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投稿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就能瞬間變換身份,獲得高精度個人寫真!
或是科幻電影中的超級英雄,或是穿越時空的復古角色……
李飛飛在家做飯的樣子有了,還有讓斯嘉麗一鍵帶圣誕帽。
除此之外,楊冪+小蘭兩位人臉融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
中山大學、聯想的研究團隊推出了ConsistentID,可在細粒度多模態面部提示下,僅利用單張參考圖像生成多樣的肖像,且保持五官的一致性。
最終在人臉個性化任務處理上,相比騰訊的photomaker和小紅書的instantID,在五官一致性保持上更具優勢
ConsistentID框架包括兩個關鍵模塊:多模態面部 ID 生成器和ID保存網絡。
多模態面部提示生成器由兩個基本組件組成:細粒度多模態特征提取器,專注于捕獲詳細的面部信息,以及用來學習面部ID特征的提取器。
另一方面,ID保存網絡同時利用面部文本和視覺提示,通過面部注意力定位策略防止來自不同面部區域的 ID 信息混合。
這種方法確保了面部區域ID一致性的保存。
多模態面部提示生成器
首先在細粒度多模態特征提取器這一模塊中,使用了包括文本嵌入、面部嵌入和面部編碼器這三個關鍵組件。需要獨立學習細粒度的面部視覺和文本嵌入,并將它們輸入到設計的輕量級面部編碼器中,以生成細粒度的多模態面部特征。
面部ID特征提取器。
除了細粒度面部特征的輸入條件外,我們還將字符的整體 ID 信息注入到我們的 ConsistentID 中作為視覺提示。具體來說,將完整的人臉圖像同時輸入到兩個編碼器中進行視覺特征提取。在這兩個編碼器之后,使用由 IPA-FaceID-Plus 初始化的參數的輕量級投影模塊來生成整個圖像的人臉嵌入。
ID保存網絡。通過引導面部特征的注意力與相應的面部區域對齊來保持局部 ID 特征的一致性。這種優化策略源于觀察到傳統的交叉注意力圖傾向于同時關注整個圖像,這對在面部區域生成期間保持 ID 特征提出了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訓練期間引入了面部分割掩碼,以從面部區域的增強文本交叉注意模塊中學習到的注意力分數。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引入了測量細粒度面部生成數據集 FGID,解決了現有數據集中用于捕獲不同身份保留面部細節的局限性。
該數據集包括面部區域和整個面部的面部特征和描述,輔以一種新穎的細粒度身份一致性度量,建立了細粒度面部生成性能的綜合評估框架。
在面部特征比較上,該方法生成的圖像在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面部特征中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
在定性評估中,研究團隊對目前最先進方法,包括Fastcomposer,IP-Adapter、Photomaker和InstantID進行來比較分析,對每種方法使用默認參數,并將推理限制為單個參考圖像。
除此之外,還與Photomaker方法對齊,使用 Mystyle數據集進行定量評估,并結合超過10個身份數據集進行可視化。
最終可以看到,ConsistentID在高質量生成、靈活的可編輯性和強大的身份保真度方面表現出更強大的能力。
而在定量評估中,在大多數評估指標中,ConsistentID始終優于其他方法,并且在生成效率方面超過了其他基于IP-Adapter的方法。
試玩鏈接:
http://consistentid.natapp1.cc/
項目鏈接:
[1]https://github.com/JackAILab/ConsistentID
[2]https://ssugarwh.github.io/consistentid.github.io/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這是前小霸王文化CEO吳松的新浪微博簽名,他的最后一條微博停留在2019年的11月8日,也就是小霸王Z+上海游戲機研發團隊解散的半年之后。“再接再厲越挫越勇”成為了吳松給自己打氣的口號。
或許吳松應該慶幸,團隊的解散可以讓他及早抽身,避免卷入更大的麻煩之中。本周,中山市公安局發布公告,他們陸續接群眾報案,稱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中山市公安局正在對此案進行全力調查。
