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電腦機箱,都在逐漸過度的“年輕化”、“時尚化”?

    在玩過滿是跑馬燈的RGB機箱到這兩年的海景房,突然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欲望,我并不是說RGB/海景房不好,只是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我想要一臺極具質感,又充滿氣質的機箱,于是就有了今天這臺電腦。

    嗨~大家好,我是飛帆飛帆,一個什么都喜歡研究、裝修過8套房子以及兩千平米辦公室的家電數碼愛好者。

    我相信沒有完美的產品,它最少有1個維度會讓部分用戶覺得是缺點的,如何把產品真實的優缺點展示給大家,確定它是否適合你,是我的分享的目的。

    無論廣告還是個人體驗,努力保證體驗真實、客觀是基本原則,希望大家共同監督!

    主機搭建

    機箱:分形工藝 North XL 側透版

    決定一臺電腦氣質,機箱是核心。

    機箱選的是分形工藝,這是一個來自瑞典品牌。

    最開始想要被譽為“最強風冷”的Torrent,但因為計劃上水冷且Torrent與另一臺13900K的主機氣質類似,就放棄了。

    后來看到North這張官宣圖,一眼淪陷了。

    North有網孔側板與玻璃側板兩種,網孔側面可加裝2個14CM的風扇,我選擇了玻璃版本。

    正前是420的位置且標配3把14CM風扇,如果上420水冷標配的風扇會浪費。

    思考再三還是頂部360水冷,尾部加個14CM風扇,風道為前進風,頂、后部出風。

    這是背面走線情況圖,下方電源平行位置有2個機械硬盤位,CPU后面下方有2個SATA的SSD,我是搭配NAS實現無機械硬盤主機,更安靜。

    機箱左上角內置4插風扇HUB,整個機箱走線孔布置也很合理。

    恩...關于走線的工整...畢竟側板一蓋美滋滋,就隨便弄了一下而已。

    機箱內部,North做工與用料都非常不錯,且內外各種隔板都有大量的開孔,非常符合極致散熱的品牌調性。

    前面板的十根實木(胡桃木)格柵每根都有著不同的紋理,搭配木色的桌面非常舒服。

    頂部USB是2個5G的A口、1個10G的C口,電源燈隱藏在貫穿線條的最右邊。

    North用料與做工處于一流水準,水冷風冷安裝位置都考慮得很充分,標配三把14CM風扇靜音與風量平衡點極好,內部走線孔位設計非常合理,整體結構異常扎實。

    但這些不是我買單的主要原因,核心是它外形上的獨一無二。

    它很好的利用原木弱化了機箱的科技感、金屬感,這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就如同我開頭說的,你很難找到一款風道優秀、箱體設計合理、極具氣質的主機箱。


    顯示器:聯合創新27M2U-D

    第二個跟氣質有關的,是顯示器。

    既然機箱是白色的了,顯示器也得白色了,于是買了聯合創新27M2U-D。

    很難相信2024年一臺Mini LED技術、1000尼特峰值亮度(HDR1000認證)、有384個分區控光、4K分辨率的顯示器居然只要一千四而已。

    HDR1000認證的顯示器,能在明暗強烈、高光照射的畫面帶來非常逼真的效果,比如陽光直射、探照燈、宇宙中星艦發射激光等場景,在HDR1000認證的顯示器能呈現出更閃耀的效果,這是一般顯示器所達不到的。

    我認為HDR認證在觀影與游戲來說必須要HDR1000才有意義,低于這個的都是噱頭,而加上4K分辨率,它就是目前最強的看片利器。

    就也我選它的原因之一,畢竟工作之余我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影、看劇以及玩PS5了。

    它的區域調光2.0技術也有不錯的表現,進一步加強了觀影與游戲的體驗。

    在生產力方面它也非常不錯,它是一款100% sRGB、99%Adobe RGB、△E<2的優秀顯示器,色域與色準上都是專業級的規格,并且每臺都做了出廠校色,確保用戶到手就是一臺狀態完美的顯示器。

    光線傳感器差異

    帶有光線傳感器,能根據室內亮度自動調節顯示器亮度,避免環境與顯示器亮度反差過大傷害到眼睛。

    搭配的支架可以90度旋轉,適合組雙屏的需求,我是放在顯示器支架上了。

    這臺顯示器既能滿足我觀影、玩PS5的娛樂需求,也能滿我工作上畫圖、做視頻的工作需求,外觀也很符合我的要求,價格真的很超值了。

    主板:技嘉 B760M AORUS ELITE X AX

    主板必須得白色,需要與機箱一致。

    CPU我繼續用的是上次買的14700K。

    14700K出廠即灰燼,沒有超頻的必要了,好看、用料足、性價比高、對內存適配性好才是主板的關鍵。

    技嘉冰雕B760M(B760M AORUS ELITE X AX)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了,14+1+1相數字供電,就算i9也能很好的支持。

    雖然是小板但依舊覆蓋了大量的散熱裝甲,主板與SSD都不用擔心高負荷時的散熱效果。

    四根4條內存槽最大支持192GB(單槽48GB),不用再問四條32G能不能支持了!

