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的 2016 款 Macbook Pro 換了 2 次 top case,第一次是 2018 年換的,因為鍵盤和電池都有問題;第二次是 2020/10 換的,這次是電池和觸控板都有問題;屏幕因為底部漏光也換過,好像也是 2018 年。2017 款換了 1 次 top case,電池出問題了,時間是 2020/09。

    所有更換都免費。

    top case 包括電池、觸控板、鍵盤等部件,其中一個壞了都會把整個 top case 換了,不會單獨給你換電池或單獨換鍵盤。

    最近幾年的 Macbook 質量真的爛,但因為良好的售后體驗,我還會建議大家買 Macbook。
    蘋果官網顯示 Macbook 鍵盤&屏幕等保修 2 年,電池似乎是保修 1 年,但即使過了質保期,如果是產品質量的問題,蘋果“也許”依然會主動承擔責任。

    除了我的親身經歷,再比如 2019 年 8 月 20 日蘋果為 15 英寸 MacBook Pro 發布電池召回計劃,涉及 2015 年 9 月至 2017 年 2 月之間出售的 MBP。最多用了 4 年還能免費換電池,不知道其他電腦品牌有沒有這種待遇呢。


    我不想無腦吹蘋果,因為不是所有質量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處理,iPhone 6s 出現過嚴重的機身氧化門,我家人的 iPhone 6s 就中招了,拿到售后,卻不管不顧。



    時對電腦關注比較多的小伙伴們應該知道,一直以來,同樣硬件配置下的蘋果電腦通常會比其它品牌的筆記本電腦要貴上不少。


    別問( 為什么 ),問就是它做工優秀、經久耐用。


    話雖然是這么說沒錯,但托尼仔細想想網上這個說法好像又有點問題:能用和用的舒服是兩回事,電腦花十秒鐘開機和十分鐘開機體驗能一樣嘛?


    如果是后面這種情況,還不如趁早換臺新電腦。


    說起來也是機緣巧合,托尼最近搞到了一臺五年前 MacBook Pro,剛好可以和差友們一起瞅瞅蘋果電腦的使用年限究竟有沒有別人說的那么長。


    先來說說這臺 Mac 的硬件配置:2.7GHz 雙核 Intel Core i5 處理器,搭配 8GB DDR3 1866MHz 內存,GPU 則是 Intel Iris Graphics 6100 集顯


    這配置放當年 13 寸機型里勉強只能算是中配,除了硬盤容量是 256GB,其它都跟最低配一樣,而就是這個配置,它當時在蘋果官網的售價是 10788。


    都說時間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


    嗯哼,接下來是時候看看那些當初因為信了別人說的 “ 蘋果電腦耐用 ” 這句話而花大價錢買了 MacBook Pro 的人,他們的選擇是對是錯了。


    其實蘋果產品之前給托尼的一貫印象就是它的系統在任何設備上都極其穩定。


    就拿這臺 2015 款電腦和另一臺 2019 款 MacBook Pro 做對比,要是托尼不說,不知道差友們能否從下面的動圖中分辨出哪個是 15 款和 19 款的錄屏?


    2015 款 MacBook Pro ▼


    2019 款 MacBook Pro ▼


    說實話托尼在對這臺電腦進行一些基本操作的時候,還是被它的流暢度給小小的驚訝了一下。


    無論是軟件打開速度,還是應用之間的切換動畫,這臺五年前的電腦到現在還是保持著不錯的水準,更何況它的這個表現還是在最新的系統上:


    差友們也別看它的內存只有 8G 小的可憐。


    托尼在同時打開 Chrome、 Safari、微信、QQ、郵件、備忘錄、網易云以及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后,電腦看起來并沒有任何內存吃緊的意思。


