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暑假,除了知了聲,“80后”們大概會想起偷偷看電視的場景。因為怕被父母發現,會腦洞大開地用上冰塊、電風扇,散去電視機的熱氣。
當“80后”“90后”也成為父母,比電視機更豐富多樣的電子產品,引發了和孩子更多的斗智斗勇的較量。職場媽媽的背包里,不僅有文件、化妝品,可能還藏著每天從家里背來的平板、電視遙控器;家里的保險柜,裝的可能不是值錢家當,而是鎖著電子產品……
如何讓孩子和電子產品適度相處?這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每一個家庭故事里,還是能給糾結的家長一些啟發。
圖片來源于CFP
買保險柜鎖住電腦
“一刀切”效果很好
說起女兒和電子產品的故事,金女士常常當段子在辦公室和同事分享。
“我們家有一只保險箱,里面沒有任何貴重物品,鎖的就是iPad、電腦。”做爸媽不能太“專政”,要尊重孩子,類似的話語,金女士聽很多專家說過,也會以此自勉,但在電子產品這件事上,有過“實戰”經驗的她,卻堅信“一刀切”的效果最立竿見影。
用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作為獎勵,相信這是很多家庭推行的辦法。在女兒上初中以前,金女士家也實行過一段時間。只要女兒做完作業,就能玩會手機、電腦,有時候爸爸還會帶著她一起玩游戲。
“她的同學就有玩游戲的,平時也會交流,她一點都不接觸,感覺孤陋寡聞,無法融入,所以她心里其實也有點好奇。”金女士有時候拿手機玩簡單游戲,一旁的女兒躍躍欲試,“她想了解,我也不會太抗拒。”
轉折點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后,尤其升入初中,學業壓力變大,而對電子產品的自控力并沒有提高,出現了超過約定時間,還偷偷使用的情況。“以前發現過偷用電腦,她會用圖片設置密碼,主要是看小說、搜新聞。”起初,金女士并沒有太當回事,“搜索引擎的賬號是跟我手機關聯的,有些搜索詞一看就是她搜的,白天聽到什么不懂的信息,她就會上網查一查。”
更大的問題,出在使用時間上。
“有一次,我發現電腦找不著,后來在女兒床鋪下搜到;還有一次凌晨醒來,發現女兒臥室門縫透出亮光,才知道她在偷用電腦……”金女士透露,為了偷偷用電腦,女兒想出了不少鬼點子。“她會拿書遮住門縫,不讓亮光透出,但忘了通往陽臺還有另一扇門,又被我們抓了個現行。”
半夜偷偷上網,直接的反應就是上課沒精神、眼神迷茫、自習課睡覺。“那段時間,各科老師都來反映過這個問題,有一次家長會上,我還被當眾點名。”思來想去,金女士決定讓女兒和電子產品來一次徹底“斷舍離”,“爸爸特地去買了一只保險箱,把這些電子產品都鎖進去了。”
雖然做法聽起來很決絕,但改變肉眼可見。“剛開始肯定不適應,不開心。我就給她‘畫餅’:如果想玩游戲,你就好好學編程,以后設計好玩的游戲。后來她也就默默接受了。”金女士說,現在每天接送途中,爸爸會讓女兒看一下手機,“10來分鐘的路上時間,主要就是聽歌、看新聞,她也會翻翻評論傻樂一下。”好在自此之后,上課犯困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女兒也適應了沒有電子產品的日常。
圖片來源于CFP
設置規則獎勵時間
掌控人生的感覺很棒
相比“一刀切”決絕,汪女士家的做法,聽起來更柔和。
“我們和女兒約定,戶外運動、看書、家務,都可以按比例兌換自由活動時間,適當地看一點動畫片、玩一下游戲。”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有一次,爸爸不準女兒看平板電腦,女兒很不服氣,“她問我們為什么大人總玩手機,她就不行?”