    內存最高XMP支持到8266MT/s,而且技嘉的內存超頻非常簡單,稍微懂的小菜雞也能輕松完成!在下面實測環節會有介紹。

    兩個M.2固態硬盤的金屬散熱片都是快拆設計,而且散熱片的厚度喜人,絕對讓人放心。

    顯卡插座用的是超耐久顯卡插槽,再重的顯卡也能hold得住;

    板載接口上,USB前置接口旁有HDMI接口,給帶屏機箱提供了便利,機箱屏幕不用再繞線到后方插顯卡了,細節到位!

    風扇接口是CPU*1+SYS*3合計4個;RGB接口則是3個;

    分布也比較合理,上部風扇與RGB接口各1個,下部各2個。

    背后接口上,4個黑色A口為USB2.0、3個藍色A口為5G、紅色的A口為10G,1個C口為20G;

    2.5G有線網口+WiFi6的無線網絡非常不錯;

    其他就是3.5mm的音頻接口、光纖接口以及板載顯卡的HDMI、DP輸出口。

    比較重要的2.5G有線、WiFi、20GC口都給到了,低價不低質啊。

    技嘉PC端軟件智能管家舒適性挺高,在御三家里面感覺最好。

    比如神光同步上支持非技嘉品牌的內存,而且支持亮度調節;

    比如所有的驅動都支持在軟件內下載與升級;

    比如bios也可以在軟件內完成下載更新,用戶只需要重啟就行。

    內存超頻、顯卡超頻、CPU超頻、CPU降壓等操作也都可以在軟件內完成,非常方便。

    而且主要是,這板子多多13XX買的...你們說這價格跟配置,優不優雅?氣不氣質?

    顯卡:技嘉 4070Ti 雪鷹

    顯卡用的是手上原來的4070 Ti 12G雪鷹,白色的雪鷹顏值極高。

    目前市售三風扇的4070 Ti中,雪鷹的散熱模組是用料最好,比如三個風扇采用正逆轉設計減少擾流并增加氣壓加速散熱,還支持智能啟停;風扇軸承使用石墨烯潤滑油,正常工作壽命更長;關于顯卡的具體表現我們看實測環節吧。

    我這款沒貨了,放個4070 super吧

    硬盤:希捷酷玩530/520

    我一直推薦主機不要再放機械硬盤,噪音小也減少走線,把需要存儲的資料、影片等放到NAS上,隨用隨取即可。

    酷玩系列是希捷專門為電競玩家推出的產品,分為極致性能的530與主打性價比的520

    希捷酷玩530系列是最高讀速7300MB/s 、最高寫入6900MB/s的PCIE 4.0產品,采用經希捷驗證的E18控制器和176層3D TLC,是專為高頻使用而設計的產品,4T版本的總最高寫入字節數高達5100TBW,2T版本的是2550TBW

    非常適合做系統盤。

    希捷酷玩520系列最高讀速5000MB/s 、最高寫入4850MB/s,是性能與耐用性都能滿足電競玩家嚴苛需求的產品。

    2T版本的總最高寫入字節數高達1200TBW,1T版本的是600TBW。

    非常適合做副盤。

    希捷為這兩款產品都提供了5年質保、3年內1次免費的原廠數據恢復服務。

    實測性能我們放在測試環節。

    內存:金百達 白刃 6800 MHz

    考慮優雅,因此金百達白刃這種較為工整的造型就很適合了。

    金百達是2016年在深圳成立的國產品牌,在DDR4比較普及的時候,金百達就以價格優秀、內存顆粒透明化、品質優秀被DIY圈追捧。

    作為國產存儲卷王的金百達在DDR5產品上也非常出色,尤其是黑刃與白刃系列,性能與價格都在圈內很出名,我這次上的就是金百達的白刃RGB 6800MHz 16*2內存。

    我這款是海力士原廠A-die顆粒,采用10層強化PCB板,因為不鎖電壓所以超頻性能不錯,XMP輕松上6800MHz運行,但如果CPU與主板優秀,超頻空間還是比較高的,具體我們看實測環節。

