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冰舊照
有網友表示,“意氣風發”“年輕真帥,現在是成熟的帥”。此外,還有博主評價盧偉冰年輕時稱“好韓系”。公開資料顯示,盧偉冰出生于1975年9月,為山東日照五蓮人,于1994年-1998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化學系。2009年,獲得了長江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盧偉冰曬出舊照
也就是說,照片上的盧偉冰大概20歲左右,非常稚嫩和年輕。現在,盧偉冰已經馬上要滿49歲了,但依舊神采奕奕。盧偉冰稱,他讀大學的時候電子產品特別特別的少,有電子表、計算器以及非常流行Walkman。30年過去,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大家開學時一定會帶著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這三件套估計大多數人都要備齊。
博主評論
資料顯示,盧偉冰從清華大學畢業后,曾在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工作了9年時間。2010年4月,盧偉冰入職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曾任職總裁。2019年1月進入小米集團;同年11月,擔任中國區總裁。2020年8月,晉升為小米集團合伙人。2024年2月,雷軍宣布盧偉冰兼任小米品牌總經理。8月,擔任小米集團品管委主席。
國網10月17日訊(記者 曾瑞鑫)2014年10月16日,國內知名電腦廠商清華同方聯合英特爾在北京發布“樂學派”新一代教育平板產品,此次發布吸引了全國40多家重量級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參與。在整個PC產業回暖的大環境下,“樂學派”系列教育平板也被清華同方和英特爾寄予厚望,由于采用了英特爾最新Baytrail-T 4核處理器,整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成為目前市場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四核平板產品,同時這也是全球首款Baytrail-T 4核教育行業平板產品,雙方對后續市場銷售狀況非??春?。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計算機產業本部副總經理張偉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先決條件,而國內教育行業每年幾十萬個平板的應用量可謂少之又少,互聯網的浪潮可以快速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升級,我們已經開始啟動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變的準備工作,通過打造解決方案拉動硬件、軟件合作伙伴盡快形成產業生態鏈,找到合理的應用和盈利模式”。
英特爾全球教育方案部總經理陳葆立先生(Peter Chen)
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持續不斷的投入,網絡和設備覆蓋達到較高水準,為移動互聯解決方案的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電子書包、三通兩平臺等一系列國家級規劃陸續啟動,平板產品在教育行業的應用迎來春天?!霸诩夹g能力、產品、網絡等條件都具備的條件下,我們必須要扭轉現在的教育觀念才能讓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得到發展,可以說這是政府、學校、家長三方觀念大破冰的一個舉動,一旦邁出這一步,之前困擾我們的多年的教學管理問題、教師培養問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甚至應試教育的很多弊端都可以解決”,張偉先生如是說。
在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這四個角色密不可分,而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將四種角色的壁壘徹底打破,實現即時互通。學校可以隨時查看教師、學生的教學狀態,學生可以即時翻看視頻講義,老師可以最大程度享用云端教學資源,家長可以隨時接受老師的“視頻家訪”。整個平臺將大大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提供最大便利。
據同方電腦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潘玉家介紹,未來的3年將是“破局”的三年,教學方式被打破,各方角色定位被打破,教育信息系統的架構被打破,在此過程中教學資源的需求將呈現井噴態勢,清華同方也聯合國內最優秀的合作伙伴開展這方面的戰略部署,未來一定是硬件平臺加軟件資源的服務提供模式,此時背靠清華大學的同方將在教育行業開拓上占得先機。
和軍營有個約會
——走進“00后”海軍陸戰隊女兵祁逸菲的精神世界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牛濤 通訊員 張震
