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普通PC中安裝VMWARE ESXI的注意事項

    如果你有較高配置的PC機,就可以在普通PC機上安裝VMware ESXi。本節以華碩Z97-K主板、Intel I5-4690K、16GB內存、4個2TB硬盤為例介紹。其他主板可以參考本節內容。

    【說明】

    本節將用自己制作的啟動U盤,從U盤啟動安裝VMware ESXi。本節使用的是“電腦店U盤啟動工具6.2”制作的啟動U盤(一個32GB金士頓的U盤),在制作好啟動U盤之后,在U盤根目錄創建一個DND的文件夾,然后將VMware ESXi 6.0的安裝光盤鏡像復制到這個文件夾,如圖2-4-1所示。

    下面介紹在普通PC中安裝VMware ESXi的主要內容,主要步驟如下。

    (1)大多數計算機集成的網卡不支持VMware ESXi,如果你安裝VMware ESXi,則會提示“No Network Adapters”沒有找到網卡,如圖2-4-2所示。

    (2)因為計算機集成的網卡不支持ESXi,所以要安裝ESXi,需要在計算機上安裝一塊(或多塊)支持ESXi的網卡,如Qlogic NetXtreme II BCM5709(見圖2-4-3)、Broadcom NetXtreme BCM5721(見圖2-4-4)。BCM 5709是雙端口千兆網卡,價錢較貴,大約在200元;BCM 5721是單端口千兆網卡,比較便宜,大約在50元,這兩款網卡都支持VMware ESXi,都是PCE-E接口,現在大多數主板及服務器都有PCI-E接口。

    (3)在安裝之前,進入CMOS設置,在SATA模式設置中,如果你的芯片組支持RAID,則需要選擇RAID,如果你的芯片組不支持RAID,則需要選擇AHCI,不能選擇IDE,如圖2-4-5所示(這是華碩Z97-K主板,其他Intel芯片的主板與此類似)。

    (4)如果選擇了RAID模式(實際上并不使用主板集成的RAID,因為這種“軟”RAID并不被ESXi支持),在保存CMOS設置之后,重新啟動計算機,按“Ctrl+I”熱鍵進入RAID設置,查看狀態,要注意,不要創建RAID,將所有磁盤標記為非RAID磁盤即可,你可以在進入RAID配置界面之后,選擇“Reset Disks to Non-RAID”,如圖2-4-6所示。將硬盤重置為非RAID磁盤之后,移動光標到Exit退出。

    圖2-4-5 SATA模式選擇

    【說明】

    即使你使用主板集成的RAID創建了邏輯卷,在安裝VMware ESXi的過程中,也會“跳過”該RAID盤,而是直接識別成每個單獨的物理磁盤。

    (5)之后啟動計算機,按DEL或“F2”鍵,計算機會停留在UEFI BIOS實用程序界面,在此界面中顯示了SATA信息、啟動的設備等,如圖2-4-7所示。

    (6)按“F8”鍵,進入引導菜單,選擇啟動U盤,在此是“KingstonDT 101 G2 (29694MB)”,這是一個32GB的金士頓的U盤,如圖2-4-8所示。

    (7)在U盤啟動界面中選擇“啟動自定義IOS/IMG文件(DND目錄)”,按回車鍵,如圖2-4-9所示。

    (8)選擇“自動搜索并列出DND目錄下所有文件”,如圖2-4-10所示。

    (9)選擇VMware ESXi 6.0安裝光盤鏡像,并按回車鍵,如圖2-4-11所示。在當前示例中,需要選擇“VMware-VMvisor-Installer-6.0.0-2494585.x86_64.iso”文件。

    (10)之后會加載ESXi的安裝程序,如圖2-4-12所示,這是安裝程序檢測到的硬件信息:ASUS、Intel i5-4690K、16GB內存。

    (11)之后會進入VMware ESXi安裝程序,在“Select a Disk to Install or Upgrade”對話框中選擇要安裝ESXi的磁盤。雖然當前主機支持RAID,但這只是南橋芯片組支持的RAID,相當于“軟”RAID,所以ESXi會“跳過”這個RAID,直接識別出每個硬盤,如圖2-4-13所示。在此顯示出了4個1.82TB硬盤(2TB硬盤)、1個29GB的U盤。

