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蘋果正在逐漸將iPhone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多個果鏈企業也在印度投資建廠。據悉,富士康計劃在印度投資7億美元,建造一家新工廠以提高iPhone的產能。此外,戴爾計劃到2024年全面停用中國制造的芯片,包括非中國芯片制造商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芯片。造成這一變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和政策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PC市場的未來仍是未知數。雖然華為在市場份額上已經超過了戴爾,但是否能夠持續保持領先地位,還需要時間的檢驗。而消費電子制造業的轉移,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未來的市場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我們還需要持續關注和研究。戴爾計劃在2027年前將全部產能移出中國大陸,以逃避中國市場的壓力和對公司的反制。然而,在這一決策背后,是否有戴爾自身的問題呢?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戴爾的個人電腦市場份額正在下降,同比下滑了22%。
而華為則在中國市場上擴大了PC業務,今年增速分別為110%、73%、34%和6%。那么,對于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戴爾的決策是否正確?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同時,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華為智慧PC為PC行業帶來新活力,但受制裁和芯片短缺影響,華為一度淡出市場。然而,在2023年二季度,華為通過智慧互聯和新產品重回市場,并實現了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收占比的提升。華為智慧PC利用分布式技術,打通Windows PC與移動設備生態,實現智慧交互體驗,包括智慧語音、AI慧眼、AI音效等功能。華為還宣布將接入盤古大模型,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華為筆記本的理由有兩方面。首先,如果已經使用華為手機,選擇華為筆記本可以實現互聯互通,方便進行傳照片等操作。其次,相比于臺式機,筆記本更具靈活性,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辦公和娛樂。
而聯想作為行業的領頭羊,與PC行業高度綁定,但其業績在2023年二季度出現了下滑。為了擺脫這一困境,聯想正在利用ChatGPT帶動的人工智能浪潮。聯想通過多元化增長引擎,實現了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收占比的提升,包括AI PC、AI智能手機、AI服務器、AI存儲等產品。這些通過AI優化的產品,帶動了聯想集團收入和利潤的增長。綜上所述,華為通過智慧互聯和新產品,為PC行業注入了新活力,并在2023年二季度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而聯想則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擺脫了困境并實現了增長。未來,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深入,PC行業必然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評論區請問,您認為PC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是什么?聯想集團:向非PC業務轉型,加大人工智能投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近日表示,聯想的目標是在兩年內實現非PC業務占比超過50%。
這一戰略轉型的背后,是聯想集團追加投入70億元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宣布。該投資將覆蓋AI設備、AI基礎設施以及將生成式AI技術嵌入到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中。如今,大模型技術的興起給聯想帶來更高維度的挑戰。根據聯想的年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聯想的研發費用將分別達到115.17億元、120.38億元和153億元。相比之下,華為同期的研發費用將達到1419億元、1427億元和1615億元,約為聯想的10倍。這顯示了華為在研發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優勢。然而,聯想在2023/24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中,營收下滑了24%,凈利潤暴跌了66%。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財季中營收和凈利潤的下滑。同時,聯想的研發費用也從去年同期的5.11億美元下降至了4.51億美元。
今年3月,聯想還宣布削減了旗下主打“手機電競”的拯救者手機業務,僅剩下2014年收購的摩托羅拉作為智能手機業務的獨苗。可以說,聯想目前面臨著艱難的困境。不過,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PC市場的未來走勢保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盡管近幾個季度由于渠道庫存調整,PC市場表現疲軟,但這種調整已經接近尾聲,聯想全年庫存同比下降了24%。聯想預計整個智能設備市場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回穩,并給出了幾個利好因素:Window11的替代效應、上一輪PC爆發潮帶來的換機周期啟動,以及人工智能給PC帶來的新需求。綜上所述,聯想集團正面臨著向非PC業務轉型的挑戰和機遇。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大投入,將有助于聯想在未來取得突破和發展。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聯想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縮小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同時,聯想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行業格局。