    拋開聯動內存和活躍內存,性能監視器里顯示 8G 內存差不多還有 2.84G 可用,甚至還有點小寬裕。


    這得益于 macOS 的內存管理機制和 iOS 一樣高效,能根據需要自動分配內存并調整內存的內容。


    當然,軟件打開速度快、內存基本夠用并不代表這臺五年前的 MacBook Pro 就能繼續服役,它的性能能否滿足我們現在的日常使用還是存疑。


    所以托尼首先按照自己寫稿的極限狀態,在電腦上掛了微信和十個不同的網頁,接著順勢點開網易云播放音樂,然后又打開了三個 PPT 和三個 Word。


    大家從下面的動圖中可以看到,盡管這時候電腦的內存還沒被完全占滿,但托尼在不同程序之間切換著瀏覽內容的時候動畫還是出現了些許掉幀。


    不過這種形式的掉幀完全在我可接受的范圍內,起碼卡頓是沒有的,因此在處理文稿任務這一關,這臺 2015 款 MacBook Pro 算是通過了。


    接下來是處理大批量照片。


    托尼使用 Lightroom 導入了用相機拍攝的 539 張 Raw 格式照片,每張照片平均 55MB 大小,總計 31GB,軟件創建好預覽總共耗時 7 分零 5 秒。


    與此同時托尼也拿 2019 款的 MacBook Pro 試了試,同樣情況下,電腦從導入完照片到創建好預覽只用了 2 分 11 秒,兩者耗時相差了差不多三倍。


    導出照片也是如此,將處理好的照片以每張不超過 3MB 的規則導出,2015 款 MacBook Pro 耗時 1 小時 6 分鐘,而 2019 款只用了 26 分零 3 秒。


    Em。。。這個差距就有點大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2015 款 MacBook Pro 搭載的是五代雙核 i5,而 2019 款 MacBook Pro 上搭載的則是八代四核 i5。


    無論是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這臺五年前的老電腦都已經不可避免地開始走向落后。


    2015 款 MacBook Pro 單核分數 ▼


    2015 款 MacBook Pro 多核分數 ▼


    而且它們的硬盤讀寫速度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上:2015 款 MacBook Pro

    下:2019 款 MacBook Pro ▼


    很明顯,即使這臺 MacBook Pro 現在還能用,未來等到它的處理速度慢到我們不能忍受的時候,該淘汰還是得跟其它品牌的電腦一樣被我們淘汰。


    而這個淘汰時間點,完全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包容和忍受程度。


    至少從 CPU、GPU 這些硬件來看,鑒于芯片廠商每年都在迭代更新,所以同時期、同規格的 Windows 和 Mac 電腦,它們的處理器幾乎是在同步落后


    英特爾制程規劃圖▼


    既然這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覺得蘋果電腦耐用呢,難不成他們的觀點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倒也不能這么說,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臺電腦。


    它使用的是 2K 分辨率的視網膜顯示屏,經過托尼測試,它擁有 98% 的 sRGB 色域、最高 400 尼特的亮度,沒校色前的平均色準就達到了 0.98。


    即使放在五年后的今天,這塊屏幕素質也一點都不落后,要知道市面上很多輕薄本普遍是在最近這兩年才開始重視起屏幕素質并把它當做賣點來宣傳。


    鍵盤上的這塊壓感觸控板也是如此,這么多年過去,現如今 Windows 筆記本電腦在觸控板震動反饋上能做到像 MacBook 一樣優秀的屈指可數。


    電腦的外觀設計和揚聲器外放音質也是一樣,雖然說不上它是最優秀的,但放現在絕對有中上水準。


    如果差友們身邊有一臺已經用了四五年的電腦,拿它跟這臺 2015 款 MacBook Pro 簡單對比一下,就應該會認同托尼前面說的這些話了。


    更何況有些時候,我們決定換電腦不是因為它性能跟不上,而是因為電腦的其它硬件嚴重拖了后腿,也許是屏幕太垃圾,也有可能是電池續航變拉胯。


    一臺電腦,要是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過時,又何嘗不是一種耐用呢?

    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里,中國市場的iPhone出貨量增長了6%,達到1000萬部,除了馬老板親自帶貨的機皇Max。最功不可沒的還是iPhone 11,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又以各種真香價成功拿下了單品銷量第一。

    但就在上周,又一款蘋果新品的到來一下子搶了iPhone 11的風頭,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年度最香蘋果產品,到底是誰?

