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各種桌游的電子版本。今天這個主題是本來過年假期里打算組個送命桌游局的,后來大家還是決定不作這個死。請大家也不要作這個死。
首先寫在最前頭:絕大多數情況下,桌面游戲的廠商是真的沒啥心思好好做桌面游戲的電子版本的。不消說,它不一定掙錢;而且做這個玩意需要付出實打實的成本;別忘了有些桌游結算電子化有點麻煩;最后,有點搶自己生意。
反正總而言之,今天推薦的玩意兒,作為電子游戲整體質量都比較一般,請大家酌情取用。
另外《UNO》、《卡坦島》、《卡卡頌》和《戰艦》就不推薦了。
在這個基礎上,就要先推薦這個:
終極的電子桌游解決方案。最值得推薦的還是它實際上提供了一套非常萬用的跟桌游的各種玩意兒交互的方式,無論是拿指示物,還是洗牌發牌,或者使用帷幕擋板之類的玩意兒,你都可以用一套很符合手操的邏輯去擺弄。
可以說是終極的自娛自樂游戲了。
你可以在創意工坊里翻到各式各樣的桌游,這個模擬器的擴展性是非常驚人的。它可以很多便利,比如:
付費的官方DLC的體驗也不錯。
為什么先推薦這個, 以及為什么有了它還是推薦了一些(甚至做得不咋地的)電子桌游,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游戲作為一個典型的模擬器游戲,不夠穩定,而且想要玩明白需要勤擺弄——就像以前大家玩盜版游戲的時候的那種擺弄。沒有什么優化,沒有什么便利性設計,雖然功能很多很全,但很需要你耐下性子來研究——如果遇到什么問題,也要有自己找解決方案的心思,不得不說是個很有PC精神的玩意兒。
在這個基礎上,本期會推薦一些桌游,如果沒有獨立電子版,或者也懶得買實體版的話,也可以考慮用桌游模擬器來玩。
目前玩過的最好玩的單人桌游,之前那期電臺節目里也說過了。在這里想在展開介紹一下。
這是一個單人的DBG游戲。玩家需要控制魯濱遜在荒島上求生冒險,最終打敗海盜。游戲中玩家最主要使用的一種雙向牌:一面是事件,還包括解決事件需要支付的費用等其他信息;另一面則是行動牌,在解決問題是會按順序從玩家的行動牌組里依次翻出來,玩家就是用這些行動派提供的點數(有的可能是負的)來解決事件。
解決完事件之后,這張牌會進入玩家的牌庫——所以這個游戲的核心是一個卡組構筑游戲(DBG)。這個游戲出牌的方式有點特殊:在解決事件時,面對這張隨機翻出來的事件,玩家并不是從自己的牌堆里抽出手牌來打出,而是必須直接翻出若干張牌來。如果湊的點數不夠,玩家就要考慮支付生命值來額外開更多的行動牌來解決事件——因為解決事件才意味著更多的有效行動牌,而且解決事件才有機會棄掉無用甚至負面效果的行動牌來提高牌庫的效率。
由于這樣的設計,《星期五》成為了一個核心玩法就是精簡玩家自己的卡組來對抗隨機性的DBG游戲,免去了出牌這個環節。游戲的流程緊緊地圍繞真核心資源(玩家的生命值)控制和卡組效率的優化進行,游戲用非常巧妙的機制(比如階段切換之后的難度提高等等)實現了用相對最少的交互物提供有梯度而且可以重復游玩的流程,實在是個特別棒的作品。
這個游戲如果你用桌面模擬器來玩的話,需要有翻墻能力否則無法現在卡面。建議買實體。
我個人跟DBG這個類型結緣主要是靠這個游戲。直到現在它依然是我最喜歡的DBG游戲之一。
話雖然這么說其實我也沒玩過幾個正經的DBG,比如說廣富盛名的《Dominion》我就沒真正上桌玩過。
作為在之前桌游大熱潮時期中文化正式引入國內的游戲,《暗殺神》使用的宣傳重點是“萬智牌冠軍進行設計”,實際上最初它吸引我的確實是這個游戲整體上很接近MTG的那種氣質。
事實上,它的設計者Justin Gary的資深牌手經歷確實對這個游戲的設計有明顯的影響,讓這個游戲的基礎機制非常的利索,包括資源、技能等等,不同的陣營擁有鮮明的特色和聯動效果,玩起來非常的有意思。
當時這個游戲打動我的主要還是它的弱對抗屬性,因為暗殺神的核心核心玩法就是每個玩家用自己手牌中的單位來殺死“公共區”的各種單位,以此來獲得分數并把它們加入到自己的卡組中來,玩起來是大家一起各打各的,結算非常利索,同時又有一定的競爭性,非常棒。
《暗殺神》有自己的電子版本,之前steam上是鎖區的,最近查了一下發現已經可以購買了,還包括所有的擴充包。
說實話做得有點粗糙,因為是個移動端的移植,在信息呈現上和交互上都不夠好,但確實可以玩起來,如果你熟悉了規則之后還是挺有意思的。
??
