專營二手蘋果系列手機,她最近在蘋果電商平臺新機降價的過程中,也頗為受傷。
“手機還是有很大市場的,但蘋果等高端機型盡量不碰了。”她指了指旁邊很多手機專柜告訴懂懂筆記,不少商家都在調整國外品牌機型的占比。而過去只賣蘋果二手手機的“梅姐”,去年9月份也開始回收部分其他國內品牌的爆款機型,如華為mate系列,小米Mix系列。她坦言,如今就算是努比亞的小牛(Z系),也要比iPhone 8好出手。
“過完年之后,這個回收的比例可能要提高到五到六成。”“梅姐”表示,任何品牌的手機都要做,而且要在眾多品牌中抓住熱銷的機型,才是在日趨飽和的二手機市場里生存的最佳出路。
在華強北幾個主要的手機商城轉了兩天之后,懂懂筆記也發現,如今蘋果、三星等曾備受用戶追捧的旗艦機型,已很少出現在各大商家和檔口的廣告牌中。
這些“機皇”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要么用戶占比下滑,要么問題不斷,要么悄然降價促銷,讓不少中間商、渠道商嘗盡了苦頭。偌大的華強北市場也隨之波動不已,商家要么兼顧更多手機品牌產品、配件、維修服務,要么索性轉型,經營其他商品、不碰手機了。
在智能手機性能、功能普遍過剩的今天,對于更多用戶而言性價比遠比面子來的更加重要。當國產品牌手機的外觀設計、性能優化都逐漸趕超國外品牌,當手里握著一臺新推出的iPhone不再是那么“有面兒”,降價就成了國外品牌提振銷量的唯一選擇。華強北商家肯定要經歷這一輪陣痛,而實體銷售渠道(包括二手手機經營者)的轉型契機,也將隨之到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牛士 1月25日消息,1月26日,繼龍崗門店之后,京東城市旗艦店(以下簡稱“京東城旗”)深圳華強北店宣布開啟試營業。京東城旗華強北店營業面積超10000平方米,可售商品超20萬種,以“家”為場景,為深圳的消費者帶來家電家居一體化的沉浸式購物體驗。
電競、美食、非遺文化傳承 豐富活動打造潮購科技新地標
素有“中國電子第一街”美譽的深圳華強北,是馳名中外的電子產品集散中心。這里不僅擁有專業的電子賣場,更匯聚了零售百貨、特色餐飲等多種業態,成為兼具科技、時尚、文化、創新的大型綜合性商圈。于1月26日開啟試營業的京東城旗位于華強北群星廣場1-3樓,地處華強北核心地段。走出深圳地鐵“華新站”A2口,就可以看到標志性的 “京東紅”,雙折角3D顯示屏襯托下的門店外觀,將成為醒目的街頭地標。
與傳統的家電家居賣場不同,京東城旗通過場景與品類的結合、娛樂與智能的連接,為消費者提供科技、新潮的購物體驗。京東還聯動卡薩帝、COLMO、海信、東芝、索尼、聯想、老板等主流家電家居品牌,在門店內打造城市高端生態體驗廳,從傳統的單品、單功能展示,轉向提供家電家居套系融合的生活場景展示。個性電競房、客廳游戲場、美妝洗浴間、懶人廚房、陽臺洗護生活區等場景,在門店隨處可見,為消費者的理想家生活提供裝修創意與商品組合。
試營業期間,京東城旗華強北店還將引入電競賽、咖啡節、24節氣美食課堂、非遺文化傳承等豐富的體驗活動,同時門店的專業家電提案師,還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免費上門量房、規劃全屋家電個性方案等一對一服務,讓深圳的消費者既可以在門店邊逛邊玩,體驗美好生活方式,也可以在店員的專業服務下,獲取更多高性價比的商品選擇。
線下消費線上返京豆 驚喜低價滿足京東年貨節購物需求
京東城旗華強北店開啟試營業,恰逢京東年貨節期間,門店為深圳消費者奉上一系列驚喜低價:不僅有全城比價買貴賠差價活動,更有訂單金額滿500元以上,并在支付時部分或者全部使用京東E卡支付,即可參與專享抽獎活動,再得20-100元不等的京東E卡,100%有獎。消費者參與門店開業預存20到100元,可翻倍得100-400元不等的京東E卡,消費滿額即可使用。套購可獲贈滿20000元返1000元開業現金券;郵儲聚分期信用卡消費滿3000減200、滿5000減300、滿10000以上96折等,此外還有更多勁爆單品限量釋放:海信對開門冰箱2299元、美的洗衣機2999元、海信1P變頻1級冷暖空調1999元、海信85英寸4K超清平板電視低價4899元等等,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齊年貨的需求。與此同時,門店還提供30天價保、大家電質量問題30天包退,180天包換等線上京東同款優質服務,讓消費者在暢享低價好物的同時,可以得到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除了京東城旗華強北店的全新開啟,年貨節期間,消費者只需打開京東APP搜索“家電家居年貨節”、“新年煥新家”或者“煥新家真便宜”,均可進入京東年貨節家電家居主會場,無論是“辭舊迎新煥新家”,還是“親朋好友送好禮”,用戶都能在這里購買到適合自己的年貨好禮。更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用戶在主站獲得的E卡、京豆,均可以在京東城旗華強北店使用,而在門店購買的商品也可以獲得線上的京豆返利。
京東城旗華強北店試營業的開啟,標志著京東正充分發揮新型實體企業效能,加速在深圳的實體零售布局,形成完善的全渠道生態并通過超大購物空間、海量的家電家居商品、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交易和服務、以及“家場景”為核心的沉浸式消費體驗,為深圳消費者帶來一站式省心又省錢的購物體驗。
為深圳經濟最活躍的街道之一,深圳華強北在疫情期間曾一度陷入冷寂,不少電子市場紛紛貼出通知,開市時間延期至4月。然而,記者此前調查了解到,疫情按捺不住市場交易的熱情,3月份開始,就有商戶在街道上撐起帳篷露天復工。