    沒錯,今天咱們聊的就是16英寸MacBook Pro,作為新一屆蘋果地表最強筆記本,這款產品的發布與過去幾年15英寸版的更新帶給極果君的感覺完全不同,它的體驗究竟如何呢?閑話少說,極果君這就帶你盤。

    機身幾乎沒變,屏卻大了一圈

    剛拿到16英寸MacBook Pro,極果君并沒有覺得它比15英寸版大出多少,根據官網給出的機身三圍來看,16英寸MacBook Pro在長度和寬度上分別比15英寸版多了0.5和0.8cm左右,而厚度只增加了0.7mm。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是個15英寸筆記本用戶,升級到16英寸MacBook Pro后,基本無需擔心背包隔層不夠用的情況,絕大部分的內膽包也可以繼續使用,重量上16英寸的要重170克,還沒一臺手機重,沒有額外增加多少負擔。

    在機身幾乎不變的情況下,蘋果將屏幕大小從15.4英寸增加至16英寸,雖然從字面上看相差不大,但將二者擺在一起就能明顯感受到這塊窄邊框大屏在視覺上的優勢。

    但如果你仔細看,這塊屏幕并不是此前爆料中的四邊等寬,盡管兩側和頂端的BM區壓縮得要比15英寸的更窄,但頂部仍然要比兩側要略寬一點。或許蘋果有過在額頭放個面部識別的想法,但那樣就會讓機身變得更厚。不如在B面弄個彈出式的?

    這塊屏幕的分辨率從2880*1800提升至3072*1920,像素密度從220ppi增加至226ppi,畢竟尺寸變了,這點提升就算不上升級了吧。屏幕的其他素質則保持不變,最高亮度500nit,支持P3廣色域和原彩顯示,并且有著充足的可視角度。


    盡管屏幕素質基本沒什么升級,但綜合各個維度的表現來看,16英寸MacBook Pro的這塊屏幕依然是你可以買到的最好的筆記本屏幕之一,這大概也是不少人選擇MacBook的直接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系統偏好設置中,你可以更改屏幕的刷新率,有47.95Hz、48Hz、50Hz、59.94Hz和60Hz五個檔位可選。


    別誤會,這跟玩游戲沒啥關系,這一功能主要還是面向視頻后期等專業用戶,能夠使正在編輯的視頻素材與屏幕刷新率保持一致,避免剪輯過程中出現偏差,同時也使內容瀏覽起來更加流暢。

    雖然機身略大了一點點、專業性也更足了,但遺憾的是,16英寸MacBook Pro仍然僅提供了左右各兩個雷電3接口,如果你是個剛從Windows過來的新用戶,別猶豫,去買擴展塢吧,聽話。

    鍵盤手感上來了,維修卻更麻煩

    除了屏幕,這次的16英寸MacBook Pro中的另一處大改在鍵盤上,對于不少用戶而言都是個好消息。

    從2016年至今,蘋果將蝶式鍵盤應用在MacBook全線產品中,由于鍵程變短,不少用戶都覺得它打字的手感像在敲桌子,噪音大,進灰后也不好清理,關鍵是壞一處就要換掉整個鍵盤面,有時還得搭上主板和鍵盤支架,維修費用都能買個iPhone 11了。蘋果也始終沒能給出靠譜的解決方案,雖然改進過設計,承諾免費維修,但依然槽點不斷。

    上圖為剪刀腳鍵盤,下圖為蝶式鍵盤

    這次蘋果終于在這款產品上“痛改前非”,改回了剪刀腳結構,鍵程增加至1mm,比原來多了一倍,敲擊時的反饋感要更明顯,手感明顯要比蝶式鍵盤要軟一些,噪聲也更小了。為了更直觀地表現二者間的區別,極果君用微距鏡頭分別拍攝它和15英寸版的鍵盤按下時的畫面,可以明顯看到剪刀腳鍵盤的反饋距離更長。

    其實極果君個人并沒有覺得蝶式鍵盤有多難用,而且看起來更有高級感,剪刀腳結構的鍵帽總給人一種松松垮垮的感覺,反而有些廉價。本身鍵盤手感就是一件很主觀很玄學的事,哪種用著舒服,還得看你的個人喜好。另外,剪刀腳鍵盤的背光要比蝶式鍵盤更亮,方向鍵的布局也改變了。

