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瑪作為一門系統學科,在傳統制造行業有著十分巨大的作用。其實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它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
筆者08年畢業,早年在珠三角一帶PC行業做SQE,這個職位就是跟質量打交道word中合格率圖表,固然需要掌握系統和全面的質量管理知識。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從珠三角辭職回到湖北老家,14年進入到醫藥制造行業,現如今為企業一名中層管理人員。
在這里我并不是和大家分享職業心得,而是告訴你,有時候隔行并不一定隔山,正所謂知識學到家了,會靈活運用就證明你學到位了。廢話少說,直接開始。
一、流通合格率: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流通合格率 yield,RTY”的定義。對于一個串行生產過程,嘉定各過程彼此獨立,則其流通合格率為每個子過程FTY(一次合格率)的乘積。
在這里,我們要清楚,關鍵地方是串行生產過程,通俗的講就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最后算整個過程的一次合格率。假設,一個產品完整生產線有n1…nk個步驟或過程,那么這條產品生產線的RTY=n1n2…nk。
我們只需要弄清楚有多少個步驟,每個步驟的FTY是多少,剩下交給小學計算即可。
二、生產完成率:
醫藥制造行業,尤其是原料藥企業,生產工藝復雜,很多時候無法像傳統制造業那樣,可以被清楚的拆分成若干個子步驟。當然本文并不是和大家討論這個問題,而是告訴大家我是如何計算“生產完成率”的。
要想計算這個問題,依舊需要把問題進行分解,我們會以哪幾個方面去計算生產完成率?此些方面是構成最后結果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環環相扣”的一個串行結構。只要你能夠弄清楚道明白是串行結構即可,或可以想象成一個串行結構即可。
那么以筆者所在企業為例,給大家講解下如何計算或思考的。
筆者所在企業,都是一些技術定性穩定的產品。額定產能,額定批次都可以根據設備和人力被計算出來。那么為了考核的公平性,我采用的計算方式如下:
完成率=(實際入庫數量/計劃數量)(實際批次/計劃批次)(實際批次/額定批次)*(計劃用人/實際人數)。將所有的因子均考慮進來,將每一個分項想象成一個步驟,再用流通合格率的計算方式進行計算,這樣便可以準確科學的評判出生產單位實際完成率。也可以從各個子項中的實際比值去發現本月生產的不足之處(當然,對于生產不足之處真正原因分析需要再進行深入挖掘,這里至少可以找到不足的方向)。在這個例子中,可能有人會問,最后一項為什么不是“實際人數/計劃用人”,這是因為我為了考慮,若用更少的人生產出了更多的東西word中合格率圖表,應該獎勵,當然事實上你若顛倒過來,應該沒有哪個生產主管愿意這樣被計算吧。
好了,我列舉這個例子,不是讓所有人都去套用,還是那句話,學到位了,你會發現換了個地方照樣可以用,也許覺得六西格瑪很“虛”,但是只要你會靈活運用,里面的理論和工具照樣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