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2011/12年買了一部藍魔w10的7寸電阻屏平板,需要用指甲蓋滑動,運行的還是安卓2.2系統。當時我還在用moto e6,驚訝于山寨廠商的創意,并且幻想平板要是能打電話就好了。后來沒多久我就在市場上看到了三星的P1000,從那時起我就想擁有一部通話平板做主力機,但是由于太過另類,一直沒能落實,等啊等,等到現在折疊屏都出了好幾年了。這些年我也關注了不少通話平板,下面就回顧一下。
1 三星P1000
這玩意看著有點笨重,當時就得賣3000+,而我一直都用2000以內的手機所以沒舍得買,而且也覺得還不夠理想。
邊框比我買的藍魔山寨平板還寬
2 聯想A2107
看過三星P1000之后,我就開始尋找其他品牌的相似產品,很快就找到了聯想的A2107,當時都是在電腦專賣店里有售,還特意問了問銷售員是否能夠插卡打電話。聯想當時的UI還是有點特色的,可惜明明是通話平板卻沒有聽筒,有些人說那么大可定用耳機接聽啊,誰會捂在臉上接聽。但我覺得聽筒用不用是我的事,但你不能沒有,否則萬一找不到耳機豈不是只能外放了?
UI還是很有特色的,用的TN屏,還是聯發科SOC
3 華為Mediapad 7寸
具體型號忘記了,這部機器專柜上根本沒有,是在信息城一個賣華為路由器的柜臺上見到的,只見過一次,當時華為在中華酷聯里最沒存在感了。
很少見的產品
4 三星P6200/6800
2012/13年那會三星還是如日中天的,買手機平板這些還是得看三星而P6200和6800是我認為比較靠譜的產品
即使是在三星如日中天的時代,我也覺得三星UI丑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真的見有人用,而且有兩次看到有人拿著打電話。可惜配置有點低,是雙核的。糾結了一陣子,最后還是入手了聯想K860,緊接著公司又發了小米2的合約機,這也是我第一次跟通話平板失之交臂。
5 華碩Fonepad
那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華碩推出padfone之后,又退出了fonepad系列,
fonepad更有金屬質感,強過三星
在我看來華碩的外觀設計是要比三星強的,可惜華碩聯想戴爾等等PC廠商往手機平板進軍時,都不約而同的被Intel坑了。華碩初代fonepad采用的就是Intel家的Atom2420,X86構架,用在安卓設備上性能和兼容性都有問題。后來我又從網上了解到,其實華碩在此之前也搞過類似設備,叫memopad啥的,更近似于大號PDA吧
不得不說那時候的電子設備太有想象力了,哪像現在無聊啊。
6 華碩fonepad 7 二代
到了第二年,華碩推出了二代產品,商務感降低,采用了左右雙揚聲器,娛樂屬性更強,
這其實是我最喜歡的一款
可惜依然是intel Atom2560處理器,而且在線下極少見到,摸不到真機的情況下,我是不大敢買的,這是第二次錯過。后來華碩又退出了幾代fonepad產品,無論是外觀還是配置都越來越糟糕,前置的雙喇叭居然直接就在前面板上開兩條口子,唉,真的沒法接受。
7 三星Galaxy Tab Note 8
這是一款8寸的產品,巨大的機身。soc用的是獵戶座4412處理器,和我的聯想K860相同,
見過這款產品之后我其實挺后悔買K860的。
8 三星Galaxy Tab S8.4(705C)
三星技術水平還是牛啊,很快就搞出了輕薄款通話平板,同時還擁有8.4寸碩大的屏幕,
國行版soc用的是驍龍800,我同事用過,不過只是當做平板炒股用。
9 華為Mediapad M1
華為也沒閑著,推出了具有雙前置喇叭的M1,也是8寸屏,可惜這種設計沒在之后的M5/6上延續下去
10 三星Galaxy Tab S3?S2
S2還是S3已經記不清了,這是三星推出的最后一款通話平板,
也是最后一款高端小尺寸平板。才用的是4:3的屏幕,機身超薄,買不起啊!
