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是最快的。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電腦都可以這樣操作,它有一個前提條件,新電腦的主板上必須要有老電腦硬盤的接口,否則,老電腦硬盤根本就不能在新電腦上安裝。把老電腦硬盤從老電腦上拆下,安裝到新電腦上,把它作為新電腦的主盤,新電腦原來的硬盤作為副盤就可以了,這個需要我們在電腦的BIOS里設置老電腦硬盤為第一啟動盤,不同品牌的BIOS的設置有些許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如何設置BIOS,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這方面的教程很多,這里就不多說了。
這種方法相對來說,就更加專業一點了,也是電腦老手們最常使用的方法,它可以直接把老硬盤里的所有數據和分區都一起復制到新硬盤中,而且速度非常快。
第一步:準備一個U盤啟動盤。這個可以自己制作一個,網上有很多制作啟動盤的教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第二步:把新電腦上的硬盤拆下來,安裝到老電腦上。
第三步:啟動老電腦,BIOS下設置U盤第一啟動。然后重啟電腦,就會進入到U盤啟動盤的功能界面。
第四步:選擇ghost備份,打開ghost程序。
第五步:選擇ghost程序菜單“Local -> Disk -> To Disk”,然后選擇源硬盤(老電腦硬盤)和目的硬盤(新電腦硬盤),最后,點擊"Yes"開始執行。注意,目的硬盤的容量不能小于原硬盤。
第六步:把新電腦硬盤從老電腦上拆下,重新安裝到新電腦上。
上面的兩種方法,都是需要我們把硬盤從電腦上拆下來,臺式機還好說一點,如果是新筆記本,一旦我們拆下硬盤,筆記本就有可能不能保修了。所以,如果我們不是商家而只是普通用戶的話,建議采用方法三,它不需要我們把硬盤從電腦上拆下來。
第一步:準備一個啟動盤。準備一個大容量USB移動硬盤,并做成啟動盤。
第二步:老電腦上的操作。
1:BIOS下設置USB第一啟動,然后重啟電腦,并進入到ghost程序。
2:在ghost程序菜單中選"Local -> Partition -> To Image",彈出硬盤選擇窗口,
因為只有一塊老電腦硬盤,所以直接顯示硬盤的所有分區和移動硬盤。
3:選擇“系統盤C盤”(需要備份的盤),選好后,再選擇移動硬盤作為目標盤(把備份數據放到哪個盤),給備份文件起一個獨有的名字,方便后面的恢復。
4:再選擇備份方式(NO不壓縮、fast小比例壓縮、high高比例壓縮),隨便哪種都可以,然后點擊“yes”開始執行。系統盤的數據就備份到移動硬盤里了。
5:重復第五步和第六步的操作,把老電腦其它分區的數據也備份到移動硬盤里。
第三步:新電腦上的操作。
1、從老電腦上拔下移動硬盤,插到新電腦上,新電腦也以USB移動硬盤第一啟動。
2、給新電腦的硬盤進行分區,老電腦硬盤有幾個分區,新電腦也分幾個區,而且每個對應的分區都不能小于老電腦的,如:老電腦C盤是80G,新電腦C盤不不能小于80G。USB啟動盤里自帶有分區工具,可能快速分區,這里不多說。
2、進入到ghost程序,選擇菜單"Local -> Partition -> From Image",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還原的備份文件(如C盤備份),再選擇新硬盤對應的分區(如C盤),點擊"Yes"按鈕即可。然后,對其它分區的備份文件也進行同樣的操作,只是要選擇對應的分區。