    散熱-鑫谷 昆侖山海 MU360 水冷

    風扇一體化的360水冷真的值得推薦,少擰幾顆螺絲還是很快樂的。

    這次鑫谷的的昆侖山海就是這樣,出廠就裝好了風扇。

    采用了最新一代的陶瓷泵頭,轉速在1800~3000RPM±10%之間,整體震動對比上一代更低。

    泵頭上放置了方形320*240分辨率的屏幕,對比圓形屏幕更適合玩家進行定制展示。

    三個風扇為積木風扇設計,所以只需要接一根風扇與RGB線即可,轉速為7000-2200RPM±10%,軸承油做防甩油是設計,有效增加了軸承的壽命。

    風扇邊緣放置了帶燈光的無限鏡,結合風扇周邊細小的光源,非常低調優雅。

    小屏幕除了自帶內容還支持圖片與GIF播放,可以與監控數據顯示結合。

    還支持推流顯示,可以選取桌面任意位置實時顯示畫面,用戶能實現全方位的定制展示。

    同樣默認設置下單烤FPU,我這塊14700K最大功率是278.6W,CPU的溫度最高到91°C,散熱能力還不錯的。

    鑫谷也為這款水冷提供了5年質保,目前零售價500元不到,還是很超值的

    電源:安耐美REVOLUTION D.F12 850W ATX3.1

    低調了幾年的安耐美接連發布兩款重磅電源產品D.F12和PalatiGemini系列,而且在諸多大佬評價中得分極高,算是重新開始發展國內市場了。

    安耐美這款電源除了白色外觀外,尺寸才12.2cm,再加上標配的白色壓紋模組線很適合理線,定制電源線的錢是省下來了。

    不要覺得850W不夠,總覺得1000W以上才是真家伙,強如4090指定電源也只是850W而已。

    實際這款電源符合ATX 3.1與PCIe CEM 5.1規范,12V-2x6的顯卡專用接口功率最大支持到600W,非常給力!

    80PLUS金牌認證,內部是高端電源標配的全日系電容,采用DC-DC結構設計、全橋LLC諧振以及主動式PFC,用料與配置非常扎實,在穩定性與耐用性上不用擔心,安耐美也為這款產品提供了10年質保。

    采用雙滾珠軸承的風扇,直徑約12CM,支持智能啟停,電源低負載時風扇會停轉,能實現極致靜音效果。

    通過背后的D.F.Switch按鍵可以看出有翻轉清灰技術(自動除塵),開機后電源風扇會反向轉15秒清理灰塵,用戶也可以通過按鈕手動開啟,非常實用。

    非常貼心的是,安耐美還給用戶配了一個短接模塊,插入后沒有主板也可以用電源,比如給光驅供電當CD機用這種古早操作...

    實際裝機也看到,12.2CM的尺寸真的非常小巧~

    裝完整體的感受是,那個在我剛玩DIY時期的實力老牌、電源大佬似乎重新殺回來了!而且這款850W的產品性價比真的很高啊!

    外設選擇

    惠威 X4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一臺電腦要聽歌、看劇看電影、玩游戲;

    對電腦是生產力的用戶來說,一臺電腦要聽聲音、編輯帶有音頻的文件等;

    而電腦音箱體驗最好的肯定是2.0,差別只是選普通音箱還是監聽音箱。

    普通電腦音箱都是有一定調音的,無論播放什么都會帶有出廠的調音風格。

    而監聽音箱是為播放真實的聲音而推出的,它極少給聲音染上風格,也有極好的解析力。

    只有監聽音箱,能把這些娛樂與工作的特性完全兼顧了。或者換一個方式表達,普通音箱沒法干監聽音箱的事,而監聽音箱能把所有事都干了。

    有源監聽音箱多少還算算普通用戶能玩得起的東西吧?

    國產能做監聽音箱的廠家并不太多,也就惠威比較出名,我手上有惠威的X4與X3。而國內較被熟知的有源監聽也就惠威與真力了吧?

    惠威X4與真力同規格的是真力G2,零售價京東9998元一對,惠威JD是3180一對,這差距大家能感受到么?

    看外站大神做橫評對比,對惠威X4的性價比大有贊賞,因為同樣尺寸下X4與其他品牌互有勝負,但價格卻僅有別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惠威X系列監聽音箱從X3到X6一共四款,數字越大尺寸越大,箱體都是低衍射弧形設計的圓潤造型,采用的是高強度鑄鋁合金材料,底座采用硅膠的抗震墊,音箱放在上面可以隨意調節傾仰角度與左右角度。

    如果作為電腦桌面音箱使用,X3與X4是最好的選擇,X5與X6略微有點浪費了。

    從X4開始,X系列使用XLR音頻接口,加強了抗干擾能力,背后有四個音頻增益調節鈕,其中三個是高中低頻三段微調(另一個為外接低音炮的頻率截止開關),也算是提供一定的定制性了。

    X4在實際的聽感上,高頻聲音亮澤感強,人聲、樂器比較細膩;中頻則是充滿細節的厚實度,尤其是一些人聲,聽起來非常濕潤抓耳;低頻上也給的很合理,質感很強。

    乍一聽X4會有一點點的偏冷,但隨著時間堆積,這種略有理性的聲音反而很適合,從早到晚,似乎都不會讓人覺得過頭,很舒適。

    作為入門級監聽音箱,X4是兼顧了監聽與好聽的,這是傳統音箱做不到的地方。

    目前大量自媒體用戶、對聲音稍有追求的用戶、受夠了藍牙音箱轟頭感的用戶,真的非常值得入手X系列監聽音箱來作為電腦音箱、書架音箱使用,比如X4,它很好的兼顧了工作與娛樂兩種走向,而關鍵是性價比真的超高啊!

