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對于核心硬件CPU和顯卡的要求是最高的,一個是處理運算能力,一個是畫面動作處理能力,因此高性能的游戲平臺一定是高性能CPU和顯卡堆砌起來的,但是硬件平臺的性能要綜合考量。
配置單詳情——價格為參考報價
配置單
之前很多玩家看到配置單總價都會說,這么多錢才配了個i5!還不如E3呢!怎么不上GTX970!沒雙路泰坦差評!等等,這里玩家要注意一點就是,配置單內的產品單價只是參考報價,如果你在京東、天貓、當地經銷商購買會有不同程度優惠。
例如玩家們看到影馳GTX970名人堂顯卡,參考價格為2799元,目前京東鉆石會員價僅為2499。如果你要是CPU在經銷商買散片,當然價格會更低了。我們所列的配置只是為大家推薦怎樣去搭配,價格方面不用太糾結。
本套DIY配置采用了最新一代"skylake"平臺的i7-6700K,面向廣大性能發燒友,配備了4核心8線程,默認主頻高達4.0GHz,可睿頻至4.2GHz,三級緩存提升至8MB,性能提升非常明顯。
主板采用了技嘉Z170X-UD3采用標準ATX版型設計,支持LGA1151接口全系列Skylake處理器。CPU供電方面,該主板提供了11相供電技術支持,采用了黑化固態電容、雷電定制電感等等,并配備了超大型散熱片,以全方位支持Skylake超頻。
顯卡采用了名人堂GTX970,一款顏值和性能并存的產品,其采用最新的NVIDIA 28nm Maxwell GM204核心,該款核心擁有16組新型SMM,組成了1664CUDAs、128個TMUs的規格,影馳 GTX970 名人堂的基礎頻率為1228MHz,提升頻率為1380MHz。影馳 GTX970 名人堂更搭載極速顯存,容量高達4GB,位寬為256bit,顯存頻率達到7GHz,遠遠超越公版。
內部硬件看過了,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帶來幾款機箱、電源、散熱器產品,希望能夠幫助到近期有裝機需求的玩家。
愛國者近期可是誠意十足,自月光寶盒T10機箱成功推出之后,又帶來了一個新作,這就是名為“發現”的機箱,這款機箱整體外觀看起來更加沉穩大氣,同時采用的愛國者分體式架構設計,讓內部空間更大。目前這款機箱已經在京東上架,報價僅為269元,喜歡的朋友不妨看看。
(圖片來自京東商城)
愛國者"發現"機箱——白色款
簡約大氣的外觀設計永遠不會過時,該款機箱分為黑/白兩款,外觀不同之處在于機箱前面板的兩個裝飾條。不論是黑色款還是白色款整體都給人沉穩厚實的感覺。
黑色款與白色款內部結構
愛國者“發現”機箱為中塔架構,采用了獨特的分體式架構設計,最大可以支持E-ATX類型主板,并且最長可支持高達410mm發燒級顯卡,以及165mm高度以下CPU散熱器。硬盤位采用3+2設計,可以支持2塊3.5"HDD/3塊2.5"SSD硬盤位,大大的可以滿足高端玩家對硬件的需求。
愛國者 發現
[參考價格] 269元
[經銷商] 京東
金河田21+預見V9機箱整體采用了時尚的設計風格,鋁制機箱主體顯得質感十足,搭配兩側的全側透設計也可以讓機箱內部的硬件一覽無余,時尚和實用的結合也為游戲玩家提供了更好的搭配基礎。目前京東報價599元,喜歡的朋友不妨看看。
(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產品外觀
內部架構
編輯總結:金河田21+預見V9機箱采用時尚的設計理念,鋁質面板搭配全側透設計充滿時尚感,無邊框的玻璃側板可以很好地展示內部硬件。機箱內部的空間寬敞,有很好的兼容性,也支持水冷散熱器,獨立的顯卡支架可以有效減輕主板的負擔,適合喜歡游戲的玩家和攢機愛好者選用。
金河田 21+預見V9
[參考價格] 599元
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視覺效果,很多DIY玩家都會去選擇全模組化電源產品。確實,全模組設計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將電源線材更加合理化的利用,從而杜絕機箱內部線材凌亂的煩惱。但是對于發燒們而言,全模組電源配送的線材依舊不能滿足他們對美的極致追求,所以很多玩家加入了自制定制線材的行列當中,但是自制線材不僅會產生很大開銷,并且還很費時費力。筆者今天帶來的ZP500P全模組定制線電源讓你直接享受定制線的高端體驗,目前此款電源京東售價599元,喜歡的朋友不妨看看。
