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生 吳琪 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近日,廣州的張先生向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反映,2021年6月6日,他在廣州天河百腦匯一樓的聯想電腦專賣店購買了一臺聯想ThinkPad E14筆記本電腦,花費4300元。當天,工作人員在現場幫張先生的電腦進行了激活。然而,他到家后通過電腦自帶的軟件“聯想電腦管家”查看到,電腦的硬盤和電池均被使用過,且發現電腦在激活前有下載軟件和系統更新的記錄。他懷疑自己買到了“以舊充新”的二手電腦,他要求商家進行“退一賠三”處理,并索要額外賠償。
張先生還稱,電腦經銷商曾在電話中對他進行言語侮辱,并聲稱,“你要搞事就奉陪到底!”
8月6日,聯想集團市場部的丁女士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張先生的新電腦之所以有使用痕跡,可能是經銷商在銷售前做過開箱處理,電腦被拿去當過樣機。公司愿意“退一賠三”,但張先生額外的賠償訴求無法滿足。
隨后,張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拒絕和解,他已向法院提起訴訟,除了“退一賠三”,還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3元,訴訟已獲得法院受理。
張先生的購機發票。受訪者供圖
消費者:新電腦有使用痕跡,商家來電言語侮辱
張先生稱,他通過電腦自帶的軟件“聯想電腦管家”查看到,他新購買的這臺電腦出廠日期為2021年3月16日,其電池首次使用日期為2021年4月13日。據“聯想電腦管家”的電池分析結果顯示,該電腦的充放電周期數為56次。
聯想電腦管家的電池分析結果
張先生在查看電腦的Windows日志后發現,該設備在6月6日13點05分58秒之前的Windows日志全部被人為刪除。此后,張先生查看了電腦的軟件安裝記錄和系統更新記錄,發現在該電腦曾在5 月 15 日安裝過軟件“Adobe PhotoshopCS6”且有過10條系統更新記錄。
電腦系統內Windows日志刪除記錄
張先生認為,電腦只有在激活以后才能下載軟件并更新,加上之前發現的所有電腦使用痕跡足以證明他的確買到“二手貨”了。
事后,張先生聯系電腦經銷商廣州市幸福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詢問情況,對方回復稱,有充電記錄是由于電腦出廠都會做質檢,被抽選到的機器“一般都會充五十次左右,這算正常的。”張先生認為,商家的回復無法令人信服。
張先生說,他隨后致電聯想官方售后進行投訴,工作人員承諾會給他反饋,但一直沒有確切的解決方法。6月10日,他接到來自廣州市幸福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的來電,對方在電話中對他進行言語侮辱,并聲稱,“你要搞事就奉陪到底!”
張先生稱,又過了幾天,一名自稱是負責廣州地區銷售的張姓負責人聯系到他并道歉。對方表示,電腦確實有問題,公司愿意在不收回舊電腦的基礎上再補一臺新電腦給張先生。張先生認為,聯想工作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性質惡劣,因此不接受對方的解決方案,他要求商家進行“退一賠三”處理并索要額外賠償。
企業:可能是電腦被拿去當過樣機
8月6日,聯想集團市場部的丁女士回復澎湃新聞稱,已經接到張先生的相關投訴與訴求,公司已聯系到涉事經銷商進行協調,并表示愿意“退一賠三”,但張先生額外的賠償訴求無法滿足。
丁女士表示,相關產品本身沒有問題。至于機器為何有使用痕跡,丁女士回復稱,可能是經銷商在銷售前做過開箱處理,電腦被拿去當過樣機。
消費者:已提起訴訟
8月6日,張先生告訴澎湃新聞,已接到來自聯想工作人員的電話,但他拒絕和解并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經銷商廣州市幸福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法院獲受理。張先生表示,不能縱容對方的欺詐行為,“如果答應和解,他們的行為也就湮沒于無形了”。
據張先生提供的民事起訴狀顯示,他的訴訟請求為:一、判令被告退回購機款4300元;二、判令被告承擔購機款的三倍賠償責任,即12900元;三、判令被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3元;四、判令被告承擔本案案件受理費。
張先生表示,提出精神損害賠償金的原因是對方對自己進行了言語侮辱。
責任編輯:崔烜
校對:張亮亮
日,據微信公眾號“朝陽發布”披露,12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接報,順義確定一名病例,其工作單位慧與(中國)有限公司地點位于朝陽區利星行中心。
朝陽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對利星行中心實施封閉管理,對大廈人員開展核酸采樣,已采集2975人,均為陰性;對該病例的辦公區域和樓宇公共區域環境采樣,共計采集280件,279件檢測結果為陰性,1例為陽性,系該病例筆記本電腦。