通過上面的3種方法,我們都可以讓老電腦中的所有數據(包括系統數據),都完完整整地弄到了新電腦上,這樣的好處,可以不需要重新安裝系統,也不需要重新安裝我們常用的應用軟件,而且把我們最為重要的數據也都弄了過來,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評論。同時,歡迎【關注】我,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是用過SSD的童鞋,相信已經無法再忍受回到HDD的日子了吧?所以,幾乎所有筆記本用戶都有升級SSD的潛在需求。問題來了,如果是臺式機,那新舊硬盤之間的系統或數據遷移沒有太大的難度可言,但對筆記本來說,產品自身的擴展能力將成為數據遷移之路上的最大門檻。
比如,很多主流價位的傳統筆記本、絕大多數輕薄本,他們內部僅有唯一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或M.2插槽,如果你想升級SSD,就意味著原有硬盤必須“下崗”。換句話說,新舊兩塊硬盤無法同時運行在很多輕薄本之上。
對標配光驅,或是同時提供2.5英寸SATA硬盤位和M.2或mSATA插槽的產品而言,則可實現老硬盤和新配SSD同時運行在筆記本身上的模式。
這種源于擴展能力差異,將決定我們采取何種手段進行新舊硬盤中的數據遷徙。
當只有一個硬盤位時
如果筆記本只有一個硬盤位,想實現新舊硬盤的數據轉移需要借助一些外設來幫忙,比如外置的硬盤底座、移動硬盤盒或M.2(mSATA)轉移動硬盤的設備,可以通過USB數據線,讓筆記本可以將你新買的SSD識別出來。
當SSD容量小于老硬盤時
通常情況下,我們新買SSD的容量肯定是小于原有HDD機械硬盤的,所以僅適合做系統(C盤和相關的隱藏分區)的遷徙。此時,將新買SSD裝入移動硬盤盒中并與筆記本相連,然后下載安裝并運行“傲梅分區助手”(下載地址:http://www.disktool.cn/download.html)。
在主界面點擊左側功能列表中的“遷徙系統到固態硬盤”選項,然后在彈出的磁盤選擇窗口中選擇移動硬盤對應的盤符,接下來會進入調整目標分區大小的窗口,一般選擇默認即可。
點擊軟件左上角的執行按鈕,會彈出重啟進入ProOS模式的提醒,同意后筆記本會重啟進入類似DOS的界面,此時請耐心等待,出現遷徙成功的提示后會自動重啟。
關機,將新老硬盤替換,重新開機后筆記本就能直接進入操作系統,你會發現C原有的系統、已安裝的驅動、軟件和保存的數據都在。只是如果筆記本原先有一鍵恢復的隱藏分區就沒辦法保留了。接下來,將老硬盤通過移動硬盤盒與筆記本相連,再將老硬盤中D盤或其他盤符中的重要數據復制到新硬盤即可。
當SSD容量大于老硬盤時
如果你新買的SSD容量大于或等于老硬盤,那小編則建議大家使用硬盤克隆的方式,實現老硬盤整體數據的遷徙,包括所有分區、隱藏分區、恢復分區等所有的數據。還是按照上面的方式將新硬盤與筆記本相連,然后下載安裝并運行“輕松備份專業版”(下載地址:http://www.disktool.cn/backup/download.html)。
運行軟件后點擊“磁盤克隆”,然后依次選擇源磁盤和目標磁盤,點擊下一步按鈕會彈出磁盤克隆會覆蓋刪除目標磁盤分區和數據的警告窗口,點擊是進入操作摘要界面,勾選“允許分區對齊已優化SSD”,點擊“開始克隆”按鈕后耐心等待直至克隆完成。
此時SSD的分區數量和里面的數據和老硬盤一模一樣,只是各分區的容量會根據SSD的實際容量出現變化。
當有兩個硬盤位時
如果筆記本有兩個硬盤位,那我們就無需準備移動硬盤盒等外設了,而且只要遷徙系統分區即可,無需進行全盤的克隆。具體操作是直接將新買的SSD裝進筆記本,然后通過“傲梅分區助手”進行“遷徙系統到固態硬盤”操作。由于SSD是通過SATA或M.2接口與筆記本相連,在系統遷徙時的速度遠非通過USB外接硬盤可比。
在這里,小編再想大家推薦一個名為“Acronis True Image”的軟件,它的磁盤克隆功能可以調整更多目標分區大小和參數。
此外,很多SSD品牌也會隨機自帶官方的數據克隆和系統搬家軟件,比如三星SSD的Samsung Data Migration軟件,省去了我們下載第三方軟件的麻煩。
