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CES展會上索尼除了發布新品電視之外,還給全球用戶帶來了幾款新Sound Bar產品,如HT-Z9F,HT-X9000F,HT-S200F等,這些產品上半年已經登陸國內市場。索尼新品Sound Bar都配備了HDMI/光纖等接口,可以輕松實現與索尼電視等設備的無縫連接。
索尼部分新品Sound Bar除了能夠通過HDMI等有線方式連接電視之外,還可通過藍牙連接索尼部分中高端電視。在此小編以KD-X9000F與HT-X9000F的連接為例:
Step1:分別打開索尼電視KD-X9000F與Sound Bar HT-X9000F,輕觸Sound Bar主機上的藍牙標志,BLUETOOTH指示燈會快速閃爍,Sound Bar藍牙則已開啟。
Step2:進入電視機主界面,選擇底部的“設置”,進入設置界面。
Step3:在設置界面選擇“Bluetooth設定”,并點擊進入。
Step4:打開電視藍牙“Bluetooth”,并選擇“添加設備”。
Step5:在列表中查找需要連接的藍牙設備,并點擊進行配對。配對完成后,右側列表的藍牙設備會顯示“已配對”,主界面也會有彈窗提示音頻設備已連接。
索尼電視與Sound Bar連接完成后,電視機的聲音即會從音響發出,開始體驗Sound Bar帶來的震撼音效。另外索尼Sound Bar還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或iPad等設備,作為藍牙音箱使用,享受更加豐富便捷的影音生活。
由于今年的索尼電視和Sound Bar工程師進行了協力合作,新品Sound Bar采用了渾然天成的設計,HT-X9000可完美契合KD-X9000F等液晶電視的底座,透露著渾然一體的美感,心動的話趕緊去身邊的索尼門店體驗吧。
*索尼電視與Sound Bar實現藍牙連接,電視機與Sound Bar等音頻設備需要與A2DP (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兼容。
藍牙音頻設備要求:支持并兼容A2DP。索尼Sound Bar支持型號:HT-Z9F/HT-X9000F/HT-G700/HT-X8500/HT-S350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請以索尼公司官方信息為準。
么是外部設備呢?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鼠標,鍵盤等外部設備。然后將它們連接起來。
連接顯示器:顯示器不僅決定了用戶所能看到的顯示效果,還直接關系著用戶的身體健康,正因為如此,LCD顯示器以其無閃爍無輻射的健康理念成為了人們組裝計算機時的首選顯示器類型。
連接顯示器時,將視頻信號線的一端與顯示器背部的相應插口進行連接,然后將信號線的另一端接至顯卡上后,擰緊信號線,接頭上的固定螺絲釘。
然后取出顯示器,電源線將一端插到顯示器后面的電源插孔上,另一端接到電源插座上即可。
連接鍵盤與鼠標:鼠標和鍵盤這兩種設備最常使用的接口除了USB接口之外,便是PS/2接口了,由于PS/2接口外形完全一致,因此使得初學者很容易插錯。只要將PS/2接頭內的定位柱對準相同顏色PS/2接口中的定位孔后,將接頭輕輕推入接口內,便可輕松完成鼠標或鍵盤的連接了。
連接音箱:隨著多媒體概念的不斷普及,當前用戶在購買計算機的同時都會選購一套音箱,因此音箱與計算機的連接也成為目前主裝計算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連接音箱的時候,首先要將衛星音箱上的音頻接頭連接在主音箱背面的音頻輸出接口上,然后將主音箱連接線的兩端分別插在主音箱上的音頻輸入接口與主板上的音頻輸出接口中。
特別提示:VGA數據線的接頭采用了梯形的防差錯設計,安裝時需要注意插頭的方式。
有部分主機平放后的兩個PS/2接口為橫向設計,左側為鍵盤,接口右側為鼠標接口,不過這種設計較為少見。
根據所連接音箱的不同相應聲卡,需要提供的音箱輸出接口也不同。
比在路上使用耳機「拘束」著欣賞音樂,在家中因為空間和環境上的變化,聽音樂的「姿勢」也比以往要自由得多。空間允許的話,我在家聽音樂都會接上「電腦音箱」,后面還非常時髦地用上無線音箱(當然這里說的是類似藍牙音箱或者 Sonos 音箱)。雖然在家聽歌已經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藍牙鏈接的方式將手機和音箱連接,但從方便度上都沒有 AirPlay 那么順滑——無需藍牙連接那樣需要配對,在 AirPlay 找到對應的設備選擇就可以出聲。
這么方便的音樂欣賞新姿勢我竟然都無福消受,原因就是我家中那些傳統的音箱都不支持 AirPlay,甚至我的 Sonos Play 1 也不在 AirPlay 支持之列,思來想去決定想辦法折騰一下讓他們都能支持 AirPlay ——我的目光聚焦到了家里這臺「萬能」的 NAS:要不通過 NAS 來作為 AIrPlay 服務中轉站從而間接地讓舊音箱也可以支持 AirPlay?