    必須承認的是,剪刀腳設計大大降低了鍵盤的清理難度,前幾天iFixit公布了這款筆記本的拆解,單個鍵帽很容易拆下來。

    有趣的是,它的鍵帽和蘋果獨立的妙控鍵盤是可以通用的,難怪連名字都取的一樣,但筆記本鍵帽的厚度要略薄一點,如果你不嫌麻煩,可以把筆記本鍵盤魔改成黑白相間的

    不過,在最新的完整版拆解報告中,iFixit表示16英寸MacBook Pro的鍵盤是被鉚接到外殼上的,并沒有采用螺絲固定,一旦發生故障維修難度要比蝶式鍵盤更高,且主板、芯片、閃存、電池等關鍵部件還大量使用了膠水和鉚釘,最終給出了1分的可維修分數(滿分10分),真出了啥大毛病,還是乖乖去天才吧脫一層皮吧。

    此外,16英寸MacBook Pro還將TouchBar右側的TouchID給獨立了出來,但最大的驚喜是實體ESC鍵終于回來了。前幾年TouchBar的低配版MacBook Pro因有ESC鍵被稱為MacBook ESC……如果你身邊有程序員朋友最近突然哭了起來,估計就是讓蘋果給感動的。

    性能地表最強,散熱提升明顯

    性能方面,16英寸MacBook Pro搭載英特爾9代Coffee Lake Refresh芯片,最低可選2.6GHz六核i7,最高則是2.4GHz8核i9,與今年春天的15英寸版沒啥區別,這兩天有不少人在吐槽這件事,但目前在售的10代酷睿只有U和Y兩個低壓系列,壓根兒也配不上Pro這個名字啊。

    芯片沒升級,內存規格還是很豪華的,可選16-64GB,頻率提升到了2666MHz,處理圖片、視頻等速度會更快,但如果你不是后期民工,不用它干重活兒,16GB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需求,包括視頻剪輯,32GB管夠,上64GB的意義不大。

    另外,16英寸MacBook Pro還將GPU升級到了AMD 的RX 5500M,它采用AMD最新的RDNA架構,7nm工藝,主頻1645MHz,最高1645MHz,可選4GB和8GB 顯存,都是GDDR6規格。值得注意的是,16英寸MacBook Pro上的這個5500M并不是同配置筆記本上的閹割版,而是擁有24個計算單元的定制貨,功率卻只有50W。


    說了那么多,還是來實際測一下,極果君手上這臺16英寸的新款選的是16+1T和4GB顯存的配置,與同樣16GB內存的19款15英寸來做對比,將20張RAW格式照片原圖用LR輸出成JPG,16英寸版用時26.74秒,而一旁的15英寸版則耗時36.94秒。

    左側為新款


    接下來我們用FinalcutPro輸出一段兩分鐘的4K視頻,16英寸新款用時3分2秒,而15英寸版則用了3分48秒。

    在視頻編輯過程中,16英寸新款可以實現4K素材的流暢預覽,極果君又往里丟了幾段8K素材,或許是16GB內存吃不消,已經出現了卡頓的情況,而在外媒頂配版的測試中,8K視頻也可以流暢預覽了,另外,FinalcutPro還支持代理渲染,等待一段時間后還能給出一個流暢的預覽畫面。

    同時,這次蘋果還直接將存儲容量從512GB起步,最高可選8T,連續讀取速度3.2GB/s,跑了一下測速軟件,讀寫速度明顯比15英寸版快了不少,具體到使用場景上你可以明顯感受到安裝軟件和移動文件時明顯變快了。

    另外,16英寸MacBook Pro還采用了全新的散熱架構,增大了風扇葉輪和扇葉數量,官方表示氣流提高了28%,并且還增大了35%的散熱片面積,提升了導熱管效率,但從拆機圖來看,很不幸,還是祖傳的單管。