據天眼查顯示,小霸王文化為小霸王品牌持有者益華集團旗下威信置業和益華百貨控股的一家子公司。益華在旗下眾多子公司中大多依靠知識產權來控股,具體業務上并不干涉,可小霸王文化是個個例。2016年的那場3000萬股權認購大會上,益華集團董事長陳健仁親自出面站臺,足見其重視。
然而經過新品開發失利、控股集團資金鏈斷裂等種種挫折后,小霸王文化于去年兩次申請破產重組,也卷入了種種官司。
這意味著小霸王自救之路的又一次失敗。此時回看小霸王的游戲之路上,段永平、陳健仁和吳松是繞不開的三個人。
最初創造出山寨游戲機小霸王的段永平配得上商業天才的名號,但他并不是一個游戲天才。幕后投資人陳健仁的行為邏輯更像是影視劇中的少東家,賺錢遠比其他事情來得重要。三個人中只有吳松懂游戲,但不斷搖擺的性格使其無法更進一步。正是這三個人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社會環境,塑造了小霸王在游戲領域的興衰起落。
02
中國能夠稱得上“弄潮兒”的商界大亨并不多,段永平無疑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兩個特點足以支撐這個評價。一方面,段永平創辦的公司就像中國的“IBM”那樣,永遠能夠摸到時代的脈搏。另一方面,他還沒有進過監獄。
1993年的中國家用機市場,和現在最大的區別就別需求和購買力的差別。今天,人們的消費水平購買家用機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但需求和市場規模遠沒有當年那么旺盛,尤其是其他娛樂方式可以填滿人們的生活。彼時,游戲機是最潮的電子娛樂方式,但近千元的價格足以嚇退不少人。
記得《我愛我家》第一集里,全家人最大的期待就是購買一臺東芝畫王,而鏡頭掃過室內布景時,人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臺任天堂紅白機。觀眾總是戲言,老傅一家在當時的背景絕對不簡單,畢竟單單一臺東芝畫王的價格就已經超過萬元。同樣,售價千元的紅白機并非工薪階層能夠享受的。
市場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段永平這樣的聰明人就出現了。作為小霸王公司前身日華電子廠背后的金主,益華集團董事長陳健仁近35年來做出的最英明的決定之一,就是聘請段永平擔任日華電子廠廠長。
段永平敏銳的發現了國內家用機市場遠遠沒有飽和,因此他立即決定全力生產家用電子游戲機,把游戲機的價格打下來。1991年,段永平將山寨游戲機的品牌名稱從之前的“創造者”,變成了現在的“小霸王”。300元的價格仍不便宜,但已經是雙職工階層消費得起的價格,小霸王游戲機迅速在國內走紅。
1993年,小霸王對產品進行了更新換代,不再是單純的紅白機山寨機型,而是以電腦學習機的噱頭進行包裝。隨機附帶的鍵盤加入了打字練習、背單詞以及編程入門等功能,把小霸王稱作是現在少兒編程的鼻祖完全不過分。
有了學習機的名號,小霸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央視打廣告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和“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兩句廣告語,配上成龍國民偶像一般的號召力,小霸王的廣告宣傳足以在中國廣告史上留名。
那一年,小霸王迅速占領了近80%的市場份額。盡管有新天利、裕興和科王這樣的競爭對手,但沒有廠商能夠撼動小霸王在游戲機領域的市場地位。1995年,小霸王公司的市值突破10億元。同樣是在那一年,段永平正式離開了小霸王,隨后創辦了步步高公司。
段永平與小霸王分道揚鑣,主流的說法是段永平提出股份制改革這個在當時有些敏感的事情,最終被陳健仁一口回絕,1%的股份也沒有給到段永平。事實上,段永平提出股份制改革之前,益華集團就經常從小霸王業務上抽調資金,來填補其他業務板塊的資金缺口。
段永平在自傳中承認了與陳健仁有君子協定,一年之內不和小霸王競爭同類產品市場。段永平后續再也沒有涉足過游戲機市場,或許他早就看出國內游戲機市場即將出現異變。無論是真正的電腦即將進入中國,還是千禧年后的一紙禁令,游戲機在中國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段永平的商業嗅覺和政治嗅覺都是異于常人,這兩種嗅覺不僅幫助小霸王成為紅極一時的品牌,也讓他在游戲機最紅火的年代盡早脫身。