Ticket To Ride是個特別經典的德式桌游,強烈強烈推薦給大家。
推薦大家買一套實體版,因為擺起來實在是太有樂趣了。
簡單地說,車票之旅的玩法是這樣的:
玩起來好玩爆了!在不加其他擴展的情況下,學起來非常非常的快,而且隨機與決策平衡得非常好,還是強烈推薦大家試試。
這個游戲有獨立的電子版,除了steam以外,XGP for PC可直接下載。
電子版的優點是擴展包很全,而且這個游戲不同的擴展包還是非常有意思的,當然各位酌情購買。
缺點是交互有點爛,界面擠擠插插的,這可能是移動端移植的常規問題吧。另外就是出牌打牌的動畫都特別著急,可能有點眼花繚亂。
數獨算桌游嗎?
可能...算吧。
非常非常非常的好玩,非常非常非常的費腦子。
我是真的不行。但是菜歸菜,架不住樂意玩。
數獨的電子版我說實話真的分不清好賴,因為我這一輩子能不能打通一個都是未知數,我自己在玩的是steam上的《數度宇宙》Sudoku Universe,你也可以挑個自己喜歡的試試。
說起來這數獨應該有一些深度的分析法吧?寫完這段之后打算去找找看。
說到這里,大家在家帶著的時候也可以考慮整個魔方啥的。
說完數獨,說另一個氣質近似的解謎游戲,叫KNIGHTS,也就是國際想起里的馬。
在國際象棋里馬也是走日的,但是沒有別馬腿的說法。
這個游戲其實就是一個要你在不同的棋盤上,把不同的馬按照國際象棋里馬的走法走到對應的格子里去,這樣的一個解謎游戲。
也,沒法說得更豐富了,反正就是氣質同樣很讓人靜心的游戲,如果你有需求而且很感興趣可以來一個。
寫到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自己確實桌游玩的太少了...
小白世紀munchkin是個非常,嗯...特殊的桌游。
首先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游戲,它是個調侃奇幻亞文化的桌游。它的基本玩法是模擬一個“踢門團”,游戲有兩種類型的卡牌,分別是“門牌”和寶藏牌,這個門牌每次被“踹”/翻開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事件或者一只怪物,玩家則要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與之戰斗或者嘗試逃跑,但逃跑有隨機性。
游戲的勝負方式就是通過打怪升級最快速度到達10級,至少我玩的完全無擴展的版本是這樣的。
這個游戲的卡牌設計極盡惡搞之能事,把各種經典的奇幻設定都惡搞了一遍,其中也不乏一些下三路的。而小白世紀的各種擴展包更是延續了這種喜劇風格,它還出過《克蘇魯神話》和中古戰錘的擴展包,而馬上戰錘40K的擴展也要出了。
但實際上小白世紀是個派對游戲,這個游戲的核心玩法其實是展示人性的丑惡。由于升級就能獲勝,而死了就會丟等級丟裝備,這個游戲的核心就是如何在其他玩家踢門踢出怪物之后瘋狂地背刺他。背刺的方式有很多,甚至包括用手里的藥水法術去強化怪物——其實這可能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段。
游戲允許玩家互相協助,打贏了怪物以后財寶怎么分玩家自己協商,反正踢門的那個玩家是肯定會升級的。問題在于,這個游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其實基本也沒不允許玩家干啥,甚至包括不限制玩家在什么時候打出什么牌——你可以在兩個玩家商量好打贏怪物的時候兩處自己的手牌威脅他們倆不帶你就要下手,你也可以等他們打起來了以后再真的把它打出來,反正游戲不管——游戲規則說了,你們想咋打都可以商量,游戲沒啥規定。
反正就是一個真要和朋友玩能玩到打起來的游戲,非常的惡趣味。
《小白世紀》有一個改編的電子游戲版本Munchkin: Quacked Quest,這個游戲還挺新,是2019年11月19日上線的。它不是桌游的電子化版本——因為想來這玩意也沒法電子化。游戲使用俯視視角的雙卷軸控制模式,繼承了桌游的一些美術元素(但是還原的不好)和關鍵機制(比如升級獲勝、更換亂七八糟的裝備,種族也可以換等等),把互害元素改成了類似電子派對游戲的即時對抗。
不得不說,作為電子游戲做得特別粗糙,但確實做成了某種很無厘頭的喜劇游戲。而且非常致命的是這玩意不支持遠程聯機,如果你想要和朋友在線上聯機的話,最好使用steam的遠程同玩Play Together功能。
另外這個游戲也在XGP里,你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Xbox One上下一個跟身邊的人一起玩。
為什么要玩桌游呢?這個問題是個挺大的問題,說真的,很多人都問過。
今天在這里我想給一個我以前從來沒有說過的自己的觀點,不同于“眾樂樂”和“社交”的觀點。
不知道你是否在學生時代自己設計過一些小游戲給伙伴們玩,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有些自制游戲很難玩起來,通常是因為它的系統和玩法并不直觀,需要解釋。
再想想一些似乎經久不衰的民間游戲,他們是否都具有一些非常容易識別容易理解的核心玩法呢?