(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電源外觀
鑫谷ZP500P-SG電源的外觀是一大特色,主要體現在其模組輸出口的設計上。采用了LED紅色背光燈的設計,這種設計在電源上面也是開了一個先河,非常時尚大氣。
電源銘牌
電源的額定功率位500W,支持100-240V電壓輸入,寬電壓設計適合更多數玩家使用。電源單路12V輸出達到了41A,支持高性能硬件發揮最好效能。
全模組線材
首發紀念版“Z監制”電源在轉換效率上有著很好的表現,110V下50%轉換效率達到了93.3%左右,230V下50%效率達到了94.25%。
編輯點評:鑫谷ZP500P-SG電源的表現可以說很是優秀。作為首發紀念版“Z監制”電源,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一顆電源從想去實現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并且還要完成最終的目標。這其中總再多的艱辛也是為了可以做出一個優秀電源產品,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更加放心。
鑫谷 ZP500P-SG
海盜船VS550電源的額定功率為550W,采用了主動是PFC設計,有著85%以上的轉換效率。這款電源的外觀風格延續的海盜船電源的風格設計,黑化烤漆設計和全蛇皮網包裹線材讓這款電源非常搭配主機色調。同時穩定的性能將提供給硬件非常純凈的電流。
(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電源外觀
獨立電源開關
這款電源是海盜船面向一般玩家和入門級平臺的一款非常實用的電源。額定550W的功率能夠滿足日后的升級硬件需求,而主動式PFC和高效的轉換也讓這款電源有著穩定和省電的優點。
海盜船 VS550
[參考價格] 299元
安鈦克H1200pr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走的是高效散熱價格親民的路線。此款產品為240mm規格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散熱器的扣具兼容Intel和AMD雙平臺,并且散熱器采用手擰螺絲固定,方便了用戶的安裝,目前京東售價為399元,手機專享價369元,喜歡的朋友不妨嘗試下。
(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產品外觀
產品配件
這款產品冷排為240MM規格,因此還搭配了兩枚120MM散熱風扇;散熱器的扣具采用了Intel和AMD雙平臺兩種,從而能夠支持多種平臺使用。散熱器的采用手擰螺絲固定,方便了用戶的安裝。
水冷頭
這款散熱器水冷頭采用高精密鰭片群,配合獨特的封閉葉輪設計,同時全銅的底座,也能夠更加快速的傳導CPU熱量;并且銅底使用10顆內五角螺絲固定,防止水冷液漏出。
水冷頭使用SATA接口供電
散熱風扇
安鈦克H1200 PR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水冷頭同樣使用SATA供電口與3Pin監控線;兩枚風扇都采用了可智能調速的4Ppin接口,可實現靜音和散熱的平衡。
編輯點評:H1200PRO是ANTEC在高階水冷散熱器領域推出的又一款重量級產品,相比較前代作品,H1200PRO在技術層面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水冷頭采用了0.15mm的高精密鰭片群,配合獨特的封閉葉輪設計,水泵的揚程高達2.3m。業界領先的石墨軸承配置,保證了高效散熱的同時擁有更加耐久的使用保證,作為一款240mm,雙風扇的水冷散熱器,高端玩家不妨嘗試一下。
安鈦克 H1200PRO
[參考價格] 399元
超頻三推出的芯凍系列水冷散熱器產品在水冷上均原生自帶有溫度顯示功能,能夠實時偵測到水冷液溫度,本期筆者帶來的芯凍120散熱器為120mm規格水冷排產品,對于機箱擁有更好的兼容性,目前京東報價599元,喜歡的朋友不妨看看。
(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產品外觀
