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天天,今天的天天小常識來教大家組裝電腦需要用到哪些配件。
1.主板(推薦的一線品牌有華碩、技嘉、微星等)
2.cpu(CPU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一線常見品牌:intel、AMD等平常看見的i3、i5、i7均屬于intel)
3. 電源(品牌當然選大品牌!在高性能低功耗CPU的普及,和集成顯卡、和低端獨立顯卡性能的不斷提高,現在能滿足一般應用的大部分平臺的耗電并不高。一般集成顯卡的低端機器(一光驅一硬盤CPU也不高),隨便找個市面上的非雜牌的電源都能搞定。一般的有獨立顯卡的機器呢?現在賣的PCI-E的顯卡,只要沒有外接的6pin的電源接口,CPU不高,硬盤2-3個,那300W的也都輕松搞定,不少250W額定的也都能應付。稍微發燒一下,CPU上個4核,只是“溫柔的”小超一下,顯卡就一張,不搞一些牛卡SLI/CF之類,也沒有掛一串硬盤的習慣,那400W-450W額定的電源也足夠了。如果是一些不常見的配置呢?比如ftp的機器,硬盤多。那一個硬盤算耗電<15W,計算上啟動時候12V上的瞬時電流,算12V取2.5A-3A,5V取1A的供電要求,這樣估算相對好算一些,余量留得也不小。如果硬盤支持順序啟動的話12V按1A估算也就足夠了。一線常見品牌:航嘉、長城、金河田、酷冷至尊、大水牛、多彩等)
4.硬盤(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固態硬盤的性能優于機械硬盤,好處是讀取和寫入比機械硬盤快,一線常見品牌:日立、希捷、西部數碼、東芝等。中國大部分硬盤來自于泰國)
5光驅(可選設備,作用是用于讀光盤用,目前大家都在用U盤,光盤有的比較少了但不排除需要用得到,另外光驅有內置光驅盒外置USB口光驅2種類型。推薦的一線品牌有華碩、先鋒、聯想、e磊、建興、LG、戴爾、ThinkPad等等)
6.內存條(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于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盤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后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芯片、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目前內存是第三代,DDR3,頻率為1066MHZ,一線常見品牌:金士頓、威剛、三星、金泰克、現代等)
7.顯卡(可集成在主板上,如果想要好一點,建議還是買獨立的好一點,集成雖然能用但效果不佳,推薦的一線品牌有七彩虹、技嘉、華碩、影馳、索泰、微星、藍寶石等等)
8.聲卡(可集成在主板上,聲卡對于大眾用戶來說集成的足夠用了,建議不要買,推薦的品牌有得勝、魅聲、萊維特、聯想等等)
9.網卡(家用一般集成在主板上,對于大眾用戶來說集成的足夠用了,建議不要買,推薦的品牌有華為、暢想、宏達、中興、極行速、中沃、天翼等等)
10.鍵盤、鼠標
11.顯示器(這個東西就看個人喜好了,有些人喜好尺寸大一點的,有些人喜好美觀一點的,小編就不詳細介紹了,大家買的時候建議買一線品牌就好,推薦的一線品牌有三星、飛利浦、明基、戴爾等等)
12.攝像頭(可選,如果用不到攝像頭可以不用買)
13.CPU風扇(機箱內部散熱,可選,一般買盒裝cpu會自帶一個,推薦的品牌有酷冷至尊、九州風神、美商海盜船、超頻三、愛國者等等)
14.軟驅(基本淘汰了,建議不要買)
15.移動存儲設備(各種存儲卡、移動硬盤、U盤)
當然,也有其他的各種專業用的東西,比如打印機、掃描儀等等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其他的東西,可以關注小編并留言,小編在下一期中隨機抽取一個評論進行下一期的講解
今網購已經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生活常態事情了,網上組裝電腦已經不再是稀奇的事情了,很多人擔心實體店坑,有些人嫌棄實體店價格貴,那么這些人就適合網購硬件自己組裝,自己組裝電腦有兩個扎心問題存在,第一就是電腦硬件配置的選擇問題,第二就是電腦硬件的組裝問題。今天我們重點講這兩個讓人扎心的問題。
電腦硬件選擇
一、電腦硬件配置選擇。
組裝電腦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不是組裝環節而是硬件選擇環節,電腦硬件配置的選擇標準依據是使用需求,組裝電腦的魅力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用機需求來選擇適合配置的電腦。電腦硬件配置選擇需要遵循一個【硬件性能搭配均衡】的原則,電腦硬件組合忌諱高U低卡或高卡低U,內存條容量大小是要參考CPU的性能,CPU性能越好,那內存條的容量就要越大,此外,大家必須要清楚:CPU是電腦硬件組合中的重中之重,CPU是電腦的核心,CPU的性能決定電腦綜合性能。核心數越高的CPU就越好,主頻數越高的CPU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
組裝電腦硬件配置組合
二、電腦硬件的組裝。
電腦硬件選好后怎么組裝呢?電腦主機的構成為:CPU、CPU散熱器、主板、內存條、硬盤、顯卡、電源和機箱。主板硬件是電腦中其它硬件之間數據交換的樞紐,所以我們首先就要把內存條、CPU、CPU散熱器和M.2固態硬盤安裝到主板上面,然后把電源硬件裝到機箱內,最后把主板硬件按機箱內的孔位裝到機箱內,主板固定好后再把顯卡裝到主板PCI位置。
電腦主板硬件位置
組裝電腦難點解析:
組裝電腦過程中最難的步驟就是插排線,CPU散熱器需要插供電排線、主板需要插24Ping供電、顯卡需要插4Ping(6Ping、8Ping和12Ping)供電、機箱需要插開機排線(重啟排線、硬盤指示排線和電源指示排線)、機箱USB需要插數據與供電排線、硬盤需要插數據與供電排線。其中最難處就是機箱排線與主板的連接,機箱排線上都有英文標識,主板上面也有相應的標識,我們只需把兩對應的標識進行連接即可。
組裝電腦就是這么簡單,大家記住四個字:膽大心細。電腦硬件要敢于組裝,電腦硬件沒有那么脆弱,不暴力安裝是不會損壞,自己組裝電腦的膽識要有,其實就是心細,特別是插排線時一定要心細。你對組裝電腦先后步驟還是一頭霧水嗎?
