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瀏覽評測時,發現評論區有童鞋表示Windows的觸控毫無用處,那么本著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思路,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論斷呢?首先,我認為決定觸控表現的有三個維度的因素:觸控筆、觸控設備以及軟件適配。
目前Windows系統生態下的觸控筆和觸控屏已經屬于發展較為成熟的硬件市場,例如和冠(Wacom)、漢王(Hanvon)、繪王(huion)等。當然PC廠商們也在此領域不斷發力,例如Apple Pencil、HUAWEI M-Pencil,但真正應用于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廠家則比較少見,如戴爾、微軟等。
所以消費者認為唯一的短板可能就在軟件適配上,直接導致軟件適配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普及率不高,且收益性偏低。如果是像iPad那般非用觸控不可的操作邏輯,相信沒有哪家應用廠家會以按鍵輸入作為優先級。那么當下在Windows的系統生態下,觸控筆能夠帶來怎樣的操作改觀呢?
本文所要介紹的就是戴爾XPS 13-7390二合一輕薄筆記本附帶的觸控筆——戴爾高級主動式觸控筆,型號為PN579X。 這款主動式觸控筆,在造型上就和普通的簽字筆較為類似。
觸控筆的側面和頂部設計了可自定義的按鈕,按鈕旁邊都配套了一個指示燈。因為筆本身只有【按壓】的選項,如果要進行【選擇】、【拖動】等精細化操作,配合物理按鍵無疑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觸控筆的末端設計了一個DELL標志,提升了手寫筆的辨識度。Logo下方還預留了一個線槽,可以牽線。
觸控筆筆身修長,筆尖是一個可替換的塑料針頭,默認標配兩個筆頭,用戶短期內也不用擔心因為磨損導致的針頭更換。
觸控筆可以通過磁吸的方式吸附在戴爾XPS 13二合一輕薄筆記本上。
觸控筆通過AAAA型(9號)電池驅動,電池續航在一年左右。尾部用力后扯即可打開,進行電池的更換。
看完了硬件之后,我們來看看觸控筆是如何搭配Windows使用的。這款觸控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鏈接方式和我們常用的鼠標類似。其采用藍牙4.2通訊技術,即插即連,便可享受瀏覽網頁、撰寫筆記等基本操作。當然。如果想要充分發揮這款觸控筆的效用,建議下載一個官方驅動,這樣就可以實現更多自定義的設置了。戳:(https://www.dell.com/support/home/cn/zh/cnbsd1/product-support/product/dell-active-pen-pn579x/drivers)
觸控筆的頂部按鍵可以進行【單按】、【雙擊】、【長按】三種交互方式,用戶可以預設對應的操作,如快速啟動OneNote做筆記、截取屏幕圖像或激活Cortana。
▼長按截取全屏涂鴉
▼雙擊打開便箋
觸控筆還可以進行懸浮操作,在靠近電腦時屏幕上會顯示一個小點,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直接貼在屏幕上滑動。這款手寫筆支持包括MPP 1.51(Microsoft手寫筆協議)、Wacom AES 1.0以及全新的Wacom AES 2.0技術等多種手寫筆協議,并可跨平臺使用。
個人用的最多就是在Windows系統下進行觸控,如網頁的瀏覽,相比于的鼠標和觸控板要方便了太多。
為了專業性的需求,戴爾高級主動式觸控筆-PN579X也擁有4096級壓感、240Hz報點率,并支持傾斜功能。
例如我在使用OneNote作記錄時,對觸控筆施加不同的力度后,可以在筆記本上畫出深淺不一的線條, 以我的手感目前可以畫出大概6種深淺不同的線條。
除了OneNote外,Windows自帶的白板也相當好用,使用觸控筆時的控制感較好,流暢度出色。不過在使用角度上,個人建議還是將戴爾XPS 13-7390二合一筆記本放平使用,這樣手寫的支撐感更強,易于操控。此外這款觸控筆還擁有防手掌誤觸技術,用戶可以在用觸控寫字時,另一端用手支撐,不用擔心誤觸輸入。