11 HTC flyer
這其實是以上這些產品里最早的,但卻是我最后才發現的,
當時淘寶上200塊可以撿垃圾,還有moto的Zoom平板。我到現在都很懷念HTC的sence UI,在HTC one手機上看到那天氣動畫以及那一頁一頁的插件,真是太漂亮了,可惜后來UI除了錘子其他都搞成一個模樣了。
最后,隨著手機尺寸越來越大,小尺寸平板越來越少了。IPad mini4之后停更了三四年,三星止步在7.9寸的tab S2,華為停留在M6,連臺電昂達這些山寨廠商都只做大屏平板。我本以為IPad mini5/6之后安卓廠商會跟風,可是并沒有,也許他們是準備進軍折疊屏。
我的通話平板的夢想永遠都不會實現了,它變成了折疊屏,讓IPad mini能打電話,把他對折之后裝在口袋里,這也正是我最初的期望。
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軒窗
智東西10月31日報道,今天柔性電子技術企業深圳柔宇科技在北京舉辦今年的新品發布會。會上柔宇科技CEO劉自鴻發布了禪翼柔性屏2代以及搭載該柔性屏產品FlexPai(柔派),集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功能于一身,是一個能打電話的、可以折疊的大屏平板設備。該產品售價8999元起,11月1日開始預購,12月底將開始陸續發貨。
同時,面向全球開發者,FlexPai也提供開發者版。柔宇科技CEO劉自鴻也宣布將拿出20億美元進行FlexPai開發者支持計劃。
2014年,柔宇科技自主研發出厚度僅為0.01毫米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柔宇科技CEO劉自鴻發正式介紹,該顯示屏正式命名為禪翼柔性屏,并升級為第2代產品。
據劉自鴻介紹,禪翼柔性屏2代上集成了2000萬個超精密器件、600萬柔性集成電路。
與LCD屏和OLED屏相比,禪翼柔性屏2代在厚度和質量上更輕薄,加上顯示器件的重量僅2.7g。
劉自鴻說,禪翼柔性屏2代,經歷了超過20萬次的彎折測試,由于正面沒有玻璃,不會出現碎屏的問題。
在顯示性能方面,禪翼柔性屏2代具有大色域、強對比、廣視角、高分辨率的特點,對比度達到100萬,視角達1平板電腦80度。
FlexPai正面采用7.8英寸高清大屏,超薄機身僅為7.6mm。硬件上,它采用2000萬+1600萬的雙攝設計。
同時,據柔宇表示,該產品采用了新一代高通驍龍8系列平臺,該平臺具有7nm制程工藝,支持AI算法,擴展后可以支持5G網絡。軟件方面,FlexPai則搭載柔宇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Water OS。
FlexPai是柔宇科技推出的基于禪翼柔性屏2代的一款硬件產品,功能上集合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于一身。
劉自鴻表示,當把屏幕基底換成薄膜后,又要做到高分辨率、高穩定度,難度是非常大的。而為了實現便攜與大屏的統一,FlexPai采用了卷曲折疊的方式。
FlexPai的禪翼柔性屏2代可以自適應屏幕比例,可以實現4:3、16:9、18:9三種不同的屏幕比例。
該產品的屏幕可以直接展開分成兩個面,在中間還設計有一個小的顯示屏。當來電時,不影響用戶在分屏上娛樂或者工作,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是否接聽。
FlexPai采用2000萬主攝+1600萬的廣角的雙攝設計,通過折疊,在拍照時候可以實現鏡像拍攝,即便是他人給你拍照,你也能看到攝像頭內的畫面。
在折疊設計方面,FlexPai采用了柔宇自研的多軸轉動鉸鏈技術,配合精準的阻尼減震技術,實現多角度的使用。據劉自鴻說,該屏幕中集成了110多項專利。
在充電方面,FlexPa采用自研的柔充技術,可以實現30分鐘充電70%,一個小時充電90%。
在AI功能方面,FlexPai支持美顏、雙攝虛化、智能HDR、夜景、全景等AI功能。
同時,柔宇科技CEO劉自鴻也宣布開啟柔性星球百萬創作計劃,即日從產品設計大賽開始,賽事內容不僅包括產品的設計,還包括Logo、主題曲等。
柔宇科技于2012年在美國硅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創立,主要做新型顯示技術的開發,經銷模式主要有B2B與B2C兩種。
成立六年來,柔宇科技共獲得9次融資。2015年獲得C輪融資后,柔宇科技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2016年獲得5億元Pre-D輪融資,估值突破200億人民幣(30億美金)。
柔宇科技上一次融資是在今年8月,其完成了由盈科資本投資的E+輪融資,融資后估值近50億美元。
柔宇科技的自主核心技術包括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和新型柔性傳感器。核心業務則包括基于“柔性+”平臺的一系列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
2014年柔宇科技在全球第一個發布了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0.01毫米相當于人類頭發絲直徑的五分之一,這個世界紀錄讓柔宇科技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匹黑馬。