近日,記者再次前往華強北調查發現,華強北路基本已恢復昔日的車水馬龍,街上拉貨送貨的人絡繹不絕。不少商戶表示,如今的生意已恢復五成以上。但記者也發現,經歷了一場疫情的沖擊,昔日的“電子一條街”正在加速轉型,美妝、智能家居正成為其新的風口。
業務恢復五成 產業地位沒有動搖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華強北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總有許多拉著小推車裝著一箱箱貨品的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里,“滴滴答答”的推車聲成為這里別具一格的背景音。記者近日在華強北走訪看到,隨著疫情逐漸驅散,昔日這一熱鬧場景又回來了。
“我是從龍華過來拉貨的,現在要趕著坐地鐵回去了。”吳先生在龍華經營電腦包、手機殼等電子產品的外包裝產品銷售,華強北是他主要的貨源地。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三月份就開始復工了,但那個時候華強北還沒有全面復工,進貨受到了一些影響。此外,由于自己有一半的業務是做外貿的,三月中旬海外疫情開始嚴峻,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禁”,因此今年全年的業務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現在就先做國內市場了,我們這種小企業一般都會來這里拿貨。”吳先生說。
疫情期間,有調研機構對深圳236家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近4成企業表示,疫情導致供應鏈斷裂,訂單無法履行,面臨違約風險。華強北是亞洲電子產業的供應鏈重地,近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其產業地位被指有所減弱。但在一些在這里經營了20多年的老商戶看來,華強北依然是廣大中小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大的品牌商會一對一地拿貨,但全國與電子產業相關的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會在華強北拿貨的。”在華強北經營被動元器件批發銷售20年的曾老板對記者表示,如今生意恢復了五成左右,但客戶較以往有所減少。曾老板告訴記者,他們這個行業的上游供貨商有些產能依然沒有全開,因為國外疫情仍未平穩,廠家只好控制產能以防供大于求。
曾老板接受記者采訪期間,曾多次被客戶前來尋求合作,在他看來,盡管上海、蘇州、杭州也有一些電子市場,但都不及華強北大,因此意義不大。“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只要是有大批量需求的,都會找我們,而購買一些零散的零配件,蘇州上海這些地方也能滿足了。”曾老板說。
美妝、智能家居聚集效應已現
隨著產業更迭,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毛利率日漸萎縮,電商又異軍突起,成為大多數消費者重要的購買渠道,華強北近些年來略顯沒落,開始謀求轉型。在直播風口之下,華強北正在嘗試圍繞直播產業鏈,進行一場新的變革。
記者走在華強北多個市場發現,美妝、智能家居、直播配件生產等隨處可見。就美妝來看,過去滿大街都是vivo、oppo、蘋果手機品牌的招牌,不少已經替換成“海淘微商”、“全球美妝”、“全場免稅”等。記者走進明通化妝品市場,一間間店鋪的櫥窗中堆滿了上百種美妝產品,琳瑯滿目,貨架上的價格更是超乎想象。
“實際上,華強北是個非常跟風的地方,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在華強北20年,曾老板深有感觸。也有商鋪透露,美妝的利潤的確比二手手機大很多,銷量也好很多。有從業者透露:一部九成新256G的MAX賣6300元,也就能賺450吧,利潤只有7%;而美妝、護膚品零售的利潤最高能到50%,就算是批發也能有30%左右。
記者走訪明顯感覺到,如今做手機貼膜、手機殼等圍繞手機的基礎服務不如以往多,“我們旁邊有些店鋪做不下去了,就沒有續租了。”一家經營手機貼膜的店鋪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經過一場疫情以及此前的修建地鐵三年圍擋期,老客戶還能維持,想新增客戶就很難了,有些商鋪轉型做智能家居,有些就可能去了別是市場。
2013年,受深圳地鐵建設和升級改造步行街封閉施工的影響,華強北的不少商戶有的撤出,有的在華強北升級之后,隨著片區的定位調整經營方向。事實上,升級改造以后的華強北抓住了智能硬件快速發展的契機,大力發展智能家居、智慧醫療、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品類。
記者走在華強電子世界內看到,“智能”二字隨處可見,出現在各大店鋪的招牌上,“智能體驗館”、“智能健康館”、“智能機器人”等店鋪名稱屢見不鮮。據了解,早在2016年華強北電子世界就開始籌劃智能家居的展示和落地,從2017年開始招商,年底就已經正式開業。“這里有智能家居上下游的相關產業配套和服務,而且能聚集人氣,這個優勢暫時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選擇了這里。”華強電子世界內一智能家居館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