在OneNote中也為用戶提供了一定的圖形預設,可以進行繪制和拖動。
如果是搭配專業的改圖做視頻軟件使用,戴爾高級主動式觸控筆-PN579X也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前文我們提到過這款觸控筆擁有3個物理按鍵位(頂部及筆身側面)。在直接連接使用的情況下,用戶可通過不同交互方式實現基礎操作。但如果想要解鎖更多自定義的設置及功能,只需要下載一個戴爾官方驅動軟件,便可開啟這支觸控筆的全面模式。例如,設置筆尖靈敏度、傾斜靈敏度等等。
同時也能夠對物理按鍵進行自定義的按鍵設置。
例如打開或者運行特定的APP或者系統應用。
例如底部的按鈕我設定為【橡皮擦】,上方的按鈕則設定為【還原鍵】。
按住底部按鈕之后,在書寫軟件中就能夠進行擦除,不過需要注意的是OneNote是以筆為單位擦除,而Windows自帶的白板則是類似于iPad那種區域擦除,個人比較喜歡后者。
通過前面的展示,想必大家不僅對Windows觸控有了多維度的了解,更對戴爾高級主動式觸控筆-PN579X的豐富功能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協議支持、4096級壓感、240Hz報點率、三個可自定義物理按鍵都讓它足夠滿足從日常到專業化的觸控/手寫/繪圖需求。目前PC的主流應用已經開始陸陸續續適配觸控筆的功能,如Office套件,Adobe套件,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軟件加入觸控優化的行列。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發現,戴爾高級主動式觸控筆-PN579X還有兩點值得優化的地方,在筆身的收納方面,可以考慮在電腦上預留一個插槽,磁吸式的設計存在遺失的風險,我在找筆方面就花過較多的時間。其次是充電方式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側面無線充電的解決方案。
本文測評到此結束,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評測的研究生。
管沒有歸類到游戲PC或者移動工作站,但是戴爾旗下的XPS 15系列毋庸置疑是性能怪獸。近日外媒NeoWin對戴爾XPS 15進行了詳細的上手測試,本次收到的戴爾評測機裝備了英特爾酷睿i9-9980HK處理器,4GB Nvidia GeForce GTX 1650,32GB的內存和1TB的固態硬盤,市場零售價格為2331.99美元。
相比較往年2019年款XPS 15除了裝備最新一代的英特爾處理器和NVIDIA顯卡之外,最大的變化就是提供了令人驚嘆的4KOLED屏幕,從而讓這臺原本就性能卓越的電腦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在正式評測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次評測機的性能參數:
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i9-9980HK處理器(16M高速緩存,最高5.0 GHz時鐘頻率,8核)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1650 (4GB GDDR5)
屏幕:15.6英寸 OLED 4K Ultra HD (3840 x 2160) InfinityEdge屏幕,不支持觸控,最高亮度400nits,100%DCI-P3,100,000:1對比度,防眩光涂層
機身尺寸:357x235x11-17mm(14.06x9.27x0.45-0.66英寸)
重量: 2 kg (4.5lb)
內存:2666MHz的32GB雙通道DDR4內存
內置存儲:1TB PCIe SSD3x4
端口:1個支持供電和DisplayPort(四通道PCI Express Gen 3)的ThunderBolt 3端口
2個USB 3.1 Gen 1 Type-A
1個HDMI 2.0
1個SD卡讀卡器(SD,SDHC,SDXC)
1個3.5mm耳機/麥克風組合插孔
1個楔形鎖槽
電池:97WHr,不可更換
音頻:Waves MaxxAudio Pro專業調校的立體聲揚聲器 2個2W驅動單元
3.5mm耳機端口/麥克風組合插口