芯凍120冷排規格為153x120x27mm,標準的尺寸也有很好的兼容性,方便用戶在不同機箱上安裝使用。鋁質鰭片排列密集,整體的散熱表面積很大,可以為長時間使用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溫度偵測技術
水冷頭采用純銅材質制作,更大的接觸面積也可以保證熱量的快速傳導,可以更及時地將熱量傳導出去,高兼容性的接口設計也為玩家動手安裝提供了便利。并且該款散熱器在水冷頭上內設有溫度勘測裝置,通過數碼顯示屏能夠顯示水冷液溫度數值。
編輯點評:國內知名散熱廠商超頻三在很多玩家心中都奠定了很好的口碑,不過在以往超頻三推出散熱器都是以風冷為主,而此次推出的芯凍水冷散熱器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在用料和做工上很扎實,而且重點是推出的溫度偵測技術也十分人性化。同樣也能看出這也是一款定位于中高端玩家的產品,喜歡的朋友不妨試試。
超頻三 芯凍120水冷散熱器
為了反擊AMD ZEN3架構銳龍5000系列,Intel終于在今年3月30日正式解禁了第11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產品家族的性能數據,不過從當時首發測試的情況來看,玩家發現了一些比較尷尬的情況,那就是第11代酷睿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居然退步了。那么,對于追求旗艦級性能的玩家來講,目前要用8核旗艦U裝機的話應該怎么選呢?是AMD銳龍7 5800X還是Intel酷睿i9 11900K?且看我們詳細的分析。
迫不得已倒吸牙膏,14nm工藝嚴重拉后腿
Intel第11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采用了全新設計的Cypress Cove架構,在IPC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一點從CPU-Z等基準性能測試工具的單核得分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由于第11代酷睿繼續采用了14nm工藝,受限于功耗、發熱以及材料成本(第11代酷睿8核心的DIE已經比第10代酷睿10核心的DIE大了約1/4),不得不將核心數量從第10代的10核心縮減為了8核心,可見落后的14nm工藝嚴重地拖了第11代酷睿的后腿。
如此一來,即便Cypress Cove架構大幅提升了IPC,但依然頂不住物理核心直接減少兩個對多線程性能的負面影響,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大多數考驗多線程性能的測試與應用中,第11代酷睿i9 11900K的表現甚至還不如第10代酷睿i9 10900K,這樣的升級也被玩家戲稱為“倒吸牙膏”。不過,既然單核性能提升了,那就理直氣壯地加價吧,于是Intel酷睿i9 11900K在“倒吸牙膏”的情況下,售價反而比Intel酷睿i9 10900K更貴。
此外,Cypress Cove架構還引入了類似ZEN3架構的內存1/2分頻設計,可以通過分頻的方式支持更高頻率的內存,但是這樣就帶來了更高的內存延遲,這對于游戲性能的影響也是負面的,抵消了部分IPC提升帶來的性能增益(雖然可以通過1/2分頻支持超高頻內存來降低延遲重新達到第10代酷睿的內存延遲水平,但這樣就大幅增加了裝機成本,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可以超DDR4 4800以上的內存什么價)。同時,Intel酷睿i9 11900K的三級緩存也是一個“倒吸牙膏”的典型案例,由于核心數量的減少,它的三級緩存也從Intel酷睿i9 10900K的20MB又減少到了16MB,只有同級競品AMD銳龍7 5800X的一半,這對于吃三級緩存容量的游戲幀率也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第11代酷睿經過這樣的“升級”之后,導致它最頂級的旗艦Intel酷睿i9 11900K僅能做到8核心16線程,最多對位AMD銳龍7 5800X,而我們知道AM4平臺的ZEN3處理器最多已經做到了16核心32線程,這就是制造工藝領先兩代帶來的差距。