    (12)當有多個磁盤要安裝ESXi時,可以移動光標選擇要安裝的設備,按“F1”鍵,以查看信息,此時會顯示當前硬盤是否有ESXi,如圖2-4-14所示。這表示在當前硬盤上找到了ESXi 6.0.0的產品。

    如果沒有找到ESXi,則會顯示“No”的信息,如圖2-4-15所示。

    (13)如果在“Select a Disk to Install or Upgrade”對話框中只有一個U盤,如圖2-4-16所示,這表示你的計算機沒有添加U盤,或者是你的CMOS設置中設置的模式不對,當前ESXi沒有檢測到硬盤,你需要按ESC退出安裝,重新啟動計算機進入CMOS設置,修改CMOS的配置,再次啟動安裝。如果你的主機是一臺服務器,并且你安裝了硬盤,則表示你的服務器沒有配置RAID,在沒有配置RAID并將物理磁盤劃分為邏輯磁盤前,ESXi也不會直接識別到物理硬盤。

    (14)選擇有VMware ESXi的磁盤,按回車鍵,會彈出“ESXi and VMFS Found”的提示,如圖2-4-17所示。選擇“Upgrade ESXi,Preseve VMFS datastore”,表示升級ESXi,并保留VMFS數據;如果選擇第二項,則表示安裝一個全新的ESXi,并保留原來的VMFS數據;如果選擇第三項,則表示安裝全新的ESXi,不保留原來的VMFS數據并覆蓋這些數據。一般情況下不要選擇第三項,否則原來ESXi中現有的內容(虛擬機、其他文件)都會被清除。只有你在確認不需要保留原有內容時,才可以選擇第三項。在此選擇第一項。

    (15)在“Confirm Upgrade”對話框按“F11”鍵,升級現有ESXi,如圖2-4-18所示。

    (16)之后開始安裝ESXi,直到安裝完成,如圖2-4-19所示。

    (17)按回車鍵,拔下U盤,之后重新啟動計算機,并進入ESXi,如圖2-4-20所示。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昭華凋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首發于什么值得買,個人興趣所致,自費購入,經驗分享,文章圖片皆本人所拍攝。堅持獨立的評價觀點是筆者的底線,絕對不會因商品來源而有失偏頗,各位觀眾放心食用。

    本文為保姆級教程,篇幅較長,建議大家收藏方便后續查閱,或者善加利用導航。

    為什么我會需要一個雙盤位的NAS

    【先把總結放在前面】

    鎧晶T202P的性能足夠我折騰軟路由以及虛擬機,PT保種以及跑各種服務,功耗低可以7 X 24 小時不間斷運行,最關鍵的是對于我這種AIO小白來說,這臺設備居然到手不用怎么折騰就可以直接玩,真的是爽快的爆,

    【入手背景】

    首先最近手賤入了個軟路由,倍控的J4125,然后覺得家里一大堆NAS又掛軟路由太浪費資源了,想把軟路由和NAS整合到一起,而這個要求基本上就把我手頭的輕NAS排除掉了,正在使用的威聯通TS532X又是ARM核心的,可玩性太低。

    其實我還有臺黑群暉可以滿足我的要求,機箱是喬思博N1,可以掛載5個硬盤。配置是I5 8400,之前寫過裝機體驗,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但是這個配置功耗又太高,N1是個五盤位機箱太大,之前用它組黑群也是因為手頭沒有趁手的處理器。而且兩個硬盤保種足夠,少掛點硬盤功耗也低點,所以黑群還是不動他了。

    要說倍控J4125也可以充當AIO,但掛載硬盤需要自行加工,而且我看其他網友改造出來的成品不算好看。畢竟加了硬盤就不能放弱電箱了,放在室內還是顏值高點更妥。所以發現自己還真沒趁手的機器。

    【選購思路】

    相比早些年作為小眾型商品的NAS,這一兩年可以說處于爆發期。除了被大家最為熟悉的傳統品牌群暉、威聯通,市場上又涌現了不少新銳品牌,比如極空間、此外一些老牌數碼廠商也開始發力進入這個紅利市場,比如華碩、聯想、綠聯、海康威視等等。