桌面游戲由于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由于成本控制、實體游玩、依賴指示物等等客觀的特殊性,桌面游戲的設計極度重視效率。這種效率體現在:
等等。
當然,這不是說任何桌游都有這樣的屬性。桌游的設計源流各自不同,很多美式桌游繼承TRPG的多指示物、重視演出的傳統,可以擺得滿桌子都是;而GMT系的桌游(例如冷戰熱斗)則有很重的兵棋風格,所以有厚厚的規則書和各種結算規則(但實際上也進行了高度的歸納),這里就不太多的說特殊情況,但我想指出的是大部分桌游,至少非常成功的桌游,或多或少都有這些特質。
這些特質是否對電子游戲的玩家和設計者都意義呢?對于電子游戲玩家來說,這其實是一種不一樣的樂趣,對于游戲設計者來說,雖然直接用電子游戲媒介生搬硬套桌游設計沒什么意義,但其中的一些方法論也許對自己的設計有所幫助——畢竟,精簡而有效的設計總是非常的惹人喜愛。自發展伊始,桌面游戲一直對電子游戲的設計有著一定的哺育作用,我個人相信,這種作用直到現在還是很有意義的。
既然是玩家,那肯定是要把一切好玩的都玩上一遍才好。最好還是啥都玩玩的。
這是第六日。
007年開始,桌上游戲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桌游被引入國內市場,隨后受到了眾多白領階層的喜愛。在國內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后,桌游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游戲玩家平時比較喜歡的游戲類型。相關游戲項目也成為了不少愛好者,茶余飯后的談資。可是,一些沒有詳細了解過這類游戲的朋友,至今依舊不知道什么是桌游,應該怎么進行游戲,當前比較火熱的桌游又有些什么?接下來的時間里,舞文就來為大家簡單解答下這幾個問題。
答:桌游,是桌上游戲的簡稱,是一種起源于德國,在歐美地區更是風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游戲類型。這類游戲,基本都是使用紙質材料搭配上精美的模型輔助,讓玩家之間進行面對面游戲,是一種非常強調玩家彼此交流的游戲類型。因為在歐美地區風行時間足夠長的原因,他們的桌游種類也非常之多,目前常見的桌游項目已經涉及了歷史、戰爭、文化、貿易、城市建設和藝術等多個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在風行歐美的幾十年時間中,桌游被大量愛好者,當作家庭休閑、朋友聚會和商務閑暇等多種場合中聯絡玩家感情的游戲。
看到歐美地區風行了幾十年的桌游,已經涉及到了歷史、戰爭、文化、貿易、城市建設和藝術等多個領域之后,不少玩家對桌游的分類也有了一些好奇,都想要知道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劃分桌游的類型呢?難道按照涉及領域去進行細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為了讓玩家大家更加輕松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游戲類型,玩家將桌游分為了三個大類。分別是歡樂類、策略類和戰棋類三種,其中很多歡樂類的桌游都非常適合當作家庭游戲甚至是親子游戲去玩。
當然,為了讓玩家對游戲的了解更加深入一些,玩家對桌游的分類也不再僅限于上面提到的三種分類方式。分別是,還有按照游戲起源地區不同,分為的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按照道具類型分為的戰棋類桌游和牌類桌游;以及按照游戲性質分類的文字談判類桌游、圖形創業類桌游、肢體操作類桌游、版圖策略類桌游、戰爭類桌游、角色扮演類桌游這三種。
由于不同的桌游產品玩法會存在不同的原因,這里舞文就只為大家介紹一個大體玩法。準備2到8名玩家同時進行游戲,按照游戲自身的規則進行游戲即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撲克牌、麻將、象棋等一些桌面上的棋牌類產品也都可以看作是桌游。只是因為這些項目更加注重項目本身,而桌游更加注重交流一些而已。但是,整體玩法上來看,所有的桌游都需要2名以上的玩家參與,按照游戲既定規則進行游戲。
考慮到根據玩家自身情況、所在地區等方面的差異,喜歡的桌游會存在差異的原因。這次,舞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下,在如今的國內游戲市場中,人氣相對較高的桌游的基本情況。目前,國內玩家數量較多的桌游,主要有狼人殺、三國殺、游戲王等,其中由于游玩相對方便甚至可以直接在電腦、手機上與其它玩家進行游戲的原因,狼人殺、三國殺等作品,更是在發布后不久就同時火爆線上和線下。