汪女士坦言,成年人有自己的聯系方式,而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方式,“換位思考一下,讓孩子完全斷網不現實,更何況她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用電子設備始終不可避免。”汪女士談到一款在小朋友中很火的游戲,在一些餐飲店、食品包裝袋上都能接觸到,“她如果不知道,也有點脫節現實。”
在養育女兒上,汪女士是一個包容的媽媽。她不希望給女兒創造一處溫室,更不希望因為各種“不接觸”,哪天孩子的“潘多拉魔盒”打開,會茫然不知所措。“有好的親子關系打底,不用擔心電子產品變成洪水猛獸。可以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支配、學習管理欲望。”在汪女士的觀點中,電子產品用還是不用,取決于家長的引導,而不是被電子產品掌控。
和孩子約定之后,汪女士發現,孩子有了一種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也收獲了很多驚喜。“沒有制定兌換規則之前,她使用電子產品對時間缺乏概念,有時候看電視、玩游戲,需要我們三番五次地提醒。現在每一分鐘都是她自己爭取來的,就會合理安排,還讓我買了一個鬧鐘,用來計算時間。”
汪女士舉例,有一天女兒只賺了29分鐘自由安排時間,她拿出19分鐘玩游戲,10分鐘看動畫片。“我們也約定,一次看電腦不能超過10分鐘,所以她又把玩游戲的時間分成了7分鐘、5分鐘、7分鐘。”試行半個月,汪女士感受到女兒自控力明顯提高。“都是自己賺來的勞動果實,每一分鐘都牢牢記著,還會仔細計算。”汪女士說,安排時間其實也是生活中的數學,同時也鍛煉了女兒的計算能力。
●專家說:規則感
孩子要有,父母更要有
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蘇衡醫師坦言,暑期因為電子產品依賴而來問診的青少年,確實更多,甚至有的家庭因此爆發沖突。
“青少年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其實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蘇醫生介紹,青少年整體世界觀沒有形成,很容易被電子產品營造的豐富多彩而又自由的世界所吸引,“網上可以隨意聊天、拉黑,不用在意一段關系的持久性;刷短視頻、短劇,新奇的東西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這些直接的豐富的內容攝取,是現實生活種無法滿足的。”
蘇醫生從臨床案例分析,青少年電子產品成癮,其實與父母有很大關系。“有很多案例,是孩子小時候,父母為了自己清凈,把手機、電腦扔給孩子,放任他們看動畫片、刷短視頻,到了孩子上初高中,再想收回電子產品,孩子當然會不適應。”蘇醫生說,當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時,父母抽不出時間,用電子產品替代,自此就已經形成了電子產品的依賴。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不想讓孩子落后于時代,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電子產品。“有很多父母會說,現在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孩子如果不接觸電子產品,會不會跟社會脫節。”蘇醫生并不認同這種因果關系,“玩手機就是跟上時代嗎?本身這種觀念就是有問題的。”
如何讓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蘇醫生建議,家長要學會讓孩子自己管理,主動控制時間,“給孩子機會,如果管理不好,那就強制執行。”
在管理方法上,蘇醫生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包括使用的范圍、時間、時長、獎懲措施等等,“協議的措施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協議的時候可以寬松,但執行規定的時候一定要嚴格。”
蘇醫生也呼吁家長,做好榜樣的示范作用。“有些父母自己的規則感就不強,圖清凈的時候讓孩子隨便玩手機,一會又煩惱孩子作業沒完成,強制地拿回手機。前后的規則感要統一。”
來源:潮新聞(記者 朱麗珍)
本文來自【浙江融媒體】,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最近看到一則帖子,一個網友在抱怨父母不守信用,說好給自己買電腦,但到現在卻說沒錢,自己感到十分失望。
剛開始乍看一眼標題和內容,我還對他有點同情,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十分不對勁。
500多的耳機,400塊的鍵盤,而當我滑動到第二張圖片的時候,徹底繃不住了,這哥們兒買了一個一萬多的臺式電腦整機。
從帖主所說的「6年渴望」,以及現在這個暑假時間點來看,極大概率是剛高考完,準備讀大學的學生。
想買個電腦,如果是用于學習的話,家長肯定應該大力支持的;就是沖著打游戲去,也不是不可以,因為有點適當的娛樂是應當的。
但是,在家境很普通的情況下,還要求一萬多塊的臺式電腦,的確是很不知天高地厚的行為。
可能有的人對臺式電腦沒有多少認識,我簡單科普一下,一般配一臺能暢玩各種游戲電腦,就在5千左右。
再往上,往往都是比較富有,愿意多花錢再買一點點性能的人才會考慮的;或者有的人純純就是為了虛榮。
用手機來對比,就像你要買一臺流暢的,并且還能玩些吃設備的好手機,2千到3千也就差不多了,但現在卻非要買一萬多的蘋果。
其實不難想象,帖主對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可能沒有認識。
此外,因為一直夢想有一臺自己的臺式電腦,他肯定也在網上看了不少相關的視頻。
現在的很多博主都很務實,也會告訴大家一個合理的配電腦的價格區間,告訴大家理性消費。
所以,以上所說的情況和道理,他自己肯定是知道,清楚,明白的。
但是,到底是什么讓他如此篤定地、強烈地要實現這個超越他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的所謂「渴望」呢?