最后,我們想請讀者思考一個問題:聯想集團在面臨轉型的同時,如何能夠在PC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您對聯想的未來發展有何看法和建議?【偽原創大揭秘:如何讓文章“換個馬甲”?】偽原創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術,它可以讓文章“換個馬甲”,看起來更加新鮮、獨特。那么,如何進行偽原創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偽原創并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對已有文章進行二次編輯和優化。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改變文章的結構、替換同義詞、修改句子順序等,來讓文章看起來更原創。其次,關鍵詞也是偽原創中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對原有文章的關鍵詞進行修改、添加或刪除,來讓文章更符合我們的需求,并提高文章的搜索引擎排名。當然,偽原創不僅要注重內容的改變,還要注意保持文章的可讀性和邏輯性。我們需要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修改,讓其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需求。最后,我們需要注意版權問題。
偽原創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復制他人文章,而是要在原有文章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優化。同時,我們也需要保護自己的原創文章,防止它被他人進行偽原創。總之,偽原創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術,它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換個馬甲”,更加符合我們的需求。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保持文章的可讀性和邏輯性,避免對原有文章的版權造成侵害。
、中國電腦游戲產業發展環境
(1)中國網民群體持續擴大,年輕化趨勢明顯
我國網民數量一直處于良好的增長趨勢,2018年全國網民人數突破8億人,相比2017年增長了7.38%,達到8.2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升至59.6%。
2012-2018年中國網民規模分析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2.7:47.3,與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7-2018年中國網民性別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網民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并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截至2018年12月,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40-49歲中年網民群體占比由2017年底的13.2%擴大至15.6%, 50歲及以上的網民比例由2017年底的10.5%提升至12.5%。
2017-2018年中國網民年齡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網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為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8.7%和24.5%;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8.7%和9.9%。
2017-2018年中國網民學歷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5.4%;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占比為20.0%;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員占比共計12.9%。
2017-2018年中國網民職業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2018年12月,月收入12在2001-5000元的群體占比最高,為36.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為24.1%,較2017年底提升3.9個百分點;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大幅下降,已由2017年底的20.4%下降至15.8%。
2017-2018年中國網民個人收入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2)中國網吧營業收入穩定在700億
2018年中國網吧營業數量為13.8萬家,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3%至706億元,保持相對穩定。
2012-2018年中國網吧營業收入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中國網吧收入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3)國內居民家庭電腦擁有量統計
2013-2018年中國居民平均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中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基本情況
(1)游戲用戶數量突破6億人
2018年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到6.26億人。就網絡游戲而言,2018年我國移動端游戲用戶數為6.05億人,客戶端游戲用戶數為1.5億人,網頁游戲用戶數為2.23億人。近幾年我國游戲用戶細分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8-2018年我國游戲用戶規模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GPC、CNG、智研咨詢整理
(2)游戲產業處于黃金期