    不過因為技術沉淀的原因,傳統NAS廠商在系統、擴展方面依然有著巨大的優勢,新晉廠商雖然在系統底層實力稍遜,但因為多年在數碼市場的耕耘,對消費者的需求了解的更為精準,出色的外形、簡單實用的操作理念依然可以贏得一部分消費者的青睞。比如最近我評測的綠聯、海康威視就是這樣的典型,雖然可玩性不足,但容易上手的特性真的更容易打動一些用戶群。

    NAS本質就是一臺電腦,硬件依然是我們選購時最重要的參考標準。今年最火的處理器就是ARM陣營的Realtek RTD1296和X86陣營的 celeron J4125.

    螃蟹家的RTD1296可以說是入門級NAS最愛用的處理器,四核CPU ARM Cortex-A53,集成了16納米工藝的ARM t 820圖形處理單元(GPU),主打影音解碼以及低功耗,幾乎每個品牌都能找到這個處理器的身影。比如威聯通TS428、群暉DS218play、綠聯DH2100、極空間Z2等等。

    Intel J4125更不用說了。4C/4T,支持VT-D、AES,不到10W的功耗,支持幾乎所有的視頻格式,性能不管是NAS還是軟路由都能勝任,可以說是今年最火的處理器,沒有之一。各個品牌中高端機型也最愛用它,比如年度爆款威聯通的 TS-453Dmini、 TS-453D,群暉的DS720+、極空間的Z4等等。

    【從PT引申出的AIO需求】

    一般來說,我保種都是剛出的新片,而新片通常都是WEB版本,屬于嘗鮮,看了就刪的類型,我的習慣是看完片子保種兩星期,沒人下載就會刪除。周而復始,直到版本完美以后才會下載加入專門的影視庫。

    扯掛PT的原因就是因為隨下隨刪的原因沒必要掛那么多硬盤,盤位少點功耗低點,成本更低,也更適合我的當前需求。加上前面對軟路由的需求我的初步打算是是雙盤位+接近J4125的性能,價格預算1000出頭。

    【機型選擇】

    說老實話,我這個需求還蠻特別的,而且合適的機型也不多,價格也不夠美麗。

    先說群暉,合適的機型比如 DS720 接近3000,DS720+3000出頭,價格遠超預算,PASS。不到2000的DS220+倒是可以考慮,我又嫌棄他是J4025處理器,而且價格依然超了不少。


    我最想入手的其實是威聯通,性價比爆棚,QNAP功能豐富,習慣了操作邏輯以后比群暉還好玩。但是雙盤位高性能的機型也很尷尬。比如能夠滿足我要求的機型是TS -253D,但價格也是接近3000,反而性能配置差不多的TS-453Dmini才2000出頭。

    【擴展背景】威聯通的機子有兩種來源,臺版價格更高,國內版價格更優秀。而且國內版產品線調整很靈活,說趕貨2天就可以走完流程進行生產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TS-453Dmini,性能配置和253D差不多,盤位多兩個價格反而低了好幾百。

    說到威聯通TS-453Dmini我又有話想說,這個機型的配置、盤位、價格真的太出彩了,可以說是吊打2000元左右一切同類機型。intel J4125處理器、雙2.5G網口,成熟的QNAP系統,不到2400的價格,最重要的是也不知道威聯通是什么渠道,全網缺“芯”的情況下依然持續出貨,強悍的配置、完善的系統、優秀的價格、充足的貨源,幾個特性綜合下來,真的是不賣爆簡直沒天理。


    仔細研究了市面上的機型,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預算真找不到合適的機型。最后把目光還是放在了威聯通TS-453Dmini上,4盤位就4盤位,裝兩個盤就行了。唯一不滿意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價格超過了預算,二是四盤位個頭大了點。

    本來決定了入TS-453Dmini,在礦渣群和小伙伴聊天的時候有人提醒我去看看鎧晶的箱子。鎧晶的箱子剛發出設計草稿的時候我就見過,不過實在接受不了6盤位那么大的體積,所以一直沒有關注過,沒想到居然現在還出了個兩盤位。