    在剛剛的4k視頻渲染環節中,我還拿溫感儀測試了一下它們渲染結束時的溫度,新款與舊款的機身溫度分別為40℃和45.4℃。

    極果君還下了個《全面戰爭:三國》(你甚至能從MacOS上玩到這個),在特效全開2K畫質下,16英寸新版依然能流暢運行,但地圖上的兵一多也會慢慢卡起來,二十分鐘后,散熱風扇已經開始“怒吼”了,此時測得溫度為49.8℃,總的來說這次的散熱對于溫度的控制還是比較到位的。

    滿血六揚聲器,錄音效果更清晰

    除了在基礎硬件上更加“Pro”,16英寸MacBook Pro還著重提升了揚聲器與麥克風部分。也是極果君覺得最香的地方。

    16英寸MacBook Pro搭載了6個揚聲器,包括4個低頻和2個高頻揚聲器,支持杜比全景聲。其中,低頻揚聲器在機身中采用了背對放置的形式,在發聲時的震動被最大程度的降低,進而提高了低頻效果的表現。極果君明顯感受到16英寸新款的聲音更為飽滿,附有層次,聲場也更為立體,在安靜環境中剪片子基本可以告別耳機了,當然,拿來看電影更爽。

    16英寸MacBook Pro還搭載了3麥克風陣列,蘋果表示其已經達到了工作室水準,可以形成定向波束,并擁有更高的信噪比,這里我們還是拿它和老款來個對比,在樓下馬路邊上分別錄一段聲音,可以很清楚地感到新款的聲音更為清晰。

    這么多“Pro”加身,你最關心的續航倒沒有減分,16英寸MacBook Pro搭載了100瓦時的鋰聚合物電池,官方表示在瀏覽網頁的場景下續航時間增加了一小時,這么算下來區別其實并不是很明顯。最有意思的其實還是充電器的規格,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從85W提高到了96W,機身接口也支持這一輸出功率,至于為啥懟這么高,估計是想讓你買那臺三萬多的Pro display XDR顯示器,巧了!也是96W。

    配置挑花眼?這么買最適合你

    在16英寸MacBook Pro上架后,此前的15英寸版被直接下架,512GB基礎版起售價18999,和之前15英寸256GB的基礎版完全相同,再加上屏幕和鍵盤的升級,妥妥的加量不加價。

    如果你用過MacBook系列就會很清楚,使用需求不高,即便是8GB內存的MacBook Air一樣能好用且耐用,所以普通用戶一臺基礎款就足夠了,而且在這一版本面前,13英寸的MacBook Pro頂配完全香不起來,即便是犧牲了便攜性選擇前者也完全不虧。


    而到了專業用戶這,絕大部分情況下加內存要比加硬盤容量劃算得多,一方面內存能夠更直接地影響性能,另一方面移動固態硬盤的價格相對要便宜不少。如果你從事攝影或平面設計、插畫等工作,可以將內存選配到32GB,4G顯存足夠,若是視頻剪輯、跑復雜代碼這種更專業的用途,可以沖到64,并選擇8G顯存,至于芯片怎么選,就要看你的具體需求和錢包厚度了。

    另外,這次的16英寸MacBook Pro還支持以舊換新,極果君同事的2017款13英寸就抵扣了4000元,但不知為啥,我自己的港版2016款15英寸4G顯存定制版在官方眼中才值920塊……還是閑魚大法好啊!對了,拼多多上基礎款的售價也跌到了16999,含稅……

    總的來說,這次16英寸MacBook Pro的升級在外看來是2012年推出視網膜屏幕MacBook后整個產品線的又一個轉折點。尤其是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去年年底新款MacBook Air在性能上的大幅提升一下子拉近了與13英寸MacBook Pro之間的差距,同時,他們又容易在13和低配15英寸MacBook Pro之間來回猶豫。

    16英寸MacBook Pro的出現則讓這一局面變得平衡、清晰起來,用更強的性能、更出眾的整體素質成功與MacBook Air“劃清界限”,同時也讓用戶更明確與13英寸版之間的區別。換句話說,用戶下單的思考過程將會更短,大概也更加果斷。

    畢竟24期免息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