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iMacwear M7外觀賞析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自從蘋果的Apple Watch上市銷售以來,一向以教育用戶出名的蘋果硬生生的把方形表也是一種美的體現的觀念強加在用戶的身上,火爆的銷售情況也讓庫克樂開了花,安卓陣營從來就不缺少方形表,這一次筆者收到的這款產品—— iMacwear也是一款表盤程方形的智能手表,其擁有獨立通話的功能也是亮點之一,事不宜遲,讓我們馬上進入今天的評測。

    由國內可穿戴品牌iMacwear設計研發的M7智能手表主打“獨立運行”概念,搭載Andriod 4.2.2系統的它支持通話、SMS、網頁瀏覽功能。在表盤右側兩個物理按鍵的中間,配有一顆300萬像素的攝像頭,然而面對ios智能表的沖擊,這款產品能否招架得住?

    外觀篇:方形表盤,親膚腕帶

    iMacwear M7的外包裝采用沉穩簡潔的黑色牛皮紙,配以燙銀logo,顯得十分具有時尚氣質,抽屜式的設計也讓內置的智能手表可以輕易的取出。

    iMacwear M7采用方形表盤設計,搭載1.54英寸電容觸摸屏,觸感非常不錯。表盤右側配備了兩個物理按鍵,分別為返回鍵與確認鍵,兩個物理按鍵的中間為一個300萬像素的攝像頭;左側則為iMacwear M7獨立SIM卡模塊的SIM卡插槽,這也意味著iMacwear擁有獨立的通話功能,由于搭載了Android系統,所以iMacwear M7也可以提供獨立的上網功能。

    iMacwear M7的表盤尺寸為45*42*15.5mm,凈重120g,佩戴在手腕上時有較為明顯的負重感,畢竟搭載了獨立的SIM卡模塊。iMacwear M7 的腕帶由親膚硅膠制成,舒適柔軟。扣眼分布密集,能夠適配絕大多數用戶的手腕。腕帶也有擁有絕大部分硅膠腕帶的缺點,不大耐臟,尤其是黑色的表帶,腕帶內側有特色的圖案,不過也是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SIM卡槽

    說道這個SIM卡槽筆者不禁想吐槽一下,iMacwear智能手表的SIM卡槽用的是外加固的螺絲鎖緊方式,在更換SIM卡方面及其不方便當然這也是出于防水方面的設計,但還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揚聲器和mic分別位于SIM卡槽上方和屏幕下方。表盤背面配有用于充電的黃金觸點。較為遺憾的是,iMacwear M7并未內置3.5mm耳機接口,有需求的用戶僅能使用藍牙耳機來代替。

    充電器方面,iMacwear M7采用底座式充電,可以確保黃金觸點可以與充電接口緊密結合,充電器的設計還是比較有特色的。

    配件方面除了充電底座,數據線外還有一支螺絲刀,可以用于拆卸表帶與安裝SIM卡。

    筆者點評:iMacwear M7是一款更偏向于男性化的智能手表產品,在外觀上雖然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不過表現還算中規中矩的,腕帶的舒適度也非常理想。

    2iMacwear M7功能簡介回頂部

    功能篇:基于安卓系統的豐富應用

    攝像頭功能是比較少智能手表會選擇的功能,原因是攝像頭的位置究竟要如何安排會比較不突兀,使用起來會更方便。iMacwear M7在這方面是做的很好的,將攝像頭安排在手表側面可以顯得不是很突出,使用起來也相當方便,左手佩戴時,伸手的方向就是攝像頭對準的方形,這樣子的操作比將攝像頭放在表盤表面好很多。

    拍攝的清晰度方面,300萬的攝像頭拍攝質量還是比較一般的,不過這樣的攝像拍照比較隱秘,在一定的合法場合使用還是比較理想的。

    由于擁有獨立的SIM模塊,iMacwear M7更像是一部腕上的手機,可以提供獨立的通話功能以及信息功能,盡管筆者個人并不看好這樣子的功能,而且對于沒有耳機插孔的iMacwear M7,如果沒有配備藍牙耳機,那么打電話就會好像外放一樣了,這也是缺點之一。

    除了通話拍照功能外,iMacwear M7還擁有上網功能,不過就筆者個人的體驗來說,畢竟目前大部分的網站都不支持這么小的顯示設備的適配,因此瀏覽網頁的體驗會比較差。

    錄音功能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手表的錄音比起手機等設備的錄音功能要隱蔽的多,對于一些記者朋友們,這樣子的功能可能會比較受歡迎。