2018年我國手游市場收入達1339.6億元,手游用戶達6.05億人,均處于高速增長中,以“市場收入/用戶規模=ARPU”計算2018年國內手游ARPU約為221.4元,2018年ARPU仍保持穩步增長。2019上半年手游收入達770.7億元,用戶增長至6.2億人,2019年上半年ARPU為124.3元。
2013-2019年上半年中國手游市場收入及ARPU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我國端游市場收入達619.6億元,端游用戶達1.5億人,收入保持相對穩定,而用戶數量正在減少,ARPU保持較高增長,2018年端游ARPU約為413.1元。2019上半年端游收入達313.3億元,用戶數下降至1.46億人,2019上半年ARPU為214.6元。
2013-2019年上半年中國端游市場收入及ARPU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端游ARPU顯著高于手游ARPU,目前手游的人口紅利逐漸耗盡,市值增量依靠ARPU貢獻。而云游戲能使端游品質游戲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運行,有望提振手游ARPU至端游水平,以當前手游用戶估計手游未來市場規模,假設用戶為6.2億人,手游ARPU達到413.1元,以“用戶規模*ARPU”得出手游市場有望增長至2561.22億元。
(3)2018年年底再度開啟游戲版號發放
版號審批于2018年3月開始暫停,到2018年8月份,審批通道完全關閉的消息被大規模報道,隨后,所謂的“綠色通道”也被關閉,國內游戲一整年基本上處在原地踏步的階段。
2018年游戲行業監管政策梳理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一般來說游戲在開發階段就申請版號,現階段優質廠商的新一代產品,大多在版署暫停接收新申報材料之前就已經遞交,未來優質新游戲將推動行業發展。自2018年12月游戲產業年會,中宣部領導正式宣布游戲恢復審批以來,行業發行數量持續低迷,2019年6月到9月,網絡游戲審批數量分別為21款、30款、108款、217款。一方面審批數量有恢復趨勢,另一方面騰訊、網易、完美世界、三七互娛、游族網絡、吉比特等頭部廠商相關產品均有在列,帶動新游整體質量上升。
2019年初至今游戲大廠的的游戲版號獲得情況
注:截止2019年10月27日
資料來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游戲周邊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雖然不斷有游戲企業、游戲周邊經銷商和制造商涉足游戲周邊行業,但其并沒有隨著游戲行業的如日中天而迅速發展。在整個游戲行業創下近2000億的收入時,游戲周邊的產業鏈條才剛剛形成。目前在游戲周邊方面的布局主要分為三部分:游戲周邊策劃、生產商授權、網上商城。在游戲周邊策劃方面,完美時空的周邊產品中原創形態占80%。生產商授權方面,完美時空正不斷尋找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完美時空自主網游所帶來的商機中。而網上商城自開通以來,逐步搭建了消費者與廠商的一條網上渠道,解決了消費者無處購買游戲周邊的難題。與此同時,其他游戲廠商也都在游戲周邊有所布局。久游、九城、金山、網易等公司或建有自身的網上商城,或授權第三方經營游戲周邊產品。
三、中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市場現狀
2018年我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市場規模約184.42億元,同比2017年的166.96億元增長了10.46%,近幾年我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市場規模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4-2018年中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市場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4-2018年中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細分產品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這個電腦外設產品對外貿易情況
(1)鍵盤市場競爭格局及貿易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鍵盤進口數量及金額呈波動趨勢,2009-2018年我國鍵盤進口整體情況分析如下:
2009-2018年中國鍵盤進口整體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鍵盤出口數量及金額呈波動趨勢,2009-2018年我國鍵盤出口整體情況分析如下:
2009-2018年中國鍵盤出口整體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
電子競技的火爆帶起了一股機械鍵盤的風潮,使該行業在短短的幾年內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人們對機械鍵盤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大批國產廠商進入市場,許多知名的外設品牌開始生產機械鍵盤搶占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隨著機械鍵盤軸體及相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進入平穩期,鍵盤行業的技術發展速度也開始有逐漸減緩的趨勢。目前來看,游戲玩家和辦公使用仍是機械鍵盤最主要和最具有潛力的市場。最早消費者選擇機械鍵盤主要是考慮到其敲擊的手感,而后演變為對外形、材質、以及鍵位功能設置的需求,現在,消費者開始追求鍵盤的個性化定制,擁有屬于自己的機械鍵盤。此外,小型化、專業化、多功能化以及無線化也是鍵盤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8年中國鍵盤行業主要品牌市場占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鼠標器市場競爭格局及貿易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鼠標器進口數量及金額呈波動趨勢,2009-2018年我國鼠標器進口整體情況分析如下:
2009-2018年中國鼠標器進口整體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鼠標器出口數量及金額呈波動趨勢,2009-2018年我國鼠標器出口整體情況分析如下:
