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4月16日電 題:每月10元,想定位誰定位誰——山東肥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追蹤調查

    新華社記者 潘林青

    每月花費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手機號、每月花費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近日,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價值800多萬元。

    記者追蹤調查了解到,這一犯罪團伙買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手機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機主信息、電話查詢、學籍檔案、征信信息等六大類,已形成了一條網絡個人信息買賣的黑色產業鏈。

    “業務范圍”廣泛,還能“私人訂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東省公安廳部署“凈網2018”專項行動中,梳理本地線索,發現有人通過網絡大量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相關工作,通過深入分析研判,層層剝繭抽絲,確定犯罪嫌疑人為于某某。

    “于某某之前就有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機關重點關注對象。”肥城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劉均鵬說,經過一段時間偵查,民警發現于某某“重操舊業”,成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間商”。

    隨后,專案組民警以于某某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個上線和相關源頭,摸清了個人信息買賣的完整犯罪鏈條。

    3月7日,專案組分赴黑龍江、廣東、江西、江蘇、貴州、云南等地,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在一周內將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繳獲90余部手機及多臺筆記本電腦等作案工具,涉案價值800多萬元。

    至此,這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對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供認不諱。

    劉均鵬說,在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販賣個人信息外,還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進行“私人訂制”。

    針對“客戶”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兩種不同的“套餐”。據他供述,一種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的手機號;另一種是每月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

    比如,“客戶”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時,y就向“中間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間商”將這個需求提供給上線,上線通過冒充快遞公司、使用黑客技術非法侵入電腦系統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再逐級加價出售,謀取非法利益。

    黑色產業鏈“分工專業”“配合高效”

    據辦案民警介紹,由于高額經濟回報、較低犯罪門檻、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想出各種辦法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形成了“分工專業”“配合高效”的黑色產業鏈。

    在警方抓獲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間商”于某某通過互聯網招攬“客戶”收單,然后將查詢需求報給上線,上線將結果通過互聯網發給于某某,于某某再轉發給“客戶”,“客戶”將錢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給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線進行結算。

    王某林是手機定位服務平臺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機定位信息的源頭。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訴記者:“我是一個基站定位平臺的所有者,擁有最高權限賬號,可以開通具有查詢功能的其他賬號。‘客戶’購買這些賬號后,可以定位手機號位置,從而獲取他人位置信息。”

    據辦案民警介紹,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觸終端“客戶”。一個標價10元的手機定位信息,經過“中間商”層層加價后,終端“客戶”有時需要兩三千元才能買到。

    與手機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機機主信息和學生檔案等個人信息售價較為低廉。

    石某是倒賣公民物流信息的源頭。“我都是通過互聯網買賣快遞收貨地址和手機機主信息,從2017年12月開始至被抓共賣了300余條信息,賺取1.78萬元。”石某說。

    如何斬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黑手”?

    肥城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鄂宏超認為,要想斬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機關要堅持重拳打擊不放松,進一步加大對黑客非法盜取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并深挖各類犯罪的相關利益鏈條,注重全鏈條打擊。

    另一方面,公安機關也要積極聯合相關部門,以實現源頭治理為目標,全面加大對通訊運營商、金融機構、郵政速遞和網絡預訂類網站(客戶端)的監管力度,從制度方面強化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與法律認知,強化從業人員管理。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隨著社會發展,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有關部門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儲存、加工、流轉、應用進行規范,明確公民個人信息分級,實施等級保護措施,確保國家和個人的信息安全。

    同時,警方還提醒,公民要強化信息自我保護意識,在網絡購物、使用公共WIFI、參加網站問卷調查和網絡抽獎、自媒體社交等方面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

    網犯罪嫌疑人46名

    查獲涉案手機70余部

    電腦11臺

    涉案銀行卡100余張…

    近日

    肥城警方雷霆出擊

    成功打掉一“跑分”團伙

    近日,肥城警方在偵辦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過程中,一條線索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在梳理銀行交易流水時發現一異常賬號,該賬號短時間內交易次數頻繁,且金額巨大。其資金交易呈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模式,而交易時間大多在深夜。

    經進一步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張某進入了民警的視線。張某無正當職業,無固定經濟來源,在短期內有大量的資金往來,很可能涉嫌出租、出借、出售銀行卡賬戶或為詐騙團伙轉賬洗錢。后經過進一步偵查,民警發現張某的銀行卡交易還涉及其他多名成員,民警確定這是一個跑分洗錢團伙,該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有“卡農”、卡販、操作手等。

    辦案民警圍繞張某展開工作,團伙其他“骨干成員”亓某等人逐漸浮出水面。為了逃避打擊,張某不斷更換“跑分”窩點,讓“卡農”將銀行卡放到指定地點,由亓某將卡送至窩點,同時以汽車租賃為幌子,從事“跑分”活動。民警通過數據分析、走訪摸排,最終確定了“跑分”窩點,一舉抓獲張某等骨干成員5人,通過梳理團伙成員的銀行流水,分析出“卡農”41人。3月13日,警方將販賣銀行卡的41人全部抓獲。至此,該“跑分”團伙被一網打盡!