    除此之外,iMacwear M7也擁有現在智能手表的標配功能,計步與心率功能,在應用界面可以找到心率和計步應用,這一部分筆者就不多說太多。

    筆者點評:不像其他智能手表產品,擁有獨立SIM模塊的iMacwear M7的功能要豐富的多,錄音,拍照,瀏覽網頁功能應有盡有,雖然體驗方面稍有欠缺,不過見仁見智吧。

    3iMacwear M7性能測試回頂部

    性能篇:防水強大,續航一般

    在防水防塵方面,iMacwear M7可達IP67級防護,從下面的測試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在水流的多次沖洗下,iMacwear M7仍然能夠確保正常工作,而且由于硅膠腕帶不親水的特性,很快手表又可以回到干爽狀態,這是很多皮質表帶所做不到的。

    然而比起防水防塵方面的優秀表現,續航方面,一天的成績實在不是特別理想,但是考慮到獨立的SIM模塊需要消耗比較多的電量,這樣的續航成績也算是在情理之中,起碼比蘋果18小時的成績顯得更有誠意。

    筆者點評:防水防塵以及續航作為手表的硬性指標,似乎iMacwear M7還沒辦法做到完美,不過瑕不掩瑜,其功能方面提供的豐富應用的確是比較吸引我們。

    下面我們在一起來看看筆者一個上手試玩~詳情請查看下方視頻:

    筆者總結:iMacwear M7的官方售價為179美,目前即將進軍國內市場,預計售價僅999元。對于這樣一款包含了通話、SMS、上網、GPS定位等功能的多面手而言,iMacwear M7的性價比在同類產品中已堪稱翹楚。總而言之,面對這樣一款既能滿足好奇心,又能帶給我們完全不同使用體驗的“手表式手機”,無論是用于嘗鮮,亦或當作一部備用的智能手機,iMacwear M7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要是男孩子,想必在小的時候都會拿著把螺絲刀把玩具和數碼產品拆開,充滿好奇心的想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另一個世界。里面七零八落的零件也成了我們拿起螺絲刀上手的新玩具。但是科技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我們用十字螺絲刀想拆就拆的年代了。

    作為現在的日常用品,電腦和手機,都會面臨出現小毛病的時候,有時蘋果手機想換一個電池,卻不想一次又一次的去維修店,既麻煩又費用高昂,因此迫切的想要一個能專門應對精密儀器的螺絲刀,既方便又不用浪費時間和金錢和精力。

    可以說換蘋果手機電池的方法很簡單,簡單的為大家講解一下。

    找到兩顆五芒星螺絲處在充電口兩邊,用螺絲刀擰開,在home鍵上方用吸盤拉出屏幕。同時在主頁鍵的正上方固定吸盤,兩只手握住手機身和吸盤,往外拉。撬開一個可以塞進撬片的縫隙。

    在空間里塞入撬片并沿著手機上撬。找到固定連線的螺絲擰下。將連接器拆開,換好新電池,還原就可以了。

    為什么選擇配件齊全的電動螺絲刀是重要的第三個條件?這樣來說,一個好的配件實用性是非常強。像上面描述的把蘋果手機拆開,WOWSTICK 1F+齊全的配件可以讓你不用再借助其他的東西就能順利完成,方便又省力。這就是WOWSTICK 1F+成為首選的重要因素!

    章目錄

    • 機械硬盤 HDD 到固態硬盤 SSD
    • 升級內存 RAM
    • USB 接口和 CPU 的升級

    博主的 2009 年末的 MACBOOK 小白升級后成了一塊 13 寸的板磚,因為硬件速度太慢了,已經帶不動新系統了。每次開機就要等一個世紀的感覺,點任何東西鼠標都會變成風火輪。

    所謂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扔機是不可能的,MAC 其實是可以自己更換硬件的,并不如何難,甚至可以說很簡單,雖然不算大改,但基本的 SSD 硬盤和內存條能換還是要換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著我的教程走。

    為了防止意外,如果老筆記本有重要資料的話升級前記得備份!備份!備份!本人只負責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至于每個人的操作各有差異,個別手殘黨操作失誤請自行負責。

    機械硬盤 HDD 到固態硬盤 SSD

    MACBOOK 小白的的硬盤是機械硬盤,而且是 SATA1 第一代的接口,這種速度必定是要更換固態硬盤的。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用非原裝的硬盤去更換原裝硬盤的,主要原裝盤價格太高了,相信很少有人會去買。

    其實很多非原裝的硬件只要是大品牌,都是可以用的,跟原裝區別不大,更別提有些品牌本來就是蘋果的代工了。除非 MACOS 系統設置過禁止使用非原裝硬件,不然隨便用!