萬事開頭難,只要肯放棄,我首先將「折騰」目標轉向了我的這臺 Sonos Play 1,這款定位入門級的 Sonos 音箱當然是網絡音箱——你可以在 DLNA 設備里面看到這款音箱,但唯獨就是不支持 AirPlay(后面的 AirPlay 2 那更不用想了),當然有了 NAS 作為中轉站就簡單多,因為這里有針對 NAS 的現成的解決方案,就是將這些老版本(入門版)Sonos 轉成 AirPlay 音箱。
還是用家中的群暉做例子,實現上其實只需要添加一個第三方的套件并啟用即可,這里首先是打開群暉的「套件中心」。
點擊右上方的「設置」,在「常規」選項卡中找到「信任層級」,然后選擇「任何發行者」并點擊確定。
使用瀏覽器訪問 AirConnect 這個 GitHub 項目,根據你的群暉 CPU 架構下載對應的構建包(我的群暉是 X86-64 架構)。
然后回到群暉的套件中心,點擊「手動安裝」并選擇剛才下載的構建包一路 Next 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AirConnect 并沒有獨立的 GUI 界面(其實就是一個運行腳本的集合),因此安裝完畢之后在傳統的應用主菜單中是看不到 AirConnect 應用圖標。因此是否正常運行只有一個方法:在「套件中心」的「已安裝」來點擊啟動來運行。
之后重啟你的 NAS,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打開 iOS 或者 Mac 上的音樂 App,點擊播放界面中的「隔空播放」按鈕,如果設置沒啥問題,應該就可以看到列表中出現了以 Sonos 音響名命名的 AirPlay 播放器了 。
點擊這個「偽造出的 AirPlay」然后等待一下就能出聲音了,其實你也發現了它存在的一個小小的 Bug :因為通過 NAS 轉換,因此相比純原生實現的 AirPlay 播放器存在一到兩秒的操作延遲。
我把 NAS 打造成了家用的媒體播放器,因此我通過一個 USB DAC 將傳統的 3.5mm 有源音箱連接到 NAS 上,從而實現了通過手機 App 來遙控播放 NAS 中保存的數字音樂。但這個音樂欣賞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只能播放本地的音樂,而不能利用他來播放流媒體,當然也就無法實現類似 AirPlay 的推播效果。
當然,如果通過 NAS 作為「轉換平臺」,也可以通過軟件的方式來實現將傳統的音箱轉換成 AirPlay 播放器,而我嘗試了一下三種形式來實現。
我首先考慮的是通過相對比較「一鍵」傻瓜式的解決方案,然后找到了這個名為 Shairport Sync 的工具包,基于 Linux 或者 macOS,可以將設備中的音頻設備轉成 AirPlay 輸出工具,并且考慮到要通過最小的硬件開銷成本來實現并保證一定的環境隔離,Docker 運行肯定最為方便。
但最終試下來就是無法成功,一方面是群暉的 Docker 組件不支持調用外設(需在命令行下進行操作),且 Shairport Sync 的部分使用的端口和 DSM 的管理端口沖突(均使用了 5000 端口),不得已因此最終放棄了該方法。
直接在 Docker 上運行存在端口沖突等問題,那么使用虛擬機來實現肯定能避坑,一方面虛機有獨立的 IP 和端口,避免沖突,另一方面則是群暉 VMM 可以實現將真實的 USB 硬件直通到虛擬機中,這樣配置起來調用起來也更簡單。
即便你可以識別音頻設備,啟動服務仍然復雜繁瑣
但實際配置后發現,Shairport Sync 的安裝并不簡單,不少發行版并不支持直接從源上安裝,并且安裝后還需要針對硬件進行配置上的重新設置,改到后面都沒辦法確定 USB 音頻是否可以在我選擇的發行版上正常驅動,加上大量的包以及依賴的安裝使得解決方案異常復雜,最終選擇放棄了該方案。
如果把 NAS 當作一臺電腦,加上 USB DAC 其實就和傳統的桌面電腦一樣,這使得我想起以前在 Windows 上有類似的應用可以將本機變成一個 AirPlay 服務器。因此我想到了在 NAS 上創建一個 Windows 虛擬機來實現類似的功能,加上 VMM 支持硬件直通,可以直接向虛擬機暴露真實 USB 硬件,而我的 USB DAC 在 Windows 上完全免驅,因此我最終選擇了該方案來實現。
首先打開群暉的 VMM 來「新建虛擬機」,選擇「Windows」虛擬機,并在「其他設置」中設置 USB 為 「USB 2.0」(Windows 7 對于 USB 3.0 支持存在缺陷),并選擇免驅的「USB DAC」設備,之后就是創建 Windows 虛擬機以及安裝系統的步驟,尤其是需要確保 USB 音頻設備可以正常驅動。
之后的步驟就是在 Windows 虛擬機中安裝 AirServer 并開啟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為虛機開啟網絡設備分享。
后面再打開 iOS 或者 Mac 并打開音樂 App,在「隔空播放」中就可以看到通過 AirServer 創建的 AirPlay 音箱了,選中后連接在 NAS 上的音箱就能聽到聲音了。
一系列的折騰下來,我終于把家中的老款 Sonos 音箱以及傳統的非網絡音箱轉變成了 AirPlay 播放器,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想隨時將音樂「推到」音箱上的愿望,但總的來說這樣的解決方案還是不夠完美——一方面是傳統音箱上最終解決方案和桌面設備上將 iPhone 上音頻推送到電腦桌面一致,系統開銷變大(開了一臺虛擬機);另一方面就是軟件穩定性上,存在延遲卡頓等問題,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硬件解決方案算是真正的一勞永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