    經進一步工作查明:2021年11月初,犯罪嫌疑人張某在網上結識綽號“詹總”的犯罪嫌疑人,得知利用銀行卡“跑分”洗錢可以獲取高額利潤。經張某介紹后,組織吳某、亓某、李某、王某開始“跑分”。“詹總”將“跑分”的報酬給張某后,張某抽取一部分后,剩下的資金交給亓某,再由亓某將剩余資金交給團伙其他成員。

    經查

    該“跑分”團伙轉移的涉案資金

    達兩千余萬元

    目前

    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跑分賺錢不靠譜,損失錢財成幫兇!

    警方提示

    “跑分”是指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銀行卡、支付賬戶或收款二維碼等幫助轉移非法所得的行為。

    ●警惕“跑分”陷阱,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

    ●不要輕易被網絡上的高額利潤所誘惑,更不要隨意出租出借出售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電話卡以及微信、支付寶等賬號。

    ●一旦被不法分子用于詐騙、網絡賭博或其他違法犯罪,不僅自己會成為犯罪“幫兇”,還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跑分”過程中,幫助洗錢及涉案的第三方賬戶會被公安機關依法凍結,將直接影響個人征信。

    來源: 泰安警方

    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4月16日電 題:每月10元,想定位誰定位誰——山東肥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追蹤調查

    新華社記者 潘林青

    每月花費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手機號、每月花費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近日,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1名,涉案價值800多萬元。

    記者追蹤調查了解到,這一犯罪團伙買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包括手機定位信息、物流信息、機主信息、電話查詢、學籍檔案、征信信息等六大類,已形成了一條網絡個人信息買賣的黑色產業鏈。

    “業務范圍”廣泛,還能“私人訂制”

    泰安市公安局2月初在公安部和山東省公安廳部署“凈網2018”專項行動中,梳理本地線索,發現有人通過網絡大量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泰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相關工作,通過深入分析研判,層層剝繭抽絲,確定犯罪嫌疑人為于某某。

    “于某某之前就有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前科,是公安機關重點關注對象。”肥城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劉均鵬說,經過一段時間偵查,民警發現于某某“重操舊業”,成了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間商”。

    隨后,專案組民警以于某某為突破口,迅速追查出12個上線和相關源頭,摸清了個人信息買賣的完整犯罪鏈條。

    3月7日,專案組分赴黑龍江、廣東、江西、江蘇、貴州、云南等地,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在一周內將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繳獲90余部手機及多臺筆記本電腦等作案工具,涉案價值800多萬元。

    至此,這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對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供認不諱。

    劉均鵬說,在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大批量販賣個人信息外,還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進行“私人訂制”。

    針對“客戶”不同需求,犯罪嫌疑人王某林推出了兩種不同的“套餐”。據他供述,一種套餐是每月1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一個特定的手機號;另一種是每月1000元,可以隨時定位某些手機號。

    比如,“客戶”如果需要某人的家庭住址或者征信信息時,y就向“中間商”提出需求,然后“中間商”將這個需求提供給上線,上線通過冒充快遞公司、使用黑客技術非法侵入電腦系統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再逐級加價出售,謀取非法利益。

    黑色產業鏈“分工專業”“配合高效”

    據辦案民警介紹,由于高額經濟回報、較低犯罪門檻、較少犯罪成本,使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想出各種辦法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形成了“分工專業”“配合高效”的黑色產業鏈。

    在警方抓獲的41名犯罪嫌疑人中,“中間商”于某某通過互聯網招攬“客戶”收單,然后將查詢需求報給上線,上線將結果通過互聯網發給于某某,于某某再轉發給“客戶”,“客戶”將錢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給于某某,最后于某某再和上線進行結算。

    王某林是手機定位服務平臺的所有者,是泄露手機定位信息的源頭。在看守所中,王某林告訴記者:“我是一個基站定位平臺的所有者,擁有最高權限賬號,可以開通具有查詢功能的其他賬號。‘客戶’購買這些賬號后,可以定位手機號位置,從而獲取他人位置信息。”

    據辦案民警介紹,王某林很少直接接觸終端“客戶”。一個標價10元的手機定位信息,經過“中間商”層層加價后,終端“客戶”有時需要兩三千元才能買到。

    與手機定位信息相比,物流信息、手機機主信息和學生檔案等個人信息售價較為低廉。

    石某是倒賣公民物流信息的源頭。“我都是通過互聯網買賣快遞收貨地址和手機機主信息,從2017年12月開始至被抓共賣了300余條信息,賺取1.78萬元。”石某說。

    如何斬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黑手”?

    肥城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鄂宏超認為,要想斬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黑手”,一方面公安機關要堅持重拳打擊不放松,進一步加大對黑客非法盜取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并深挖各類犯罪的相關利益鏈條,注重全鏈條打擊。

    另一方面,公安機關也要積極聯合相關部門,以實現源頭治理為目標,全面加大對通訊運營商、金融機構、郵政速遞和網絡預訂類網站(客戶端)的監管力度,從制度方面強化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與法律認知,強化從業人員管理。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隨著社會發展,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有關部門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儲存、加工、流轉、應用進行規范,明確公民個人信息分級,實施等級保護措施,確保國家和個人的信息安全。

    同時,警方還提醒,公民要強化信息自我保護意識,在網絡購物、使用公共WIFI、參加網站問卷調查和網絡抽獎、自媒體社交等方面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