如果段永平沒有離開,小霸王成功的保質期是否會長一些我們不得而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作為一個沒什么游戲情懷的人,段永平絕對不會選擇吊死在游戲這一棵樹上,小霸王也很難去建設屬于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
03
段永平離開后,小霸王仍享受了四到五年的紅利期。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小霸王的競爭對手們開始在技術上進行迭代更新,但小霸王依靠品牌效應和成功的營銷保住了行業第一的地位。之后的4年,小霸王總共創造了40億元的銷售額。
有了段永平這樣的能人,小霸王能夠捕捉到一次風口。然而,下次風口來臨時,陳健仁手里已經沒有了人才,就徹底玩不轉了。
VCD機出現了,小霸王的游戲功能被競爭對手直接帶到了VCD機上,這其中就包括了段永平的步步高。步步高的VCD業務幾乎復制了小霸王的軌跡。注重技術與產品的同時,步步高發力營銷,請來了李連杰作為形象代言人。兩年的央視標王讓步步高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等小霸王也重金投入的時候,整個市場早已變成了一篇紅海。功能上沒有差異化,價格戰也打不贏競爭對手,小霸王VCD機想要成功堪比登天。不過,真正擊垮小霸王的還是后來家用電腦的普及和游戲機禁令。
1999年,聯想首先推出“天禧”因特網電腦,讓PC和互聯網一起進入了普通家庭。普通家庭第一次意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電腦,什么才是互聯網。當你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之后,小霸王這種只是長得像電腦的山寨產品自然是不夠看了。
小霸王當時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他們也可以推出真正的電腦產品。可惜的是,小霸王的困局一直都沒有變化,那就是他們沒有技術基礎和自主創新能力。游戲機領域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家庭電腦這樣高科技產品。
各項業務的市場空間都被壓縮之后,小霸王迎來了他們的“最后一槍”。2000年6月,文化部發布了《關于開展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停止一切關于游戲機的生產、銷售、經營活動。
小霸王當然可以用學習機的名義繼續生產山寨游戲機。然而市場不等人,PS2主機已經發售,中國加入了WTO。小霸王沒有能力山寨,索尼和國內大環境也不可能允許他們實施侵權行為。小霸王的山寨游戲機之路剛剛進入千禧年就宣告結束。
2004年,小霸王為了應對持續萎縮的市場份額,將旗下教育產品、影音播放、廚房電器和家用電器四大業務拆分成四家不同的公司。
很難說這一舉動是否借鑒了1999年段永平對步步高的拆分,但兩者的結果卻完全不同。步步高旗下點讀機、DVD和通信三項主營業務都足以支撐起一家單獨公司,三家公司也都由跟隨段永平從小霸王出走的得力干將來管理,并在未來確立起OPPO、vivo等知名度不輸于步步高的新品牌。
小霸王的拆分則更像是為拆分而拆分。四家子公司依舊共用小霸王一個品牌。后來,這4家公司繼續分化變成12家公司。最終,小霸王無可避免地走上了出售品牌授權的道路。就像現在的南極人一樣,廠家只要給夠錢,就能貼上小霸王的商標賣貨。品牌價值也在這種無限度的授權中消耗殆盡。
04
吃老本的日子就這樣過了10年。直到2014年上海自貿區成立,困擾中國游戲市場長達14年的游戲機禁令才終于解除。這不僅讓索尼、微軟和任天堂回歸中國市場,還使得陳健仁的益華控股重燃游戲機的夢想。
2015年,益華集團與大昌集團和招商食品簽訂了采購合作協議,在O2O領域取得不錯的收益。不僅如此,益華百貨的業績也處在一個穩定上升期。這些成績都是他們重回游戲市場的資本。O2O領域的成功證明了陳健仁尚有余勇,他開始籌劃復活小霸王這個沉睡的品牌。
2015年7月,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陳健仁請來了吳松擔任經理人。此前在吳松18年的職業生涯中,供職過英偉達、騰訊、微軟Xbox以及藍港在線的斧子主機,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選擇成為小霸王文化的職業經理人,吳松單純是出于童年對小霸王的愛。