    去鎧晶的店里看了看,我居然一下就喜歡上了這個型號T202P的雙盤位NAS主機。不銹鋼機箱、intel J4125處理器、4口千兆i210,16G傲騰固態。關鍵是價格千元出頭,完美契合我的需求。和老板聊了聊直接下手了這個玩家自制的NAS。

    PS:這個箱子有兩個版本,T202P和T201P,區別是T202P是4個1G網口,T201P是4個2.5G網口,我看評論好多人都說2.5G網口支持的不好,所以選的T202P。

    至于618入手的倍控J4125軟路由我直接掛到了海鮮市場,虧了幾十塊,699直接就賣掉了。

    細節解讀

    ▼到手好幾天了一直沒來得及折騰。鎧晶 T202P機箱是全不銹鋼材質,表面有一層白膜覆蓋避免劃傷,到手可以直接撕掉白膜。

    ▼撕掉白膜質感立馬提升了一大截,不銹鋼獨有的工業氣息撲面而來。在鋁材機箱為主流的今天,不銹鋼顯得那么特立獨行。機箱尺寸210 X 145 X100 mm,整體顯得很小巧。找了一盒牛奶來進行對比。

    ▼機箱設計很簡單,背面是密密麻麻的出風口。

    ▼正面上部同樣是橢圓狀的進風口,下方則是各種接口了。4網口充當軟路由足夠,此外還提供了HDMI X 1、DP X 1、USB3.0 X 2、USB2.0 X 1以及AC電源接口。

    ▼翻轉過來,從底部可以看到固定結構。不銹鋼上蓋一體彎折,底部再形成一個倒角卡住底盒,四顆螺絲加以固定(螺絲已經被我拆了)。

    PS:別看錯了,不是中間的四顆螺絲,是倒角下面的4顆。

    ▼上蓋后推就可以打開機箱。推的時候需要注意,側方有個電源按鍵會卡住機箱,別傻乎乎的推。說真的這個電源位置設計真的坑,不知道后續版本會不會優化。

    ▼上面這塊鋼板是固定硬盤用的,看得出來是直接彎折處理,原汁原味。支持兩塊3.5吋/2.5吋機械硬盤,不過沒有快拆設計。

    ▼機箱內部整體結構還是比較清爽,藍色PCB板,板載J4125,標配一塊intel NVME 傲騰16G 固態,這塊盤上店家已經預裝了四合一系統,到手即用。

    ▼出風口風扇,AVC的。

    ▼兩盤位,線已經插好了,接上硬盤就可以用。

    ▼內存我沒在店家那買,之前京東買的英睿達8G正好用在這里。

    ▼最后看看電源,聯想的65W充電器,這個還不錯。

    【總結】

    硬件配置符合我的需求,還可以自行靈活加減配置,定制的不銹鋼機箱也比自己折騰來的更加出色,1000出頭的價格真心劃算。

    到手即用的四合一系統

    使用方面,T202P的上手簡單到了什么程度呢?基本上就是通電就能使用!

    ▼到手我們啥都不用做,只需要將T202P通電,然后用網線直連主機與T202P進行一些基礎設定。對了,網線記得連接靠近HDMI的網口,這是PVE的管理網口

    ▼我用的筆記本進行設置,順便贊下奧睿科這個11合一的擴展塢,接網線真心好用。


    ▼這是我在設置時的場景,其實一個筆記本就能完成設置。

    ▼開始還傻乎乎的接上了便攜屏和鍵盤,結果發現直接就可以登錄PVE的后臺,根本用不上這些設備去BIOS里調節。店家連BIOS也已經設置好了的,完全是手把手把飯喂到了嘴邊。不過既然接上了也別浪費,拍個照給大家展示一下,當你在屏幕上看到這個網址就說明PVE正常啟動成功,可以進入后臺了。

    ▼電腦網線直連管理網口,先把筆記本的IP改為和T202P同一網段。

    T202P的PVE系統預設IP為192.168.1.99,所以電腦IP只需更改最后面的一個數字,比如我是改的192.168.1.11,子網掩碼自動輸入,保存即可。

