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已悄然來臨,武漢的蘿卜快跑無人網約車服務成為了這一科技趨勢的生動例證。面對技術帶來的變革和潛在影響,本文深入探討了無人駕駛技術背后的邏輯及其對未來社會、工作方式的影響。
無人駕駛真的來了。
近日,武漢上線的蘿卜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成為了社會熱議的焦點,我們以為還很遙遠的未來場景就這樣出現在生活中,奇點時刻正式來臨。
大家關注的重心都是會不會有大量司機失業,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種結果。我們知道技術只有一路向前,不會回頭,而且新技術一旦在一個地方落地,就會迅速地產業化,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無人駕駛真的能降低成本,提升社會效率,那我們也應該迎接新技術新未來。大量司機的失業不會突然出現,會隨著技術成熟而逐步推進,相應產生的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部門充分論證,拿出可行的方案。
這里我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一下蘿卜快跑的橫空出世,揭示了技術變革的什么邏輯。
機械化時代,機械設備通過固定的程序,可以自動化的完成很多高精度的工作,很多機器部件都達到了微米級,芯片甚至達到了納米級。然而,機械設備的局限性在于無法應對變化多端的環境和非結構化的數據。
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處理復雜和動態的環境。AI系統不僅能執行任務,還能理解任務的復雜性和動態性。這種從任務執行到任務理解的轉變,極大地提升了自動化系統的智能水平。例如,無人駕駛汽車通過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獲取數據,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識別和理解道路狀況、交通信號、行人行為等,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智能決策。這種能力遠遠超越了傳統機械設備的精確性,展現了AI在處理復雜任務中的優勢。
傳統的自動化系統通常需要人類的直接控制和監控。無人駕駛技術則代表了一個新的范式,人類和機器之間的關系從控制轉向協作。在無人駕駛的場景中,人類不再是直接的操作者,而是系統的監督者和協作者。這種人機協同的模式能夠發揮雙方的優勢,既能利用AI的高速計算和決策能力,又能依賴人類的創造力和經驗。
通過與環境的持續交互,無人駕駛系統能夠不斷優化其駕駛策略,適應各種復雜路況。在武漢的實際運營中,蘿卜快跑通過大量真實駕駛數據的積累和學習,顯著提高了行車效率和安全性。這種自我優化的能力,使得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多變的城市環境中保持高水平的駕駛表現。AI驅動的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在毫秒級別內完成數據處理和決策,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和安全性。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可以自動執行許多人類以前需要親自完成的任務,這不僅包括傳統的計算任務,還包括許多需要智能判斷和決策的任務,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無人駕駛等。
人工智能還具有自適應和自學習的能力,可以不斷優化自身,這是一個不斷進化和擴展的過程,計算技術的邊界將繼續被推遠。
這將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改變和思考呢?
最后說一下,蘿卜快跑現在也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而且有人在遠程監控,通過高帶寬、低時延的 5G 網絡,從屏幕組上觀察汽車周圍 360°狀況,一旦有突發情況發生,這時候由人來接管,利用方向盤、檔把、腳踏板等控制器駕駛無人車輛。
推薦書籍:
《機器、平臺、群體:迎接數字化未來》
“人類的力量在于我們的創造力和適應能力,這些是機器難以復制的。”
《超級智能:路徑、危險、策略》
“當機器能夠比人類更好地思考時,我們必須重新定義人類的角色。”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正在開啟一個新時代,使機器能夠理解和解釋世界的復雜性。”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均勻分布。——威廉·吉布森
本文由@楓來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華社長沙8月14日電(記者張格)記者從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獲悉,2024天門山“云縱天梯”跑酷大賽將于8月24日在該景區開賽。屆時,70余名中外跑酷愛好者將齊聚天門山標志性景觀——天門洞999級“天梯”,在狹窄陡峭的賽道上展開激烈角逐。
本次賽事的賽道起點設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門洞”洞口,沿999級臺階的登山步道向下一直延伸至游客廣場,全長近300米,垂直落差達150米,分五緩四陡,平均斜度45度,共設置108組障礙道具。賽事工作人員介紹,天門山跑酷大賽的賽道長、技術難度大、場地環境獨特,單場比賽強度極大,對選手的體能、技巧和心理都是很大考驗。