    更換非原裝盤前,你需要仔細查看原裝硬盤的型號和使用年份,因為有些已經無法更換硬盤了。

    據說 2015 年末款應該是最后可以更換硬盤的機型了,后面的 SSD 大多都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不過極少 2016 和 2017 的非板焊 SSD 應該也有,自己可以去查下。)

    2013 年以前的 Macbook 和 2013 年以后使用的 M.2 SSD 型號不一樣,部分非原裝的 SSD 用了轉接卡改裝后有睡眠喚醒問題,購買前請一定問清楚賣家。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選購升級硬盤的話,可以問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 你要使用 SSD 做什么?
    • 你有什么尺寸的 SSD 插槽?
    • 你的電腦允許什么協議的 SSD?

    如果不了解硬盤知識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科普文,里面詳細展開了上面三個問題,根據這個思路選購準沒問題。

    如何升級MacBook筆記本的SSD硬盤-菜鳥折騰系列一

    根據上文做了番功課后,我最終選擇了最適合自己小白的三星 SSD 硬盤。

    三星 SSD 固態硬盤 SATA3.0 接口 860 EVO 250G

    (250G現在居然只需要379,之前要419,買早了....)

    三星(SAMSUNG)500GB SSD固態硬盤 M.2接口(NVMe協議) 970 EVO Plus(MZ-V7S500B)
    ¥7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828016736525091342"></script>


    如何安裝 SSD 硬盤?

    選購完硬盤后的安裝工作十分簡單,相信我,不要怕,本博是個小白都可以,你完全沒問題的。

    第一步、首先準備拆機工具,MAC 開蓋螺絲刀,有些型號是用 T6 的,如果你要改裝硬盤架,那又是不同的螺絲刀,具體你需要咨詢店家,不要買錯了。

    第二步、開蓋還是很簡單的,就背面 8 個螺絲,螺絲長銅綠了,我還以為蘋果精細到都是用不銹鋼品質的,細節差評!

    你的螺絲感覺腐蝕得厲害的話,可以淘寶上買一套新的更換。下圖為開蓋后的 MACBOOK 筆記本硬件展示圖。

    第三步、拆前要防靜電,沒有專業的環境就簡單洗洗手,接著拆掉 2.5 英寸 HDD 硬盤支架上的兩個螺絲,拿掉塑料架,接著抬起硬盤,拔掉硬盤上的 SATA 插口。

    第四步、換上三星 SSD2.5 英寸硬盤,插上接口,對好卡口,擰上之前拆下來的螺絲架。然后合上 MAC 后蓋,成功!

    換上三星 SSD 盤后,如果直接開機就是一片空白,最多一個問號,因為沒有裝任何系統。

    需要先進入磁盤工具,選擇抹掉,然后填寫一個硬盤名字,格式為 Mac OS 擴展(日志式),方案是 GUID 分區圖。抹盤后再通過 U 盤或者 TM 時光機來重裝系統或者恢復系統。

    ( 10.12 版本后只有 APFS 格式選擇,如果是裝 WINDOWS 系統選擇要 ExFAT 或者 FAT32 格式。如果是選擇分區抹掉格式化的話,會沒有方案這個選項)

    建議:

    如果你的 MAC 電腦自帶光驅的話,你可以將光驅卸下,購買一個硬盤架將光驅位改為硬盤位。然后把原有 HDD 放在光驅位,把新買的 SSD 放在硬盤位。系統放在 SSD 盤就行了,HDD 可以存資料。光驅拆下來做成 USB 外置光驅這樣最好,這樣的改裝除了速度加快外,容量也更大。

    (改裝失敗的話主要是搞錯了光驅接口,沒有對應硬盤接口。請注意如果要接外置硬盤作為系統盤,需要檢查下 USB 接口速度,太慢就不要用,硬盤容量能一步到位是最好的。)

    下面的硬盤速度是理論上的,實際速度還要看硬盤在電腦中的運行情況判斷:

    筆記本 HDD: 100~150MB/s (5400 轉平均讀寫速度大約在 60-90MB/S)

    臺式機 HDD: 100~300MB/s (7200 轉大致在 130-190MB/S)

    固態 SSD : 500MB/s~3500MB/s (根據不同接口和協議速度不同)

    升級內存 RAM

    內存定義:閃存芯片集成主要是用來緩存臨時數據,內存作為一個高速存取的設備,速度和電流差不多,是硬盤速度的 50 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起 CPU 的計算能力,不會像硬盤一樣因為讀取速度過低而造成資源浪費。而且臺式和筆記本的內存不是互相通用的。