    ▼然后輸入下面這個網址就能登錄PVE后臺了,賬號密碼也是設定好的,輸入即可。

    https://192.168.1.99:8006

    ▼鎧晶T202P預裝了PVE作為底層核心,其上預裝了愛快、LEDE、群暉DS918以及Win7,而且出廠的時候都全面配置好了的(群暉918只有引導,需要用戶自行安裝),真的做到了到手即用。

    主流的三大虛擬系統。ESXI界面清晰易用,但硬件兼容性、擴展性較差;unraid本身就是個NAS系統,所以對NAS管理比較完美,而且界面比較好看,我發現好多礦渣群友都是裝的這個;PVE界面最簡單,不過對技術要求極高,很多操作要靠命令行,但擴展能力是三者當中最強的。

    PVE自從更新到7.0后穩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是對群暉7.0支持的最好的虛擬系統。不過對新手來說,安裝過程一言難盡,用一步一坑來形容都不算夸張。我記得當初就折騰過以PVE為底層系統的AIO,配置起來真的超級麻煩,搞了一半就放棄了。而鎧晶這個箱子真的是將所有東西都給你折騰好了,直接用就行。引用鎧晶大佬制作的一張示意圖

    【配置愛快】

    ▼雙擊左側的iKuai虛擬機會彈出控制臺,這里可以進行各種設定,站內有大量的教學文我就不再贅述。其實這里不用過于折騰,關鍵是這里我們可以看到LAN/WAN口已經正常啟用,WEB管理頁面在這里也能看到。

    ▼在新地址欄輸入iKuai的IP就會進入登錄界面,初始賬號密碼都是“admin”

    ▼進入iKuai主界面可以看到此時無法聯網,先配置WAN/LAN口。

    ▼跟隨步驟綁定WAN口,配置接入方式那里,如果你和我一樣打算將T202P設為主路由的話記得選擇PPPoE撥號,下方填入寬帶的賬號密碼。如果作為其他方式那就選擇自動獲取。

    ▼同樣的方式將LAN口也進行定義。鎧晶大佬已經把三個網口綁定在一個網橋上,所以這里雖然顯示的只有一個LAN口,實際上已經把其余三口都設定好了,整個過程真的超級傻瓜。

    ▼重啟之前我們可以順便把iKuai升級到最新版本,進入iKuai官網下載頁面下載最新版的固件包。

    注意:此時的T202P是無法上網的,要升級的話要嘛重啟接入網絡以后自動升級,要嘛用另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下載安裝包,再用U盤復制到本機進行升級,這里我用的U盤拷貝。

    ▼【系統設置】-【版本升級】-在【手動升級】那里選擇安裝包進行升級。

    ▼最后將可以正常上網的網線連接靠近電源接口的網口,長按旁邊的電源按鈕重啟。

    ▼重啟以后進入iKuai,可以看到此時已經可以正常上網了,是不是超簡單。至此iKuai就設置完成,可以將之作為主路由正常使用了。

    【配置LEDE旁路由】

    ▼同樣的,LEDE也是鎧晶老大預裝好了的,我們只需要直接用就行,預設的LEDE管理頁面地址為(192.168.1.102

    ▼如果想自行設定IP地址,可以按照如下操作:

    雙擊LEDE虛擬機,彈出代碼窗口,代碼跑完以后我們輸入命令設定IP管理地址。
    vi /etc/config/network
    按“i”鍵進入修改模式
    鍵盤方向鍵移動光標到箭頭所示位置修改IP。
    按“ESC”退出修改模式。
    按“:”(冒號)
    輸入“wq”保存退出
    輸入“reboot”重啟