2009-2018年中國鼠標器出口整體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電腦成為許多人工作生活的必須品,而光電鼠標作為電腦重要的人機交互設備,更是很多人每天都要使用的東西。目前市場上的光電鼠標價格也是高中低端俱全,從十幾元至近千元不等。前幾年,市面上的高端光電鼠標市場基本被以羅技、微軟、雷蛇、賽銳等洋品牌瓜分,本土品牌及臺系廠商產品中銷量較好的,普遍都是價格倍于2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但近年來,國產鼠標發展迅速,開始慢慢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欲圖改變高端光電鼠標的市場格局。預計未來國產品牌將在高端市場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在游戲鼠標方面,對于新生代品牌來說,即便無法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也需要擁有自己的原創設計團隊,通過考察玩家實際使用需求和競爭對手狀態進行產品設計,可以保證自己的產品具有獨一無二的特生,無法被其它廠商產品所取代,這種產品也更容易被玩家所接受。
2018年中國鼠標市場品牌占有率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中國電腦游戲周邊產品技術趨勢分析
(1)2.4G技術實現多通道鏈接
“2.4Ghz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2.4G無線網絡技術。它的優點是解決了27Mhz功耗大、傳輸距離短、同類產品容易出現互相干擾等缺點而提出的。2.4G無線技術所使用的頻率是2.4-2.485GHzISM無線頻段,該頻段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均屬于免授權、免費使用,這為產品的普及掃清了最大障礙。相比于27Mhz的3Kbps低傳輸帶寬,2.4G傳輸帶寬達到了1Mbps以上,接收端和發射端之間并不需要連續性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了功耗、延長電池續航時間。同時為了避免27Mhz無線頻段容易出現互相干擾的現象,2.4G還采用了自動調頻技術,接收端和傳輸端能夠找到可用頻段。此外,更重要的是2.4GRF無線技術為雙向傳輸模式,避免27Mhz單向傳輸容易出現信號斷續的情況。目前,市場上的無線鍵鼠產品已經基本過渡到使用2.4G技術,其主要技術水平如下:
耗電低
根據鼠標內部所使用的尋跡芯片不同(可分為紅光,藍光和激光)和所使用的電池種類不同,2.4G無線鼠標的電池使用壽命一般可以達到3個月到1年,鍵盤電池使用壽命一般可達半年到一年。
抗干擾性強
目前2.4G技術普遍使用多頻道自動跳頻技術。如果鼠標當前工作頻道受到干擾時,會自動跳到其他干擾較少的頻道上工作,且由于跳轉的時間是毫秒級,用戶一般感覺不到頻道的切換。
工作距離遠
由于2.4G的傳輸頻率高而且采用了全數字化的調制技術,所以一般而言,2.4G鍵鼠的工作距離一般可以達到8-20米。
(2)空中鼠標推動新一輪變革
空中鼠標是一種輸入設備,像傳統鼠標一樣操作屏幕光標,但卻不需要放在任何平面上,在空中晃動就能直接使用。自由方便是它的特性,例如在辦公領域可以當作簡報筆,讓做PPT演示的人員不再需要坐在會議桌上擺弄電腦,就可以遙控,實現鼠標操作和翻頁等功能;在家用娛樂上配合電視或者HTPC在客廳使用,成為“懶人工具” ,真所謂“進得書房,下得廳堂” 。
PC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這一場變革已經從蘋果平板電腦產品iPad開始——未來的PC正在形成兩大陣營:一種是以iPad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為主導的移動手持設備;另一種則是綜合電腦、電視為一體的互聯網新電腦。前者成為人們出門攜帶的必需品,而后者則會廣泛占據家庭、辦公室、酒店等室內場所的互聯網新電腦。
大屏、高清、既可以當傳統電腦辦公又可以當電視娛樂。而引領這種互聯網新電腦變革首當其沖的就是從鼠標的改變開始——傳統的有線和無線鼠標皆因種種局限將面臨淘汰。隨著PC新一輪變革大幕拉開,鼠標產品的個性化和多元化將成為趨勢。要走在鍵鼠行業的前頭,就要不停地研發出新的產品,有個性化差異化的多元產品將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3)室內自然光源充電技術
作為“深圳創新產品”的代表,室內太陽能無線鼠標的技術核心就在于,可在室內利用自然光或者白熾燈的光源為鼠標進行充電;而一次不間斷地為鼠標電池充滿電后,可供無線鼠標正常工作1個月左右的時間。
?
邦的集團是從2008年開始致力于研發這種室內太陽能充電鼠標的,為此,邦的集團專門成立了創新設計研究院。邦的創新設計研究院承載著為集團打造無線鼠標著名品牌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為集團的持續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的使命。所以,技術研發著重在光學傳感、智能控制、光機電、智能高頻、光學跟蹤、集成電子、智能遙感、環保節能和新能源新材料的開發利用等領域。
這種室內太陽能充電無線鼠標的技術突破,在于創造性地采用了非晶硅技術,以往的太陽能技術大都采用單晶硅技術,而采用這種非晶硅技術之后,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提升了40%以上,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效率。而這種室內的自然光源充電技術,也給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源:視覺中國
2023年,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正處于下行周期中,智能手機、PC、可穿戴設備無一幸免。其中,PC行業更是顯得暮氣沉沉。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總計5970萬臺,同比下降16.6%。
中國PC市場方面,則正在經歷一場洗牌:根據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跌19%至960萬臺。
圖源:Canalys
據Canalys數據顯示,聯想出貨量同比下降24%。仍占據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市場的榜首。戴爾由于有關撤出中國的傳言,在頭部廠商中降幅最大,同比暴跌 52%,市場份額更是創下近年新低,被華為取代。此外,惠普和華為分列中國大陸市場的二、三名,同比增長 6%。蘋果同比增長 17%,排列第五。
PC市場在下行過程中,也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局。
進入2023年,消費電子制造產業正在以中國為中心,向東南亞地區輻射。像是蘋果就在逐漸從中國向印度轉移組裝iPhone的生產線,多個果鏈企業紛紛在印度投資建廠。有報道稱,富士康計劃在印度投資7億美元,建造一家新工廠以提高iPhone的產能。