要一臺像Mac mini一樣小巧的電腦主機,但又不滿足于單一的擴展接口和不能玩電腦游戲的限制,是否一定要自己組裝ITX小主機呢?其實真沒必要,零刻電腦小主機就夠用,搭載AMD 銳龍R7 7840 HS處理器的零刻GTR7和SER7性能上都是堪比入門級游戲主機的存在。此篇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零刻SER7的使用體驗:
? 外觀感受
零刻SER7系列是今年8月中旬新上架的零刻SER新系列,主機配置上基本保持了與此前熱銷的零刻GTR7系列同樣的配置,而在體積上卻保持了SER系列相對更小巧的體積設計,尺寸上126*113*49mm,體積只有0.7L,而且32GB+1TB帶系統版的機身重量也只有0.64kg,也就是不到兩罐健力寶的重量。
零刻小主機的配件基本上是標準化的,電源適配器、長短雙條HDMI數據線、顯示器VISA掛架以及螺絲刀。作為新旗艦系列,SER7其采用了與GTR7一樣的品牌獨創磁吸接口設計,不僅連接穩定,而且輕量化的電源支持120W大功率輸出,可以為解鎖版的AMD 銳龍R7 7840 HS處理器提供足夠的供電需求。
從細節來說,機身尺寸基本保持了與此前SER一樣長寬設計,只是為進一步提升小主機核心散熱效果,內部采用與GTR7 一樣的MSC技術的VC熱均熱板設計,所以高度上略微高了7mm,并一改低端型號的塑料殼體設計,采用了全鋁合金機身的設計。
另外一個外觀上的變化明顯變化就是接口重新設計,更豐富了。后面板增加了AUX耳麥接口設計,方便有線HiFi有源音響用戶隱藏式走線。并且后置接口還多了兩個USB4規格的全功能Type-C接口,支持DP1.4視頻畫面輸出、100W PD供電和40Gpbs超快數據傳輸,這樣一來就有了HDMI2.1、DP1.4、USB4.0雙接口4個可以視頻畫面輸出,這種多規格的設計也更方便了不同用戶選擇使用。
當然有加法就有減法,那就是相比此前SER5系列前面板USB3.2Gen2規格的2A+1C接口減少了一個A口,后面板也把一個USB3.2Gen2、一個USB2.0規格的不同規格的雙A口降低成了USB2.0的雙A接口。
實際使用USB4.0、HDMI2.1、DP1.4接口連接顯示器,都能達到標稱的4K@144Hz輸出,參數不虛標,并且在連接2K電競顯示器,可以開啟165Hz高刷。當然這種不僅是接口給力,也更有AMD 銳龍R7 7840 HS處理器核顯給力的原因。
至于各USB接口的速度,我也用手中最大速度1GB/s讀寫的固態硬盤進行了測試,2個USB3.2Gen2和2個USB4.0接口都是讀寫能達到960MB/s速度,也就是完全不限制我這個固態硬盤傳輸的。至于USB4.0的40Gbps的極限,我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移動數據盤能體驗它的極限速度。
雙USB2.0的低配,剛好給鍵盤、鼠標的2.4G無線接收器使用,也是不浪費的設計。
??內部設計
從內部設計來看,零刻SER7配備了雙SO-DIMM內存插槽,最大支持64GB DDR5-5600MHz雙通道內存。
標準版本身預裝了16GB*2的DDR5-5600MHz的雙內存,時序為46-45-45-90,內存顆粒為鎂光的,素質也還行。
AIDA64實測內存讀寫讀取可到62038MB/s,寫入83526MB/s,拷貝65839MB/s,延遲97.2ns,這個內存配置是目前萬元游戲筆記本電腦才有的哦。
另外就是采用了雙PCIe4.0*4規格的M2 2280的SSD固態硬盤位的設計。但與GTR7直接插在主板上擴展的方式不同,這次是把以前只支持2.5英寸HHD機械硬盤擴展的接口升級成了與主板接口一樣的的M2 2280的SSD固態硬盤接口,但最大支持單條4TB確實也為后期擴容留足了空間,也就是最大可以擴展到64GB+8TB的超高規格。
當然如果你想該使用2.5英寸的HHD擴展,也一樣支持,只是需要自己買一個轉接排線。另外在細節上這次也為系統盤SSD增加了散熱護甲來改善系統硬盤的散熱。
實測自帶的1TB容量的系統盤,寫入速度可達5.84GB/s,讀取速度可達6.55GB/s,速度上是第一梯隊的配置。
略顯一點點遺憾的是,為了更緊湊的結構設計,SER7的Wi-Fi6天線模塊依舊在SSD系統盤下疊放。
但從穩定性測試,也一點問題沒有。隔承重墻連接我家的Wi-Fi6無線網,實測延遲在21ms,下載在200MB/s左右,上傳速度也60MB/s。對于300M的寬帶,周末用網高峰期,零刻SER7迷你主機能搶到這個速度已經很好了!
