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小李敘述1
編輯|小李敘述1
11月27日晚,滴滴App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突然發生故障,導致用戶無法使用該平臺打車。用戶反映,無論是通過滴滴App還是網頁版,都無法正常發起出行請求,地圖也無法顯示定位信息。面對用戶的投訴,滴滴發布了一份公告,表示對此次故障向用戶致以真誠的歉意,并表示正在全力恢復服務。
然而,問題并未在第二天得到解決。28日早晨,滴滴發布新的公告稱已經修復了故障,用戶可以重新下載滴滴App并使用打車服務。然而,一些用戶卻依然遭遇到網絡加載異常和定位不準確的問題。滴滴回復稱,將在事故處理結束后進行統一結算,并對受影響用戶進行補償。
然而,許多城市的乘客并未感受到滴滴修復的效果。一些用戶抱怨稱滴滴未能解決問題,導致他們遲到上班。由于滴滴無法正常運行,許多人不得不選擇排隊打車或轉向其他平臺使用打車服務,這導致其他平臺的打車需求迅速增加,排隊等車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滴滴的司機端頁面也出現了故障,無法正常顯示。這也給司機帶來了困擾,無法及時接到乘客的訂單,影響了他們的收入。
滴滴系統崩潰的原因目前尚未得到詳細解釋。根據滴滴以往的故障經驗,通常是由于機房網絡故障導致系統故障。然而,這次故障的具體原因仍然未知。
對于滴滴這次發生的故障,許多用戶表示不滿。一些用戶接受采訪時表示,滴滴作為出行服務的主要平臺,其系統出現故障會給用戶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一位用戶抱怨說:“本來以為滴滴是放心的選擇,結果卻連正常出行都保證不了,真是太失望了。”
然而,也有用戶對滴滴的故障表示理解和寬容。他們認為,畢竟任何系統都有可能出現故障,而滴滴能夠及時發布公告并承諾進行補償,也顯示了其對用戶的重視。
當前,滴滴正積極努力修復系統故障,恢復正常的打車服務。對于受到影響的用戶,滴滴將進行統一結算并進行相應的補償。同時,滴滴也承諾將加強對系統的監測和維護,以避免類似的故障再次發生。
總體來看,滴滴故障給許多用戶帶來了不便,影響了他們的出行計劃。滴滴應該認真對待此次故障,加強系統的穩定性和維護工作,以確保用戶能夠享受到穩定可靠的出行服務。希望滴滴能夠盡快解決問題,并給用戶一個滿意的答復。
現在的武漢正是潮濕悶熱天氣,家里的臺式電腦昨天都用得好好的,今天開機的時候就“滴滴滴”叫個不停,對于每天都要上電腦寫作的我來說,情緒有點郁悶。拔掉電源線再插上按開關反復試了幾次,還是“滴滴滴”地開不了機。
于是我將電腦主機的后背側過來一看,電源的排氣圓孔上都布滿了灰塵,我想到電腦是不是該打開外殼清掃灰塵了。半年前有過一次類似不能開機的情況,我也是將電腦的外殼打開,用毛筆、抹布和電吹風,將電腦元件尤其是散熱風扇上的灰塵清掃了一遍,然后用電吹風反復吹了幾次。
清掃完灰塵之后,再插上電源開機果然就好了。這個小技巧是我十年前在單位上學來的,那個時候我辦公室有一臺舊電腦,也遇到過“滴滴”不能開機的情況,當時請了一位修電腦的師傅上門維修,看他在維修的時候只做了兩點:先是清理電腦里面的灰塵然后試機,結果沒弄好;接著他就將電腦里面的內存條拔下來重新裝了一下,開機就好了。
如果有人遇到我這種情況,頭天電腦都是好好的,第二天開機時突然“滴滴”叫個不停,十有八九就是這兩種情況:一是里面的灰塵多了產生靜電接觸不良;二是內存或主板松了,重新插牢即可。如果這兩種情況試過了還是弄不好,那就只能請專業的師傅維修了。
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股半年游后,滴滴忍痛按下退市按鈕。
12月3日,滴滴全球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顯然,滴滴的上市并未讓投資者狂歡。這個創業9年、連虧8年,融資23輪、燒掉1400億的網約車巨頭,上市僅5個月,就遭遇股價腰斬、機構大舉減持、市場份額被瓜分等慘痛事件。與此同時,籠罩在滴滴頭上的監管困局仍懸而未決。
無論是搶跑上市,還是閃電退市,都不難看出其被資本裹挾的身影。這一次,回港上市會是滴滴的好歸宿嗎?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滴滴凈虧損分別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內部信中寫明,自2012年成立到2018年,滴滴累計虧損390億元。也就是說,滴滴8年累計虧損達到593億元。
不得不說,出色的融資能力,是滴滴得以持續經營的關鍵。據了解,從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在一級市場融資23輪,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26億美元(約合1438億元人民幣),軟銀、Uber、騰訊、阿里巴巴、蘋果、中投等都在股東之列。直至美股上市,滴滴募資到44億美元,成為僅次于阿里的中概股歷史第二大IPO。
然而上市以來,滴滴股價一直持續走低。截至今日(12月6日),滴滴美股盤后股價為6.67美元/股,總市值322億美元。相較于14美元/股的發行價來算,滴滴出行的股價整體跌幅達52.35%,市值蒸發約350億美元。想必一些后進場的投資者已被套牢。
今年7月,有外媒報道,軟銀集團(SoftBank)正在出售其所持網約車服務公司Uber約三分之一的股份,以彌補其對中國網約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Didi)投資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軟銀先后投資滴滴共120億美元,目前持股20.1%,為滴滴第一大股東。依照當前股價計算,軟銀所持滴滴股票價值已經跌至65億美元,損失高達55億美元。
盡管滴滴目前尚未披露大股東及高管的減持情況,但統計數據表明,機構持有者已經在大舉減倉離場。
截至三季末,滴滴出行的機構持有者為117家,環比減少24.68%;機構持股數量為3686萬股,環比減少63.69%;機構持股占比為3.06%,遠低于剛上市時8.42%的持股比例。三季度共有128家機構減持滴滴,其中114家選擇清倉;128家機構合計減持8172.47萬股。
數據來源:SEC官網、Wind等 鈦媒體制圖
在減持數量排名前15的機構中,伽利略(PTC)有限公司、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減持都超過1000萬股,前兩者已全部清倉,摩根士丹利減持幅度則達到84.59%;此外,淡馬錫、普信集團、高盛以及加拿大養老基金減持數量較多,分別減持357.15萬股、164.61萬股、147.27萬股和85.08萬股;包括摩根大通、高瓴在內的多家機構也在三季度選擇了清倉滴滴。