    ▼進入LEDE可以看到當前分配CPU為1核,內存也只分配了512M,這個可以自行到PVE后臺調整,調整結束后在虛擬機里面重啟一下就行。

    ▼【網絡】-【接口】【LAN】,點擊編輯

    ▼因為LED是作為旁路由存在,而DHCP自動分配IP由愛快來管理。所以我們需要關閉LEDE里的DHCP服務,點擊保存。

    ▼LEDE就是玩插件,下面的軟件倉庫里直接安裝就行(需要自行下載離線包,懂的都懂)。

    【配置黑群暉】

    考慮到我的硬盤是之前用在黑裙上的,掛PT同樣是走黑群暉。所以把配置提高一些。

    點擊左側的102(dsm918)虛擬機,點擊硬件,可以看到當前分配給黑群暉硬件資源。

    ▼雙擊內存、處理器分別進行設定,比如下圖我把內存提升到了4G、分配了3核給黑裙。同時核顯、SATA都做了直通處理,還有一個虛擬硬盤作為引導,這樣就不用單獨掛個U盤當引導了。

    ▼核顯、SATA的直通都是到手就配置好了的,如果你想手動添加可以選擇【添加】-【PCI設備】,然后在設備欄選擇。

    ▼J4125的核顯UHD600還是不錯的,能支持大部分的視頻格式

    ▼再確定一下是否已經將虛擬的磁盤加入了引導程序

    ▼【控制臺】選擇【啟動】

    注意一點,因為是虛擬機的原因,群暉引導的很快,一下就會跳過,所以我們在點擊【啟動】以后可以不停按鍵盤上的上或者下,強迫引導程序暫停來慢慢選擇。

    ▼這里我們必須選擇第三項,這是虛擬機的專用引導。

    ▼運行群暉助手就能發現群暉,不想裝助手可以像我一樣,直接在新的頁面輸入網址(紅框處)也能找到連接向導,記住DSM版本為6.2-23739

    ▼在鎧晶大佬的QQ群公告里可以找到這個群暉版本。提前下載到硬盤。

    注意,每個引導對應的群暉版本不同,后續喜歡折騰也可以試試其他版本,不過也需要自行刷入新的引導程序。

    ▼跟隨向導直接進入群暉設置頁面,完全是無腦化操作。從沒想到AIO能簡單到這種地步。

    ▼點擊【瀏覽】選擇下載好的群暉系統,立即安裝

    ▼毫無波瀾的完成了黑裙的安裝

    ▼虛擬機重啟進入設置,這里不再詳述,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QC那里記得選跳過。

    ▼直接進入群暉系統

    ▼關機接硬盤,記得是關掉PVE系統,不是關群暉虛擬機。

    ▼重啟,再次進入群暉。這里要特別注意,用之前的網址和群暉助手都找不到群暉的。

    ▼主路由是愛快,所以我們要進入愛快,在終端這里查看群暉的地址,然后在地址欄這里輸入IP就能進入群暉。

    ▼最好把IP地址固定好,方便后續管理。在愛快的【網絡設置】-【DHCP靜態分配】給群暉一個好記的地址,比如我是設的192.168.1.103

    ▼可以看到掛載的兩個硬盤都被正確識別,其中一個是從黑群暉上面取下來的,完美識別,文件也全都沒丟。

    至此,群暉也設置完成,幾乎沒動腦筋,完全是傻瓜式安裝。

    【Win7】

    ▼win7就更簡單了,直接點擊【啟動】就行,運行畫面出現在【控制臺】界面。

    ▼需要注意的是,Win7默認是沒有掛載SATA硬盤的,因為主板的2個SATA控制器已經分配給群暉了。如果實在想掛載硬盤可以先把群暉虛擬器停掉,在Win7標簽頁選擇【硬件】-【添加】-【PCI設備】,添加SATA控制器,重啟一下就行。