當然,對于發燒級游戲玩家來說,8核心的規格對于玩游戲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所以AMD銳龍7 5800X和Intel酷睿i9 11900K都是發燒級游戲玩家重點關注的裝機明星。不過,從表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制造工藝、三級緩存、平臺PCIe 4.0通道數量以及TDP,AMD銳龍7 5800X的優勢都很明顯,同時在價格方面也有接近40%的優勢(其實在電商促銷的時候,板U套裝的價格更加優惠,算下來AMD銳龍7 5800X價格僅有2500元左右),怎么看都更加劃算一些。當然,光比規格還沒有說服力,我們不妨看看實際測試的情況再下結論。
7nm ZEN3架構才是真升級,性能提升不“倒吸”
首先來看看生產力部分的表現。從主流的3D渲染與圖像處理軟件的測試成績可以看到,在這些專業設計類應用中,AMD銳龍7 5800X相對Intel酷睿i9 11900K有3%到16.4%不等的性能優勢,越是吃多線程性能的應用,AMD銳龍7 5800X的優勢越大,可見在核心數量相同的情況下,ZEN3架構更大的三級緩存確實帶來了更強的多線程性能,可以為專業設計師用戶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
游戲發燒友最關心的游戲性能方面,7nm ZEN3架構的AMD銳龍7 5800X相對Intel酷睿i9 11900K的綜合優勢也比較明顯。3A大作方面,AMD銳龍7 5800X與Intel酷睿i9 11900K互有勝負,差別基本上保持在4%左右,而《CS:GO》《OUTRIDERS》《魔獸世界:暗影國度》《英雄聯盟》等網絡游戲中AMD銳龍7 5800X的優勢就非常大了,達到了11%~43%之多,幾乎是領先了一代的水平,可見ZEN3架構的升級確實更加有利于3D網絡游戲的幀率提升,是實實在在的升級,而不是“跑分好看、游戲尷尬”的“倒吸”。
總結:綜合對比,8核旗艦裝機還得選AMD銳龍7 5800X
從前面的測試可以看到,由于采用了7nm先進工藝,ZEN3架構的AMD銳龍7 5800X的性能升級落到了實處,IPC的大幅提升完全反映在了實際的專業設計應用效率和游戲幀率方面,而Intel酷睿i9 11900K雖然基準測試跑分好看,但受限于14nm工藝限制核心數量縮水,多核心性能實際表現不敵AMD銳龍7 5800X,綜合游戲性能方面落后也比較明顯。此外,在平臺的整體價格方面,AMD銳龍7 5800X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從表中可以看到,在整機價格接近的情況下(其實AMD平臺總價還要低990元),AMD銳龍7 5800X整機可以選用性能高出一個級別的Radeon RX 6700 XT超公版顯卡、內存容量高出一倍達到了32GB、PCIe 4.0硬盤容量也高出一倍,可以說是整體配置都高出一個級別了,明顯能夠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游戲體驗。顯而易見,如果你要在同樣預算的情況下打造一套頂級的8核游戲主機,選擇AMD銳龍7 5800X就是當下最超值的選擇。
往期內容推薦
內存降價了買還是不買?
銳龍6核挑翻8核裝機相當甜
暑期3A游戲配置推薦
·
PC已經14年了,每年一次升級電腦已經形成一種習慣。這次的升級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帥氣的小鋼炮。
當前配置 INTEL 6700K@4.5G + 海盜船 3200MHZ + 技嘉 雕牌 GTX1080 + 華碩 Z170I PRO GAMING
目標配置 INTEL 7700K @5.0g + 內存4000MHZ + GTX
CPU: 3顆7700K 1顆6700K
內存:海盜船 3200CL16/ 影馳 名人堂 3600 CL17
主板: ASUS Z170I GAMING PRO, ASUS Z270I STRIX, ASUS ROG M8I
顯卡: 技嘉 AORUS EXTREME 1080/ 技嘉 AORUS EXTREME 1080TI
而這次的升級過程遠遠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絕對是非常痛的領悟,甚至有一點虐心。