    keychron V5 Max /M3 MINI 4K

    keychron在國外也火了好多年了,且國內但凡喜歡win/Mac雙修的用戶,用了keychron都絕對贊不絕口。這個品牌的產品,好用,也好玩。

    需要提醒的是,keychron是一個中國品牌,中文名渴創。

    我手上這把是V5 Max,采用渴創家族傳統配色,97鍵+1旋鈕的配列設計,完全照顧了游戲黨與碼字黨的需求。

    Gasket結構,佳達隆木星紅軸,全鍵熱拔插設計,QSA高度的PBT鍵帽,藍牙+2.4G+有線三模設計,帶RGB燈并有22種燈效,4000mAh的電池在無光藍牙模式下續航約220個小時。

    從硬件配置來說,機械鍵盤該有的都有了。

    QSA高度搭配佳達隆木星紅軸的使用效果會非常驚艷碼字黨,聲音上比較安靜,按下鍵帽時會有十足的軟彈感,到底部時又能感覺到合理的韌性,單靠Gasket結構是無法實現的,木星紅軸絕對是原因之一。

    從23年到現在接觸的鍵盤來說,除了金粉軸給過我類似的碼字愉悅感以外,這把V5 Max是第二把。我相信每一個碼字黨、碼農以及女生都會喜歡這把鍵盤的觸感。

    細節設計上渴創也很到位,比如有C口與A口兩種2.4G接收器,電腦只有C口的用戶會很喜歡,考慮到傳輸環境,渴創還配備了帶延長線的接收器。

    切換系統與連接方式通過頂部的開關鍵,設計隱蔽也不影響外觀。

    V5 Max支持使用VIA等開源改鍵方案進行編程,可玩性很高。

    對新人來說,如果在VIA需要導入json這一步就卡住了,渴創目前也推出了自己的改鍵網站,用戶只需要點擊這個網址,就可以無驅改鍵啦,但是需要有線連接模式下進行哦。

    M3 MINI 4K是我第一次接觸渴創的鼠標,非常意外它僅重55g,合理的人體工學設計讓我可以很自然的抓握住,手感極佳。

    藍牙/2.4G與有線三模連接,最高可達26000的DPI,搭配環諾微動有8000萬次點擊壽命,采用PAW3395旗艦機傳感器,4K版本的回報率達到4000Hz,整體配置很不錯。

    鼠標左右拇指、滾輪位置都有物理防滑的紋路,腳貼是鐵氟龍材質,在我的超細布墊上體驗順滑度適中。

    渴創電腦端的軟件可以做非常細節的設置,印象中其他兩個大廠的軟件都沒有這么多細節。

    就是這樣的組合,沒有過于耀眼的配色與奇奇怪怪的造型,但一眼過去的質感明顯,一種old fashion的感覺。

    實測環節

    首先是默認設置下R23的CPU得分,多核33503、單核2128,從各種大神實測來說13700K在調教到位、體質合理的話能到35000分,而按我之前幾次的體驗,默認設置下多核的得分與散熱、主板有比較大的關聯。

    顯卡方面,壓力測試穩定度為98.8%。

    Fire Strike測試環節

    Fire Strike是DirectX 11 基準測試,使用2K渲染分辨率。Fire Strike Ultra 同樣情況下4K分辨率。

    Time Spy得分46257,Time Spy Exterme得分13793。

    Time Spy測試環節

    Time Spy是DirectX 12 基準測試,使用2K渲染分辨率。Time Spy Extreme同樣情況下4K分辨率。

    Time Spy得分22776,Time Spy Exterme得分11038。

    在連續執行40分鐘的Time Spy Extreme下,GPU溫度最高為68°C,Hot Spot最高是83°C,溫度控制極好。

    從顯卡來說,技嘉雪鷹是12G的4070Ti應有的水平,而且壓力測試穩定性很高,溫度也控制得不錯。

    內存上,這兩條金百達6800MHz下讀取速度101GB/s,寫入速度88916MB/s,復制速度92794MB/s,延遲69.3ns,表現還行。

    小超了一下到7600MHz后,提升到讀取速度111GB/s,寫入速度95891MB/s,復制速度100229MB/s,延遲67.8ns,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這里也重點說一下技嘉bios里面超頻內存的簡單程度,只要進入bios頁面,點擊左下角DDR5 XMP超頻,在彈出的窗口選擇你需要的頻率,然后回車確認,保存重啟即可...是不是超級簡單?