小霸王文化成立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上市和做主機。可惜的是,陳健仁的眼里只有借助資本運作上市謀利,而吳松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做主機上,兩人從最初便走上了涇渭分明的兩條路。
那場陳健仁組織召開,被諸多媒體提及的上市啟動大會,吳松是沒有參加的。他對這些搞錢的事情不怎么感興趣,主機研發團隊的組建才是他的當務之急。對賭協議倒是簽好了,陳健仁的底氣正是來自于此。
這場上市啟動大會和國內各種會議沒有什么兩樣,全體經銷商和員工身著制服,聽著臺上的老總們為其描繪遠大前程,500億市值的目標地動山搖。聽完講話,大家就該進入會議的核心環節——認購股份。
大會上的原始股屬于小霸王文化上市前的首輪增發,形式分兩種:一是股權認購,主要對于奔著購買原始股權來的供應商、合作商;另一種是現場訂貨股權贈送,主要是對于小霸王的老代理商、新簽約的合伙人,根據現場簽約的金額,集團按訂貨額的10%送返原始股權。
根據當時新聞稿的說法,這些股票3年后一旦上市,保守估計可以增值6-8倍。尤其是訂貨股權贈送的經銷商,訂貨100萬就可以返還10萬原始股。如果增值6-8倍,那基本等于定多少貨送多少錢。如果股票沒有上市,小霸王會以年化率4%的比例進行回收。
今天,我們再次審視這種股票認購方式,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蹊蹺,被認定為非法集資并不奇怪。人不能預知未來,就像吳松無法想象已經下廠生產的Z+游戲機也會無疾而終。
小霸王重回ChinaJoy是在2018年,他們特意選定了索尼和微軟所在的E7館,旨在顯示自己也是一家主機游戲廠商。吳松親自發布了Z+游戲機,一款擁有AMD定制ZEN架構CPU的游戲機。
有多名業內人士告訴預言家游報(ID:yuyanjiayoubao),小霸王拉來AMD也是白費工夫,定制CPU說穿了仍是噱頭大于實際,4998元的定價遠高于同等配置的PC,還有VR眼鏡這種華而不實的累贅。更何況,小霸王Z+終歸還是要拿來運行Win10和Steam,這種弱于PC的產品,跟真正的游戲主機相比還差的很遠很遠。
吳松顯然不那么認為,索尼和微軟都采用了AMD的CPU,那么國產游戲主機照方抓藥有何不可呢?為了這一顆小小的CPU,益華控股拿出了4億元委托AMD進行研發。
吳松心里清楚做游戲主機究竟要花多少,陳健仁是沒有這個數的。陳健仁眼中,拿出這4億元,還不夠做出一臺游戲主機么?殊不知,這些資金對于主機研發來說只是入門級別,后續軟件上的研發需要的人才和資金同樣不少。
更何況那時小霸王已經賣出去3000萬原始股,還獲得了中山市政府2.5億元簽約和200畝土地建設VR產業園,沒人去想上市告吹會是一個什么后果。吳松沒有時間去想,陳健仁則是不敢去想。
最終,小霸王Z+還是倒在了研發能力不足這件事上。曾經有小霸王員工在知乎匿名爆料,Z+研發團隊始終無法設計出真正的主機OS,只有幾張假圖,沒一個能跑的。
小霸王Z+游戲機其實已經量產出了幾千臺。這些機器換皮云軒游戲電腦,目前在京東商城公開售賣。B站UP主@Mixcro就買來了一臺機器進行恢復原廠系統測試,結果發現所謂主機系統RUYI OS非常簡陋,甚至一些按鈕還出現了無法按動的情況。
做不出主機OS,小霸王Z+自然無法公開售賣。與此同時,益華控股的主營業務也開始頻頻爆雷。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2019年線下零售商的日子都不好過。益華百貨甚至傳出了破產清算的消息。益華百貨官方微信號的聲明中大罵傳播消息的網民“心存歹念”,但依然擋不住消費者來辦理退卡業務。
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陳健仁顯然那無法把那些“救命錢”投到小霸王文化這個無底洞中。一面是拿不出成果的研發團隊等待新的資金,一面是資方核心業務受到重創,小霸王Z+的命運并不難猜。拖欠了3個月工資之后,小霸王文化上海辦公室宣告關閉。
對于小霸王自身而言,這一切只是麻煩的開始。認購了上市股份的經銷商要怎么交代,陳健仁不清楚;Z+上海團隊3個月的工資和社保拖欠該如何償還,陳健仁更是不明白。經銷商們等了又等,最終等來了小霸王文化申請破產的消息。
時至今日,益華控股在港交所還處在停牌狀態,公司市值不足9000萬元。顯然,經銷商那3000萬原始股只能化作陳健仁的一條條征信記錄了。
05
申請破產和涉嫌非法集資,足以給小霸王第二次游戲機之路蓋棺定論。兩次涉足游戲機業務,小霸王都倒在了技術這一關。
第一次做游戲機的時代,很多人還不知道知識產權為何物。小霸王的模式,其實是在時代的縫隙里找到了一個切口。他們憑借代工生產的機會,學到了如何山寨紅白機。學習機的包裝讓小霸王為全國人民所熟知,成為了風口上的那只“豬”。