根據新聞的“要素疊加”原理,當數個標簽疊加到一個人身上,就會像聚光燈一樣照亮這個人的臉。
清華,女生,陸戰隊員,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要素疊加在祁逸菲身上時,她感受到的卻不是光環,而是束縛。
從2019年9月24日入伍到現在,祁逸菲在部隊待了一年多。
單眼皮,尖尖的牙齒,祁逸菲是一個“非典型”的“00后”女孩。你想要的答案,她沒有;而她的回答,你卻總想不到。
一板一眼面對面采訪,她會很緊張。像朋友一樣聊天,她卻會竹筒倒豆子般停不下來。
大部分戰友都有的“手機依賴癥”,她沒有。她的背包里,是一本還沒看完的《亮劍》。
她的精神世界是那樣純粹,讓人不忍心去打擾。
海軍陸戰隊某旅女兵祁逸菲與戰友參加訓練。韓亮攝
不是清華的學生來當兵,而是想當兵的人考上了清華
祁逸菲和海軍陸戰隊的緣分,從小就注定。
作為一個女孩子,祁逸菲從小就不合群?!皠e和祁逸菲玩,她喜歡玩泥巴?!蓖瑢W們的家長經常這樣教育孩子。這樣的環境下,祁逸菲性格有點悶。
祁逸菲小學期間不怎么寫作業,卻能考入重點中學?;蛟S是智商超群的緣故,她一路“開掛”,高考時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皠e的女孩子都是喜歡洋娃娃、漂亮裙子,但是逸菲不一樣,她最喜歡的是收集各種武器裝備的照片,像槍啊,艦艇啊之類的……”家人說,祁逸菲房間柜子里擺滿艦艇、飛機模型。至于為什么喜歡這些,她自己也說不上來,“就是愛”。
“小時候,我上的幼兒園,緊挨一個部隊大院,對穿軍裝的人有種莫名的親近感。”年幼的祁逸菲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和男孩子們一起趴在幼兒園的欄桿上,看穿迷彩服的“大哥哥們”走隊列。
迷彩元素,充滿了祁逸菲的孩童時光。
至于何時喜歡上陸戰隊,祁逸菲已經記不清楚。她只記得,最開始了解陸戰隊是通過一首歌——
“軍中之軍,鋼中之鋼,我們是祖國的熱血兒郎。尖刀拔出鞘,炮彈壓上膛,只等著沖鋒號角吹響?!?/p>
這首《海軍陸戰隊之歌》在眾多軍歌中并不顯眼,卻是祁逸菲愛上海軍陸戰隊的前奏。
不是清華的學生來當兵,而是想當兵的人考上了清華。對祁逸菲來說,當陸戰隊員是第一目標,考清華是她夢想路上的意外收獲。
慢慢適應大學生活的祁逸菲沒想到,實現夢想的機會竟會來得那么快。
大一的國防教育課上,祁逸菲得知,可以保留學籍參軍入伍。她第一時間奔到入伍宣傳登記處,領了一張入伍申請表。
報名申請通過后,祁逸菲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圓自己的海軍夢。她只知道,分配的事歸武裝部管,具體的流程卻一概不知。
一個周末,騎車健身的祁逸菲突然靈光乍現:“何不自己去武裝部問一問?”在手機軟件上搜索“海淀區武裝部”,順著導航,她竟然真的找到了那個安靜的小院。
看門的大爺問找誰,祁逸菲支支吾吾,說想咨詢當兵的事。大爺手一揚,指了指辦公樓。進了樓,祁逸菲一臉懵懂在走廊“游走”。
這時候,一位中校走出來。祁逸菲趕緊自報是清華學生。
“你就是祁逸菲吧?”中校問。原來,那年清華大學報名參軍的女生只有她一個。
祁逸菲說出自己的“海軍夢”后,中校在本上記下了幾行字。
后來,祁逸菲再也沒有見過這位中校。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幾行字起了作用,反正,祁逸菲穿上迷彩,走進了海軍某新訓大隊。
祁逸菲利用繪畫特長出黑板報。易明攝
站在軍營一線往上看,一切都是風景
在家人的印象中,祁逸菲就是一個假小子。她總是纏著爸媽買各種軍事書籍,最喜歡去的地方也是軍事博物館。
當祁逸菲遞交入伍申請表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父母不支持她參軍。
當父母的,誰不希望兒女平平安安?選擇了軍營,就意味著難免要和危險打交道。母親彭玲吾說:“她考上清華美院設計專業,以后做個設計師多好。沒想到,她非要去當兵。”參軍,意味著她至少要比同屆學生晚畢業2年。
“從我出生到現在,前面這十幾年,我過得都挺‘安全’的。當兵,就是想‘報答’一下?!逼钜莘普f得輕描淡寫,好像欠了一個注定要還的“人情”。
從小聽話的祁逸菲,這一次鐵了心。她瞞著父母填報了入伍志愿書。
新兵營沒有大型武器裝備,卻是祁逸菲探索的“秘境”。充滿好奇心的她,站在軍營一線往上看,一切都是風景。
在新訓骨干眼中,祁逸菲是“三無”新兵:沒有困難矛盾、不會哭、不想家。她對訓練沒有任何抵觸情緒,反而非常渴望曬得黑一點。
戰友們看來,“祁逸菲什么都行”,游泳、戰術、射擊……訓練檔案上,她的名字后面總是寫著“優秀”。
因為有繪畫特長,祁逸菲多次獲得“出公差”的機會:設計制作軍營黑板報。見到新訓大隊領導時,她總會不經意給領導“吹風”,透露自己想到陸戰隊的愿望。
新兵下連分配,面對艦艇部隊的“誘惑”,身為資深軍迷的祁逸菲有些猶豫。但最后,她還是堅定地填寫志愿:海軍陸戰隊。即使,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陸戰隊軍營在哪里、長啥樣。
時任陸戰隊某旅人力資源科科長王浩,到新訓大隊來接收新兵。經過多方協調,他把祁逸菲“搶”了過來。
在憧憬軍旅生活的同時,祁逸菲最擔心的還是母親對自己“一意孤行”的看法。
3個月的新訓轉瞬即逝。離開之前,營里為新兵舉辦結業儀式??粗鴳鹩褌冏跃幾匝莸墓澞浚钜莘频乃季w卻飄到了遠方。此刻,她多想和父母分享軍營里的新收獲!父母是否還在為她的自作主張而生氣?