需要注意的是,新舊硬盤都裝進筆記本并做完系統遷徙或克隆后需要進入BIOS設定硬盤啟動的順序,要讓SSD優先啟動,進入系統后用分區助手等軟件格式化老硬盤原來的系統分區(系統自帶的分區工具可能不支持刪除以及格式化老硬盤中的系統以及隱藏分區,即使你是從SSD進入系統的)。
常見需求往往有如下三種:
(1)新臺式or筆記本的SSD有些老舊,要換成讀寫速度更快或容量更大的新固態,保持硬盤克隆后,新硬盤與舊硬盤系統、內容完全一致,且能原封不動地正常啟動、運行和使用。
(2)電腦有兩塊硬盤,其中裝系統的硬盤不動,將另一塊“倉庫盤”換成更快/更大的新固態,并完成數據遷移。新盤上任,舊盤退役。
(3)給系統增加一塊新固態,把一部分數據挪到新固態中,讓系統盤空間得到解放。
很顯然,第2、3兩種需求比較容易處理。哪怕是新手小白,你只需把新SSD裝配好,再進入windows系統,在新舊SSD之間手動復制粘貼即可無傷完成數據遷移。這種方案雖慢,但穩,不怕數據暴斃,不會后悔終身。當然,也可用軟件提高效率。
今天我們要重點說的是第1種需求——要把整塊舊SSD(或機械硬盤)上的內容(連同上面安裝的系統),完整又無傷地克隆到新SSD上,傳統的復制粘貼是不可行的,必須動用特殊手段。
在添加新SSD之前,請大家看看你的臺式機主板 or 筆記本的SSD硬盤位,有沒有空閑位置?以臺式機為例,如果有空閑的M.2 SSD,直接將新SSD裝上去即可;如果只有舊SSD的位置,你可以考慮購買一個PCIe 轉 M2的轉接卡,利用臺式機的PCIe卡槽實現新SSD的接入。
這種轉接卡也就四十多塊,我兩三年前JD自營購入兩個一直在用,既可以臨時轉接使用,也可以作為永久的新加M.2 SSD硬盤位,必要時可以插拔、安裝到不同主板系統上,臨時處理SSD克隆將會變得非常方便。
這種方案比較適合主板有閑置PCI-E X4卡槽的情況。比如,如果你用的是MIni-ITX主板又插了獨立顯卡,也就沒有可以插PCIE轉接卡的位置了。
在主板沒有多余PCIE卡槽的情況下,就要考慮使用M.2 SSD硬盤盒來將新SSD接入系統。那么只需要花個幾十塊或百余塊購買一款速度至少5Gbps、最好10Gbps以上的M.2 NVMe SSD硬盤盒就好。
這種外接硬盤盒執行SSD克隆的方案,也適合筆記本沒有多余M.2 SSD位,但仍要執行“雙盤對拷”的情況。
新SSD到手別著急克隆數據,第一步還是要驗驗貨,看看手里的硬盤有沒有毛病。
這里給大家演示“整盤克隆”所用的新SSD,是來自鎧俠(原“東芝存儲器”)品牌推出KIOXIA EXCERIA Pro 極至超速 NVMe 固態硬盤(后面簡稱:鎧俠SE10),之所以選它一是因為它有獨立緩存,支持PCIe4.04通道,讀寫速度規格較高(順序讀7300MB/s,順序寫6400MB/s),做系統盤比市面上廉價的無緩SSD更可靠;二是因為品質拔群,有日本原廠顆粒和核心技術加持,鎧俠SE10的讀寫性能更穩定,不必擔心掉盤藍屏這種糟心事;三是正好蹲到了618的一個還不錯的價。我手頭緊無緣2TB版本,1TB版本599入手,夠我穩用五年以上了。
裝好鎧俠SE10后進入系統(我的系統是Windows 10 22H2),接著使用以下軟件進行常規檢測,這里給小白精簡步驟,只用以下三款軟件做好測試,看跑分符合官標參數范圍即可暫時判定合格。
(1)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鎧俠SE10的全部參數,包括支持NVMe 1.4,支持PCIe 4.0x4通道,以及數據讀寫量、通電次數等數據,初次使用通電次數應該為0,可以看出我的是新盤。
(2)CrystalDiskMark,這款軟件常用來測試固態硬盤的速寫速度,注意選對盤符,再選擇基準比如1GB和8GB,執行跑分程序后,即可得到如下測試結果。