今年1月,據《日經亞洲新聞》報道,戴爾計劃到2024年全面停用中國制造的芯片,包括非中國芯片制造商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芯片。今年3月,逐漸外媒傳出戴爾已制定了產能移出中國大陸的計劃,從最上游的IC芯片、周邊產品,到下游整機與周邊組裝:戴爾計劃于2025年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大陸,2027年與中國供應鏈脫鉤,實現100%非中國制造。
圖源:視覺中國
對于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戴爾方面在此前的采訪中沒有正面的回應。但在8月30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阿什維尼·維什瑙表示,戴爾、惠普、華碩和聯想等多家企業,已累計提交32項申請,尋求通過印度政府的1700億盧比激勵(PLI)計劃,在印生產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及服務器。
戴爾雖然未就“去中國化”進行回應,但實際上已經遭受了中國市場的“去戴爾化”的反制。
根據IDC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達6160萬臺,同比下滑了13.4%,排名第三的戴爾出貨量為1030萬臺,同比大跌22%,市場份額也降至了16.8%。
相關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戴爾的2B業務始終占據較大份額,如今在關鍵問題上態度曖昧,就要承擔對應的后果,這不是不可預料的事。
于此同時,戴爾的“求錘得錘”,直接給了競爭對手華為一個突圍的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從去年三季度以來,華為PC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分別為110%、73%、34%和6%。雖然增速逐漸放緩,但就大環境而言也實屬不易。
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2全年年中國PC出貨量為4850萬臺,相比于2021年下降了15%,其中華為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89.1%。憑借智慧互聯,和新形態的產品,華為為PC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此前,華為受到美國制裁,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影響,在2021年初曾一度淡出了市場。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華為PC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僅為50萬臺,市場份額跌至3.4%,隨后于2021年三季度,被歸入“其它品牌”行列。
相比于傳統的PC,華為智慧PC可以基于分布式技術,打通Windows PC與移動設備生態。基于AI技術的智慧人機交互體驗,華為智慧PC可以實現智慧語音、AI慧眼、AI音效等智慧交互。此前在發布會上,華為也宣布自家PC設備將會接入盤古大模型。
華為筆記本消費者的陸先生告訴鈦媒體App,自己之所以選擇華為的筆記本,一方面是考慮到自己用的是華為手機,選擇華為筆記本互聯互通,進行傳照片等操作更為方便;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移動的需求,相比于臺式機,筆記本更具靈活性,放在餐桌上也可以辦公或是娛樂。
此外,在商用領域,華為終端全新商用品牌“華為擎云”也于2022年入局了商用PC市場。基于HarmonyOS的協同能力、豐富的Kit能力、可靠的安全能力、靈活的易部署能力,華為的商用終端已在教育、金融、政務和能源等行業,實現了解決方案的規模化落地。
圖源:視覺中國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聯想的業務表現與PC行業高度綁定。如今,聯想正在試圖借助ChatGPT所帶動的人工智能浪潮,擺脫這樣困境。
2023年二季度,聯想營收903億,同比下降24%;凈利潤13.3億,同比下降66%。聯想二季度財報顯示,多元化增長引擎成效持續顯現,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收占比達到了41%,年比年升4.3個百分點。此外利用AI優化的AI PC、AI智能手機、AI 服務器、AI 存儲等產品,帶動聯想集團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現在聯想的目標是兩年時間實現50%以上是非PC業務。
圖源:視覺中國
聯想在發布二季度財報后宣布,未來三年里會追加投入70億元用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所有領域,包括開發AI設備、AI基礎設施及將AIGC等生成式AI技術嵌入到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中。
目前看來,大模型的火熱,對于聯想而言可能會是更高維度的挑戰。
根據年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聯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5.17億元、120.38億元、153億元。作為對比,華為2020年至2022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19億元、1427億元以及1615億元,大約是聯想的10倍。
聯想2023一季度財報
在2023/24財年第一季業績報告中,聯想的營收下滑24%,凈利潤暴跌66%,連續三個財季營收和凈利潤下滑,研發費用也從去年同期的5.11億美元下降至了4.51億美元。在今年3月,聯想砍掉了自家主打“手機電競”的拯救者手機業務,僅剩下2014年收購來的摩托羅拉,作為智能手機業務的獨苗。
如今的聯想,正所謂“地主家也沒有余糧”。
談到PC的未來走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雖然PC市場過去幾個季度因渠道庫存調整而疲軟,但調整已近尾聲,聯想全年庫存同比下降24%。聯想預計整個智能設備市場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回穩。后續PC市場的利好因素包括:Window11替代效應、上一輪PC爆發潮帶來的換機周期啟動,以及人工智能給PC帶來的新需求。(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吳泓磊 編輯/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