當然,也有一些機構選擇增持,但相比減持機構,數量不多。數據顯示,三季度共有95家機構增持了滴滴,其中77家為新進機構。在所有增持機構中,新進機構Coatue Management LLC增持最多,達到1,012.14萬股,持股比例達到0.84%,目前為滴滴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排名第二的PAULSON & CO. INC.增持股份為317.58萬股,持股占比為0.26%。
據數據研究機構whalewisdom統計,淡馬錫三季度減持榜排名第二的為滴滴,減持357.15萬股,尚余2942.86萬股,減持比例10%。淡馬錫首席投資策略師Rohit Sipahimalani近日表示,可能會等到中國科技領域的監管行動明確后,淡馬錫才會對中國科技公司投入更多資金。
今年6月30日,滴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距離遞交招股書僅過了20天,堪稱閃電上市。然而剛一上市,滴滴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監管困局。
僅僅2天后,7月2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通報,宣布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暫停新用戶注冊。7月4日,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滴滴被要求下架App并接受審查。7月9日,根據監管要求,滴滴旗下另外25款App遭遇“全家桶”式下架。7月16日,網信辦會同多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絡安全審查。之后,滴滴出行還多次被相關部門約談。
事實上,“搶跑”上市的滴滴,是自帶“退市基因”的。
2020年12月,美國國會表決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簡稱HFCA ACT)) 。該法案明確規定,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需遵守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簡稱(PCAOB))的審計標準,連續三年不能滿足PCAOB檢查要求的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
就在滴滴宣布退出美股的前一天,2021年12月2日,SEC發布修正案,確定臨時最終規則。SEC主席蓋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你想在美國發行公共證券,審計公司必須接受PCAOB的檢查。”
而根據最新的《中國證券法》,境外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直接進行調查取證等活動;未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同意,任何人不得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國家安全及數據保護相關的法律,也會限制中概股公司及其在境內的審計機構的部分文件和數據的披露及出境。
鑒于美國的HFCA與國內的證券法存在沖突,PCAOB檢查無法進行,這在客觀上決定了滴滴在美股退市的命運。對于這一點,滴滴顯然十分清楚,因為招股書上明確提及了退市風險。
來源:滴滴招股書
由于我們的審計師位于中國,PCAOB在未經中國當局批準的情況下無法在該司法管轄區進行檢查,因此我們的審計師目前未接受PCAOB的檢查。如果PCAOB無法檢查位于中國的審計師,我們的ADS可能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摘牌。
退市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方式為私有化。由于滴滴在美上市時發行了3.2億份的存托憑證,按照每股8美元的價格收購,采取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意味著滴滴需要支付高達26億美元的回購資金。
目前看來,滴滴并沒有選擇私有化,而是選擇了轉股。這么做的好處在于,滴滴不需要為此次退市支付大筆回購資金,損失比私有化要小得多。
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滴滴退市,投資者可以將手里的滴滴股票先轉成可流通的普通股,等到滴滴港股上市后,再轉成滴滴的港股股票,或者選擇出售給滴滴。“但投資者通常不會在此時套現,因為現在沒有溢價。”
那么于滴滴而言,港股會是一個好歸宿嗎?
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看來,從美國退市、在香港上市是滴滴的“必然選擇”。“這家公司當初選擇在美國上市就很尷尬,因為其絕大部分業務都在國內,掌握了大量對相關行業和個人信息而言都非常重要的數據,而數字安全是跟國家安全直接掛鉤的,政府出于相關考慮肯定會做出限制,這是無可厚非的。”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出行企業在港股上市并非易事。灼識咨詢合伙人趙曉馬直言:“在港上市的準備流程比在美國上市要更復雜,面對的監管會比美國更嚴格”。據了解,去年10月,滴滴的老對手嘀嗒出行首次開啟赴港上市計劃,未果;今年4月,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目前上市一事仍無進展。
好消息是,港交所正在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放寬了二次上市和雙重主要上市的限制,未來將輔助更多中概股回港上市,為未來將遭在美退市風險的中資企業提供“保護方案”。據悉,新制度將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港股新股破發已逐漸“常態化”,破發率保持在60%左右。前不久登陸港交所的網易云音樂,上市首日跌幅達到2.49%。微博公布港股定價為272.8港股,遠低于最高價388港元,且在香港并未獲得足額申購。
距離滴滴APP遭下架已過去5個月的時間。在此之前,國內9成的網約車市場幾乎被滴滴壟斷。在滴滴“保持沉默”的5個月里,其競爭對手訂單普遍獲得了2-3倍的增長;與此同時,隨著手機廠商密集推出新機,滴滴用戶流失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多。陷入僵局的滴滴恐怕很難再耗下去。
無論如何,轉股回港的滴滴總算有了解開死結的希望。(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