祁逸菲沉浸在遐思之中時,并沒有注意到,現場出現了一群特殊的來賓。
為了給新兵們一個驚喜,新訓大隊特意將家長代表請到軍營,為優秀新兵頒發獎杯。
看到大屏幕上閃過祁逸菲和戰友們摸爬滾打、淬火成鋼的一幕幕場景,母親彭玲吾百感交集。她心疼自己的女兒,也為女兒的成長進步感到驕傲。
當祁逸菲走上“藍刃女兵”領獎臺,看到母親那一瞬,淚水奪眶而出。
幾天后,祁逸菲收到母親的一封來信——
“當我看到你們訓練視頻的時候,幾次淚流滿面,有心疼,有感動,也有慚愧和理解。你們是‘00后’新生一代,媽媽曾經不能理解你,但是媽媽現在堅定地支持你。孩子,還是那句話:今天的努力要對得起未來的回憶,有夢就去追,盡最大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媽媽愛你!”
倔強的祁逸菲,終于解開了心結。
祁逸菲的漫畫作品。
她愛這支部隊的歷史和現在,也愛這個部隊的角角落落
剛來到海軍陸戰隊某部作戰支援營綜合通信連時,祁逸菲是有點失落的。
這里,沒有她曾經日思夜想的裝甲車、飛機和大炮,只有復雜的電話號碼表和安靜的通信電臺。
要知道,祁逸菲憧憬著到陸戰隊當“霸王花”,參加維和、護航,開著裝甲車,在震耳欲聾的聲響中奔向戰場。
但是,祁逸菲愛的又不僅僅是那些裝備。早在入伍前,祁逸菲就知道,首個海軍陸戰旅成立于1980年。她甚至知道,陸戰隊員參與設計了第一代陸戰隊迷彩服。她愛這支部隊的歷史和現在,也愛這個部隊的角角落落。
祁逸菲是一個喜歡反其道而行之的女生,她決定在這個崗位干出點名堂。
共同科目訓練中的體能,對女兵們來說,是不小的障礙。然而,祁逸菲似乎是一匹“黑馬”,早早就“跳級”了——引體向上,她能連做9個;雙杠曲臂撐杠,她能一口氣做25個;下連第一次跑三公里,她跑出12分鐘的好成績;跑400米障礙,她一次就過了。
可祁逸菲并不滿足,她的目標是男兵。要知道,陸戰隊的男兵個個都是“杠上飛”“飛毛腿”,和他們比,祁逸菲不在一個重量級。
盡管如此,祁逸菲沒有氣餒。她專門理了個“板寸”,想“混”入男兵訓練的隊伍。
祁逸菲斗膽向連長提出,想加入男兵“補差組”。因為只有進入這個小團隊,她才有可能跟得上男兵的訓練進度。
沒想到,連長私下里同意了這個建議。
“你的訓練目標到底是什么?是想達到男兵的考核標準嗎?”