    而且技嘉主板上還有高帶寬與低延遲兩項針對內存的優化選項,如果選擇啟用的話,能進一步提升內存的性能。

    打開前后對比如上:

    打開前讀取速度111GB/s,打開后為114GB/s;

    打開前寫入速度95.89GB/s,打開后為111.33GB/s;

    打開前復制速度100.02GB/s,打開后為106.47GB/s;

    打開前延遲67.8ns,打開后為64.0ns,內存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SSD速度上,希捷酷玩530在:

    CDM實測讀取最高為7035MB/s,最高寫入為6826MB/s。

    TxBENCH實測讀取最高為6970MB/s,最高寫入為6589MB/s。

    AS SSD Benchmark實測平均讀取為5837MB/s,平均寫入為5918MB/s。

    官方宣傳的最高讀取為7300MB/s 、最高寫入6900MB/s,眾所周知要測試SSD的極限速度,最新平臺intel平臺是不如AMD的,因此實測最高速度能上到7已經不錯了,最高寫入也幾乎與官方宣稱的一致了。

    而且在溫度上,酷玩530+主板散熱裝甲在進行了20分鐘持續的測試house,最高溫度僅55°C,溫度控制非常不錯。

    希捷酷玩520的速度實測是:

    CDM實測讀取最高為5064MB/s,最高寫入為4841MB/s。

    TxBENCH實測讀取最高為5065MB/s,最高寫入為4805MB/s。

    AS SSD Benchmark實測平均讀取為3933MB/s,平均寫入為4113MB/s。

    酷玩520余官方宣傳的最高讀速5000MB/s 、最高寫入48500MB/s完全相符。

    并且同樣的溫度控制也是極佳,測試20分鐘左右最高溫度僅55°C。

    在生產力PC MARK10的Extended測試中得分為13646分。

    那關于實測環節,就給大家簡單的展現到這里。

    總結

    這次氣質主機順利完成,外觀上符合我的要求,性能上無論生產力還是日常休閑娛樂都完全能滿足,也算是了卻了大玩具心愿之一,書房的東西還是應該帶一點點氣質,平時工作起來才會更舒服一點,平時看起來也會更開心一些,不知道大家的機箱都是什么樣子的?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

    組裝自己的新電腦時通常我們不會所有組件都選擇最頂級的產品,但是如果我們不惜工本地組裝這么一個超級電腦,那么這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而且,當我們嘗試這樣做時,還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如果不考慮性價比、也不考慮應用需求,不計成本地選擇所有最新、最強大的組件組裝一臺電腦,會怎么樣呢?為了找到答案,我們使用最新的硬件組裝了最強大的電腦,在這臺電腦上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硬件究竟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充分地發揮其性能。

    我們選擇了面向最終客戶(而不是服務器)最強的Intel CPU Core i7-6950X作為我們超級電腦的核心。它需要一個提供2011-V3插座和配備英特爾X99芯片組的主板,在這里,我們選擇了有兩個M.2插槽可以用于高速SSD的ASrock X99 Gaming i7主板。M.2 SSD驅動器我們選擇了三星的SSD 950 Pro,而顯示卡我們測試了目前最快的英偉達GeForce Titan X。

    多么吸引人的超級電腦,雖然它的配置不會永遠是最新、最強的,但可以預期現階段它絕對不會遜色。

    CPU:10核心提供無窮動力

    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目前CPU的最佳選擇是來自英特爾的Skylake平臺。Skylake平臺最強大的Core i7-6700K可以應對所有最新的游戲和應用程序。它有4個內核并支持超線程,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處理8個線程。不過,一些特殊的軟件可以使用更多的線程,這個時候我們為超級電腦所配備的Core i7-6950X即可充分發揮其10個內核的優勢,例如執行渲染任務就是一個例子:通過我們的Handbrake視頻編碼測試,6950X比6700K快3.7倍,而POV-Ray處理3D場景的速度則是2.2倍。

    當CPU密集型程序在后臺運行時,或者是電腦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時,超級電腦的CPU將非常有用。在Windows 10下,我們在超級電腦上并行啟動Handbrake和Cinebench R15,在這種情況下,Cinebench獲得了最大得分的50%,而與此同時,上網瀏覽、使用資源管理器或者在電腦上處理辦公文檔操作時仍非常流暢。

    然而,對于許多依賴于幾個核心的速度而不是依賴于核心數量的程序和游戲來說,情況出現了一些改變,由于i7-6700K的時鐘頻率較高(4.0GHz,6950X是3.0GHz),所以i7-6700K將能夠達到6950X的同一水平,甚至有所超越。而處于同一水平的情況大多出現在游戲中,此時,顯示卡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而不是CPU。因而,現階段對于該CPU的測試結論是:可以輕松駕馭各種任務,并且總是有取之不盡的動力,然而,只有在少數特殊的情況下,它才能證明其13 500元的價值。

    可以預期,類似的多線程能力也同樣可以從6950X使用2011-V3插座的兄弟產品中找到,而類似的CPU對于希望組裝高性能電腦的家庭用戶來說或許更有吸引力。例如6核單元支持12個線程的Corei7-6859K(4 500元),其3.6GHz的時鐘頻率還高于6950X,在大多數基準測試中的成績介于i7-6700K和6950K之間。