    硬盤像倉庫,而內存像家,倉庫用來放東西,家用來日常活動,平時將暫時不需要的部分保存在硬盤里,需要時再裝入內存。內存的存在,使得文件的傳輸過程由“硬盤—CPU”變為了“硬盤—內存—CPU”。

    理想情況下如果 CPU 計算所需要的數據剛好都緩存在內存里,計算的時候只從內存讀取就可以,但如果內存耗盡了,就要硬盤中調取數據,這個速度就會很慢,感覺像電腦卡了一樣。

    內存性能參數中,主要關注內存時序和頻率,內行看時序,外行看頻率。博主外行,只配看頻率,時序就一句話帶過,不多聊了。

    時序:一般存儲在內存條的 SPD 中,一般數字“X-X-X-X”分別對應的參數是“CL-tRCD-tRP-tRAS”,同頻率下,CL 值(內存延遲時間)越小內存條性能越好。在大部分主板的 BIOS 中可以設定。

    內存更換準則:主板決定支持多少頻率的內存條,頻率越高內存處理速度越快。

    就算內存頻率高于主板頻率,同代內存條也會自動降頻到主板對應的頻率的,同一代的內存頻率不一致也可以混用,因為高頻內存會自動降頻到低頻,與低頻內存組成雙通道,而不同代的內存則不能混用。

    如果主板允許的話,組建雙通道比單通道效率要高,也就是 2 條 4g 的內存條比單條 8g 的內存效果要好

    (注意盡量購買同一品牌、同一工作頻率的內存條。不同容量也沒關系,比如 4G+8G 這樣組合也可以,但最好還是統一,否則內存條容易出現兼容問題和死機)。

    DDR3: 第三代的內存分兩種:一種是早期的標壓板 ddr3 內存條 1.5v,第二種是改良的低壓版 ddr3l 內存條,工作電壓 1.35v。主要有 1067MHz、1333MHz 、1600MHz、1666MHz。1066 由于比較老了早停產了,比較難買。

    DDR4 :第四代的內存條頻率一般為 2133MHz 和 2400MHz,如果主板支持,也可以選擇更高的如 3200MHz 或 4266MHz 的高頻條。一般 2015 年后的電腦才有 DDR4 接口。

    綜上所述,升級內存從某個角度來說比升級硬盤更重要。有些是板載內存換不來了,如果你的內存是 2013 年前沒有焊死在主板上的還可以一換。

    三星、鎂光、海力士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存制造三巨頭,還有南亞(臺灣),這些都是自己生產內存顆粒,而像威剛、芝奇等這種內存廠商需要外購內存顆粒然后自己去組裝。

    三巨頭的內存條不零賣,只給品牌廠家做代工,比如海力士給 MAC 代工,我小白上的內存條就是海力士的,大牌的零售版基本上是假貨或者拆機貨,拆機貨沒保修。

    而鎂光 Micron 旗下的英睿達 crucial 才零售內存。不要買鎂光子公司 Spectek 出的大 S 顆粒,因為它是專門處理鎂光檢測中不合格的降級顆粒,顆粒上會打上 Spectek 的大 S 標志。

    內存條顆粒分為:原廠片、白片、黑片。原廠片肯定是最好的不用說了,白片是有帶你瑕疵,但是還可以用,遇到黑片就慘了,完全淘汰品。

    馬甲條這個東西我感覺是專門用來超頻的,所以才加了件金屬外衣來散熱,超頻一般人很少用到,太損硬件了。當然高頻的內存條最好不要是裸條。

    內存條因為拆卸簡單,而且壞了也帶來不了毀滅的打擊,再說大品牌不零售,只能買買貼牌廠家的了,只要不買到黑片,還有金士頓(我不喜歡這個牌子),其他隨意。

    如何選擇內存大小?