?本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盜用,一經發現維權到底,全網監測侵權必究。原創作者:王李軍,本文作者:王李軍。最后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評論,記住,點關注不迷路,下期我們再見!
一臺主機的主要硬件有:處理器、主板、硬盤、內存、顯卡(非必要)、電源、散熱器、機箱。
主板連接其他電腦配件的載體,起到承載連接的作用。上面有很多接口和槽位,CPU,顯卡,內存,都有主板上面,另外包括鼠標、鍵盤、顯示器也都可以連接到主板上面。選擇主板要看下主板的各項重要參數和詳細參數。主板的品牌有很多,比較知名的三大廠是,華碩、微星、技嘉,屬于一線品牌。
CPU 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首字母縮寫,中文意思就是“中央處理器”。目前消費市場CPU品牌就兩家,Intel和AMD,它們都有從入門到高端,不同性能和定位的產品。辦公可以首先Intel的cpu,游戲可以首先CMD品牌的cpu。cpu如果選擇了一個帶核顯的,可以暫時不用買獨立顯卡,如果確定要買獨立顯卡,因為需要處理大型游戲、處理圖像數據,可以不買帶核顯的cpu。
cpu散熱器主要給cpu散熱,主要有水冷散熱、風冷散熱。如果不將這些熱量及時散發出去,有可能導致CPU降頻掉速,甚至藍屏死機,如果長時間溫度過高,還會導致CPU加速老化或損壞。所以組裝電腦時,選購一個合適的CPU散熱器還是很有必要的。
硬盤在電子計算機中是作為存儲數據用的,一般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最高上限是100M每秒,而固態硬盤能達到2000M每秒,甚至5000M每秒,速度是機械硬盤的10倍到20倍,所以目前一般都是使用固態硬盤。這樣可以有更短的開機時間,和更短的游戲載入時間。當然一些視頻工作者還是會額外選配一個機械硬盤,作為倉庫盤,存放視頻素材等。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存放重要數據使用機械硬盤。
內存一般又稱內存條,專業一點叫“內存儲器”,它是電腦暫時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臨時存儲數據,斷電后數據丟失,有內存就有外存,像硬盤等設備就屬于外存。內存越大,支持同時運行的程序越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品牌。分別是金士頓(Kingston)、威剛(ADATA)、三星(SAMSUNG)、芝奇(G.SKILL)、海盜船(Corsair)、鎂光(Micron Crucial)、光威(gloway)、影馳等(不分排名),還有很多不再列舉。
顯卡主要分【獨立顯卡】和【核芯顯卡】,看名字大概能猜到,前者是獨立出來的,后者是集成到cpu里面的。玩游戲和搞設計還是要選擇獨立顯卡的。顯存容量是一方面,顯存位寬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
電源的作用是將家庭用的交流電轉為穩定可靠的直流電,然后供給主板、硬盤等設備。電源的瓦數建議各個設備的最大功率之和再加50W。電源一定要選大品牌。
所以電源建議購買買質量有保障的一線品牌。電源為所有硬件提供能量,所有電源的功率要大于所有硬件最高功率之和。將硬件功率相加再 +50W 就可以了。
機箱是電腦主機的一部分,用于放置和固定其他電腦配件,有承托和保護其他配件的作用,對電腦性能沒有直接影響。但是機箱也并不是毫無作用,好的風道設計可以快速散熱。機箱不能太薄,不能主機上面放點其它東西機箱就變形也不行。常見的機箱結構有下面幾種,可以和主板結合下,一定要和主板的版型匹配。
注:DIY裝機,各個硬件連接要看接口是否匹配,接口匹配才可以組裝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