“我做不到的事絕對不先說?!逼钜莘朴杂种?。
后來,記者聽說,旅里年底要組織軍事比武競賽,祁逸菲已經報名參加。
雖然通信連沒有重型武器裝備,祁逸菲并沒有感到遺憾。對她來講,經歷就是收獲。
通信連的連長和指導員個頭相似,又都是圓臉。剛下連的時候,祁逸菲特別緊張,幾次把他們認錯。曾經喜歡獨處的她,在這個集體里,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和剛下連時比,現在的祁逸菲明顯開朗、健談了很多。
身邊戰友并沒有因為祁逸菲是清華學子而高看她,卻會因為她擅長畫畫而崇拜她。
祁逸菲有一雙靈巧的手,她的畫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一個平板電腦、一支專用繪圖筆,她能邊聊天邊創作出生動的卡通畫。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媒體“露臉”。
戰友找祁逸菲“求畫”的更多,對于這些要求,她都會一一滿足,覺得能為大家做一點貢獻就不錯。
“畫畫走心,是會掉頭發的?!逼钜莘普f,“特別是畫我最愛的武器裝備時。”她的手機里,珍藏著幾十幅水彩畫。那是她看著網上的兵器圖片,結合自己的想象,一筆一筆用心畫出來的。
一次,班里戰友玩真心話大冒險,祁逸菲輸了。戰友問她:“你心中的那個他,長啥樣?”
祁逸菲說出一個腦洞大開的場景:“我想,白發蒼蒼的時候,和他站在裝甲車旁,看夕陽。”
祁逸菲害怕別人的“關注”。曾經有電視欄目組來拍她,節目播出后,祁逸菲卻一次都沒去看過那個視頻。
不能整天和戰車在一起,祁逸菲的終極目標似乎很難實現。
記者帶著祁逸菲去裝甲車旁留影,本以為她會很高興。沒想到,她眼睫毛一垂說:“以后看到這張照片,我會多么傷心啊。因為,和它們相處的時間太短了……”
祁逸菲把參軍當作人生的一場約會,把護航、維和當作是“天大的幸?!?。褪去各種光環,她就是一名勇敢追夢的少女。
“如果明年9月退伍,你會后悔嗎?”
“這個問題,就讓明年9月的祁逸菲來回答吧?!庇质且粋€記者沒有想到的答案。
走近他們,或者讓他們走向你
■牛濤
曾幾何時,“80后”“90后”的標簽伴隨了幾代人。當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成人后,與飛馳而過的時代相比,“00后”這個標簽似乎已經顯得過于狹隘。
是的,“00后”這個群體已經不能用一種性格、一種成長經歷來概括,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00后”這個標簽太小了,“罩”不住這群時代新人。
如果我們把對自己的期望安在“00后”身上,或許我們會犯錯。他們可以引導,但是很難改變。想借助外力走入他們的內心,不如敞開懷抱,擁抱他們的思想。
如果,投身軍旅是一種純粹的夢想,何不讓這個夢想繼續純粹下去?更加包容的軍營,容得下更加多元的想法,也勢必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
除了來自清華大學的祁逸菲,北大女生刁怡文曾多次取得海軍陸戰隊某旅專業訓練第一名的好成績。與其按部就班給新兵們規劃好成長軌跡,不如因人而異充分激發他們的熱情,創造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良好環境。
“高學歷士兵接受能力強,學習東西快,更適合擔任骨干崗位。”海軍陸戰隊某旅空中突擊營教導員高緒剛說,去年全營新入伍的士兵中,大學生士兵占到了40%。而這些大學生士兵中,很大一部分通過努力,走上班長骨干崗位,成為部隊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需要一流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當前,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高精尖新裝備,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去操作使用,越來越精彩的強軍篇章,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去書寫。
大學生士兵是部隊一筆寶貴的財富。如何培養好這些“強軍種子”,是各級面臨的重要課題。
如何緊跟時代脈搏,做好大學生士兵培養工作,引導他們褪去“書生氣”?如何協助他們扣好軍旅生涯的“第一??圩印?,讓他們在本職崗位上發光發熱?這些問題,需要基層一線帶兵人勤思考、多探索。
古往今來,凡為將者,莫不用情;凡帶兵者,無不用心。聆聽新兵的新聲音,既要像一團火關心愛護他們,更要像一盞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新時代的新兵性格鮮明、自尊心強,渴望得到認可,希望在軍營實現自我價值。帶兵人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真情投入、真心付出,做新兵軍旅路上信得過的良師益友。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0年11月10日第5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軍網