山寨終歸是山寨。那個神奇的年代,小霸王和華晨等企業一樣,因為股份制改革不成功,導致最鼎盛時期大批技術人才流失。不重視技術的迭代更新,創造內容的能力趨近于0。單純靠品牌營銷只能抵擋一時,時代車輪滾滾而來,小霸王也不能逆潮流而行。
第二次做游戲機的時代,小霸王終于意識到硬件技術的重要性。4億元重金投入到自主芯片開發上固然精神可嘉,但一臺游戲機并非只有硬件一項核心競爭力。縱觀各個世代主機大戰,機能從來都不是取勝的關鍵。
歸根結底,三大主機廠商扮演的是平臺方的角色,想要做平臺,內容和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小霸王連主機OS都沒辦法拿出來,更不用指望其他游戲內容了。現在,再也不會有把別人平臺上的內容,直接拷貝到自己平臺上的便宜事了。
吳松是利物浦球迷,他期待著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像利物浦在安菲爾德逆轉巴塞羅那一樣迎來新的轉機。老玩家們當然希望小霸王也能夠有機會實現這樣熱血的翻盤,正如公司LOGO那兩個拳擊手套一樣。不過,一切大逆轉的前提都要有自身實力作為支撐。對于小霸王而言,這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雷科技(ID:leitech)
“北有中關村,南有石牌村”,這句在上世紀90年代廣泛流傳的段子,如今已經很難聽到。除了廣州地區的居民,恐怕沒有誰知道“石牌村”在哪里,也不知道那里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在廣州崗頂地鐵站附近,坐落著可能是華南地區最大的IT數碼消費圈。沿著中山大道自東向西,百腦匯、總統數碼港、眾程數碼廣場(原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等多個大型數碼消費商城組成了“石牌村IT數碼圈”。
曾幾何時,“崗頂電腦城”是IT圈子里一張響當當的名片,這里更是華南地區購買電子產品,尤其是電腦產品的首選之地。在深圳中關村依靠地理優勢迅速崛起之前,石牌村IT數碼圈是整個廣東省甚至華南地區的數碼愛好者朝圣之地,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在電子商務崛起、產業轉移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下,IT數碼實體零售的行情直線下滑。大名鼎鼎的中關村開始轉型成為“創新中心”,華強北商戶改行開始嘗試售賣美妝產品,石牌村IT數碼圈也難以幸免。
盡管實力不對等,但廣州崗頂電腦城也算配得上“南慕容”的名號。廣州崗頂電腦城自身的變遷史,就是中國數碼電子渠道變遷的縮影:從無到有,然后盛極一時,再由盛轉衰。
實際上,在千禧年前后“石牌村IT數碼圈”這一稱呼是特指太平洋數碼廣場。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在1994年開業,B場在1997年開業,自此太平洋數碼廣場A、B場共同撐起廣州電腦數碼消費商圈。再到后來,隨著百腦匯等電子商城的陸續開張,“廣州電腦消費一條街”的格局正式出現。
然而,太平洋數碼廣場B場早已在2018年2月底結業,現在已經改名換姓,而且經營范圍也已經脫離單純的電腦銷售;資歷最老的A場也已經正式改名為“眾程數碼廣場”,雖經營范圍基本不變,但廣州太平洋數碼廣場算是徹底消失在歷史當中。
百腦匯憑著優惠的交通位置(靠近地鐵、BRT出口)接過了前輩的旗幟,成為了崗頂IT數碼消費圈中的代表。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周日晚,小雷走訪了崗頂IT數碼商圈,其展現的情景大體和小雷的預料差不多。
天河崗頂位于廣州市中心,而崗頂地鐵站也算得上是交通要道,照理說崗頂電腦城商圈一帶應該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事實也的確如此,周日的晚上崗頂地鐵站里市民進進出出,街邊行人摩肩接踵,人流量十分可觀。然而,這僅限于地鐵站和街邊,完全與電腦城無關。
哪怕時值人流高峰,百腦匯里依然比較冷清,聯想、戴爾、惠普等品牌的攤位數量不少,但店員們只能百無聊賴地看手機和聊天打趣。
另外小雷也留意到,百腦匯首層中手機銷售攤位越來越多,而且他們的位置也更加優越——更接近出口、扶手梯等交通要道。而像華為、聯想這些電腦銷售攤位也進行了一定的業務升級,現在他們不再只是賣電腦,智能手機也成為了主要業務之一。