顯卡挑選:為了年底的38寸超寬顯示器,我提前升級了顯卡。 1080TI 非公版目前就那么幾個,華碩的 O11G, 技嘉的雕牌,微星的紅龍。作為外貌協會的成員,紅龍實在入不了眼。華碩呢,上一代用了O8G,感覺用料不如技嘉的實在。技嘉的螢火蟲前兩代都玩過了,溫度控制非常好,體質也都是相當可以的。絕對的靜音和完美的長度是我選它的最重要原因。小鋼炮,顯卡長度控制是一個硬指標。在這方面就不得不說技嘉的散熱設計,非常強大的設計理念--3個10CM風扇之間疊加的擺放,讓顯卡長度控制在28CM以內。這點上影馳和索泰真該好好學學,一弄顯卡就31厘米,再強我也沒法用。還有就是技嘉今年新的高端子品牌--大雕 AORUS。一共出了兩代,我都有幸用過了。從卡的用料和體質上可以看出,技嘉很用心的在打造自己的新品牌。AORUS GTX1080 默電 核心頻率 2120。 在我用過幾塊GTX1080里,這卡是最牛的。而新買 的這塊雕牌1080TI 是目前市面上默認核心頻率最高的卡。所以不用多想,就是它了。
CPU 挑選:INTEL 7700K 5.0G 的升級,按理論來說,只要不遇大雷,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運氣就是這么差。第一顆 1.35V 5G 進系統,根本沒法試穩定, 大雷一顆,很無語。考慮體質問題,想想還是到淘寶找特挑體質的吧,省點心。第二顆 1.24V 5G 進系統,1.38V 過測試。但是由于INTEL的偷工減料,在滿載時溫度控制非常差;稍一滿載溫度瞬間升到100度上下,現在還好,到了夏天徹底一個電爐子。當時的心情,欲哭無淚啊。商家還不錯,考慮也加錢了,就讓我發回去再換一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選到了一塊用著比較滿意的CPU,可以 1.36V 單5G 使用穩定,溫度80度多一點。
內存挑選:3000MHZ 的內存非常好找,價格也低。但是上到4000MHZ 就真的不容易了。 直接4000MHZ的內存價格都在1500以上了,所以退而求其次,選超頻能力強的內存來超頻到這個頻率使用。可選項有 GSKILL 3200 CL14 和 影馳的HOF 3600 CL17。經過調研,影馳的HOF內存超頻能力普遍較強,所以就選了后者。而它也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1.4V下 可以穩定在 4000MHZ CL18。
主板挑選:單獨超頻CPU或內存對主板要求還真的不高。 本來華碩 Z170I PRO GAMING 已經足夠了,但考慮顏值還是選擇升級主板。單論顏值,可以說華碩 Z270I 猛禽的LED 燈效可以碾壓 Z170I PRO GAMING。但是,如果說超頻能力,這兩塊主板半斤八兩都無法實現CPU 內存 雙超。內存和CPU雙超對主板的壓力真的很大,這也就是為什么前后要折騰三塊主板才成功。如果單獨超頻CPU 可以在1.36V 穩定5G。但是,只要想把內存超頻到4000MHZ的程度 ,那這兩塊主板的供電真的頂不住了。最終測試到1.42V 也沒辦法讓這套系統穩定,而溫度就已經完全壓不住了。無奈,不得不放棄這兩塊主板而選用了超頻更加強大的 ASUS ROG M8I。這前前后后折騰的過程真的是虐心,曾經想過放棄,但是由于執念還是繼續折騰了下去。好在華碩 ROG M8I作為最強大的超頻小板不負重望,最終實現了我的目標。不得不說,為超頻而生的主板在這方面真的很強。連CPU的電壓都降到了1.328V,這才接近了在賣家那的 1.316V 的成績。
來一張最帥的ITX吧,這基本上都公認了。但是論超頻還是差那么一點勁。
1.344V 7700K@5.0G,
1.400V 影馳 名人堂內存 4000MHZ CL19,
ASUS ROG M8I,
GIGA AORUS EXTREME 1080TI
為了這套配置,前后折騰了半個月,換主板 換CPU實在太虐心了。不過最后成功了,也讓這種不好的心情一掃而空。
說了這么多,到底這個鋼炮性能如何呢?先來張娛樂大師吧。
CPU 超頻效果:
內存效果:
這些都是虛的,到最后還是為了玩游戲。直接上3D MARK FSE 和 TIMESPY吧
本文作者極果體驗師:飄渺銀楓
---------------END--------------
沒過癮?想親自上手玩?
你也能跟他一樣免費玩到前沿數碼產品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極果網
回復:體驗師
還有萬元產品免費體驗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