北京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今日(26日),據北京市衛健委披露,12月25日0時至24時,新增2例本地確診病例,無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確診病例1:某女,31歲,河北籍,現住順義區高麗營鎮張喜莊村,為頂全便利店順義區貨運店員工。因該店銷售冷鮮食品,按照北京市防疫要求,12月24日由公司安排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2月25日反饋結果為陽性,即由120負壓救護車轉至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確診病例2:某女,29歲,遼寧籍,現住順義區勝利街道義賓南區,為慧與(中國)有限公司員工。因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前往順義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12月24日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12月25日由120負壓救護車轉至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已對上述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新增5例陽性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2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對朝陽區三個街道、順義區12個街道鄉鎮、天竺相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實行應檢盡檢,經初步檢測有5人核酸檢測為陽性,均為確診病例的密接者。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不排除進一步發現病例的可能。
記者從現場獲悉,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表示,2020年12月25日以來,順義區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區進入戰時狀態。
據央視新聞、健康北京、新華社(記者 孫樂琪 牛偉坤 李祺瑤)、北京頭條客戶端
來源: 華商報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桂林市公安局象山分局積極主動作為,在轄區范圍推廣實施“一企一警”“一警多企”全警包聯掛鉤企業工作機制,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為更好地服務轄區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公安力量。
近日,象山分局民警及時上門為轄區兩家企業開展預警工作,成功找出了被詐騙分子植入木馬的電腦并進行徹底查殺,為轄區企業資金安全筑牢“防火墻”。
3月22日,象山分局反詐中心在工作中發現線索,象山轄區兩家企業的電腦被境外詐騙集團植入遠程木馬,且被打上精準的標簽,有被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重大風險。
事不宜遲,反詐中心民警立即與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并說明情況。得知自己公司的電腦有可能被詐騙分子植入木馬,負責人王先生立即回想起近日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曾經提到電腦莫名出現卡頓、網頁自動關閉、頻繁接到轉賬電話等異常情況。反詐民警當機立斷,讓王先生先在工作群下發提醒通知,告知員工特別是財務部門接到異常電話、轉賬信息等保持警惕。隨后,反詐民警與分局專業技術人員立刻前往該公司開展工作。
到達公司后,在負責人王先生的配合下,反詐民警與技術人員立即對公司的電腦開展全面排查,特別是針對主管、財務員工的電腦進行仔細掃描。經過逐一篩查清理,果不其然,在該公司一臺財務電腦上掃描到異常木馬,經核實,其正是被詐騙分子植入的遠程木馬。隨后,技術人員立即對該木馬進行了專業清理查殺。
原來,使用這臺電腦的財務人員曾收到過“微信好友”發來的一個名為“XX稅務政策”的鏈接,她在電腦端打開后發現里面是亂碼,當時沒有在意。但在此不久后,她就發現這臺電腦常常出現卡頓、網頁自動關閉等情況,并且手機也接到過多個通知轉賬的異常電話。工作人員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電腦已經被詐騙分子“精準”設陷,直到象山反詐民警找上門來,這才避免了潛在的巨大損失。
隨后,反詐民警和技術人員對轄區兩家預警企業員工的電腦和手機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所有異常電腦進行了病毒查殺和清理,徹底排除風險隱患。同時,反詐民警還對兩家企業的員工進行反詐宣傳,針對企業員工可能遭遇到的詐騙情況,提出具體的防范建議,提醒公司員工警惕陌生郵件、網站鏈接,定期查殺病毒,讓所有員工提高反詐防騙能力,以免對公司和個人造成損失。
套路解析:
一、廣撒網,精準投“毒”。詐騙分子通過將木馬文件偽裝成與企業稅務相關標題的文件類型,后向各個企業財務群內投放信息鏈接,當財務人員不慎點擊后就會隨之觸發木馬啟動程序。
二、信息搜集,竊取文件。詐騙分子對被植入木馬病毒的電腦采用窺屏、竊取文件等方式,摸清電腦使用人、所屬企業、公司組織架構、財務狀況、付款流程等,對付款流程關鍵人發送木馬程序繼續進行控制。
三、伺機而動,實施詐騙。待條件成熟后,詐騙分子將公司、企業財務、審批人員前期搜集的信息進行整合,并將財務人員通訊軟件中的“老板”進行替換,隨后詐騙分子冒充企業“老板”下發轉賬指令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1、若收到“XX薪資補貼。exe”“XX稅務政策。exe”等類似命名的可執行文件,一律刪除,切勿點擊或轉發。
2、及時安裝并定期更新可信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掃清電腦安全隱患。
3、謹慎打開附件和點擊鏈接,尤其是后綴為exe的可執行文件,更不要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以免被引導到惡意網站。
4、如不慎點擊下載陌生軟件,立即使用最新版殺毒軟件進行掃描查殺。
5、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警惕各類網絡詐騙手段,不輕易向陌生賬號轉賬。
6、如發現遇到詐騙或者可以情況,請及時撥打110或96110進行求助。
(桂林政法—象山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