實際上崗頂電腦城早就開始進行業務轉型,資料顯示太平洋電腦城早在2011年就開始銷售智能手機,而現在百腦匯外墻那最大尺寸的兩個廣告版面,懸掛的不是PC廠商的廣告,而是OPPO和vivo。而OPPO、vivo和華為等品牌的連鎖店也在百腦匯首層租下了兩個大面積的外鋪,享受著巨大人流帶來的客源福利。
但百腦匯電腦店鋪的冷清和手機銷路火爆沒有太大關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線上銷量的增長和和傳統零售的萎縮。
2018年的雙11,智能手機的全網銷售金額達到了584.6億元,同比增長164.5%。雙11等大型電商購物節進一步促進了數碼消費向線上轉型,但同時也進一步地讓線下商戶感到“生意難做”。
在與一位商鋪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他表示“雙11的到來確實帶來了較大影響”,原本線下渠道的大盤就萎縮地比較厲害,生意早就大不如前,而臨近雙11更是令他們“雪上加霜”。
除非是暑假開學季,否則平時基本不會有消費者前來選購電腦,就算有來看真機的,也鮮有掏錢購買的。小雷在與一位市民的攀談中了解到,他們前來百腦匯并不是買電腦,而是要到上層商場吃飯。到電腦攤位看電腦,也不過是“順路轉一轉”。
傳統電腦銷售商鋪“揾食艱難”小雷早有耳聞,但在真正見識后才發現情況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嚴重一些。
由于靠近香港,同時輻射東南亞和臺灣,廣州成為了發展電腦整機、組裝行業的優渥之地。2002年,單單是太平洋數碼廣場就擁有15000家商戶,而隨著PC產品的快速普及,電腦銷售行業在2006年前后迎來了巔峰。
電腦商鋪集結為“城”的模式也是源自太平洋、崗頂電腦城,這種模式之下商鋪管理變得更加便利,也有利于消費者一并選購多款產品,或者進行比價。在太平洋B場尚未結業前,有老板如此形容生意的火爆:“生意火爆的時候,人和人走在一起都是腳碰著腳,附近的電腦城一個都干不過太平洋,我的店一天幾十萬入賬。”
正因為電腦行業給崗頂IT數碼商圈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乃至于這一商圈徹底成為了PC行業的附庸品。在PC產品火爆的時候崗頂電腦城當然能賺得盆滿缽滿,但PC行業在近十年來成為了公認的“夕陽行業”,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崗頂電腦城的衰落并不難預見。
(已經消失的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
PC行業轉入存量市場,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前來購買電腦的人群自然大幅度減少。而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成為主流,等于給了傳統電腦賣場“致命一擊”。根據HCR慧辰資訊在2018年給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只有1.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年里去過傳統線下商鋪。
而他們選擇線下商鋪的原因,多是在于“售后服務”、“眼見為實”等,多是以體驗需求為主。
另一方面,消費者選擇線上平臺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因為價格優惠。另外,大平臺的售后服務已經做得十分周全,線下渠道剩下的優勢就只有“可供體驗”一項。
當然,線下渠道自身也有“原罪”。雖然太平洋數碼廣場一開始的宗旨是“專業做硬件銷售、不接納盜版商”,但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難免會出現害群之馬。唆使顧客轉購高利潤產品、瞞報零件價格、利用信息不對稱調換商品等等的現象偶有出現,“實體店水深”的說法同樣適用于崗頂電腦城。
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奸商”的手段在網上被披露后迅速傳播,這對線下實體店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和北京中關村一樣,崗頂電腦城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消費者的猜疑,相比之下線上大平臺更公開透明,再加上成熟的售后處理體系可以抵御一定的購物風險,線下實體店自然會遭到排斥。