    主板和豪華的內存

    在高性能的Broadwell-E平臺下,配備X99芯片組的主板根據品牌和配置的不同價格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基本上都不低于1 500元。內存配置方面,在該主板上并不是雙通道,標準配備是四通道內存。為此,主板上有多達8個內存插槽。首次安裝,需要安裝最少4×4GB的內存,必要時可以升級到32GB。配備i7 CPU的X99主板最多可以管理128GB內存,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應用程序在運行時需要如此巨大的內存容量。

    M.2-SSD:雙引擎加速

    我們安裝三星SSD 950 Pro作為系統驅動器,這種使用M.2插槽的NVMe SSD的讀、寫速度分別為2 157MB/s和1 255MB/s(Windows 10下的Benchmark AS SSD),幾乎算是最快的M.2 SSD了。考慮到這個速度,我們已經放棄了組成M.2 RAID單元的考慮,畢竟引導的過程中初始化RAID(我們使用SATA SSD進行測試)需要花費寶貴的時間,雖然只是幾秒鐘的時間。不過,我們仍然選擇在ASrockX99 Pro Gaming的兩個M.2插槽中安裝上兩個M.2SSD,一個作為系統驅動器,另一個用于存儲應用程序和游戲。這種安裝方案在完成電視錄制或者視頻格式轉換等任務時非常有優勢,因為當源文件和目標文件在不同的SSD上時,在我們的測試中,讀寫的速度可以比文件位于同一個SSD上快50%。在本文編輯結束前不久,我們收到了全新的三星SSD 960 Pro,在另一臺電腦上它的表現非常驚人,但是沒有來得及在我們的X99主板上進行測試。

    使用M.2 SSD更快

    除了速度之外,M.2 SSD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它沒有任何的電纜,安裝在主板上又不占多少地方。Windows10的安裝完全與使用SATA驅動器時一樣,而如果安裝的是Windows7或者Windows 8,那么我們需要準備NVMe驅動程序,并在安裝過程中通過閃存盤提供給安裝程序。超級電腦的啟動速度非常快,但是還沒有到驚人的地步。按照我們的計時啟動花費了28s,而其中16s是BIOS花費的時間。而在19s內完成最新的LibreOffice Suite的安裝,則可以證明系統速度的表現之優異(使用參數“/passive”以無人參與模式打開.msi安裝包)。

    在三星SSD 950的許多測試中,總是出現過熱節流:當復制龐大的數據量時,讀取、寫入速度將在十幾個GB之后下降,因為SSD降低了性能以避免過熱。在我們的電腦(通風良好)中,如果將一個192GB的文件復制到另一個SSD上,那么我們無法跟蹤到這一點(速度約1.2GB/s),但如果是在同一個SSD上復制時,那么速度會下降,約在500MB/s和900MB/s之間波動。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測試成績外,NVMe SSD通過其過剩的性能向用戶傳達了自信的感覺,系統總是能夠控制自如,等待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

    顯示卡:無極限3D動力

    X99芯片組主板和Broadwell-ECPU的電腦需要專用的顯示卡,與Skylake相比該平臺的CPU較少配備圖形芯片。我們的超級電腦使用了最快的顯示卡:最新Pascal架構的英偉達Titan X,并配備12GB GDDR5X內存(9 500元)。

    安裝和調試非常簡單:在PCI-E插槽中插上顯示卡,連接兩個額外的電源插頭(1×8針和1×6針),安裝最新的英偉達驅動程序。基準測試的結果令人興奮,在顯示分辨率設置為4K的情況下,i7-6950X加上GeForceTitan X的組合可以流暢地顯示任何游戲,并且在這種情況下功耗(在全負載下低于400W)和系統的噪音都比較小。

    我們用帶有兩個GeForce GTX 1080的i7-6700K電腦進行對比,測試表明兩個顯示卡組成的SLI系統比單個Titan X快10%~20%。然而,功耗和系統的噪音(電源適配器、冷卻系統)比較高,一些游戲不能正常工作,并有類似SLI卡頓之類的問題出現,導致G-Sync顯示器上完美平滑的圖像變得比較丑陋。

    高端顯示卡的基準測試數據是那么地激動人心,但是只能在游戲中才有這種完美的體驗:不僅可以呈現一個細致平滑的游戲世界,其過剩的性能甚至可以實現超越呈現游戲效果所需的更高幀速。

    外設:安靜和強大的冷卻系統

    超級電腦的機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為組件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良好的空氣循環以便快速冷卻,這顯然不是那么容易的。開始我們選擇的“be quiet Silent Base 800”機箱是一個相當大的中塔機箱,但當我們嘗試安裝兩個Titan X顯示卡時空間開始變得緊張,我們不得不拆除所有3.5英寸驅動器架,最終我們只能在機箱底板上安裝一個硬盤。這個問題在本文編輯截止日期前不久通過最新收到的全新和奇特的Corsair Crystal RGB已經巧妙地解決了。在這個機箱中,硬盤被安裝在電源前面的空間。我們使用了同樣來自海盜船(Corsair)的電源RM850i,850W的功率可以提供足夠的儲備功率,并且通過海盜船的Link軟件,可以控制電源采用半被動式散熱和準確讀取能源數據。