目前,柔宇擁有2000余項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涵蓋材料、工藝、器件、電路設計等各個方面,產品則銷售到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10月,柔宇科技在深圳投資約110億元,建立了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
該產線在今年6月正式投產,據悉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可支持大量消費電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教育辦公、機器人等行業應用。
今年來,柔性屏逐漸被提到智能手機的日程上,尤以知名電子廠商三星為代表。
而今天,柔宇科技率先發布了柔性屏硬件產品,直接沖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
隨著這一波沖擊的到來,智能手機市場的柔性屏時代也即將到來。
技日新月異,不斷涌現的創新技術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作為市場上暢銷的平板品類,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不僅擁有出眾的大屏、配置和生產力,更是帶來了三星Galaxy設備間的無縫互聯體驗。隨著新一代三星Galaxy S24系列的推出,諸多遠超以往的特色功能可與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發揮更佳的協同作用,進一步為用戶提升智能體驗。
三星Galaxy智能設備支持S互傳功能,這就意味著可以將照片、視頻、文件等數據在手機和平板間快速互傳,便于用戶更高效地辦公或創作,且傳輸不受網速影響,更能確保隱私安全。比如影像創作時,使用三星Galaxy S24 Ultra四長焦系統錄制的照片與8K高清視頻,可傳至三星Galaxy Tab S9 Ultra,在高達14.6英寸的超大屏幕上觀看更多細節。后期編輯圖片時,通過三星Galaxy S24系列基于AI的生成式編輯功能,可自由挪動畫面中的對象,并智能填充背景內容,然后將調整后的照片傳到三星Galaxy Tab S9 Ultra繼續深度精修,讓作品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對于經常視頻會議的用戶來說,往往因為手機屏幕空間的限制而不便記錄或者影響效率。如今,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徹底解決了這一痛點。當平板與三星Galaxy S24系列成功配對,通過視頻通話流轉功能,可將手機的視頻通話“搬”至平板,并支持調整通話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便我們在大屏幕上更好地溝通。同時,借助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的多視窗功能,可分屏運行高達3個應用程序,比如打開會議文檔實時對照和修改,使用S Pen在三星筆記上記錄要點,從而提升移動辦公效率。此外,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還能轉接手機來電和收發信息,讓我們在專注工作時也不會遺漏重要電話或信息。
隨著S Pen和三星筆記應用的不斷升級,其在三星Galaxy生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配合其他功能實用性也更加出眾。具體來說,無論是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標配的S Pen,還是三星Galaxy S24 Ultra的S Pen,都擁有堪比真實書寫的體驗。而三星筆記支持的跨設備同步功能,則打破了跨設備間的阻隔。這樣一來,我們只需登錄同一個三星賬戶,便可在平板和手機上共享、瀏覽或編輯筆記內容,也能讓團隊協作的效率大幅提升。
如果需要在三星筆記上輸入大量文字,只需通過Samsung DeX模式,將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接入鍵盤支架皮套和外設鼠標(需單獨購買),即可實現類PC般的交互體驗。不僅如此,連接的鍵盤和鼠標能通過多重控制功能,同步操控三星Galaxy S24系列內置的三星筆記快速完成文本,而后Galaxy AI賦能的筆記助手可對內容智能排版,生成摘要和封面,讓生產力直線飆升的同時,更方便日后查閱。值得一提的是,多重控制功能還允許三星Galaxy設備間拖放文件,比如從手機轉移到平板后,利用更大的屏幕空間深度創作。
不難看出,三星Galaxy Tab S9系列強大的互聯體驗能夠為日常辦公、創作等細分場景賦予高效。而新一代三星Galaxy S24系列的到來,無疑將設備間的協同與互聯體驗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讓我們不再受限于手機屏幕空間,釋放出更高效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