不管如何,生意慘淡是不用分析就能得出來的結論,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變化之大還是十分直觀的。
所謂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有遲暮的一天。PC行業早已過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和產業息息相關的線下零售實體店,也只能因勢而變。
正如前文所言,太平洋數碼廣場在2011年便開始銷售智能手機,不難看出數碼廣場的管理方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機遇。然而,這一次轉型并不徹底,雖然外街上的廣告牌和鋪面都被手機占據,但無論是百腦匯還是太平洋數碼廣場都還是以PC硬件為主,核心職能并沒有改變。
實際上由于智能手機的線下銷售鏈條和電腦不同,線下店鋪聚集在一起非但沒有實現產品互補(電腦可以組裝,湊齊一臺電腦需要多款零件,而手機無法組裝),反而還會導致相互競爭。因此,線下手機店沒有集群的需求,“手機城”這樣的銷售模式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轉型“手機城”之外,石牌村的數碼廣場們也分別有自己的轉型打算。例如,百腦匯現在將不同的樓層進行職能劃分,其中首層主營筆記本電腦,二層主營IT產品維修,三層主營PC組裝、整機,而四、五、六層則逐步脫離IT數碼銷售,轉向休閑餐飲。
結合休閑餐飲,或許是崗頂電腦城轉型的唯一結局。太平洋數碼廣場B場在結業后,轉型的方向也是做起了休閑餐飲,現在該商場的名稱是“尚品天河美食廣場”。附近的天河電腦城也脫離了只賣電腦的單一結構,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以美食為主,電子產品為輔。
整體環境下實體行業確實大不如前,那么小到個人商戶,又是如何求生的呢?
在百腦匯三樓仍然保留著傳統電腦城的氛圍,亮度不太高的燈光,狹窄的通道,各式品牌的宣傳張貼,當然還有那堆積成小山的DIY零件。唯一變化的,就只有人流的數量了。
我們見到,在攤位前最忙碌的人群是快遞小哥,他們正在將一箱箱的零件送過來,又將一箱箱零件帶走。有攤位的老板告訴我們,現在來店里選購電腦零件、組裝電腦的客人已經非常少,線上生意成了收入大頭。數碼城的商戶幾乎都開通了電商賬號,在電商平臺上那些發貨地點來自廣州的IT硬件店鋪,基本都是崗頂數碼城里的商戶。
只不過,論收入這些線上線下兼顧的商戶并沒有賺得更多,而那些全職做線上的同行,由于可以省去鋪租和人力成本,收入會更可觀一些。既然如此,為什么崗頂電腦城的商戶還要繼續做實體店?他們表示主要還是做老客戶的生意,和維持售后服務等等。
從整個趨勢來看,做IT實體店的商戶確實是越來越少,有轉型去賣手機的,有專心做線上的,有轉型做餐飲的,總之堅守實體店的已經不多。
天河區商務和金融工作局局長張海波在太平洋B場撤場的時候就曾表示,商圈的轉型是商業、業界和政府的一致共識。
而未來崗頂會如何發展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方向,或許像中關村那樣變成創新創業大街?估計最后還是得看實際情況來決定。目前來看,百腦匯的IT數碼+科技體驗+餐飲休閑方向可能會更為實際,如此調整既可以避免傷筋動骨(保留以IT數碼銷售為核心),還可以豐富商圈商業結構,提升商場活力。
對商戶來說,如何靈活利用先進科技改進經營模式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既然傳統口耳相傳的宣傳模式不管用,那么結合互聯網是否有奇效?脫離單一的電腦零件銷售,轉型至綜合性的科技服務站是否可行?商戶們仍需要多加嘗試、勇敢創新,而不是坐以待斃。
從情感的角度而言,作為數碼愛好者,眼看中關村、太平洋和華強北等傳統數碼聚落的衰落難免會有惋惜之情,這些地方承載了我們對科技行業的熱愛和憧憬。但如果從整個環境來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每一個行業都會經歷潮起潮落,新產業淘汰老產業并不是什么古怪的事情。
在快速發展的科技行業中,唯有不斷變化才能應對變化。中關村、華強北乃至崗頂電腦城的故事正好印證了這一說話,沒有任何紅利足以讓一個行業吃一輩子,無論是上下游廠商還是商戶自己,都要緊緊地抓住時代契機,適時地作出改變。
“石牌村IT數碼圈”的故事不會落幕,我們相信依靠著地理位置優勢和商戶的拼勁,中山大道崗頂段的商業傳奇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