雙陣列數字麥克風
2.25mm的寬屏高清(720p)網絡攝像頭
材質:鋁鉑金的CNC機械加工,掌托部分為黑色碳纖維材質
連接:基于IntelWiFi 6芯片組+藍牙5.0的Killer AX1650 (2x2)
Miracast能力
系統:Windows10家庭版
售價:原價2331.99美元(目前戴爾官網享受八八折,為2649.99美元)
而這并非是戴爾XPS 15的頂配版本,該機的頂配版本最高能夠使用64GB的內存,零售價格為2639.99美元。不過本次收到的評測機,是搭載酷睿i9處理器的起步配置。如果用戶不需要這么高的配置,可以選擇酷睿i5或者i7就可以了。
2019年款戴爾XPS 15的起步價格為967.99美元,搭配英特爾酷睿i5-9300H處理器,集成顯卡,8GB的內存和256GB的內置存儲。如果想要獨立顯卡,起步配置價格為1363.99美元,搭載NVIDIA GTX 1650 GPU,并配備Core i7-9750H,8GB RAM和256GB SSD。
外觀設計
2019年款戴爾XPS 15采用了和前幾代相同的外觀設計,還是銀色機身和黑色掌托。在XPS 15上戴爾甚至不提供Frost或者玫瑰金選項,掌托部分也沒有XPS 13中所提供的白色選擇。
在蓋上蓋子之后會看到戴爾的LOGO,這是你唯一能看到的裝飾。徽標本身確實給它一個漂亮的外觀。
由于外觀設計并沒有做出調整,意味著端口部分同樣保持不變。意味著它依然裝備了130W的適配器,這多少有點令人失望。
未來趨勢是通過USB Type-C端口為設備進行充電,因此用戶可以通過其附帶的USB Type-C端口為XPS 15充電,但是你還需要購買XPS 15二合一附帶的130W USB-C充電器,在亞馬遜網站上的零售價格為70美元。
和圓孔的充電端口一起位于左側的還有USB 3.1 Gen 1 Type-A端口,HDMI 2.0,Thunderbolt 3和3.5mm組合音頻插孔。遺憾的是,這意味著戴爾仍然沒有將Type-A端口升級到USB 3.1 Gen 2,這將提供10Gbps的雙倍數據傳輸速度。
在右側,還有另一個USB 3.1 Gen 1 Type-A端口,一個HDMI 2.0端口和一個SD讀卡器。我真的很喜歡這臺PC上的端口選擇,包括全尺寸SD卡讀卡器。還有一個電池壽命指示器,這是XPS筆記本電腦上我最喜歡的東西之一,即使我幾乎不使用它。你只需按下側面的按鈕,它旁邊的四個LED燈就會亮起。
底部還有一個翻蓋,會顯示產品序列號等相關內容。背面可以看到10個內六角梅花螺絲(Torx screws),雖然轉開之后可以進行拆解,但是無法更換電池。戴爾確實為這款PC發布了一份非常全面的服務手冊,其中包括更換其內部的所有部件,從電池到存儲和RAM,再到系統板組件。因此,如果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DIY維修和升級始終是一種選擇。
屏幕
除了內部元件的升級之外,2019年款XPS 15最大的變化就是為用戶提供了4K OLED屏幕的新選項。本次收到的戴爾評測機雖然不支持觸控,但是戴爾在頂配版本中提供了UltraSharp 4K選項,支持觸控輸入。此外戴爾也提供了FHD屏幕選項,能夠讓你獲得更好的續航保障。
OLED憑借著更鮮艷的色彩、更卓越的功耗和更黑的黑色而贏得業內認同,目前包括蘋果的iPhoneX、iPhone XS、iPhone XS Max、三星所有Galaxy S/Note旗艦系列、谷歌Pixel、一加、LG和摩托羅拉的手機均使用OLED面板。
OLED的唯一缺點是它確實存在老化的風險,這是二極管劣化并且圖像卡在屏幕上的問題。該技術已經改進到了這不是一個問題,但你可能想要考慮使用屏幕保護程序,從長遠來看是安全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DELLCinema,是戴爾整合了CinemaColor, CinemaAudio, and CinemaStream的合稱。CinemaColor使用戴爾顏色配置文件獲得更好的色彩和對比度,以及杜比視界HDR。 CinemaSound使用Waves MaxxAudio Pro獲得更好的音質,然后CinemaStream使用Killer Wireless優先處理網絡流量中的視頻流。
總而言之,它擁有出色的媒體消費體驗,擁有漂亮的屏幕,窄邊框和堅實的音質。不過在評測過程中,XPS 15出現了定期WiFi斷開連接的情況。外媒嘗試調整Killer Wireless設置以查看它是否有用,但結果并沒有改善。外媒希望戴爾能夠盡快修復驅動程序更新。