(3)AS SSD Benchmark,與CDM齊名的SSD跑分測試軟件,這款軟件還能看到SSD是否做好了4K分區對齊。可以看到,實測鎧俠SE10的連續讀取速度都與官標參數吻合,尤其在CrystalDiskMark之中,順序讀取速度超過7350MB/s,順序寫入速度超過了6500MB/s,比官標速度還要快一些。
此外,還可以找一些影音文件實測新舊SSD之間拷貝數據的速度。我這塊新SSD是很靠譜的,拷貝文件效率高,也沒有過多發熱。有獨立緩存的旗艦級SSD,日常使用也更放心。
一般我們都是小盤往大盤遷移,或同容量SSD之間克隆,不會出現系統盤占用數據量超過新SSD可用空間的問題。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從4TB的機械硬盤往2TB的SSD上克隆,那么克隆之前還是應該仔細檢查確認一下舊硬盤已占用的數據是否超過2TB SSD的容量,若超出或接近,則應提前整理、騰挪一下。
以上準備工作完畢,接下來就要借助軟件,把舊SSD的系統和其他數據完整地克隆到鎧俠SE10之上了。
數據無價,這類軟件不能選太偏門的,整不好就是千古恨。
前幾年我最早使用的是DiskGenius,有一定概率出現新盤進不去系統的情況,后來用過一段 “ATI2021”(我也給大家寫過教程),不過ATI很快收費了,于是換用免費的 “(傲梅)分區助手” 使用至今。
這里就以(傲梅)分區助手作為系統盤數據整盤遷移的示范軟件,請大家酌情參考。
啟動傲梅分區助手,在主界面找到“克隆硬盤”功能,點擊后彈出如下窗口。
界面如下。點擊左側或上方圖標欄的“克隆硬盤”,在彈出窗口中,先選擇列表中的“源硬盤”,也就是你的舊硬盤;接著選擇“目標硬盤”,也就是你的新SSD。一般剛接入的新SSD是空的,但也可能是忘記提前格式化的硬盤,所以最好提前確定好磁盤序數,以免自己弄錯源盤或目標盤。
點擊下一步,可以自定義硬盤分區,默認選擇“讓分去適應整個硬盤的大小”這一項。這個“自適應”的選項,針對的是新舊SSD總容量不同的情況。你也可以將其改為“等比例縮放”,適用于將帶有分區的1小盤克隆到大盤的情況。選擇右側的“調整此硬盤上的分區”,則可以給你更多目標硬盤的自由度,前提是自定義分區容量要大于已有文件容量。
當然,你也可以等整盤SSD克隆工作完成之后再做各分區空間的調整,這里就不贅述了。
接下核對執行源、目標等設定。最后點擊“完成”關閉小窗口,再點擊軟件界面左上角的“? 提交”按鈕,選默認的“重啟進入PE模式”→“確認”后,重啟電腦。
此后,系統會自動進入WinPE界面,自動執行后續的“硬盤克隆”工作,無人值守,直到進度條100%走滿,再次自動重啟,新舊兩塊硬盤就已經實現了完美克隆。
SSD整盤克隆執行結束之后,由于兩塊SSD的數據狀態包括硬盤簽名狀態都完全一致,這就意味著進入系統時,你可能會看到兩個一樣的Window10。建議大家先正常關機,斷電后拔掉舊SSD,然后開機看能否進入新SSD的系統,如果能,那么大功告成!
后續只需考慮舊SSD的數據要不要留作數據備份盤,或者清空/格式化作為閑置SSD。以及對新SSD再做一些常規測試、考察其工作穩定即可。
等以后再更換、升級新的SSD,也不必再為新硬盤重裝系統而折騰半天了,直接用這種方案克隆、替換舊硬盤,無需頻繁手動操作、高效的同時,還能保證數據安全。當然,你也可以多置備幾個PCI-E轉接卡和M.2 SSD硬盤盒,借助它們完成批量克隆備份SSD的工作。
對了,如果是臺式機,在克隆結束之后,舊硬盤拆除后,別忘了把新SSD從硬盤盒或PCIe擴展卡裝回電腦主板的主SSD位,這樣才能保證它的最佳讀寫性能和穩定的使用環境。
以上就是筆點酷玩給大家提供的“雙SSD快速數據遷移/硬盤克隆對拷”攻略,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參考。長文撰寫不易,覺得這篇干貨有用的朋友,麻煩各位給我點個贊收個藏分個享,我們下期干貨好文再會!
#頭條創作挑戰賽##硬盤克隆##DIY 裝機##固態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