    這個技巧只是針對臨時需要用Windows處理磁盤,記得使用完以后將WIN7的SATA控制器刪除,如果同時掛載SATA控制器運行Win7和群暉系統會報錯。

    功耗&溫度

    J4125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保持極低功耗的同時擁有不俗性能。

    ▼單主機實測功耗不到7W,雙硬盤實測功耗19W左右,就算按照20W來算,24小時也不到1度電,比我的黑裙8400省電太多。

    ▼機器的放置位置應該比大部分人的環境都差,因為現在的季節溫度低,所以我是放在柜子里,散熱效果比放在外面差了很多的。

    ▼不間斷運行3天,查看PVE,主板和CPU溫度不到50°+,NVME硬盤31°。硬盤做了直通給群暉,所以這里看不到。

    ▼進入群暉可以看到硬盤溫度,兩個硬盤分別為29°/24°,雖然有很大部分是天氣冷的原因,但放在柜子里有這么好的溫度表現我是比較滿意的。

    系統恢復

    為了方便折騰,鎧晶大佬還直接把系統做了個備份。如果折騰過程中把系統搞壞了可以直接恢復,對新手來說可以說是天大的福利。

    具體流程如下

    用PE啟動盤啟動PE系統。
    運行Diskgenius磁盤工具
    選中傲騰16G固態硬盤
    刪除所有分區
    保存更改,最好退出一次。
    運行Diskimage,驅動器選擇傲騰16G固態硬盤,影像檔選擇鎧晶大佬放在網盤的原始鏡像

    總結

    說老實話,之前我想買這箱子是沖著硬件去的。到手以后,這個四合一系統真的給了我太多驚喜。

    玩過虛擬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個比較完善的AIO,就算是老手估計也得花幾個小時才能搞定,新手就別說了,可能裝好了也是小毛病不斷。現在直接就能用,系統折騰壞了也不怕,用備份直接就可以恢復。硬件配置足夠出色,加個智能插座就能做到完美的來電啟動,超適合新手用來作為研究AIO的起步工具。

    我還和鎧晶大佬聊了聊,大佬是個搞技術的說話也干脆,直接說開始折騰這個系統是為了賣箱子,后來發現很多剛入坑的新人經常遇到問題,市面上也沒有同類的產品,所以自己萌生出打造這樣完美AIO的想法,總的來說反響還不錯。這點從他的淘寶店已經斷貨可以證明。大佬已經開始開發新品,主打還是這個四合一系統,不過材質改為主流的鋁合金,蠻期待這個新品的。

    最后談談兩個比較嚴重的缺點:

    其一:沒有說明書,雖然這種玩家自制的產品還要求說明書有點吹毛求疵,但基本的主板說明最少應該配套一份,不然怎么進BIOS都不知道,此外鎧晶大佬真的只會技術,網盤的說明全都是圖片,沒有文字輔助,這也是我創作本文的初衷。

    其二:硬盤不支持快插熱插,更換硬盤需要拆外殼、拆硬盤支架,真心繁瑣。

    PS:商品鏈接我是隨手掛的天貓店,因為鎧晶大佬自己的店是淘寶的掛不上,不過最后加入的技術資源群還是鎧晶大佬自己的群,所以購買前自行斟酌。就這樣吧。


    我是昭華凋,一個喜歡分享生活樂趣的閑人。

    寫文不易,碼字艱難。如果我的文章能獲得您的認可,希望您幫忙下方點贊、收藏、留言,您的互動是我寫文的動力。感謝看到這里的所有朋友,下篇文章再見。

    常安裝Windows系統或請人裝過系統的人,想必知道WinPE這個名字。WinPE實際上是Windows PE的俗稱,進一步追究,它的全名應該是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意即Windows預安裝環境(圖1)。這個環境本是為程序開發人員進行系統部署、調試、發布、維護所用的一個簡版的Windows,它是一種基于保護模式運行的最小化的Windows內核系統,包含了運行Windows安裝程序和腳本、連接網絡共享、自動化基本過程以及執行硬件驗證等基本功能。由于它的輕便小巧,并可以在硬盤和各種移動介質上靈活安裝和運行,以及可以集成任意種類的系統封裝包和常用工具軟件的特點,因此也越來越被普通裝機者所接受和青睞。隨著網絡上第三方系統安裝盤集成開發者的參與,WinPE的功能和種類變得非常豐富(圖2)。于是它便成了安裝系統所必不可少的一個輔助工具。

    由于WinPE的可定制性,因此從網絡上獲得的各類WinPE工具或ISO包的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只有幾十MB,而大的會有數百MB甚至數GB。WinPE的版本也是隨著Windows版本的不斷更新而升級。由于它是服務于Windows的一個特殊工具,因此其內核要與所安裝或維護的Windows的版本要相適應。使用低版本的WinPE 1.0或2.0來安裝Windows 8.1或Windows 10,將無法獲得支持并不能成功安裝。