今年型號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網絡攝像頭現在位于顯示屏上方。戴爾的XPS筆記本電腦經常被嘲笑將網絡攝像頭放置在屏幕下方,最終改變了今年的XPS 13.戴爾專門設計了一個微型攝像頭傳感器,可以安裝在頂部邊框上,而不會影響邊框的尺寸。不過這意味著沒有用于面部識別的紅外攝像頭。
鍵盤和觸控板
正如在設計部分所描述的,2019年款XPS 15在鍵盤上并沒有任何調整。和大多數XPS系列筆記本一樣,新款PC依然采用全尺寸鍵盤和chiclet風格的背光鍵盤。
不過有別于新款XPS 15 2-in-1和XPS 13 2-in-1,2019年新款XPS 15沒有使用戴爾最新的MagLev技術,不過對于實際觸控輸入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我發現鍵盤精確而準確,對于高端筆記本電腦來說已經足夠了。這些按鍵不像聯想ThinkPad或HPEliteBook那樣安靜或堅固,但它很好。
而另一個讓外媒編輯點贊的地方就是碳纖維掌托部分。它給人涼爽和光滑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它與你在Frost XPS 13的白色掌托上看到的紋理編織不同。掌托的材料肯定會增加它是一種更舒適的打字體驗。
觸控板部分使用微軟的Precision驅動程序,這意味著它獲得了穩定的性能,并且它支持您習慣的所有手勢。不過外媒編輯認為觸控板可以更寬一些,從而更好利用健康下方的大部分空白區域。
最后,在鍵盤的右上方,有一個電源按鈕,可兼作指紋傳感器。壞消息是它在你啟動時不會掃描你的指紋,只有在鎖屏狀態下才能使用。戴爾表示,在啟動指紋時掃描指紋的PC存在安全風險,他們認為在按下電源按鈕后,您可能會離開您的電腦,有人可能會在您自動登錄后使用它。
性能和續航
本次外媒收到的評測機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9-9980HK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650 4GB顯存顯卡,32GB的內存和1TB的固態硬盤。Core i9-9980HK是一款45W八核CPU,具有2.4GHz基頻和5GHz turbo頻率。而且由于它是K系列芯片,它可以解鎖超頻。
從實際表現來看這真的是一臺性能怪獸,在渲染60fps的1080P視頻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卡頓,而且渲染時間非常快。令人煩惱的是,Nvidia尚未發布其GTX 16xx顯卡的Studio驅動程序,即使它們可用于GTX 10xx和RTX 20xx卡。
在電池續航方面,在持續觀看4K的Netflix視頻測試中,持續時間為7個半小時;在視頻編輯和渲染測試中,得到了時間為不到2個半小時。因此綜合來看這款筆記本的續航還是非常給力的。
對于跑分,外媒編輯使用PCMark 8, PCMark 10, 3DMark和VRMark進行了測試,結果如下:
小結:
最終外媒NeoWin給戴爾XPS 15打出的評分為9分(總分為10分),評級為“接近完美”(Nearly Perfect)。
優點包括漂亮的OLED屏幕,怪獸級別的性能、Dell Cimena和卓越的續航表現。而缺點是存在連接問題,沒有IR攝像頭,和充電頭方面。
次說到蘋果筆記本的時候,那么觸控板一定少不了。但實際上,Windows的觸控板也不差!只是很多人有意或者無意地將其忽略了,那么今天這篇文章,就告訴你如何發揮它的潛能。
基礎姿勢篇
其實在Windows平板以及筆記本逐漸興起與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微軟也在逐步重視觸控板功能。特別是筆記本使用Win10系統越來越多,觸控本的控制操作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目前Windows10支持的基本觸控操作如下:
同時除了基礎手勢之外,Win10也允許用戶使用更為復雜的多重手勢,當然這些可能在日常中并非經常使用,大家看看就行!放這里只是為了證明:Win10也可以像蘋果那樣支持更多更復雜的手勢操作!
