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官方號「微信派」不久前發了條賊有趣的推送,內容如下:
大約從若干年前開始,iPad的主要作用變成了壓泡面。
iPad身形平整又扎實,尺寸剛剛好,渾身上下都泄露著壓泡面的天分。
這一應用數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奠定iPad不可動搖的位置。當然,至此之后,iPad已經很難找到比手機更強的地方了。
近日,微信團隊經過苦心鉆研,成功研制出iPad“分屏打開”能力,從而一舉解決了iPad應用日趨單一化的科學難題。
沒錯!在iPad上使用微信時,只要把微信升級到iOS 8.0.13版本,就能體驗「在分屏中打開」的能力,聊天的同時也能瀏覽文件、網頁、視頻號等內容。
在iPad瀏覽文件、網頁、視頻號等內容時,只需要輕觸頁面右上角的分屏圖標,即可快速“分屏”,一變二。
有了這功能,手里的泡面瞬間不香了。
最近,不少應用廠商都紛紛將類似的分屏功能帶到了iPad上,此前淘寶就全面下架了HD版本的應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與微信這番操作類似的一個用戶體驗界面,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對于平板而言,更加符合直覺的操作不是簡單將手機應用強制橫過來,然后再做一個分屏就完事了,整體的布局調整對于使用體驗來講還是很重要的。
不過不得不說,微信的這種操作還是挺有意思的,iPad嘛,不拿來蓋泡面,難道用來寫稿子嗎...
經過一個多月的期待,安卓和iOS微信終于更新了內測新版本.。期間微信還悄悄上了個史詩級更新——針對Android大屏設備進行了適配,并推出了測試版本的安裝包。那么這波更新帶來哪些優化呢?一起來看看吧!
近兩年 Android 平板開始得到越來越多廠商的重視,折疊屏手機也越來越被消費市場所接受,對于折疊屏這類大屏設備來說,分屏顯示的效果和應用是最核心的適配重點。微信也終于適配了安卓大屏設備了。
此次更新中,微信提供了類似華為“平行視界”的界面,Android 和三星稱之為分屏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整個界面可以一分為二。默認情況下左側是微信主界面,右側是印有微信圖標的空白界面。
微信聊天
即使與微信好友聊天時,聊天和會話界面也會一分為二,與電腦版微信界面比較相似,不需要像普通手機界面一樣反復退出來回復好友信息。
視頻通話
視頻通話界面也會實現分屏。普通手機進行視頻通話時,只有全屏和小浮窗兩種模式,全屏模式時就無法對微信其他界面進行操作,小浮窗模式又無法及時看清視頻內容。
而在大屏微信版本中,視頻通話時,好友消息里面與視頻通話界面可以同時存在,并在屏幕上一分為二。這樣既不影響視頻通話也不妨礙回復好友消息。
微信公眾號
不止這些,在微信公眾號中瀏覽訂閱號文章時,左側顯示公眾號主頁的文章列表,右側顯示文章內容。在看文章的過程中,也可以在左側進行其他操作。
而且在看文章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好友發來的消息還可以邊聊天邊看文章。這點是電腦端微信也沒有的功能,簡直太方便了。
當然,如果你喜歡在全屏狀態下看文章,還可以點擊右上角“…”符號旁的圖標進行切換,點擊后文章就會從分屏切換為全屏狀態了。還可以點擊屏幕的分界線就能上下左右隨意拖動,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調整左右屏幕的比例。
微信的小程序
微信的小程序同樣適配了分屏模式。在微信中打開任意一個小程序,點擊右上角的“...”,就會在左下角看到“在分屏中展示”的選項,小程序就可以在分屏中顯示了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目前朋友圈、視頻號、直播等還不能分屏,只能用全屏瀏覽。
如何使用?
使用條件:設備為 Android12L 系統及以上,同時微信在 8.0.28 測試版及以上(部分品牌目前還需要特殊的測試包,因為微信團隊還在測試,比如三星平板和折疊屏用戶可以下載安裝包,等下個版本正式推送應該就不用測試包了??扇鐖D獲取安裝包。
使用方式:直接安裝對應的安裝包(不用清除數據和額外操作),安裝完成后打開系統默認的分欄功能即可。以三星為例,安裝后前往“設置” -“高級功能” -“實驗室 ”-“應用程序分屏視圖”并勾選微信即可。
大家如果想嘗鮮可以先下載測試版體驗一下,追求穩定的同學還是先保持期待感,等待正式版本的推送吧。
嘍黑粉們,歡迎來到黑馬公社。
最近,微信一下子喜提了兩個熱搜。
先是暫停新用戶注冊微信號,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平臺正在進行技術升級。
第二個熱搜是微信迎來了一次“大”更新。
以往,對于蘋果系的用戶來說,微信登錄只能是三選二。
登錄手機,登錄Mac,要想再登錄iPad的話,電腦端的微信就會掉線。
安卓這邊更慘,手機和平板之間就像世仇一樣,彼此之間根本容納不了對方,不能同時登錄。
多設備登錄,用戶也呼喚很久了。
這不,在微信最新的8.08版本中,帶來的多設備登錄就立馬登上了微博熱搜。
群眾的期望是熱切的。
在最新版本的微信中,終于支持了手機+電腦+平板同時登錄。
之前內測的時候,已經有了這個功能,這次在正式版中正式加入了這個功能。
這也就意味著,以后的安卓平板也能像iPad那樣,手機和平板可以同時在線。
不過這個功能還是有一些不足,不能是手機+Windows+Mac的多設備登錄,并且僅支持掃碼登錄而非賬號密碼登錄,所以對設備的依賴性還是很強。
不過好歹也是來了。
一開始的微信,不用說多設備登錄,就連PC端,微信都不想做。
因為微信只是想做手機端。
在張小龍看來,做PC端那是對微信的一種破壞。
“如果我們去做 PC 版,會帶來的結果是:用戶不再相信對方能立即收到消息了,因為我們可能發到一臺沒有人在旁邊的計算機上,那么他會選擇別的可以很快找到他的工具”。
按照這個思路,手機、平板和電腦不能同時登錄,大概也是這個原因。一個全天候在線的手機還不夠嗎?
可張小龍千算萬算,卻沒算到中國的企業家們,這些企業家把微信被當成了工作工具之一。
而后微信才妥協做了個WEB端的版本。
張小龍沒想到的還有,生態聯合成為了趨勢,單一的手機設備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這也就有了此次的多設備登錄的更新。
除了這個更新外,還有其他更新,此前的iOS版本中,黑馬也有介紹過。
但除此之外,很多用戶期待的功能依舊沒有。
比如說雙向刪除好友、語音進度條、分組管理等功能,還有呼吁取消讓用戶頻繁社死的“拍一拍”功能。
甚至有用戶呼吁,實在不行,隔壁QQ就在擺這,抄個作業總會吧?
但微信是一個充滿了張小龍特性的產品,有著張小龍許多的堅持。
比方說,絕不騷擾用戶,即便是騰訊自家的微視。只要涉嫌誘導分享,照樣封殺。
還有絕對不收費,如此龐大的用戶,微信也沒有像QQ那樣有各種各樣的會員。
以及2分鐘之內撤回,張小龍認為,從觀察者的角度,2 分鐘是從接受到閱讀 1 條消息的平均時長。
對產品細節如此細心的人,說張小龍不會“抄”QQ,也不太可能。
可為什么微信不做出大眾想要的微信?
或許這就是張小龍對微信的理解。
這種理解是好是壞,黑馬不好說,但至少一億的用戶都認為自己比張小龍更懂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