    CPU散熱器方面,顯然水冷系統對于超級電腦來說是最佳的選擇。不過,我們曾經安裝過一個便宜的EKL散熱器,在滿負荷的情況下,配合機箱的3個風扇(2個從下面吸風、1個在上面排風),也可以很好地冷卻我們的10核心CPU,而且該散熱器的體積也比較小。

    經過我們的實際測試得出結論:這樣的超級電腦是昂貴的、超出想象和完全不合理的,但是它的樂趣與魅力也是驚人的。

    原創)

    ??除了呼呼的風扇聲,賽場一片沉寂,在場的上百名大學生緊盯著電腦,手指飛快地敲擊鍵盤。

    這群平均年齡不到22歲的大學生,面對的是當下最前沿的研究:機器閱讀理解、獲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冷凍電鏡技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流體力學模擬軟件……

    面對海量的數據,清華大學的大四學生李北辰估算后決定調整方案,“幾乎沒法跑完”。臨到結束,他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臟“咚咚”地跳動。

    這是2018年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簡稱ASC18)的現場,在2天20小時的規定時間里,每個隊伍需要自己搭建小型超級計算機,完成組委會布置的4道題目,運算的結果將作為最后成績的評分依據。

    李北辰隊伍搭建的機器的運算能力,約為1萬臺現在市面上主流家用電腦運算能力之和,但相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他們的算力還不到百分之一。

    在幾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里,日夜運行著全國各地發來的運算指令。不管是天文觀測、航空模擬計算,還是天氣預報、生物醫療等日常生活的需求,都需要超級計算機的支撐。

    “超級計算機的研究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尖端科研實力。以天氣預報為例,如果計算明天天氣的時間超過一天,那這個預報就毫無意義了。”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張云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目前中、美、日、俄等國對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研究大力投入的背后,也是搶占科研制高點的競賽。

    1后面17個0

    這是一個以萬億為計量單位的世界。

    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有著一份世界500強榜單。根據最新的排名,如果一臺機器的運算能力達不到500萬億次每秒,它將被無情地“除名”。衡量超級計算機的標準“簡單粗暴”:運算能力夠快。

    上一代超級計算機使用的架構與目前主流的不同,現在的技術將來也可能被量子計算機取代。

    這份榜單每隔半年更新一次,總是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人們津津樂道冠軍的更替,哪個國家上榜的超級計算機最多、總算力最高還被美國總統寫進國情咨文。

    2013年至今,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就一直穩坐榜首。

    最近兩年,這個位置屬于“神威·太湖之光”,它的峰值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2.5億億次,“1”后面17個“0”,大致相當于200萬臺普通電腦同時運行。

    但它遠不止是堆積用于運算的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這么簡單。

    張云泉告訴記者,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不遵循“1+1=2”的公式,還得考慮它們之間工作分配、數據傳輸的損耗。“這就像領導10個人和領導1000個人的區別,如果不能合理管理,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都會大大降低,即每個CPU和GPU的性能都沒有得到充分運用。”

    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神威·藍光”超級計算機黑色的機箱緊密排布,圍成一個大圈,被小心安放在數百平方米的一樓大廳內。

    當這臺研發費用數億元的機器運轉時,功耗是1兆瓦,大致相當于1.5萬戶家庭的家電功率總和,每年僅電費一項支出就接近2000萬元人民幣。

    相比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大手筆”,李北辰參加的ACS18則要求機器總功耗在3000瓦以內,這意味著能使用的CPU、GPU數量有一個上限。

    為了最大化利用它們的運算能力,他們必須精打細算,一方面仔細分配每個節點的運算內容,另一方面還要簡化復雜的運算,讓每個節點能同時計算盡可能多的內容。

    在這次比賽中,他們隊伍用了16塊GPU,總價值超過60萬元人民幣。為了分攤風險,幾位隊員一人負責幾塊,小心翼翼地將這些寶貝從學校的實驗室運到比賽現場。賽前,場地上趴滿了選手,大家都在緊張地安裝和調試設備。

    租用超算一天,花費上萬元

    比賽開始不多久,參賽的選手就開始冒汗。除了心理因素,還因為現場設備高速運轉時,會釋放大量的熱量,隊員戲稱“可以攤雞蛋了”。每個GPU都必須配備降溫風扇,否則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停止運行。

    對超級計算機來說,如何有效地帶走這些“大腦”思考時散發的熱量一度是發展瓶頸。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工程師專門建造了冷水廠,不間斷運送8攝氏度的水進入“天河二號”的水冷系統。

    機房還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監控機器的運轉狀況,清理垃圾進程,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是機器就有損壞和出問題的概率,怎樣讓它們的影響盡可能小也是門學問。”張云泉說。