進階使用篇
如果Windows 10的操控手勢不能滿足你,那觸控板提供商Synaptics和Elan可以在驅動層面為觸控板提供更多的功能。
目前Windows筆記本觸控板以Synaptics為主,Synaptics算是觸控方面的先驅和領導者,包括華碩、戴爾、惠普、聯想、三星等主要計算機廠商的觸控板都由它提供。
不過,也有很多筆記本采用亞太知名觸控板廠商——臺灣義隆電子Elan的觸控板,諸如華碩、聯想等知名品牌旗下的部分筆記本電腦。
怎么看自己是什么牌子的觸控板呢?可到「設備管理器」中「鼠標和其它指針設備」一欄的項目中查看:例如出現「ELAN Input(Pointing)Device」字樣的就是ELAN提供的,你也可以在「卸載與更改程序」中看到相關驅動包。
那么要想實現自定義多點觸控或者更復雜的功能,首先得安裝對應的廠商驅動,并且做好相關設置。
需要注意的是,驅動是軟硬件之間的橋梁,必須與硬件和軟件分別對應才能正常運行,所以不同觸控板廠商的驅動是不能通用的,經常有用戶亂裝驅動然后說微軟系統的筆記本不好用,只能說這鍋甩得很低級……
一般而言,如果觸控板沒法使用,或者說功能不齊全,只能單指拖動,很大可能是因為沒有安裝驅動或者驅動版本太老,此時用戶可以先安裝最新的驅動。
個人推薦用戶到筆記本品牌的官網下載。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下載的驅動不會出錯,用起來也不會有問題。實在不行也可以用驅動精靈一類的軟件協助下載驅動和安裝,只是有沒有什么陷阱就不清楚了……更新完驅動即可進行自定義設置豐富觸控板功能。
原生觸控板驅動程序
下面以ELAN觸控板為例,其他品牌的觸控板基本是一個原理,就不分開說了。
雙擊右下角觸控板圖標或者通過「控制面板→鼠標→ELAN選項卡」進入ELAN觸控板設置。
用戶可以看到并設置如下功能(由于觸控板和驅動程序版本差異,界面和功能可能有些許不同):
? 單指:單指、多指輕按,按鈕,拖放,邊緣滾動觸發動作;
? 多指:雙指縮放、滾動、旋轉,三指輕掃觸發動作;
? 其它:感應區域和靈敏度等整體設置。
可以看到ELAN內置的觸發動作非常豐富,還有像是「三指輕按關閉窗口」這樣的操作,習慣之后會讓我們的操作變得十分方便。
而「智能動作」可以在觸控板邊緣形成識別區域從而觸發慣性移動,讓用戶「以逸待勞」,不失為聰明之舉,它的另一個常見的使用場景便是網頁滑動瀏覽。
筆記本廠商驅動程序
除了原生觸控板驅動外,其實大多數知名電腦廠商都會對觸控板驅動程序進行本土化包裝,以期改善用戶界面或進行品牌包裝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旗下不同規格的觸控板進行驅動適配。
因此如果你的Windows筆記本觸控板是由Synaptics或Elan提供,也安裝了對應的驅動,但是依照上文設置卻找不到入口,很可能需要安裝筆記本廠商自己提供的驅動程序。
AppSo以華碩為例,根據官網說明,其自家觸控板驅動程序Asus Smart Gesture與Elan驅動沖突,會自動卸載Elan驅動,因此只能通過安裝Asus Smart Gesture來管理觸控手勢。
此外,筆記本廠商驅動程序往往會包含一些特色功能,如 Asus Smart Gesture支持「手持遙控」,將智能手機連接電腦后,可以當做觸控板來使用。
觸控板想好用,背后不簡單觸控板的使用體驗,其實涉及軟硬件等多重因素。
蘋果在觸控技術上下了狠功夫,多年來掌握的開發經驗和硬件優勢在如今的Force Touch(壓感觸控)上可見一斑。
因此如果要把Windows筆記本的觸控板做得和MacBook一樣好,不僅需要廠商在硬件上高歌猛進,還需要微軟的Windows加強支持,并將兩者深度整合。
總而言之,Windows筆記本觸控板較之于MacBook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差異性,硬件上的差異決定了不同規格觸控板功能上的瓶頸高低。
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如果想要一個更好用的觸控板,要做的就是做好設置,或者……買臺更好的電腦。
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文章后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回復!同時也歡迎在必修APP以及主頁上和我們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