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當公司準備搬家時,史蒂夫·喬布斯的辦公室里放著一堆即將被丟棄的硬件。在得到喬布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的許可后,雷丁頓仔細地從這堆東西中挑選了主板和配件。
現在,同樣的Apple-1在8月22日的拍賣會上以315,914美元的驚人價格售出。正如RR拍賣行所指出的那樣,蘋果收藏界以前不知道的這個委員會,現在已經在Apple-1注冊表中被記錄為#104。
拍賣會上還有一臺蘋果Lisa-1電腦,配有原裝的Twiggy驅動器,成交價為81,251美元;一張史蒂夫·喬布斯1976年簽名的支票,成交價為66,844美元;以及史蒂夫·喬布斯:3張Apple-1原型寶麗來照片,成交價為54,904美元;以及其他物品。
天,Mac 電腦 40 歲了。
在蘋果近半個世紀的創業史里,幫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實現從 0 到 1 的產品是 Apple II;但要說蘋果產品靈魂的開端,則毫無疑問是 Macintosh。甚至可以說,推出于 1984 年的 Macintosh,定義了之后 40 年個人電腦的范式。
喬布斯和Macintosh丨圖片 wikipedia
這不僅僅在于它是最早采用圖形界面、最早配備鼠標的電腦。更重要的是,蘋果將它的故事延續了 40 年。直到今天,macOS 系統的 UI 依然沿用著同一套框架——左上角是蘋果 Logo 和功能菜單,應用軟件以窗口的形式鋪在桌面上。
上市之初,Macintosh 遭遇了慘敗。這直接導致史蒂夫·喬布斯被趕出了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直到今天,Mac 也從未成為 PC 市場的最主流選擇。
但這不妨礙 Mac 徹底地改變了世界,并始終站在個人電腦技術和設計的最前沿。
喬布斯看到了未來,初代Macintosh卻因此失敗
喬布斯在 1984 年堅持做 Macintosh 的理由很簡單:造一臺“圖形界面”的電腦。
在 Macintosh 之前,幾乎所有電腦采用的都是命令行系統。想要使用電腦,就必須先學習程序語言。比如當時幫蘋果賺到第一桶金的 Apple II,運行的就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開發的 Integer BASIC 語言。
沃茲尼亞克和Apple II丨圖片 heresthething blog
非技術出身的喬布斯確信,想要個人電腦真正實現普及,就必須讓它的學習門檻降低,變得更加直觀、易用。所以 1979 年,當他從施樂公司那里知道了“圖形界面(GUI)”的可能性之后,當即下定決心,要打造蘋果自己的圖形界面電腦。
相比命令行,圖形界面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更易理解。那些曾經需要一字不差地輸入文字命令才能調用的軟件功能,變成了一個個輕點就可以使用的功能按鈕。
五年后,1984 年 1 月 24 日,Macintosh 正式問世。
以今天的視角去看,Macintosh 的產品形態非常超前,無論軟硬件,都和今天的 iMac 非常接近。它采用了一體式的機身設計,電腦主板被放在屏幕后的腔體里。除此之外,蘋果還為圖形化的系統界面配備了鼠標,作為交互設備。
但很快,Macintosh 就遭遇了銷售上的滑鐵盧。圖形界面雖然直觀、簡潔、易用,但它所需的內存和處理器性能,相比命令行系統也指數級上升。喬布斯把當時蘋果能拿出的全部籌碼都押了進去,換來的卻是一臺性能不足,散熱設計存在缺陷,價格還極貴的電腦。發布一年后,Macintosh 的實際銷量僅為公司內部預期的 10%。它來得太早了,摩爾定律還沒有發展到圖形界面的時代。
喬布斯因此被牽連,1985 年被董事會趕出了蘋果公司,直到 12 年之后才得以回歸。
與喬布斯幾乎同時意識到“圖形界面”所蘊含巨大潛力的另一個年輕人,叫比爾·蓋茨。目睹了 Macintosh 的失敗之后,他決定從一個相對低風險的角度切入(PC 廠商捆綁 Windows 系統),嘗試推廣“圖形界面”。1985 年 11 月,由他創辦的微軟公司,推出了 Windows 1.0。
真要深究的話,倆人都是“小偷”丨圖片 Business Insider
即便是今天家喻戶曉的Windows,也是到了 1995 年迭代到 Windows 95,才第一次實現了銷量上的爆發增長,賣出了 4000 萬份,真正意義上推動圖形界面電腦走向了普及。微軟用 Windows 締造了圖形界面電腦的新時代。
Windows 95丨圖片wikipedia
而蘋果卻度過了風雨飄搖的十年。失去喬布斯的蘋果變得愈發保守,一直守著 Apple II 固步自封,到 1996 年,公司已瀕臨破產。
早期,Macintosh 經歷了漫長的黑暗,但歷史最終證明了喬布斯是對的。圖形界面的電腦成為了每個人工作和學習的不二之選。同樣遵循著“簡潔、直觀、易用”理念設計出來的 iPhone,讓智能手機真正成為了“人手一臺”的計算機。
i代表互聯網,iMac開啟個人電腦的新時代
錯過整個圖形界面的普及風潮,走到破產邊緣的蘋果,1997年召回了它的創始人,作為最后的救命稻草。
回歸后,喬布斯決心從哪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他要造一臺,能面向未來 10 年的 Macintosh。
1998 年,iMac G3 橫空出世。
俗稱“果凍機“丨圖片來源 wikipedia
硬件形態上,iMac G3 和初代 Macintosh 幾乎沒有區別,依然采用“一體機”的設計,追求極致簡潔。拋開鍵盤鼠標,iMac G3 只需要連上電源就可以啟動,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設計。
技術上,喬布斯依然保持激進。iMac 棄用了大量老的接口標準,比如串口和 Apple Desktop Bus,還拋棄了軟驅。取而代之的是三項新技術:USB、光驅和以太網接口。如同 Macintosh 過早擁抱圖形界面一樣,iMac 的激進設計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只不過這一次,蘋果押對了。iMac 開啟了個人電腦的多媒體時代,迎來了互聯網普及的時代。容量更大、讀取更快的光盤成為了 00 年代軟件、電影、音樂的主要封裝介質,USB 也成為了最主流的數字接口標準。至于以太網接口,更是成為了日后一切電腦最重要的數據端口。