    李北辰曾參加另一場大學生超算競賽,48小時不間斷地比賽,他和隊員只能輪流睡覺,保證有人時刻盯著機器運行。此外,組委會還隨機對賽場斷電,考查程序及時備份的能力。在實際使用中,這些都是極可能出現的挑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博士后趙齊對此深有體會,他所在的團隊是最早用“天河二號”測試生物應用的團隊之一。因為需要處理大量的生物基因組數據,他們從2012年起就開始使用超級計算機。

    他告訴記者,他曾遇到各種奇怪的報錯和任務丟失,環境配置也不定時出問題,經常算出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結果。

    這是因為生物信息領域在超級計算機上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成熟的軟件不多,很多時候需要用戶和超算中心的工作人員合作開發解決問題。

    在過去5年,光他一個人就用“天河二號”處理了超過100TB的數據。超級計算機能在幾天或幾小時里,處理一般計算機半年乃至幾年才能處理完的工作。以前,等待運算結果是他最苦悶的時候,“用上超級計算機算是奔小康了。”

    因為需要處理的數據太多,網絡傳輸較慢,趙齊有時會采用郵寄硬盤的方式,“郵遞員最快”。

    只是這樣的代價很高。趙齊所在的實驗室每年消耗在數據存儲上的錢就在5萬元左右。租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有時一天就會花費上萬元。

    對多數用戶來說,使用超級計算機和自己的電腦沒什么區別,登錄賬號,上傳數據就行了,運算遠在千里之外進行。

    超算世界500強前兩名是中國

    當你拿起智能手機,向語音助手詢問天氣,遠在美國的超級計算機在不到1秒的時間里理解了你的意思。甜美的女聲播報的結果,則由濟南、廣州、無錫等多地的超級計算機共同計算得出。

    大量影視公司利用它進行后期特效處理,傳統制造業也倚仗這個技術,部分公司洗衣液的瓶子都是超級計算機設計的。

    有了超級計算機,研究者可以模擬出人類器官對藥物的反應,大大縮短新藥的研發時間,節省成本。在抗埃博拉病毒藥物的篩選中,超級計算機能夠在一天內完成超過4000萬分子化合物的篩選,以最快的速度應對爆發性惡性傳染病。

    此外,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核爆炸模擬還是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方式。

    過去,超級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科學計算。最近幾年,有關人工智能的運算請求也越來越多。

    為此,ASC競賽也開始引入人工智能的問題,李北辰打比方說,過去他們的工作類似于計算式子的結果,但現在,他們更像是在做應用題,要先讀懂問題,從中抽象出式子,再進行計算。

    目前,“天河二號”的用戶已經超過1200家,包括各大高校、研究所,支撐國家級課題超過400項。

    2001年時,超級計算機500強名單中沒有一臺來自中國。而現在,榜單前兩名都被中國占據。此外,中國的上榜數量達到204,排名第二的美國只有143。

    2015年,美國開始對中國超級計算機領域施行芯片禁運,在那以前,美國對中國出口超級計算機也有諸多限制,例如出售的機器性能不能高于中國自己所能研發的機器性能。

    張云泉告訴記者,我國已經掌握超級計算機的制造技術,包括“神威·太湖之光”“神威·藍光”的一系列設備,從芯片、操作系統到冷卻系統都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

    ?雖然中國在硬件條件上取得領先地位,但軟件方面仍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應用于超級計算機的商用軟件幾乎全部由美國、日本等國開發,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基本為零。

    “應用于超算的生物信息學軟件開發起來舉步維艱。”趙齊感慨,“人才缺口很大。”他所在的專業,很多人都放棄使用“天河二號”,因為學習和溝通成本太高。他覺得,超算中心應該做更多對超算技術的科普和培訓。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超級計算機不是熱門方向。李北辰的同學中,每年只有10%左右的同學對這個方向有興趣,多數人還是投身人工智能的研究。

    在張云泉看來,解決軟件問題需要政策和財政兩方面的支持。“西方國家在超算領域多是制訂10~20年的計劃,背后有點軍備競賽的意思。但中國一直是制訂5年計劃,完成后再討論下一個5年要不要繼續。這樣規劃不夠長遠,技術團隊也難以保持穩定。”

    他介紹,我國對超級計算機領域研究的總投入與美國接近,但對軟件的投入偏低,目前僅占總投入的20%。他認為,這個比例應該到50%比較合適,美國、日本也是這個比例。

    “美國對超級計算機的研究已經超過了50年,而我國才剛剛30年,我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張云泉說,“過去我們是跟在別人后面跑,就只顧得上追了。現在我們超前了,該看清前進的方向,這比追趕花功夫得多。”


    ?【#陽光跟帖# 九條倡議】我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們的中國;我們的網絡空間,應當是陽光理性的。青年,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光明,網絡便不黑暗。愿青音朗朗,折射時代進步之光。我是中國好網民,清朗網絡空間,看我青年力量!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