本屆賽事共設競速賽、技巧賽兩大主賽單元,以及包括單項挑戰賽和跑酷捕捉賽在內的趣味賽單元。其中競速賽預賽采用分段賽道,決賽采用全程賽道,競速以選手起止計時為準,預賽排名前16位的選手晉級決賽;技巧賽賽場位于主廣場,預賽排名前24位的選手進入決賽,裁判將根據選手完成動作的難度、風格、流暢、安全四個方面進行考量,并按得分排名進行淘汰。
單項挑戰賽是蹬壁摸高項目,選手將通過助跑上墻,完成最高點位挑戰;跑酷捕捉賽是在跑酷運動基礎上延伸而來,借助賽道在規定的時間內,“逃脫者”或“追捕者”展開一場緊張刺激的對決。
據了解,本次大賽采用線上視頻海選方式,吸引了海內外160余位跑酷愛好者報名,最終裁判團評選出64名國內選手、8名國際選手入圍比賽。
日,武漢“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引發大眾廣泛關注。一方面,有網約車、出租車司機抱怨被“蘿卜快跑”搶了飯碗;另一方面,“蘿卜快跑”成為廣受乘客歡迎的網紅打卡項目,“打無人車、逛大武漢”已成為武漢獨特的景觀。“蘿卜快跑”將跑出怎樣的未來?
4日,“蘿卜快跑”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進行路測。伍志尊攝(新華社)
從商業前景看,“蘿卜快跑”已經跑出一條前途明朗的金光大道。
蘿卜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已在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并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上海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測試。截至2024年4月19日,蘿卜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計單量超過600萬,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今年5月,百度在武漢發布第六代蘿卜快跑無人駕駛汽車,車上搭載了全球首個支持L4級別無人駕駛應用的自動駕駛大模型。該平臺有望于2024年底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這也意味著,蘿卜快跑將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盈利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
這一步來之不易。據公開數據,百度從2013年入局自動駕駛以來,在該領域的總研發投入已超過1500億元。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是交通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國際競爭者都是有實力的產業巨頭。比如,在美國,特斯拉、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都是這一領域的有力競爭者。在該領域,商業化進程與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密切相關,技術的先進性和穩定性是實現安全、可靠服務的前提。蘿卜快跑的盈利曙光初現,說明其自動駕駛技術經受住了實際運行的考驗,獲得了有商業價值的市場接受度。
百度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路測。董慶森攝
從社會影響看,“蘿卜快跑”還需探索一條多方共贏的長久之路。
自動駕駛的普及,需要政策、法規、行業標準的配套。在涉及無人駕駛汽車的事故中,事故責任如何認定?當車輛面臨無法避免的碰撞事故時,人工智能是應該優先保護車內乘客安全,還是盡量減少對行人的傷害?無人駕駛汽車運行過程中會收集大量用戶數據和交通信息,如何保證這些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當然,完善制度不是一家企業可以做到的。目前,我國在一些城市有序推進自動駕駛立法和試點工作。北京市經信局近日就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蘿卜快跑的快速發展還帶來了“搶飯碗”的大討論。在武漢,與蘿卜快跑訂單量大增相對應的,是同期網約車和出租車的訂單量下降,退車的出租車司機數量增多。目前我國注冊網約車司機已超過700萬,出租車司機也接近300萬,如何面對自動駕駛帶來的沖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要為轉行的司機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和再就業培訓;要創造大量新就業機會,如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維護、遠程監控服務等;要逐步推廣無人駕駛,給社會和從業者足夠的適應時間,避免短期內出現過于劇烈的沖擊;要探索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公司與無人駕駛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合作共贏新模式。
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這個領域,我國有巨大優勢:政策支持足、技術基礎高、市場前景好、基建配套強。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車路云一體化”相關市場規模超14萬億元。期待這一預測早日變成現實。
經濟日報(作者佘惠敏),原標題《“蘿卜快跑”將跑出怎樣的未來》
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