    升級內存前必須注意主板是否兼容內存條的頻段,不然可能出現識別不了的問題。

    檢查本機的物理內存,可以點擊 Mac左上角的蘋果圖標,在菜單中選取“關于本機”,可以查看Mac 內存。

    上圖所示我的 MACBOOK 配置是兩個 1G 的DDR3 1067mhz 內存條 ,這屬于第 3 代標準電壓(5V)版的原廠內存條。

    注意:32 位操作系統只能識別 4G 以下的內存容量,超過 4G 需要 64 位操作系統。查看 MAC 操作系統可以打開終端,輸入命令 uname -a 回車,x86_64 表示系統為 64 位,i686 表示系統 32 位的,MAC 一般都是 64 位的。

    內存條的大小不是說最大就是最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需求來選擇。

    要是你不確定內存要不要升級,可以先把平時常用的幾個軟件和瀏覽器都打開,讓他們運行一會,然后打開 Launchpad(即應用程序文件夾)——其他——活動監視器。

    在監視器里查看用了多少內存,物理內存就是所擁有的內存總量,已使用內存是已經占用的內存,應用內存和聯動內存加起來就是已使用內存,已緩存文件是把最近用過的文件讀入內存,只是為了加快讀取速度,隨時可以清空。基本上已使用內存超過一大半了就可以考慮升級內存容量了。

    按照內存更換準則來說,你可以選擇第三代里最高頻的內存條來替代 1067MHZ,不過如果高頻配合主板降頻使用的話,速度根本還是降頻到 1067MHZ,那買高頻加速也就失去了意義。

    看到有人說升級的時候用了 1333 和 1600 的頻率沒識別,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不知道是不是個人操作問題。

    最后為了穩妥起見,我還是買了 1067 原生頻率,每條 4G,最后升級到了 8G,據說 8G 已經是這個頻率的極限容量了。

    總結:

    8G 內存現在是標配(辦公足夠了,做影視制作什么的可能勉強夠用)

    16G 內存可以滿足 90%的用戶(影視制作什么的也夠了,而且涵蓋了很多對內存要求較高的行業)

    32G 內存通殺,適合多開(最吃內存的是虛擬機和游戲多開,大內存可以延長硬盤的壽命,基本我以前游戲多開 14-16 個窗口,利用率非常高。)

    內存超頻:廠家會將頻率設定在一個能長期穩定運行的狀態下,頻率可以人為更改,將默認的頻率手動修改到更高,讓元件超負荷運轉,這就是俗稱的超頻。

    由于頻率高了,電壓與發熱也會變高,因此超頻雖然能免費提升性能,但會影響硬件的壽命。

    如何更換內存條?

    這個也很簡單,比換硬盤還方便,仍舊是開蓋,記得動手前洗下手,防止靜電損害板子。

    接著按一下圖示的地方,內存條就彈出來,你把兩個新內存條對好插槽按到底就行了。

    USB 接口和 CPU 的升級

    由于老機子的 USB2.0 速度很慢,而且沒有 M.2 插槽,有些人會想可不可以升級。

    答案是否定的,把接口換成 USB3.0 接口,還有更換 SSD 硬盤接口。這些都是需要在主板上操作,即換轉接口,焊芯片,接電路這種專業技術,高手也很難搞定,問題不斷,更別提身為小白的博主了,本人的能力圈止步于更換內存條和硬盤了。

    而且對于 13 寸的 MAC 筆記本來講,由于本身散熱條件的限制,CPU 性能提升意義并不是很大,等最后電腦跑不動了也該換了。

    USB 速度知識點:外接的移動硬盤速度主要是看電腦允許傳輸協議的接口速度。

    usb2.0 接口: 接口通常為黑色,480Mbps 的半雙工,也有白色的,最大大約能到 30~40MB/s 0.48Gbps

    usb3.0 接口:藍色的 Type A 接口,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5Gbps 全雙工數據雙向傳輸,比 2.0 提升 10 倍帶寬。

    usb3.1 接口:Gen1 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 (這個其實就是 USB 3.0 的馬甲)

    Gen2 速率為 900–1200MB/s 10Gbps

    usb3.2 接口: Type-C 口, 10Gbps

    usb 黃色接口:又被稱為 Powered USB,一般為“USB 2.0 + 關機可充電”接口,支持在關閉電腦的時候,為 USB 提供電源。方便關機為手機、MP3 等進行充電,而且還不會造成浪費。

    總結:并不是所有的 MAC 電腦都是可以升級硬件的,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機型和需求。總之一句話,只要有條件就更換 SSD 和內存條,如果條件不允許就換臺最新的 MAC,筆記本不是越薄越好,薄款的性價比比較低,散熱不好,不在意厚度的話,厚款其實很實在。


    奇葩說來了!如何購買愛奇藝VIP視頻會員最劃算

    如何下載新版的Photoshop軟件——PS小白教程入門篇之前傳

    外貿域名中的性價比之王-Namesilo

    旅游行業的新興網賺模式-聯聯周邊游

    多幣種跨境電商外貿收匯工具-Payoneer卡

    手把手教你如何從Payoneer提現Paypal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