有一條評論提到,「沒玩多少游戲」「聽朋友嗶嗶」,這的確是兩個比較有可能的理由。
沒玩過多少游戲,對多少錢的電腦能帶動哪些游戲,根本沒有認識,覺得只有配貴的,才可以玩。
身邊的朋友可能有錢,會炫耀,即使沒錢,也每天嘲諷所謂普通配置,這也會加強帖主對配萬元電腦的信念。
實際上,你甚至可以這樣理解: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家里不富裕而要配這么貴的電腦,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家里不富裕,所以才要配這么貴的電腦。
因為家里不富裕,他感到自卑,所以他要在高考后配一臺這么貴的電腦。從此,在朋友面前他就抬得起頭了,更別提新學期開學,他把設備搬到學校寢室,室友投來的羨慕眼光了。
這種情況,就跟某些月入幾千,還要省吃儉用買好幾萬的包包背在身上的女生一樣——本質上就是心虛——雖然好多人都打著“對自己好”的旗號。
當然,至少這些花自己錢買包的女生為自己的欲望買單了,其實我們旁人也不便說什么。
但是這個孩子,卻要逼著自己的父母給自己“爆金幣”,屬實是相當不理智,很白眼狼的行為。
也許帖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許在迫于輿論的壓力下,最終選擇了不買,后續也曬出了自己的媽媽的聊天截圖。
經過這件事,他會變得更成熟嗎?目前還很難看出來,但是在評論區,不少人還是給出來一些建議。
簡言之,當你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的時候,有消費欲望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就活在這個被廣告和各種誘惑包圍的社會中。
但是,首先,你要自己為自己買單;其次,你也要學會考慮自己的消費行為是不是可以更理性一點。
欲望本身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我們如何處理和滿足這些欲望。
作立場聲明:本文屬于原創文章,無任何利益關系,歡迎留言收藏。
如果不說明的話,這篇文章絕對會被噴:你是不是收錢了?智商稅產品你也推?請耐心看完這段說明,相信大部分人會認可這份清單。
我一直是極簡=穩定這個理論的擁躉,設備硬件/接口越少,出現問題的可能點越少。
如果給老人用,集成顯卡+板載硬盤+板載內存+被動散熱是最理想的組合,噪音也小。
如果和老人一起住,這點其實不用考慮,畢竟自己動手處理下就行。
但老人住在另一個地方或者平時沒有什么時間,還是建議購買支持上門維修的品牌機好一些。
老人使用電腦的主要用途是看電影電視劇、玩玩小游戲、炒股、視頻聊天,市面上在售的電腦幾乎都可以滿足。
但是老人家一般都會計較費用,如果配置太高反而很大可能會吃灰,所以配置低(功耗低)更讓他們開心一些,發熱量也會小很多。
能同時滿足以上需求的基本上就是品牌機里面的一體機和迷你主機型號。
全新購買推薦一體機,該有的功能幾乎都有,也不占地方,以下價格從低到高排序。
簡介:AMD 200ge自帶核顯,8G內存和512G固態硬盤,自帶無線網卡,標配一套鍵盤鼠標,享受三年上門售后服務。
簡介:AMD 4600U自帶核顯,8G內存和256G固態硬盤,自帶無線網卡和隱藏式攝像頭和麥克風,支持杜比音效,標配一套無線鍵盤鼠標,享受三年上門售后服務。
簡介:AMD 4500U自帶核顯,8G內存和256G固態硬盤,自帶無線網卡和隱藏式攝像頭和麥克風,雙揚聲器,附贈普通鍵鼠,享受三年上門售后服務。
如果顯示器鍵盤都有,給老人單獨升級一下主機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下價格從低到高排序。
簡介:Intel J4125自帶核顯,8G內存和256G固態硬盤,自帶無線網卡,附贈普通鍵鼠,享受三年質保。
簡介:Intel 8259U自帶核顯,內存和硬盤需要自己購買后裝,自帶無線網卡,享受三年質保。
如果你的動手能力還不錯,二手市場有一些不錯的設備可以買來給老人家用,比如銳角云。
n3450 8g板載內存+64gemmc,給老人家用用挺好,三四百塊錢東西。
還有各種公司淘汰的小機箱電腦如聯想的天逸系列和Dell的Optiplex系列,都是不錯的選擇。
老人一般不太清楚怎么安裝軟件,也不知道廣告如何去除,建議按照以下操作為老人電腦做一些簡單的處理。
真的有很多人連QQ怎么裝都不知道,360和騰訊雖然流氓,但自帶軟件中心,還可以攔截普通彈窗,非常適合老年用戶。
有些問題老人也不知道怎么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安裝一個遠程控制軟件,用手機也可以隨時隨地地幫老人解決問題。
再好的電腦也不如家人在身邊陪伴。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川川川川桑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