從 iMac G3 開始,蘋果引領了 PC 領域一系列最先進的技術和設計。1999 年發布 iBook G3 首次支持了 Wi-Fi 無線網絡;2002 年的 iMac G4 第一次用輕薄的液晶顯示屏取代了笨重的 CRT 顯示器。
iBook G3丨圖片wikipedia
整個 00 年代,Mac 并不是最主流、銷量最大的個人電腦,但它卻一直引領著個人電腦設計演進的大旗,成為技術發展的最佳注腳。
同時期的 Windows PC 廠商,幾乎是循著 Mac 的演化之路前進,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嘗試開發“一體機”產品,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7 也采用了與 Mac OS X 上 Aqua(圖形用戶界面的名字)類似的彩色氣泡 UI 風格,使界面變得更加靈動,貼合更年輕的用戶群體。
性能,成為Mac新的關鍵詞
進入 2010 年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Mac 也開始了一系列“移動化”的嘗試。
這場“移動化”創新的起點,是 MacBook 開始追求極致輕薄。2008 年,喬布斯從一個紙信封里抽出一臺 MacBook Air,開啟了筆記本電腦極致一體、輕薄的時代。為了做到如此的輕薄性,MacBook Air 取消了光驅——又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技術選擇。
2008年MacBook Air發布丨圖片wikipedia
同時,蘋果還為 MacBook Air 配備了一塊“多點觸控”觸摸板,這塊觸摸板與 iPhone 的多點觸控屏同門同種,讓觸摸板的交互體驗,甚至超越了鼠標。
這一次,蘋果又做對了。MacBook Air 在辦公場景里受到了巨大歡迎,倒逼 Windows PC 廠商效仿,推出了與之對標的“超極本”。
2015 年,蘋果推出了一臺全新的筆記本電腦,新筆記本就被命名為 the new MacBook。這是 2010 年代蘋果在筆記本輕薄性上的集大成作品,負責操刀的總設計師 Jony Ive 在里面采用了更大的觸控板、蝶式鍵盤、階梯形多層電池包、無機械風扇散熱等一系列新設計,只為讓它的移動特性更上一層樓。
Steve Jobs和Jony Ive丨圖片 Corbis
這一次蘋果失敗了。
因為技術上過于激進,the new MacBook 的散熱、性能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成本和價格也居高不下。論失敗原因,和當年初代 Macintosh 如出一轍。
自 2015 到 2019 年,蘋果希望通過 Touch Bar 和蝶式鍵盤,將 Mac 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但兩者卻都被證明為失敗的設計。特別是蝶式鍵盤,被多次召回維修,多次改良設計,最后依然沒有解決進灰卡鍵的問題,演變為一場噩夢。
這是 Mac 在后喬布斯時代走過的最大一段彎路,也讓蘋果堅定了通過芯片技術改造 Mac 的決心。2020 年,蘋果開始在 Mac 上采用自研的 M 系列芯片,大幅提升了性能,并改善了 MacBook 的續航表現。改用自研芯片的 Mac 收獲了用戶的廣泛好評,也讓 Mac 的市場份額實現了顯著增長。
M1芯片丨圖片MacRumors
到今天,Mac 依然不是最主流的電腦,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它在全球 PC 市場所占的份額約為 10% 出頭,不及聯想、惠普、戴爾等廠商。但不可否認,40 年間,Mac 一次又一次地引領了個人電腦的理念創新、技術發展、設計改良。
蘋果著名“1984”廣告 | 圖片蘋果公司
40 年前,喬布斯決定創造 Macintosh 時,目標是創造一臺真正屬于“個人”的電腦。他將個人電腦比作“思想的自行車”,這臺電腦要能放大任何人的奇思妙想,幫助他們發現、創造,最終使他們成為“完整的人”。
、頑童初長成
喬布斯,1955 年出生于美國加州硅谷。他從小就是個搗蛋鬼,喜歡搞發明創造。他的父母送他去學了編程,沒想到這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二、創業之初
1976 年,喬布斯和好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共同創建了蘋果公司。他們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個人電腦 Apple I,但最初并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的產品。
三、巔峰時刻
1984 年,喬布斯推出了 Macintosh 電腦,它的圖形用戶界面和鼠標操作方式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電腦的認識。Macintosh 的成功,讓蘋果公司成為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四、低谷期的逆襲
然而,喬布斯并沒有滿足于此。他繼續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如 iPod、iPhone、iPad 等,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他被蘋果公司解聘后,他依然創立了 NeXT 公司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取得了更多的成功。
五、重回蘋果
2001 年,喬布斯重回蘋果,成為了公司的 CEO。他領導下的蘋果,不斷推出新產品,如 iPhone、iPad 等,徹底改變了世界。
六、永恒的傳奇
2011 年,喬布斯因病去世。但他的精神和他的產品,卻影響了全世界。他的故事,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永恒傳奇。
總的來說,喬布斯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挑戰和成功,也充滿了挫折和奮斗。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改變了一個時代,影響了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