??性能測評
從性能上來說,這個小主機的最大賣點就是搭載了AMD 銳龍R7 7840 HS處理器,這個處理器采用4nm制程工藝,8核16線程設計,最大睿頻5.1GHz,三級緩存16MB,并且集成了12核心設計2700MHz頻率的AMD Radeon 780M核顯。
從CPU-Z運算跑分來看,這個AMD R7 7840 HS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在intel i9-10900K與i9-11900K之間,至于多核表現是比整體略微差一些。
我也用CINEBENCH R23進行了測試,表現也比較相近。單核1745分的表現遠超i7-11650G7的表現,多核心12982pts的表現也在i9-9880H的表現之上。
至于工作模式其有54W平衡模式與65W性能模式兩種可選,實測在電腦安裝WPS、PR、AE等常用應用之后,平衡模式下魯大師跑分為138.8萬分,性能模式下跑分可到141.1萬分。這個分數是什么水平,是基本能打贏i5-12400F+Quado P2000專業設計顯卡設計主機的水平。
另外,對于AMD Radeon 780M核顯我也用3D Mark進行了測試,Time Spy跑分3229分,其中顯卡得分2878分、CPU得分10508分。3229分對應到游戲顯卡是介于GTX1650與R9 380之間的水平。這樣來看,作為入門游戲主機也確實能說得過去。
而從PCMARK 10得分7112分來看,性能上也是遠超現在不少5K價位的輕薄本。
? 游戲表現
至于辦公性能沒什么好談論的,因為能玩40GB規格以上的桌面游戲了,玩轉大小只有2GB的辦公軟件就都不是問題。所以我重點來分享一下我的游戲體驗。官方給出的是玩1080P高清的CS:GO、LOL、DOTA2等游戲可以到100FPS的高刷新,那么在2K分辨率下玩更高階位的比如《戰地5》《古墓麗影》《極品飛車》等游戲會怎么樣呢?我實際也進行了測試,首先是在2K高清下開啟165Hz高刷和垂直同步,UFO測試穩定性非常不錯。
其次用《古墓麗影》自帶的工具測試,在2K高清下山頂、敘利亞、地熱山谷的平均幀率也能達到44.6,這個水平雖然談不上特別好,但只要超過24FPS意味也不會明顯感覺到卡頓,也能玩。
在玩《極品飛車》單機游戲其幀率也能保持在50FPS以上,并且最高可以到120FPS ,總體表現也不錯。
對于喜歡玩角色扮演游戲比如《原神》,平均幀率也在60FPS。總體來說,這樣的表現在無獨顯的小主機上能實現確實是比較意外的,因為這類游戲蘋果Mac mini肯定是玩不動的。
? 散熱表現
從散熱優化來說,采用了GTR7一樣的MSC技術的VC熱均熱板設計,整機的散熱效果確實也很好。使用魯大師溫度進行散熱壓力測試10分鐘,在室溫27度的情況下,CPU最高溫度86度,最低52度,平均溫度78度,硬盤最高53度、最低51度,平均52度。最關鍵是在測試中溫度曲線整體波動,但看不到上飄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可以忽略積熱的情況,在接近滿負荷的情況下也能長期穩定運行。
總之,作為零刻迷你主機愛好者,我不僅自己在用他家的產品,還幫身邊的朋友買了不少產品,總體感覺是這個品牌越做越有水準了,產品更新到零刻SER7又是一次品質的飛躍,整體優化更好,性能更強勁、性價比也是小主機的天花板了,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