    大家知道,從Windows Vista開始一直到Windows 8.1的安裝程序都是沿用Windows NT 6.x的內核(Windows Vista為NT 6.0,Windows 7為NT 6.1,Windows 8為NT 6.2,Windows 8.1為NT 6.3)。而這些安裝程序其實也是基于Windows PE內核的。最為典型的就是買回的品牌機不用從頭安裝系統,只需開機后進行一些必要的系統配置之后,就能進入Windows使用。這其實就是利用了WinPE系統封裝的內核技術,先進行了系統文件的預安裝,將必要的個性化配置步驟留給用戶。而我們今天所用的各種WinPE,也正是這種基本安裝功能的進一步延伸和應用。

    WinPE啟動引導后主要是在一個虛擬機環境下工作的,你會看到電腦中出現了C盤或D盤等驅動器,但實際上這些盤并不一定是你電腦中的實體物理硬盤。啟動之后,不但可以使用基本的網絡配置上網,還可以進行磁盤管理,并借助于豐富的內置工具來進行操作,因而為系統安裝和軟件使用維護奠定了堅實基礎(圖3)。WinPE支持幾乎所有的Windows命令行操作,而命令行是系統安裝和維護的最得力武器,因此,擁有了WinPE也便讓程序員或系統維護者擁有了廣闊的用武天地。

    最早期的Windows安裝盤往往是采用MS-DOS內核的啟動方式,在這種啟動方式下,大家比較熟悉的有Ghost程序系統克隆和恢復。WinPE 1.0則是隨著Windows XP的出現而產生的,它支持Windows XP的安裝。Windows Vista的出現,讓系統對軟硬件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微軟順應這個環境開發出基于Vista的WinPE 2.0版本,它支持Vista的驅動程序并能使用Vista的先進功能,之后這一版本可以一直支持到Windows 7、Windows 8的安裝。隨著Windows 8.1的產生,WinPE 2.0對該版本系統的安裝變得無能為力,這時WinPE 3.0便應用而生,它可以支持從Windows 7到Windows 8.1的安裝。之后的兩次升級則是服務于Windows 8.1或更高系統的升級,WinPE 4.0支持Windows 8和Windows 8.1的安裝,而WinPE 5.0則僅支持Windows 8.1以上系統的安裝(表)。

    從理論上來說,WinPE 3.0開始,WinPE的升級越來越傾向于對高版本系統的安裝支持。但更高版本的WinPE對低版本的Windows不能全面支持,由于目前使用Windows 7、Windows 8.1、Windows 10的用戶都不在少數,對各種系統的安裝需求在一定時期都將存在,因此,從廣泛適用的角度來考慮,使用WinPE 3.0版本的維護盤或預安裝系統,適應面更廣,它可以同時支持從Windows 7到Windows 10的安裝。但若僅從Windows 8.1或Windows 10的安裝角度考慮,那么使用WinPE 4.0或5.0內核的優秀維護工具軟件將是首選。

    由于采用WinPE 3.0或更高版本內核的WinPE安裝包五花八門,其集成的功能也各不相同,用戶在選擇時,以能夠滿足支持安裝分系統版本為前提,根據集成的功能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就現在最熱門的Windows安裝來說,我們向大家推介一些適合于Windows 8.1或Windows 10安裝啟動盤的制作工具,比如大番薯U盤啟動盤制作工具(圖4)。使用這個工具,可一鍵制作WinPE啟動U盤。有兩種版本可供下載,其中標準版支持Windows平板的系統安裝,但不支持UEFI啟動模式。而高級版可支持UEFI啟動模式,但不支持平板Windows的安裝。兩種版本均支持兼容舊電腦的普通安裝模式安裝Windows(圖5)。

    此外,類似功能的WinPE啟動工具箱還有:U深度PE工具箱、大白菜U盤啟動工具、微PE工具箱等。這些工具的最新版一般均支持Windows 8.1或Windows 10的安裝,且都有傳統模式和UEFI兩種版本可選。主要功能基本相近,但附加功能有所不同。讀者朋友們也可以按需選用。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